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3:0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调研报告

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各类岗位。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帮扶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根据市公益性岗位队伍组建与管理的要求,我区新开发了城市协管员、治安巡防员、文明交通劝导

员、社区“两保”工作人员(社保、低保)、人民调解员、合同制消防员等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几大员”)。为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充分发挥几大员的积极作用,根据区政协常委会议的安排,今年-5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小组,对我区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进行了调研。调研小组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表、走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街镇、赴兄弟区县及外省考察学习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对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提出了很多意见与建议,经区政协第三次主席会议审议,形成此建议案。恳请政府认真研究建议案中所提出的问题,并酌情予以解决,以进一步规范我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开发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人员情况。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聘请了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从业人员,共计1257人,其中治安巡防员497名,城市协管员232名,“两保”工作人员268名,文明交通劝导员200名,人民调解员20名,合同制消防员40名。以上几类人员中,治安巡防员、城市协管员、文明交通劝导员中分别有79.67%、86.63%、54.5%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和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两保”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进行选拔,相对其他几大员而言,年龄结构偏低、人员素质较高。

(二)资金投入。治安巡防员、城市协管员、文明交通劝导员、合同制消防员的工资为800元/月,人民调解员的工资为850元/月、“两保”工作人员的工资为1000元/月。除城市协管员外,其他几大员均已购买了五项保险(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但只有交通劝导员的保险费已落实到个人帐户。以上几大员人员工作经费总计1719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358万元,区级财政1361万元。总经费中工资总额为1175万元,服装、装备费为114万元,业务经费为72万元,交通劝导员的保险经费66万元全部在再就业资金中支出。

(三)管理形式。治安巡防员、城市协管员、“两保”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分别下到街道、社区,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业务指导,街道对其进行日常管理,经费由财政局下拨到职能部门,除“两保”工作人员经费由该局按人员编制切块到各街镇外,其余几大员的经费都由职能部门负责经费的开支以及工资的发放。文明交通劝导员、合同制消防员分别由区交警大队、区消防大队进行统管,经费由财政局直接拔到两个职能部门。

(四)工作成效。几大员上岗后,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发挥了较好作用,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城市环境不断优化,社区两保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全区可防性案件降为全市最低,社会公众安全感大幅提高,几大员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居民群众的多方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虽然我区在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公益性岗位发挥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一是缺乏牵头部门。目前几大员的招聘、录用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负责,有的则由用人单位负责,没有一个牵头主管部门;二是事权财权分离。现几大员的工作岗位大多在街镇、社区(村),而经费则由区财政局拔至职能部门,街镇、社区没有任何的财权,无法落实奖优罚劣措施,导致部分从业人员只听职能部门的指挥,对街道、社区的工作安排讲价钱、打折扣,管理难以到位。

(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几大员没有实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二是缺乏激励机制,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目前几大员基本按足额工资标准发放,市级规定的200元浮动工资只是流于形式,虽然有个别公益性岗位实行了处罚措施,但由于没有奖励资金,奖惩机制仍难以建立,导致几大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

(三)岗位定位不太明确。一是岗位人员身份定位不明确。几大员就业岗位属于长期性岗位,还是阶段性岗位,都没有定论,人员身份非常尴尬,长此久往,这个庞大的群体势必成为今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二是社区“两保”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合同制消防员从事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延伸,具有实质性、不可替代的职能职责,必须由素质较高、有一定业务技能的人群来承担,因此不应该归类于公益性岗位;三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几大员一岗多用、调派到别的岗位等现象严重;四是基于几大员职能不明确、缺乏执法主体地位或者不被居

民群众认同等原因,几大员在执勤过程中被群众误解,甚至被辱骂、挨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工资待遇不太规范。一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二是几大员之间待遇不平衡。几大员之间存在着经费安排不平衡、福利待遇不平衡、服装装备不平衡、工作时间长短不平衡等问题,有的购买了保险、有的则没有,购买的险种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个别岗位一直未签定劳动合同,由于待遇的不平衡,又没有充分的解释与依据,导致几大员之间相互攀比现象严重。

(五)工作经费不够充足。一是市级财政经费未到位。两保人员的市级财政经费缺口为117万元,文明交通劝导员市级应拨经费全部都未到位;二是市级财政经费拨付滞后。城市协管员由于每月五个区都要向市城管局报人员清单,由市城管局核准后才能拨款,由于工作量大、报送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市级财政经费发放不及时,造成了工资支付滞后等问题;三是中央再就业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区只有交通劝导员的保险66万元在再就业资金中支出,其余几大员可以在再就业资金(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中列支的保险还未办理;四是办公经费缺乏。几大员普遍存在无办公场所、无办公设备、办公经费短缺、服装和器械增补资金缺乏等问题,给工作造成一定困扰;五是未安排人员的福利待遇资金,过年过节的慰问费、防暑防寒费、加班工资、工伤事故费用等都无着落。

(六)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是人员素质偏低。由于就业困难群众自身年龄偏高、并且缺乏工作技能,导致几大员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工作形象较差;二是工作积极性不太高。主要表现在:有些从业人员空岗、上班扎堆、迟到、早退现象较为严重,上班打麻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出勤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认为公益性岗位反正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只是为了安置他们,做不做事无所谓;三是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都取消,家庭收入比上岗前没有增加,认为还不如在家吃低保;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工作不安心,跳槽现象多。

三、建议与对策

我区几大员队伍非常庞大,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并且目前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如何进一步规范我区公益性岗位,使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使有限的财力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建议要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督查、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工资待遇、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理顺管理体制。一是要成立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区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有公益性岗位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统一领导、分线管理”的领导体制。领导小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总结布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归口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进行管理,该中心要配备2-3名专干,以加强公共就业管理工作;二是区政府要尽快出台《关于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的文件,规范公益性的岗位开发与管理的相关程序及有关要求。文件中要明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统筹规划、审批岗位数量、审核从业条件、统一招聘解聘、统一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统一确定工资标准与福利待遇、统一制定合同范本、建立困难就业群众台帐以及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台帐、开展检查与督查等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明确界定岗位职责、根据合同范本确定劳动合同、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开展业务培训、考核验收工作。各用人单位负责日常的管理、考勤、考核、实施奖惩、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反馈人员的使用情况、提出人员进出建议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合理筹集和调度专项资金,根据经费安排将资金全部切块到用人单位,并对用人单位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二)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人员进出机制。要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严把入口关,按照属地就近录用的原则,根据“本人申请、社区公示、公开招聘、严格把关”的程序,由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与用人单位联合招考,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在与从业人员签订劳资合同的同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委派合同,由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实行劳务派遣。在符合岗位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要确保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无技术特长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得到优先帮扶。用人单位要对从业人员的履职情况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不能履行职能职责的要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出解聘建议,由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予以解聘。二是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从业人员上岗前,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要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工作形象、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各职能部门要对其进行业务技能、岗位职责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使从业人员能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从而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三是要建立考核机制。各用人单位应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日常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实施惩优罚劣、严把人员的进退关提供依据;四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各职能部门、各用人单位要筹措奖励资金,对在岗位上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充分调动几大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有编制的岗位,要实行择优纳编,建立正常的良性竞争机制。

(三)加强管理督查。一是要统一事权财权。下到街镇社区工作的岗位,要尽量实现属地管理,要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调配经费”的工作模式来加强管理,做到事权责的高度统一;二是管理与监督要分离。各职能部门要对几大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应及时将情况反馈到用人单位,要求其认真整改,通过加强监管,提高工作效能;三是要整合资源。城市协管员由于没有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建议由城管执法大队对城市协管员进行统管,在工作中由一名执法队员带领1-2名协管员开展工作,根据街道、社区的区域大小以及繁华程度来配备人员,通过整合达到加强执法力量、强化管理的目的;四是要进行动态管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指导各街镇建立就业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电子档案与台帐;要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履职情况档案与台帐,作为公益性岗位统筹规划与管理的依据;五是要加强检查督查。公益性岗位领导小组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畴;要鼓励居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管理的监督,并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规范化。

(四)加大资金投入。一是要积极呼吁市级资金足额按时拨付到位,要按预算要求合理筹措区级资金,及时将资金切块到用人单位,并对用人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要用足再就业资金政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对几大员的身份进行核定,对符合再就业资金使用条件的人员,其保险费用应按程序由再就业资金帐户予以支付;三是为确保几大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各职能部门、各街镇要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福利经费和奖励资金;四是要从市级财政、区级财政、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等层面筹集互助资金,以用于处理大病、事故等突发事件。

(五)规范工资待遇。要严格按照几大员组建文件的要求,充分发挥浮动工资的激励作用,切实做到基本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要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城市协管员、治安巡防员、文明交通劝导员建议以社会最低工资为标准,通过合适的比例来确定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待遇,并且每年工资应随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同步增长。人民调解员、社区“两保”工作人员、合同制消防员建议按全年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或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合适比例实施,与社会平均工资实现同步增长。同时,要根据从业年限不同,确定不同的工资比例,给从业人员以工资增长的预期,不断优化稳定队伍;要按《合同法》的要求,规范公益性岗位的福利待遇,确定年节的慰问标准以及加班费等各项津补贴,实现人性化的管理;要根据从业人员的个人情况及时地购买五项保险,并将保险资金落实到个人帐户。

(六)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发和管理公益性岗位工作的认识,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和谐”的高度出发,将其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而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是服务社会公众的一种劳动岗位,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取劳动报酬;三是要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只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岗位,其工作待遇不可能很高,不要出现攀比等现象;四是要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宣传力度,正面报导几大员的工作情况与工作成绩,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公益性岗位的职能职责,提高居民群众对公益性岗位的认同度,为几大员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虽然目前我区公益性岗位还有很多急待规范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区委、区政府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各街镇能够相互支持配合,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必将更加规范有序,我区打造“创业先行区、省府核心区、和谐示范区”的奋斗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第二篇: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 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各类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现已开发了保安人员、巡警协管员、执法局协管员、道路保洁员、公厕管理员、法院书记员、合同制消防员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

公益性岗位开发种类及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保健、扶老、托幼服务等。社区单位后勤岗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从摸底情况看,沂 水县的公益性岗位涵盖了上述公益性岗位三种类型的70%以上。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就业困难人员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一年以上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及进行失业登记的其他失业人员。

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 人,其中:

1、保安公司保安员100名;

2、巡警大队巡逻协管人员150人;

3、执法局执法协管员17人;

4、交警队协管人员104人;

5、环卫处道路保洁员、垃圾清运及公厕管理等人员400人;

6、地税局协税员30人;

7、县法院40人;

8、公证处3人;

9、人民银行6人、农发行2人;

10、邮政局160人、邮政银行30人;

11、合同制消防员20人;

12、检察院8人;

13、教体局13人;

14、卫生局12人;

15、劳动保障协理员1478人。

公益性岗位的待遇。我县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多数用人单位按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由XX年的每人每月380元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800元;部分单位执行900-1200元。如:1.保安公司。平均工资在1000左右,交社保,费用主要来自所服务单位的服务费。2.巡警大队。工资水平在800至 1000元左右,费用县财政从防控中心列支。3.执法局。月工资850元,交三险,费用由财政预算列入单位经费。4.环卫处。工资在650至1200元之间,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二是社会保险补贴,符 合就业困难人员的由财政给予补贴,其他人员由用人单位解决。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

我县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两块构成:一是社会保险补贴。二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

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劳务派遣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础台账和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及措施

沂水县XX年至今先后挖掘开发公益性岗位多个。主要分布在19个乡镇及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林业、地税、法院等单位,岗位有劳动保障协管员、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保洁、保安、协警等。为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还先后安置了 名就业困难人员到力所能及的岗位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上岗初期,针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同的特点,我们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切实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责任、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各用人单位在加强管理同时结合公益性岗位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对上岗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并针对所从事的岗位进行中长期业务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加强了公益性岗位日常工作的 考核和管理,这些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得到各使用单位很好的评价,个别表现突出和有特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于突出的表现和踏实诚恳的工作态度已经被吸纳到社区业务管理和社区党支部班子等岗位工作。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为沂水的建设添彩助力,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也在他们的手中发生着变化。

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沂水的实际,制定了《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各项制度:

坚持“谁用人、谁管理”原则,用人单位统一掌握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本情况。负责岗位设置、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社会效益。

严格用人管理,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夫妻双方上岗人员、扶养未成年子女家庭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困难的人员、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沂水人社局负责,各镇、街道协办,相关部门配合,对录用的 公益性岗位人员需签订劳动合同并持人管理录用手续到用工单位报到。

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档案,对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岗位类型等发生变化的,进行相应调整,对空岗的公益性岗位及时调剂。人社局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进行检查,并列入对各镇劳动保障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从实际出发,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劳动关系问题,由于公益性岗位用工单位主体管理不适宜直接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以至于不少单位提出,如果和用工单位签劳动合同,我们就不能使用了。其次由于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一部分是大龄人员,不少人难免有这病那病。还有可能遇到意外事故,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对此表示担忧,不少用工单位表示,解决不了工伤、医疗问题,不敢使用下岗失业人员。对此,县政府把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困难群体社保补贴由原来的养老、失业扩大到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等补贴,从而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按照社平工资的40%扣除单位享受的社保补贴,剩余部分作为岗位补贴补给用人单位,补充了单位经费。实现用人单位和困难群体双满意。

对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社保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

有关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再就业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有关的政策宣传主要集中在工作开展的初期,在工作初期虽然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后期宣传工作跟不上,造成舆论氛围不浓,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知之甚少,也极大的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就业困难人员的自身素质与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不相适应。就业困难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这些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影响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如执法协管员、巡逻协管员、合同制消防员、法院书记员等对年龄、学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多数就业困难人员不符合岗位要求。

工资待遇不太规范。一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二是有的岗位购买了保险、有的则没有,购买的险种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个别岗位一直未签定劳动合同,本身工资水平就不高,导致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三、建议与对策

多方筹集资金。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从业人员的经费,实行由用人单位出一点、社会保障部门出一点的办法来进行筹集专项用于公益性岗位。对于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4050” 人员,用再就业资金提供免费培训、按月给予工资性补贴、符合条件的再给予养老、失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从业人员的工资进行补助,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从业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今年的再就业资金将主要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应加大再就业资金中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比重。

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人员进出机制。要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严把入口关,按照属地就近录用的原则,根据“本人申请、社区公示、公开招聘、严格把关”的程序,由县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部门与用人单位联合招考,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派遣到各用人单位。在符合岗位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要确保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无技术特长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得到优先帮扶。二是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从业人员上岗前,县人力资源部门要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工作形象、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各职能部门要对其进行业务技能、岗位职责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使从业人员能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从而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三是要建立考核机制。各用人单位应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日常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 评价,为实施惩优罚劣、严把人员的进退关提供依据;四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各职能部门、各用人单位要筹措奖励资金,对在岗位上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规范工资待遇。充分发挥浮动工资的激励作用,切实做到基本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要建立工资增长机制,环卫处的公益性岗位以社会最低工资为标准,通过合适的比例来确定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待遇,并且每年工资应随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同步增长。保安公司、巡警大队、执法局、法院等的公益性岗位建议按全年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或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合适比例实施,与社会平均工资实现同步增长。同时,要根据从业年限不同,确定不同的工资比例,给从业人员以工资增长的预期,不断优化稳定队伍;要按《合同法》的要求,规范公益性岗位的福利待遇,及时地缴纳社会保险。

加强宣传引导。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而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是服务社会公众的一种劳动岗位,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取劳动报酬;二是要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只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岗位,其工作待遇不可能很高,不要出现攀比等现象;三是要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宣传力度,正面报导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工作成绩,营造良好的舆论导 向,引导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公益性岗位的职能职责,提高居民群众对公益性岗位的认同度,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虽然目前我县公益性岗位还有很多急待规范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县委、县政府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能够相互支持配合,我县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必将更加规范有序,更大程度地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三篇:沂水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沂水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各类岗位。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党委和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帮扶的重大举措。为了加强对全县公益性岗位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保障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机制,更好的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日,县人管理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座谈、电话咨询、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种类及安置对象

公益性岗位主要有:(1)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2)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保健、扶老、托幼服务等。(3)社区单位后勤岗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从摸底情况看,沂水县的公益性岗位涵盖了上述公益性岗位三种类型的70%以上。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就业困难人员(包括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一年以上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及进行失业登记的其他失业人员。

(二)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

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 人,其中:

1、县公安局协警员 人,保安 人;

2、交警部门交通协警130人;

3、法院、检察院等书记员、驾驶等 人;

4、城建部门卫生保洁员 人;

5、县人社局协理员 人;

6、城市管理局城市协管 人;

7、林业消防警 人;

8、社区服务岗位服务人员 人。

(三)公益性岗位的待遇

我县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多数用人单位按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380元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800元;部分单位执行900-1200元。二是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补贴,符合就业困难人员的由财政给予补贴(养老、失业、医疗),其他人员由用人单位解决。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

(四)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县人社、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础台账和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县人社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审批。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及措施

沂水县2005年至今先后挖掘开发公益性岗位多个。主要分布在19个乡镇及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林业、地税、法院等单位,岗位有劳动保障协管员、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保洁、保安、协警等。为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还先后安置了 名就业困难人员到力所能及的岗位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上岗初期,针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同的特点,我们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切实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责任、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各用人单位在加强管理同时结合公益性岗位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对上岗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并针对所从事的岗位进行中长期业务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加强了公益性岗位日常工作的考核和管理,这些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得到各使用单位很好的评价,个别表现突出和有特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于突出的表现和踏实诚恳的工作态度已经被吸纳到社区业务管理和社区党支部班子等岗位工作。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为沂水的建设添彩助力,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也在他们的手中发生着变化。

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沂水的实际,制定了《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各项制度:

(一)坚持“谁用人、谁管理”原则,用人单位统一掌握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本情况。负责岗位设置、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社会效益。

(二)严格用人管理,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夫妻双方上岗人员、扶养未成年子女家庭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困难的人员、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沂水人社局负责,各镇、街道协办,相关部门配合,对录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需签订劳动合同并持人管理录用手续到用工单位报到。

(三)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档案,对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岗位类型等发生变化的,进行相应调整,对空岗的公益性岗位及时调剂。人社局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进行检查,并列入对各镇劳动保障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四)从实际出发,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劳动关系问题,由于公益性岗位用工单位主体管理不适宜直接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以至于不少单位提出,如果和用工单位签劳动合同,我们就不能使用了。其次由于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一部分是大龄人员,不少人难免有这病那病。还有可能遇到意外事故,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对此表示担忧,不少用工单位表示,解决不了工伤、医疗问题,不敢使用下岗失业人员。对此,县政府把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困难群体社保补贴由原来的养老、失业扩大到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等补贴,从而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按照社平工资的40%扣除单位享受的社保补贴,剩余部分作为岗位补贴补给用人单位,补充了单位经费。实现用人单位和困难群体双满意。

(五)对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社保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六)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发挥专项经费的最大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样是公益性岗位,地税协税员、城市协管、保安、林业消防和公安协警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政府与部门之间脱节。政府下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对开发公益性岗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合力。主要原因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认为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低下,无技能、无专长,开发岗位后,不愿用下岗职工。另一面不愿意掏钱为下岗失业人员出资付酬。政策上的补助只是下岗失业人员工资报酬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需要用工单位支付,但是,在开发公益性岗位过程中,有的用工单位以占用自己财政经费为由,拒绝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全县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不足10%。

(三)岗位待遇不能满足下岗失业人员需求。公益性岗位开发后,一般单位只发给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待遇,还达不到企业最低工资指导线的标准。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不能接续,有的用人单位根本不给职工缴保险,职工保险补贴享受期满,继续工作后的各项保险难以得到落实。

(四)岗位安置与就业观念脱节。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中存在三方面的观念问题。一是社会对下岗失业人员存在观念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理解存在歧意,把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视为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不稳定就业或者无稳定收入的就业视同没有就业,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心理压力。二是下岗失业人员自身观念问题。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拿自己原有的工作经历做资本,在选择工种时,既要待遇高,又要工作轻松,高不成,低不就,就业平台难以建立。三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户的闲置岗位视同公益性岗位开发中,配套了税收优惠、岗位补贴等相关政策,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户在使用下岗职工时,在利益驱动下,存在违背《劳动法》的行为,如延长工作时间,拖欠工资等。

三、建议

(一)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里统一出台有关这方面的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

(二)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把好“入口关”,从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规模。今后,因特殊工作需要增加公益性岗位的,须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时,应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完不成工作任务或违反劳动纪律等规定的人员,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三)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市里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和目前的工资水平,确立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指导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用人单位加大监察力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调研报告

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调研报告

以来,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范围扩大,“4050”人员就业成为城乡统筹就业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些情况,县把公益性岗位开发当作解决下岗职工就业主渠道,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个体户中开发公益性岗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解决“4050”人员就业方面成效显著。为

此,笔者对公益性岗位开发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调查。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有成绩,也有潜力

县是一个林业大县,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2.4%。拥有7.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万人,城镇人口1.4万人,目前共有下岗职工263人,占城镇人口的1.9%;采取公益性岗位开发解决下岗职工132人就业,其中“4050”人员23人,分别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1%和11%,还有26人等待就业。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社会管理岗位就业27人,占20%,主要在劳动保障协管员、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等岗位;在社区服务岗位就业49人,占37%,主要集中在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等岗位;在社区内单位的后勤岗位56人,占43%,主要在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体工商户的门卫、收发、后勤服务岗位。在以上三大类中,政府采取购买和支持岗位的共92个,占到岗位总数的69.8%,。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旅游强县、加大旅游投入作为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大举措,提出以生态旅游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号召,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提供了新的广阔的空间。初步预计,可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其中,各旅游公司预计可解决岗位70人,主要集中在门卫、保安、停车管理、卫生保洁等方面;城镇、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收发、门卫、老年人服务、群众娱乐、公用设施维护等方面可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个。政府组建中老年人娱乐中心,在交通执勤、卫生督管、汛期监测等方面可开发岗位15个。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链条”脱节

公益性岗位如同一部机器一样,仅仅是主轴高速运转,相关部件不能跟上主轴运转步伐,就达不到实际效果。在公益性岗位开发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1、政府与部门之间脱节。(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中央、连续两年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以一号文件发出,中央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提出了就业再就业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省、市、县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就业再就业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不仅仅是劳动部门的事情,劳动部门也无能力全部包揽下来,需要全社会、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可是,政府下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对开发公益性岗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合力。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低下,无技能、无专长,开发岗位后,认为不能为我所用,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就不予安排工作。甚至个别部门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后,不给下岗失业人员安排工作,却发给他们50元岗位补贴,而自己却得到了安置下岗职工的政策补贴资金,将公益性岗位开发当作创造收入的渠道。二是不愿意掏钱为下岗失业人员出资付酬。政策上的补助只是下岗失业人员工资报酬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需要用工单位支付,但是,在开发公益性岗位过程中,有的用工单位以占用自己财政经费为由,拒绝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2、岗位待遇不能满足下岗失业人员需求。公益性岗位开发后,一般单位只负担300元左右的工资待遇,加上公益性岗位补贴50或80元,还达不到企业最低工资指导线400元的标准。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不能接续,工伤、医疗保险不能落实等实际困难不能得到很好落实。

3、岗位安置与就业观念脱节。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中存在三方面的观念问题。一是社会对下岗失业人员存在观念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理解存在歧意,把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视为就业,甚至把就业的范围缩小到仅仅是“吃财政饭”的国家干部,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不稳定就业或者无稳定收入的就业视同没有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产生歧视,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心理压力。二是下岗失业人员自身观念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拿自己原有的工作经历做资本,在选择工种时,既要待遇高,又要工作轻松,高不成,低不就,就业平台难以建立。三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户的闲置岗位视同公益性岗位开发中,配套了税收优惠、岗位补贴等相关政策,但

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户在使用下岗职工时,在利益驱动下,存在违背《劳动法》的行为,如延长工作时间,拖欠工资等。

4、岗位开发与主导产业建设脱节。任何一项产业的兴起,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更多人员就业。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主导产业也是公益性岗位开发的突破口,如生态旅游、矿山企业、城镇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在这些产业中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上上之举。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脱节现象。政府在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中,没有统一规划,岗位资源没有整合。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没有与投资商、开发商达成共识或提出解决多少下岗职工等问题,造成外地人蜂拥而致,而本地下岗职工却无业可从。在招商引资项目中,投资企业往往使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使用的本地下岗失业人员却很少,原因是本县下岗职工生于本乡本土,难以管理。

三、环环相扣,促进公益岗位开发

1、政府出面,合理整合公益性岗位资源。请求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公益性岗位开发合力,在部门中形成“下岗失业人员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不是社会负担”的认识,用好了下岗失业人员既是财富,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用不好下岗失业人员就是社会的负担,甚至为经济建设造成不稳定因素,他们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因此,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从部门中将可以吸纳下岗职工的岗位腾出来,合理整合,统筹使用,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减少不稳定因素。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己任,抛弃“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劳动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的思想。劳动部门有义务为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但劳动部门无权包揽。

2、部门要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在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环境保护、矿产开发等各个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与投资商、开发商达成协议时,能否将部分岗位让于本县下岗失业人员,使下岗失业人员不离土、离乡也能取得丰厚的收入。

3、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下岗失业人员是就业再就业的弱势群体,素质低、缺资金、缺技能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因此,要在了解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意向、报酬要求等基本情况的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素质和劳动技能,为他们实现就业打好基础。

4、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开发岗位。继续采取政策鼓励措施,按照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每人每月补助50元;如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属“4050”人员的,每人每月补助80元,以此激励更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及个体户使用下岗失业人员,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补助标准,促进城乡就业。继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领办、创办自己的经济实体、企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促进就业和就业岗位开发。同时,进一步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

5、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要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的良好氛围。一要让各用人单位认识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重大意义和好处;二要让下岗失业人员正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树立“凭自己劳动挣钱最光荣,让别人去说吧”这种理念;三要让社会各界正确对待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失业是谁也不愿遇到的,要让社会各界反向思维,理解和关心下岗失业人员,推动公益性位的有序开发和利用。

第五篇: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调研汇报材

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各类岗位。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党委和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帮扶的重大举措。为了加强对全县公益性岗位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保障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机制,更好的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日,县人管理组

织相关人员采取座谈、电话咨询、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

公益性岗位开发种类及安置对象 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保健、扶老、托幼服务等。社区单位后勤岗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从摸底情况看,县的公益性岗位涵盖了上述公益性岗位三种类型的70%以上。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就业困难人员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一年以上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及进行失业登记的其他失业人员。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

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人,其中:

1、县公安局协警员人,保安

人;

2、交警部门交通协警130人;

3、法院、检察院等书记员、驾驶等人;

4、城建部门卫生保洁员人;

5、县人社局协理员人;

6、城市管理局城市协管人;

7、林业消防警人;

8、社区服务岗位服务人员人。

公益性岗位的待遇

我县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多数用人单位按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由的每人每月380元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800元;部分单位执行900-1200元。二是社会保险补贴,符合就业困难人员的由财政给予补贴,其他人员由用人单位解决。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县人社、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建立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础台账和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县人社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审批。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及措施

县至今先后挖掘开发公益性岗位多个。主要分布在19个乡镇及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林业、地税、法院等单位,岗位有劳动保障协管员、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保洁、保安、协警等。为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还先后安置了名就业困难人员到力所能及的岗位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上岗初期,针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同的特点,我们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切实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责任、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各用人单位在加强管理同时结合公益性岗位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对上岗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并针对所从事的岗位进行中长期业务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

加强了公益性岗位日常工作的考核和管理,这些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得到各使用单位很好的评价,个别表现突出和有特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于突出的表现和踏实诚恳的工作态度已经被吸纳到社区业务管理和社区党支部班子等岗位工作。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为沂水的建设添彩助力,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也在他们的手中发生着变化。

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沂水的实际,制定了《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各项制度: 坚持“谁用人、谁管理”原则,用人单位统一掌握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本情况。负责岗位设置、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社会效益。

严格用人管理,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公益性岗位

就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夫妻双方上岗人员、扶养未成年子女家庭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困难的人员、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沂水人社局负责,各镇、街道协办,相关部门配合,对录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需签订劳动合同并持人管理录用手续到用工单位报到。

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档案,对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岗位类型等发生变化的,进行相应调整,对空岗的公益性岗位及时调剂。人社局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进行检查,并列入对各镇劳动保障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劳动关系问题,由于公益性岗位用工单位主

体管理不适宜直接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以至于不少单位提出,如果和用工单位签劳动合同,我们就不能使用了。其次由于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一部分是大龄人员,不少人难免有这病那病。还有可能遇到意外事故,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对此表示担忧,不少用工单位表示,解决不了工伤、医疗问题,不敢使用下岗失业人员。对此,县政府把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困难群体社保补贴由原来的养老、失业扩大到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等补贴,从而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按照社平工资的40%扣除单位享受的社保补贴,剩余部分作为岗位补贴补给用人单位,补充了单位经费。实现用人单位和困难群体双满意。对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社保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发挥专项经费的最大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样是公益性岗位,地税协税员、城市协管、保安、林业消防和公安协警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政府与部门之间脱节。政府下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对开发公益性岗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合力。主要原因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认为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低下,无技能、无专长,开发岗位后,不愿用下岗职工。另一面不愿意掏钱为下岗失业人员出资付酬。政策上的补助只是下岗失业人员工资报酬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需要用工单位支付,但是,在开发公益性岗位过程中,有的用工单位以占用自己财政经费为由,拒绝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全县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不足10%。

岗位待遇不能满足下岗失业人员需求。公益性岗位开发后,一般单位只发给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待遇,还达不到企业最低工资指导线的标准。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不能接续,有的用人单位根本不给职工缴保险,职工保险补贴享受期满,继续工作后的各项保险难以得到落实。岗位安置与就业观念脱节。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中存在三方面的观念问题。一是社会对下岗失业人员存在观念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理解存在歧意,把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视为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不稳定就业或者无稳定收入的就业视同没有就业,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心理压力。二是下岗失业人员自身观念问题。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拿自己原有的工作经历做资本,在选择工种时,既要待遇高,又要工作轻松,高不成,低不就,就业平台难以建立。三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户的闲置岗位视同公益性岗位开发中,配套了税收优惠、岗位补贴等相关政策,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户在使用下岗职工时,在利益驱动下,存在违背《劳动法》的行为,如延长工作时间,拖欠工资等。

三、建议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里统一出台有关这方面的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

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把好“入口关”,从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规模。今后,因特殊工作需要增加公益性岗位的,须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时,应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完不成工作任务或违反劳动纪律

等规定的人员,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

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市里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和目前的工资水平,确立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指导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用人单位加大监察力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下载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市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情况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社局: 根据市人社局《关于组织开展公益性岗位情况调研的通知》(六人社明电[2011]15号)要求,我县高度重视,成立调研组,专人负责此......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自以来,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以开发就业岗位为目标......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

    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府办发〔2012〕73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市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国家、省、......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市着眼于解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任务较重难题,积极推进城乡公益岗设置改革创新,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模式,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

    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一、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申报对象: 公益性岗位的援助对象以就业困难人员中的特困人员为重点。特困人员主要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