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岭南私家园林

时间:2019-05-12 13: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代岭南私家园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代岭南私家园林》。

第一篇:清代岭南私家园林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

——梁园

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种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传统园林,体现了因地域风俗习惯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园艺术。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该地区属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受热带海洋气流影响大。炎热多雨,湿度大,年降水量1500mm以上。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1】岭南炎热多风多雨的气候,造就了其有别于江南园林的温婉,北方园林的壮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这就是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园林景观。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就是远离是非纷争的一个好去处。一些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厌倦了俗世里的追名逐利,厌倦了宦海沉浮的文人们。纷纷辞官归隐,在岭南这个地方一心一意的经营着自己的世外桃花源。岭南炎热的季节,比任何地方都要让人难以忍受,即使是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依然愿意扎根岭南,接受骄阳的炙烤与蛮烟瘴雨的洗礼,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生于斯长于斯。岭南园林的主人们,个个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为人处世中庸,内敛,和谐,不张扬。“很多岭南园林的建筑,被命名为草堂。这当然是一种谦逊说法。所谓草堂,还是青砖灰瓦,素净非常。如清晖园的碧溪草堂,梁园的群星草堂,可园的草草草堂等。”【3】园主们造园的目的更是自娱自乐,陶冶情操,自己愉快的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

在汉代,岭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民间的私家园林。清初,岭南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也开始繁荣。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到了台湾,福建等地。在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盛,岭南地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草配置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

一。”【2】其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是粤中四大名园,他们都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图1);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其中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因其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尔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梁园位于佛山先锋古道,规模宏大,面积达21260平方米。“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梁园由当地诗书

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精心设计建造,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咸丰初年是其鼎盛时期,“达到了一门以内二百余人,祠宇室庐,池亭圃囿五

十余所的规模,以后随着岁月流逝园址逐渐减少。”【2】至民初,一代名园梁园已濒于湮没,仅剩下群星草堂及汾江草庐部分遗迹。鉴于其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4】 历时两年竣工,梁园旧时的盛况得到恢复。

在梁园总体布局中,住宅、祠堂、园林三者契合得恰当好处,具有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园林设计以置石石景和水景见长,收罗英德、太湖等奇石,并利用这些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这些石头有的如危峰险峻,有的似怪兽,其中“苏武牧羊”、“如意吉祥”、“雄狮昂首”等更属石中

之精品。群星草堂为梁氏家族庆会的场所,也是园中的主要景点之一。其南之庭院分别为石庭、水庭。山庭鼎列,变化迭出。体现了岭南园林的神韵,是很有个性的一处园中园。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图3)。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读书著述、家塾掌教、幽居赋闲等多种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2】令人回味无穷。

秋爽轩,为小屋,与群星草堂相对,此处是园主梁九华几兄弟与宾客聚会的场所所。由石庭,秋爽轩,回廊,船厅,观鱼池,花基等组成,石庭内放置了形态各异的太湖石,灵壁石,英石等。从梁园的入口至秋爽轩,船厅,重重叠叠,贯以三重园门,穿井过廊,感觉十分。幽深秋爽轩到群星草堂后侧,是狭窄的石庭,庭中古木参天,凉气袭人,是避暑的好去处。

梁园中的个轩,与扬州个园之个,是一个意思。竹字一半是也。个轩之侧,百十步,有修竹数丛,或疏或密,竹不甚高大,止数尺。庭树垂荫,曲径通幽。每当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则有竹叶细碎之声,摩挲不尽。个轩在竹林之侧,风声朗朗,前贤之流风,悠然其未远也(图4)。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院,一般为庭院和庭院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庭院和庭院的形式多样,他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是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庇荫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曝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防御台风袭击。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做成“天台花园”的,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可美化园林环境。为了室内降温而需要良好的自然通风,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轻快灵活的意趣。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饰、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如栏杆、柱式、套色玻璃等细部;甚至整座的西洋古典建筑配以传统的叠山理水,亦饶风趣。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梁园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宁静祥和的山水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

环境的向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广府地区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和可园,是晚清岭南私家园林艺术代表作。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大量使用“红毛”5彩色玻璃,为清晚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5】近代后期,岭南私家园林在被动接受先进文化时,主动引入先进技术。无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华侨,将西方文化移植回乡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开阔视野促使侨乡诞生了更多样式独特的园林建筑样式。“传统岭南园林以洋风浓郁、世俗性、娱乐性强而个性凸显,后世逐渐形成多元并蓄、经世致用的地方特色,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6】

小结:同是地处中国南方,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房屋通透性的不同,主要由于岭南园林地处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炎热。另外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文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极少,这为岭南园林形成独特造园风格奠定了基础。江南园林多是园林景观包围着建筑,园林面积变得十分庞大,建筑在园林中只起到点缀和陪衬的作用,这是因为江南园林主要是用于观赏游览而建,居住区与游览区是经常是分离的;岭南园林建筑,多数属于私家园林。园林内空间小,建筑多。其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其更注重实用性,却也让其更显自然野趣,更贴近生活。岭南园林多是建筑包围着园林,在建筑的围绕下形成一个空间,这时的园林更像一个庭院。岭南园林将居住区与游览区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让其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多

类,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图5)。除了亚热带的花木之外,还有大量引进来的植物,而乡土树种如红棉、乌榄、仁面、白兰、黄兰、鸡蛋花、水蓊、水松、榕树等,乡土花卉如炮仗花、夜香、鹰爪、勒杜鹃、麒麟尾等更是江南和北方所没有的。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效果尤为宜人,亦堪称岭南园林一绝。

第二篇: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林艺术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林艺术

江南私家园林的特征

姓名:何慧燕

学号:540011131

5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类116班

【摘要】: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极为悠久的,特别是清代园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其清新典雅的风格,独特的建造艺术是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习其建筑原理,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传承文化。

【关键字】:江南私家园林 人文气息 规模 自然条件 空间对比 疏密 虚实 花木山石

一、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繁荣发展历史悠久,在商超或更早时期就出现了园林的最初模式--囿,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大为兴盛,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元代的私家园林开始成为文人雅士抒写自己性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

二、江南私家园林的人文气息浓厚

清代是满洲人统治的天下,朝廷大掀文字狱,文人不能自由地谈论政治。而且汉人受到朝廷重用的不多,特别是江南一代的文人,他们大多不得志,这些园林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心境。他们崇尚自然,追求平静, 逃避现实和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 努力营造一种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也正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动的自然景色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净化。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诗情画意一般艺术境界的同时, 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 并借助松柏、古梅、美竹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虚幻境。所以许多游人在观赏江南古典园林时经常受到联想使人赋情于景, 园同人情景交融,创造出极高的艺术境界。例如,在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的网师园,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来几经兴废。到清代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网师即渔隐,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隐逸清高的。

三、江南私家园林规模较小

历史上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私家园林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园林中建筑面积所占比例很小,单体建筑体量不大,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屋面常用灰瓦卷棚顶,装修简洁,不施彩画等,然它们的淡雅精深,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与西方国家追求的一致不同,中国的园林注重对情趣意境的追求,喜欢按照诗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其中文学艺术作品之多和寓意之深刻,是西方建筑所不能比的。我们熟悉的网师园占地0.4公顷,是一

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园。邸宅共有四进院落,第一进矫厅和第二进大客厅为外宅,第三进“撷秀楼”和第四进“五峰书屋”为内宅。园门设在第一进的矫厅之后,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四字,外宅由此门入园。另一园门设在内宅西侧,供园主人和内眷出入。

四、江南私家园林布局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有关

江南水乡多沼泽湿地,整个园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以水面为中心布置建筑、回廊、亭榭,其问心和内聚的感觉则分外强烈。这种内向型的建筑布局形式是与我国自古以来在封建宗族法统之下形成的民主性格息息相关的。网师园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小池四周安排。水池的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援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

五、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对比美

在江南的园林中,经常有这样的设计手法:小空间与开阔场地的对比让人产生豁然开朗的心境。在庭院的入口处,通常比较窄小,在进入庭院后又采用开敞的大空间,从视野受限,到视野开阔,游园者的心情产生起伏波动,使人兴趣盎然。在不大的范围中,为了让精致丰富,空间的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近景……中景……远景的对比衬托中,园中的风景就更有层次感。前后景观进深的变化,也在于垂直高度上的高度错落。在低处可以仰视上方的风景,在高处可以全览下方的风景。高处空间与地处空间的变化耐人寻味,这种把空间节奏化的作法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时空流动美,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享受。例如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咋一看是不引人注目的建筑,但是几经琢磨就会发现,这安排来得实在巧妙。无

论从哪个方位,它都起到了“点景”的作用。而它自身所处的位置,也正是赏景的绝佳地方。网师园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林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网师园的建筑高达30%,但置身主景区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反之,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昂然生机。

六、江南私家园林疏密美

绘画艺术讲究疏密美,文人雅士自然不会忘了把这一特点运用于林园的设计上。疏密有致指的是要留出间空,以期达到层次美。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山石、水面、花木的配置任何一个小细节都需要注意。留园在疏密关系对比上极为强烈。它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给人造成兴奋紧张的情绪;但有些部分的建筑则稀疏、平淡,空间也显得空旷和缺少变化,这种环境令人心情自然恬静而松弛,使整个园整体上和谐。

七、江南私家园林虚实美

山为实,水为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实在江南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常常把明与暗,陆地山石与水面,景致处与留白处,近景和远景,主景路线和遮掩于山石草木之后的次景作为一对对的实虚对比体。也会利用墙垣来造成虚实美感,《园治》中就提到“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留园中部景区,其东部主要是借曲阜楼,西楼以及五峰仙馆等建筑的组合而形成整体立面的,由于墙面所占的比重甚大,所以实的要素要处于主导地位。由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等建筑组成的南立面,情况而大不相同。在这里空廊、隔扇所占的比重很大,因而虚的要素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就整个景区来讲,东部立面和南部立面便构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关系。而且造园师还在墙面上开了一些门窗孔洞,使之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美。

八、江南私家园林花木山石配置美

江南私家园林喜以花木、山石作配置。花木喜以落叶树为主,兼配以常绿树,再辅以青藤、篁竹、芭蕉、葡萄等,做到四季常青,繁花翠叶,季季不同,以求达到视觉、听觉、嗅觉上的全面享受。“雨打芭蕉”“金莲映日”“雪香云慰”等都体现了花木带给人的意境美。山石配置则喜用太湖石与黄石两大类,力求做到气势联贯,可仿出峰峦、丘壑、洞窟、峭崖、曲岸、石矶诸多形态。且太湖石以其透、漏、瘦的独特形体还可作为独峰欣赏。建筑色彩崇尚淡雅,粉墙青瓦,赭色木构,有水墨渲染的清新格调。《园治》中就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这么一说。

九、结语

中国私家园林造林艺术的文化源远流长,不是我在这里只言片语可以道清的。但是我想表达的只是这一园林艺术的伟大,我们应对此多多了解,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传承这一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园治》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第三篇: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清雅秀丽,通透轻巧,成为了清代造园艺术的精华,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关键词:清代 江南园林 造园山水情趣 叠山理水 空间感

(一)清代江南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园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私家园林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而在江南,苏杭则更为集中和突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经中前期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治理,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清代总体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传统,而且获得了很多长足的进步。但在这一时期虽然崇尚文学,由于清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和言论,因此很多文人更多地醉心于园林艺术中,使得大量的园林著作及美学思想问世,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艺术家”。例如:计成的《园治》,李渔的《闲情偶记》等。

江南私家园林发展至清代,以其浓郁的诗画风情和精湛的造园工艺,成为我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鼎峰。

(二)山水画情趣与文人气质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的古典园林就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影响了造园艺术。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的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态度和理论,甚至决定了园林艺术的外在形态、发展走向,特别是宋朝以来的造园家将诗画情趣巧妙融进园林中,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很好地融入了山水画“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原则,展示出设计者崇尚自然地内心世界。

明代文人茅元仪在观赏其友的影园后说:“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意思是说,此园就是将画中的景物再现于现实中。其实当时的很多文人都有与茅元仪一样,常常参与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并且,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理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写意特点。

走进江南古典园林,一种具有避利恬静,浪漫飘逸的文人气质形态便映入眼

帘。事实上,江南私家园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士大夫隐逸江湖、归隐田园的心境。他们崇尚自然,追求平静, 逃避现实和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 努力营造一种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也正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动的自然景色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净化。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诗情画意一般艺术境界的同时, 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 并借助松柏、古梅、美竹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虚幻境。所以许多游人在观赏江南古典园林时经常受到联想使人赋情于景, 园同人情景交融,创造出极高的艺术境界。

此外江南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 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的感官变化、一年四季,冷暖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园林空间的意境。它的总体感觉淡雅, 色彩处理较素。多选用灰色,白色,墨绿等偏冷的色调,,营造一种深邃、宁静的意境。这不仅极易与自然中的山水树木花草等协调,也与山水画的意境不谋而合。宁静的山水画意境和淡雅的色调处理。

(三)布局特色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大都修建于市井之间,所以为了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追求安静与闲适的造园家,多会采用向内的布局形式,且因地制宜布局随和。这种布局形式将建筑背朝外而面朝内,围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通常以水面作为中心,通过叠石理水和植物的种植丰富空间变化。这样既获得了宁静、私密的空间,又可以在四周的建筑内从不同角度观赏中心景观。

苏州的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它中区的水体布局就是以水池为中心,西面北面为山体,东南面主要为建筑组群的形态。

以水为中心的布局特色

(四)精巧的空间设置与要素配植

在江南的园林中,经常有这样的设计手法:小空间与开阔场地的对比让人产生豁然开朗的心境。在庭院的入口处,通常比较窄小,在进入庭院后又采用开敞的大空间,从视野受限,到视野开阔,游园者的心情产生起伏波动,使人兴趣盎然。在不大的范围中,为了让精致丰富,空间的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近景„„中景„„远景的对比衬托中,园中的风景就更有层次感。前后景观进深的变化,也在于垂直高度上的高度错落。在低处可以仰视上方的风景,在高处可以全览下方的风景。高处空间与地处空间的变化耐人寻味 这种把空间节奏化的作法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时空流动美。

置石理水的艺术:这些园林中的山石形态各异,功能也不同,它们常常起到提高层次感,分割空间,模拟自然意境、提升趣味,提供踏步等功能。体积较大的石块堆成“皱瘦透漏”的假山,让人透过这些山石欣赏其背后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江南地区降雨丰沛,多水系湖泊,江南私家园林在建设时,多利用原有水系统进行建造,并利用水面营造一种聚合感和倒影美。例如拙政园就是利用原有水洼地进行修建,按地貌取宽阔的水面,临水修建主要建筑,并注重水面与山石花木的相互遮映,构成富有江南水乡风貌的自然山水景色。在植物的配植上,采用了孤植、丛植、群植、散点植等多种手法,将单个的个体联系起来,使得园林更显节奏和韵律。在众多的搭配中尤以这种搭配最显江南私家园林之精髓:扬州个园的四季„„春景为石笋和竹子(春山):夏

景为太湖石和竹子(夏山):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秋山):冬景为雪石山不用植物搭配以显示冬季的荒漠疏寒。由此可见一斑。细节处理与置石的艺术

(五)虚与实的美

学者胡愈在评读《浮生六记》曾指出:园林的妙处还不仅在迂回曲折,而且还表现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

廊道中,通过漏窗望窗外的景物,就能体现到虚实相生的意境美,从漏窗中隐约地看到一部分景象,需要再靠着自己的联想感受窗外的景色。其实在园林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虚实相生的意境,具体而言,造园家在设计时常常把明与暗,陆地山石与水面,景致处与留白处,近景和远景,主景路线和遮掩于山石草木之后的次景作为一对对的实虚对比体。这正是造园中所追求的,并且体现出文人隐逸归田和出仕报国之志困扰他们的这一对现实矛盾。

但是由于江南园林大都面积较小,加上它文人气质和书卷气重,与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北方园林相比就难免显的简陋穷酸。漏景效果

通过以上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清雅秀丽的院子,一样遵循丰富、协调、统一的美的原则。它把创造优美宁静的居住环境与陶冶情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世界园林的发展填上了精彩的一笔,同时为我们今天园林建设,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游泳《园林史》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丁绍刚《风景园林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美形式》 《改革与开发》2011

胡俞 赵红垒《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学术论坛》经济视

角 2011

潘秀蓉《感悟江南古典园林的诗画意境》《园林„花园与设计》 2005

第四篇: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园主大都是民间的退休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中国古代的礼法制度为了区分尊卑贵贱,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做出种种限定,违背者要受到严厉制裁,因此,私家园林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表现出许多不同于皇家园林之处。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兴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寄情山水,以风雅自居,开启了后世文人经营园林的先河。魏晋风度的旷逸,六朝流韵的潇洒,老庄哲理的玄妙,佛道教义的精微,再加诗文绘画清新的趣味,以及造园艺术实践的经验积累,使得中国园林从这里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类型特征,“诗情画意”成为中国园林追求的境界。黑格尔(Wilhelm FriedrichHege l,1770-1831)曾说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绘画,但那是充满诗意的天然图画,与世界上的另一大园林艺术体系,以追慕古罗马严格的几何构图和宏阔的气派为原则的法国园林艺术,截然不同。

从明中叶以后直至清末,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造园之风盛行达300余年之久。究其原因,江南既有水源充足、气候温和、花木繁多又盛产石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富庶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参与江南园林的设计与实践,使得造园高手辈出。当时中国最大的造园理论家计成(1582-?)和最大的造园实践家张涟(1587-1671),都是欧洲古典园林的代表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法国两大名园——巴黎郊外的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和欧洲园林的最高典范凡尔赛宫的设计者)的同时代人;而计成的造园理论著作《园冶》(刊于1631年)与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刊于1638年)也在同时代问世。

私家园林大多是按照主人的理想和趣味来兴建的,计成的《园冶》中概括了“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说法;对于具体施工,他更进一步说“第筑园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强调了园林设计者的作用。园主的志趣不同,每个园林的风格也就各具特色。

由于私家园林占地不广,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须如《履园丛话》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变化,巧妙地组成有虚有实、步移景异的园景,增加游人观赏的时间与内容。较为突出的例子要算苏州留园。进入留园,狭长的进口时暗时明,迂回曲折,来到“古木交柯”处,始见一带粉墙,透过墙上漏窗可以隐约窥见院内的山池楼阁,再转至明瑟楼,不知不觉间已身在园中了。古人的诗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对留园独特空间构造的最佳写照。

借景也是私家园林造园时的重要手段,将远近景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园内空间向深远推展,如苏州拙政园里就可以远远借到城中北寺塔影;而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的借景手法更是别具一格:园外有一湾溪水,因而在入口设一座小桥横架溪水之上,沿溪不设围墙而是代之以开有各式漏窗的复廊,将溪水纳入园中,使得园内的空间顿觉开朗,也使得沧浪亭与其它封闭的私家园林迥然不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中国园林特别倚重两种技术手段——叠山和理水。一则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再加上花草树木的配置与协调,常能形成绘画效果;二则正如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堆山开池不仅出于对自然之美的再现,也代表了对美德和智慧的向往。究其秘诀,总脱不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八个字。

叠山并不追求规模,而是对自然山林的形态加以概括、提炼,以小见大,得自然之神韵,使人工手法堆砌的假山也能做到峰峦回抱,洞壑幽深,宛如真实的山林。园林用石中以湖石最佳。所谓湖石,即从江湖中捞取的石头,因经水流常年冲刷形成各种玲珑剔透的形状,其中以太湖出产的最为有名,被称为“太湖石”。宋代大画家米芾(1050-1107)对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作了“瘦、皱、漏、透”四字概括,作为品评石头优劣的标准,四者兼备则可称为上品。苏州留园中列十二峰,其中“冠云峰”高三丈,为江南园林中最大的一块湖石,形状奇特挺拔,兼具“瘦、皱、漏、透”之妙,驰誉至今。

园林中的水面以合乎自然为美,采用不规则的平面,其上以曲折的小桥或涉水点缀步石来分隔水面,使人望去不觉一览无遗。池边则模仿自然山岸或以自然形态的散置块石,并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虽只是一泓池水,却常能有幽深之感。以苏州狮子林为例,虽然园子不大,但结构精密,叠山理水的艺术处理尤佳。整个布局以东西横向的水池为全园中心,池的东、西、南三面都叠石掇山,山上峰峦起伏,山下洞壑婉转,飞瀑跌落,间以溪谷,古木交柯,且有长廊四面贯通,高下曲折,若隐若现。

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也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际安亭,还可以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划分空间,使园林内层次分明,观之不尽。它们常常既是园景构图的主题,又是风景的观赏点。如扬州何园,其主楼蝴蝶厅旁连接两层的复道廊可绕全园,高低曲折,随势凌空。中部与东部也以此复廊分隔,透过两层壁上的漏窗,可以互见两边景色,封而不绝,隔而不断,显得空透深远。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尤其是诗词书画对造园艺术的影响尤为突出。诗人画家固然曾通过优美的园林景色获得创作的源泉,反过来园林胜景又借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的意境和意象来营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争辉。

拙政园是苏州的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该园为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御史王献臣所建,取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的意思,表示园主不得意于朝政,筑园聊以自慰的心情。明代画家文征明(1470-1559)曾多次为这所园林作画,最著名的就是《拙政园卅一景图》。苏州退思园的园主亦是落职回乡,这一园名则取自《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而扬州寄啸山庄则是撷取晋人陶渊明(365-427)《归去来辞》“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句意为名。

除了园名的煞费苦心外,营造园林的文人雅士还通常将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相结合,深化人们对景色的理解,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拙政园主厅是四面敞开的荷花厅,取周敦颐(1017-1073)《爱莲说》荷花“香远益清”,称远香堂,表示园主自谓如荷花般高洁之意;临池建有留听阁,景色也是以荷花为主,却有如李商隐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沧浪亭石柱上所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文辞秀美,意味深长,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扬州个园桂花厅南的进口处,修竹临门清新悦目,其间配置参差的石笋,一真一假构成了春景;园的西北为湖石夏山,涧谷深邃,清幽凉爽;秋山是一座黄石山,拔地而起峻峭雄伟,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山上,色彩斑斓,犹如一幅秋山图;在东南小庭院中,沿墙堆叠白色宣石,象征雪意,又在墙面开窗引风造成寒风呼啸的效果,是为冬景。个园从不同的欣赏角度,构建了不同季节的假山,正如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1020-1109)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所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扬州的另一名园——何园,造园者根据植物的季节性,在园中精心栽培了碧梧、丹桂、牡丹、芍药、芭蕉等植物,创造出了春时绚烂、夏日浓荫、秋季葱郁、冬季苍青的四季不同风貌。

许多文人墨客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已离不开园林,园林中也处处能够感受和触摸到文人情感、意趣与气息。园林不仅仅由山水泉石、亭台楼阁组成,所有与园居相联系并能烘托园林气氛的一切,都是园林的组成部分,从文房四宝到风花雪月,正是它们的总和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别具一格的文化,也是园林风格形成的背景。

第五篇:天津红桥区计划复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之一的水西庄

天津红桥区计划复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之一的水西庄,选址预计在西沽公园及西于庄地区。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天津水西庄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之一,曹雪芹曾在家族遭难后到水西庄避难。

渊源水西庄

水西庄 大观园 剪不断的渊源

这是一个在学术界至今仍存争议的话题,曾有学者提出南京“随园”说、北京“恭王府”说等众多说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发现,水西庄的确和大观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皆有“藕香榭”

颦卿居“湘阁”

“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想不信都难。”水西庄研究会的韩吉辰秘书长说,单就景致而言,水西庄中大量的景致名称都和《红楼梦》大观园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观园中有一处“藕香榭”,史湘云在此开海棠社、设螃蟹宴。水西庄也同样有一处轩馆名为“藕香榭”。

此外,水西庄有“秋白斋”,大观园有探春居住的“秋爽斋”;水西庄有“揽翠轩”,大观园有妙玉居住的“拢翠庵”;水西庄有“湘中阁”,大观园有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多年来,普遍为红学界所接受的说法是,大观园应是由一所或几所清初园林作为原型,经艺术加工而成。这个原型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三里半大”的面积;二是以水面取胜、集景式的单身宿舍型;三是要与皇帝皇后巡幸等活动有关联;四是这座私家园林必须有使曹雪芹熟悉和体验的机会。

面积“三里半大”

园林居所集一身

大观园的面积与水西庄极其相似。《红楼梦》记载,大观园有百余亩,而当时清朝的私家园林超过百亩的极其罕见。水西庄的面积恰恰就是一百余亩,查为仁《抱瓮集·水西庄》中曾言:“天津城西五里,有地一区,广可百亩,三面环抱大河„„因购为小园。”

同时,大观园和水西庄都是集观赏园林和居住区于一身,没有明显界限。清代北京诸多王府,住人的宅院和后花园严格分开。而大观园既是一处观赏园林,又是公子、小姐的居住场所,这与当时水西庄的布局完全一样,都拥有广阔水面、江南特产“红菱”和大片竹林。

至于与皇家的联系,水西庄更是独占优势。大观园中曾提到过“元妃省亲”,而“元妃省亲”的艺术原型是乾隆的皇后孝贤,她于乾隆十二年冬末,随皇帝东巡时到过运河边的水西庄。雪芹避祸寄居在此 查友曾诗“红楼梦”

据悉,曹家当时与查家(查家分为南查和北查)都曾显赫一时且交往甚密但在雍正初年均遭横祸,曹家和浙江查家相继被抄,年幼的曹雪芹随家人赴京。

当时吉凶难测,家人将曹雪芹托付给尚未受到牵连的水西庄查家,因而拥有繁华胜境的水西庄,极有可能给曹雪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韩吉辰又在研究中发现:查为仁挚友胡睿烈曾客居水西庄,他写过一首名为《坐揽翠轩闻早莺》的诗――“蓟北莺声少,朝来乍一聆。红楼春未启,越客梦初醒。”“红楼”、“梦”三个字惊现其中,而曹雪芹比查为仁小20多岁,极有可能看到过这首诗。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闻讯,称其为“新发现”。《红楼梦》之名如源于此诗,又将是红学研究一大突破。

古典园林商业群落复建水西庄续文脉

据了解,复建的水西庄项目地处北运河与子牙河两河环抱之间,作为本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的十大旅游景区之一,水西庄复建项目将以历史考证的水西庄为原型,打造成具有浓郁特色的古典园林,形成兼备清代天津风情和现代旅游功能的商业群落。

据学者调查,水西庄的面积为159.145亩,在造园艺术上追求天然情趣,从总体构思、景点取名到植物栽植均有匠心,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次建议复建水西庄,就是为了继承和彰显天津清代以来的重要文脉。

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着“秋庄夜雨读书图”和“水西庄修楔图”两幅画。其中著名画家朱岷绘制的“秋庄夜雨读书图”,绘出了这座二百多年前古园林的奇姿风韵,真实再现了水西庄的面貌。从画作上看,整座园林的感觉犹如小颐和园一般,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据说水西庄的设计者参加过北京圆明园的设计和建造。

天津水西庄文化研究会的韩吉辰秘书长介绍,水西庄有好多景点和《红楼梦》大观园的景点名字相同或有相似之处。水西庄原址位于天津城西的南运河畔,始建于雍正元年,是天津长芦盐商查日乾与其子辈查为仁、查为义等建造的私家园林,在天津园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乾隆皇帝曾先后四次下榻于此,并赐名“芥园”。

光绪末年水西庄被军警占据,花木遭践踏,大部分遗物被毁。1912年在水西庄建造了自来水公司,水西庄从此不复存在。雪芹避祸寄居在此 查友曾诗“红楼梦”

据悉,曹家当时与查家(查家分为南查和北查)都曾显赫一时且交往甚密但在雍正初年均遭横祸,曹家和浙江查家相继被抄,年幼的曹雪芹随家人赴京。

当时吉凶难测,家人将曹雪芹托付给尚未受到牵连的水西庄查家,因而拥有繁华胜境的水西庄,极有可能给曹雪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韩吉辰又在研究中发现:查为仁挚友胡睿烈曾客居水西庄,他写过一首名为《坐揽翠轩闻早莺》的诗――“蓟北莺声少,朝来乍一聆。红楼春未启,越客梦初醒。”“红楼”、“梦”三个字惊现其中,而曹雪芹比查为仁小20多岁,极有可能看到过这首诗。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闻讯,称其为“新发现”。《红楼梦》之名如源于此诗,又将是红学研究一大突破。

古典园林商业群落复建水西庄续文脉

据了解,复建的水西庄项目地处北运河与子牙河两河环抱之间,作为本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的十大旅游景区之一,水西庄复建项目将以历史考证的水西庄为原型,打造成具有浓郁特色的古典园林,形成兼备清代天津风情和现代旅游功能的商业群落。

据学者调查,水西庄的面积为159.145亩,在造园艺术上追求天然情趣,从总体构思、景点取名到植物栽植均有匠心,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次建议复建水西庄,就是为了继承和彰显天津清代以来的重要文脉。

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着“秋庄夜雨读书图”和“水西庄修楔图”两幅画。其中著名画家朱岷绘制的“秋庄夜雨读书图”,绘出了这座二百多年前古园林的奇姿风韵,真实再现了水西庄的面貌。从画作上看,整座园林的感觉犹如小颐和园一般,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据说水西庄的设计者参加过北京圆明园的设计和建造。

天津水西庄文化研究会的韩吉辰秘书长介绍,水西庄有好多景点和《红楼梦》大观园的景点名字相同或有相似之处。水西庄原址位于天津城西的南运河畔,始建于雍正元年,是天津长芦盐商查日乾与其子辈查为仁、查为义等建造的私家园林,在天津园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乾隆皇帝曾先后四次下榻于此,并赐名“芥园”。

光绪末年水西庄被军警占据,花木遭践踏,大部分遗物被毁。1912年在水西庄建造了自来水公司,水西庄从此不复存在。

追忆水西庄

“查五小姐”:再富不过水西庄

“水西庄当年的繁荣,我们后人无法想象。”坐在自己陈设简朴的家中,年逾六旬的金兆新望着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喃喃自语——泛黄的老照片中,身着旗袍、脚穿绣花鞋的女子手握丝扇,坐在台阶上,朝远处微笑着,一丛绿叶伸入镜头一角,更平添几分情趣。

照片中的女子就是查家后裔,大侠金庸的堂姐、昔日京城著名的“查五小姐”查良英,“那园子我辈无缘一见啊。”这是老人1994年因病辞世前叨念的话。

在金先生记忆中,母亲最为珍爱的就是这张照片——照片中的园子是查家宅院,照片只能取其一角。

查家宅院坐落于北京南五老胡同,院子套园子,园子里又有院子,大大小小几十座,最小的一处院落也有一两百平方米,戏台、溜冰场、游泳池一应俱全,每个少爷小姐都有三五个下人伺候,出来进去吆三喝四,要多排场有多排场。

只不过这样的生活在1940年代随着家道中落戛然而止,一大家子相继搬出祖宅。

小时候,金先生牵着母亲衣角说,“妈妈,你家可真有钱啊!”母亲总会若有所思地回答,“你不知道啥叫有钱啊,你哪见过有钱人家,这宅院赶不上水西庄一角,我们过的日子是富裕,也不及水西庄几分。”

衣食水西庄

婢女十二钗 装扮分流派厨师二百余奢宴皇帝叹

水西庄查家在乾隆年间,特别是乾隆初年,其兴旺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仅从衣食上就可窥见一斑。

水西庄男女主人的服装华贵精美自不必多说,查家的奢华仅就婢女装扮就可看出几分。

水西庄入住之初,庄主查日乾就重金买来一百多名婢女,并从中选出最为灵秀的12名婢女专门侍奉他的生活起居,这12个女孩子都有特殊的名字和装扮。

查日乾为12名婢女取名“三春”、“三夏”、“三秋”和“三冬”:“春梅、春桃、春兰”,皆穿汉族服饰,缠裹小脚;“夏云、夏荷、夏芷”,皆着旗装,旗袍围巾;“秋菊、秋月、秋蕙”,皆穿男装,犹若公子;“冬山、冬花、冬松”,皆着尼装,佛衣带发。

在饮食方面,《沽水旧闻》中的记载足以使世人惊叹,“津门盐商查三镖子者,富堪敌国。集各省之庖人,以供口腹之腴。下箸万钱,京中御膳房无其挥霍也。”水西庄的厨师来自全国各省,人数多达200以上!水西庄的餐饮文化海纳百川,从宫廷御宴到各省佳肴应有尽有。

乾隆皇帝莅临水西庄时,随行数百人,终日在庄园内花天酒地,庄主除为此奉上由128道茶点及名菜组成的“满汉全席”外,还献尽诸如河豚海蟹类的天津美食,使乾隆爷“自叹弗及”。不仅仅对皇上如此,各界名流光临水西庄时,都会得到高规格礼遇:每日因人设宴配食,使嘉宾随时吃到家乡风味、天津特产和四季蔬果。

复修水西庄 老邻话今昔

红桥区南运河畔,一幢幢崭新的商品房——没人想到,此处就是200年前与扬州的小玲珑山馆、杭州的小山堂齐名的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之一“水西庄”旧址!

不知水西庄 石狮水厂把门

“水西庄?没听说过。”两尊雕工细致的石狮子背后就是天津市自来水公司芥园水厂,54岁的李师傅在这个水厂中工作了35年,提起水西庄却是一头雾水。李师傅经常靠在两座石狮子上小憩,却从不知道如今守候水厂的这两个家伙,昔日守候的就是那座连乾隆爷都四度莅临的著名私家园林。

早知水西庄 重修再现盛景

“听说过这个宅子,没了好些年了。”住在弘丽园的赵秀英奶奶今年81岁,小时候曾跟哥哥上过4年私塾,听先生讲过这座“大宅子”,说那里住着天津最有钱的人,也是学问人常光临的地界儿,由此勉励他们一要饱读诗书。得知天津要重修水西庄,老人特别高兴,说应该让后人们记下祖辈们的经历,记下自己家乡那段辉煌的历史。

凭吊水西庄 不应仅是景点

图为“水西庄修楔图”。当年诗人陈元龙、汪沆,津门海光寺名僧元弘、著名文学家袁枚、“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以及平民宰相刘墉等一大群朝廷显贵、文人墨客均曾几度光顾水西庄。

“要我说,重建不重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后人记住咱天津卫的历史。”67岁的退休历史教师黄正大爷说。

黄大爷对水西庄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复建工程却保留着一点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水西庄的产生折射了清代,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清代的历史人文状况。水西庄的繁华,水西庄的名人云集群贤毕至,水西庄屡沐皇恩的光环一直让清末民初的众多文化界人士唏嘘与向往。从另一个角度看,水西庄也是文人的世外桃源,这种文化上的内涵,很难通过单一的建筑重建表达出来。

就像水西庄当年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一样,今天的重建也需要相配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

如果重建只是复原建筑的话,也许将来天津会多一个旅游项目,多一些走马观花的游客,多一个“崭新的古迹”。相比这些,黄大爷戏言自己更欣赏“赤壁怀古”的凭吊情怀。

细解水西庄

盐商巨资筑雅园 文人显贵踏破门

“津门好,诗酒兴飞扬。风雅吟成沽上集,烟波人访水西庄。花月醉千场。”天津著名文人樊彬的这首词,描写的就是津沽名园水西庄的风雅意境。

明清时期,盐的销售改为“引岸专销”,即由政府发给制盐和贩盐者专门凭证,规定盐的产量、销量与行销地,不能越界。在这种制度下,天津产生了一个垄断芦盐产销的豪富阶层――盐商。资料记载,查家做盐务的收入,一年是十万至二十万两白银。

富起来的盐商们竞相修建园林别墅,争揽南北名士,最著名的是查日乾父子,曾在南运河畔修水西庄及屋南小筑,内有藕香榭、枕溪廊、一梨春雨诸多胜景,乾隆皇帝来天津4次驻跸于此;1771年来水西庄时,正值紫芥花盛开,遂赐名“芥园”――红桥区芥园道的名字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身为天津长芦盐商的查日乾、查为仁父子所经营的这座“津门园林之冠”是如何得名“水西庄”的呢?“这应该和一位名叫元弘的和尚有关。”水西庄研究会的韩吉辰秘书长说,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查日乾有一个好友是当年海光寺的高僧元弘,他有个好朋友名叫吞珠,在京师东便门外二闸河南岸有个园子名叫“水南庄”,为了区别这座“水南庄”,查氏园林自然要另选其名。

更让人惊奇的是,乾隆皇帝首次驻跸水西庄正值年富力强勃的壮年时期,而最后一次来水西庄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什么原因让乾隆一生对水西庄情有独钟? 1997年出版的《天津文史》“水西庄研究专辑”中讲到,水西庄在当时及后世享有盛名,不仅因其“景幽”,更由于其“人名”与“文盛”。水西庄建成后,会聚了津门大量的文人学士,北至京城,南至苏杭一带的诗词书画大家亦慕名而来,一时成为天津的文化艺术中心,越发吸引四方宾朋以及朝廷显贵。

感谢红桥区政府、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天津水西庄研究会在本稿采访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资料图片由红桥区政府、天津市档案馆和查家后裔金兆新先生提供。(任桐)

下载清代岭南私家园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代岭南私家园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与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

    乡村私家园林[5篇]

    庭院设计:新农村建设提出“建成城市风貌”,把民居多建在公路边。依公路、田园延伸,没有了乡村随和感。千篇一律,形式单一的新建筑,让自由、亲切的乡村生活氛围和传统建筑文化精华......

    清代名人轶事

    篇一:2011年----《清代名人轶事_将略篇》 罗 提 督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

    清代美术(模版)

    清代美术 一、四王与吴恽: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1)王时敏:《云山图》创“娄东派” (2)王鉴:《夏山图》《梦境图》(3)王原祁:“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山中早春图》(4)王翚hu......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 2011-10-24 14:46:44 王卫平黄鸿山 康丽跃 摘要:清代在灾荒救济、养老抚幼、救助鳏寡孤独等社会弱者诸多方面都颁布了制度法令,同时,其社会保障事业也......

    清代文言小说

    第九章 清代文言小说 教学目的: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和版本,掌握小说描写爱情和揭露科举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熟悉《聊斋志异》对后代文言小......

    清代十二帝范文大全

    清代十二帝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属相:羊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庙号: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努尔哈赤 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