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一件事做透
把一件事情做透
一个习惯把事情做透的HR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安排的细节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现象背后的逻辑拓展专业深度。
有个工作了5年的HR问我,她最近参加了几个公司HR岗位的面试都没有下文,是什么原因?根据她介绍的过往工作,我说,从你对工作的描述看,感觉你没有把事情做透,只是浅尝即止,给人的印象是不够专业,并且缺乏做事的思路和方法。
给人这样的印象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情不错,但不会总结不会很好地表达出来;另一种原因是以前事情确实没有做过或者没有做透,自然讲不出来。
现实中很多员工的工作就是这样,只能笼统地说一下做过什么,从年限上初看似乎很有经验,但深究一下就发现一方面表述不够深入没有实际体会;另一方面稍微追问一下具体的事情就说不上来。
如做过招聘,当问一个常见的业务部门要求招人该怎么做时,发现回答中工作的流程是紊乱的;如做过员工关系,当问一个关于劳动合同法中常见的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如何计算时,根本答不上来;如做过主管,当问一个与业务部门协调的具体问题时,回答完全缺乏全局考虑……
面试前临时抱佛脚运用面试技巧估计很难过关,在经验丰富的面试官那里很快就会现原形,反而弄巧成拙。HR的功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平时就要养成把一件事情做透的习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逐步积累:
1、完善工作的流程,并理解流程背后的原因。
如HR最常见的招聘工作,很多招聘专员只是在重复做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通知面试、初步面谈筛选、发录用通知、签劳动合同等工作。只是在按照公司既有的流程把工作当任务去完成。”把事情做了“和”把事情做透做好“中间的差异非常大。
从把事情做好做透做好的角度,招聘专员有很多书面流程外的工作需要考虑,比方说如何安排招聘的效率更高?做哪些事情让候选人在整个招聘过程中的体验更好?人员的需求如何确定?筛选简历除了职位说明书的硬性规定外如何结合业务找到更合适的人选提高招聘准确率?录用中哪些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尤其要注意?……
在日常的招聘中,一个习惯把事情做透的HR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安排的细节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现象背后的逻辑拓展专业深度。按照这样的工作习惯,做1年招聘专员,就已经可以把日常招聘工作研究得比较透彻了。
2、总结每项重点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并运用到其他工作中。
如每年春节前HR组织公司的年会,一般的HR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参与者,参与其中的一些行政工作准备。如会场预定,礼品采购,或晚会主持等……只是把工作当任务的HR每年
做这项工作都当繁重的行政工作去做,只是凭借经验在重复应付,没有提高和改善,也没有从这项工作中获得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把事情做透的角度,参与年会准备工作的HR可以把这项工作当一个典型的项目管理来做,把自己当做一个项目经理来管理这个项目。如初期的预算、进度安排和分工;场地、餐饮、主持、表演、领导讲话等多项准备工作的协调;预案准备、现场的控制和突发事情的灵活处理;项目效果的评估和检讨提升……
如果按这个循环来做,每年年会都会不断改进提高,并且负责这个工作的HR也锻炼了独当一面的管理能力。如果提炼出做年会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其他工作中也是很见效的。如预算、规划和分工的方法在很多工作中是一致的;跨部门多任务同时进行的协调技巧在很多工作中是一致的……管理能力不是搁到管理职位上才形成的,而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可以培养形成,有了这些实际项目工作的经验、思路和方法,走上管理岗位在时机来临时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3、“见树又见林“,专注眼前的树木,同时熟悉森林的概貌。
平时HR遇到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就像森林里一颗颗具体的树,要专注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但同时要了解眼前的这颗树在森林的什么位置,要了解这个森林的地图、地形、气候和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眼前的事情,同时又不迷失方向。
如做招聘面试,在专注研究面试的方法和技巧时,要了解人力资源专业的森林,有哪几个模块,这些模块之间的关系,在招聘模块中,面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如人员需求分析、职位分析有利于确定面试的重点和问题;了解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有利于面试时与候选人的有效沟通。
另外,也要了解公司业务的森林。公司产品、客户、市场、内部业务流程、行业现状趋势……等都需要了解。HR在这个公司里起到什么作用,HR所沟通的业务部门在公司整个业务循环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了解整个森林有利于从全局的角度去处理具体的问题。
总之,在工作中要抓住重点,下狠心把一件重点事情做透,通过一件重点事情研究透此类工作的流程以及流程背后的原因,总结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到其他工作中,在专注具体工作的同时要了解全局具有大局观。这样,专业的功力和修炼自然日益深厚。
第二篇:如何把一件事写具体
作文训练:如何把一件事写具体
要把一件事叙述清楚说完整,必须要把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这六要素在叙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把一件事叙述完整的必备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写清了“六要素”,人们对这件事才会清楚、明白。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具体。
例文一: 快要期末考试了,每天除了复习就是复习。这天晚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完成一张语文试卷,我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很快就写完了,连检查也没有。第二天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一看“76”分?我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差的成绩呢?我又看了看同桌的,一个鲜红的优。我回到家,我睁大眼睛仔细看了看,哎呀,真是错误一堆啊!我真是沮丧极了!
要想些好事情的经过,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内心。因为任何
一件事人物的表现都不是单一的,只有抓住了事件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内心所想,叙事才会更流畅、更具体生动。
例文二: 快要期末考试了,每天除了复习就是复习。这天晚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完成一张语文试卷,我想:自己都复习得滚瓜烂熟了,这点东西也太简单了。所以有点心不在焉,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写完了,连检查也没有就急匆匆地塞进了书包里。可是当第二天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呆了——“76”分?我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成绩基本上都是“优”,怎么会有这么差的成绩呢?我又看了看同桌的,一个鲜红的优。同桌问:“嗨,我得了优,你呢?”我赶紧转过头去,脸一下子红到脖子,急忙把试卷藏到了抽屉里。回到家,我睁大眼睛仔细看了看,哎呀,真是错误一堆啊!两首古诗的内容被我写颠倒了,几个选择题答案也错了。我真是沮丧极了!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认真完成作业,再也不这样了。
第三篇: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的题目是《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首先呢,讲一个故事。他叫老陈,是一名在灌区上班的普通人。只是在八十年代末,他和我一样,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年轻人,老陈当年还是小陈。老陈每天的工作是勘探水情,记录汇报。说来简单,只是一个人住起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就不那么容易了。最怕晚上,没有电,只有一盏煤油灯,突突地冒着光。也最怕下雨,屋外下,屋内漏。每到这时,老陈就会踏着雨点,来来回回的记录起水情,一双旧胶鞋无数次的揭翻起泥土,坑坑洼洼了一路。老陈的住房很是简陋,但让人醒目的是,摆在桌子上的记录报表却分外厚重。记录报表上密密麻麻而又整整齐齐的数据,麾写下属于老陈他们那代人,不悔的青春。他们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的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如今老陈已经接近退休,而我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如今现代化的厂房,全自动化的设备,以及功能完备的生活区林立。我们丢掉了泥泞的旧胶鞋,却不能忘却了上一代水利人赋予我们的精神:做好工作,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那是上一代水利人为我们竖起的榜样,也是我们勇为争先的目标。
老陈常常对我讲: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呀!是啊,漏雨房屋已经变成了敞亮整洁的空调房,昏暗的煤油灯早已是历史,无需走动,轻轻点击下鼠标,整个操作画面便近在眼前。每当我工作遇到烦心焦虑时,我就会想起老陈和他的故事。想起他们那代人如何去面对艰辛,排除寂寞,如何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我觉得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就是把安全放在首位,防微杜渐,细致到每一件小事,排解掉最微小的错误。也许一个数据的疏漏,影响的将是决策的准确性,一次简单的操作失误,导致的将是不堪设想的灭顶之灾。
近年来,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在逐年加大,治水害、兴水利,历来便是兴国安邦的大事。邹树琦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水利部门本身与群众紧密结合、水利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我们要不断加快水利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使水利成果更好的惠及百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晋城水利如何实现跨域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话题。我们要以敢为人先的志气、超越前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立足本职,大胆创新。以宽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积极投身水利改革实践,不断为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创新和活力源泉。
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水利人忍受住寂寞
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水利人承载起希望
我们把步子迈得大一点,把号角吹得响一些,晋城的水利事业需要,我们高举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晋城水务人以水为忧,以水为乐,勇当“护坡石”,甘作“挡浪柳”。t为早日实现“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 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一生只做一件事(定稿)
我想请大家先跟我一起看一个动画片„„我想很多人在生活中排队都遇到过这种情景,我们很多人还扮演着其中那个小熊的角色。我们站在路的这一头,看见一个路口,就想那条路的尽头,肯定有非常美丽的风景吧。于是就走下去了,走走走,旁边又出现一个岔路口。于是乎,我们又改变方向往这儿走,就这样反反复复犹豫彷徨。这样的迷茫,每个人都遭遇过,有人迷茫了1个月,有人迷茫了1年,有人迷茫了一辈子,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是因为搞不懂要做什么,其实无论事业也罢爱情也罢,我们为什么烦恼纠结,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一棵大树,如果人心中没有大树,就会杂草丛生,就会患得患失,而如果心中有了那棵大树,就会心无杂念,就会勇往直前。六小龄童,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大艺术家,由他主演的电视剧《西游记》先后重播了3000多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他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观众眼里,似乎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的化身,甚至,六小龄童就是为演孙悟空而生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初在他们这个猴戏世家里,演美猴王最合适的人是他二哥——小六龄童,他的二哥三岁开始学艺,表演天分极高,1961年,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曾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三打白骨精”,并获得一致好评,可惜二哥后来患了不治之症——白血病,十七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二哥离世之前,年仅7岁的的弟弟六小龄童问“我能再见到你吗”“我怎么样才能再见到你”,二哥说“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你就能再次看见我”,就是哥哥这临终前的一句话,在六小龄童心中播下了一颗大树的种子,也划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别无选择、义无反顾,他必须要去演孙悟空,而且要演好孙悟空。
其实六小龄童的性格最初是不适于演戏的,他小时候很内向,家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叫他小女孩,六小龄童自己也说,小时候很胆小,上课时老师问1+1等于几,很简单的题,自己也知道答案但就是不敢举手回答,很羞怯。六小龄童的眼睛也是不适合演孙悟空的,孙悟空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但是生活中的六小龄童却是个大大的近视眼,六百度近视两百度散光,这如何展现出美猴王的火眼金睛来,但是当年二哥撒在他心中的那棵大树种子一直以来牢牢地生根发芽,推动他一心要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最终,虽然天性羞怯,但他却成功演绎出了桀骜不驯、神通广大、英雄豪气的齐天大圣的角色,虽然眼睛高度近视,但是却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如电的双目,令观众印象深刻„„一生只做一件事,六小龄童用全部的心血,甚至生命,哺育着心中那棵大树,让它开花、结果,最终塑造出了至今难以超越的荧屏美猴王的完美形象。
2010年1月,有一条新闻轰动了世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消防站,有一只灯泡度过了它的109岁生日,在一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这只灯泡熄灭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星期,其他的时间都在发光发亮。在109年前,谁有这么神奇的技术,使一只灯泡的光亮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人们纷纷猜测,这只神奇的灯泡,这只光耀百年的灯泡,它的发明者到底是谁呢?研究者通过查阅当时的相关资料,发现:1901年,电灯刚发明不久,美国电气公司组织了一场电灯实验竞赛,爱迪生等一批发明家都参加了这场比赛。当举办人将电压逐渐提高时,一只只灯泡都相继炸了,最后惟独留下一只灯泡还亮着。而这只灯泡的研制者,并不是当时名气冲天的爱迪生,而是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发明家柴莱特。2010年1月记者报道的那只灯泡,正是这只柴莱特发明的、光耀了一个多世纪、使用寿命达到109年的灯泡!
在那个电灯刚发明不久的年代,为什么柴莱特能研制出如此高质量的灯泡呢?研究者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有这样一段记载:1901年,那场电灯实验竞赛结束后,爱迪生出于对柴莱特的欣赏,邀请他一起参加碱性电池的研究。面对大发明家的邀请,柴莱特却拒绝了这个好机会,他指着在比赛中获奖的那只灯泡说:“我只适合研究它。”后来,有人在柴莱特的日记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一生只亮一盏灯,守到群火熄灭,照样耀泽天空。!”
一生只研究灯泡,不管这个领域之外有多少难得的机会,有多少美丽的诱惑,也不为所动,这也许就是柴莱特研制的灯泡,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尘埃、光耀百年的秘诀和根源吧。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亮一盏灯,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也是一种参透人生百态的睿智和厚重。一辈子的坚守不容易,选择用一生的坚持,完成一件事,其结果或许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或许默默无闻、微不足道,但其透露出的人生态度,都让人感动和钦佩。六小龄童先生心中的大树是演绎好美猴王这个角色,柴莱特心中的大树是造出世界上照耀百年的灯泡,朋友们,我们心中的大树呢,它可以是一个梦想,一个榜样,一个信念,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你心中的那棵大树,一定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
第五篇:关于坚持做一件事散文
我自认为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
如果坚持靠的是自制力,那理论上来讲,我应该能把我所计划的事情都坚持下去,但实际上,我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难超过三个月。
从参加工作以来,九个月里,我尝试过很多事情。
一开始我坚持每天背25个单词,连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断开了,有一天是因为单位里突然加班,从早上忙到晚上十一二点,脑子根本转不动了,背不了单词,沾床睡了。
打断了一天之后,信念就没了,第二天就想偷懒了,不愿意背了。后来就越拖间隔时间越长,一周背一两次,甚至一个月背一两次,最后就基本上不怎么背了。
之后的坚持每天锻炼和写文章也是差不多的原因,坚持了一段时间,却没有变成习惯。
在坚持这件事上,有了第一次完不成,后面就会像兵败如山倒一般,彻底地垮掉了。
有写文章的人说,日更是一种信念。
我很认同。
在《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里,有十张神奇的羊皮卷,每天早上起来读第一张,重复三十天就可以读第二张了,这样把这十张羊皮卷读完了,你就可以成为富豪了。
看起来好像很荒谬,实际上挺有道理的。
作用有两个,第一个是每天读里面的内容,相当于是做一次励志的自我催眠,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和行动力。
第二个是每天读,养成了做事坚持的习惯,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
有一句很火的话叫做,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在还没有达到需要比拼天赋的努力程度之前,比的其实就是坚持。能坚持做下去的人,可能胜得过没天赋的和有天赋不坚持的人。
还有一个我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就是,我把一天排的太满了,一天里我需要做好几样新的事情,都需要我靠意志力来坚持,长期下来,肯定会把意志力耗空。
一天能坚持着做两三件事,其实就已经很厉害了。
再分析分析我有什么坚持下来的事。
早睡早起,健康饮食,不抽烟。这三样是我坚持了很多年的事了。
仔细分析一下,都和养生有关。
身体是一个人的底子,小时候体弱多病,我就知道自己的底子比别人差,别人可以熬夜酗酒暴饮暴食,可我不能,因为别人可能扛得住,我扛不住。
在身体上,最不能打鸡血的。别去鼓励熬夜做加班狂,有的人熬夜一辈子还能高寿,有的人可能年纪轻轻就猝死了。
有的老人抽了一辈子烟还是长寿老人,有的人没抽多少烟还得了肺癌。有个科学机构还专门做过研究,结果就是基因的差异,抽烟的长寿老人身体里有一种基因,可以抑制因吸烟而诱发细胞癌变,而得肺癌的人身体里没有。
所以我能坚持下去,是因为和我的生命有关,我怕死,所以我只能这么做。
本质上,这是因为畏惧,或者算是利益驱动。
而最高级的坚持,是因为喜欢而做一件事,这个时候不应该叫坚持了,因为你不让我做我可能都不乐意,会很难受,是我主动去做,必须要做的事,不必依靠意志力的逼迫驱动。
有的人因为喜欢写作,所以就疯狂地写,我关注的一个公众号,作者一天写一万多字,一天不落地坚持了十几年。
别人问他是怎么坚持下去的,他说,这还用坚持啊,我就是喜欢写,我吃饭走路脑子里想得都是怎么写文章,一点不写点东西我就浑身难受。
这就是因为喜欢,而把一件事坚持下来了。
所以,想要坚持做好一件事,不妨挑选一件你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如果要坚持的那件事你并不喜欢,那就尝试着从中发现乐趣,不妨从假装喜欢开始让自己热爱上做这件事,最后,一旦坚持了,就不要给自己任何一次做不完的机会,否则你就失去了信念。
什么信念呢?让你的行动力变得无可阻挡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