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一件事做成经典的美文摘抄
20XX年8月7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刘震云,参加了自己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首发式。
有位读者问刘震云:“您写作成功有什么秘诀吗?”于是,刘震云讲了下面的故事:“我有个赶马车的舅舅,方圆几十里,再调皮的牲口放到他手里,马上就变成一只温顺的猫。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场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世界上就怕这种人,要不你聪明,要不你是个傻子,都会生活得非常幸福,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不上不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难混。我问他,那我的一生应该怎么规划?他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他说,其实我跟你一样,也是个不聪明也不笨的人,所以我一辈子就赶马车。我记住了这句话,直到现在为止,我就干一件事,就是‘编瞎话’。”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干好一件事,这就是刘震云写作成功的秘诀。
乔布斯也有个成功秘诀,即把一件事做成经典。迪斯尼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在回忆说,与乔布斯的第一次会面,是在他成为迪斯尼首席动画师之前。当时,他正在制作一部动画短片《锡铁小兵》。在他们会面快结束的时候,乔布斯对他说:“一生中要做的事很多,而现在我们选择了这一件,那就让我们把它做成经典。”乔布斯要求他务必做好一件事:“造就经典。”拉塞特十分愉快地接受了乔布斯的要求,将“造就经典”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988年,这部《锡铁小兵》动画短片上映,赢得了有史以来颁给电脑动画的第一个奥斯卡奖。后来,拉塞特深有感触地说:“‘造就经典’这四个字,已经融入了我制作的每部皮克斯影片的每一帧画面上。”
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珠海叉车工曹祥云的“成功经验”,他把一技之长练成一技之绝。他说:“我没有读过大学,一度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但我很庆幸,我拥有了叉车这一技之长,它让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起初,曹祥云驾驶的叉车直打晃,货放不准确。曹祥云就加紧练习,每次别人休息了,他就留在车上,练习升降、起步停车。一年后,他的技术突飞猛进,笨重的叉车在他的操纵下,变得像绣花针一样灵巧,他的准确率位居全厂第一。但他不满足,有什么好办法提高叉车操作的精确度呢?一位工友开玩笑说:“你开叉车来启啤酒瓶盖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曹祥云真的买来几箱啤酒,一有空就练习叉车开瓶盖,直至绝技练成!后来,他勇敢地报名央视三台《想挑战吗》,当时上海吉尼斯纪录中国总部给他设定的目标是:用叉车3分钟开30个啤酒瓶。他出色地完成了,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实,把一件事做成经典,不仅是写作、做动画、开叉车的成功秘诀,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成功秘诀。
第二篇:一生做好一件事美文摘抄
英国人达利从小喜爱摄影,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作品多次获奖。2011年,阿富汗战争还没结束,达利作为随军记者前往。不幸的是,他在战场上误踩地雷,负了重伤。
在经历了36次手术后,达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可他的左手和双腿都被截了肢。家人和朋友们都难以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达利却安慰大家说:“幸好我的右手和眼睛还在,我还可以摄影。”达利又试着拿起了相机。他用右手抓稳相机,用残缺的左臂做支撑,给自己拍下了伤后的第一张照片。这张自拍照展出后,鼓励了很多人。
那之后,达利学会了靠假肢走路。可每走一步他都要消耗常人两倍的力气,还要忍着伤口的剧痛。即便如此,达利又去了阿富汗。在那里,他采访了很多难民。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人们都愿向达利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故事。他拍下了很多真实感人的作品。后来,达利走访了世界很多难民营,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受难者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有记者问达利:“到底是什么使你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达利笑了笑说:“我仅拥有一只能摄影的右手,再做不了其它事了,所以我只能全身心地把摄影做到最好。”
无论是谁,只要终其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第三篇:把点连成线美文摘抄
他的童年可以说是不幸的。父亲是叙利亚人,母亲是美国人,他的母亲未婚怀孕生下了他,迫于生计,放弃了对他的抚养。后来他被一对蓝领阶层的夫妇收养了。
他17岁时进人大学,可是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原因是他觉得在大学里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答案,大学不能让他明白他真正想要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忍心再继续用养父母那微薄的收入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因此辍学后的他有一年半的时间都寄宿在朋友的宿舍里,靠卖可乐瓶的钱糊口。当时,在别人眼中,他绝对是个“无可救药”的年轻人。
这个“无可救药”的男孩选择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从此,不感兴趣的学科他就不用花时间去上课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旁听。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美术字非常有兴趣,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美术字。
20岁前的他跟许多陷入经济困难、对未来没有目标的青年一样彷徨。辍学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当时乏人问津的美术字上,他的这个决定在别人眼里是愚蠢至极的。可是,他并没有让自己彷徨太久。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电脑,忽然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电脑让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果断地辞掉之前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电脑事业的创建中。当时他还只是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从事电脑事业后,他尝试着把美术字概念应用到电脑上。
他所积累的经验在10年之后终于大放异彩。辍学后的他先是在一家电视游乐器公司上班,当了一年的设计师,然后他和同事一起离开公司,在养父母的仓库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在29岁那年开始研发(麦金塔)电脑,创新运用大量美术字中的特殊字形,很快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苹果电脑在草创时期仅有两名员工,但短短10年后,已扩增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公司总资产高达20亿美元的全球知名企业,这个男孩也因此成了美国民众的偶像。那一年,这个男孩才29岁!在30岁前他已成为跨国企业的CEO。
这个男孩叫贾伯斯,美国知名的个人电脑制造公司——苹果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尽管当年他学习美术字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兴趣使然,并没有想到用它在将来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但回首来时路他却发现:以往的所有经历其实都是一个个的小点,当把这一个个的小点连在一起,就画出了一条线——通向成功的线。
把点连成线,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很多时候我们立下的目标或者想做的事,看似简单渺小不起眼,但是,如果你尽力了,去完成了一个点,那么当一个个点多起来的时候,当时机成熟、机遇来临,就可以将这些点连接成成功的线。正所谓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假如缺少任何一个点,线就有可能因失去了重要的一环而无法连接,你也就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了。
画一个点是简单的,它不至于让我们负重前行。每天进步一点点,去接近并最终完成人生的大目标,这是充满智慧的。
第四篇: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
谁都知道,字写得好、会雕刻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也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但这个领域人才济济,竞争非常激烈。有人另辟蹊径,在米粒上刻字,这确实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有一个叫杨喜宽的人更绝,他能在一粒米上刻出32个字,成就了“点米成金”的神话。
年近50岁的杨喜宽,出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农村,从小就喜欢书法,后来又迷上了刻字,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13岁起开始学习雕刻,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果真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高中毕业后,杨喜宽就凭着会雕刻的本领到外地发展,以此养活了一大家子。
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艺术品、包括手工艺品的要求和品味也越来越高。
一天,一位中年人来到他的雕刻摊前,看了他的作品,说道:“手艺不错,但还是太大众化了,没有什么特别的。”说完,中年人从口袋里拿出一粒米问他:“你能在上面刻几个字?”他凭经验说:“两个字。”但中年人却说:“刻五个字怎么样?”杨喜宽先是觉得这不可能,继而又意识到:如果把这变为可能,那么不仅是代表一种高水平,并且这会带来很大的商机。后来经过攀谈,得知这位中年人姓石,是专门来找他,想让他传承日渐消亡的微雕艺术。杨喜宽欣然接受了这份“使命”。他觉得,微雕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于是他正式拜石先生为老师,开始了他的微雕人生。
此时的杨喜宽已经三十多岁,学习在米粒上刻字,意味着重新开始。必须经历所刻的字从少至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点一点,循序渐近。起初,他在一个大米粒上只能刻4个字,后来逐渐增加到10个。他不知刻了多少碗大米,也不知道刻破了多少次手指,就更别说刻到两眼昏花。一番苦练,仅仅一年后,他就能在一粒大米上成功刻写18个字了。
米雕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此后杨喜宽又不断把事业“做小”,在一粒米上刻上了20个字、25个字、30个字。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他竟然能在一粒大米上刻出32个汉字。他不仅术其微小,还能在微小之中再现中华千年的文化艺术神采、韵味。就这样,大米刻字便被他创造出神奇,让一粒大米变成一粒金子。有人也专门称他是:一颗米内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老杨的米粒微雕,真是出神入化。他不用放大镜,只用改装的刀、炭笔和镊子,二三十个字5至7分钟就能刻出来。一次在电视上表演,他成功地在一粒大米上刻出整首唐诗《劝学》。主持人利用高倍放大镜清晰地看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一共28个字,加上4个标点符号,总共是32个字。他的作品成了极品、绝品。说它是绝品,是因为这样的绝活儿正面临失传的命运。
杨喜宽的米粒微雕,不仅继承和升华了中华的传统工艺,也书写了“点米成金”的商业神话。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踏实钻研手艺,细小之处见真功,他的成功于是就极为顺理成章。实际上,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对于有心人来说,把你所掌握的技能或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不去好高骛远,而是抓住适合自己的商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商机,你就有可能成功。很多人无论做什么事业,总想把它做大、做强。其实如何做“小”也大有学问,小到极致便是艺术,更是价值。
第五篇:把幸福赎回美文摘抄
有一个实验:将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度的冰水混合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水气”,描绘出了人不同情绪下的心理地图。结果显示,当人们在心情好的状态时,呼出的是澄清无色无味不舍杂质的水气、而生气时呼出的水气则有紫色沉淀物,有异味,有毒素。而紫色沉淀物,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增减。愤怒情绪越猛烈,分泌的有毒气体越深越浓。愤怒造成情绪紧张而致病的约占71%,而80%的工伤事故与生活的压力和情绪有关。
英国健康专家格勒斯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而且这种变卖没有任何契约,以一种自愿的方式把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抵押了出去。”忙忙碌碌、拼死拼活的我们,在无休止地用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兑换一些过眼烟云的东西,总以为这些东西可以带来幸福。当我们得到这些时,却发现,健康和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
是时候赎回我们的幸福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幸福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