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做的事当回事美文摘抄
杰罗姆原本是法国一家电子公司的职员,后来因为经济危机,他被迫失业,之后又得了一场大病,卖掉房子后,妻子也离他而去。伤心失望的杰罗姆变得一无所有,成了一名终日混迹街头的流浪汉。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杰罗姆甚至一天都吃不到一个面包。
不过,当杰罗姆流浪到敦刻尔克时,这种糟糕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一个名叫弗拉芒的面包店老板每天清晨都会好心地给杰罗姆一杯咖啡和一个羊角包。有了弗拉芒提供的早餐,杰罗姆整整一天都会充满精神。
闲着无事的时候,杰罗姆会帮弗拉芒打扫一下面包店门口的卫生,替光临的客人拉一下门,反正总躺在角落里睡觉也没什么意思。杰罗姆的表现让弗拉芒很满意,他热情地说:“不如你来我的店工作吧,就负责做一些杂活,我可以为你提供食宿。”杰罗姆开心地答应了。
虽然报酬只是提供食宿,但杰罗姆却干得非常卖力。每天早上,杰罗姆会把面包店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带着灿烂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光顾的客人。可杰罗姆的努力却换来了面包店其他服务员的嘲笑,“仅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而已,至于这样拼命吗?”“就是,好像将来面包店会归他一样。”……但杰罗姆并没有把这些嘲笑放在心上,依旧认真地做着该做的工作。
那天是周末,来买面包的人特别多,可偏偏下起了大雨。从车上下来到面包店,短短的几步路就足以把人们的衣服淋湿。这时,杰罗姆从杂货间拿了一把雨伞,冲进雨里帮车上下来的顾客撑伞,把顾客迎进店里,并送回到车上。如此来来回回,顾客的衣服保持了干爽,而杰罗姆的衣服却被雨水浇透了。
有一次下班后,杰罗姆和几个同事在一起聚餐。吃得正开心时,杰罗姆突然说:“糟糕,刚才出来时,我好像看到店里的窗户没有关。”“放心吧,老板还在里面做事呢,他会把窗户关好的。”同事无所谓地说。可杰罗姆却觉得这是自己的失职,于是他坚持往回赶。到店里时,杰罗姆发现弗拉芒面色苍白、行走艰难,于是急忙拨打了医院电话。原来面包店里的烤箱出现故障,导致弗拉芒一氧化碳中毒。如果不是杰罗姆及时发现,弗拉芒很可能没命了。
两年后,弗拉芒到了退休的年龄,他有三个女儿,但她们都不愿意接管这份家族生意,执意要卖掉这家面包店。由于面包店经营得很好,很多人都想购买,还有人开出了高价。但最后,弗拉芒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一欧元的价格把面包店卖给杰罗姆!
面对女儿们的不解和质疑,弗拉芒笑着说:“快乐和金钱哪一个更重要?我不在乎金钱,虽然我并不富裕。我想要自由,想享受生活,想让面包店更好地经营下去。而这些只有杰罗姆能做到,因为他会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当回事,这就够了。”
第二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美文
布思·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了不起的安德森家族》和《爱丽丝·亚当斯》均获得普利策奖。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我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展览会。其间,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来到我面前,虔诚地向我索要签名。”
“‘我没有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可以吗?’我问她们。其实我知道她们不会拒绝我的,我只是想表现一下一个著名作家的谦和风范。”
“‘当然可以。’小女孩们果然爽快地答应了。我看得出她们很兴奋,当然她们的兴奋也使我倍感欣慰。”
“一个女孩将她的非常精致的笔记本递给我。我取出铅笔,潇洒地写上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并签上我的名字。女孩看过我的签名后,眉头皱了起来。她仔细看了看我,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负地告诉她,‘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
“小女孩将头转向另外一个女孩,耸耸肩说:‘玛丽,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塔金顿所有的自负和骄傲化为了泡影。从此以后,他时刻告诫自己:无论自己多么出色,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第三篇:《把工作当回事》读后感
《把工作当回事》读后感
临阵磨枪终于抽时间把《把工作当回事》看完,本是为了敷衍,但读完之后却有醍醐灌顶之感。浅显的道理为何给人如此的震撼。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有失偏颇,但态度确实决定结果。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认真来做,总有收获。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雇主很感谢他多年的服务,问他能不能再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再干活上了,干活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随便的把房子盖好了。完工后,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的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惊呆了。原以为这是命运弄人,现在才发现原来命运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同的只是对待她的态度。即使是普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在工作中有着积极的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是最可取的,也是最容易成功的捷径。什么是优秀?优秀的人才,不就是比你多干一点,比你多发现一点,比你多钻研一点,比你多有心一点,比你不计较一点,这些看着平常的一点点,组成了优秀人才的必备的素质,所以不要埋怨没有人发现你的才能,只要你在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干,心有责任感,无论小事大事都全力以赴的去工作,并且点燃自己工作的激情,和团队协调一致,端正工作态度,你的才华,会在人生的舞台上得以淋漓尽致的挥发。
其实这本书就是告诉你,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将来,为自己的成功而奋斗。如果他知道他为自己建房子,一定会用最优质的木料、最高明的技术,然而现在呢,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木匠,要深知我们自己是命运的播种者,今天所做得一切,都会深深的影响到自己的命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这就是人生,充满了遗憾和嘲弄。从这个木匠身上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只为别人工作”这种观念更伤害到自己了。认识到我们是为自己工作,也就意味着自我激励、自我负责。一个人能认识到自我激励、自我负责,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能停留在安逸的环境里,不思进取,甚至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环境很令人不满意也不要消极怠工,否则这只会把我们推到淘汰的边缘、甚至出局。从现在开始认识到是为自己工作,开始一个积极美好的人生。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所做的贡献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一切事情的成功都是由点滴积累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正是对目前就业情况的一个很好的诠释。所以,我们要强化工作的责任感,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努力工作是为自己,付出是为自己,忠诚是为自己,敬业是为自己,信用是为自己。
变检班: 魏守耀
第四篇:把点连成线美文摘抄
他的童年可以说是不幸的。父亲是叙利亚人,母亲是美国人,他的母亲未婚怀孕生下了他,迫于生计,放弃了对他的抚养。后来他被一对蓝领阶层的夫妇收养了。
他17岁时进人大学,可是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原因是他觉得在大学里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答案,大学不能让他明白他真正想要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忍心再继续用养父母那微薄的收入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因此辍学后的他有一年半的时间都寄宿在朋友的宿舍里,靠卖可乐瓶的钱糊口。当时,在别人眼中,他绝对是个“无可救药”的年轻人。
这个“无可救药”的男孩选择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从此,不感兴趣的学科他就不用花时间去上课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旁听。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美术字非常有兴趣,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美术字。
20岁前的他跟许多陷入经济困难、对未来没有目标的青年一样彷徨。辍学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当时乏人问津的美术字上,他的这个决定在别人眼里是愚蠢至极的。可是,他并没有让自己彷徨太久。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电脑,忽然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电脑让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果断地辞掉之前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电脑事业的创建中。当时他还只是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从事电脑事业后,他尝试着把美术字概念应用到电脑上。
他所积累的经验在10年之后终于大放异彩。辍学后的他先是在一家电视游乐器公司上班,当了一年的设计师,然后他和同事一起离开公司,在养父母的仓库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在29岁那年开始研发(麦金塔)电脑,创新运用大量美术字中的特殊字形,很快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苹果电脑在草创时期仅有两名员工,但短短10年后,已扩增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公司总资产高达20亿美元的全球知名企业,这个男孩也因此成了美国民众的偶像。那一年,这个男孩才29岁!在30岁前他已成为跨国企业的CEO。
这个男孩叫贾伯斯,美国知名的个人电脑制造公司——苹果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尽管当年他学习美术字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兴趣使然,并没有想到用它在将来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但回首来时路他却发现:以往的所有经历其实都是一个个的小点,当把这一个个的小点连在一起,就画出了一条线——通向成功的线。
把点连成线,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很多时候我们立下的目标或者想做的事,看似简单渺小不起眼,但是,如果你尽力了,去完成了一个点,那么当一个个点多起来的时候,当时机成熟、机遇来临,就可以将这些点连接成成功的线。正所谓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假如缺少任何一个点,线就有可能因失去了重要的一环而无法连接,你也就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了。
画一个点是简单的,它不至于让我们负重前行。每天进步一点点,去接近并最终完成人生的大目标,这是充满智慧的。
第五篇:把事业做小美文摘抄
谁都知道,字写得好、会雕刻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也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但这个领域人才济济,竞争非常激烈。有人另辟蹊径,在米粒上刻字,这确实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有一个叫杨喜宽的人更绝,他能在一粒米上刻出32个字,成就了“点米成金”的神话。
年近50岁的杨喜宽,出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农村,从小就喜欢书法,后来又迷上了刻字,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13岁起开始学习雕刻,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果真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高中毕业后,杨喜宽就凭着会雕刻的本领到外地发展,以此养活了一大家子。
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艺术品、包括手工艺品的要求和品味也越来越高。
一天,一位中年人来到他的雕刻摊前,看了他的作品,说道:“手艺不错,但还是太大众化了,没有什么特别的。”说完,中年人从口袋里拿出一粒米问他:“你能在上面刻几个字?”他凭经验说:“两个字。”但中年人却说:“刻五个字怎么样?”杨喜宽先是觉得这不可能,继而又意识到:如果把这变为可能,那么不仅是代表一种高水平,并且这会带来很大的商机。后来经过攀谈,得知这位中年人姓石,是专门来找他,想让他传承日渐消亡的微雕艺术。杨喜宽欣然接受了这份“使命”。他觉得,微雕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于是他正式拜石先生为老师,开始了他的微雕人生。
此时的杨喜宽已经三十多岁,学习在米粒上刻字,意味着重新开始。必须经历所刻的字从少至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点一点,循序渐近。起初,他在一个大米粒上只能刻4个字,后来逐渐增加到10个。他不知刻了多少碗大米,也不知道刻破了多少次手指,就更别说刻到两眼昏花。一番苦练,仅仅一年后,他就能在一粒大米上成功刻写18个字了。
米雕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此后杨喜宽又不断把事业“做小”,在一粒米上刻上了20个字、25个字、30个字。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他竟然能在一粒大米上刻出32个汉字。他不仅术其微小,还能在微小之中再现中华千年的文化艺术神采、韵味。就这样,大米刻字便被他创造出神奇,让一粒大米变成一粒金子。有人也专门称他是:一颗米内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老杨的米粒微雕,真是出神入化。他不用放大镜,只用改装的刀、炭笔和镊子,二三十个字5至7分钟就能刻出来。一次在电视上表演,他成功地在一粒大米上刻出整首唐诗《劝学》。主持人利用高倍放大镜清晰地看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一共28个字,加上4个标点符号,总共是32个字。他的作品成了极品、绝品。说它是绝品,是因为这样的绝活儿正面临失传的命运。
杨喜宽的米粒微雕,不仅继承和升华了中华的传统工艺,也书写了“点米成金”的商业神话。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踏实钻研手艺,细小之处见真功,他的成功于是就极为顺理成章。实际上,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对于有心人来说,把你所掌握的技能或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不去好高骛远,而是抓住适合自己的商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商机,你就有可能成功。很多人无论做什么事业,总想把它做大、做强。其实如何做“小”也大有学问,小到极致便是艺术,更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