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事容易做事难美文摘抄
城乡怎么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同样是太阳,城里的火辣辣的,乡村的懒洋洋的。同样是空气,城里的总是夹杂着怪味,乡村的总是有淡淡的甜。同样是刮风,城里的如刀如刺,乡村的轻柔温润。城里也造了不少绿,但总是不及乡村那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绿。
于是,本来已经进城的许多人又悄然回到乡村。有人小住,有人创业。有一天,偏僻的小山沟人声喧哗,车水马龙,红砖、水泥、钢筋次第运来。不久,数十栋标准猪舍拔地而起,次第排开。那房子盖得比当地农户的住房还漂亮。紧接着,种猪进来了,主人说贵的几万元一头,是从美国引进的,品种优良纯正,瘦肉率高,生长快。猪场内一尘不染,还装上空调,冬暖夏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穿上白大褂,领衔专做防疫工作。
小山沟哪里见过这阵势,这排场。好奇、担心、猜忌、羡慕、妒忌都有。日子就在人们的观望中悄然流逝。小猪在无数人的期待中长大出栏,肉猪装满了一辆一辆大卡车,猪贩子像抢宝贝一样地争先恐后上门,不愁销,赶上当年行情好,毛猪价每市斤比本地高出1元以上。白花花的票子一摞一摞,看得当地人直流口水。钞票,从来是嫌少不怕多,没想到来得如此容易。
业主是开矿赚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积累,资金不成问题。看着市场猪肉供应趋紧,国家扶持力度加大,于是转向投资养殖业。先期投入惊人,而有收入时也惊人。两年下来,猪场办得有模有样。
跟风从众有时如同感冒一样蔓延。尽管不少人的心态复杂,但钱的诱惑是无法抵挡的,以为养猪钱来得快,不赚白不赚。于是,仿效者众,周边很快兴起了养猪热。钱多的场子办得大一点,钱少的养少一点。学着人家干,内心不平衡也不服输。养猪还不容易?别人能赚钱,凭什么自己不能赚钱?以为稳赚不赔。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家老少往前冲。但是,现实不相信眼泪,也不支撑勇气。养殖业本来就是脆弱的,多不得,多了无市场销不出去。“猪贱伤农”。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政策风险并存。有谁又能料事如神,只赚不赔?几个回合下来,血本无归。盘点下来,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上年涨,下年跌,价格天壤之别。不深入其中,当然不知其味。看似别人容易办的事,轮到自己傻眼了,喝口凉水也塞牙。
这段周折。其实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看事容易做事难。
有些事,并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想怎样就怎样,凡事都有个讲究。别人办到了,自然有别人的办法、经验,但是不可复制。别人办到了,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如此容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同样有过“打掉牙齿和血吞”的教训和无奈。外部看到的只能是光鲜和灿烂的一面。无论什么事,一旦进入操作确认,矛盾、问题就必然如期而至,谁都无法回避、幸免,面对是必须的。“当家才知柴米贵”,进入情况才知难。眼高手低,是一个人最容易出的错。
因而,及时收回羡慕别人的眼光,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才是上策。
第二篇:借钱容易还钱难美文摘抄
我时常被人“惦记”,主要是来借钱的。
首先就是我哥和我弟这俩冤家。比如我哥借钱前总是先来一套热身词:“老妹呀,你上学时,哥没少对外人夸奖你学习好,而且将来一定是我们老韩家最有能耐的人了!结果还真是……我们兄妹几个数你会过日子不说,主要还是你家进钱的路子多……”往往他话还没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来了句:“想借多少,你说话!”结果人家先前心里想的可能只是一万,一看我这态度立马变成了三万。用我老公的话来说:“我看你就是经不起忽悠!”虽然我心里明知道我哥用的是糖衣炮弹,可一想到比我大12岁的哥哥,为了借那一点钱,竟然不惜失去尊严,矮下身来和我说那些耳朵都听腻了的话时,我就受不了。
再比如我弟,他每次和我借钱总是先描绘一番他的宏伟蓝图,看我听得入神时,话锋再一转说:“我最亲的姐呀,你不能眼看着我的目标实现不了吧……”唉,看那架势,我若不出手相助的话,人家那三十几年的大业就毁灭在了我手里,我岂不成了阻止他目标进展的罪魁祸首?看来这钱不借是不行了,结果我一次又一次栽倒在他那些宏伟大业中。只是让我奇怪的是,虽然我钱一次次借给他了,也没见到他的那些大业的影子呀,反倒我的那些真金白银却有去无回。
人要是好说话,谁都来欺负。几年下来,只要和我挨上边的亲属,不管家里遇到什么事,只要是筹措钱的,那电话一定是第一个打给我。用我妈的话说:“给你打总是不白打呀!”
我们单位同事也有不少“惦记”我的。
我们单位有一位特别爱赌的主,而且偏偏喜欢从我这借钱来玩。先前几次,赢了倒也及时还我,但若是输了,借出去的钱也就跟着没了动静。接着他还会找各种理由,从我这借钱。我这人又好面子,只要他说出口,我就不忍推辞,后来害得我专门找个小本子记账,才能弄得清,他一共从我这借了多少。原以为同事间互相帮助,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却惹祸上身了!一次他媳妇到单位来找我:“你是出于什么动机呀?明知道他借钱是玩,你还总借给他,你是想坑他,还是想害我们两口子离婚呀……”我的天呀,真是冤枉呀,一下子我的人品又出了问题。
最莫名其妙的是我朋友、同学的“惦记”。他们总以买房、做生意为借口管我借钱,或者以吃饭为由头编各种理由找我借钱。我弄不明白呀,干吗找我啊,我也不是土豪啊。后来还是闺蜜指点迷津:“谁叫你有求必应的!”
后来,痛定思痛,我开始了漫长的讨债之路。一开始我说是要买房,没人理我,不得已我换了个说法:“我现在有急用,用它来给某某救命呢……”我打电话、发短信,有些还算讲究的主儿算是还我了,但那些脸皮厚的,虽然承诺了还钱期限,但再没来过信儿!还有些人,一听说要还钱,人家不但不领先前的情,还把我当仇人了,我这是图什么啊?
第三篇:别做太容易的事美文摘抄
大多数时候,工作所富有的挑战性以及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要比薪水带给我们的刺激和激励更诱人。往往一份安逸稳定的个人工作、一成不变的职业前景,甚至是多年死气沉沉的工作环境,都会埋葬人们的青春,消耗掉人们的激情。所以我们才看见在每年的求职季时,都有很多因为“工作太轻松”而跳槽的员工,他们的目标就是想找到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着十足的创造力,很多人喜欢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的优良表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些优秀的企业家都知道,工作太过容易,员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往往会使人感到厌倦;但是工作太困难,人们需要集中过多的注意力去解决,往往会产生倦怠感,万一没有得到最后的理想结果还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所以,经济学家建议年轻的求职者别做太容易的事情,当然也别做太困难的事情,而是要选择一个适度难度的职业,从而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工作幸福。
一份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每天上班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满足感,真正说得上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出现在了合适的岗位上”,增加了我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美国微软公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软件开发公司,其制作的“视窗系统”更是占据了千家万户的电脑。作为“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就充分作用了工作的挑战性特征,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了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允许他们尽情地发挥才能,展现自己的所知所学。比尔·盖茨将自己每次新招进来的员工戏谑地称为“鲶鱼”,而“微软”的现任CEO鲍尔默就是这样一条活蹦乱跳的“鲶鱼”。当年鲍尔默毕业之后也曾经可以选择进入高校,承揽一份安逸的教职,享受宁静的学校生活。但是他并没有选择这么轻松的人生轨迹,而是选择进入“微软”工作,果断地承担起了开发Windows3。0系统的艰巨任务,并且成功地将其推向市场,一举击败了IBM的OS/2系统,奠定了微软市场统治者的地位。鲍尔默后来回忆说,当时的“微软”给予了员工最合理的待遇、最优厚的奖金和最尽情发挥的空间,使得员工可以恣意地工作,迎接各式挑战。“微软”这套管理制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也给员工提供了一个舞台。
当然我们也不能够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挑战性和高难度,为了一些看起来很有挑战性的泡沫机会而失去了稳步前进的步调。要知道我们的进步很多时候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积累得到的。也许,工作的枯燥和无趣只是短时间的假象,只要我们沉静心态、认真积累,也会颇有收获。所以,工作不要太轻松,别做太容易的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向更高的职业阶梯迈进。
第四篇:琴事心迹美文摘抄
喜欢钢琴,简单的爱,一直未曾改变。
也有过诸多感觉,微妙细致得找不到原委,没有归宿的,孤落的美丽着。
有风的日子里,依窗而立,把手背在腰后,踮起脚尖,贪贪的吸一口气,再舒舒的吐出,一切负担都沉寂下去,风扬起发梢的一瞬,我回到六岁时的夏日午后,没有红茶,却有回忆,它是一种可以回望,可以怀念,却回不去的时空……
它,一直活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的夏日,没有现在这样的糙烈,烁人,即使是在午后,也有风拂面,有足够的凉意,我在姑妈家避暑。
平凡的日子里,却注定要发生一些事,而且是很件重要的事,可当时的我,是不会察觉的。
偌大的房间,剩下我和钢琴,以及在阳光下暴晒的干糙剂,是用来护理钢琴的,我看到姑妈用过。
儿童的眼中有天堂,用清凉无瑕的眼目看万物,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痴迷于干糙剂时,也爱屋及乌的喜欢上钢琴,很自然的,喜欢的因素中,没有本末倒置。
大人的缺席,也使我有机会抒发对这个黑呼呼的大家伙的喜欢,我从角落拖出一个小板凳,架在细致的琴凳上,吃力爬上去,用右肩抵,并着双手,顶开了琴盖,我不会弹琴,但我会玩。我想,这个大家伙一定可以成为很好的玩具,想起爷爷弹琴时双手飞驰键盘,我决定COPY:手,抬起,落下,我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就在不假思索中草草诞生了,无序的音符,惊醒了一树的蝉。
厌倦了模仿,我决定继续弹,用自己的方式,我给自己讲,低音区是凌厉的怪兽,中间部是英武的王子,高音区是待救的公主,还有黑键,充当士兵,我随心所欲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肆虐着钢琴,乐此不疲。
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翻西方音乐史时,偶然发现作曲家巴托克主张把钢琴当成打击乐演奏,与我心有戚戚焉,有时,儿童的天性,是艺术的本原。
我继续陶醉在自己打造的完美世界,直到一阵急促的门铃想起,我小心翼翼翻下双层建筑,直冲大门
门开了,是隔壁的阿姨,她上看,下瞧,最后才把目光停留在我身上。
你姑父不在家?
恩。
姑姑呢?
不在。
姐姐呢?
不在。
就你一个人?
恩。
恩?
阿姨把硕大的问号留给我,痒痒的走了。
吃晚饭时,阿姨又来了。接着,姑姑关切的问我,下午谁来过,我说没有,姑姑嘀咕着,奇怪,明明说听到有人在家里弹什么琴呢。
那年,我六岁,一切皆有可能的年龄。
我八岁那年,才有了自己的钢琴,却没老师教我,说,年龄太大了,手太小了。
我无助地躲在妈妈身后,等待着宣判,一次又一次……
已经是第五个了,我松开妈妈的衣角走道老师跟前,这个全省有名的老琴师面前,小声而定定的说,我想学琴。
老师随意的翻开琴谱,悠悠的说,你的手……是比较修长,可惜丫度……
我看见他夹着谱子的手指,干净的,修长的,天生用来弹琴的。
我第一次学会掩饰自己的无助,嘴角上提,说:它会长大的,我也会!
不只是被我的勇气吓倒,还是其他什么,总之,我开始学琴了。
学琴是很苦的,老师很严,最喜欢用一枚硬币放在我手背上,训练我的平稳性,掉一次,打一次,不用手,用眼,以至现在看到硬币坠落,就有一种抽搐感,我的手饱经风霜,夏天生水泡,生一次就是半年,冬天长冻疮,长一次又是半年。
为自己喜欢的事付出,我愿意,别人用手弹,我不仅用手,更而用心去弹,我要学会珍惜,这不易的机会。
一月后,老师夸我乐感好,我已经可以左右配合弹一些汤普森的儿童歌曲;
一年后,我弹完拜厄,而别的师姐用了两年,我都弹疯了;
两年后,我十二岁,我要考五级,考前,师姐们说,这是做梦,考后,这是奇迹,我好开心;
三年后,我十三岁,第一次参加比赛,被踢出决赛,以0。07分之差,我不难过,因为我尽力了;
四年后,我十四岁,考六级了。考上了,而且是优秀,升中学时,是可以加分的;
五年后,我十五岁,参加比赛,是老师唯一进入决赛的学生,还拿了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的奖;
十五岁的我,想要离开老师,说:初三了,我不练了……
老师坐在当初的位子上,喃喃的说,是吗?
这时的我,早已和老师成为朋友,他知道我会跳到更显赫的名师那儿,他却不知道,我已厌倦了只为比赛,考级,加分而弹琴,目标一旦明确的功利,就会失去动力,我找不到那最初的心动了。
我不想被某种东西束缚住,特别是曾经珍爱的。
老师还是原谅了我的逃匿,就象任何一次容忍我的错误和愚蠢,只是这次,他不能用他优雅的姿态修正我的固执。
临走时,送我巴赫的平均律,说,本想等你手再长大些时,教你,现在看来,是没有机会了,你自己摸索吧,不懂来问我。
我看着自己的脚尖点点头,不知廉耻地想:我想学的,也许是他,以及任何老师都教不了的。
推开旧旧的玻璃房门,风吹了进来,我要走了,有空就回来看看,脚步停下,我回头,在稀疏中看到一丝微笑,隐现在那张俊美而又冷俊的脸上,第一次。
会的,我在心里说。
接下来的五年漫长的考试生涯已把我弄得前所未有的疲倦,仿佛这音乐的世界里,钢琴的殿堂里,就只为这一纸证书,只为这一丝被人称赞的虚荣,而却玷污了音乐里本来的那份纯真,钢琴里本有的那份归迹,考完后我将钢琴和自己雪藏,希望时间会沉淀一切,等待着一个我不知如何开始的重来。
在去往蓉城时,我带了一包CD,没有一张是钢琴的,连伴奏也没有。
在短暂的大学生涯中,我谢绝了乐队的几次邀请,我不愿将音韵本有的那份圣洁在嘈杂的人群中被当作炫耀的资本,我只想在入夜时静静的坐在琴凳上,聆听从指尖传出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旋律,能将我忆起对故乡,对童年那些美好事物的回忆,在将它配合上自己喜欢的图片发到网上。
可在毕业时,却误打误撞进教学楼:#5-413教室。
鬼使神差般,冲进一间无人的音乐教室,只有一架钢琴,恍惚中,被无形的拉到琴房。
凭记忆,弹完了童年的记忆,我的保留曲目。
寂旷的教室,只我一个人,沉醉在毕业时的钢琴世界里,毕业证书房在钢琴边上,怀着对理想中的扎根地的憧憬,凭记忆弹完了学生时代最后的一曲水边的阿耿妮娜,黄昏时分,带着行李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这里。
第五篇:沟通没有那么难美文摘抄
有年暑期,我和父母乘火车从北京回杭州。对面坐着的是三位刚刚放暑假回杭州的学生,他们谈笑风生,整个车厢里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过了天津界,他们拿出扑克,玩儿起了“斗地主”,大家已昏昏入睡,母亲被吵得有些受不了,她轻声对我说:“这些孩子,实在太吵了。”
我想提醒他们一下,但觉得不是很妥。因为这车厢里那么多人,还有列车员,都对他们的无休无止的吵闹置若罔闻。这出门在外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轻声对母亲说:“再等一会儿吧,他们会安静下来的。”
我塞上了耳机,听起了音乐。不知不觉地睡去了,一小觉醒来,列车已在山东境内了,但这几个孩子还在“吵闹”,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如此旺盛的精力。
再看母亲和父亲,已眉头紧锁。
我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站起来,看了下手表,对那些学生们说:“对不起,你们至少已经闹了6个小时了,我们需要休息一下,麻烦你们了。”
学生们全都愣在那,其中一位说:“真对不起,我看你们没有提出来,以为不要紧的。”他们收了扑克牌,听音乐的听音乐,看书的看书,三人都安静下来了。
列车到达杭州后,因为我们行李多,3位学生还主动帮我们拎行李。母亲也笑意满面,觉得这3个孩子知书达理,可爱得很。
有位朋友,他的妻子怀孕,请假在家休养。楼上的房子是他上司的,正在装修,很早开始,傍晚结束。朋友的妻子受不了装修的噪音,但怯于是丈夫的上司不敢去说。
有次夫妻俩在楼梯口遇上,上司说:“这些天我家在装修,可能会吵些。”朋友的妻子有些忍不住了,说:“大人倒没事,就是我刚怀孕,宝宝有些受不了。”上司一听,说:“哎呀,那真对不起了。我会提醒装修工,迟点开工,早点收工。”
第二天,上司的妻子又上门来了,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看行不行,我给你们租了一套房子,离这儿5分钟距离,里面设施齐全,十分安静,白天你太太住在那里,晚上再回来,我家装修就不会吵到你了。”
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就是一个沟通的“行家”。譬如婚姻生活,很多夫妻相处时间长了,交流就变少了,大致七八年后就没有爱情了,惟有亲情。但赖声川不一样,他和太太在一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直到现在,他们还会像初恋般牵手过马路,给对方按摩,一边讲着二人相声一边去旅行。赖声川说,爱情保鲜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两个人一直保持沟通、分享的状态,一直保有对生命的热忱就可以了。
许多时候,我们都走不出沟通的第一步,或是不屑于沟通,不敢沟通。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无沟通便无理解,无沟通便无朋友,无沟通便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