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设计的定义
广义的工业设计:
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
狭义的工业设计:
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
狭义工业设计的定义与传统工业设计的定义是一致的。由于工业设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因此产品设计常常被称为工业设计。
随着工业设计领域的日益拓宽,不同领域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设计的领域进行划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
第二篇:工业设计定义(定稿)
工业设计定义
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 不单指物品的结构, 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 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 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 意即著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 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以下是世界上一些著名设计师对“设计”的看法,“设计”是什么?
设计就是创新。
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
——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文化
纷乱与混沌掩盖着秩序,彷徨与矛盾孕育着机会,忧虑与理想蕴藏着哲学,思想与探索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方法机制的科学。伊甸的宁静被破坏了,南天门中闯入了孙悟空,然而追求实现理想的工业设计师们应投身到这个大潮中,在这个不可回避的“存在”之中既要思考,也要实践,这样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
面临世界贸易全球化发展,如果缺少工业设计在工业产品领域中的必要作用,中国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设计就是协同
作为设计师本身,更重要的是具备自身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及群体设计意识,也就是用立体知识结构与相邻科学协同设计研究的意识。
——俞军海(蜻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
——亚瑟.普洛斯(ICSID前主席)
工业设计程序的步骤
从零开始:调查
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您的公司,您生产的产品情况,您所在行业的状况,您的客户,从而找到所需解决的问题。
--开始进行前期调查,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
--发现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始着手竞争性分析,拟定策略
--研究探讨所要使用的技术,开发平台和媒介
结果:项目计划得以发展
步骤一:创意
此阶段工作的核心是创意,设计公司将前一阶段调查所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提出概念,创意和设想,进行工作者环境,效率以及使用界面方面的调查,从而进一步完善改进创意
--制作具体的工程设计图纸和塑胶模型
--选定材料,确定生产工艺和技术结构
结果:步骤二的概念形成步骤二:定义
设计公司对其创意的可行性加以论证,并通过优化,协调该产品在外观、颜色、细节、特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从而使该创意更具可操作性。
--进行动画设计,色样搭配,制图
--完成外观模型以及概念设计原型的制作
--运用三维辅助设计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制做出样品
--用户使用检验
结果:设计方案得以确认
步骤三:实施
在此阶段产品设计方案已确定,接下来讨论并制定出详细的生产计划书。
--提交最终的设计样本
--确定生产中所需的规格和技术
--测算材料和制造成本
--制定生产方案,进行用户使用检测
结果:转向生产
步骤四:投产前期准备
进行正式投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模具制作,设备安装,生产计划的制定,印制标签及包装物。
--协调人员及设备管理
--设备安装
--制定装配说明,订立质量标准
--检验并确定最终的方案
结果:进入生产轨道
步骤五:生产
在此阶段设计公司协助厂商组织生产,优化生产工艺。
--批量生产
--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改进工艺设备,完成WWW网上营销宣传
结果:投放市场
工业设计同企业的关系
工业设计是属于对现代工业产品,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规划 设计 不断创新的专业。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创造的成果要能充分适应,满足作为“人”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因而工业是设计也是需要“再设计”的专业。
工业设计是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为产品,形成商品,符合需求,有益环保的核心过程;是技术创新核知识创新的着陆点;是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相互转化的系统方法。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的科学”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业设计能力。其原因:一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工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引进---仿制---批量生产---再引进---再仿制---再批量生产,简单的循环,缺乏自己的再创造。在所有现代工业产品中,极少属于我国首创。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统购包销,供不应求,供不应求,是卖方市场,在这样的的历史条件下,也不需要工业设计。
近二十年来,我国工业设计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大专院校开始设置工业设计专业;到现在,我国已有两百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一批年轻的工业设计专业队伍正在我国形成;有的大企业也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部门。工业设计已开始在产品造型设计方面初见成效。由于工业设计的推进,导致企业产品造型多样化,但从社会总体看,工业设计在我国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未能形成发达国家这个极活跃的“生产力”创造高效益的“产业”。大市场概念的实质不是以“造型”设计为主,而是以“服务”使用者为“本”。因此工业设计的真正任务是对新生活方式的需求目标“定位”研究分析及由此确定的概念设计。这就是以“定位”作为评价体系去选择,组织技术,工艺制成“成品”;在“定位”中已同时形成的“商品”概念,使销售的策划,推行以“并行工程”得以推进;从而进入千家万户的“用品”才真正符合“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目标。
目前企业在“以销定产”的“小市场”机制中,迫使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的“一窝蜂”,“价格战”的漩涡总不能自拔。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工业设计这个方法论,所以未能在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战略中乃至“品牌”,“质量”概念中真正将“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目标作为企业盈利的更本条件,而只抓“硬件”,技术,加工质量,广告,营销和企业形象战略等这些手段和表面辉煌;不抓根本市场定位,市场目标差异化战略,即不抓工业设计,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失去了目标,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最终,企业的竞争只停留在低层次上。
日本曲面设计潮流述评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还是一味追求直线造型的状态,在1983年前后出现变圆的苗头,到1987、1988年进入曲面设计的高潮。从时间上推算,正好与联邦德国著名设计师路易吉?科拉尼在日本的进出相联系。
科拉尼的设计强调生物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特点,大量采用曲线、曲面。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日本连续出版了三集科拉尼作品集。1982年11月在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的第四次会议上请他作了特别讲演。1983年5月在高岛屋东京本店及全国分店举办了科拉尼设计展。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1981年与日本ODS公司协作为起点,他为很多企业制定了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案,范围遍及交通运输工具、家具、照相机、食器、服装、钟表、眼镜等许多领域。他为1984年小樽博览会设计的贝壳形舞台建成以后,也引起过强烈反响。
或许科拉尼在日本的活动不过是时间上的巧合,曲面设计潮流80年代中期在日本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原因。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些产品的具体情况。
汽车的造型在设计界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近两年日本各汽车公司都推出了圆调的小汽车。由于汽车开发周期比较长,这种设计思想的出现至少可以推到五、六年前。随着家庭和个人用车普及率不断增高,人们不仅把它看作实用的交通工具而是越来越看作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正象服饰打扮一样,因此十分重视它的形式感。圆调的小汽车正是针对人们这种文化心理要求进行设计的。最有代表性的可说是日产汽车公司生产的新型“SILVIA”小轿车。它在1988日本优秀设计评选中获得大赏。其外形和室内的方向盘、仪表盘、座席等都处理成流利的曲线、柔滑的曲面,极富感情色彩。但它既不是30年代流线形设计的简单翻板,也不象有些产品那样一味追求趣味性。它寓日本造型固有的优雅感、温和感与空气动力学的速度感、紧张感于一体,达到一种平衡美。
在照相机造型上曲面设计的倾向相当突出。除了佳能公司在科拉尼合作下设计的新型“T9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之外,OLYMPUS光学工业公司第一开发部的设计小组在几年前就为适应环境的种种变化而进行曲面设计产品的开发,连续推出了“OMl01”、“AZ一1200M”、“AF-10”等多种型号曲面形态的照相机。尤其是最近开发的“IZM300”型内藏38-105mm变焦镜头全自动照相机更具特色。该照相机呈L字型,类似于一体型摄像机。但并非借用摄像机的造型,而是为解决变焦范围扩大带来的笨重化而设计的形态。而三度曲面的处理一方面是以人体工学的角度考虑,使作为人与机械的接点的握取部分更具快适感,另一方面是企图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设计小组近几年来发生了设计意识的变化,从原来功能一边倒的倾向转到按流行追求造型的趣味。并认为利用曲面后的造型有可能成为提高商品性的有效手段。
电视机的形态尽管以直线为主,但也有不少产品受圆弧形影响。最早的要数松下电器公司的“X7?6型”小型电视机(1982)和“S9 11”型粉色调电视机(1983)。这是针对当时从家庭需求较向个人需求的变化而设计的,前者被认为是吃早饭时稍微看一下电视用的,后者是放在女孩子房间增加环境气氛用的。为了大胆突破,松下又组织一部分未经历过电视机设计的人组成小组开发新品种。当他们从技术部门借来显像管放在地上的一瞬间,突然冒出了“就这样让显像管发光”的想法,并在一周内将这种构思做成模型。经反复修改,完成了“iedra”8型和11型电视机的设计。这两种电视机刻意追求柔软的形态,使人看后免不了想去触摸一下,是强调趣味性造型。此外,因为现在日本的立体声高音质电视机都将音箱装在两侧,象两个耳朵,很多人不喜欢,松下就开发了沟状密闭形喇叭,为了显示这种新技术,将其装在电视机前面两侧,也处理成R型
在音响设备方面,曲线、曲面产品一度几乎占满了商店的陈列架。索尼公司一向按照技术指向进行高技术设计,产品以挺括著称。但四、五年前也开始有意识地开发曲面设计的产品。当时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会形成潮流,而是从感性因素出发进行设计的。“Walkman”袖珍录放机是市场上享有盛誉的产品,原来是直线形的。为了使这种面向个人使用的产品更具“娱乐”的意味,改成了圆弧形的“WM-50”新造型。由于两侧及边线圆滑,不伤服装口袋,手感亦好。当时正好由铝板材冲压成形改为塑料注成塑形,技术上处理也很方便.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十项技能
1、应有优秀的素描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下笔应快而流畅,而不是缓慢迟滞。这里并不要求精细的描画,但迅速地勾出轮廓并稍事渲染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快而不拘谨。
2、有很好的制作模型的技术。能使用泡沫塑料、石膏、树脂、MDF板等塑型,并了解用SLA、SLS、LOM、硅胶等到快速铸模的技巧。
3、必须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比如FREEHAND、ILLUSTRATOR)和一种像素绘图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
4、在三维造型软件方面能使用高级一些的如PRO/E、ALIAS、CATIA、I-DEAS或层次较低些的如SOLIDWORKS98、FORM-Z、RHINO3D、3D STUDIO MAX等。
5、二维绘图方面能使用AUTOCAD、MICROSTATION和VELLUM。
6、善于独立思考同时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具备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在设计细节上进行探讨并揭示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有制造业方面的工作经验则更好。
7、在形态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对正负空间的架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8、拿出的设计图样从流畅的草图到细致的刻画到三维渲染一应俱全。至少经有细节完备、公差尺寸精细的图稿和制作精良的模型照片。仅仅几张轮廓图是不够的!
9、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如果能在工业制造技术方面懂得更多则更好。
10、在设计流程地时间安排上要十分精确。三维渲染、制模、精细图样的绘制等等应规定明确的时段。要知道,雇主聘用专业设计人员是为了尽快地赚到钱
第三篇:各国对工业设计的定义
各国对工业设计的定义: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
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工业设计是一项专门的服务性工作,为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利益而对产品和产品系列的外形、功能和使用价值进行优选。
我国: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将工业产品加以美化与功能化的学科。用以增加顾客的购买欲望,达到生产者的销售目的。
我们理解: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工业设计。
第四篇:工业设计材料
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
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觯 杓剖τ辛嗣魅返母拍钣肽勘辏 ⑺嫘畔⒌慕换ゲ 舜丛炝Α?
另一方面,设计师自身对社会环境也要进行深入的认识与考察,对设计的作品取向有明晰的认识:是否符合人们的消费预期?是否能感受到人们的审美知觉?日本设计师佐野邦雄先生曾作一图——生活的变迁与设计师的课题,将日本及世界上某些非常有影响性的事件,如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等等都进行了归纳,进而对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与感悟。
所以,要运用好设计的界面,理性的认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创造性的,而且是有实效性的分析、处理信息。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分析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的界面同样是在人一物的信息交流中变化发展的。
第五篇:浅谈工业设计
浅谈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目前设计行业比较流行和有前景的,从工业零部件到工业合成品,从小元素到大概念。重要的是,不经意间它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业设计的精神在于用设计改变生活。优秀的设计会让成果更乐得分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科技产品的设计。也属于工业设计的一个小范畴。好的设计往往分两个方面看:从客户端,广大客户讲究的是用户体验,只有他们满意的产品才会有好的前景。营销学里有一句话叫做“一个消费热点的产生往往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设计的好坏在消费者看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从产品云端,也就是设计的源头,关注的焦点就不仅仅是生产的纯粹了。设计者要做的是把理念加在产品设计中。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意境却很难。理念是个虚无的东西,在你本人发现并且理解的时候要传达出去是很困难的,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抵就是如此。
如何将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和生产呢?我的思路比较简洁,放在下文。
所谓理念直白了就是创意者的想法,这个可以大致分为三点:设计者为自己的想法而设计;创意者为赚钱而设计;创意者为了大众需要而设计。
我这里说一下第三点,为了大众需要而设计。这是一个很流行的意思。通俗的说就是“引领消费潮流”。当然平凡的设计靠模仿,优秀的设计来自抄袭。这么说虽然很别扭,却是事实。抄袭不代表思维的停滞。而是思维的转变,类似于仿生学。通过对一个现象的理解,加入自己的创意升华,带来设计的变化。从而比基础的现象更优秀。也就是这样的思维在带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平凡的设计师也只能是跟随潮流了,比如看到今年流行玻璃钢,他就加入玻璃钢。这样的设计师一旦时间长了,思维就会被禁锢,产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提倡好的设计师要聪明一点,想得比一般人多一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时尚风向标,通过自己的知识和阅历积累来做一个综合的工作。举个例子就是,当消费者在下个月想到要买平板电脑,而你作为一个设计师,在下个礼拜就想到了设计平板电脑的创意,那么等你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消费热点已然形成。产品自然就容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