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凉市崆峒区幼儿园项目建议书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区教育项目
产业招商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区中学、幼儿园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投资企业:
4.法人代表:
5.建设地点:崆峒区
6.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为2400-3000人,55-60个教学班的寄宿制初中,班额控制在45-50人规模。校舍面积2100万平方米。
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2400-3000人左右,55-60个教学班。校舍面积为2100万平方米。学校建成后,将成为崆峒区区域性办学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性窗口学校。
为满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规划建设4个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建设占地面积10亩,办园规模为在园幼儿数500人左右的融托、幼等一体的高水平、高标准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校舍面积为每园2000平方米。
7.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概算总投资预计8960万元。
二、项目区概况和必要性
1.项目区概况
①区位条件: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几何中心位置,周边连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和庆阳、宝鸡、咸阳、固原、定西、天水六个地级城市,处于三省会三小时经济圈。平凉全市人口226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50万,辐射周边地区人口约1300万。平凉是亚欧大陆桥重要中转站,宝中铁路、312国道、银武高速、宝平省道贯通境内,天平铁路、西平铁路正在建设,天平高速、平凉至白银铁路正在论证立项,平凉支线机场已完成项目可研。随着“五高五铁一机场”的建成运营,平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建设西兰银物流枢纽和甘肃东部商贸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②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崆峒区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全市19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4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全市达到74.1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99亿元。在全省县(市、区)的综合竞争力排序中名列第六。
③城区有各级各类学校50所,其中小学14所,初级中学
2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3所,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38982人,其中小学生16280人,初中学生8389人,高中学生9135人,特殊教育学生148人,在园(班)幼儿5030人,中职学生13829。教职工2760人。学校占地面积59.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52万平方米。
2、必要性分析
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区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崆峒区城区的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将越来越多,加上许多农村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就读,而城区现有学校发展空间有限,且因人数较多,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因此,新增学生的就读问题与现有的城区教育教学条件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平凉市崆峒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分析、反复研究,决定于2011年启动崆峒区城区中学、幼儿园建设,规划建设幼儿园4所、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完全中学1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区人口的就学需求,让农村中小学生、外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又可以对城区现有学校超编学生进行分流,实行小班化教学。城区中学、幼儿园建设,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未来五年重点工程之一,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地点
在城东选址新建崆峒区城东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城北选址新建崆峒区城北寄宿制完全中学,在城西、城北、城东、城中分别选址新建四所公办幼儿园。
建设内容及规模
1.崆峒区城东寄宿制初级中学: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为2400-3000人,55-60个教学班的寄宿制初中,班额控制在45-50人规模。校舍面积2100万平方米。
2.崆峒区城北寄宿制完全中学: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2400-3000人左右,55-60个教学班。校舍面积为2100万平方米。学校建成后,将成为崆峒区区域性办学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性窗口学校。
3.城区四所幼儿园建设:为满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规划建设4个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建设占地面积10亩,办园规模为在园幼儿数500人左右的融托、幼等一体的高水平、高标准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校舍面积为每园2000平方米。
4.服务项目
为进场商户提供日常商务服务,协调有关职能部门。
四、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 万元,其中:征地费用 万元,工程建设费用万元,其它费用万元。一期投资 万元,二期投资万元,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3.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能够有效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其较强的辐射能力可带动城市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投资优惠政策(摘要)
第四条区外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及投产后五年内,除排污费、水资源费、工本费外,区属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中央、省、市政策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最低标准执行。
第七条鼓励全民创业、全员招商,对引进项目做出贡献的中介机构或社会引资人进行奖励。奖励标准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8000万元—1亿元、5000万元—8000万元,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现金10万元、8万元、6万元。奖励费用由区财政承担。
第十条外来投资兴业的客商在供水、交通、通讯、人才、用工及其子女在落户、入学、医疗保健、社会公共福利保障等方面,与本区企业及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篇:平凉市崆峒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结合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是节庆文化丰富多彩。每年在重点做好元旦、春节、“五·一”、“七·一” “十·一”文化活动组织的同时,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 “华煤杯”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2006’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活动周“和谐崆峒文艺展演”、“和谐之春”崆峒区新农村建设文艺调演、2007’全国武术散打精英赛暨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活动周活动、“迎奥运、庆盛会”文化系列活动、2008’全国乡洽会暨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展演等活动,年均举办活动30余次。
二是群众文化和文艺创作成就显著。在做好节庆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百乡千村”文化对口帮扶工作和文化干部下乡进村入社工作,建成白水镇、崆峒镇市级“民间艺术之乡”。崆峒镇寨子街村、四十里铺镇吴岳村、二十里铺村上甲村被命 “特色文化村”,西门口社区、宝塔社区、新民路社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荣誉称号。开展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农村文化人才200余人。完成了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的制作。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划定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了全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野外普查工作,共复查文物点400处,新发现文物点15处。我区的“大跃进炼钢炉”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完成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全区文艺工作者每年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80余篇(幅),整理创作了《闹老爷》、《绣荷包的婆姨们》等小戏(舞蹈)。《春梦落痕》、《赵时春文集》、《刘亚明中国画作品精选》、《崆峒揽胜》、《一声叹息》、《剑华画册》、《听水》等文艺作品出版发行。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创作了《和谐崆峒山》、《我爱崆峒山》歌曲2首。在第四届甘肃省群星艺术节平凉赛区比赛中,我区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4个节目获广场舞蹈类一等奖。其中《扎西德勒》获全省群星艺术节比赛二等奖。
三是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通知》精神,积极推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根据《崆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安排专业人员对全区行政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曲艺、游艺和传统体育与竞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普查。经过挖掘、整理、公示,广成子传说、崆峒传说故事、笑谈、春官歌演唱、崆峒武术等10项43个项目被区政府列为崆峒区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春官歌、崆峒派武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崆峒武术传承人王镖被列入省第一批“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23个项目被公布为市级“非遗”项目。先后组织葫芦画、麦秆画、蛋雕、剪纸、面塑、烙画、《漫画崆峒史话》动画片等12大类近千件民间民俗工艺产品参加了崆峒民族民间工艺品展、平凉市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全省特色文化宣传周暨首届甘肃省民族民间艺术节、“天水市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甘肃省第三届文化产品博览会、第四届深圳文博会、全国乡企贸洽会文化旅游产品展销活动,受到了好评。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是投资252.65万元建成了四十里铺镇、白水镇、上杨乡、麻武乡、寨河乡、香莲乡等六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每个乡镇文化站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同时,经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96万元,自筹资金48万元,开工建设了白庙、西阳、索罗、峡门、草峰、崆峒等6乡镇综合文化站。争取国家灾后重建资金48.6万元,对区博物馆文物库房、大秦乡文化站进行了建设。二是在全区17个乡镇、平凉工业园区、西郊开发区和65个行政村实
施了“一乡一站”、“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放健身路径19套,篮球架84付,乒乓球台168张,总价值148.82万元。三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积极向省新闻出版局申报“农家书屋”工程,建成农家书屋163个。四是完成了崆峒画院办公楼建设。该项目为三层框架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78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五是争取省文物局投资8万元,完成了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六是积极引导民营资金400多万元成立了华轩艺术博览中心,形成了全区最大的书画艺术品交流中心。七是争取省上投资107万元,为全区251个行政村配发投影仪、投影幕、碟机、音箱等器材,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我区全覆盖。
五是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一是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全区已成立了象棋协会、木兰拳(剑)协会、太极拳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秧歌协会、信鸽协会、钓鱼协会等各类体育协会8个。二是积极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每年元旦举办环城赛。2008年,组织开展了“迎奥运、庆盛会”系列活动,举办了“体彩杯”崆峒区万人健身操大赛,区文体局荣获“甘肃省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2009年,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庆五一全民篮球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文体局获“甘肃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三是社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城区建立晨、昏锻炼点22处,每天参加锻炼的达3万人(次),组建社区健身队30个。2005年,东关街道办事处宝塔社区活动中心荣获“全省优秀健身站(点),2006年,新民路社区被授予“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9年,东关街道办事处宝塔社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四是农民体育活动蓬勃兴起。以构建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为抓手,广泛开展“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各乡镇在春季均召开以篮球为主的农民运动会。举办了崆峒区“新农村杯全民篮球运动会”。在甘肃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代表平凉市参赛的崆峒武术代表队,取得4金2银6铜的好成绩。五是残疾人体育活动得到重视。近年来,我区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和扶持,2007年,在甘肃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刘海、丁笃笃等获金牌6枚,并打破二项省残运会记录。同年,刘海代表甘肃省在世界夏季特奥会上夺得5公里自行车计时赛金牌。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60名,其中: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二级168名、三级387名。有健身俱乐部、健身中心11个,社会体育辅导站(中心)5个。
六是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文化市场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加强对已有文化经营户的管理,积极扶持、引导热爱文化事业的人员举办文化产业经营项目,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采取兼职的方式,抽组工作人员4人,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换发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政、稽查证4个,并配备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服装3套,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规范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农村文化市场无证经营、违法经营、游商摊贩等突出问题,通过集中治理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大对一些重点行业、重点地段的稽查力度,重点对网吧、出版物市场和娱乐场所管理。在工作中,我们按照“严格规范、依法整治”的原则,开展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工作。依法对娱乐、网吧等场所进行监督管理,有力地维护了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八是文化产业开发工作初见成效。文化产业开发是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在做好原有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华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书画艺术品交流中心华轩艺术博览中心。支持成立了大韵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漫画崆峒史话》和雕刻葫芦等文化旅游产品,成立了启元文化产品开发中心,设计推出了秸杆画、竹刻、民间刺绣、崆峒剪纸、《漫画崆峒史话》崆峒蛋雕、《漫画崆峒史话》动画片、《崆峒民歌剪纸册》、《崆峒八景剪纸册》和《崆峒十二景剪纸册》等文化新产品,大韵文化公司、启元文化传播的限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比较缺乏,城区居民活动场所较少,有活动场地的居民小区只有10余个,占城区居民小区的30%左右,城区人均文化健身
用地 2平方米。各乡镇虽然都建有综合文化站,但建有“一村一场”的只有65个村,仅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5.79%。二是文化产业开发层次较低。目前,我区442所文化经营场所中,个体经营户435个,占总数的98.4%。全区规模经营的文化场所只有8个,占总数的0.18 %。文化产业经营收益主要来自旅游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规模小、形式散,以民营个体发展为主,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仍然脆弱。全区现有各类文化专业服务机构仍以国有事业单位为主,市场化运作的较少,文化市场竞争力仍然不足。由于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撑,区乡村服务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不高。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群众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至2015年
——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社会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区、乡镇、社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具有崆峒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
——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创作生产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和崆峒特色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品牌赛事、品牌剧目、品牌产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三、发展的具体任务
(一)文体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资1亿元,实施崆峒区四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建设。
1.崆峒区博物馆。为二层仿明院落式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文物库房500平方米,办公房用房1000平方米(办公室、保卫科、文保课、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考古部、文物修复部、档案室、资料室、监控室、会议室)。项目建成后,为进一步保护馆藏文物提供根本保证。
2.崆峒区文化馆。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新馆分为四个区域:即展览区(书画、图片、展室)、艺术培训、阵地活动区由多能功厅(小剧场)占用、办公区、会议活动中心等。新馆建成后将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3.崆峒区图书馆。建成“智能化、多功能、开放式、园林化”的国家二级图书馆,总建筑面3200平方米。馆内设文献收集整理传播区、儿童文献整理传播区、信息与自动化服务区、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区、行政管理区。项目建成后使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更大地发挥。
4.继续深化和创建群众文化品牌。(进社区)、广场文艺会演、群众歌咏比赛、群艺大舞台、图书馆系列服务等文化活动;推广普及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大众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文化
建设,发展老年文化事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落实《规划》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党委宣传部门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文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合力。
(二)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体事业的投入,将文化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地方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少数民族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苦干意见》政策中支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争取国家对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和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设施建设,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的支持。落实公益性文化艺术赞助和捐赠的税收制度,通过财税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面向社会,积极采取政府采购、招标等方式运作重点艺术项目。
(三)培养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坚持按需引进的原则,重点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意产业人才。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高度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解决其必需的工作、生活要求,构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科学设定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的编制、人员和经费,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编制和人员,执法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队伍,逐步实施基层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各级基础公共文化单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基础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制度,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优秀文化经营人才。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着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良好体制环境。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营性文化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实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要求,制订完善我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及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实现转企改制单位的平稳转换和顺利过渡。
(五)强化服务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树立公开行政、有限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的理念,切实把服务作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起点,通过更新行政理念,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机关。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
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监督,完善属地管理,强化市县依法监管能力,形成权限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
第三篇: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章程
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由全区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联合组成,经社团登记,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
第二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宗旨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议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团结教育全区私营企业者,为促进私营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振兴平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第三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接受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崆峒分局的指导。
第二章 任务
第四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积极为全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对会员的形势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鼓励私营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搞多种形式的经营和联营。
(二)维护私营企业者的合法权益,反映私营企业者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加强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协调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与协作。
(三)帮助私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交流经验,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提供法律咨询和信息服务。
(四)开展调查研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制建设的建议。
(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私营经济的宏观调控工作,指导私营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私营企业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第三章会员
第五条 凡经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崆峒分局机关核发营业执照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私营企业均为本会会员;独资企业的负责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本会的个人会员,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成员 为本会的团体会员。
第六条 会员的权利:
(一)在协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监督协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
(三)对协会的成员,提出罢免意见。
(四)要求协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参加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享受协会福利。
(六)反应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要求。
第七条 会员的义务:
(一)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学习和社会活动。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优良服务、优质产品立足于市场。
(三)恪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群众服务。
(四)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五)遵守协会章程,执行协会决议,完成协会交办的任务。
(六)如实报告经营情况,按时交纳会费,每户私营企业年缴会费1000至3000元(依据企业注册资本金定)。
第四章 组织
第八条私营企业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九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领导机构,是全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和它所选举产生的理事会。
第十条私营企业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员选举产生。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可以被选举为代表和理事会成员。
第十一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章程》。
(二)讨论并决定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三)审查通过协会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报告。
(四)民主协商选举产生协会的理事。
(五)聘请协会的名誉会长和顾问。
(六)讨论决定协会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二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由上届理事会召集。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延期召开。
第十三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理事会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协会的工作。第十四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理事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第十五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下设办事机构,配备工作
人员,在会长或专职副会长领导下,处理日常工作。
第十六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理事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理事会理事在必要时,经理事会通过可以增补、更换,其中私营企业者当选的理事,因歇业、职业变动、迁往外地等,应适时协商补选,机关团体负责人当选的理事,因工作变动的由该单位另行推荐。
第十七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理事会必须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成员出席方可召开。
第五章经费
第十八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经费来源,除私营企业 交纳的会费外,还可通过开展有偿服务等多渠道筹集解决。
第十九条 私营企业协会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经费管理。第二十条 私营企业协会的经费,按规定的范围开支,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经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经营者第一次代 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实施,并报经崆峒区民政局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由区私营企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关于平凉市崆峒区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平凉市崆峒区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
调查目的:正视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学会准确的对待网络。
调查地点:平凉一中,平凉市图书馆,距学校近的几处网吧
调查方法:观察法,问卷法,采访法
调查成员:王晨宇,樊平,丁若荷,杜丽莎,摆少洋,胥昕锐,魏迪
调查时间:2014-6-19中考放假期间
关键词:网络危害 网吧 上网 调查
摘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电脑的普及,手机上网的方便性,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了,但网络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网络犯罪层出不穷。其中受害的中学生和犯罪的中学生也占了较大的比例。网络以他非凡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和研究来了解中学生上网情况,并提出我们善意和理性的建议。希望中学生能看透虚拟网络的利和弊,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同时也殷切的盼望迷失在网游世界里的学生能走到正确的轨道上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做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总结分析
研究背景
今天,我们步入网络社会,据统计,在中国某些大城市中,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家中购有联网计算机。而中学生与网络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少年对网络“一往情深”。面对这些“诱惑”,中学生又是怎么做的呢?对此,我们小组展开了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以平凉一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2.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做到合理上网,帮助中学生认清网络的真正面目,并对他们提出有效建议。
3.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将课本中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实践能力,在实践调查中体验学习。
我们的调查研究
在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和职能后,我们就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一课题随机调查了班级
内的部分同学,为了采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在下面的采访中使用了化名
采访(1)
樊平:请问你经常上网吗?一般会多长时间?
小白:放假的时候。多的话可能会持续一天,就是通宵了,哈哈!
樊平:呃„„那么你的父母对此呈什么样的态度?
小白:基本是骂上几句,看我没有什么反应,就不管了。
采访2
樊平:你经常上网吗?是用什么样的方式?
小帆:是的是的,游戏已经不怎么玩了,但是经常使用QQ和同学聊天。
樊平:手机还是电脑?
小帆:经常使用手机。
采访3
摆少洋:平时会用电脑阅览资料吗?
小雨:偶尔吧,两三周一次。
摆少洋:你对中学生上网情况怎么看?
小雨:还好吧,我觉得同学们上网还挺理性的,偶尔我也会用电脑追追星。
采访4
王晨宇:请问你平时经常上网吗?一般是多长时间?
丁丁:不怎么用电脑吧,现在家里WiFi挺方便的,手机就可以了
王晨宇:你的父母对此呈什么样的态度?
丁丁:我学习还不错,父母也没有说什么。
1.分析:
上网心理探究:
一、跟风心理。网络正以迅速的速度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懂上网冲浪成了新时代的文盲,如果一个中学生不知道网络流行语,不知道QQ为何物,不知道网游啥东西,就会被同学戏称菜鸟,蠢货。为了跟随潮流,中学生纷纷加入网络团队,尽情享受网络给予的乐趣。
二、探索心理。上过网的同学大肆鼓吹网络的迷幻色彩,更有同学把网络游戏说的精彩绝伦,惊险刺激。于是,很多学生为了一探神奇,就加入了触网行列,逐渐被网络迷惑,深陷其中。
2.三、自卑心理。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擅长交际,孤僻寡言,在现实朋友极少,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于是就尘封心思。但虚拟的网络却可以尽情诉说,可以寻找“麻醉剂”排解孤独寂寞,这些同学一旦上网聊天就是昏天暗地,通宵达旦沉迷于网络聊天之中。
3.四、求异心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异性萌生好感,可现实中因各种原因羞于
表达,于是就在网络上寻找情感寄托,随心所欲的诉说自己的真真假假爱慕,达到心中的平衡。
4.五、叛逆心理。中学生心智不成熟,毅力不强,升学压力大,就产生厌学情绪,上课走
神,不认真听课,以致于成绩下降,因而遭受老师责备、家长打骂,进而就产生叛逆思想,去网络世界寻找所谓的游戏胜利果实。上网后成绩越差,老师批评教育就日趋增多。很容易就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认为你越限制我自由,我偏和你对着干,不让我泡网,我就泡个爽,看你能把我怎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上网、上课睡觉,成绩下降,受批评,上网。
5.六、放松心理。通过调查,玩游戏占20.83%,聊天交友占20.14%,音乐,娱乐占22.92%,查资料占19.44%,阅读新闻7.64%,收发电子邮件4.86%,其它4.17%,多数学生表示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迫切需要放松下自己的心境,网络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压抑情绪,可以在游戏中厮杀一场,让紧张的心理得到片刻的悠闲。
6.七、求知心理。网络具有快捷,迅速、全面的特点。据调查,有不少学生活用网络,用
之查找与学生有关的教育资源,查找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被采访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自己眼光得到了空前的开阔。发展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良好发展,思维不再单一,狭隘。网络还让自己更全面的认识社会,不再局限于现实的简单认知,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7.调查结果:
.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3.比较热门的网站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8.建议:
1、对学生的建议
做为学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上网和学习的时间,不可本末倒置,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荒废在游戏中。这是知识经济爆炸的社会,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知识能力水平,很难在将来的社会上立足。
在茫茫网海遨游,要睁大眼睛,明辨是非,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更不要被龌龊、肮脏、色情的思想占据自己的头脑;坚决抵制黄色网络,坚决不沉迷聊天。不玩大型网络游戏。避免受网络游戏里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观念所影响。
2、对家长的建议
据调查,没有对学生的上网指导的家长占71.43%,有占16.67%,齐全占7.14%,较齐全占
4.76%。这是很可怕的数据。作为家长,要起模范监督作用,即不能放任自流,自己整天沉迷于斗地主等低级娱乐活动,对孩子的生活不管不问。也不能视网络为猛虎野兽,一棒子打死,觉得上网的孩子就是坏孩子,采用棍棒教育,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我叫你怎么作,你就得怎么样。家长应该以平常心看待网络,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上网环境,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浏览健康信息、新闻,活用百度,搜索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比如星火视频网、中学学科网、土豆网、优酷。利用QQ、UC等聊天工具结识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学问渊博的教师。与他们探讨,求教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学习之余,引导孩子玩些益智类的游戏,寓教于乐。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做孩子的倾听者、引导者,与出孩子建立
一种朋友的关系
3、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消除网络恐慌症,抛弃网络有害论,不能盲目的堵网,应该有意识的引导,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网 络法纪教育,如学校网站、黑板报、校园广播等,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形成。尽可能的建立校园网站,让学生汲取适合自己的丰富营养液。用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内容吸引学生、凝聚学生。开通论坛,让学生论坛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校内学生交流探索。要培养一批业务熟悉,心理素质高,有一定沟通技巧的教师,及时的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在传道解惑同时,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强化学生的判断能力,自控能力,推荐好的网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中学生的高尚情操。要改变传统的单调古板的教学模式,将网络资源引入课堂,力求课堂生动有趣,轻松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知,让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发展和综合发展得以实现。
4、对社会的建议
坚决打击取缔违规操作的黑网吧,不能昧着良心收取黑网吧的贿赂款,任其发展,随意让中学生进入。加强对网吧的审批,加大对网吧的管理和查处力度,坚决堵截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流入,加大色情网站的打击,加大不健康信息的网络打击。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好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多提供给他们学习、活动的场所,如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多发展些绿色健康网吧。期望着相关管理部门一起行动起来,实实在在的贯彻实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让网吧在合法的轨道行驶,还学生一片快乐的净土。
9.结语:
来说,网络进入青少年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尽是大众想象的负面作用,现在的青少年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主动选择权的群体,而且他们有使用网络媒体的愿望,面对主客观的必然性,如何开展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五篇:平凉市崆峒区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为《体育法》)、甘肃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体育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一是体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我区辖13个乡、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开发区,有252个行政村,14个城市社区,人口49.63万。其中体育人口 19.8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0%。有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二级168名、三级387名。有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 所;在城区有晨、晚锻炼点22个,常年坚持锻炼人数3万人;有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30个;先后有11个乡镇、办事处、社区获得国家、省、市级“体育先进乡镇”称号。
二是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先后改建了人民广场、建成了南山生态公园、西郊文化广场、东湖公园、北山公园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在各社区、开发小区建成小型群众活动广场20多处,同时积极争取实施“乒乓球进社区”、“百万农民健身工程”(一村一场)、“千乡镇农民健身工程”(一乡一站)等项目,2003年至2006年,为城区社区、机关单位建乒乓球室22个。争取中国体育彩票“健身路径工程”,在人民广场、西郊文化广场、南山生态广场等安装健身路径10套。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一村一场)试点县(区),投资156万元,在65个村建成硬化标准化篮球场各一处,安装篮球架一付、乒乓球台2付。同年,争取“千乡镇农民健身工程”(一乡一站),在全区乡(镇)(工业园区、开发区)建成1000平方米硬化广场19个,安装健身路径一套、篮球架一付、乒乓球台2付。截止2009年底,全区有体育健身广场29处、篮球场350个、乒乓球台560付。
三是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区已成立了象棋协会、木兰拳(剑)协会、太极拳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秧歌协会、信鸽协会、钓鱼协会等各类体育协会8个。每年元旦举办环城赛。“五一”期间,举办职工篮球赛、拔河、登山、象棋比赛等活动。文体局获“甘肃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坚持开展国民体质检测活动,每年测试3000人以上,广泛开展“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各乡镇在春季均召开以篮球为主的农民运动会。2006年,举办了崆峒区“新农村杯全民篮球运动会”,共有11个乡镇、12个部门组队参加。在甘肃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代表平凉市参赛的崆峒武术代表队,取得4金2银6铜的好成绩。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和扶持,2007年,在甘肃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刘海、丁笃笃等获金牌6枚,并打破二项省残运会记录。同年,刘海代表甘肃省在世界夏季特奥会上夺得5公里自行车计时赛金牌。2008年,四川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信鸽比赛暨四川省第二届平凉信鸽大赛4月20日在平凉飞机场成功举办,54137羽信鸽参赛,是平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信鸽比赛。
四是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2007年,在平凉市第二届运动会上,取得成年组总分、金牌总数第一,青少年总分第三的成绩。男子篮球蝉联冠军,青少年足球夺得金牌。以逐日长跑队为代表的田径和以崆峒武校为代表的崆峒武术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06年,在北京全日空国际马拉松比赛中,逐日长跑队9名运动员参加半程赛,全部进入百名录取名次。逐日长跑队输送到省体工大队的袁虎林,在2007年8月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州际杯赛暨全国冠军杯系列赛上,夺得男子铁人三项半程赛冠军。2005年8月,在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大赛上,代表平凉市参赛的崆峒武术代表队,一举夺得2金4银,三个第6,一个第7,团体总分第8的好成绩。2008年,在江苏连云港举办的“海岛论剑”2008年全国擂台王争霸赛上,崆
峒武校9名运动员夺得崆峒飞龙拳、崆峒双剑等9金2银2铜6个第4名,荣获团体第一
五是体育产业效益显现。区内体育产业以体育名牌产品专卖和体育彩票发行为主。城乡有李宁、双星、高路捷体育服装、用品专卖店20家。2000年前,以体育有奖证券和即开型体育彩票发行为主。2001年9月,中国体育彩票在全省布点销售,至2009年,区内设体育彩票电脑销售点36家,销售总额达4600多万元,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拓宽了经费来源渠道。
六是加强学校体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我区严格按照体育法“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规定,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三操”、“两课”、“两活动”。学校体育场地的规模和标准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器材配置基本达标。学校体育施标面保持在98%以上,达标率保持在94%以上。每年春季、秋季分别举办“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篮球运动会”。2008年,在城乡学校广泛推广“阳光体育”健身活动,举办了“阳光体育”启动仪式和校园舞比赛。在地区、市历届运动会青少年比赛中,均取得前三名的成绩。有11人(次)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人1次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2000年—2008年,向省体工大队输送运动员13名。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尽管我区逐年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经费投入增幅不大,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二是体育场馆和设施严重缺乏。人均体育健身场地占有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落后,建有“一村一场”的只有65个村,仅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5.79%。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目标,促进和推动体育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全面发展,为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群众体育工作要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基本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的全民健身活动机制,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65%以上。
竞技体育工作要以在省运会、全运会、市运会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建成比较完善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和训练网络建设,努力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竞技体育场馆设施要重点考虑扩大项目的多样性,逐年提高崆峒区承办各项赛事的能力;群众性体育场馆设施要以区体育中心为基础,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主体,以居住区、社区体育设施为配套,形成健身设施体系。
三、发展的具体任务
1、建设崆峒区体育中心。总投资8000万元,修建内置标准化足球场、400米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配套训练馆及娱乐于一体的3000座6级现代体育健身场馆,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10000-20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省级体育比赛为主,亦可举办大型文艺表演、群众集会等活动。
2、“一村一场”体育健身工程。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必须把体育场地建设纳入用地规划,预留土地,分步实施。十二五期间,投资600万元,在187个村建成“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硬化场地10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篮球场187个,乒乓球台374个)。不断提高农民健身中心及农村健身点的覆盖率,力求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农村健身点。
3、抓好学校体育。十二五期间,每个学校按人均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提高“三操一课(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体育课)质量,学校体育施标率、学校体育达标率达到98%以上。成立崆峒业余体校,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创造条件。
4、加强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为方城区居民就近健身和开展体育活动,十二五期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建设部门要做好审核,规划中必须把体育场地建设纳入用地规划,预留土地,由开发商实施建设晨晚练的健身休闲广场,有一条全民健身路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等标准或非标准体育场地。围绕重大节假日及传统节日组织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以演出、展览、比赛等形式不断丰富群众体育生活。
5、完善“一乡一站(文体活动站)各项工作制度,明确文体协管员工作职能,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为农村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员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各级领导对体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战略意识,学习领会中央和省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战略意识。克服急功近利,舍小求大的思想方法,在规划执行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计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
在非营利性公共体育事业建设工作中,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增加体育事业经费计划,有步骤地对体育设施进行新建和维修,贯彻落实各项切关民众利益的文化体育措施,从而保证体育事业工作能够出成效。
(三)优化人才结构
继续加强全区体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补充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以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我区体育事业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