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平凉市崆峒区蔬菜产业包抓汇报5月14日

时间:2019-05-14 01: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平凉市崆峒区蔬菜产业包抓汇报5月14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平凉市崆峒区蔬菜产业包抓汇报5月14日》。

第一篇:2011年平凉市崆峒区蔬菜产业包抓汇报5月14日

2011年平凉市崆峒区蔬菜产业包抓汇报

平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11年5月14日

一、崆峒区蔬菜生产现状

(一)全年生产计划

崆峒区以泾河川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集中建设全省重要的优果精菜基地和陇东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保有量10万亩,新建加销企业5个,果菜市场2个,观光农业园区2个;发展设施菜1.25万亩,累计2.45万亩,年播种蔬菜20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2亿元。计划19万亩,产量28万吨,设施菜达1.4万亩。突出设施菜,种好当家菜。计划发展温室210座400亩,拱棚1600座1600亩。

(二)进展情况

止目前,集中连片果菜间作地膜辣椒、菜用马铃薯2.4万亩。原有温室冬季叶菜已销售,茄果菜已上市销售。拱棚正在整地施肥、部分已定植辣椒、叶菜等菜苗,育苗500多亩3000多万株。完成春播菜3.1万亩,总产量5.4万吨。

建成拱棚1603座,占计划的100.2%,定植辣椒、西红柿等1396座。新建温室10座,打成墙体41座。

四十里铺镇建成拱棚303座,定植303座,原有温室正常生产;崆峒镇建成拱棚100座,定植89座;安国乡建成

拱棚300座,定植200座,原有温室和拱棚正常生产;花所乡建成拱棚300座,定植300座,原有温室正常生产;柳湖乡建成拱棚300座,定植177座,原有温室和拱棚正常生产;白水镇建成拱棚300座,定植300座,原有温室正常生产。

总体来看,无一乡镇完成拱棚建设任务,从建棚数量和面积来看,四十里铺比其他乡镇建设较好。从建棚质量和规格来看,柳湖乡建设较好。

(三)种植情况

本次下乡踩点到华所寺沟村、花所村;白水史家沟;四十里铺上湾村、七府;八里赵堡;安国土桥、油坊;崆峒管庄;柳湖乡新李村;安国乡油坊村、土桥村;白水镇史家沟村、郭家庄镇。调查了温室及拱棚大小及结构;种植种类、品种及茬口;定植及上市时间、投入品使用情况、产量及效益等,初步掌握了当地蔬菜种植生产水平。统计了41个农户的种植情况,为今后总结当地蔬菜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提供依据。现就崆峒区主要的温室、拱棚集中建造区的种植、管理情况做以下详细介绍。

1、华所寺沟村:现有拱棚80座、9个日光温室。种植高原夏菜300亩。陆地菜为地膜菜,以甘蓝、菠菜为主。拱棚和温室主要种植番茄。农户管理技术欠缺,番茄果实出现少数裂果情况,系为点花浓度大。

2、华所村:现有转包墙结构温室10座,以种植番茄和西

葫芦为主。新建棚125座,以种植辣椒为主。种植的番茄品种结节长,农户没有密植,造成温室空间浪费和经济效益损失。

3、白水史家沟:现有半地下式结构日光温室10座,拱棚223个,以种植番茄为主。户管理技术差,揭帘时间晚,番茄植株受日照时间短,植株生长势较弱。

4、四十里铺上湾村:现有半地下式日光温室25座、拱棚143个、新建拱棚61座。以种植黄瓜、番茄、辣椒为主。农户种植土壤肥力较差,土壤有板结情况,影响作物生长。

5、八里赵堡:现有大拱棚48座、新建钢骨架结构日光温室25座。以种植黄瓜为主。

6、安国土桥:现有日光温室11座、新建温室15座、新建拱棚92座。以种植菠菜、生菜等叶菜类为主。

7、安国油坊:现有半地下式日光温室12座、拱棚214座,新建半地下室日光温室22座。以种植番茄、辣椒为主。

8、崆峒镇管庄:现有拱棚100座。以种植黄瓜、豆角为主。

(四)种植效益情况

通过调查,种植的蔬菜主要种类为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西红柿品种主要有:阿姆斯特、萨林娜、东冠、硬粉8号、富贵份王;黄瓜品种主要有:博杰608、博杰607、正大

35、碧丽;辣椒品种主要有:航交5号。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为7913公斤/亩、番茄产量为

5704公斤/亩;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的经济效益为16847元/亩、番茄的经济效益为17162元/亩。塑料拱棚早春茬番茄产量为3782公斤/亩、辣椒产量为3921公斤/亩;塑料拱棚早春茬番茄的经济效益为7455元/亩、辣椒的经济效益为7821元/亩。蔬菜种植户全年产量为21320公斤/亩,其中日光温室年生产产量为13617公斤/亩、塑料拱棚年生产产量为7703公斤/亩;蔬菜种植户全年生产效益为49285元/亩,其中日光温室年生产效益为34009元/亩、塑料拱棚年生产效益为15276元/亩。调查结果显示,日光温室冬春茬种植的平均亩产量和亩经济效益分别是塑料大棚种植的177%、223%,但日光温室投入相对较高2033元/亩是塑料大棚393元/亩的517%,而亩纯收入日光温室只是塑料大(中)棚的223%,所以总体来说,塑料大棚种植效益好一些。41户蔬菜种植户全年生产效益调查表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效益在全年占了主导。

(四)新技术、新优品种的推广

加大新优品种推广力度,引进抗病虫、耐贮运、宜加工的航天辣椒、阿姆斯特、东盛宝冠西红柿、寿星粉番茄、博杰黄瓜等蔬菜品种30多种,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水灌溉、秸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15项、推广配方施肥、嫁接换根等新技术16项。

(五)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温室、拱棚蔬菜栽培大部分刚定值,病虫害几乎没有。华所乡华所村番茄出现轻度灰霉病;白水史家沟的番茄出现少数褐斑病。经农户及时处理病情已基本控制。

(六)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建造情况

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主要分布在白水史家沟、四十里铺上湾村、安国油坊村。该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结构为钢骨架材料,前沿挖平,地下部分80公分、后墙宽4米、总高度4米、墙体厚度3-4米、后屋面厚度8厘米,前屋面保温材料为草帘,隔热材料为苯板。

二、工作做法

(一)加强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今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定信心。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场硬仗来打,成立了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农办、农牧、发改、财政、水务等部门和6个重点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蔬菜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崆峒区2011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与各乡镇签订了蔬菜产业目标责任书,逐乡、逐村靠实了示范点、地块和建设主体,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分管领导加大督查力度,通过现场办公、调度会等多种形式,加快工作进度。

(二)狠抓典型,确保建设进度

把设施菜发展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在安国、柳湖、崆峒和四十里铺、白水、花所6个川区乡镇,扩建油坊、土桥、赵堡、官庄、新李、七府、上湾、史家沟、打虎、寺沟、花所11个示范点。开年以来,6个重点乡镇认真研究,及早安排落实地块,储备物资,筹资541.58万元,流转土地1125亩,调运钢材2000多吨、竹竿6万多根。确保了设施蔬菜生产的快速推进。

(三)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区政府推行重大发展典型以奖代补政策,在区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对万亩基地集中连片的温室每座补助1万元、拱棚每座补助0.2万元,千方百计争取省上抗旱救灾资金180万元。并积极协调低息支农贷款,保证了蔬菜产业顺利推进。

深入6个重点乡镇11个示范点,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种植大户、农民技术员培训,加大新优品种推广力度,引进抗病虫、耐贮运、宜加工的新优品种。目前,开展培训27期,培训农民2169人(次),每周安排人员对各乡镇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崆峒区蔬菜产业发展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省内其他县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总量不足

目前,区上自产蔬菜还不能满足区内群众生活需求,特

别是冬季和早春时节蔬菜基本依靠外调,供求矛盾突出。

(二)品种较少

在自产蔬菜中,除马铃薯、胡萝卜外,其它品种蔬菜面积、产量都较小,特别是精细菜、高档菜短缺。

(三)产业链条短

全区蔬菜产业化发育不健全,龙头企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四)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4月26-27日,我区遭受7级大风扬沙天气过程,六乡镇354座拱棚不同程度受灾,预计造成损失75万元。

2011年5月14日

第二篇:平凉市崆峒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

平凉市崆峒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15-1 姓名:谢雯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不少民众休闲娱乐的选择,国内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崆峒区旅游业简介

(一)地理位置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区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二)著名景胜

崆峒区区境内先后发掘出仰韶、齐家和商周文化遗址1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珍藏文物1300多件。崆峒玄鹤、太统屯云、龙泉滴珠、柳湖晴雪、宝塔曦照、东湖荷花、天坛月夜和浚古烟村等十大景观闻名省内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名胜古迹百余处,山势雄伟,烟波浩淼,林海幽深,建筑独特。(三)旅游时间 崆峒区四季皆宜旅游。崆峒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5.9℃,最低气温-15.2℃,年平均气温10.6℃,年降雨量466毫米,日照2455.7小时,无霜期180天。

(四)历史文化

崆峒区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是全省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历史年代齐全。区博物馆珍藏文物249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64件。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新、旧石器时代的产物,也有商、周时代的铜器以及出土的历代陶器及瓷器、古字画等,商代的铜爵,西汉的铜灯,战国的铜簋,西周早期的铜鼎,新石器时代的白彩尖底瓶等都是馆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二、崆峒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截至今年6月底,平凉市接待各类旅游者743.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01%和23.4%,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平凉市以促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重点,以推进旅游产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化为统揽,着力推动旅游大景区和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在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品牌营销、融合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抢抓旅游发展新机遇,紧盯旅游发展态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思路,召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会,印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等方面指导性文件和《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要点》,与县区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签订旅游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全市“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主体,抽组专人精心编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大景区和养生产业园编制发展规划,加快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以“神奇崆峒·养生平凉”为主题,开展多角度、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全省整合宣传,先后在央视一套、甘肃卫视等平台播出形象宣传广告,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北京王府井广场等场所LED电子显示屏播放全市旅游宣传片和形象广告,在《中国旅游报》《读者》杂志等进行整版宣传,在机场、火车站等布设灯箱、廊桥广告。举办了省内外百家媒体、旅行社“问道崆峒·走进平凉乡村养生游体验活动”。举办2016中国西北营销大会平凉旅游(西安)专场推介会,与152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奖励协议;在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期间开展崆峒武术和养生理疗项目展示,推介养生旅游线路;组团参加了相关节会,平凉市先后被评为“指定养生宜居城市”“2016最聚人气的山水旅游名城”,崆峒山景区被评为“2016最佳特色摄影地”。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实施500万元以上旅游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77.7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1.5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2个、计划完成投资13.57亿元,续建项目13个、计划完成投资7.96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4.17亿元。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6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1亿元。加快推进崆峒镇西沟村、党原镇城刘村等7个旅游专业村建设,新建标准化“农家乐”21户。

精心打造景区特色旅游演艺,促进旅游商品研发推广,以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为统揽,主动融入体育赛事与运动养生、采摘观光与农事体验等活动„„深化旅游与文化融合,加快旅游与养生融合,推进旅游与多行业融合。

起草《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印发《平凉市星级农家乐评定管理办法》,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游客”及“三查三比一提高”活动,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新版平凉旅游网正式上线,通过平凉旅游官方微信、微博及时发布各类旅游信息。组建崆峒山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崆峒山大景区省级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开通景区旅游网及免费WIFI。与携程、途牛等知名网站平台签订景区网上售票协议,实现了网上预订服务,8家星级宾馆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服务。

三、产业转型

良好的养生业发展也标志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平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紧紧把握现代旅游市场发展动向的同时,从2010年开始就将旅游发展的主要精力投向养生领域,制定了“神奇崆峒·养生平凉”的战略发展品牌,在该品牌的指引下,养生旅游项目建设、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养生旅游宣传营销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积极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充分挖掘针灸鼻祖皇甫谧“历史文化名人”品牌效应;依托重点旅游景区,推出了不同主题的系列养生体验产品;大力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养生项目;推出的“问道祈福养生游”“养生体验健康游”“养生休闲森林游”等六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崆峒山道教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古成纪文化内涵,扶持旅游企业加大养生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力度,提升养生旅游产业附加值。

大力开展养生旅游宣传推介。紧紧围绕“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大力开展宣传营销,先后举办了中国·平凉崆峒旅游文化节暨中华武林大会、第六届世界养生大会、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2013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和首届华夏母亲节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等节会活动,炒热了旅游市场,“养生平凉”旅游品牌整体形象逐渐凸显。

通过《乡约甘肃平凉》《养生之道平凉-清迈》《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主播带你去踏青-平凉》《休闲养生话-平凉》等节目分别在央视《乡约》《城市1对1》《百家讲坛》等电视栏目,进一步提升了养生平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策划制作的《烟花三月游崆峒》宣传专版在《西部之旅》刊发,出版发行了注重平凉传统和民间养生实践的《崆峒养生学》《崆峒养生与中医文化》等养生著作,助推了养生平凉旅游的快速发展。

高点定位,合理规划,绘就宏伟蓝图,平凉发展养生旅游的前景令人向往。

积极组织专业团队,策划编制了“中华崆峒养生地”之宏伟蓝图,提出了“传承六大养生文化、打造六张养生名片、建设七大养生产业园区、实施十大养生项目、开发十大养生名宴和养生小吃、推广十大养生运动、传承发展十大国医保健术和十大国医理疗术、培育壮大十大养生产业”的发展思路。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中华崆峒养生地,将高度融合养生农业、养生膳食服务业、养生休闲旅游业、中医适宜技术保健业、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业等十大产业,形成风格各异、功能互补的七大养生旅游产业园区。崆峒道文化养生园主要打造道家养生旅游产品;大云寺禅修养生园主要发展佛文化养生旅游产品;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主要发展国医养生旅游产品;山水龙泉养生园主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品;莲花避暑养生园集森林养生、休闲度假、科普探险、草场体验、骑射运动等于一体,重点发展森林沐浴、森林探险等森林旅游产品;云崖避暑养生园集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消夏避暑、森林科普、水上娱乐于一体,主要发展民俗养生和避暑养生旅游产品;静宁金果养生园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特色餐饮于一体,主要发展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产品,打造慢生活旅游体验区。七大风格的养生产业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方案已经编制完成,目前正在落地实施,建成后的产业园区必将成为日后养生平凉旅游不可取代的主体。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平凉市委、市政府借势利导,紧紧抓住了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陇东南中医药养生旅游保健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养生旅游发展步伐,在财政、税收、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都对养生旅游发展开绿灯,在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下,已经形成了“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养生产业发展格局,很多市内大型企业已将自己的发展战略转移到养生领域。养生旅游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慕名前来投资兴业的企业逐年增加,浙江商会等著名商业财团亦看好并投资平凉养生旅游,这些大型企业与地方文化充分互动,已经催生出养生会所、中医养生馆、养生健身等一大批新型业态,整个城市的养生环境初步形成,平凉的养生旅游发展已经迈向跨越发展的阶段。

四、前景定位 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互通融合而衍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只有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才能使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各展风采,焕发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崆峒区旅游资源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历史文化优势。这些人文性质的文化资源优势,是经过传承与积淀而留下来的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最具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因此,加强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必须以此为依托,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彰显特色、瞄准市场需求、实现雅俗共赏。近年来,崆峒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当下要抓住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成立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有利契机,用丰厚文化土壤育旅游产业大树。面对市场,崆峒区在文化旅游资源融合方面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

一是要找准定位,明确崆峒文化旅游的特色。特色是旅游和文化共有的灵魂,现在一些景区为了招揽游客,在旅游项目开发上无视地区文化传承和民风民俗,缺乏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搞“大杂烩、一锅煮”,或是跟风引进和随意嫁接,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结果给游客造成视觉混乱,感受混淆。如何通过对景点进行定位,规划和设计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去年市委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产业强省转变的战略部署,按照“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建设框架,成立了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示范区按照“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的目标定位,以国家首批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为依托,奋力加快推进以生态、文化、旅游、创业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步伐。

二是以理念创新为内核,提升崆峒文化旅游的发展活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的观念,全面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产品和服务意识;要充分发挥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在整合资源的重要平台作用,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加大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力度,通过要素的链接与各相关产业相互渗透,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与文化产业的合作;要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系列化发展。顺应现代旅游注重个性化、体验化、高端化的趋势,由一般的观光休闲产品向深度体验性产品升级,由单要素、少要素产品向全要素产品升级。

三是以全面立体发展为战略,做好文化旅游的深度策划。近年来,跨区的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相关地区间展开联合宣传推广,旅游线路对接,统一市场管理的格局正在形成。崆峒区旅游景点少,地理位置优越,应进一步打破地区壁垒,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产业要素互用。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周边县区市的旅游合作,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的合作机制。

五、综合发展分析

2016年,平凉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大众旅游时代要求,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在品牌打造、宣传推介、项目建设、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平凉市旅游业运行特点

(一)、游客接待能力不断提升。2016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3.74万人次,同比增长18.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2亿元,同比增长23.4%。201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00.06万人次,增长20.1%,其中,国内游客1599.87万人次,增长2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79亿元,增长23.1%,其中,国内旅游综合收入86.77亿元,增长23.1%。游客接待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有效拉动了服务业的增长。

(二)、紧盯旅游发展新业态。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会,出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等支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编制崆峒山大景区、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修建性规划,印发《平凉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绘就了全市旅游发展新蓝图。设置了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平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泾川大云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争取中华崆峒养生地养老服务中心等专项建设基金项目5个,当年实现融资11.14亿元,有力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

(三)、大力推动景区建设和品牌塑造。全年实施35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较上年增长了15.5%,其中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完成投资较上年增长了21.2%,新(改)建成旅游厕所27座,争取国家、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421万元,成功举办一批特色节会,进一步提升了道源崆峒、佛宝圣地、大美关山和养生平凉名片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积极开拓宣传营销和融合发展新领域。先后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北京王府井广场等国际都市繁华街区、央视等高端媒体播放了平凉旅游宣传广告。组团参加了第八届世界养生大会、第十二届海峡博览会等节会。制作了平凉旅游智慧卡、旅游线路折页等宣传资料。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改版升级了旅游政务网,开发了APP手机客户端、旅游资讯网。举办了平凉旅游(西安)专场推介会和省内外百家媒体旅行社“问道崆峒、走进平凉”乡村养生游体验活动,推出“崆峒游学”主题旅游产品,开启“游+学”养生旅游新模式。平凉市先后被评为“指定养生宜居城市”“2016最聚人气的山水旅游名城”,崆峒山景区被评为“2016最佳特色摄影地”。

(五)、创设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新载体。以建设旅游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和主题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体验休闲产品为载体,大力推进旅游专业村建设,新建标准化农家乐52家,新增直接就业人员2400多人,实现旅游脱贫2万余人。印发《平凉市农家乐管理办法》、《平凉市星级农家乐评定管理办法》,评定星级农家乐12家。

(六)、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假如我是一名游客”活动为主线,举办“养生平凉”全域旅游知识暨导游风采大赛,建立旅游执法长效机制,实现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实现三星级以上酒店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游客中心WIFI全覆盖,全年共受理旅游投诉2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参加第四届全省导游员服务技能竞赛,平凉市选手张婷、徐丽君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十一”期间,崆峒山荣获全国旅游秩序最佳景区称号。

六、展望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作为市场上的新兴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很多地区和国家都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助力,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往往被称为“经济发动机”。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平凉市应该抓住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为西部开发注入生机与活力。

第三篇:平凉市崆峒区幼儿园项目建议书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区教育项目

产业招商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区中学、幼儿园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投资企业:

4.法人代表:

5.建设地点:崆峒区

6.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为2400-3000人,55-60个教学班的寄宿制初中,班额控制在45-50人规模。校舍面积2100万平方米。

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2400-3000人左右,55-60个教学班。校舍面积为2100万平方米。学校建成后,将成为崆峒区区域性办学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性窗口学校。

为满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规划建设4个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建设占地面积10亩,办园规模为在园幼儿数500人左右的融托、幼等一体的高水平、高标准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校舍面积为每园2000平方米。

7.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概算总投资预计8960万元。

二、项目区概况和必要性

1.项目区概况

①区位条件: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几何中心位置,周边连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和庆阳、宝鸡、咸阳、固原、定西、天水六个地级城市,处于三省会三小时经济圈。平凉全市人口226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50万,辐射周边地区人口约1300万。平凉是亚欧大陆桥重要中转站,宝中铁路、312国道、银武高速、宝平省道贯通境内,天平铁路、西平铁路正在建设,天平高速、平凉至白银铁路正在论证立项,平凉支线机场已完成项目可研。随着“五高五铁一机场”的建成运营,平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建设西兰银物流枢纽和甘肃东部商贸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②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崆峒区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全市19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4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全市达到74.1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99亿元。在全省县(市、区)的综合竞争力排序中名列第六。

③城区有各级各类学校50所,其中小学14所,初级中学

2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3所,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38982人,其中小学生16280人,初中学生8389人,高中学生9135人,特殊教育学生148人,在园(班)幼儿5030人,中职学生13829。教职工2760人。学校占地面积59.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52万平方米。

2、必要性分析

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区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崆峒区城区的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将越来越多,加上许多农村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就读,而城区现有学校发展空间有限,且因人数较多,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因此,新增学生的就读问题与现有的城区教育教学条件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平凉市崆峒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分析、反复研究,决定于2011年启动崆峒区城区中学、幼儿园建设,规划建设幼儿园4所、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完全中学1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区人口的就学需求,让农村中小学生、外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又可以对城区现有学校超编学生进行分流,实行小班化教学。城区中学、幼儿园建设,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未来五年重点工程之一,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地点

在城东选址新建崆峒区城东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城北选址新建崆峒区城北寄宿制完全中学,在城西、城北、城东、城中分别选址新建四所公办幼儿园。

建设内容及规模

1.崆峒区城东寄宿制初级中学: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为2400-3000人,55-60个教学班的寄宿制初中,班额控制在45-50人规模。校舍面积2100万平方米。

2.崆峒区城北寄宿制完全中学:根据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办学规模2400-3000人左右,55-60个教学班。校舍面积为2100万平方米。学校建成后,将成为崆峒区区域性办学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性窗口学校。

3.城区四所幼儿园建设:为满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规划建设4个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建设占地面积10亩,办园规模为在园幼儿数500人左右的融托、幼等一体的高水平、高标准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校舍面积为每园2000平方米。

4.服务项目

为进场商户提供日常商务服务,协调有关职能部门。

四、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 万元,其中:征地费用 万元,工程建设费用万元,其它费用万元。一期投资 万元,二期投资万元,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3.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能够有效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其较强的辐射能力可带动城市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投资优惠政策(摘要)

第四条区外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及投产后五年内,除排污费、水资源费、工本费外,区属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中央、省、市政策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最低标准执行。

第七条鼓励全民创业、全员招商,对引进项目做出贡献的中介机构或社会引资人进行奖励。奖励标准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8000万元—1亿元、5000万元—8000万元,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现金10万元、8万元、6万元。奖励费用由区财政承担。

第十条外来投资兴业的客商在供水、交通、通讯、人才、用工及其子女在落户、入学、医疗保健、社会公共福利保障等方面,与本区企业及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篇:平凉市崆峒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文化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结合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是节庆文化丰富多彩。每年在重点做好元旦、春节、“五·一”、“七·一” “十·一”文化活动组织的同时,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 “华煤杯”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2006’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活动周“和谐崆峒文艺展演”、“和谐之春”崆峒区新农村建设文艺调演、2007’全国武术散打精英赛暨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活动周活动、“迎奥运、庆盛会”文化系列活动、2008’全国乡洽会暨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展演等活动,年均举办活动30余次。

二是群众文化和文艺创作成就显著。在做好节庆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百乡千村”文化对口帮扶工作和文化干部下乡进村入社工作,建成白水镇、崆峒镇市级“民间艺术之乡”。崆峒镇寨子街村、四十里铺镇吴岳村、二十里铺村上甲村被命 “特色文化村”,西门口社区、宝塔社区、新民路社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荣誉称号。开展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培训农村文化人才200余人。完成了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的制作。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划定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了全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野外普查工作,共复查文物点400处,新发现文物点15处。我区的“大跃进炼钢炉”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完成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全区文艺工作者每年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80余篇(幅),整理创作了《闹老爷》、《绣荷包的婆姨们》等小戏(舞蹈)。《春梦落痕》、《赵时春文集》、《刘亚明中国画作品精选》、《崆峒揽胜》、《一声叹息》、《剑华画册》、《听水》等文艺作品出版发行。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创作了《和谐崆峒山》、《我爱崆峒山》歌曲2首。在第四届甘肃省群星艺术节平凉赛区比赛中,我区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4个节目获广场舞蹈类一等奖。其中《扎西德勒》获全省群星艺术节比赛二等奖。

三是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通知》精神,积极推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根据《崆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安排专业人员对全区行政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曲艺、游艺和传统体育与竞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普查。经过挖掘、整理、公示,广成子传说、崆峒传说故事、笑谈、春官歌演唱、崆峒武术等10项43个项目被区政府列为崆峒区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春官歌、崆峒派武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崆峒武术传承人王镖被列入省第一批“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23个项目被公布为市级“非遗”项目。先后组织葫芦画、麦秆画、蛋雕、剪纸、面塑、烙画、《漫画崆峒史话》动画片等12大类近千件民间民俗工艺产品参加了崆峒民族民间工艺品展、平凉市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全省特色文化宣传周暨首届甘肃省民族民间艺术节、“天水市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甘肃省第三届文化产品博览会、第四届深圳文博会、全国乡企贸洽会文化旅游产品展销活动,受到了好评。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是投资252.65万元建成了四十里铺镇、白水镇、上杨乡、麻武乡、寨河乡、香莲乡等六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每个乡镇文化站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同时,经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96万元,自筹资金48万元,开工建设了白庙、西阳、索罗、峡门、草峰、崆峒等6乡镇综合文化站。争取国家灾后重建资金48.6万元,对区博物馆文物库房、大秦乡文化站进行了建设。二是在全区17个乡镇、平凉工业园区、西郊开发区和65个行政村实

施了“一乡一站”、“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放健身路径19套,篮球架84付,乒乓球台168张,总价值148.82万元。三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积极向省新闻出版局申报“农家书屋”工程,建成农家书屋163个。四是完成了崆峒画院办公楼建设。该项目为三层框架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78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五是争取省文物局投资8万元,完成了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六是积极引导民营资金400多万元成立了华轩艺术博览中心,形成了全区最大的书画艺术品交流中心。七是争取省上投资107万元,为全区251个行政村配发投影仪、投影幕、碟机、音箱等器材,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我区全覆盖。

五是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一是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全区已成立了象棋协会、木兰拳(剑)协会、太极拳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秧歌协会、信鸽协会、钓鱼协会等各类体育协会8个。二是积极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每年元旦举办环城赛。2008年,组织开展了“迎奥运、庆盛会”系列活动,举办了“体彩杯”崆峒区万人健身操大赛,区文体局荣获“甘肃省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2009年,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庆五一全民篮球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文体局获“甘肃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三是社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城区建立晨、昏锻炼点22处,每天参加锻炼的达3万人(次),组建社区健身队30个。2005年,东关街道办事处宝塔社区活动中心荣获“全省优秀健身站(点),2006年,新民路社区被授予“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9年,东关街道办事处宝塔社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四是农民体育活动蓬勃兴起。以构建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为抓手,广泛开展“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各乡镇在春季均召开以篮球为主的农民运动会。举办了崆峒区“新农村杯全民篮球运动会”。在甘肃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代表平凉市参赛的崆峒武术代表队,取得4金2银6铜的好成绩。五是残疾人体育活动得到重视。近年来,我区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和扶持,2007年,在甘肃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刘海、丁笃笃等获金牌6枚,并打破二项省残运会记录。同年,刘海代表甘肃省在世界夏季特奥会上夺得5公里自行车计时赛金牌。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60名,其中: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二级168名、三级387名。有健身俱乐部、健身中心11个,社会体育辅导站(中心)5个。

六是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文化市场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加强对已有文化经营户的管理,积极扶持、引导热爱文化事业的人员举办文化产业经营项目,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采取兼职的方式,抽组工作人员4人,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换发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政、稽查证4个,并配备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服装3套,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规范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农村文化市场无证经营、违法经营、游商摊贩等突出问题,通过集中治理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大对一些重点行业、重点地段的稽查力度,重点对网吧、出版物市场和娱乐场所管理。在工作中,我们按照“严格规范、依法整治”的原则,开展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工作。依法对娱乐、网吧等场所进行监督管理,有力地维护了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八是文化产业开发工作初见成效。文化产业开发是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在做好原有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华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书画艺术品交流中心华轩艺术博览中心。支持成立了大韵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漫画崆峒史话》和雕刻葫芦等文化旅游产品,成立了启元文化产品开发中心,设计推出了秸杆画、竹刻、民间刺绣、崆峒剪纸、《漫画崆峒史话》崆峒蛋雕、《漫画崆峒史话》动画片、《崆峒民歌剪纸册》、《崆峒八景剪纸册》和《崆峒十二景剪纸册》等文化新产品,大韵文化公司、启元文化传播的限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比较缺乏,城区居民活动场所较少,有活动场地的居民小区只有10余个,占城区居民小区的30%左右,城区人均文化健身

用地 2平方米。各乡镇虽然都建有综合文化站,但建有“一村一场”的只有65个村,仅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5.79%。二是文化产业开发层次较低。目前,我区442所文化经营场所中,个体经营户435个,占总数的98.4%。全区规模经营的文化场所只有8个,占总数的0.18 %。文化产业经营收益主要来自旅游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规模小、形式散,以民营个体发展为主,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仍然脆弱。全区现有各类文化专业服务机构仍以国有事业单位为主,市场化运作的较少,文化市场竞争力仍然不足。由于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撑,区乡村服务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不高。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群众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至2015年

——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社会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区、乡镇、社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具有崆峒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

——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创作生产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和崆峒特色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品牌赛事、品牌剧目、品牌产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三、发展的具体任务

(一)文体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资1亿元,实施崆峒区四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建设。

1.崆峒区博物馆。为二层仿明院落式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文物库房500平方米,办公房用房1000平方米(办公室、保卫科、文保课、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考古部、文物修复部、档案室、资料室、监控室、会议室)。项目建成后,为进一步保护馆藏文物提供根本保证。

2.崆峒区文化馆。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新馆分为四个区域:即展览区(书画、图片、展室)、艺术培训、阵地活动区由多能功厅(小剧场)占用、办公区、会议活动中心等。新馆建成后将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3.崆峒区图书馆。建成“智能化、多功能、开放式、园林化”的国家二级图书馆,总建筑面3200平方米。馆内设文献收集整理传播区、儿童文献整理传播区、信息与自动化服务区、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区、行政管理区。项目建成后使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更大地发挥。

4.继续深化和创建群众文化品牌。(进社区)、广场文艺会演、群众歌咏比赛、群艺大舞台、图书馆系列服务等文化活动;推广普及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大众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文化

建设,发展老年文化事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落实《规划》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党委宣传部门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文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合力。

(二)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体事业的投入,将文化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地方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少数民族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苦干意见》政策中支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争取国家对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和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设施建设,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的支持。落实公益性文化艺术赞助和捐赠的税收制度,通过财税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面向社会,积极采取政府采购、招标等方式运作重点艺术项目。

(三)培养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坚持按需引进的原则,重点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意产业人才。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高度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解决其必需的工作、生活要求,构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科学设定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的编制、人员和经费,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编制和人员,执法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队伍,逐步实施基层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各级基础公共文化单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基础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制度,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优秀文化经营人才。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着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良好体制环境。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营性文化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实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要求,制订完善我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及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实现转企改制单位的平稳转换和顺利过渡。

(五)强化服务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树立公开行政、有限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的理念,切实把服务作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起点,通过更新行政理念,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机关。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

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监督,完善属地管理,强化市县依法监管能力,形成权限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

第五篇: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章程

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由全区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联合组成,经社团登记,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

第二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宗旨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议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团结教育全区私营企业者,为促进私营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振兴平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第三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接受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崆峒分局的指导。

第二章 任务

第四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积极为全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对会员的形势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鼓励私营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搞多种形式的经营和联营。

(二)维护私营企业者的合法权益,反映私营企业者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加强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协调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与协作。

(三)帮助私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交流经验,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提供法律咨询和信息服务。

(四)开展调查研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制建设的建议。

(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私营经济的宏观调控工作,指导私营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私营企业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第三章会员

第五条 凡经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崆峒分局机关核发营业执照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私营企业均为本会会员;独资企业的负责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本会的个人会员,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成员 为本会的团体会员。

第六条 会员的权利:

(一)在协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监督协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

(三)对协会的成员,提出罢免意见。

(四)要求协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参加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享受协会福利。

(六)反应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要求。

第七条 会员的义务:

(一)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学习和社会活动。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优良服务、优质产品立足于市场。

(三)恪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群众服务。

(四)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五)遵守协会章程,执行协会决议,完成协会交办的任务。

(六)如实报告经营情况,按时交纳会费,每户私营企业年缴会费1000至3000元(依据企业注册资本金定)。

第四章 组织

第八条私营企业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九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领导机构,是全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和它所选举产生的理事会。

第十条私营企业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员选举产生。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可以被选举为代表和理事会成员。

第十一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章程》。

(二)讨论并决定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三)审查通过协会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报告。

(四)民主协商选举产生协会的理事。

(五)聘请协会的名誉会长和顾问。

(六)讨论决定协会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二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由上届理事会召集。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延期召开。

第十三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理事会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协会的工作。第十四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理事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第十五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下设办事机构,配备工作

人员,在会长或专职副会长领导下,处理日常工作。

第十六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理事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理事会理事在必要时,经理事会通过可以增补、更换,其中私营企业者当选的理事,因歇业、职业变动、迁往外地等,应适时协商补选,机关团体负责人当选的理事,因工作变动的由该单位另行推荐。

第十七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代表大会、理事会必须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成员出席方可召开。

第五章经费

第十八条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协会的经费来源,除私营企业 交纳的会费外,还可通过开展有偿服务等多渠道筹集解决。

第十九条 私营企业协会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经费管理。第二十条 私营企业协会的经费,按规定的范围开支,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经平凉市崆峒区私营企业经营者第一次代 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实施,并报经崆峒区民政局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由区私营企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负责解释。

下载2011年平凉市崆峒区蔬菜产业包抓汇报5月14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平凉市崆峒区蔬菜产业包抓汇报5月14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凉市工商局“抓行业”“行业抓”阶段汇报

    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消防工作“抓行业、行业抓”工程阶段性工 作汇报市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省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甘肃省消防工作“抓行业、行......

    关于平凉市崆峒区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平凉市崆峒区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 调查目的:正视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学会准确的对待网络。调查地点:平凉一中,平凉市图书馆,距学校近的几处网吧调查方法:观察法,问卷法,采......

    平凉市崆峒区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合集5篇)

    平凉市崆峒区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篇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崆峒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

    平凉市崆峒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干群的桥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阵地和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

    平凉市崆峒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2006年以来,我区的民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履行“以民为本,为......

    蔬菜产业管理服务中心总结汇报

    蔬菜产业管理服务中心总结汇报20*年度通过蔬菜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现将一年来蔬菜中心开展的重点工作分六个方面汇报如下:一、以开展重点活......

    平凉市崆峒区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推荐5篇)

    平凉市崆峒区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从事服务工作的通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平政办发„2011‟168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