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刘佳悦
观《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所感
大众小学五年级刘佳悦指导教师 赵均侠
周三下午,我们看了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岳飞小时候刻苦求学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岳飞身上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为了能够练好武功,岳飞双手挑着大水缸在炽热的阳光下站了好几个时辰。都打得汗珠不停地从他脸上滚落到地上。我原以为他会忍受不了太阳的炙烤而放弃练武,没想到岳飞硬是坚持了下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岳飞终于获得了成功,而且他还用自己坚强的毅力超过了自己的师兄。
看了这部电影,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天壤之别!电影中岳飞的年纪和我们一样大,但他的毅力,他的信念,他的理想,却让我们望尘莫及。想想我们自己,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下,有几个人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几个人会认真学习?又有几个人会懂得感恩?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啊!
岳飞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从他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坚持不懈的精神,对母亲的感恩,对朋友的关爱……这些东西令我受益匪浅。“自古英雄出少年”,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现在这个最美好的年华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做自己的英雄!
第二篇:观后感 李悦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初二、二班
李悦
何玥,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广西桂林,是一个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死亡。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决定将自己当器官捐献给需要当人。父母听到她这个决定时,惊讶不已,甚至还责骂她。但是在她死后,家人还是决定完成何玥的遗愿。她当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她的肝救助了需要的患者。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还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给何玥治病,父母已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他们想用最美的方式 实现孩子的愿望。
感动中国组委会是这样评价她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亮把人间照亮。
看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十二岁的花季女孩,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还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为他人着想,实在让我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问我自己,我比她大,却常常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而没有她那样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复问我自己,我与她同为独生子女,却只想着父母和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没有像她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我自己,我与她同为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她却如此伟大,因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
我要学习她的坚强,勇敢,当我面对困难,痛苦的时候,绝不退缩,勇敢面对并克服;我要学习她的宽容,大度,当我面对人生的纷扰时;我要学习她的善良,无私,当我能给予别人的帮助时。
有了坚强、勇敢,我的人生就有了坚不可摧的城墙。
有了宽容、大度,我的天空就有了无比温暖的阳光。
有了善良、无私,我的世界就有了五彩缤纷的彩虹。
第三篇:108熊悦 《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
C108 熊悦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辛亥革命》纪录片在学校开始了播放。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在国际和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的铺满鲜血的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电影还原的是历史的事实、历史的真相和让我们感受匪浅的道理。
中国当年的屈辱,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怎会明了又怎么能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我们须要回到100年前的这场革命,感受一下,我们的母亲——中国、用鲜血蜕变的历史。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使得太多人流血,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不要革命的好。的确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去除了清朝腐败的政府。事实上,我相信很多人对于历史上的辛亥革命的了解只来源于历史课本上的寥寥几笔,对于这场革命的细节、前因后果知道的并不详细,这个包括我在内!但是《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很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我们有想过:难道中国就这样落魄了吗?孙文先生带着满腔热血开始了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而建起新同盟会。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他们有的手仅仅拿过一只毛笔而已,为了国家,他们却扛起了刀枪大炮。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吗?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给毁于一旦,但我觉得它的成功与辉煌远比它的失败和教训更值得刻在汗青之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辛亥革命告诉了我们“平等”这个词。不论之后人民在受谁的压迫,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去为祖国挥洒热血,去为百姓砍了敌人…
辛亥革命的一些细节我们并不详细的知道,炮火毁去了历史的事实,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静静地看着屏幕上悲惨而光鲜的一切,默默无语。
第四篇:观后感刘嘉悦
观《自古英雄出少年——岳飞》后感
大众小学五年级刘嘉悦指导教师:赵均侠学校组织看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岳飞》,我很喜欢岳飞,决定要做一个像岳飞一样的人。
岳飞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好学,村里建了座学堂,孩子们都想去上学,要考试合格了才能上,岳飞考了个第一。上课时,岳飞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做为奖品的点心大部分都被他获得。老师发现岳飞力气很大,不但聪明而且好学,就收他为徒也教他学武,他看见妈妈做鞋底时,针扎不透鞋底,旋转着针向里扎就扎透了,他思索着这个道理,把它用在了他的枪法上,创立了岳家枪。有一伙强盗来抢师傅的武功秘笈,岳飞利用他的机智勇敢,带领同学们设了迷魂阵,帮助师傅擒获了强盗。
岳飞小小年纪不但聪明好学,而且机智勇敢,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利用迷魂阵法,把凶恶的强盗们绕得团团转,分散敌人,个个歼灭。让我想起了很多这样的英雄,岳飞学东西不是单调地学,而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看见妈妈做鞋底的针法,就运用到自己练武的枪法上,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师傅教给的枪法,在他的手里有了提升和改进,岳家枪法是这样诞生的。
电影中的岳飞给我了很大的启示:有的人聪明但不好学,不能成才;有的人机智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不奉献,智勇双全,敢于奉献的人,大家才会爱戴他。
第五篇:刘佳易范文
传承“复旦”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复旦中学
刘佳易
2005年5月25日,复旦中学就要度过一百岁生日了。“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坚持革新”是复旦的传统。复旦百年的风雨历程充分说明:复旦的优良传统,正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复旦的发展之路,正是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之路。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该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江泽民主席对此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复旦的百年历史中,代代复旦人诠释着那个时代所应该具备的民族精神 —— 为了战胜敌人,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一部复旦校史就是一部爱国斗争史:从创建时期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复旦师生中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风口浪尖,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倡导的“服务、牺牲、团结”复旦精神的感召下,复旦学子具备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优良品质。在上海,打响“五四”运动第一枪的正是复旦人。复旦的学子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3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就在复旦建立了地下支部;在那个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复旦人吃苦耐劳,不畏强权,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难当头、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种民族精神在那个战争年代里时刻回响在复旦校园内,唱响在每个复旦学子心中。孙中山先生为表彰复旦师生的爱国业绩,曾亲书“努力前程”赠予学校;解放后,陈毅市长充分肯定复旦师生在历次革命运动中的表现,亲自为学校提写校名 „„ 这,无一不反映了复旦精神,无一不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今天,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复旦传统,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新时代的复旦人一定要继承复旦传统,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只有很好的宣传、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才能使复旦这所百年名校不断凝聚人心,焕发新的活力,走向辉煌。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倡导爱国主义,树立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远大理想。复旦近百年形成的育人传统,其核心就是强调学生的“爱国与做人”;一代爱国教育家、复旦校长李登辉先生曾强调复旦的教育“非重视德育不可”,而德育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现在,我们仍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充分利用复旦百年爱国史丰厚的教育资源,使“立志、博学、牺牲”成为复旦学子的人生追求。“今天我为复旦自豪,明天复旦为我骄傲”成为复旦学子响亮的口号。近年来复旦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走向社区;为困难的同学捐款,为灾区同龄人捐物 „„ 谱写了新时代复旦人关爱社会、团结助人的新篇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当代复旦学子要有一颗爱国心,爱国主义精神应深深的在他们的思想中扎根。以回顾复旦百年校史为教材,以爱国荣校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爱国主义是伴随一代代复旦学生成长的动力。继承爱国传统,振兴复旦,已经成为新一代复旦人的共同追求。爱国与荣校相结合,爱祖国从爱复旦做起,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有更具体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热情。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党史,成立青年党校,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内容。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加强国家意识,树立报效社会主义祖国的明确目标和方向,并自觉为之而奋斗;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人格和为祖国服务的真才实学,让广大学生,升华民族情怀,为我们社会主义的多民族国家贡献力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弘扬民族精神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这是现时代的必需。因为民族精神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断完善、更新和升华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决不能故步自封。在挽救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年代,复旦学子发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复旦精神;那么在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与时俱进,更要有新的观念,给复旦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我们要把“复旦精神”和“三个面向”很好地融合、联系起来:培养复旦学子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练好本领,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把自己铸就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复旦学子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认同感;培养复旦学子学习、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和优良传统,让学生看到我国存在的落后和差距,放眼世界,结合中西方文化交流,网络带来的各种思潮和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的精神,学会竞争与合作;培养复旦学子对未来社会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勇于创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高新科技发展的需要。复旦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学校的各方面事务体现了新时代复旦人独立自主的良好风尚 ;大批同学积极参与进学校的各个大型活动让新时代复旦人有了更好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学生们自己组织艺术节和校庆文化活动使我们的创新能力有了更好的锻炼;“明日之星”的选拔让更多的同学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 ;„„ 这一切都预示着复旦在走过一百年风风雨雨后呈现出的一派崭新面貌:新时代的复旦人正把现代人所应具备的民族精神——团结、独立、有才能、会创新 „„ 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作为百年名校的复旦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民族危亡关头始终站在斗争前列的复旦,在新时代中更要担负起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使命。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是新时代的复旦人所密切关注并为之努力探索的课题。现在的一切是与未来紧紧相连的,未来的一切定同今天密不可分。在复旦百年文化的熏陶下,复旦未来的学子们一定会继承复旦人世代相传的良好风尚,把复旦传统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发扬下去。
1905年,“复旦”诞生了,这是一个值得人们记住的日子;2005年,“复旦”100岁了,虽然一路走来,历经坎坷,但它的成熟、发展、创新同样令人瞩目,而且必将更加辉煌。我们应当沿着百年复旦的前进道路更好地走下去,让复旦的传统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