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纯清:坚持转型 走出山西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
袁纯清:坚持转型 走出山西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
转自:山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坚持转型不动摇跨越不懈怠走出山西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访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
京华的三月,春风和煦,暖意融融。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西代表团驻地,记者采访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代表。
记者:袁书记,聆听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有何感受?
袁纯清: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对今年及今后五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彰显了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展示了求真务实的风范,是一个高屋建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报告,是一个破解发展难题、保障改善民生、回应社会关切的报告,是一个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充满了对民生的重视和关爱,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提出许多“真金白银”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宗旨。总之,这是一个给人以信心和力量的报告。记者:请您谈谈过去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袁纯清:“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进取、扎实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就。一是经济有了新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8.1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810.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9.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5倍、2.4倍和2.6倍。二是民生有了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11.6%,生态建设有了显著改善,农村“五个全覆盖”全面完成。三是社会建设有了新变化。教科文卫体各项事-1-
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87%,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四是安全生产有了新局面。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5年前的0.905下降到0.188,比全国的0.749低0.562,创历史最好水平,扭转了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五是发展思路有了新提升。着眼发展大势和省情实际,我们提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战略,强调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这一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山西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得到全省上下的广泛赞同,并全面体现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是国务院将山西确定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充分体现了对山西这个革命老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厚爱,为山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全省呈现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共促转型、同谋跨越的良好局面。记者:国家“十二五”规划给山西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袁纯清:“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战略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有机结合。令我们感到高兴和振奋的是,纲要将山西综合能源基地包括晋北晋中晋东煤炭基地、太原城市群、太原城市轨道交通、汾渭平原小麦玉米主产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列为 “十二五”发展重点,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直接支持的项目,更是对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对煤层气开发利用、建设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电站等作出部署,为山西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进一步指明了发展路径。
记者:推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需要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袁纯清:今后五年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发展的上升期、爬坡期、攻坚期、振兴期。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员全省干部群众,作一篇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大文章,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一要坚持把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作为统领。就是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实现地下资源与地上资源共同
开发,煤产业与非煤产业一起推进,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战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城镇化进程,力争城镇面貌有显著改善,工矿型城镇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要坚持“绿色、低碳、清洁、健康”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促进山川秀美、城乡宜居。二要坚持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路径。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推动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清洁化、生态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三要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特别是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主要抓手,依托各地优势,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县域工业上实现新突破,在培育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为城乡统筹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持久动力。四要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一方面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治本之策,加快转型发展,大幅降低能耗和污染,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整治,深入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增强企业与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五要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崇高使命。把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公开正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开展过细的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根本好转转变。
记者:山西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引起广泛关注。请问袁书记,转型综改试验区对山西意味着什么?
袁纯清:国务院批准我省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发展和老区人民的深切关
怀,标志着山西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给山西发展带来空间的机遇、项目的机遇、开放的机遇、政策的机遇,其巨大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经济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山西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推进山西能源基地的创新发展,有效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目前正在完善总体方案,细化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相关工作。我们要举全省之力,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有所作为,走出资源型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未来五年,在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方面,我省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袁纯清:总理在报告中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并在民生上提出许多刚性的、量化的要求。我们要以提高“四个水平”为总抓手,以大感情、大投入、大举措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施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困难群体的保障和救助工作,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财政支持和社保资金筹集力度,不断提高保险补助标准。二是提高收入水平。“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要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努力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三是提高健康水平。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四是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全面贯彻国家和我省科技、人才、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让每一个初中考不上高中、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孩子都能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完善促进科技教育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格局。总之,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提高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本领,多办利长远、打基础、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得到实惠,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二篇: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第三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第四篇:街道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街道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不松劲,在优化环境提升形象上出实招,在解民忧办实事上动真情,推动了全街道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项目,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
抓好新上技改,把工业结构调优。华盛江泉天地磁砖改造项目投资1亿元,9月份投产后可年增加产量三分之一以上,年增产值过亿元。冠龙管业油气钢管生产线投资4500万元,已于5月上旬投产。森森集团大众石油管线项目总投资1.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近4000万元,年底可望投产。上半年,全街道新上技改项目13个,到位资金4亿元,钢管、铝型材等高附加值项目6个,占46,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1-6月份全街道完成工业产值131.2亿元,利税10.1亿元,工业增加值36.7亿元,销售收入12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8.2、52.1、42.1、42.7。二是打造发展平台,把第三产业调强。华盛江泉集团总投资8亿元的江泉大厦为超五星级商贸服务大厦,目前已进入装饰阶段,预计2008年10月可竣工投入使用。万泉商城改造方案已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下半年即可实施。罗庄陶瓷商城、朱陈建材批发市场、沂罗园改造等工程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这些工程的实施,营造了第三产业发展新的热点,搭建起广阔的平台。三是抓好企业上市,把招商引资放大。华盛江泉集团烨华焦化于3月份在马来西亚成功上市,一次融资6.6亿元。罗欣药业计划于下半年增资扩股2亿元,新光毛毯年底在英国上市,届时全街道上市公司将达到5家,实现了招商引资、企业融资和外经外贸工作的新突破,推动了全街道经济建设的跨跃发展,上半年,全街道实现税收入库42355.7万元,其中国税37998万元,占年计划的61,地税4284.7万元,占年计划的55.4。
二、抓基础,再添新农村建设新动力。一是大力实施旧村改造。于泉庄金昊小区建设已完成,湖南崖、韦姜屯、王庄三个村的旧村改造正在施工,闫泉庄、朱陈西、朱陈东南、朱张桥河北、沟东五个村的旧村改造方案已经区城建领导小组研究通过,朱陈西南、山南头、西山等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手续报批工作。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南路西段改造工程总投资150万元,硬化路面2.2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路面垫层施工,9月中旬竣工通车;投资500万元新建中心中学综合实验楼一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10月上旬可投入使用;较好地完成了南环路拆迁工作,完成拆迁265户,拆迁面积4.6万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10万方,兑付补偿资金12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污水管网建设拆迁,共拆迁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兑付补偿资金208.2万元,同时支管网建设工作已顺利开展,有4家企业已开始施工。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罗四路集中治理工程,目前金川瓷厂沿街楼和振兴广场改造已开始施工,小黑河两侧砌石渠30余米,整治任务已完成,叶家岭路垃圾清理已全部完成,其他6个重点整治项目的改造规划方案已上报有关部门。
三、抓和谐,再续协调发展新篇章。一是社会秩序的和谐。严格落实信访工作“一岗双责”、“首问责任制”和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接访等制度,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在全区率先推行了安全生产工作微机化管理,开展了六次大规模安全生产大检查,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形势,上半年未发生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街道安监中队被省安监局评为“全省安全生产监察示范中队”;扎实开展了“治安保险”工作,完成25个社区警务室建设,筹集保费57万元,聘用治安人员203人。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狠抓污染治理,巩固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成果,拆除废弃烟囱35根,拆除关停土小企业25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了城市绿化工作,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治绿等措施,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坚持优质服务与保持高压态势并举,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集中整治活动,较彻底地清理了各类尾子,为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利益关系的和谐。统筹兼顾社会不同群体的得益,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农村合作医疗今年筹集保费205万元,上半年报销医疗费用60多万元,受益群众10814人次。社会保险扩面上半年完成企业养老保险扩面313人,医疗保险扩面561人。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让困难群体更多地体验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上半年救助困难户333户,发放救济款12万元,深入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捐款30多万元。
《街道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街道又好又快发展经验材料。
第五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窗口”。人们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又好又快”这一发展理念,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多快好省”和“又快又好”的提法形成对比。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删减或调换。这一变化,见证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艰辛的探索历程。“好”与“快”是这一发展理念中的两个关键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好”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好”就是要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则会导致效率降低。比如,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让单纯的企业行为变得不再单纯。虽然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如果干预过多,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那么即使企业短时间内可能得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做的事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干预。另外,在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在宏观调控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个市场“不愿做”的领域,政府就应该下大功夫,一方面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而不能把保护环境的皮球踢给市场,这样只会是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总之,只有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做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人民才有可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时刻处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国民时时担惊受怕,又怎能大搞经济建设呢。在《决定》中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等部门,糅合在一起,负责情报、军队、外交、公安等的国家安全。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为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在《决定》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报告中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这为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从司法角度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人民权益。另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果,但广大农民并没有公平地分享这一成果。通过这些改革,能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国梦”。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只是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科学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着重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往往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自主创业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够有机结合,必将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