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2012

时间:2019-05-12 13:2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20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2012》。

第一篇: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2012

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

京人社工发﹝2011﹞332号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

第一条为保障我市所属国家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市级及各区县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规范工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参保单位)应当参加北京市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第三条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乘以0.5%。工作人员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费率水平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基金收支情况适时调整。

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资金,纳入部门预算。

参保单位应当按照属地原则,在单位住所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四条参保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依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及本市有关规定,按照属地原则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手续。

第五条本通知施行前,参保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参保单位已经按照工伤发生时有关政策规定处理的,应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持单位按照因工负伤处理的相关材料,按照属地原则,向单位住所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陈旧性工伤确认以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手续。

第六条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

保险办法》的通知

京人社工发﹝2011﹞332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区(县)财政局,市属各委、办、局,各用人单位:为保障我市所属国家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

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我市所属国家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市级及各区县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规范工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参保单位)应当参加北京市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第三条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乘以0.5%。工作人员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费率水平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基金收支情况适时调整。

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资金,纳入部门预算。

参保单位应当按照属地原则,在单位住所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四条参保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依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及本市有关规定,按照属地原则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手续。

第五条本通知施行前,参保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参保单位已经按照工伤发生时有关政策规定处理的,应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持单位按照因工负伤处理的相关材料,按照属地原则,向单位住所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陈旧性工伤确认以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手续。

第六条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2016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考资料

一、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法律授权,并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一)了解政策动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二)牢记党的宗旨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熟悉相关政策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新概念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

——塔西佗陷阱: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三)了解地方政府

——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地方行政区划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政府。——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区域而设置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政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的,因此地方政府的层级与行政区划基本一致。——地方各级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相对于中央政府的权力,地方政府具有派生 性、区域性和有限性特点。

——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能包括: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地方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主要涵盖公文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印章管理等。——地方政府人事管理是地方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

(四)坚持依法行政

——要实现依法行政,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与法律修养,公务员行政活

动的最高标准是法律。

——行政公开的原则,主要包括了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行政执法行为公

开;行政司法行为公开;行政信息与情报公开。——无论是公民个人行使权利,还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都不能“法无禁止则自由”。

二、公务员管理

——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一)、有关公务员的基本概念

——根据规定公务员必须具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个条件,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依法履行公职。——我国将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其中,行政执法类拥有对法律的执行权。——公务员队伍的条件:18周岁以上,身体健康,大专以上学历毕业,中国国籍。——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进行初任培训。

——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以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政治特点

——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公务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即要:认真学习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地领会中央的精神、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贯彻路线、方针和政策。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政治特点:

1、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

4、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

5、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

6、坚持领导职务任用交流制度——经受锻炼,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增长才干,提高领导水平。

(三)公务员的管理规范

——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定期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公务员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

——在公务员交流方式中,包括有挂职锻炼、转任、调任等。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在职务任用上需要回避的情况,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等。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务员因公外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予以辞退。

——公务员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依然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务员可以向国家机关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与建议,并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或者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出申诉与控告。——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按劳分配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不得辞去公职:

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

2、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3、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的;

4、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十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公务员就不能提前退休。

——公务员的兼职,受到适当限制。

——公务员不得在机关外兼职,不得在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职。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履行公职活动中应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是公务 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把公务员称为“人民公仆”体现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合。——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三个内在关系,就是法律与道德都属于意识形态,它们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二者在价值导向具有一致性;二者内容上存在交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是底线道德、道德是不成文法;二者功能相互补充,任何社会都需要刚柔并举。

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

——社会公德 : ——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 ——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图书馆、影剧院不抽烟,不喧哗吵闹。——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能够增强公务员精神免疫力,它是确保公务员不被诱惑所腐蚀的根本精神武器。

2、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是重新塑造公务员队伍形象进而实现社会稳定的必须。

3、公务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成本越来越大,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安身立命的必须。

4、是落实用人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进而成就公务员事业的客观要求。

三、公文处理

——公文:是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一)公文种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7月1日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公文种类: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国民用航空局、财政部:《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务出国要求选择国内航空公司。

——公文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性、语体的简明性。——办法、指示等就不属于党政机关的公文。

(二)行文方向

——党政机的15种公文因文种的作用不同,根据行文方向可分类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除了“请示”和“报告”外,还有“意见”。——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上行文。

不同点:

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是下情上达,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示是请上级批准指示或答复。

2、行文时间不同。报告在工作结束或告一阶段以及情况发生之后才能制发;请示是在工作或活动开展之前行文。

3、收文处理不同。上级机关收到报告,不需要答复;收到请示,则要尽快给予答复。

4、请示必须一文一事,报告可“一文数事”。

——平行文是不具上报性、批转性和指导性的公文,适用于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行文,主要有“函”、“议案”和“意见”。——县教育局开会,想请财政局领导出席,应、行的公文就是函。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出的公文,主要有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和纪要。——命令只能下行,不能有上行和平行行文方向。

——公文行文原则:

1、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2机密等级的公文要标注密级;

3、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4、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向下行文;

5、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6、公文的发文对象除了主送以外还有抄送。

(三)公文格式

——公文格式,主要是 指公文的外观形式、版面结构安排及各种附加 标记。

——公文格式规范要素: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 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用纸。

——《保密法》将国家秘密的等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等级

——机关涉密文件包括:公文、档案

书刊、函件图纸、报表磁盘、光盘胶片、幻灯片照片、录音带等。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

第四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审批办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以下简称参照管理)的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列入参照管理范围,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

第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由中央另行发文明确。

第四条 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本单位提出意见,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组织部审批;中央工作部门,派出机构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所在部门提出意见,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党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审批后,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市(地)、县级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党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审批。

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比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本单位提出意见,国务院委托人事部审批;国务院各部委、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各部委、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提出意见,报人事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报人事部备案;市(地)、县级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批。

特殊需要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意见,中共中央或者国务院直接确定。

第五条 申请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

(二)获得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依据;

(三)设立机构的批准文件;

(四)单位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

(五)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 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第七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参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执行录用、职务与级别、工资福利保险等管理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第八条 已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因法律法规变更,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不再实行参照管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广东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办法

广东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办法 粤人发[2009]64号

一、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条件和范围

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1、法律、法规授权具体是指: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定的;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决定规定的;

(3)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的;

(4)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的政策性法规文件中规定的。

2、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

(1)党委系统的事业单位担负的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

(2)政府系统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包括:政策、规划的研究制定;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业管理等。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依据法律、法规等的授权情况和党委、政府以及机构编制部门制定的“三定”方案规定的主要职责确定。

(二)使用事业编制、工资福利由国家财政全部负担。

原为行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因机构编制限制未能列入政府工作机构系列,成建制地改为事业单位,符合参照管理条件的,可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以下单位原则上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1、为主管部门提供业务技术服务的;

2、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

3、从事经营活动的;

4、部分行使行政职能的;

5、工资福利由财政部分负担或自收自支的;

6、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已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事业单位,即使符合参照管理条件,也暂不列入参照管理,待条件成熟时再申报。

二、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申报和审批

(一)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申报

申请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由县直各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对照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条件和范围进行审定后,于3月18日前将以下材料(各一式三份)按管理权限分别报送县委组织部或县人事局。

1、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或函[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直接向县委组织部或县人事局报送申请参照的函,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或乡(镇)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分别向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报送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由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转报县委组织部或县人事局];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审批表》(表式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3、赋予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法规文件和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相应职能的“三定”方案;

4、设立机构的批准文件;

5、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审批程序和权限

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县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申报参照管理的,由县委组织部报县委研究同意、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市委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申报参照管理的,由县人事局报县政府研究同意、经市人事局审核、市政府同意后,报省人事厅审批。

公务员主管部门在审核同级事业单位申报参照管理过程中,应就该单位是否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和是否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分别征求同级机构编制、财政部门意见(征求意见函格式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并将意见随报审批机关。

对于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申报和审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不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不重新申报的,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已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今后因法律、法规修改和废止或机构、职能调整等原因,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情况告知审批机关,由审批机关及时调整相应单位的人事管理办法。

三、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

(一)实施方案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参照《广东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粤委发〔2006〕10号),明确人员登记和非领导职位设置等办法,制定参照管理实施方案,将实施方案进行报批和报备。县、乡事业单位的实施方案报县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组织人事部门汇总后,报省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二)登记工作。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公务员法》规定,结合事业单位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登记工作由单位组织实施,并实行逐级负责。

1、登记对象

登记对象必须是该单位中完成《公务员法》学习并考试合格的在编在职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且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

有关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以予以登记:

(1)因机构改革经组织批准提前离岗现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

(2)经批准停薪留职、留薪停职,2006年6月30日前已办妥有关手续回到单位工作的。

(3)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现在经重新批准仍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中,自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以来,未经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录用考试进入参照(依照)单位担任主任科员及其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在公务员登记工作中对有关人员进行考核的通知》(粤人发〔2006〕153号)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2、暂缓登记对象

(1)试用期内的新录用人员暂缓登记(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登记)。

(2)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的尚未结案的人员暂缓登记(结案后符合登记条件的,予以登记)。

3、不予登记对象

(1)虽在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但人事行政关系、工资关系不在本单位的人员。

(2)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及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员。

4、登记工作的程序及要求。

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应参加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予以登记。其中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经重新批准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和考试内容以公务员法知识为主(已参加过培训学习和网络考试合格的可不再参加培训考试);公务员法实施以前未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现经批准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和考试内容以公务员法、公务员必修课以及相关知识为主。

符合登记条件且培训考试合格人员,由所在单位干部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汇总表》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表》(表式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按照《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统一进行登记、审核、审批和备案。

今后,凡新进入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律要进行登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装入个人档案。

(三)职位设置工作。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要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按照《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确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和级别,设置非领导职务,原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由人事部门予以核销。

(四)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在登记和确定职务与级别工作完成后,按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进行工资套改。

(五)其它管理工作。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

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根据《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政办〔2002〕162号)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以及参照管理前经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被聘用的,登记后不再实行聘用制管理。

各参照管理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对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对过去制定的涉及干部人事管理的文件进行清理,凡是与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有矛盾的,应当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各参照管理单位应建立参照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全省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要及时补充完善人员信息数据,按照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和统计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管理。

四、参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各部门各单位在参照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掌握参照管理规定的条件,严格控制参照管理范围,先易后难,分步进行,积极稳妥地做好审核、报批工作。审批不搞上下对应,上一级单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下级单位没有这方面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或单位性质不同,不能以上下对应为由,列入参照管理范围。参照管理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的管理,确保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公务员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执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和监督,不得擅自扩大参照管理范围,不得超编、超规格、超职数配备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对违反规定的,应责令限期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下载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20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国家机关和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办法20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