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3:0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思考

关于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思考

如何突破山区新农村建设?是省市新农村建设排头兵——千阳县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迫切任务。笔者通过对千阳深山区——高崖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就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形成了一些粗略的认识和思考。

高崖乡地处陕甘两省交界的北部深山区,东与麟游县毗邻,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全乡辖10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28人,耕地总面积3.01万亩。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高崖的奶肉畜、玉米粮、山核桃、土鸡、土鸡蛋、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壮大,产品畅销省内外,成为大幅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结合扶贫搬迁、农民安居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水、通电视、通电话。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山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治安环境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从调查中笔者了解到,高崖山区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就高崖而言,农民收入紧紧依靠家庭种养业和外出打工两种途径,渠道狭窄。家庭种养业由于受农资价格等生产资料不断上涨的影响,增产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山区群众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不多,外出打工缺乏优势竞争力,只能从事体力型工种,收入偏低,依靠打工增收难度很大。二是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全乡10个行政村全部地处深山区,旱坡地比重大,坡陡土薄,广种薄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辖区内基本没有水利设施,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山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三是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山区群众观念保守,小农意识顽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信息闭塞,发展产业普遍存有盲从、随大流的倾向。部分群众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难以实施。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山区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高崖10个村基本都没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场所。全乡仅有2所小学,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仅有1所乡级卫生院和4所村级卫生室,医疗设备、药品种类不齐全,山区群众看病难,农村社会化公共保障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五是农村合作组织薄弱。高崖全乡只组建了3个核桃专业合作社,基本都处于半瘫痪状态,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均由村级干部担任理事,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合作组织薄弱仍是阻碍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和“软肋”。

结合高崖实际,笔者认为山区要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必须抓住以下六个重点:

1、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是关键,要探索建立适应于山区实际的融资模式,构建多元化投入体制。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跑项目、争资金,以项目资金支撑山区新农村建设。组建包抓工作组,进驻山区各村,发挥包抓单位自身优势,争取项目、协调资金,支持包抓村建设新农村。结合山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奖补激励政策,鼓励扶持辖区各村加快建设步伐。引导受益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凝聚合力建设新农村。

2、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山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搞好产业布局规划,建立区域产业带,做大做强特

色产业,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迎合城市消费者的口味喜好,强势发展野猪、梅花鹿、肉牛羊、土鸡等特种养殖。扩大新优粮食种植面积,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产业,形成优势产业带,以规模和品质吸引客商。积极培育珍贵中药材、林纸加工等后续产业,在有条件的村开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项目等新兴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订单式生产,逐步解决因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大对特种养殖、山区土特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创建优势品牌,提高山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改善山区生产条件。一要突出抓好机电井、集雨水窖、田间渠系配套等山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二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因村施策,分类推进,避免“一刀切”,尽可能的保持山区山清水秀的原生态面貌。对居住偏远、人口稀少的村组,依托移民搬迁、农民安居工程的实施,实行整村搬迁,建设居民新村。三要着力抓好水、电、路、渠、“一池三改”及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要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合理划定和设置垃圾台点、“三堆”堆放点、吊牛点和垃圾填埋点,落实卫生保洁员,构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山区农村环境整洁卫生。

4、强化农民素质教育。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入户工程等活动,组织山区群众积极开展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农村政策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活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实用技能、劳动就业等农民培训

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山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山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村级卫生室(所)建设,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做好山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人员集中供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农村信访,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山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按照“发展经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的职能定位,推动山区农村基层组织转变职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引领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要把文化程度高、致富能力强、见多识广的优秀青年农民公选到村级领导岗位,完善保障激励机制,调动山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带领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深入开展“争创促进农民增收先进村党组织、争当党员致富带头人”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山区农村党员带头创家业,带领创事业,在服务群众、发展公益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推动山区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

第二篇: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作者:祖白云

一、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1、农民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一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匮乏。农民的文化程度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以笔者所联汉滨区双溪乡伍何村为例,伍河村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09-2011年区直部门包联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内劳动力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占42%,初中占35%,高中占7%,文盲半文盲超过10%,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农民普遍无一技之长。农民受农业科技培训比例极少,导致农民技能素质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有一定距离。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农村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封建思想遗风,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封闭的小农文化障碍并未完全消除。四是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农民对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知之甚少,由于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也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与民主决策意识淡薄。

2、基础设施落后。首先表现在交通条件上。近年来,随着汉滨区通村水泥路建设和“通达工程”的大力实施,虽然90%的村级道路得到硬化,但由于山区山高人稀,相当大一部分群众仍然感受不到水泥路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伍河村人口1021人,是由原漆树垭、伍河、广培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建制村,2009年水泥路硬化只覆盖至广培片村民,新的行政村从交通数据库看,已通水泥路,但原漆树垭片和伍河片500余名村民生活在8平方公里的大山上,仍然过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出行极不方便。其次表现在饮水和用电上。人饮工程因受项目影响只能覆盖部分群众聚集的村组;农电网改前期设计过程中,设计方一般都会放弃对偏远交通不便而影响施工的村组进行设计,导致出现这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用电难的现实状况。再次表现在就学和医疗上。山区教育一直提倡资源整合。例如伍河村小学撤并后,孩子上学要在集镇周边学校寄宿,否则父母只能租房陪读;村卫生室门庭冷落,生病的农民基本上是小病不上医院,大病上不起医院。

3、农民增收困难。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限制。

4、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积累少。近年来,各级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修路、党员活动室、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欠帐太多,旧的投入没完成,新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使村级集体经济负债累累,乡镇政府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颇有“力不从心”之感。

二、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抓规划制定,科学谋划新农村建设蓝图。科学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乡政府驾驭改革和发展的第一责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规划先行,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一是规划要全面、要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构思格局,这样方可出现多次长期投资的累积效应,避免现在建,过几年拆了再建。在发达国家村镇规划中,判断可持续发展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个是以生态为中心;一个是以人为中心。“生态中心论”以环境可承受和环境得以改善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如确定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限度:“人本论”以满足当前人的需要但不损害后人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两个不同的立足点的差异是:“生态中心论”的尺度是区域的或大范围的,而“人本论”的尺度是地方的,一个村、一个镇和一个城市的。因此规划新农村应采取“人本论”的立场,全面规划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也包括产业建设、社会事业等。二是切实提高规划质量。在规划编制中,要体现地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村民建房为例,乡村要结合扶贫搬迁项目做好设计规划,引导山上交通不便的农民以同样的建房风

格在规划线上统一建设,大力发展区域范围内城镇化建设。三是严格执行。绝不能形成规划就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2、抓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是狠抓财源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以板栗、果酒、豆腐干等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财源支柱企业,增强集体经济造血机能。二是拓宽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从抓生产力入手,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壮大畜牧、油菜、油桐等产业建设,大上农副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劳务经济等,增强群众为交换而生产的市场意识,开辟增收致富新门路。另一方面从抓生产关系入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变农民散户经营的模式,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农民降低成本增收、规模增收、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益增收。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走“输出—成才—积累—创业—共同富裕”之路。

3、抓资金筹集,以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硬件投入的一个“瓶颈”。新农村建设若抛开项目资金的扶持就是一句空话。要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在资金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加大重点村建设、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及通达工程、活动室建设、人饮工程等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实行捆绑管理和使用,多条腿走路,多方出力,少向或不向村集体要资金,整合配套投入集中财力办一些群众最关心、最企盼、最有可能办成的大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完善,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4、抓农民素质提高,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要靠新农民来建设和管理,新农民就是新农村的新主人。一是要培训实用技术,让农民群众掌握致富的技能和本领,与劳动保障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联系,充分利用扶贫“雨露工程”、“阳光工程”、“产业培训”、“移民开发”等国家扶持培训项目对回乡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技能。与农牧系统合作对转移到二、三产业有困难的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塑造一大批现代农业能手,达到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的目标。二是以党建工作为依托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做到思想道德教育到村、先进文化传播到村、民主法制渗透到村,使农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三是倡导现代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广大农民的心灵得到净化,人生境界得到升华,陈规陋习得到摒弃,逐步实现传统小农经济的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思考

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桥头堡。xx乡是陇上江南的代表乡镇之一,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抓好该乡新农村建设,彰显其山水人文、特产和区位优势,把该乡建成我县美丽的后花园,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实现两翼带动战略意义重大。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作为包乡单位领导,在全县经济工作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多次深入xx乡,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就其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有x个行政村,xx户农户,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公顷,其中耕地x亩,人均占有耕地x亩。201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x万元,农民人均均纯收入x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亩、粮食总产量x吨,现有花园面积x亩、茶叶产量x吨。总体来看,该乡除茶叶产量较好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土地等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茶叶和外出务工。由于该乡属c重大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大部分村社为移民搬迁重建村;有相当部分农户沿212国道线两岸就地利用零星建房;灾后重建时,高山农户易地建房到沿川地带,造成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区远离。因此,人多地少村落散、住房耕地 两分离是该乡农村的突出特点,这为村民发展经济带来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对xx乡的7个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其中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各1个,达标村5个。这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我县东大门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继县经济工作等重要会议后,我于3月5日召集人大办、粮食局、广电局、县农行、大鲵保护站等联乡单位领导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实行联乡单位包抓责任制,其中人大办包抓中坪、肖家沟两村,广电局包抓余家湾、侯家沟两村,粮食局包抓联丰村,县农行包抓后渠村,大鲵保护站包抓肖家坝村。要求联乡单位要一把手负责,抽调具有独立一面能力的干部蹲点工作;人大办主任xx负责各联乡单位和包抓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掌握各点的整体工作动态,对各包抓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汇报。同时要求各联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对整体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明纪律,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吃在食堂,住不超标。随后,组织联乡单位进驻中庙乡,与乡党委、政府进行衔接沟通,在深入村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特点,综合考虑计划资金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在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后,已在各村试点启动。目前,候家沟村风貌打造完成一样板房,周家山启动

户,余家湾村启动

户。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乡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第一年实施。该乡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农户住房多为灾后重建砖混结构;住户集中的村社建筑规范,街巷整齐。这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因素。但也同样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点多量大,建设任务重。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共

53村,xx乡建设任务为x个村,建设村占全县总任务的x%,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社占全乡村社的x%。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比例。

2、乡情特殊,遗留问题多。由于xx乡是近几年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重点乡,在过去移民安置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房土地置换、农田复垦、安置补偿、援建房分配等工作,历史原因,形成上访案件多、遗留问题多,社会矛盾复杂,既是和谐稳定的隐患,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阻力。

3、村情各异,基础条件差。x乡人多地少,土地瘠薄是共性。除整体搬迁的x住户较为集中外,联丰、后渠等村社,农户住房沿公路零星散布。农户集中的村社,有利风貌打造,但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难度大;住房分散村环境整治和美化难度小,但风貌打造难见效果,同时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量大,耗资较多;

4、农户分散,统一标准难。新农村建设的风貌、道路、环境等各项内容有统一标准。但x乡的相当部分村社农户分散居住,其住房大多因地就势而建,建筑风格各异,其道路硬化和村社亮化及小景点打造难以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5、经济薄弱,产业发展难。x乡的大部分良田为库区淹没,可用土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因受土地制约和投入不足,更兼 分散经营效益不高,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难度大。要达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6、缺乏经验,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项目在x乡是第一次实施,乡村干部和农户均无经验可言,要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不断完善,工作难度的确不小。

7、资金不足,确保效果难。按照全县今年下达的建设农户数和质量标准要求来看,户均投资较去年明显减少。面对量大面宽任务重、投资有限标准高的现实状况,看米下锅,既要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超过投资规模,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尚存在不少困难。

8、劳力缺乏,农户热情待激发。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造成劳力缺乏。农业耕作主要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她们同时负担看管留守儿童重任。因而,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参与的热情不高,要完成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做细致的群众动员工作。

三、工作思路和对策

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分析现状困难。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乡情综合考虑,要打好中庙乡新农村建设漂亮仗,实现县委、政府的惠民工程,应采取如下对策。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九个结合”。

1、统筹谋划,项目实施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农村是社会矛盾的集中所在。乡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落实,面对广大群众面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顺利完成中庙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必须统筹谋划全局工作。尤其是中坪村灾后重建援建房分配;麒麟寺、余家湾村移民安置、土地复垦,联丰村灾后建房土地置换和肖家 沟等村水毁道路、护村河堤及人饮工程恢复等工作,要同步着手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以缓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赢得群众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因村制宜,建设标准与具体村情相结合。

鉴于各村基础情况不同,按照新农村建设内容要求,综合考虑村民共同利益要求,各村的建设内容其侧重点各异。即:中坪、余家湾两村以风貌打造、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进行产业开发、小景点打造等。肖家沟、候家沟两村以风貌打造、亮化工程为主,结合开展小景点打造、环境整治和特色产业开发等。肖家坝村以亮化工程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开展风貌打造等。后渠、联丰两村以沿公路线开展风貌打造、亮化美化为主,结合开展便民桥建设和道路硬化、环境整治。

3、标本兼治,完成当前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整治脏乱差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工作。建设符合新农村标准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抓好现状整治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建设统一垃圾处理设施,配备环卫专职人员,定点定时统一收集各投放点的垃圾,维护好日常环境卫生。三是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由环卫工人监督执行。四是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推行环境卫生模范户和黄牌警告户制度。让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使赃乱差现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4、循序渐进,分户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为使实施方案更加完善,风貌打造达到预期效果,并力争避免返工或超投资标准,对既定的各村先行打造一至二户样板户,进行核算成本、评估效果、完善设计后,再行在全村全面推进。

5、注重宣传,村民投劳与政府奖补相结合。

鉴于建设资金不足,在合理用好政府奖补资金的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民互动、齐心协力的要求,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另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入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使政府投入的有限资金得到放大。

6、加强领导,民主决策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是为百姓美化家园的工程,农户是主体,尤其是风貌打造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要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同时,由于工作量大面宽,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乡党委政府一把手双重总责制,推行各点领导和包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组建由乡、村、社和联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把关审定实施方案,与施工队鉴定工程建设合同,做到责任明确,阳光操作,依法有序,管理规范。

7、深化改革,特色产业与土地流转工作相结合。x乡目前的特色产业有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和小花生等。但由于受土地和投资不足的制约,均未形成集约式规模化经营,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特色不特、精品不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为此,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用好村民自治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大力培植各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在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将有限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论证筛选适合乡情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多元投资体制,一方面争取国家扶持,另一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壮大规模、打造精品。成立以乡村社领导、当地贤达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五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农户增收、有利确保农户长远利益、有利壮大产业规模、有利精品打造、有利吸引客商和能人大户加大投入,以实现双赢增效目的,研究出台适合乡情的土地流转公约,以同村同地价格同、同方流转利益同为基本原则,制定土地流转程序和基本地价标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8、创新方法,群策互助与利益引导相结合。

x乡新农村建设的各村村情和户情不同,建设内容既有公共基础设施,又有住房改造和太阳能热水器配置等个体利益项目,有积极参与的农户,也有热情不高的农户,有劳力充足的农户,又有劳力缺乏的农户。要使整体建设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开展邻里互帮、亲朋互助,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完成建设任务。对计划数量有限,但农户均愿配置的太阳能热水器发放,采用谁积极、谁优先,谁对公益建设投入大、谁享政府奖补资金多的有奖配备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利益引导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9、彰显优势,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美丽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山青水秀、生活环境好,三省交界、战略区位重要,物产独特、具有江南特色是中庙乡的三大突出优势。

因此,x乡的远景发展,尤其是产业布局要借鉴过去碧口工业小区建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验,要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业项目在此落户。x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应围绕山水和地利优势做文章。其指导思想应 为: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特色资源,突出“四大产业”(生态农业、仓储物流业、库区水上风光和茶园观光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六个基地”(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油桐、油橄榄生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即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把该乡建成经济繁荣、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民安居的现代新农村,使之成为体现文县特色的靓丽桥头堡和美丽后花园。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二要编制远景规划,建设有章可循;三要整合项目资金,满足投资要求;四要筛选论证项目,使之有序推进;五要加强宣传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六要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招商引资。

第四篇: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建设*县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县委十届六次全会也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要取得新突破。因此,必须根据新阶段、新形势的新要求,结合玉龙实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贫困人口比重增加,农村贫困面大,农业基础条件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二是县级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扩大;三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十分有限,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科技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四是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山区农民的收入,已经成为玉龙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玉龙县是一个以山区、半山区为主的农业大县,“三农”问题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地理条件、可有效利用资源相对匮乏和广大农村群众整体素质还较低等因素的制约,贫困山区农民增收困难,是长期以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受地理条件及人口因素限制。玉龙县贫困山区普遍处于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山区农民的田地绝大部分为坡耕地,没有得到改良,农田浇灌十分困难。同时,这些山区旱、涝、风、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御灾能力弱,很大程度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另外,贫困山区教育文化和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人才短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大大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对现有特色资源利用不足。玉龙县地处“三江并流”和汉、藏、白、纳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蕴涵,独特的人文、地理等旅游资源潜力十分巨大,有着很大的发展和开发空间及优势。但目前玉龙县总体来说还只是一个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三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当今市场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低及规模已成为其在市场上占有力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我县的农产品发展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要想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在特色、优质、高效上狠下工夫。

三、促进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是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和调动贫困山区农民的积极性。玉龙县95%是山区,9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因此,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和稳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来抓,努力把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支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和规范农产品市场,重视农产品营销,发展各种形式的流通组织,不断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和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加大贫困山区扶贫力度,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要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科技到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开发式扶贫的工作力度。同时,继续抓好科教扶贫、文卫扶贫、计生扶贫等工作,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要继续加强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山区人民的文化素质,转变传统观念。必须要加大对贫困山区的教育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教师的待遇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同时,在贫困山区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改变老百姓“读书无用”的老观念,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山区的教育。

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以乡镇为依托,以集贸市场建设为基础和重点,把有条件的乡镇建成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全面改善山区投资和发展环境。如玉龙县西部的黎明、塔城和东部的宝山、大具等乡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投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以吸引更多的开发投资商。

四是充分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农业经济链条,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认真研究农业产业的合理化布局,努力探索适宜高寒山区的农产业开发项目,做到分类指导,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创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极发展贫困山区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生物资源创新基地,在山区大力发展花卉、山嵛菜、青梅、魔芋等产业并在巩固、完善、创新、提高上去下功夫。

五是加强科普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高效农特优产品。农科部门要切实改变以往农业科普工作中存在的老套、漂浮的问题,主动把科技送到乡村,送到田间地头。要正确引导农民从传统种植、养殖中解脱出来,真正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子。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引进适宜山区种植或养殖,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新品种,推广丰产、优质新技术;加强对贫困山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加贫困山区劳务输出。

六是大力发展贫困山区民族文化。结合旅游业发展,大力挖掘宣传推介民族文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如玉龙县西部山区农民的民间刺绣,白族群众精湛的木雕工艺等,都是一些无

第五篇:努力建设山区富裕和谐新农村

文章标题:努力建设山区富裕和谐新农村

**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境内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滞后。作为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显得更为繁重而紧迫。近年来,县委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中超前谋划新农村建设,坚持

党委主导、政府主抓、社会主推、农民主体、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走“矿村结合、双赢发展”的路子,全县“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精神引领新农村[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近年来,**人民坚定不移地培育和弘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建设山区新农村、构建和谐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有效地激发、引领了全县人民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奉献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3年,在12个自然村开展了以“产业富村、民主管村、文明树村、生态立村、科教兴村、依法治村”为基本途径,以实现“经济发展好、科技推广好、生态环境好、基础设施好、村容村貌好、政策落实好、思想教育好、治安秩序好、文化活动好、社会风气好”为基本目标的“六村十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开始了建设山区新农村的探索。2005年,根据曲靖市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山区实际,在全县开展了以建设“小康村、文明村、和谐村”为主要目标,以“农业产业特色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团结互助和谐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带领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勤自勉、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全县上下呈现出不计报酬齐动手、万众一心建家园的喜人局面。2006年,全县共投入资金1.7亿元,初步建设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三村四化”新农村(自然村)189个,其中效果比较明显的88个村,惠及18158户、75763人。同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和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矿山等创建创评活动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中安镇张家村、营上镇新发村、富村镇黄土坡村先后被云南省委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中安镇回隆村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古敢乡洒交凼村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先进村”。

二、夯实基础促进新农村

县委政府针对农村发展基础滞后的“瓶颈”,把建设公路、水利、电网、农村能源、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县掀起“全民动手,大干公路建设”的热潮。近年来共筹资6.05亿元,新建、扩建和改造公路3000余公里,公路密度提升为0.82公里/平方公里,破除了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现了通县公路高速化、通乡(镇)公路油(弹石)路化、通村公路网络化目标,初步形成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筹资2.5亿元,大干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30万亩基本烟(农)田、国债人饮等项目,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1.8万亩,有效灌溉率达13.7,解决了28.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完成电网改造4.5万户,农村电视覆盖率达93。加大退耕还林、珠防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农村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森林覆盖率达38.4,林木绿化率达44.8。到目前为止,全县投资1.4亿元,启动建设231个自然村,硬化村庄道路226公里、农户水泥场院20余万平方米,建垃圾池1335个、沼气池1万余个,改厩1.1万间,建文明厕6930个、公厕410个,改造旧房41.6万平方米,88的农户通了自来水,全部农户通了电,92的农户通了电视,移动电话进入大部分家庭,村庄绿化率达到34.3,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的容貌初具雏形。

三、建设城镇拉动新农村

牢固树立人文化、生态化、特色化和效益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理念,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提升城镇品位和功能,实现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工作思路,围绕“到201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0以上,30以上的自然村基本达到‘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标准”的目标,在抓好县城总体修编方案的实施,落实道路、给排水、消防等规划,完成乡镇总规修编的同时,适时启动了村社建设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工作,重点抓好100户以上村庄规划和村委会所在地集贸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的建设管理、人居环境、辐射带动功能和水平。目前,集镇建成区面积达27.5平方公里。中安、后

所、大河、营上、富村、黄泥河等省际公路沿线乡镇建成了依托省道、辐射周边的“路边城镇”;墨红、竹园、老厂、古敢、十八连山等不在省道沿线的乡镇,建成了各具风格的魔芋种植镇、大河乌猪养殖镇、农产品加工镇、煤炭资源开发镇等“特色城镇”。这些城镇既是吸纳和聚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中心,也是城乡相互对接的桥梁和纽带。在城镇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了以县

城为龙头,以乡镇小城镇为支撑,以新农村建设村为基础,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乡共建新农村的格局。目前,全县累计登记私营企业598户,注册资金15.2亿元,从业人员5.8万人。扶持建成了云南东恒经贸有限公司、**县保利万头乌猪养殖场、金田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长青绿色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10余个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市场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四、发展产业支撑新农村

全县紧紧围绕“巩固提升稳县的粮烟传统产业,做强做大强县的煤电支柱产业,扶持培育富民的魔芋、大河乌猪特色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调结构,提高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建设全国煤电大县和全省煤电强县目标,扎实推进“煤电强县”战略。投资240亿元的滇东煤电工程、雨汪煤电一体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已有三台机组投入运行。煤炭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煤炭产业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万人,带动了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商饮服务等二、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围绕建成全国魔芋生产、加工基地县和全国良种猪扩繁、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县的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以大河镇、营上镇、竹园镇为代表的大河乌猪产业,以富村镇、老厂乡为代表的魔芋产业,以十八连山乡、古敢乡为代表的油菜、生姜产业,以黄泥河镇为代表的优质稻、芭蕉芋产业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跨入全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被云南省委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五、以工哺农带动新农村

健全县级领导挂钩、单位部门对口帮扶等制度,建立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长效机制,按照“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整合资源、企村共建的办法,集中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畜牧、计划、交通等项目资源,采取“争取上级补一点、财政安排点、企业捐助点、部门帮扶点、社会筹集点、项目配套点、群众自投点”的办法,走以工哺农、矿(企)村共建的路子,引导鼓励企业兴办公益事业,对捐资捐物建设新农村的企业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营造了企业致富不忘乡亲、用发展成果回报社会的良好氛围。2006年全县企村共建村达56个,捐资6900万元,占投入总数7931万元的87。竹园镇永安煤矿投资80万元对饿得村进行老村改造,硬化村庄道路,兴修饮水工程,建设沼气池,整修粉刷房屋和墙体,吸纳村民到煤矿务工、种菜卖给煤矿,既改善了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又增加了收入。老厂乡莹石矿捐资400余万元帮助企业所在的大普珀村进行水、电、路、能源及文化小广场建设。恒达煤矿股东出资600万元,在企业所在村建农民一条街和一所中心幼儿园、一个农民会所。营上镇大坪煤矿计划三年出资1000万元整体推进大坪村委会9个自然村建设,目前已出资420万元,启动6个自然村建设工作。十八连山乡动员7个企业帮扶4个自然村建设新农村。

六、村民自治规范新农村

全县新农村建设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建立民主决策、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落实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实行村务、财务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与构建和谐**相适应的村务日常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创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机制,切实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使广大农民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激发了大家自己动手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古敢水族乡召开全乡群众大会,为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富村镇黄土坡村设立村民议事室,把建设方案和建设要求让村民共同讨论决定;中安镇迤格村家家户户积极出谋划策,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把村里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各村都把农民高不高兴、同不同意、答不答应作为是否建设的依据,广泛宣传发动,依法行事,依规理事,所建村涉及拆除危房、清理乱堆乱放、修路等具体问题,没有一例上访。在建村庄群众精神状态较好,奋发、信任、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渐形成,全县创建信用镇、村80个、信用户1.5万余户,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关心下一代、赡养老人等组织机构,互相帮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已蔚然成风。

七、构建和谐提升新农村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构建以解决就学难为主的教育服务体系。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夯实全县长远发展的人才基础。三年投资8000万元改扩建校舍14.7万平方米,排除危房11.4万余平方米。投入1.5亿元新建能容纳8000人的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2007年将全部排除中小学危房,到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古敢水族乡提前五年普及高中教育,古敢籍的初中毕业生2005年9月已全部就读高中。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秋季共免除18万人次的教科书费、杂费500余万元。以“农村致富早班车”、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村”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强化科技意识,提高群众致富的本领。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和投入,构建**和谐文化。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文化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成县图书馆,加快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壮大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挖掘、整理、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整合卫生资源,构建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艾滋病、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深入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扩大就业,构建以解决就业难为主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技能。2006年,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6万人(省外3.7万人、境外101人),开发县内就业岗位1058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31人,2341名失地少地农民实现跨异地转移就业。“十一五”期间计划培训农民4万人次,有序输出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把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2。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送温暖、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下乡活动,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就业制度,2006年有2.3万名煤炭企业职工纳入工伤保险,3214名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纳入农村养老保险,2万余人参加医疗保险,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028名失地少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在6个乡镇开展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民大病统筹试点工作,2007年内可实现所有五保户集中供养,用5—10年时间逐步将农村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以农村特困户大病救助和其它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重点支持癌症高发村、矛盾突出村、失地少地村、少数民族村和边远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最困难的地方,逐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其自身造血能力,早日摆脱贫困。

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构建社会安全稳定体系。扎实开展“法治**”和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普遍建立禁毒、禁赌、治保、调解等组织,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全县已创建平安乡镇3个、平安村社65个、平安矿山14个,平安单位10个。

《努力建设山区富裕和谐新农村》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努力建设山区富裕和谐新农村。

下载关于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纯农山区新农村连片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xx县在建设新产业、新村镇、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五新”型新农村的实践中,如何加快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县的重点和难点。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如何破题?近日,我深入高都......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保证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一五”期间我党......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大全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地发展。但随着新农村的各项建设与国家农业总体发展规划目标的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薄弱,旧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浅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项艰巨的任务,当前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和完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领导管理......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闽清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农业人口23.36万,占全县人口的78%,耕地面积25.7万亩,林地面积170万亩。近年来,闽清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海......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范文合集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关于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20字方针。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提纲)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是长远课题,不应急功近利。尤其不能以建设新农村为借口搞政绩工程,或者强制撤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