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7:5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定边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其中有27.34万在农村,又是国定贫困县之一,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我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科学搞好规划

科学、超前、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取向和成效大小。因此,当务之急要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规划调研。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进村入户,认真扎实的调查掌握农村资源、人口、产业、农居及经济总量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真正摸清底子、梳成辫子,客观分析优劣势,为搞好规划打好基础。二是抓好规划制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省委提出的“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及“大乡小村”战略,精心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五个统筹,即:生产与生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顾及每个村的环境条件、收入水平、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做到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切忌做秀,搭花架子、刮攀比风;村建与房建统筹规划,逐步配套。农家庭院要上档次,要按卫生标准改房、改水、改厕、改灶、改圈,自来水、有线电视、通讯网络、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和节水、节能等新设备及书报、音像等文化科技资料要入户。村庄要上设施,要治脏、治乱、治差、治散,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有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经济与文化统筹规划,并重并举。要克服习惯于重物质、轻文化的倾向,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有条件的村可逐步建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引导农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居与自然统筹规划,趋向和谐。除规划的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水利水保、绿化造林等项目外,禁止滥垦、滥牧、滥猎、滥采、滥樵,建设生态文明村;节约与集约统筹规划,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新农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三是要抓好规划落实。规划是蓝图、是目标、是旗帜。要围绕规划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切实抓好规划落实。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确保如期圆满的完成规划任务。总之,只要我们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引导发展,就能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推进。

二、建设新农村,中心任务是要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突破:一是在特色产业开发上有新突破。目前,我县的薯、羊、草、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比较优势明显,形成了市场品牌。今后,一方面要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上做文章,特别要不断培养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培养发展专业协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整体提升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劳务产业和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在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上有新突破。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快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农牧业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六大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网络、创新管理、形成机制、配套服务,促进“三农”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三是要在扶贫开发上有新突破。按照政府主导、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和开发式整村扶贫的要求,大力实施政策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项目扶贫、吊庄移民扶贫、联县扶贫,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实现小康目标。四是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按照“大封禁、小治理,大保护、小开发”的方针,进一步推进以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适合人居的生态农村、绿色农村。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和教育、卫生、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尤其要加快小城镇、集镇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五是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全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接轨,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效率。

三、建设新农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思考

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桥头堡。xx乡是陇上江南的代表乡镇之一,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抓好该乡新农村建设,彰显其山水人文、特产和区位优势,把该乡建成我县美丽的后花园,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实现两翼带动战略意义重大。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作为包乡单位领导,在全县经济工作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多次深入xx乡,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就其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有x个行政村,xx户农户,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公顷,其中耕地x亩,人均占有耕地x亩。201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x万元,农民人均均纯收入x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亩、粮食总产量x吨,现有花园面积x亩、茶叶产量x吨。总体来看,该乡除茶叶产量较好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土地等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茶叶和外出务工。由于该乡属c重大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大部分村社为移民搬迁重建村;有相当部分农户沿212国道线两岸就地利用零星建房;灾后重建时,高山农户易地建房到沿川地带,造成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区远离。因此,人多地少村落散、住房耕地 两分离是该乡农村的突出特点,这为村民发展经济带来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对xx乡的7个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其中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各1个,达标村5个。这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我县东大门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继县经济工作等重要会议后,我于3月5日召集人大办、粮食局、广电局、县农行、大鲵保护站等联乡单位领导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实行联乡单位包抓责任制,其中人大办包抓中坪、肖家沟两村,广电局包抓余家湾、侯家沟两村,粮食局包抓联丰村,县农行包抓后渠村,大鲵保护站包抓肖家坝村。要求联乡单位要一把手负责,抽调具有独立一面能力的干部蹲点工作;人大办主任xx负责各联乡单位和包抓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掌握各点的整体工作动态,对各包抓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汇报。同时要求各联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对整体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明纪律,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吃在食堂,住不超标。随后,组织联乡单位进驻中庙乡,与乡党委、政府进行衔接沟通,在深入村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特点,综合考虑计划资金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在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后,已在各村试点启动。目前,候家沟村风貌打造完成一样板房,周家山启动

户,余家湾村启动

户。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乡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第一年实施。该乡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农户住房多为灾后重建砖混结构;住户集中的村社建筑规范,街巷整齐。这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因素。但也同样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点多量大,建设任务重。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共

53村,xx乡建设任务为x个村,建设村占全县总任务的x%,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社占全乡村社的x%。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比例。

2、乡情特殊,遗留问题多。由于xx乡是近几年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重点乡,在过去移民安置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房土地置换、农田复垦、安置补偿、援建房分配等工作,历史原因,形成上访案件多、遗留问题多,社会矛盾复杂,既是和谐稳定的隐患,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阻力。

3、村情各异,基础条件差。x乡人多地少,土地瘠薄是共性。除整体搬迁的x住户较为集中外,联丰、后渠等村社,农户住房沿公路零星散布。农户集中的村社,有利风貌打造,但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难度大;住房分散村环境整治和美化难度小,但风貌打造难见效果,同时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量大,耗资较多;

4、农户分散,统一标准难。新农村建设的风貌、道路、环境等各项内容有统一标准。但x乡的相当部分村社农户分散居住,其住房大多因地就势而建,建筑风格各异,其道路硬化和村社亮化及小景点打造难以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5、经济薄弱,产业发展难。x乡的大部分良田为库区淹没,可用土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因受土地制约和投入不足,更兼 分散经营效益不高,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难度大。要达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6、缺乏经验,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项目在x乡是第一次实施,乡村干部和农户均无经验可言,要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不断完善,工作难度的确不小。

7、资金不足,确保效果难。按照全县今年下达的建设农户数和质量标准要求来看,户均投资较去年明显减少。面对量大面宽任务重、投资有限标准高的现实状况,看米下锅,既要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超过投资规模,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尚存在不少困难。

8、劳力缺乏,农户热情待激发。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造成劳力缺乏。农业耕作主要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她们同时负担看管留守儿童重任。因而,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参与的热情不高,要完成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做细致的群众动员工作。

三、工作思路和对策

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分析现状困难。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乡情综合考虑,要打好中庙乡新农村建设漂亮仗,实现县委、政府的惠民工程,应采取如下对策。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九个结合”。

1、统筹谋划,项目实施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农村是社会矛盾的集中所在。乡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落实,面对广大群众面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顺利完成中庙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必须统筹谋划全局工作。尤其是中坪村灾后重建援建房分配;麒麟寺、余家湾村移民安置、土地复垦,联丰村灾后建房土地置换和肖家 沟等村水毁道路、护村河堤及人饮工程恢复等工作,要同步着手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以缓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赢得群众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因村制宜,建设标准与具体村情相结合。

鉴于各村基础情况不同,按照新农村建设内容要求,综合考虑村民共同利益要求,各村的建设内容其侧重点各异。即:中坪、余家湾两村以风貌打造、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进行产业开发、小景点打造等。肖家沟、候家沟两村以风貌打造、亮化工程为主,结合开展小景点打造、环境整治和特色产业开发等。肖家坝村以亮化工程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开展风貌打造等。后渠、联丰两村以沿公路线开展风貌打造、亮化美化为主,结合开展便民桥建设和道路硬化、环境整治。

3、标本兼治,完成当前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整治脏乱差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工作。建设符合新农村标准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抓好现状整治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建设统一垃圾处理设施,配备环卫专职人员,定点定时统一收集各投放点的垃圾,维护好日常环境卫生。三是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由环卫工人监督执行。四是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推行环境卫生模范户和黄牌警告户制度。让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使赃乱差现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4、循序渐进,分户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为使实施方案更加完善,风貌打造达到预期效果,并力争避免返工或超投资标准,对既定的各村先行打造一至二户样板户,进行核算成本、评估效果、完善设计后,再行在全村全面推进。

5、注重宣传,村民投劳与政府奖补相结合。

鉴于建设资金不足,在合理用好政府奖补资金的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民互动、齐心协力的要求,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另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入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使政府投入的有限资金得到放大。

6、加强领导,民主决策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是为百姓美化家园的工程,农户是主体,尤其是风貌打造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要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同时,由于工作量大面宽,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乡党委政府一把手双重总责制,推行各点领导和包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组建由乡、村、社和联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把关审定实施方案,与施工队鉴定工程建设合同,做到责任明确,阳光操作,依法有序,管理规范。

7、深化改革,特色产业与土地流转工作相结合。x乡目前的特色产业有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和小花生等。但由于受土地和投资不足的制约,均未形成集约式规模化经营,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特色不特、精品不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为此,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用好村民自治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大力培植各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在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将有限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论证筛选适合乡情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多元投资体制,一方面争取国家扶持,另一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壮大规模、打造精品。成立以乡村社领导、当地贤达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五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农户增收、有利确保农户长远利益、有利壮大产业规模、有利精品打造、有利吸引客商和能人大户加大投入,以实现双赢增效目的,研究出台适合乡情的土地流转公约,以同村同地价格同、同方流转利益同为基本原则,制定土地流转程序和基本地价标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8、创新方法,群策互助与利益引导相结合。

x乡新农村建设的各村村情和户情不同,建设内容既有公共基础设施,又有住房改造和太阳能热水器配置等个体利益项目,有积极参与的农户,也有热情不高的农户,有劳力充足的农户,又有劳力缺乏的农户。要使整体建设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开展邻里互帮、亲朋互助,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完成建设任务。对计划数量有限,但农户均愿配置的太阳能热水器发放,采用谁积极、谁优先,谁对公益建设投入大、谁享政府奖补资金多的有奖配备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利益引导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9、彰显优势,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美丽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山青水秀、生活环境好,三省交界、战略区位重要,物产独特、具有江南特色是中庙乡的三大突出优势。

因此,x乡的远景发展,尤其是产业布局要借鉴过去碧口工业小区建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验,要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业项目在此落户。x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应围绕山水和地利优势做文章。其指导思想应 为: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特色资源,突出“四大产业”(生态农业、仓储物流业、库区水上风光和茶园观光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六个基地”(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油桐、油橄榄生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即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把该乡建成经济繁荣、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民安居的现代新农村,使之成为体现文县特色的靓丽桥头堡和美丽后花园。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二要编制远景规划,建设有章可循;三要整合项目资金,满足投资要求;四要筛选论证项目,使之有序推进;五要加强宣传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六要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招商引资。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浅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

新农村建设是项艰巨的任务,当前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和完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和工作管理机制、农村精神文明的投入机制、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机制、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为保证长效机制的顺利构建与实施,必须做到更新观念、理顺关系、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提高素质、培养队伍;整合资源、典型示范;净化民风、夯实根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长效机制 恩格尔法则

一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000年,农民收入问题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受到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被写进文件。此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五年来,中央高密度兑现“重农”承诺,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已经启动,并不断加快。全面把握五大目标要求的科学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大目标要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需要我们加以全面理解和把握,这样方能使新农村建设沿着五大目标指引的方向,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或这个基础薄弱,要想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无疑是一厢情愿的空想,新农村建设试图全部依赖外部资金投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翻一是实施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实施拓展战略,重点是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实施提升战略,重点是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基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二)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

本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过上生活宽裕的好日子。所谓宽裕生活,是指那种衣食无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能基本满足自己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生活。要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除了上文所述的要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最基本途径外,主要还有三条途径:一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最大、最有效的富民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渠道。三是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扩大农村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三)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文明是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表现。把乡风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新型农民是建设乡风文明的主体,农民的素质状况决定乡风文明的水平和质量。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普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其次乡风文明建设又离不开制度和机制约束。一定要改善乡村干部作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四)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村庄是农民生存、生产、生活的根本载体,是作为“三农”问题核心的人的活动影响环境生态的大本营,农民增收和一切生产、经济行为只能从村庄出发最后回归村庄。基础设施如何建设、村舍如何改造、道路如何修整、环境如何美化等,均应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标准要高,一步到位,分阶段实施。其次应从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急迫、见效最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五)管理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管理民主,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在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能以主人翁地位,享受更多的民主权利,自主决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自主管理农民自身的事情,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自身的权益。努力实现管理民主,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调动农民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管理民主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管理民主的程度、水平与质量,决定“三农”问题解决的进展与成效,也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与成效。管理民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为此,首先要赋予农民在决定农村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农民对实际情况最清楚,对自己的需要最知道,对农村问题最有发言权。党和政府应通过各种制度和机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其次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这对于促进管理民主至关重要。目前村民委员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努力改进。关键在于健全确保农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制度,创造丰富的民主形式,这样方逐步实现管理民主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再次要培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目前,农民作为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参与民主管理的行为远未达到理性化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体的不成熟性。目标体系涵盖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二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依据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统计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差距已经从1985年的1.74:l扩大到2005年的322:1(1),并且星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那么,造成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症结究竟何在?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以来.学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研究,各种观点纷然杂陈。有些人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目标就是让农民在农村安居乐业:也有些人认为.建醍“新农村”必须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这些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整体上看则是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误读.并将带来不良的宴践后果。本文认为.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这个轴心做文章,因此它必然是一个为城市化积聚能量、提供铺垫的过程。否则,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取得成功。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外生因素来驱动内生因素,必须跳开“农”字.在“农转工”、“农进城”上做文章,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新意所在。

一、农业发展受制于恩格尔法则农业的发展并不主要取决于农业内部的投入和供给能力.而主要取决于外部社会对农产品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恩格尔法则密切相关。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就发现了一个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一个家庭的收^越少.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或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逐渐减小。这一发现被称为恩格尔法则。而食品支出额占家庭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值就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法则揭示了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人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就一个国家来说,国家越贫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人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国家越富裕.这个比例就越低。由恩格尔法则不难推断.恩格尔系数与一国的农业产值正相关.与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负相关。(2)这意味着.当一国的GDP不断增长时.该国国民的恩格尔系数必然会不断降低.同时.恢国的农业产值在其GDP中的比重也必然不断缩小。迄争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走上经济现代化的国家能够违背恩格尔法则。可以断言,在产业格局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农业产值在其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降低的趋势不会改变。比如.198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3.3%.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8%.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6.7%.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5.5%。与此同时.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85年的28 4%下降到2005年的12.5%(3)。可见,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与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比重的下降之间存在正相关性。2005年.我国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5%。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业就业人口约占总就业人口的47%。以47%的就业人口创造12.5%的国民产值.可见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多么低下。按照钱纳里的现代化标准模型.当工业化率达到379%时.城市化率应为65 B%。2005年.我国工业化率已经达到41.8%.但城市化率只有43%(4).可见,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正常水平低了近30个百分点。可以进一步假设.如果让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与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保持相互匹配.同步下降到12%左右,也就是说,如果目前的城市化率达到88%.中国的经挤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肯定是世界第一了。毋庸置疑.将沉积在农村和农业中的大量人力资源向第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快速、台理、有序地推进城市化。以美国为倒.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场数量不断减少、农场规模不断扩张的历史。1935年.美国农场的数量为680万个。达到历史最高峰。此后.数量不断减少.1974年美国农场的数量下降刊230万个。2004年又降至21l万个。同时。美国农场的平均面积则从1935年的约155英亩增加到2002年的441英亩。“这是因为,如果不扩大农场规模,从事农业的人均收A就追赶不上其他产业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当然.美国也有大量的小型农场.可是这些农场经营者最重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千农场之外,农场收入大约只占其家庭总收^的10%。此外.调查显示。1988一1998年.美国农民家庭的非农业收入增长了300%。大大超过其农业收^的增长幅度。同理,若要解决我国农民的脱贫问题,就必须正视农业所能容纳的就业机会正在不断萎缩的现实,在农业之外探寻增加农民收^的新源泉。(5)

三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增强忧患意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来发展农业。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自学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地方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整体水平(6)。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游园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智谋规模经营。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进上步放宽有关政策,安排有关事项特别是涉及村里有关建设项目时,多与农民群众商量,进上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把诸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宽基地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及时向村民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把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农民群众施展才华,创业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要大力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投向农村,促进农村多种经济万分共同发展。只有把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持续稳步地向前推进。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在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引导广大农民自学自愿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从多方面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要在全社会发动群众,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乡村和农户,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最后祝愿新农村建设曲终奏雅、成就辉煌。

(1)据国家统计局1985年和2005年统计数据测算.[EB/0l] http://.2007-03—12。

(2)需要说明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的食品大部分需要经过食品制业的加工,农业产出只是为食品业提供原材料。因此,农业产值必然低于食品制造业产值。

(3)国家统计局1985年和2005年统计教据测算,[EB/OL] http//.2007-03—12。(4)国家统计局1985年和2005年统计教据测算,[EB/OL] http//.2007-03—12。(5)《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外生驱动》 李丽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题 主线 主旨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20字指导方针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是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新农村建设将生产发展列为首位,发展生产力仍是新农村建设中首要的、迫切的、根本的任务。而在生产力体系中,人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发展之所以一直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和结构抑制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窒息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其突出表现是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中,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残食”现象严重。

(1)作为经营者不具有完全自主经营权。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具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即经营者有权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是建立在对生产资料的完全占有和自由支配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经营者并不对其生产资料——土地,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2)作为投资者不能获取对等收益。对农民而言,土地是最重要财产。尽管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农民不具有以土地进行投资的主体资格,但现行土地制度中同时也规定了农民对土地具有绝对的使用权。如果剥夺或是占用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必须对其进行对等的支付,这是市场经济公平原则最基本的要求。

(3)作为劳动者不能获取对等的权益。在我国,农民作为劳动者,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业劳动者;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即农民工;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民作为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相比,不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首先,作为农业劳动者,一直饱受到“剪刀差”的掠夺;其次,从进城务工人员来看,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虽然受劳动法调整,但其劳动权利的实际享有水平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尤其是很少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即使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少量农民工,其社会保险待遇也低于城镇职工;最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看,虽然具备成为劳动法意义上劳动者的资格,但无资格享有失业保险待遇,其就业权的内容和实现条件与城镇失业人员不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源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多种歧视。

(4)作为居民不能平等地享有公共产品。市场经济中,纳税人平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农民作为纳税人也应当享有这一基本权利。然而,由于制度因素,我国农民的这一基本权利长期被抑制,作为居民,不能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产品。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线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效益低、农村发展慢、农民收入少,是“三农”问题的症结,而酿成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和由此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1)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性。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其形成有其客观必然性。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始终是以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目标函数,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筹起来的,只是不同的时期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改革初期,摆脱贫困,追求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如何发展,是当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表明:全面的、同步的、同时的发展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对比各国的发展经验,我国选择了城市偏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城市工业,以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形式大量提取农业剩余发展城市工业。

(2)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性。发展是以稳定为前提的,离开稳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勿庸置疑,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我国羸得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日益凸显:连续多年内需不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日益扩大;由城乡差别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性因素。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破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统筹城乡发展的可行性。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新农村并不改变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基本进程,更不意味着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发生了转移。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尽管改革发展的20多年是我国民生问题持续获得改善的20多年,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特别是广大农村,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的研究显示,从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有三年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余13个年份的增长都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总量占城乡居民收入总量的比重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4.1%降低到的29.1%,下降了35%;城乡差距扩大引发的一系列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更是令人堪忧,与城市广泛发生的大拆大建相比,约一半的行政村未通自来水,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安全标准的饮用水,60%以上的农户没有卫生厕所,13%以上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而且电压不稳,电费又高于城镇。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达到6.6%,占全国中小学校舍危房率的81%,西部地区尚有100多万中小学因为校舍短缺不能入学。

显然,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全体国民福利的改善。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相对递减的趋势,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果没有被农民普遍分享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没有较快富裕起来,有的农民甚至陷入绝对贫困的地步,据统计,截止到底,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不足668元的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

贫富悬殊的城乡收入分配机制,会造成处于低位的社会阶层的不公平、触发社会的不稳定。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显,但各种社会矛盾的背后都能找到经济根源,体现出社会各阶层对经济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诉求。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国民经济总量增加、结构改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但城乡差距扩大且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削弱城乡差距的情况下,站在以民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城乡发展的高度,政府提出两个趋向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政府执政为民、执政富民的体现;强调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进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思路,在继续给农业、农村“输血”“造血”的同时,更注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农村全面进步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缩小城乡差距,不是缩小城乡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过大差距。共享不等于平均主义,不等于大锅饭,这里讲的共享是要维护生存发展的底线,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落实就业公平,对现社会分配中的正义,以及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村建设立足农村发展、着眼统筹城乡关系,注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农村全面进步机制的建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农民共享经济成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

第五篇: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保证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一五”期间我党的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传统的产业生产还没改变,从产业化的要求看,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上差距很大,生产力水平处于低层次,效益比较差。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收缓慢,长期增收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

第二、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从总体上看,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农民住房无序拆建,进村入院入户道路也没有得到硬化,农民畜禽圈舍乱搭乱建,禽畜散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现象普遍存在,给人一种脏、乱、差的现象,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

第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由于历史原因,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保守,开放度不够,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担。另外,农民“等”、“靠”、“盼”思想严重。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投入的缺乏,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村级无集体经济,更没有能力投入和运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靠上级财政投入。

第五,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明确目标定位。科学规划是合理推进新农村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规划要遵守自然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农村的产业基础、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规划好本地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新农村的目标,要把新农村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卫生、民主政治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农村。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之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捐赠、受益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确保农民增收。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要不断引进新品种,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新收入。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努力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四是加大农村技术的培训,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队伍。

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

六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一是要结合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诚信”的良好风尚的教育。二是要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和“文明村庄”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增强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三是要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图书室、文化活动站、文化中心户建设的农村文化活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传播有益文化,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闲人游荡

2012年7月10日

下载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多次强调要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就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洪湖市汊河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会议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金融支持机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经济的长发展。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小康,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和谐只能是......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五篇]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07-02-10 16:47:4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

    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 的思考 [内容摘要]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统筹、发展统领、新城带动、......

    共青团投身建设新农村的思考

    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 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共青团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