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时间:2019-05-12 13:0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第一篇: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摘 要]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文化产业 SWOT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的增长。

一、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加强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是海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1)海上交通运输便利。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唯一拥有三个亿吨级大港的地区,海洋运输便利,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海洋科技实力雄厚。山东省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1)思想保守,意识落后。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国其他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山东半岛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在经济发展上求稳而不求变,缺乏创新性和进取性,这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相契合。同时,由于山东半岛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从而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2)海洋文化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着急功近利和缺乏保护意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海洋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保护程度不足等方面,造成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科研实力雄厚,创新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事海洋文化产品开发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尚未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多个中小企业的完善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造成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和海洋文化资源的闲置及浪费。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1)国家政策的扶持。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又以国函一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产业的壮大。相反,蓝色经济区的建立也为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

(1)周边新的强势区域迅速崛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处于长三角、京津冀两大经济区的南北夹击之中,尤其是在江苏、辽宁等沿海地区的发展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之后,江苏沿海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山东半岛在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威胁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近年来,尽管山东半岛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实现了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但与江苏省、浙江省相比,第三产业的比重依然较低,产业结构的不尽合理将会影响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注重区域合作,转变发展方式

山东今后在产业布局的分工方面,必须要注意到周边经济区的发展走向,尽量与其错位或者配套发展,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的竞争.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

2.协调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对滨海旅游业开发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其它相关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海洋文化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减少对海洋文化资源的盲目过度开发,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2]姜秉国 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5):92—96

第二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知识

——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立体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要依据半岛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按照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组团架构、错位发展的思路,以重点港口、大型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规划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区,促进沿岸线、环半岛地区联动发展,形成整体优势。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沿岸分布有200多个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此外,山东半岛还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0个,且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海洋资源类型齐全,可用于开发建设的空间广阔。

山东半岛海洋油气已探明储量23.8亿吨,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龙口煤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4亿吨,海底金矿资源潜力在100吨以上,地下卤水资源已查明储量1.4亿吨。

经过近20年的“海上山东”建设和不懈努力,山东省的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显著提升。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04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居全国第二位;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区内实现进出口总额110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7亿美元。

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海洋科技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山东省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到目前为止,山东省共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家,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10个,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海洋领域“863”计划项目470多项。

同时,山东省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已累计建成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88处。全省拥有日照、牟平和长岛3个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海陆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2009年全省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184个,总吞吐量7.3亿吨,占全国沿海港口的15%。作为我国北方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的省份,山东省沿海公路、铁路、航空、能源等设施日益完善,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增创对外经济合作交流新优势;推进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增创协调发展新优势。”

“从总体上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是实质,发展海洋经济是根本,陆海统筹是途径,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目标。”

整个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山东省其他地区被列为规划联动区。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介绍,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将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优化海陆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它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着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该区域将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提高园区(基地)集聚功能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

而作为两个重要增长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对于促进整个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整体实力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将发挥滩涂和油气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的海洋产业。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日照深水良港,集中培育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和现代港口物流业,全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海陆统筹,共进共荣,这一思路贯穿《规划》始终。优化海岸和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促进海陆产业互动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考虑到山东半岛各城市发展水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按照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持烟台、潍坊成为较大的市,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座成立于1924年的综合性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它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十五”以来,中国海洋大学主持和参与的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

科教兴海,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战略。未来,该区域将着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完善现代海洋教育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

立足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快构建以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龙头,以省级各类创新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根据《规划》,到2015年,使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奠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良好基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39416.2亿元,其中海洋生产总值预计突破7000亿元。

滨州市海岸线长240公里,拥有山东省1/3的海域滩涂。威海市海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烟台是山东省7个沿海城市中唯一坐拥黄、渤两海的城市,对应海域面积接近陆地面积的两倍,沿海县市区数量占全省近1/3。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是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

要紧密跟踪世界蓝色产业发展前沿,着眼于建设现代蓝色产业体系,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突出发挥园区、基地和企业品牌的载体作用,着力推动优势产业由大变强,着力扶持新兴产业由无到有、由小变大,形成战略优势产业、骨干支柱产业、新兴高端产业鼎足发展新格局。在产业政策上,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植新的战略增长点,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带动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在产业导向上,要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产业,建立低耗高效产业结构;在产业布局上,各地区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避免产业低质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的经济引擎

黄河流域跨九省区,陆域总面积占全国37%,区域人口占全国31%。但在我国一系列空间发展战略中,黄河流域尚无东中西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仍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空白地带。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于长江、珠江流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实行海陆统筹、海洋带动、协调发展,致使流域内陆各省区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不够活跃,延缓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蓝色经济区的提出,西起伊宁、拉萨,东至青岛、日照的两条高速铁路干线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三大战略贯穿一体,为黄河流域内陆各省区打开了东出大海的门户,也为整个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并填补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空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增长轴。

环渤海经济圈的南部隆起带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河北的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辽东半岛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均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而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半岛海岸线长度占到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海岸线总长50%以上,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对加强与环渤海各省市区的合作,使山东半岛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新的增长极,拉动我国腹地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联贯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纽带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9大核心区,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其中主体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海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为9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分别是: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初步测算,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9大核心区总投资约1.4万亿元,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9大核心区可用海域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陆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用海180平方公里,相关联的开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海上再造一个陆域大县,从而大大扩展山东省的发展空间,搭建独具优势的海陆统筹新平台、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新平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南起日照市,北至滨州市,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七市以及临沂市莒南、淄博市高青、德州市乐陵、庆云四县市的全部行政范围。

依据区域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现状等因素,经济区域内七大中心城市各自确定了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和区域定位。

到2020年作为龙头城市,青岛将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烟台将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威海将被打造成为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

日照将借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

潍坊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

东营以石油化工为基础,成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及具有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滨州则要成为鲁北地区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工商中心。

丁字湾海上新城

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游艇产业、房地产产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潍坊海上新城

发展重点是海洋化工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房地产业、海上机场等。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

发展重点是巨大型港口、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国际物流业。功能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门户、临海重化工业集聚区。

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

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机械装备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高科技产业。功能定位是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发展重点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临港化工业、能源产业、物流业。功能定位是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

发展重点是海洋化工业、海上风电产业、中小船舶制造业、物流业。功能定位是济南都市圈出海口、渤海湾南岸海洋化工产业集聚区。

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

发展重点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精密仪器、海洋药物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定位是海

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

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发展重点是盐及盐化工业、海上风能产业。功能定位是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发展重点是我国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后方配套设施区、海洋石油产业、商务贸易业。功能定位是将东营城区东展,建设临海石油产业集聚区。

第三篇: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美国80%的GDP受海洋经济、海岸经济驱动,75%的就业率与海洋经济有关。日本和韩国国土面积一个是我国的1/25,一个是我国的1/97,但2008年他们的GDP却分别是我国的1.12倍和1/5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海洋经济和临海产业的带动发展。从世界范围看,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拥有海洋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的18%,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优越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教等综合优势,使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东北亚蓝色经济高地,成为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的条件得天独厚。

山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此举准确把握了山东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对内,可以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对外,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积极参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经济合作;向东,加强与日韩合作,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延伸发展腹地,为山东省长远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资源,使山东区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集群化布局海洋优势特色产业

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加深、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依托或利用海洋,将生成、演化出越来越多的新的产业分支。从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等实体经济,到海洋金融保险、海洋产品期货等虚拟经济,都有希望发展成为大产业。要借打造蓝色经济区之机,合理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海洋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海洋优势特色产业,要注重比较优势。应当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对山东海洋经济作一个科学定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实施突破。目前,山东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厚实的基础,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技术等新兴产业也已起步,正孕育着激变。因此要大力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既抓产业高端也抓产品高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要充分发掘山东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带动全省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

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表现在由注重海洋一、二产业发展向注重海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海洋服务业发展转变。临海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服务业来支撑。山东沿海城市,特别是要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全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辟海陆统筹联动新途径

海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把握海陆经济的内在联系,打破海陆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海陆统筹布局可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即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向沿海布局,同时,把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二是海陆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即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内外通达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三是海陆环境统筹治理。按照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提升入海河流和沿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

强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四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

构筑蓝色经济区,统筹海陆联动,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定位。以沿海港口城市群为依托,构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将吸引蓝色经济要素在内陆的扩散和交流,为发展蓝色经济搭建陆海联动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紧紧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蓝色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依托的现代化港口集群。进一步完善重点港口之间、城市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

建设全方位区域协调合作经济体系

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区域协调与合作必不可少。半岛经济与相毗邻的日韩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基础好,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条件优越。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协作。使内源和外源经济发展更为协调,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建设蓝色经济区,必须避免新形势下“诸侯经济”的抬头。蓝色经济区既是一个区域经济,也是一个整体经济。山东沿海城市要建立健全城市协调联动机制。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在充分集聚各市的比较优势,体现各自的特色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要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城市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间协调。市长联席会议确定的关于海洋经济的重大事项,由相关的协调会来具体实施和推进。加强半岛蓝色经济区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推进各个大项目、大工程的实施。促进民间团体的交流。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内海洋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产业布局、产业遴选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发政策。同时,还要将山东半岛经济区建设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省“五点一线”等环渤海开发战略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

山东半岛不只是山东的半岛,也是全国的半岛。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跳出山东看半岛,眼界要宽,眼光要远,要有开放的胸怀和举措。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搞好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真正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省、服务全国的发展新格局。

以现代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坚持科技兴海,用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引领、支撑海洋产业发展,把“第一生产力”真正打造成领跑蓝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建设蓝色半岛经济区,必须大力培养应用科技人才,调整海洋科技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真正把基础科学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在大型科学仪器与试验基地、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和网络科技环境等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二是要在政策层面加大创新机制。例如以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多种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给予支持。三是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也是获得收益的前提。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必须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协作与联合攻关,提高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海陆协作,依托龙头企业,引导重点突破,培植壮大新兴海洋产业集群,强调集群在技术、物流、产品配套等方面的互补和共享,推动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四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试题答案

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试卷

一、填空题

1、全面发展蓝色经济

2、海陆一体

3、功能整合、政策叠加

4、保护优先、科学开发、环境友好、生态文明

5、东西向、南北向

6、选择与培育优势产业

7、海陆统筹、海陆一体

8、区位优势

9、生态文明建设

10、龙口煤田

11、海洋科技专门人才、综合型高端人才、高技能产业人才

12、上下联动、齐抓共促

二、单选题

ADDCB/ADBCC/ACDBA

三、简答题

P15/P54/P79/P204/P176

四、材料论述题

P212

第五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要抓住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在加快转调、赶超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蓝色经济的发展趋势,积极作为,主动融入,争取把蓬莱打造成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发展区域。要加强研究,积极争抢资金政策,搞好规划衔接和工作对接,争取更多事项列入全省大盘子。要认真领会总体部署,加快推进重点工作的落实。要抓住关键,招引大项目、培植大企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一把不松地抓好招大引大工作,积极引进产业层次、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高的项目,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全市经济走上以质量扩数量、以层次扩规模的发展路子。要积极做好本地企业、在蓬客商的服务工作,推进“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尤其要引导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迅速做大做强。要扩展空间,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重点在“一体两翼双节点”上拉开蓝色经济发展大框架。“一体”要在东拓西展上提速,做好“河、海”两篇文章,加快与两翼的双向衔接。“两翼”要围绕丰富提升的目标,坚持招商引次和项目建设并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改造并进、增加财源和增进民享同步,加快建设步伐,发挥好排头兵作用。“两点”要超前搞好规划和功能区分,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城市次中心和航空经济圈。

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大惠民利民安民力度,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扎实办好今年的为民实事,重视和加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文化、体育等相关设施建设。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有成效地推进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建设。要加大联系群众力度,扎实开展好“两联两帮两推进”、“双结对双促进”、“两走进两承诺”和“五联五必访”活动,从各个方面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密切党干群关系,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安全、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要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同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他希望全市的企业家们要加强学习,努力成为高素质的企业家,要锐意进取,努力成为开拓创新的企业家,要共建和谐,努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要进一步激活能人板块,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为能人搭建发展平台,鼓励和支持能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要激发群众热情,发挥群众力量。

下载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篇(定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布局篇 提示: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两个......

    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5篇

    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蔚蓝色的海洋,曾经孕育了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征服浩瀚的大海,是人类世世代代不懈追求的梦想。海洋是人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职业教育专题调研报告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职业教育专题调研报告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2年、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共五篇]

    主题一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1 国家为什么提出在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答案 山东半岛具备了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客观条件 ;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打造蓝色经济区将产生巨大的辐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作者:刘淑芳 渠涛 张淑敏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2年第04期 摘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家区域开放战略的重要组......

    关于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2012-7-19 20:31:00 来源:大众网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推动我省科学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海洋经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