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2: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第一篇: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韩立民 李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266003)

一、巩固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海洋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随着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许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的产业领域逐步涌现,并取得良好发展,对于拉动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意义重大。因此,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既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继续夯实传统海洋产业基础,巩固和提升四大产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又要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1.调整提高海洋渔业。2009年,山东省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的33.8%,稳居全国首位。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继续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应当成为发展海洋渔业的主要思路:一要积极做好结构调整,在海域资源稀缺性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扩大苗种繁育、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在海水养殖业中的比重;二要继续削减近海捕捞强度,淘汰近海小功率作业渔船,鼓励发展远洋渔业;三要加强人工鱼礁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公益性人工鱼礁的投入;四要在临海工业大量挤占岸线和近海海域的情况下,为渔业发展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各产业的均衡发展;五要努力延伸水产品生产、储运和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和休闲渔业。

2.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是海洋产业中海陆统筹的代表性产业,产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产业层次有高有低,产业链条有长有短,顾客受众多,市场前景好,在山东省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针对山东省滨海旅游业发展总体层次不高、产品吸引力不强、区域影响力不足、区域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分布不平衡、产业投入产出比比较低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全省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明确“提升东部、发展西部”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游客合理分流;二是立足区域资源基础,强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从根本上杜绝区域旅游产品雷同和低水平竞争;三是遏制传统的低水平粗放式扩张模式,提高滨海旅游业开发的土地、资金集约化水平。集中力量在各地市培育几个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管理完善的旅游龙头企业,建设几个吸引力大、区域特色强、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旅游项目,作为山东省参与全国旅游竞争的主力军和金字招牌。在此基础上

合理发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

3.合理规划港口运输业。临港产业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港口是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根据各地区建港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等,从全省层面合理确定各港口功能定位和建港规模,以利于实现港口间优势互补,避免因无序扩张和功能的过于分散削弱中心港口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全省港口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要处理好与河北、天津、辽宁和苏北各周边省(市)港口的关系,从更大的空间尺度规划好山东省环渤海区域港口发展。

4.整合优化海洋化工业。海洋化工业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具有高排放、高污染特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拉长产业价值链条,打造具有现代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十几年来,以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为代表,创立了以海洋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示范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海水和地下卤水综合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发展延伸盐、碱、溴、精细化工四大系列产品链条为主体,以蒸氨废液、提溴废水、制盐苦卤、酸性废水、固体废料等五大废物资源化利用为辅助,纵向流动成链、横向耦合成网的循环经济链网体系,实现了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闭路循环和有效增值。下一步,海盐及化工产业要坚持“以盐为主、盐化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做好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化肥和精细化工,加强系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同时,向上涉足海洋化工设备制造业,着力突破离子膜的研制与生产,向下着力发展精细氯加工产品,重点考虑更先进和切合实际的氯加工方案,以氯定碱,大力发展高档次精细有机氯产品,并大力推进氯碱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一体化生产项目。

5.重点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是山东新兴海洋产业中的亮点。从目前看,山东省海洋生物科研力量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借助这一优势,建议以海洋糖类创新药物和生物功能制品研发为特色,以工程化技术研究、产业化集聚发展为重点,打造集研发中心、产业集聚为一体的青岛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发展以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为基础、抢占海洋药物技术和产品制高点的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此外,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在山东省也具有一定的基础,且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将成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产业。为此,必须以技术为纽带,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层次,特别是早日实现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化商业运作。同时,依托海岛综合开发,加快培育海洋能源产业,加大对海洋风能、潮汐能、海浪能等新能源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争取在生产成本和实用化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早日形成海洋能源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二、明确空间功能定位,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尚未形成明显的区域分工。同时,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海陆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理顺。从长期来看,必然引发重复发展、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协作与海陆统筹,从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探索建立区域分工机制和海陆联动机制,形成发展“合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推进海陆统筹,探索海陆联动模式。海陆统筹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则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各地实施海陆统筹开发的经验还不多,特别是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海陆统筹机制。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应注重完善海域功能定位,制定海域空间规划。实施海陆一体化规划,将海岸带、海岛及近海海域纳入蓝色经济区海域空间规划,依据特定的空间属性、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进行综合立体规划,将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域空间规划,从而有效地避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以及不同产业开发活动之间的冲突,实现海洋资源与空间的优化配置。

2.注重区域协调,强化产业分工布局。山东省各市特别是沿海七市存在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资源浪费、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必须发挥各级蓝办的组织协调作用,根据各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和资金等条件,合理定位各自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功能,加强区域合作,使局部性规划与整体性规划有机衔接,形成发展的“合力”。按照区域协同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的联合建设和环境生态的统一治理。明确省政府在计划、投资、财政、金融方面的调控职能,搞好跨区域的资源配置和项目协调;在跨区域协作中,要注意区域生产要素统筹、生态要素统筹(包括河流、湖泊等水系统筹)和经济发展策略的统筹;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和企业大项目的全省统筹,坚决杜绝区域内盲目竞争,坚决制止各地出台的可能造成盲目竞争的地方性优惠政策。

3.突出龙头带动,发挥青岛的核心作用。近些年,青威高速、济青南线、青银高速、同三高速等建成通车后,打通了青岛向东、向西、向南联系的通道,城市间人流、物流日益频繁,使青岛对半岛地区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今后,应通过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岛与山东省周边沿海各城市的联系,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带动作用。同时,应考虑推进青烟威“三市一体化”进程,推进青潍、青日经济全面接轨,共同撑起全省蓝色经济的发展。

4.打破行政边界,探索实施“同城战略”。所谓“同城战略”,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的思路,以半岛蓝色经济区为整体框架,以构建合作平台为依托,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界线,在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人口分布、交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实施紧密性、互补性、高流动性合作。具体来讲,要加大海洋经济对半岛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从港口腹地、区域间协作角度寻找内陆县

(市)的蓝色需求与蓝色支撑,更多地突出近海内陆县市的支撑、配套和服务功能。鼓励县一级跳出县域或市域边界,促进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经济联合,实现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优势互补。建议进行省一级改革试点,建立城市发展战略联盟(如诸城和胶南市、平度和即墨市),实施“同城战略”,进行捆绑式发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示范区。

5.加强国际合作,启动次区域合作试验。山东半岛地处规划中的中日韩环黄海经济圈,开展次区域合作的条件十分优越。可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良机,积极争取建立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行试验区,开展以日本、韩国的沿海城市(区域)为主要对象,以强化生产要素跨国(地区)界流动为主要目标,以贸易、投资、旅游、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合作领域的经济合作试点。以此为契机,争取国家在外资准入审批程序上的优惠政策,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争取中央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通过举办蓝色经济论坛等形式,加强与海洋产业、海洋技术先进国家(地区)的交流,跟踪国际动向,加强与各国科研、产业层面的合作,如与法国布列塔尼(海洋生物医药)、丹麦(海洋新能源、循环经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邮轮)、波士顿等地区的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和项目。

三、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海洋经济改革示范区

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机制创新,建立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策法律环境。必须强化省蓝色经济规划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推进各有关领域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为蓝色经济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半岛蓝色经济区不仅成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也发展为海洋管理体制创新的示范区。

1.加强各层面蓝色经济规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从整体上统一规划,各地方规划必须服从于全省统一规划和安排,从区域定位、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上做到全省一盘棋,县(市、区)服从地级市,地级市服从全省,坚决杜绝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和《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要参照省“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安排,明确未来5年内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标和定位,特别要明确政府的管理责任与市场的调控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蓝色经济区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以有效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2.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以蓝色经济区整体管理为原则,协调中央建立健全有关海洋管理法规体系,引导和规范各地的海洋开发行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港口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健全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权属管理制度以及海域有偿使用、港口岸线

和沿海滩涂使用制度,理顺海域审批管理权限,从法律上确保蓝色经济区建设合理有序地开展。

3.启动海岛综合开发试点。建设长岛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充分释放山东省唯一海岛县——长岛的旅游、渔业、能源及空间优势,以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和海岛交通开发为基础,结合海洋风电、潮汐能和波浪能开发、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岛保护区建设,推动以海岛农牧化和海岛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4.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依据山东沿海七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建立特色各异的产业园区,如潍坊可壮大盐化工产业园,打造国际知名的盐化工基地;青岛和日照是我国最大的两个铁矿石接卸港,可依托青岛、日照港建立国家铁矿石储备基地,推动相关物流产业发展;在烟台、威海、日照等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考虑建立具有鲜明特色、享受一定优惠政策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5.培育产品交易市场。发挥山东省对外贸易发达,大宗产品进出口数量大的优势,依托重要港口和海洋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海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铁矿石、粮食、金属、橡胶、煤炭、化工产品、水产品等商品的现货交易,并探索建立海洋贸易大宗产品的期货市场。通过打造海洋大宗商品采购与销售的第三方平台,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大宗交易所具有的市场价格形成与发现机制,也有助于形成山东对国际市场定价的主导权。

6.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从产业政策、资金、项目、资源支撑等各个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行节能减排,并落实到企业和项目。建立蓝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考核体系,从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率、排海污染物总量、废物排放量、万元GDP能耗、围填海面积、自然岸线恢复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量化,纳入蓝色经济区和各级政府的考核。加强对岸线改造及围海造地的管理,按照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建立覆盖全省近海海域的立体环境监测和环境预报预警网络,同时建立重点海域环境数据库和重大项目追踪监测制度。完善海洋数据系统,精心打造山东省“数字海洋”和“信息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环保产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发挥山东海洋科研优势,加快海洋环保仪器设备的研发、海洋环境修复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打造山东半岛海洋环保产业集聚区。

第二篇: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美国80%的GDP受海洋经济、海岸经济驱动,75%的就业率与海洋经济有关。日本和韩国国土面积一个是我国的1/25,一个是我国的1/97,但2008年他们的GDP却分别是我国的1.12倍和1/5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海洋经济和临海产业的带动发展。从世界范围看,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拥有海洋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的18%,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优越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教等综合优势,使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东北亚蓝色经济高地,成为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的条件得天独厚。

山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此举准确把握了山东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对内,可以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对外,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积极参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经济合作;向东,加强与日韩合作,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延伸发展腹地,为山东省长远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资源,使山东区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集群化布局海洋优势特色产业

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加深、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依托或利用海洋,将生成、演化出越来越多的新的产业分支。从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等实体经济,到海洋金融保险、海洋产品期货等虚拟经济,都有希望发展成为大产业。要借打造蓝色经济区之机,合理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海洋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海洋优势特色产业,要注重比较优势。应当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对山东海洋经济作一个科学定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实施突破。目前,山东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厚实的基础,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技术等新兴产业也已起步,正孕育着激变。因此要大力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既抓产业高端也抓产品高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要充分发掘山东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带动全省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

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表现在由注重海洋一、二产业发展向注重海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注重海洋服务业发展转变。临海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服务业来支撑。山东沿海城市,特别是要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全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辟海陆统筹联动新途径

海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把握海陆经济的内在联系,打破海陆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海陆统筹布局可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即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向沿海布局,同时,把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二是海陆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即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内外通达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三是海陆环境统筹治理。按照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提升入海河流和沿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

强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四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

构筑蓝色经济区,统筹海陆联动,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定位。以沿海港口城市群为依托,构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将吸引蓝色经济要素在内陆的扩散和交流,为发展蓝色经济搭建陆海联动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紧紧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蓝色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依托的现代化港口集群。进一步完善重点港口之间、城市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

建设全方位区域协调合作经济体系

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区域协调与合作必不可少。半岛经济与相毗邻的日韩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基础好,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条件优越。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协作。使内源和外源经济发展更为协调,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建设蓝色经济区,必须避免新形势下“诸侯经济”的抬头。蓝色经济区既是一个区域经济,也是一个整体经济。山东沿海城市要建立健全城市协调联动机制。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在充分集聚各市的比较优势,体现各自的特色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要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城市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间协调。市长联席会议确定的关于海洋经济的重大事项,由相关的协调会来具体实施和推进。加强半岛蓝色经济区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推进各个大项目、大工程的实施。促进民间团体的交流。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内海洋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产业布局、产业遴选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发政策。同时,还要将山东半岛经济区建设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省“五点一线”等环渤海开发战略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

山东半岛不只是山东的半岛,也是全国的半岛。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跳出山东看半岛,眼界要宽,眼光要远,要有开放的胸怀和举措。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搞好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真正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省、服务全国的发展新格局。

以现代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坚持科技兴海,用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引领、支撑海洋产业发展,把“第一生产力”真正打造成领跑蓝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建设蓝色半岛经济区,必须大力培养应用科技人才,调整海洋科技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真正把基础科学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在大型科学仪器与试验基地、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和网络科技环境等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二是要在政策层面加大创新机制。例如以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多种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给予支持。三是要切实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也是获得收益的前提。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必须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协作与联合攻关,提高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海陆协作,依托龙头企业,引导重点突破,培植壮大新兴海洋产业集群,强调集群在技术、物流、产品配套等方面的互补和共享,推动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三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试题答案

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试卷

一、填空题

1、全面发展蓝色经济

2、海陆一体

3、功能整合、政策叠加

4、保护优先、科学开发、环境友好、生态文明

5、东西向、南北向

6、选择与培育优势产业

7、海陆统筹、海陆一体

8、区位优势

9、生态文明建设

10、龙口煤田

11、海洋科技专门人才、综合型高端人才、高技能产业人才

12、上下联动、齐抓共促

二、单选题

ADDCB/ADBCC/ACDBA

三、简答题

P15/P54/P79/P204/P176

四、材料论述题

P212

第四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要抓住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在加快转调、赶超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蓝色经济的发展趋势,积极作为,主动融入,争取把蓬莱打造成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发展区域。要加强研究,积极争抢资金政策,搞好规划衔接和工作对接,争取更多事项列入全省大盘子。要认真领会总体部署,加快推进重点工作的落实。要抓住关键,招引大项目、培植大企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一把不松地抓好招大引大工作,积极引进产业层次、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高的项目,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全市经济走上以质量扩数量、以层次扩规模的发展路子。要积极做好本地企业、在蓬客商的服务工作,推进“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尤其要引导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迅速做大做强。要扩展空间,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重点在“一体两翼双节点”上拉开蓝色经济发展大框架。“一体”要在东拓西展上提速,做好“河、海”两篇文章,加快与两翼的双向衔接。“两翼”要围绕丰富提升的目标,坚持招商引次和项目建设并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改造并进、增加财源和增进民享同步,加快建设步伐,发挥好排头兵作用。“两点”要超前搞好规划和功能区分,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城市次中心和航空经济圈。

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大惠民利民安民力度,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扎实办好今年的为民实事,重视和加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文化、体育等相关设施建设。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有成效地推进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建设。要加大联系群众力度,扎实开展好“两联两帮两推进”、“双结对双促进”、“两走进两承诺”和“五联五必访”活动,从各个方面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密切党干群关系,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安全、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要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同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他希望全市的企业家们要加强学习,努力成为高素质的企业家,要锐意进取,努力成为开拓创新的企业家,要共建和谐,努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要进一步激活能人板块,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为能人搭建发展平台,鼓励和支持能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要激发群众热情,发挥群众力量。

第五篇: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合##近几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区

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

一、认识要到位。通过认真学习###代书记的讲话,我们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立意高深。它是立足福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而作出的新定位。福建地处两个三角洲之间,但地理单元相对独立,接受广东、上海的辐射比较困难,必须发挥自身特点,独闯新路。同时,因处海峡西岸,推进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人缘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打海峡牌,做海峡文章,是福建必然抉择。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涵深刻。它的基本内涵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三个定语,体现了大范围、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开放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深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福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加快跃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使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体,更好地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闽台经贸联系,促进两岸经济连成一体,为祖国统一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站位要准确。不论是地理意义上,或是目前发展格局上,福建都有沿海和山区之分。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市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站位。要置身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建设。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是山区,是沿海的腹地;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是沿海,是以江西等省份为腹地的。因此,要在全市上下灌输沿海意识,强化“##是沿海”的共识,树立大开放的观念,植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融入闽东南沿海。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要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要立足全省发展大格局,找准坐标定位,主动对接。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站在全省发展大格上,重新审视##的发展定位,从而从战略上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现状和潜力分析,##城市定位是“二城二地”,即二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闽东南及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中国东南沿海旅游休闲度假地。

三、区位要突破。要努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增强我市的吸引力,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前提和基础。要突破交通要道建设,从地理空间上融入。重点建设三明至泉州高速公路##段,加快推进##至武平、##至宁化高速公路和##至长汀铁路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努力形成以##为中心点到省内各城市的二个半小时交通圈,构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连城机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快速通道。从而在地理空间上拉近##与闽东南沿海的距离,为实现物流、产业上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要突显区域环境特色,从成本效益上接轨。投资是要追求利润的,资金必定会流向低成本的地区。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政府主导劳工培训、促进产业配套、畅通交通通讯、确保水电供应等多管齐下,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管理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的主要载体,要继续做好尼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水、电、汽供应文章,降低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四、产业要集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作为山区县市的##,立足自身实际,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促进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实现与闽东南沿海的优势互补。要依托工业园区集聚纺织产业。近年我市纺织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8家,纺纱规模近20万锭。去年以来,不断有投资上千万、上亿元的纺织企业涌入,正逐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拟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承接闽南纺织产业的转移,把我市建成全省的纺织强市。##纺织产业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拥有基础条件,有现成的技术、劳工和资产;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拥有工业园区以及小区特色环境。今后,建设纺织强市的关键所在,其一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推进企业群体的形成和产业的集聚;其二是要围绕产业用布这一主导产品,衔接产业链条。要在确保尼葛纺织工业园1000亩用地内所有项目投入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将纺织园扩建至2000亩的规模,增强规模优势,落实集聚效应。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以PU革基布为主要产品的产业用布,并配套发展上游产品特别是下游的染整、制革,推进产业的整合,提

下载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知识

    ——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

    抢抓机遇 加快崛起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按照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进一......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全市人民过上中等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简要回顾第六届委员会工作市六次党代会以来,......

    抢抓机遇加快崛起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按照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进一......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文章标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贝林哈日莫墩乡位于博乐市以东38公里,地处博河下游冲积平原上。辖区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2万亩,主要种植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篇(定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布局篇 提示: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两个......

    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5篇

    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蔚蓝色的海洋,曾经孕育了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征服浩瀚的大海,是人类世世代代不懈追求的梦想。海洋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