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时间:2019-05-14 20:5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第一篇: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合##近几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

一、认识要到位。通过认真学习###代书记的讲话,我们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立意高深。它是立足福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而作出的新定位。福建地处两个三角洲之间,但地理单元相对独立,接受广东、上海的辐射比较困难,必须发挥自身特点,独闯新路。同时,因处海峡西岸,推进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人缘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打海峡牌,做海峡文章,是福建必然抉择。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涵深刻。它的基本内涵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三个定语,体现了大范围、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开放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深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福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加快跃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使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体,更好地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闽台经贸联系,促进两岸经济连成一体,为祖国统一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矗

二、站位要准确。不论是地理意义上,或是目前发展格局上,福建都有沿海和山区之分。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市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站位。

要置身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建设。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是山区,是沿海的腹地;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是沿海,是以江西等省份为腹地的。因此,要在全市上下灌输沿海意识,强化“##是沿海”的共识,树立大开放的观念,植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融入闽东南沿海。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要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

要立足全省发展大格局,找准坐标定位,主动对接。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站在全省发展大格上,重新审视##的发展定位,从而从战略上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现状和潜力分析,##城市定位是“二城二地”,即二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闽东南及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中国东南沿海旅游休闲度假地。

三、区位要突破。要努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增强我市的吸引力,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前提和基矗

要突破交通要道建设,从地理空间上融入。重点建设三明至泉州高速公路##段,加快推进##至武平、##至宁化高速公路和##至长汀铁路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努力形成以##为中心点到省内各城市的二个半小时交通圈,构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连城机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快速通道。从而在地理空间上拉近##与闽东南沿海的距离,为实现物流、产业上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要突显区域环境特色,从成本效益上接轨。投资是要追求利润的,资金必定会流向低成本的地区。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政府主导劳工培训、促进产业配套、畅通交通通讯、确保水电供应等多管齐下,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管理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的主要载体,要继续做好尼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水、电、汽供应文章,降低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四、产业要集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作为山区县市的##,立足自身实际,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促进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实现与闽东南沿海的优势互补。

要依托工业园区集聚纺织产业。近年我市纺织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8家,纺纱规模近20万锭。去年以来,不断有投资上千万、上亿元的纺织企业涌入,正逐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拟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承接闽南纺织产业的转移,把我市建成全省的纺织强市。##纺织产业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拥有基础条件,有现成的技术、劳工和资产;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拥有工业园区以及小区特色环境。今后,建设纺织强市的关键所在,其一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推进企业群体的形成和产业的集聚;其二是要围绕产业用布这一主导产品,衔接产业链条。要在确保尼葛纺织工业园1000亩用地内所有项目投入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将纺织园扩建至2000亩的规模,增强规模优势,落实集聚效应。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以PU革基布为主要产品的产业用布,并配套发展上游产品特别是下游的染整、制革,推进产业的整合,提升产业层次。

要依托优势资源集聚林竹产业。我市是林业资源大县,林业资源是我市最大的优势资源。依托资源优势,近年一批上规模竹胶板、竹地板企业陆续入驻,使##迅速成为全省竹材人造板的最大生产基地。前不久,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惠好公司也派代表与永林公司洽谈合作事宜。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按照定向培育资源的思路,扎实推进“两个百万亩”(即100万亩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基地、10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将不断强化我市林业资源优势,带动林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下一步,要按照建设“两个中心”(全省以竹集成材为主的竹材高效利用中心、以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木材人造板加工中心)的目标要求,重点突破发展竹集成材和高品质的中密度纤维板,培育主导产品;充分发挥永林公

司的融资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同时重点开展面向台湾的招商引资,争取引进二、三家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依托龙头企业进一步打响“永林”、“##竹业”等品牌,重构产业优势。

要依托旅游品牌集聚旅游产业。我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旅游“硬件”,资源优势明显。随着交通建设的突破,旅游业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当前,要采取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旅游投入力度,一手加快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一手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在近期,要集中力量打响“福建石林”品牌;随着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进展,逐步打响“天宝生态旅游”品牌。同时,要注重挖掘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重点整合安贞古建筑文化、青水畲乡文化、笋竹文化,点缀旅游景观,丰富旅游内涵。

作者为中共三明市委常委、##市委书记

第二篇: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合##近几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区

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

一、认识要到位。通过认真学习###代书记的讲话,我们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立意高深。它是立足福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而作出的新定位。福建地处两个三角洲之间,但地理单元相对独立,接受广东、上海的辐射比较困难,必须发挥自身特点,独闯新路。同时,因处海峡西岸,推进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人缘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打海峡牌,做海峡文章,是福建必然抉择。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涵深刻。它的基本内涵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三个定语,体现了大范围、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开放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深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福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加快跃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使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体,更好地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闽台经贸联系,促进两岸经济连成一体,为祖国统一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站位要准确。不论是地理意义上,或是目前发展格局上,福建都有沿海和山区之分。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市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站位。要置身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建设。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是山区,是沿海的腹地;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是沿海,是以江西等省份为腹地的。因此,要在全市上下灌输沿海意识,强化“##是沿海”的共识,树立大开放的观念,植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融入闽东南沿海。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要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要立足全省发展大格局,找准坐标定位,主动对接。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站在全省发展大格上,重新审视##的发展定位,从而从战略上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现状和潜力分析,##城市定位是“二城二地”,即二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闽东南及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中国东南沿海旅游休闲度假地。

三、区位要突破。要努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增强我市的吸引力,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前提和基础。要突破交通要道建设,从地理空间上融入。重点建设三明至泉州高速公路##段,加快推进##至武平、##至宁化高速公路和##至长汀铁路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努力形成以##为中心点到省内各城市的二个半小时交通圈,构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连城机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快速通道。从而在地理空间上拉近##与闽东南沿海的距离,为实现物流、产业上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要突显区域环境特色,从成本效益上接轨。投资是要追求利润的,资金必定会流向低成本的地区。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政府主导劳工培训、促进产业配套、畅通交通通讯、确保水电供应等多管齐下,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管理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的主要载体,要继续做好尼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水、电、汽供应文章,降低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四、产业要集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作为山区县市的##,立足自身实际,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促进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实现与闽东南沿海的优势互补。要依托工业园区集聚纺织产业。近年我市纺织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8家,纺纱规模近20万锭。去年以来,不断有投资上千万、上亿元的纺织企业涌入,正逐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拟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承接闽南纺织产业的转移,把我市建成全省的纺织强市。##纺织产业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拥有基础条件,有现成的技术、劳工和资产;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拥有工业园区以及小区特色环境。今后,建设纺织强市的关键所在,其一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推进企业群体的形成和产业的集聚;其二是要围绕产业用布这一主导产品,衔接产业链条。要在确保尼葛纺织工业园1000亩用地内所有项目投入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将纺织园扩建至2000亩的规模,增强规模优势,落实集聚效应。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以PU革基布为主要产品的产业用布,并配套发展上游产品特别是下游的染整、制革,推进产业的整合,提

第三篇: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韩立民 李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266003)

一、巩固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海洋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随着现代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许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的产业领域逐步涌现,并取得良好发展,对于拉动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意义重大。因此,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既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继续夯实传统海洋产业基础,巩固和提升四大产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又要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1.调整提高海洋渔业。2009年,山东省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的33.8%,稳居全国首位。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继续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应当成为发展海洋渔业的主要思路:一要积极做好结构调整,在海域资源稀缺性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扩大苗种繁育、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在海水养殖业中的比重;二要继续削减近海捕捞强度,淘汰近海小功率作业渔船,鼓励发展远洋渔业;三要加强人工鱼礁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公益性人工鱼礁的投入;四要在临海工业大量挤占岸线和近海海域的情况下,为渔业发展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各产业的均衡发展;五要努力延伸水产品生产、储运和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和休闲渔业。

2.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是海洋产业中海陆统筹的代表性产业,产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产业层次有高有低,产业链条有长有短,顾客受众多,市场前景好,在山东省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针对山东省滨海旅游业发展总体层次不高、产品吸引力不强、区域影响力不足、区域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分布不平衡、产业投入产出比比较低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全省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明确“提升东部、发展西部”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游客合理分流;二是立足区域资源基础,强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从根本上杜绝区域旅游产品雷同和低水平竞争;三是遏制传统的低水平粗放式扩张模式,提高滨海旅游业开发的土地、资金集约化水平。集中力量在各地市培育几个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管理完善的旅游龙头企业,建设几个吸引力大、区域特色强、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旅游项目,作为山东省参与全国旅游竞争的主力军和金字招牌。在此基础上

合理发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

3.合理规划港口运输业。临港产业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港口是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根据各地区建港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等,从全省层面合理确定各港口功能定位和建港规模,以利于实现港口间优势互补,避免因无序扩张和功能的过于分散削弱中心港口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全省港口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要处理好与河北、天津、辽宁和苏北各周边省(市)港口的关系,从更大的空间尺度规划好山东省环渤海区域港口发展。

4.整合优化海洋化工业。海洋化工业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具有高排放、高污染特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拉长产业价值链条,打造具有现代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十几年来,以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为代表,创立了以海洋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示范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海水和地下卤水综合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发展延伸盐、碱、溴、精细化工四大系列产品链条为主体,以蒸氨废液、提溴废水、制盐苦卤、酸性废水、固体废料等五大废物资源化利用为辅助,纵向流动成链、横向耦合成网的循环经济链网体系,实现了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闭路循环和有效增值。下一步,海盐及化工产业要坚持“以盐为主、盐化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做好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化肥和精细化工,加强系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同时,向上涉足海洋化工设备制造业,着力突破离子膜的研制与生产,向下着力发展精细氯加工产品,重点考虑更先进和切合实际的氯加工方案,以氯定碱,大力发展高档次精细有机氯产品,并大力推进氯碱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一体化生产项目。

5.重点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是山东新兴海洋产业中的亮点。从目前看,山东省海洋生物科研力量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借助这一优势,建议以海洋糖类创新药物和生物功能制品研发为特色,以工程化技术研究、产业化集聚发展为重点,打造集研发中心、产业集聚为一体的青岛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发展以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为基础、抢占海洋药物技术和产品制高点的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此外,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在山东省也具有一定的基础,且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将成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产业。为此,必须以技术为纽带,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层次,特别是早日实现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化商业运作。同时,依托海岛综合开发,加快培育海洋能源产业,加大对海洋风能、潮汐能、海浪能等新能源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争取在生产成本和实用化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早日形成海洋能源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二、明确空间功能定位,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尚未形成明显的区域分工。同时,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海陆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理顺。从长期来看,必然引发重复发展、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协作与海陆统筹,从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探索建立区域分工机制和海陆联动机制,形成发展“合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推进海陆统筹,探索海陆联动模式。海陆统筹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则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各地实施海陆统筹开发的经验还不多,特别是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海陆统筹机制。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应注重完善海域功能定位,制定海域空间规划。实施海陆一体化规划,将海岸带、海岛及近海海域纳入蓝色经济区海域空间规划,依据特定的空间属性、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进行综合立体规划,将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域空间规划,从而有效地避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以及不同产业开发活动之间的冲突,实现海洋资源与空间的优化配置。

2.注重区域协调,强化产业分工布局。山东省各市特别是沿海七市存在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资源浪费、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必须发挥各级蓝办的组织协调作用,根据各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和资金等条件,合理定位各自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功能,加强区域合作,使局部性规划与整体性规划有机衔接,形成发展的“合力”。按照区域协同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的联合建设和环境生态的统一治理。明确省政府在计划、投资、财政、金融方面的调控职能,搞好跨区域的资源配置和项目协调;在跨区域协作中,要注意区域生产要素统筹、生态要素统筹(包括河流、湖泊等水系统筹)和经济发展策略的统筹;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和企业大项目的全省统筹,坚决杜绝区域内盲目竞争,坚决制止各地出台的可能造成盲目竞争的地方性优惠政策。

3.突出龙头带动,发挥青岛的核心作用。近些年,青威高速、济青南线、青银高速、同三高速等建成通车后,打通了青岛向东、向西、向南联系的通道,城市间人流、物流日益频繁,使青岛对半岛地区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今后,应通过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岛与山东省周边沿海各城市的联系,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带动作用。同时,应考虑推进青烟威“三市一体化”进程,推进青潍、青日经济全面接轨,共同撑起全省蓝色经济的发展。

4.打破行政边界,探索实施“同城战略”。所谓“同城战略”,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的思路,以半岛蓝色经济区为整体框架,以构建合作平台为依托,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界线,在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人口分布、交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实施紧密性、互补性、高流动性合作。具体来讲,要加大海洋经济对半岛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从港口腹地、区域间协作角度寻找内陆县

(市)的蓝色需求与蓝色支撑,更多地突出近海内陆县市的支撑、配套和服务功能。鼓励县一级跳出县域或市域边界,促进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经济联合,实现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优势互补。建议进行省一级改革试点,建立城市发展战略联盟(如诸城和胶南市、平度和即墨市),实施“同城战略”,进行捆绑式发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示范区。

5.加强国际合作,启动次区域合作试验。山东半岛地处规划中的中日韩环黄海经济圈,开展次区域合作的条件十分优越。可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良机,积极争取建立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行试验区,开展以日本、韩国的沿海城市(区域)为主要对象,以强化生产要素跨国(地区)界流动为主要目标,以贸易、投资、旅游、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合作领域的经济合作试点。以此为契机,争取国家在外资准入审批程序上的优惠政策,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争取中央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通过举办蓝色经济论坛等形式,加强与海洋产业、海洋技术先进国家(地区)的交流,跟踪国际动向,加强与各国科研、产业层面的合作,如与法国布列塔尼(海洋生物医药)、丹麦(海洋新能源、循环经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邮轮)、波士顿等地区的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和项目。

三、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海洋经济改革示范区

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机制创新,建立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策法律环境。必须强化省蓝色经济规划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推进各有关领域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为蓝色经济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半岛蓝色经济区不仅成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也发展为海洋管理体制创新的示范区。

1.加强各层面蓝色经济规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必须从整体上统一规划,各地方规划必须服从于全省统一规划和安排,从区域定位、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上做到全省一盘棋,县(市、区)服从地级市,地级市服从全省,坚决杜绝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和《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要参照省“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安排,明确未来5年内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标和定位,特别要明确政府的管理责任与市场的调控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蓝色经济区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以有效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2.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以蓝色经济区整体管理为原则,协调中央建立健全有关海洋管理法规体系,引导和规范各地的海洋开发行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港口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健全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权属管理制度以及海域有偿使用、港口岸线

和沿海滩涂使用制度,理顺海域审批管理权限,从法律上确保蓝色经济区建设合理有序地开展。

3.启动海岛综合开发试点。建设长岛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充分释放山东省唯一海岛县——长岛的旅游、渔业、能源及空间优势,以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和海岛交通开发为基础,结合海洋风电、潮汐能和波浪能开发、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岛保护区建设,推动以海岛农牧化和海岛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4.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依据山东沿海七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建立特色各异的产业园区,如潍坊可壮大盐化工产业园,打造国际知名的盐化工基地;青岛和日照是我国最大的两个铁矿石接卸港,可依托青岛、日照港建立国家铁矿石储备基地,推动相关物流产业发展;在烟台、威海、日照等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考虑建立具有鲜明特色、享受一定优惠政策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5.培育产品交易市场。发挥山东省对外贸易发达,大宗产品进出口数量大的优势,依托重要港口和海洋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海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铁矿石、粮食、金属、橡胶、煤炭、化工产品、水产品等商品的现货交易,并探索建立海洋贸易大宗产品的期货市场。通过打造海洋大宗商品采购与销售的第三方平台,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大宗交易所具有的市场价格形成与发现机制,也有助于形成山东对国际市场定价的主导权。

6.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从产业政策、资金、项目、资源支撑等各个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行节能减排,并落实到企业和项目。建立蓝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考核体系,从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率、排海污染物总量、废物排放量、万元GDP能耗、围填海面积、自然岸线恢复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量化,纳入蓝色经济区和各级政府的考核。加强对岸线改造及围海造地的管理,按照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建立覆盖全省近海海域的立体环境监测和环境预报预警网络,同时建立重点海域环境数据库和重大项目追踪监测制度。完善海洋数据系统,精心打造山东省“数字海洋”和“信息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环保产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发挥山东海洋科研优势,加快海洋环保仪器设备的研发、海洋环境修复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打造山东半岛海洋环保产业集聚区。

第四篇:抢抓机遇 加快崛起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按照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了##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全会号召,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开拓思路、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大胆实践,创新举措、敢于作为,力争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我市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要实现我市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各级各部门都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实现我市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必须主动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大局。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凝聚全省人民力量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也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市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认真按照省委提出的“主动融入、准确定位,整合优势、连片发展,产业支撑、构建平台,提升层次、形成合力”的总体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扎扎实实抓好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实现我市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今年初又推出“五个对接、五个突破”的重要举措,基本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这次全会研究讨论了关于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和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三个文件,并从六个方面进一步突出了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委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努力争取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进展。要实现我市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见诸行动,躬行实践,是加快发展、破解难题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都要联系实际,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真正做到“实”字当先,把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务统筹安排好、认真落实好、全面完成好,为实现##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而努力奋斗。

抢抓机遇 加快崛起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为全市人民过上中等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简要回顾第六届委员会工作

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通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拼搏争先,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六届市委的任期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开工建设了阜康酒精工业园区、四环制药、中新工业园区、万生医药园区、曙光农牧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新口径)。预计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4倍、4.7倍.4.8倍。2010年,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第6位晋升到第4位,县域突破工作先后获得全省升级晋位一等奖、特殊贡献奖和争创强县奖。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7户(新口径),比2006年增加64户;实现产值249亿元、税金12亿元,分别增长

8.5倍、12.4倍;工业经济财政贡献率由26.3%提高到67%,工业化率由23.5%提高到40%;纳税千万以上企业发展到16户,其中纳税亿元以上企业3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县(市),建设推进村100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295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户、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2万亩,省级牧业小区发展到190户。实现退耕还林22.5万亩,绿化美化村屯个。农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乡镇财政收入1.56亿元,分别增长3倍、2.2倍。

城市规模和功能大幅推升。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区控详规。累计投入成绩按基金38.7亿元,其中新城区完成投资23亿元,实现了城市供水、新区路网、辉发河综合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了政务中心、文体中心、欧亚购物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迅速拉开了中等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拓展到29平方公公里,城镇化率由42%提高到56%。

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投资46亿元,新建农村水泥路960公里,建成农村安全饮水点320处,改造新建第三中学等中小学校舍27.5万平方米、市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服务单位24个,改善了2.5万户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新增就业岗位7.5万个,开发公益型岗位2176个。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扩面提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乡农民参合率98%。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分别增长1.3倍和4倍。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翻一番。

和谐发展的氛围浓厚。人大、政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监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各民主党派及群团组织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国家双拥模

范城“四连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创新,开展了系列宣传庆祝活动,成功举办了两届田径运动会和首届农民运动会。“平安梅河口”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平安县(市)荣誉称号。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建立了信访服务中心,一大批信访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政治力度,努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了学习实现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等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严肃查处涉软案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和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管指导工作、确定思路、完善规划;得益于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用发展的实效验证成果;得益于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尽心尽力为百姓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坚持把团结干事作为第一追求,历届班子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离休老干部、老同志,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本届委员离任的同志,驻梅单位和部队、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载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抢抓机遇加快崛起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按照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进一......

    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三周年纪事

    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三周年纪事春风化雨泽八闽。短短三个春秋,福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而这缘于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浅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浅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浅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摘要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况意义受益行业战略......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面临的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源面临的机遇 (一) 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重视人才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积累的两种不同发展战略。其结果是注重人力资......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创先争优 加快发展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创先争优 加快发展 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学习体会 当前,我市“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创先争优 加快发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次大......

    抢抓机遇 转变观念

    抢抓机遇 转变观念 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贡献 ——海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科学管理 乘势而上 不断推动民营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隆德县福利医院 张彦新 (2013年6月......

    抢抓发展机遇

    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振兴崛起 ——张安顺同志在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1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