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业财政工作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一、年工会经费收支情况
工会全年收入情况:年矿工会收入总额为5378534元。其中:工会经费收入4200000元,会费收入342281.34元,事业收入2123元,其他收入56432.66元。经费支出情况:支出总额3147423.49元,其中上解工会经费1568400元(按拨交工会经费的40%上解集团公司工会);会员活动费支出392131元(各车间工会开展活动费用);职工活动费支出453728.86元(职工宣传、教育及开展文体活动费);工会业务费支出374983.83元(职工代表、工会干部培训、会议费、专项工会业务费);事业支出1977.80元;其他支出585202元(拨职工大病互助金、特困职工救助金50万元,更换办公自动化及生产一线职工慰问等费用)。全年工会经费结余597725.51元。
二、年工会财务工作回顾
一年来,矿工会七届委员会在矿党委的领导和矿行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工会法》及有关财经方面的方针政策,坚持把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工会财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一)采取措施,保证经费到位。面对新形势下工会经费拨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矿工会经常研究,认真分析,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足额收好工会经费。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下发文件、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宣传教育,加深有关部门对收缴工会经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依法拨交工会经费的自觉性。二是加强与矿行政的协商和沟通。工会财务人员与矿行政做到了勤联系、勤督促,积极争取矿行政的支持和帮助,促使工会经费足额到位。三是建立制约机制。把会费收缴纳入到车间工会“职工小家”考核标准中,实行了“一票否决”约束机制。凡是不交或欠交会费的车间工会和车间工会主席取消评先资格。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工会会费的稳定增长。
(二)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经费。一年来,矿工会认真落实工会财务政策,严格按照适用范围和标准进行经费管理。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和工作实际,健全完善了工会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物品购置、验收、管理和使用制度、账簿登记、交接制度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使工会财务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强监督审查。工会年度预决算以及重大开支都经过集体研究后提交经费审查委员会批准。年终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经过经费审查委员会通过后,向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监督,听取职工意见,做到了民主理财,公开透明。
(三)统筹兼顾,合理使用经费。矿工会按照“勤俭节约、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用到维护职工权益上,用到关心职工生活、开展各项活动上,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始终坚持“五项原则”:即有利于加强维护职能的原则;有利于服务基层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原则;有利于保证重点工作顺利实施的原则;有利于节约开支的公务员之家原则。做到有计划的使用经费,杜绝多头开支和浪费现象,保证了工会经费的正确流向。
一是资金向基层倾斜。保证了会员活动费用的支出,支持各车间工会建好车间小家。
二是保证工作重点。保证了在群众安全、合理化建议、建设职工之家、工会干部及职工代表培训等活动的费用。
三是保证重大活动。职工运动会、重大文艺演出、“双代会”等重大事项都专门列出费用,保证了重大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是保证扶贫送温暖工程。矿工会对“特困职工救助”、“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助学”、“职工大病互助”等四个基金,分别设立了专门账户,制定了管理使用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在实际操作中,严格程序,手续完备,使各项基金在管理使用上做到了合情、合理、合法。
一年来,矿工会财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证了工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整体运作来看,仍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往年的部分经费还未拨交到位;二是个别车间工会会费使用仍有不规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年工会财务工作意见
工会财务作为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当前,在新时期形势下的工会财务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工会财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工会工作和职工会员服务。年工会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经费收缴,规范财务管理,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根据这个要求,矿工会年财务工作的重点是:
(一)深入贯彻《工会法》,抓好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认真落实《工会法》中关于经费收缴方面的有关规定,积极协商,加强协调,经常督促,取得矿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确保工会经费按时足额拨交,为开展好工会工作提供保证。
(二)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要认真总结财务工作经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一是要严格财务预决算制度。大型活动开支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并列入预算计划,严禁预算外开支。各类临时支出必须手续完备、符合财务制度。二是继续坚持财务审核和“一支笔”签字制度,严把计划、购物、发放、报销关,保证各项费用合理、合法的使用。三是进一步加强工会资产的管理,使工会的资产保持账、卡、物相符,杜绝资产流失。五是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管好用好扶贫送温暖基金,做好特困职工家庭的帮扶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工会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矿工会领导集体要充分认识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切实抓好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和制度,切实加强工会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调动他们做好财务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加强日常的审查监督。同时,要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工作,增强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促进工会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
第二篇:矿业公司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黄陵矿区自1989年9月开工建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过去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开拓创新,健全体制,完善管理,强基固本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升效率,勇创一流的二十
年;是黄陵矿业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科技主导,与时俱进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千锤百炼,塑形聚魂,培育团队,人才兴企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海纳百川,提炼整合,文化成长,厚积薄发的二十年。二十年来,黄陵矿业人为矿区的建设倾注心血汗水,奉献青春年华;两届职工代表十年来为矿区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谱写了黄陵矿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铸就了黄陵矿区持续发展的百年基业。
一是煤炭产业规模不断壮大。11月,一号煤矿完成阶段性投产,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00万吨,矿区实现了由基本建设向正规生产的战略转移,经过6年的扩能改造和技术升级,形成生产能力500万吨。4月,二号煤矿全面开工,经过4年多的艰苦建设,2月竣工投产,形成生产能力700万吨,黄陵矿区拥有生产能力1200万吨。一号煤矿提前76天完成500万吨产销任务,全年产销煤炭650万吨;二号煤矿产销煤炭600万吨,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目标,矿业集团公司提前20天完成全年产销任务。
二是企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到,矿区总资产由19.2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8000万元增加到49亿元,企业盈利能力由370多万元增加到12亿元,上缴国家和地方各类税费由几十万元增加到近10亿元。选择国内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经济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合作,实施强强联合战略,与江苏悦达集团合资开发建设二号煤矿,成立了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与黄河矿业集团、燕钢集团合资开发建设煤化工项目,成立了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使矿区综合实力产生了聚能裂变效果。
三是企业产业结构日趋多元。矿区由的单一煤炭生产,逐步形成拥有煤炭开采、洗选加工、铁路运输、供发电、建筑安装、建材、物资供应、机电维修及加工、多种经营、后勤服务、果业等以煤为主、丰富多元的产业结构。铁路运输能力由的300万吨提升到目前的万吨,完成煤炭运量1000万吨。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完成发电量5.4亿度。粉煤灰砖厂去年10月份开工,4月份建成投产,10月份形成生产能力1亿块,当年生产粉煤灰砖1000多万块,并被评为全省节能环保“十大推广产品”。生态果蔬中心8月份开工建设,10月份投入运行,储藏果品1700吨。
四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果断地将一号煤矿由房柱式开采优化为长臂机械化开采。瞄准国内一流采煤技术装备水平,淘汰了一号煤矿“老、旧、杂”装备和落后的炮采工艺,矿井装备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全员工效多年来保持在14吨/工以上。按照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理念高标准建设二号煤矿,一批国际先进煤矿生产装备及国产单面600万吨综采设备成功落户黄陵矿区。数字化矿区建设高起点快速推进,在一号煤矿建成了全国煤炭系统最大、最先进、西部地区一流的数字化调度中心。与此同时,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物资供应信息化、供电调度数字化、销售结算网络化等企业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是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汲取一号煤矿1999年“3.24”特大透水事故和“6.15”瓦斯事故的惨痛教训,逐渐唤醒了矿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警觉,形成了“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安全文化理念,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近年来,随着矿井进入深部开采,瓦斯涌出量不断增大,黄陵矿区被上级部门确定为高瓦斯矿区。按照高瓦斯矿井的管理要求,公司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先后建成了一、二号煤矿地面瓦斯抽放系统,井下形成先抽后掘、采煤工作面高位裂隙抽放、上隅角埋管抽放等多种形式的瓦斯抽放系统,完成了瓦斯治理的三年规划。严肃查处一号煤矿7.1瓦斯燃烧事故,借鉴先进单位的“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经验,建成了“双三专两闭锁”的局部通风供电系统,增强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可靠性。,铁路运输公司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发电公司实现安全生产1800天,两个矿井均实现安全零目标,集团公司首次实现了千万吨零死亡的目标。
六是企业经营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基本建设期间,形成了生产、生产辅助和生活后勤三条线管理模式,为我国能源投资体制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并在艰难跋涉中,度过了艰苦创业和生产自救两个极其严峻的困难期。随着矿区规模的增长,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化运营,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利润经营为核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了矿区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总结全球性金融危机下失败企业的教训,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构建以现金流为核
第三篇:矿业公司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黄陵矿区自1989年9月开工建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过去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开拓创新,健全体制,完善管理,强基固本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升效率,勇创一流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科技主导,与时俱进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千锤百炼,塑形聚魂,培育团队,人才兴企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海纳百川,提炼整合,文化成长,厚积薄发的二十年。二十年来,黄陵矿业人为矿区的建设倾注心血汗水,奉献青春年华;两届职工代表十年来为矿区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谱写了黄陵矿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铸就了黄陵矿区持续发展的百年基业。
一是煤炭产业规模不断壮大。11月,一号煤矿完成阶段性投产,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00万吨,矿区实现了由基本建设向正规生产的战略转移,经过6年的扩能改造和技术升级,形成生产能力500万吨。4月,二号煤矿全面开工,经过4年多的艰苦建设,2月竣工投产,形成生产能力700万吨,黄陵矿区拥有生产能力1200万吨。一号煤矿提前76天完成500万吨产销任务,全年产销煤炭650万吨;二号煤矿产销煤炭600万吨,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目标,矿业集团公司提前20天完成全年产销任务。
二是企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到,矿区总资产由19.2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8000万元增加到49亿元,企业盈利能力由370多万元增加到12亿元,上缴国家和地方各类税费由几十万元增加到近10亿元。选择国内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经济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合作,实施强强联合战略,与江苏悦达集团合资开发建设二号煤矿,成立了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与黄河矿业集团、燕钢集团合资开发建设煤化工项目,成立了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使矿区综合实力产生了聚能裂变效果。
三是企业产业结构日趋多元。矿区由的单一煤炭生产,逐步形成拥有煤炭开采、洗选加工、铁路运输、供发电、建筑安装、建材、物资供应、机电维修及加工、多种经营、后勤服务、果业等以煤为主、丰富多元的产业结构。铁路运输能力由的300万吨提升到目前的万吨,完成煤炭运量1000万吨。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完成发电量5.4亿度。粉煤灰砖厂去年10月份开工,4月份建成投产,10月份形成生产能力1亿块,当年生产粉煤灰砖1000多万块,并被评为全省节能环保“十大推广产品”。生态果蔬中心8月份开工建设,10月份投入运行,储藏果品1700吨。
四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果断地将一号煤矿由房柱式开采优化为长臂机械化开采。瞄准国内一流采煤技术装备水平,淘汰了一号煤矿“老、旧、杂”装备和落后的炮采工艺,矿井装备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全员工效多年来保持在14吨/工以上。按照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理念高标准建设二号煤矿,一批国际先进煤矿生产装备及国产单面600万吨综采设备成功落户黄陵矿区。数字化矿区建设高起点快速推进,在一号煤矿建成了全国煤炭系统最大、最先进、西部地区一流的数字化调度中心。与此同时,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物资供应信息化、供电调度数字化、销售结算网络化等企业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是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汲取一号煤矿1999年“3.24”特大透水事故和“6.15”瓦斯事故的惨痛教训,逐渐唤醒了矿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警觉,形成了“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安全文化理念,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近年来,随着矿井进入深部开采,瓦斯涌出量不断增大,黄陵矿区被上级部门确定为高瓦斯矿区。按照高瓦斯矿井的管理要求,公司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先后建成了一、二号煤矿地面瓦斯抽放系统,井下形成先抽后掘、采煤工作面高位裂隙抽放、上隅角埋管抽放等多种形式的瓦斯抽放系统,完成了瓦斯治理的三年规划。严肃查处一号煤矿7.1瓦斯燃烧事故,借鉴先进单位的“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经验,建成了“双三专两闭锁”的局部通风供电系统,增强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可靠性。,铁路运输公司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发电公司实现安全生产1800天,两个矿井均实现安全零目标,集团公司首次实现了千万吨零死亡的目标。
六是企业经营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基本建设期间,形成了生产、生产辅助和生活后勤三条线管理模式,为我国能源投资体制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并在艰难跋涉中,度过了艰苦创业和生产自救两个极其严峻的困难期。随着矿区规模的增长,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化运营,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利润经营为核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了矿区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总结全球性金融危机下失败企业的教训,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构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推行财务科长委派制,建立经营分析例会制度,转变物资供应理念,完善物资超市建设,强化专用资金和招投标管理,形成了企业规模经营条件下抵御市场风险的内控机制,矿区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在公司安全生产、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制造成本较上年下降26.8元/吨,完全成本较上年下降32.49元/吨,物资库存下降4000万元,招标节省资金5亿元,投入专用资金10亿元。
七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公司矢志不渝的推进科技兴企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立足安全生产,实施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有力的支撑了安全生产的良性稳定发展。公司坚定不移的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坚持面向社会、面向高校,广揽人才,矿区职工总人数由基本建设结束时的1800名增加到目前的4380名。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已经形成了一支能够肩负起矿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支能够支撑矿区安全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能够驾驭矿区一线安全高效生产的工人骨干队伍。
八是企业营销理念顺应市场变化趋势。公司根据矿区规模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营销工作思路,建立“大市场、大营销、大客户”的营销战略,从根本上消除过去“小而散”的销售布局,形成了矿区煤炭产品进入市场的主渠道。,先后与黄河矿业集团公司签订了300万吨的煤炭购销战略合作协议,与华电蒲城电厂、西安铁路局签订了200万吨的煤炭供运销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与张家港保税区签订了100万吨的战略购销协议。4月份,公司煤炭月销售首次突破100万吨,为矿区两个矿井全年实现产销平衡开辟了新的营销格局。同时,公司在成立煤炭定价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了以徐州为中心的煤炭销售驻外办事处,形成市场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矿区产品的市场定位和高价运行。
九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并付诸实施。在矿区提前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工作目标之后,公司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产业布局,开发建设黄陵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施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黄陵矿区建设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七年战略发展规划。10月至6月,曹家峪、白石两个煤化工园区,2300mw煤矸石发电厂,粉煤灰蒸压免烧砖厂,一号煤矿煤场改造工程等循环经济新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十是企业文化建设生机勃发。矿区企业文化建设经过漫长探索和逐步实施,在强力推行人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建设“三创六型”矿区为目标的企业文化愿景。,公司形成了“一个重点、三个亮点、五个热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具体思路,达成了十个方面的共识,逐步推进“五精”管理文化新模式,矿区呈现出文化兴企的浓厚发展氛围。家属区旧房改造、单身楼改造完工投用,职工住宅、职工公寓、职工之家按照总体规划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在建矿20周年来临之际投入使用,矿业宾馆、西安办事处改造工程如期开工,80多名大专以上职工子女得到安置,在11个内涵丰富的单项活动之后,以传承企业文化为主旨的建矿20周年庆典成功举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成为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一批岗位技术能手、首席员工在矿区各行各业应运而生,全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68000元,企业文化建设让职工共享了企业的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富美和谐矿区的建设步伐。一号煤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第七个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授予“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企业”称号。
二十年的励精图治,为黄陵矿业的后续发展聚集了强劲的经济实力;二十年的萃取升华,为黄陵矿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二十年风雨洗礼,为黄陵矿业的持续发展锻造了百炼成钢的职工队伍;二十年总结与传承,为黄陵矿业的长远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黄陵矿业沿着七年战略规划确定的目标,怀揣着建设“三创六型”矿区的远景,朝着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起步奋进。
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是黄陵矿业集团落实矿区七年发展规划,实施循环经济战略,造就百年发展基业的关键一年。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没有消散,我国宏观经济虽然呈现企稳走势,但大量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限制了资金的投放规模和速度,只能使我们对身处的国内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二是山西煤炭整合工作的结束,将给煤炭市场增加1.5亿吨的产量;内蒙等产煤大省新建扩建矿井生产能力在“十一五”结束前逐步大量释放;陕煤化集团在陕北新建的几个矿井要实现投产达产,新增产量3000万吨,陕北煤炭将低成本大量南下,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市场压力和运输压力。三是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会议争论激烈,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已开始在全球形成新的发展方向,我们230万千瓦矸石电厂的排放指标还没有落实,国家确定的2020年较节能减排40%-45%目标,成为摆在我们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面前的双刃剑。四是陕煤化集团在工作会上,提出了更高更快的发展目标,赋予了我们更重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发展思路,公司确定了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工作纲要。以矿区七年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导,以销售为龙头,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以现金流考核为核心,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探索岗位价值再造,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循环经济战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服务体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三创六型”矿区,增强企业软实力,把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建设成西部第一企业。
(二)工作目标
1、商品原煤产量1200万吨。
其中:一号煤矿500万吨,二号煤矿700万吨。
2、掘进进尺49840米,其中:开拓进尺14000米,回采进尺35840米。
一号煤矿掘进进尺27500米,其中:开拓进尺6500米,回采进尺21000米。
二号煤矿掘进进尺22340米,其中:开拓进尺7500米,回采进尺14840米。
3、铁路运量1000万吨。
4、商品煤销量1200万吨。
5、发电量5.5亿度,售电量5.0亿度。
6、粉煤灰砖8000万块。
7、制造成本173.59元/吨,完全成本227.28元/吨。
8、安全奋斗目标0.2,力争实现“零”目标。
9、职工收入与企业利润同步增长。
矿区20年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抵御市场风险的硬件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抵御各种危机的软件支撑。今天,黄陵矿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完成的目标,是实现矿区百年梦想的二次创业。新的发展形势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凝聚合力、强化执行力,抢抓历史机遇,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状态,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根据公司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三基”管理,狠抓“一通三防”,夯实本质安全型矿区工作基础。
安全始终是煤炭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必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在矿区循环经济战略发展的进程中,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生产经营的平稳推进、战略发展的顺利实施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公司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对安全生产工作倍加重视。
一是要突出安全重点,狠抓“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要牢固树立黄陵矿区就是高瓦斯矿区的理念,从思想深处彻底消除过去形成的低瓦斯局部高瓦斯矿区概念,学习和借鉴瓦斯治理先进单位的理念和做法,对现行的规划、制度、标准进行全面修订,把瓦斯抽放作为预防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治本之策,把快速建设地面瓦斯抽放站作为消除瓦斯灾害的根本措施,把超标准完善“一通三防”设施作为防范突发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把双巷掘进作为治理瓦斯的一项重要工程,多措并举,从根本上解决瓦斯超限的源头问题,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提早完成二号煤矿二号风井的土地征用、设计、设备订货等前期准备工作,高标准的选择实力强、业绩优的施工队伍,2月底要全面开工,当年要完成土建和井巷工程的80%,确保2011年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两个矿井在用好现有瓦斯抽放系统的基础上,近两年内要新建5套地面瓦斯抽放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矿井在“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狠抓矿井防治水和顶板管理工作,要舍得投入,舍得下工夫,加大保险系数,增强系统可靠性。
二是要找准载体和切入点,强化“三基”建设。首先,要在巩固现有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同时,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五精”管理为目标,提升安全管理标准,细化生产管理程序,精优操作规范,强化安全基础,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要把一、二号煤矿建设成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标准化样板矿井。其次,要继续以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为目标,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双述”活动,强化职工基本功修炼。重点是要选择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充实岗位描述的内容,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将手指口述操作法,与日常工作实现无缝衔接,使程序化、标准化、精确化作业成为重大操作的常态。第三,要以班组建设为切入点,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夯实现场安全管理根基。要把班组长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范畴,建立班组长培训、选拔和考核机制,优化班组长队伍结构,落实班组长的责权利,强化班组长的执行力,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兵头将尾和前沿关口作用。
三是要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力争实现安全零目标。管理就是消缺。隐患是安全的大敌,隐患就是缺陷。实践证明,干部走动式管理是发现隐患、堵塞漏洞、消除缺陷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是保证实现安全零目标的关键。因此,各单位特别是煤炭生产单位要认真总结干部走动式管理的经验,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干部走动式管理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定干部走动管理路线,使干部走动式管理能够达到带着问题入井、解决问题升井的效果,增强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式管理工作程序,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对重复性隐患要实行责任追究制,最终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安全总体要求,保证矿区实现安全零目标。
二、突出销售龙头,推行人单合一,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共同提升。
按照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工作整体安排,公司要产销煤炭1200万吨,利润指标还要提高,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要完成这样的经营目标,担子比更重,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营销理念,转变经营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一是要创新营销理念,创造性的做好矿区煤炭产品营销工作。今后两年,矿区煤炭生产和经济效益能否继续稳步攀升关键在销售,矿区循环经济战略规划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关键还在销售。因此,我们始终要把销售摆在公司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公司上下都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关心和支持销售工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销售部门要牢固树立“大营销、大市场、大客户”的营销理念,在销售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尽快协商签订战略购销合作协议;积极开发实力强、资信好、用量大的新用户,把与100万吨以上的大客户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营销布局的重点,力争使矿区100万吨以上重点用户达到10个左右,形成矿区煤炭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提升矿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抓住一、二季度气温低、用电量大、国家大力启动经济和煤炭价格高企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规模、全方位销售措施,力争月销量达到120万吨,上半年销售达到700万吨,为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全面完成赢得主动。要充分利用黄河矿业100万吨、二号煤矿15万吨储煤场对矿区库存的调节作用,化解铁路运输不均衡的矛盾,提高车皮使用率,保证矿区产销平衡和安全生产正常秩序。要在积极争取铁路运力基数的同时,提高车皮兑现率,发挥公路运输的第二通道作用,保证矿区煤炭进入市场渠道畅通。一号煤矿要在推进选煤厂扩能技改的同时,重点加快原煤筛分车间的建设进度,7月底原煤地销装车系统要正式投入使用,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与此同时,运销部门要根据煤化工项目建设给矿区购销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转变以煤为主销售理念、市场观念和销售策略,研究矿区产品适销对路的市场布局,培育矿区新兴产品的市场用户,建立矿区适应产品多元化的销售队伍,满足矿区未来产品多元化销售的新要求。同时要树立大物流理念,按照原料、产品有进有出的新变化,研究建立炼焦煤采购、运输工作体系,保障循环经济园区整体生产运营的良性发展。
二是要继续深化和强化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和考核,落实经营工作责任。从的美国次贷危机到的迪拜债务危机,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引起的。事实一再证明,经济领域“现金为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经过一年的推行,在公司经营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要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力度。
一方面要强化全面预算的执行与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领导,严格全面预算的审定和执行结果考核。各预算管理机构要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信息反馈,建立预算执行结果质询制度。财务部门要运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委员会和总经理报告执行进度和存在问题。审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抽样审计或专项审计,形成审计报告,作为调整预算、改进管理和实施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机构要以现金流为核心,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考核报告,制定奖惩方案,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及职工收益奖惩挂钩。
另一方面要体现全面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公司全面预算已下发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不得超预算办理任何事项。各预算主体要建立预算事前、事中控制机制,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对出现偏差较大项目,预算管理办公室要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内部银行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现金流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控制支付风险。对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决定。对于超预算、无预算、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一律不予支付。要在保证经营现金流充足前提下,根据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进度,加大项目融资工作力度,掌握资金投放数量和节奏,保证项目建设正常推进。
三是要创新经营模式,实施岗位价值再造,强化成本控制。成本的控制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成本管理,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单合一,试行岗位价值再造,推动经营工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经营机制的深度变革。首先,各单位必须按照公司下达的全面预算,编制本单位的全面预算,把目前财务核算损益的三张表逐层向下分解,将指标落实到区队、工段、车间,以区队、工段、车间为经营体,按照占有资产、成本消耗和实现利润多少,进行综合经营绩效评价。铁路运输公司、发电公司作为岗位价值试点单位,要把指标分解到岗位,按照岗位占有资产、成本消耗和实现利润,进行岗位经营绩效评价。其次,试点单位要根据各经营体或经营点分工不同和工序的上下游关系,在区队、工段、车间、班组、岗位之间签订经济合同,落实经济责任,约定经济指标,建立结算规范,明确奖惩标准,确立经济契约关系,形成订单式管理。第三,试点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建立科学的核算和结算秩序,开发核算结算软件,借助矿区信息网络平台,对每个岗位的经营情况进行日清日结日考核。第四,试点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岗位经营考评机制,改革现行的劳动分配制度,严格按照经营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通过岗位价值再造达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经营目的,壮大企业的经营合力,提升企业综合盈利能力。
一是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进度,满足职工收益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要根据公司确定的矿区中心区建设和环境配套建设总体方案,按照先住宅后环境的的实施方案,涉及职工住房的所有项目要全部开工建设。要在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尽快满足职工对住房的需求,严格成本控制,给予职工最大的实惠。年底,6栋住宅楼要交付使用,2011年10月前,其他所有住宅楼要投入使用。要加快职工公寓楼建设,6月份职工就餐功能区要建成投入使用,底,整个工程要交付使用。要委托实力强的设计单位,对张湾社区进行总体规划,10月份要完成对张湾单身公寓的改造。同时,要根据企业效益增长,增加职工收入,提升职工生活质量。
二是要加快矿区公共工程建设进度,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今年春节前西安办事处工程要竣工投入使用;8月份前,矿业宾馆要具备使用条件,满足企业对外接待工作发展的需要。要增加施工力量,加快职工之家的建设速度,要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和80%的装修和安装工程,2011年5月份要投入使用,尽快给职工提供一个综合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要选择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具有前瞻性的单位,高标准的编制矿区公园建设规划方案,在适当时候,开工建设矿区公园,化解中心区集中建设、人员增加与活动场所不足的矛盾,给职工开辟一片高品位、绿色环保、富氧型的休闲健身空间。
三是要提升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行政管理部门和生活后勤服务单位要根据公司精细化管理和“五精”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建设全国文明示范社区的规划,按照现代服务业管理的标准,完善服务价格体系,进一步改进现行服务管理模式,优化服务结构和流程,开拓服务领域和项目,建立服务竞争机制,强化服务业务量化和绩效考核,给职工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力争用两年时间,把矿区中心区建设成为全国示范社区。要超前研究确定宾馆的运营模式,强化人员的选拨和培训,充分发挥宾馆的窗口作用,展示企业的对外形象。
四是要规范劳动用工,拓展公司人力资源渠道。联合社会化的劳动力派遣机构,针对矿区产业和业务,面向社会开展劳动力招聘、培训、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养老金和档案管理等工作,满足矿区规模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保证公司经济长期稳定高效发展,维护社会劳动力在矿区的合法权益。鼓励职工子女和职工配偶通过劳动力派遣中心,参与矿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加强对临时工的管理,建立临时工跟踪考核机制,有计划地选拔基础较好、有一技之长、有发展前途、思想道德品质好、给矿区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临时工,到专业技术学校培训深造,毕业后公司予以录用。要通过拓展劳动力使用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用工机制,解决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满足矿区战略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各位代表,黄陵矿业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为矿区的二次腾飞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弱冠之年的黄陵矿业已经起步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战略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同舟共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把黄陵矿业打造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西部第一企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矿业公司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黄陵矿区自1989年9月开工建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过去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开拓创新,健全体制,完善管理,强基固本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升效率,勇创一流的二十
年;是黄陵矿业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科技主导,与时俱进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千锤百炼,塑形聚魂,培育团队,人才兴企的二十年;是黄陵矿业海纳百川,提炼整合,文化成长,厚积薄发的二十年。二十年来,黄陵矿业人为矿区的建设倾注心血汗水,奉献青春年华;两届职工代表十年来为矿区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谱写了黄陵矿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铸就了黄陵矿区持续发展的百年基业。
一是煤炭产业规模不断壮大。11月,一号煤矿完成阶段性投产,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00万吨,矿区实现了由基本建设向正规生产的战略转移,经过6年的扩能改造和技术升级,形成生产能力500万吨。4月,二号煤矿全面开工,经过4年多的艰苦建设,2月竣工投产,形成生产能力700万吨,黄陵矿区拥有生产能力1200万吨。一号煤矿提前76天完成500万吨产销任务,全年产销煤炭650万吨;二号煤矿产销煤炭600万吨,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目标,矿业集团公司提前20天完成全年产销任务。
二是企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到,矿区总资产由19.2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8000万元增加到49亿元,企业盈利能力由370多万元增加到12亿元,上缴国家和地方各类税费由几十万元增加到近10亿元。选择国内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经济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合作,实施强强联合战略,与江苏悦达集团合资开发建设二号煤矿,成立了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与黄河矿业集团、燕钢集团合资开发建设煤化工项目,成立了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使矿区综合实力产生了聚能裂变效果。
三是企业产业结构日趋多元。矿区由的单一煤炭生产,逐步形成拥有煤炭开采、洗选加工、铁路运输、供发电、建筑安装、建材、物资供应、机电维修及加工、多种经营、后勤服务、果业等以煤为主、丰富多元的产业结构。铁路运输能力由的300万吨提升到目前的万吨,完成煤炭运量1000万吨。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完成发电量5.4亿度。粉煤灰砖厂去年10月份开工,4月份建成投产,10月份形成生产能力1亿块,当年生产粉煤灰砖1000多万块,并被评为全省节能环保“十大推广产品”。生态果蔬中心8月份开工建设,10月份投入运行,储藏果品1700吨。
四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果断地将一号煤矿由房柱式开采优化为长臂机械化开采。瞄准国内一流采煤技术装备水平,淘汰了一号煤矿“老、旧、杂”装备和落后的炮采工艺,矿井装备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全员工效多年来保持在14吨/工以上。按照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理念高标准建设二号煤矿,一批国际先进煤矿生产装备及国产单面600万吨综采设备成功落户黄陵矿区。数字化矿区建设高起点快速推进,在一号煤矿建成了全国煤炭系统最大、最先进、西部地区一流的数字化调度中心。与此同时,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物资供应信息化、供电调度数字化、销售结算网络化等企业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是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汲取一号煤矿1999年“3.24”特大透水事故和“6.15”瓦斯事故的惨痛教训,逐渐唤醒了矿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警觉,形成了“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安全文化理念,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近年来,随着矿井进入深部开采,瓦斯涌出量不断增大,黄陵矿区被上级部门确定为高瓦斯矿区。按照高瓦斯矿井的管理要求,公司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先后建成了一、二号煤矿地面瓦斯抽放系统,井下形成先抽后掘、采煤工作面高位裂隙抽放、上隅角埋管抽放等多种形式的瓦斯抽放系统,完成了瓦斯治理的三年规划。严肃查处一号煤矿7.1瓦斯燃烧事故,借鉴先进单位的“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经验,建成了“双三专两闭锁”的局部通风供电系统,增强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可靠性。,铁路运输公司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发电公司实现安全生产1800天,两个矿井均实现安全零目标,集团公司首次实现了千万吨零死亡的目标。
六是企业经营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基本建设期间,形成了生产、生产辅助和生活后勤三条线管理模式,为我国能源投资体制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并在艰难跋涉中,度过了艰苦创业和生产自救两个极其严峻的困难期。随着矿区规模的增长,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化运营,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利润经营为核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了矿区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总结全球性金融危机下失败企业的教训,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构建以现金流为核http[1][2]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推行财务科长委派制,建立经营分析例会制度,转变物资供应理念,完善物资超市建设,强化专用资金和招投标管理,形成了企业规模经营条件下抵御市场风险的内控机制,矿区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在公司安全生产、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制造成本较上年下降26.8元/吨,完全成本较上年下降32.49元/吨,物资库存下降4000万
元,招标节省资金5亿元,投入专用资金10亿元。
七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公司矢志不渝的推进科技兴企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立足安全生产,实施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有力的支撑了安全生产的良性稳定发展。公司坚定不移的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坚持面向社会、面向高校,广揽人才,矿区职工总人数由基本建设结束时的1800名增加到目前的4380名。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已经形成了一支能够肩负起矿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支能够支撑矿区安全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能够驾驭矿区一线安全高效生产的工人骨干队伍。
八是企业营销理念顺应市场变化趋势。公司根据矿区规模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营销工作思路,建立“大市场、大营销、大客户”的营销战略,从根本上消除过去“小而散”的销售布局,形成了矿区煤炭产品进入市场的主渠道。,先后与黄河矿业集团公司签订了300万吨的煤炭购销战略合作协议,与华电蒲城电厂、西安铁路局签订了200万吨的煤炭供运销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与张家港保税区签订了100万吨的战略购销协议。4月份,公司煤炭月销售首次突破100万吨,为矿区两个矿井全年实现产销平衡开辟了新的营销格局。同时,公司在成立煤炭定价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了以徐州为中心的煤炭销售驻外办事处,形成市场信息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矿区产品的市场定位和高价运行。
九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并付诸实施。在矿区提前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工作目标之后,公司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产业布局,开发建设黄陵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施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黄陵矿区建设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七年战略发展规划。10月至6月,曹家峪、白石两个煤化工园区,2300mw煤矸石发电厂,粉煤灰蒸压免烧砖厂,一号煤矿煤场改造工程等循环经济新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十是企业文化建设生机勃发。矿区企业文化建设经过漫长探索和逐步实施,在强力推行人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建设“三创六型”矿区为目标的企业文化愿景。,公司形成了“一个重点、三个亮点、五个热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具体思路,达成了十个方面的共识,逐步推进“五精”管理文化新模式,矿区呈现出文化兴企的浓厚发展氛围。家属区旧房改造、单身楼改造完工投用,职工住宅、职工公寓、职工之家按照总体规划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在建矿20周年来临之际投入使用,矿业宾馆、西安办事处改造工程如期开工,80多名大专以上职工子女得到安置,在11个内涵丰富的单项活动之后,以传承企业文化为主旨的建矿20周年庆典成功举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成为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一批岗位技术能手、首席员工在矿区各行各业应运而生,全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68000元,企业文化建设让职工共享了企业的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富美和谐矿区的建设步伐。一号煤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第七个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授予“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企业”称号。
二十年的励精图治,为黄陵矿业的后续发展聚集了强劲的经济实力;二十年的萃取升华,为黄陵矿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二十年风雨洗礼,为黄陵矿业的持续发展锻造了百炼成钢的职工队伍;二十年总结与传承,为黄陵矿业的长远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黄陵矿业沿着七年战略规划确定的目标,怀揣着建设“三创六型”矿区的远景,朝着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起步奋进。
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是黄陵矿业集团落实矿区七年发展规划,实施循环经济战略,造就百年发展基业的关键一年。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没有消散,我国宏观经济虽然呈现企稳走势,但大量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限制了资金的投放规模和速度,只能使我们对身处的国内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二是山西煤炭整合工作的结束,将给煤炭市场增加1.5亿吨的产量;内蒙等产煤大省新建扩建矿井生产能力在“十一五”结束前逐步大量释放;陕煤化集团在陕北新建的几个矿井要实现投产达产,新增产量3000万吨,陕北煤炭将低成本大量南下,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市场压力和运输压力。三是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会议争论激烈,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已开始在全球形成新的发展方向,我们230万千瓦矸石电厂的排放指标还没有落实,国家确定的2020年较节能减排40%-45%目标,成为摆在我们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面前的双刃剑。四是陕煤化集团在工作会上,提出了更高更快的发展目标,赋予了我们更重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发展思路,公司确定了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工作纲要。以矿区七年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导,以销售为龙头,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以现金流考核为核心,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探索岗位价值再造,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循环经济战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服务体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三创六型”矿区,增强企业软实力,把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建设成西部第一企业。
(二)工作目标
1、商品原煤产量1200万吨。
其中:一号煤矿500万吨,二号煤矿700万吨。
2、掘进进尺49840米,其中:开拓进尺14000米,回采进尺35840米。
一号煤矿掘进进尺27500米,其中:开拓进尺6500米,回采进尺21000米。
二号煤矿掘进进尺22340米,其中:开拓进尺7500米,回采进尺14840米。
3、铁路运量1000万吨。
4、商品煤销量1200万吨。
5、发电量5.5亿度,售电量5.0亿度。
6、粉煤灰砖8000万块。
7、制造成本173.59元/吨,完全成本227.28元/吨。
8、安全奋斗目标0.2,力争实现“零”目标。
9、职工收入与企业利润同步增长。
矿区20年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抵御市场风险的硬件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抵御各种危机的软件支撑。今天,黄陵矿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完成的目标,是实现矿区百年梦想的二次创业。新的发展形势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凝聚合力、强化执行力,抢抓历史机遇,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状态,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根据公司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三基”管理,狠抓“一通三防”,夯实本质安全型矿区工作基础。
安全始终是煤炭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必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在矿区循环经济战略发展的进程中,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生产经营的平稳推进、战略发展的顺利实施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公司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对安全生产工作倍加重视。
一是要突出安全重点,狠抓“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要牢固树立黄陵矿区就是高瓦斯矿区的理念,从思想深处彻底消除过去形成的低瓦斯局部高瓦斯矿区概念,学习和借鉴瓦斯治理先进单位的理念和做法,对现行的规划、制度、标准进行全面修订,把瓦斯抽放作为预防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治本之策,把快速建设地面瓦斯抽放站作为消除瓦斯灾害的根本措施,把超标准完善“一通三防”设施作为防范突发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把双巷掘进作为治理瓦斯的一项重要工程,多措并举,从根本上解决瓦斯超限的源头问题,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提早完成二号煤矿二号风井的土地征用、设计、设备订货等前期准备工作,高标准的选择实力强、业绩优的施工队伍,2月底要全面开工,当年要完成土建和井巷工程的80%,确保2011年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两个矿井在用好现有瓦斯抽放系统的基础上,近两年内要新建5套地面瓦斯抽放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矿井在“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狠抓矿井防治水和顶板管理工作,要舍得投入,舍得下工夫,加大保险系数,增强系统可靠性。
二是要找准载体和切入点,强化“三基”建设。首先,要在巩固现有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同时,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五精”管理为目标,提升安全管理标准,细化生产管理程序,精优操作规范,强化安全基础,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要把一、二号煤矿建设成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标准化样板矿井。其次,要继续以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为目标,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双述”活动,强化职工基本功修炼。重点是要选择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充实岗位描述的内容,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将手指口述操作法,与日常工作实现无缝衔接,使程序化、标准化、精确化作业成为重大操作的常态。第三,要以班组建设为切入点,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夯实现场安全管理根基。要把班组长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范畴,建立班组长培训、选拔和考核机制,优化班组长队伍结构,落实班组长的责权利,强化班组长的执行力,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兵头将尾和前沿关口作用。
三是要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力争实现安全零目标。管理就是消缺。隐患是安全的大敌,隐患就是缺陷。实践证明,干部走动式管理是发现隐患、堵塞漏洞、消除缺陷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是保证实现安全零目标的关键。因此,各单位特别是煤炭生产单位要认真总结干部走动式管理的经验,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干部走动式管理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定干部走动管理路线,使干部走动式管理能够达到带着问题入井、解决问题升井的效果,增强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式管理工作程序,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对重复性隐患要实行责任追究制,最终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安全总体要求,保证矿区实现安全零目标。
二、突出销售龙头,推行人单合一,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共同提升。
按照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工作整体安排,公司要产销煤炭1200万吨,利润指标还要提高,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要完成这样的经营目标,担子比更重,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营销理念,转变经营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一是要创新营销理念,创造性的做好矿区煤炭产品营销工作。今后两年,矿区煤炭生产和经济效益能否继续稳步攀升关键在销售,矿区循环经济战略规划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关键还在销售。因此,我们始终要把销售摆在公司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公司上下都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关心和支持销售工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销售部门要牢固树立“大营销、大市场、大客户”的营销理念,在销售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尽快协商签订战略购销合作协议;积极开发实力强、资信好、用量大的新用户,把与100万吨以上的大客户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营销布局的重点,力争使矿区100万吨以上重点用户达到10个左右,形成矿区煤炭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提升矿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抓住一、二季度气温低、用电量大、国家大力启动经济和煤炭价格高企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规模、全方位销售措施,力争月销量达到120万吨,上半年销售达到700万吨,为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全面完成赢得主动。要充分利用黄河矿业100万吨、二号煤矿15万吨储煤场对矿区库存的调节作用,化解铁路运输不均衡的矛盾,提高车皮使用率,保证矿区产销平衡和安全生产正常秩序。要在积极争取铁路运力基数的同时,提高车皮兑现率,发挥公路运输的第二通道作用,保证矿区煤炭进入市场渠道畅通。一号煤矿要在推进选煤厂扩能技改的同时,重点加快原煤筛分车间的建设进度,7月底原煤地销装车系统要正式投入使用,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与此同时,运销部门要根据煤化工项目建设给矿区购销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转变以煤为主销售理念、市场观念和销售策略,研究矿区产品适销对路的市场布局,培育矿区新兴产品的市场用户,建立矿区适应产品多元化的销售队伍,满足矿区未来产品多元化销售的新要求。同时要树立大物流理念,按照原料、产品有进有出的新变化,研究建立炼焦煤采购、运输工作体系,保障循环经济园区整体生产运营的良性发展。
二是要继续深化和强化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和考核,落实经营工作责任。从的美国次贷危机到的迪拜债务危机,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引起的。事实一再证明,经济领域“现金为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经过一年的推行,在公司经营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要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力度。
一方面要强化全面预算的执行与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领导,严格全面预算的审定和执行结果考核。各预算管理机构要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信息反馈,建立预算执行结果质询制度。财务部门要运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委员会和总经理报告执行进度和存在问题。审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抽样审计或专项审计,形成审计报告,作为调整预算、改进管理和实施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机构要以现金流为核心,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考核报告,制定奖惩方案,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及职工收益奖惩挂钩。
另一方面要体现全面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公司全面预算已下发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不得超预算办理任何事项。各预算主体要建立预算事前、事中控制机制,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对出现偏差较大项目,预算管理办公室要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内部银行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现金流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控制支付风险。对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决定。对于超预算、无预算、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一律不予支付。要在保证经营现金流充足前提下,根据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进度,加大项目融资工作力度,掌握资金投放数量和节奏,保证项目建设正常推进。
三是要创新经营模式,实施岗位价值再造,强化成本控制。成本的控制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成本管理,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单合一,试行岗位价值再造,推动经营工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经营机制的深度变革。首先,各单位必须按照公司下达的全面预算,编制本单位的全面预算,把目前财务核算损益的三张表逐层向下分解,将指标落实到区队、工段、车间,以区队、工段、车间为经营体,按照占有资产、成本消耗和实现利润多少,进行综合经营绩效评价。铁路运输公司、发电公司作为岗位价值试点单位,要把指标分解到岗位,按照岗位占有资产、成本消耗和实现利润,进行岗位经营绩效评价。其次,试点单位要根据各经营体或经营点分工不同和工序的上下游关系,在区队、工段、车间、班组、岗位之间签订经济合同,落实经济责任,约定经济指标,建立结算规范,明确奖惩标准,确立经济契约关系,形成订单式管理。第三,试点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建立科学的核算和结算秩序,开发核算结算软件,借助矿区信息网络平台,对每个岗位的经营情况进行日清日结日考核。第四,试点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岗位经营考评机制,改革现行的劳动分配制度,严格按照经营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通过岗位价值再造达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的经营目的,壮大企业的经营合力,提升企业综合盈利能力。
三、建设数字化矿区,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建立科学高效管理工作平台。
数字化、信息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企业管理和效益升级的重要手段,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矿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循环经济战略的全面实施,依靠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把建设数字化企业作为打造科技主导型矿区的关键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高标准建设矿区信息化平台。《黄陵矿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是矿区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在此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持续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力争用三年时间形成矿区信息化管理平台,把黄陵矿区打造成为数字化矿区。首先,要选择一流的设计单位,采用一流的设计理念,按照一流的建设标准,利用一流的设备,高标准的实施信息化工程,保证建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至少在之内不落后。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坚持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良好拓展性和统一网管性的指导思想,嵌入先进管理程序,开发适用软件,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打通信息资源孤岛,建立中央数据中心,形成信息网络结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决策科学。第三,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理顺管理渠道,完善工作程序,确立工作标准,建立节约、快捷、清晰、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加速“五精”管理目标实现进程。
二是要以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区为重点,加快实施数字化单位建设。,公司要把建设数字化单位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升级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要在总结汲取一号煤矿数字化矿井设计建设和系统维护应用、日常管理、后续服务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把二号煤矿建设成为数字化矿井,把铁路运输公司、煤矸石发电公司建设成为数字化单位,强力推进数字化矿区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按照前瞻性、可行性和适应性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可靠性的实施数字化建设工程,在系统设计建设、设备选型、后续服务等环节,要充分考虑系统的融合、兼容、更新、升级、客服等因素,确保系统的长期有效使用和技术领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第三是要加强对系统管理、技术、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复训,塑造一支能够熟练驾驭数字化技术装备的人才队伍,充分挖掘数字化技术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为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要利用两年的时间,将两个煤矿、铁运公司、发电公司建成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的数字化单位,将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建成全国一流的数字化矿区。
三是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升级。数字化、信息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向纵深发展,企业管理向“五精”管理目标迈进的技术保障。,我们要利用信息化平台解决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方面要解决以“人单合一”为核心的岗位价值再造。各单位要根据公司转变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要求,结合自身经营实际,采用自主开发和联合开发的方式,开发具有经营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涵盖全面预算管理和岗位价值再造的经营核算软件,实现经营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减轻工作强度,当日反映各经营点的经营效果。另一方面要整合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建立公司和二级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要以公司领导、安全生产为一级平台,以数字化矿井和数字化单位为二级平台,利用矿区信息化网络,构建矿区立体安全生产信息交流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控制力、执行力提供技术保证。
四、严格工程控制,强化项目管理,加快循环经济战略实施步伐。
是矿区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极为关键的一年,是投资量最大、开工的单项工程最多、要完成工作量最大的一年,也是建设预期、市场预期出现拐点的一年。抓紧、抓好矿区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对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缩短投资回收、增强项目盈利能力、及时抢占产品市场、减少投资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公司上下特别是有关项目建设单位要紧紧盯住宏观经济和市场发展趋势,冷静分析,科学决策,强化控制,加快进度,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保证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围绕矿区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公司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不折不扣的按照2011年11月份前建成所有循环经济新项目的目标开展自己的工作。,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要在完成所有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手续的同时,完成全部项目设计、设备订货、队伍招标和土建工程任务,设备安装要完成全部工作量的50%以上,2011年6月份一号机组建成试运,2011年8月份项目完工具备试生产条件。曹家峪煤化工园区要完成全部设备、材料、施工队伍的确定和土建基础工程,完成总体安装工程量的80%,12月份一号焦炉投入试生产,年底配套的1.5万千瓦电厂建成,2011年上半年全部工程具备生产条件。白石煤化工园区要积极主动的克服各种制约因素,加快工作进度,要完成土地征用、附着物赔偿等工作,“四通一平”、土建基础等工程全部完工,部分安装工程开始实施。要结合市场需要,研究确定lng、甲醇联产工艺和实施方案,2011年11月份具备生产条件。与此同时,有关循环经济项目也要适时快速推进。要认真统筹一号煤矿洗煤厂扩能改造工程建设,7月底建成原煤筛选系统,形成公路地销装车系统,10月前建成洗选系统,总体具备600万吨全洗选能力,年底前生产精煤80万吨。二号煤矿二号风井元月份要全面动工,当年完成设计掘进成巷量的80%,2011年9月份具备投运条件,确保二盘区建成前形成通风系统。资源开发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焦煤资源整合工作力度,一季度要有所突破,下半年要有实质性进展,2011年形成500万吨焦煤生产供给能力。要体现“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企业”的作用,结合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开发研究和实施瓦斯综合利用,力争在2012年建成瓦斯发电项目。总之,围绕矿区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在2011年底全部就绪,要在2012年初实现矿区产品由电煤向煤炭综合利用的全面转变,完成矿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占领市场先机,争取发展主动权。
二是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工程控制,提高基本建设质量和速度。项目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安全生产和经营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首先要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思路,所有循环经济新项目建成后要达到工艺先进、技术领先、自动化程度高、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环境污染程度低、安全有保证的要求。整个项目要经得起国家产业政策的检验,要经得起矿区百年发展历史的考验。其次要充分认识经济形势的变化,抢抓建设机遇期,抓紧所需设备、大宗材料和辅助设施的招标,用经济合同锁定目前材料、设备价格,密切关注常规材料价格走势,有计划地增加库存筹备,超前化解未来预期内的价格上涨因素,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成本。第三要选择资质优良、业绩突出的施工单位和施工队伍,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能和作用,落实内部工程质量负责制,建立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质量追究制,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第四要按照公司确定的工程建设目标,倒排工期,制定阶段目标,确定节点工程进度,适时采取交叉施工、平行作业、劳动竞赛等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加快工程实施速度。要采用各种措施,保证矿区循环经济战略按期、保质、保量实现既定目标。
三是要加速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适应矿区战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要按照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根据企业规模扩张和战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壮大矿区职工队伍。一方面要根据矿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面向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先进企业招聘煤炭、化工、电力等主流专业本科以上的大学生和有丰富工作经验及专业优势的技术管理骨干,填补和充实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按照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采取企业高校联合办学、对口企业实践培训的途径,严格考核,优胜劣汰,择优录用,组建化工、电力产业的一线生产职工队伍。人事部门和化工、发电企业要制定规划、确定目标,抓紧实施新项目人才队伍的选拔、培训和组建,9月份焦化产业职工队伍要进入工作现场,10月份发电产业要在新老职工搭替的基础上,实现对曹家峪煤化工园区热电厂的代运营。
五、传承优秀文化,打造西部第一,实现企业文化的突破与升级。
黄陵矿业二十年发展历程,为我们积淀了厚重的文化;七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确立了先进的文化理念;一年多的精细化管理,解决了我们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全煤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命名对我们更多的是鞭策和压力,因此,公司把确定为“企业文化提升年”,要以建设黄矿企业文化品牌,打造西部第一企业为目标,实现企业文化的突破与升级。
一是要建立开放兼容、海纳百川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加快企业文化升级步伐。开放兼容、海纳百川既是一种宽广的胸襟、博大的情怀、开阔的视野,更是一种借力发展的理念。一方面要全面深入的总结黄陵矿区二十年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提炼企业形成的文化精髓,丰富矿区企业文化内涵,站稳矿区企业文化的根基,形成矿区特色文化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瞄准国内国际先进企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通过“近学中能,远学铁煤”,借鉴外部先进文化开阔企业文化思路,改进文化建设方法,提升文化目标定位。总之,通过内外兼修,推动矿区企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要继续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实施“五精”管理课题,不断推动矿区管理文化上水平。要继续把中煤政研会确定的“五精”管理内容作为矿区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巩固现有企业文化成果,按照精进升标的要求,不断提升文化建设层次。地面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一号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做法,创造性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把铁路运输、发电、机电、供应等主要生产辅助单位打造成为煤炭行业文明单位,成为煤炭行业同类产业的示范企业。要高标准加快二号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步伐,进一步提升一号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等级,二号煤矿要达到“五精”样板矿标准,一号煤矿要建成全国煤炭系统“五精”示范矿。
三是要精心培育企业软实力,坚定不移地打造西部第一企业。受资源条件的影响,矿区今后的发展规模必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公司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定位是“不求最大,但求最优”,力争“十二五”期间,把黄陵矿区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西部第一企业。首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以“五精”管理为目标,创新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成为西部企业管理文化的引领者。其次,要在经营运行上下功夫,在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以人单合一、岗位价值再造为切入点,实现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成为西部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引领者。第三,要在技术装备上下功夫,不断引进一流工艺和装备,采用一流管理手段,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成为西部企业科技水平的引领者。第四,要在人才队伍培养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和职工骨干,增强企业的学习力和个人的持续学习力,强化三支队伍建设,成为西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者。第五,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以循环经济为产业支撑,以“三创六型”为目标愿景,形成先进性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示范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西部企业文化的引领者。要通过打造西部第一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黄陵矿区的基业长青和永续发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环境质量,营造富美和谐矿区新景象。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发展必须依靠职工,发展也是为了职工。把职工的利益维护好、把职工的事情办实、办好,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是企业的宗旨和义务。因此,要在公司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按照矿区总体规划,逐步化解后顾之忧,改善职工生活质量,使矿区成为职工健康生活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
一是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进度,满足职工收益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要根据公司确定的矿区中心区建设和环境配套建设总体方案,按照先住宅后环境的的实施方案,涉及职工住房的所有项目要全部开工建设。要在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尽快满足职工对住房的需求,严格成本控制,给予职工最大的实惠。年底,6栋住宅楼要交付使用,2011年10月前,其他所有住宅楼要投入使用。要加快职工公寓楼建设,6月份职工就餐功能区要建成投入使用,底,整个工程要交付使用。要委托实力强的设计单位,对张湾社区进行总体规划,10月份要完成对张湾单身公寓的改造。同时,要根据企业效益增长,增加职工收入,提升职工生活质量。
二是要加快矿区公共工程建设进度,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今年春节前西安办事处工程要竣工投入使用;8月份前,矿业宾馆要具备使用条件,满足企业对外接待工作发展的需要。要增加施工力量,加快职工之家的建设速度,要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和80%的装修和安装工程,2011年5月份要投入使用,尽快给职工提供一个综合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要选择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具有前瞻性的单位,高标准的编制矿区公园建设规划方案,在适当时候,开工建设矿区公园,化解中心区集中建设、人员增加与活动场所不足的矛盾,给职工开辟一片高品位、绿色环保、富氧型的休闲健身空间。
三是要提升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行政管理部门和生活后勤服务单位要根据公司精细化管理和“五精”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建设全国文明示范社区的规划,按照现代服务业管理的标准,完善服务价格体系,进一步改进现行服务管理模式,优化服务结构和流程,开拓服务领域和项目,建立服务竞争机制,强化服务业务量化和绩效考核,给职工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力争用两年时间,把矿区中心区建设成为全国示范社区。要超前研究确定宾馆的运营模式,强化人员的选拨和培训,充分发挥宾馆的窗口作用,展示企业的对外形象。
四是要规范劳动用工,拓展公司人力资源渠道。联合社会化的劳动力派遣机构,针对矿区产业和业务,面向社会开展劳动力招聘、培训、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养老金和档案管理等工作,满足矿区规模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保证公司经济长期稳定高效发展,维护社会劳动力在矿区的合法权益。鼓励职工子女和职工配偶通过劳动力派遣中心,参与矿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加强对临时工的管理,建立临时工跟踪考核机制,有计划地选拔基础较好、有一技之长、有发展前途、思想道德品质好、给矿区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临时工,到专业技术学校培训深造,毕业后公司予以录用。要通过拓展劳动力使用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用工机制,解决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满足矿区战略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各位代表,黄陵矿业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为矿区的二次腾飞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弱冠之年的黄陵矿业已经起步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战略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同舟共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把黄陵矿业打造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西部第一企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财政工作报告
县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8)
关于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3月11日在东源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东源县财政局局长 邱如东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落实县委“四五三”总体要求、“一二三八”工作思路和“三个三”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减收因素增多等诸多困难,强化收支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保障民生支出,较好完成了县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体情况。201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540万元,为预算的101.67%,同比增加13,268万元,增长22.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449万元,为预算的99.69%,同比增加9,484万元,增长22.07%;非税收入完成21,091万元,为预算的106.95%,同比增加3,784万元,增长21.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95,969万元,同比增支64,350万元,增长27.78%。
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334,493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5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3,318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5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36,135万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299,8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5,969万元、上解支出2,726万元、国债还本支出30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85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4,640万元,其中结转下使用32,946万元,净结余1694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6,088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下同)23.25%;国防支出16万元,增加220%(主要是上级追加);公共安全支出11,994万元,增长20.04%;教育支出60,425万元,增长30.15%;科学技术支出1,527万元,减少48.7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51万元,减少39.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516万元,增长28.96%;医疗卫生支出35,508万元,增长28.55%;节能环保支出5,081万元,增长5.41%;城乡社区支出1,826万元,增长17.65%;农林水支出56,891万元,增长26.97%;交通运输支出3,387万元,增加114.64%(主要是上级追加);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384万元,减少83.26%;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748万元,增加169.45%(主要是上级追加);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964万元,增加64.51%;住房保障支出7,740万元,增长51.02%;粮油物资储备支出989万元,增长7.38%;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25万元,增加22.55%;其他支出8,409万元,增长238.12%(主要是上级追加)。
(二)基金收支完成情况。2014年全县基金总收入完成70,263万元,其中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74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1,4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083万元。2014年基金预算总支出55,930万元,其中教育支出1,58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4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0,012万元,农林水支出2,033万元,其他支出533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对比,年终结余14,333万元,其中结转下年使用13,428万元,净结余905万元。
(三)2014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1.咬定目标抓增收,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财税部门化压力为动力,咬定目标抓收入稳增长。及早细化分解税收任务,将任务具体落实到征管员、企业、乡镇和税种,并严格执行收入目标责任制;财税部门相互沟通协作,合力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始终绷紧收入进度这根弦,加强收入形势分析,增强收入主动权;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征收,加大清欠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实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项目)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培育税收超千万企业12家,实现税收收入2.5亿元,占全县税收的21.5%。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资产、资源类等非税收入征管,监督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坚持抓节支促增收,将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到预算编制执行当中,严格执行党政机关“五个零增长”的政策要求,从严从紧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县会议费及“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4.94%。2014年全县税收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完成11.7亿元,增长18.62%。
2.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大力支持工业园区扩园增效,全县投入“一园四区两基地”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和招商引资奖励补助1.35亿元,获得市农发行贷款1亿元,采用BT形式引进社会资金约2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扩容提质,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四馆一宫、“八路两园”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承载力。积极支持旅游规划编制、宣传推介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省旅游扶贫资金3,000万元用于建设康泉旅游大道。围绕县委县政府“三赛”工作“保三争一二”的工作目标,落实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经费,全力支持“四个一批”、“三个50”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财税扶持政策,拨付“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约1,400万元,切实帮助企业减负稳产。
3.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夯实农业基础,投入1.91亿元支持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罐区改造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示范县建设工程;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3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4万亩。改善农村环境,投入2840万元继续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转运站等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投入1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发展。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65万元,扶持农村公益项目84个。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4,278万元,惠及农户8.6万户;全面铺开水稻种植保险,落实补贴资金近500万元,有效减少农民因灾受损。落实资金154万元支持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试点工作。支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引导全县53个重点帮扶村筹资2,040万元入股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确保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投入681万元支持“两不具备”整村搬迁安置点建设。
4.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加快建设“民生财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集中财力解决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县民生保障实现新改善,全年民生支出21.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6%,同比增长25%。教育事业方面,全年支出60,425万元,同比增加13,999万元,增长30.15%,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其中:县财政筹措3,600多万元用于乡镇和县城板块教育“创强”,支持完成教育强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落实困难家庭学生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近900万元,学前教育资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免学费补助政策得到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岗位津贴标准再次提高。文体传媒方面,县本级预算安排342万元,支持了广场文化活动、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开展,支持了文化市场整治、非遗保护及申请、四馆一宫、镇村文化站建设及基层文体场馆免费开放,安排低保户文化消费补贴460多万元,为全县4.6万人的低保户每人发放价值100元的文化产品。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累计拨付资金1.4亿元;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安排就业补助750万元、创业贷款贴息106万元;筹措公共租赁房建设资金2,300多万元,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355万元,进一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医疗卫生方面,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县人民医院新院征地拆迁工作以及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2万元全面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支出提高到35元,累计拨付1,585万元;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生态保护方面,支持新一轮绿化东源大行动,县财政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将投入1亿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投入5153万元用于碳汇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治采复绿、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打击“三偷”等专项行动;筹措300万元推进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5.围绕资金安全和效益,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制定出台县直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扎实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试点,县直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新增4个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确保资金拨付安全、规范、高效。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水平,全年完成政府采购业务93宗,采购金额1.1亿元,有效节约资金940多万元,节约率8.09%。加大财政评审力度,全年完成各类预、结算工程417个,累计核减资金2.49亿元,综合核减率18.93%。开展国有资产清理,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全年依法处置资产4宗,挂牌交易拍卖总额6,491万元。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治理、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以及“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整治等专项行动,查处违规金额811万元,对个别单位存在的财务现金管理不规范、接待费开支和资金库存过大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切实严肃财经纪律。推进规范化财政所建设,制定实施村级财务“双向公开”制度,促进村级财务公开透明、更加规范。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较好实现了“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持续稳定增收压力大。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新型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税源结构单一,税收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型企业,在实体经济低迷、矿价持续下跌的大环境下,税收增长乏力,亟需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本级财力规模小,对上级财政依赖程度高,各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基本公共服务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而新增财力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资金调度困难;三是预算管理还不够科学精细,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仍需加大,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预算草案
2015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四五三”总体要求、“一二三八”工作思路和“三个三”工作部署,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培育财税新的增长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切实保障民生支出;持续深化财政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奋力推动东源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五大名县”建设。
2015年预算编制原则是:坚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零增长”的要求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重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倾斜;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优化基本支出定额,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2015年预算草案。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 86,800 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下同)13,260 万元,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 62,940万元,增长20 %;政府非税收入 23,860万元,增长 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2,519 万元(其中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0,941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35,912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本支出34,218 万元,净结余1,694 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为 225,231万元。
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拟安排223,355 万元,比2014年预算数增加(下同)15,978 万元,增长 7.7%;上解支出1876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39,813万元,增长11.5 %;公共安全支出11,966 万元,增长 6.4%;教育支出 53,825万元,增长29.6 %;科学技术支出1,301 万元,减少20.4%(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538万元,增长 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9,584万元,减少6.4 %(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673 万元,减少47.8 %(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节能环保支出 4,724万元,增长279.1 %(主要是上年结转增加);城乡社区支出 2,169万元,增长34.8 %;农林水支出 37,060万元,增长29.6 %;交通运输支出1,959 万元,增长80.1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329万元,减少32.7 %(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03 万元,增长 13.8%;金融支出 11万元,减少77.1%(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1,041万元,增长60.4 %;住房保障支出8,355 万元,增长 6.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935万元,增长3.5 %;预备费1500 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63万元;其他支出 2,806万元,增长17.9 %。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5年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45,101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064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本支出12,159万元,净结余90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45,101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3,514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支出17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 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5,415 万元(其中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 29,525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8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出330 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的支出800 万元,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800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160 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4,327万元;农林水支出290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339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30 万元。收支平衡。
三、2015年财政工作措施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东源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六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把握新机遇,奋力开拓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发挥好财政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做大“三大增长极”培财源、增后劲,使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一是支持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一园四区两基地”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更好地发挥园区承载项目、吸纳投资、增加税收的作用。二是落实各项招商经费和激励政策,大力支持“四个一批”、“三个50”、“双百亿”工程建设,帮助破解融资、土地等要素瓶颈问题,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做大经济总量。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等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城镇经济“增长极”。四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杠杆”,完善产业引导政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商贸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五是把握中央和省投资重点,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谋划、筛选、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二)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加强纳税服务意识,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稳产达产,夯实增收基础。严格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收入征管部门、工业园区和乡镇责任,形成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的局面;完善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收入形势分析,及时解决收入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保证收入均衡入库;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税源监控,既抓好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主要税种,又重视抓好零散税种征收,做到抓大不放小,进一步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资产、资源类等重点非税收入征收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三)加大民生投入,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民主保障。坚持民生优先导向,着力建设民生财政,做到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包括: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支持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振兴初中计划”实施,推动县三小、第一幼儿园建设,巩固提升“创强”成果。完善财政投入“雪中送炭”的托底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基础养老金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财税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县人民医院新院工程建设,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平价医疗惠及于民。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推进水利示范县、林业生态县建设,加快以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村道、农房改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和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重点支持“保水工程、治绿工程、清洁工程”等工程建设。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创建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改革创新,建立安全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财政运行机制。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整合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全面推进县直预算单位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完善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好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财政专户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坚持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和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发挥效益。
各位代表,2015年财政工作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推动“五大名县”建设上新台阶而做出新的贡献!
————————————————————————————————
大会秘书处 2015年3月10日
————————————————————————————————
(共印9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