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庆县进一步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
凤庆县进一步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
政行为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云监„2011‟15号)和《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的通知》(凤政发„2011‟49号)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健全完善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注重巩固完善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各单位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两强一堡”建设,顺利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以及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加强以下六类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的监督:一是涉及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增长政策中,投资规模大,建设项目多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以及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管理的岗位;二是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国有资产管理、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等审批权力的岗位和环节;三是涉及食品药品质量、教育收费、医疗卫生服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以及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使用和管理的岗位;四是涉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信访举报、案件查处等岗位;五是行政审批过程中,群众极为关注,反映较为强烈且问题易发多发的环节;六是各级行政机关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确定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
(二)排查风险、落实责任。排查风险是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为监督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是在去年已明确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工作流程,继续排查本单位、本部门行政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以人、财、物的管理使用为关键岗位,以行政审批、权力运行为重点环节,明确本年度要切实加强监督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数量不限;二是全面准确的分析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的风险表现形式,从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科学有效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三是明确风险防范责任人,即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所涉及部门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岗位责任人,并分别作出行政行为监督廉政承诺;四是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审定本年度确定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风险表现形式,监督防范措施以及风险防范责任人,形成文件上报。
(三)循环监督,加强防范。各单位要按照《凤庆县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凤政办发„2010‟45号)的要求,在完成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风险排查后,坚持以年度为周期,抓住“排查”环节之后的执行、评价、完善环节,对行政行为实行循环监督管理,及时处理和有效防范行政权力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在执行环节,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监督防范措施,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补救,有效规范行政行为;在评价环节,要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行政行为监督实施情况实行自查自纠,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在完善环节,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化和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不断健全完善科学严密的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
二、坚持拓展创新
(一)创新工作方法。各单位要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坚持动态收集、监测、分析风险信息,从信访举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案件分析报告、干部考察、专项监督检查等工作中捕捉风险信息,以及个人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中筛选有价值的风险信息,为准确科学地制定风险防范监督措施打下基础;二是创新岗位风险教育。既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法纪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又区分不同岗位,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同时,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教育的长效机制,使风险防范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奖惩等各个环节,融入有效防范行政权力运行风险各项工作之中,注重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引导党员干部认清所处岗位面临的各类风险,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打牢风险防范的思想基
础;三是实行定期报告制度。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分析风险表现的新形式、新特点,及时调整和重新确定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以及风险防范责任人,不断创新和修订监督防范措施,提高行政行为监督工作水平。
(二)拓展工作方式。各单位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拓展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把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融入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一系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与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强化行政效能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
三、确保工作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把找准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到各项任务之中,把完善制度、规范行为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
责,发挥职能优势,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工作落实,促进行政权力规范有序、高效廉洁运行。
(二)坚持真抓实干。各单位在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中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杜绝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找准、找全风险点,制定易行、管用、高效的监督防范措施,并将监督防范措施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章守纪律,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践行廉政承诺,虚心接受监督,不折不扣地把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坚持把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政风行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改进和提高。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建立健全监督联动机制,增强监督整体效应。监察机关将采取明察暗访、重点抽查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对工作较好的单位和部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搞形式主义、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力或群众反映差的严格实行行政问责,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建设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四、相关要求
(一)各单位要将本年度确定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风险表现形式、监督防范措施以及风险防范责任人,以文件上报。并填写《凤庆县行政机关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登记表》、《凤庆县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凤庆县个人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在单位公示后,于7月15日前报县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
(二)各单位于11月30日前,将本单位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工作情况(含自查自纠情况)以文件形式报县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篇: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自查报告
去年6月以来,县人口计划生育局按照省、市、县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部署,积极主动密切联系单位内设机构工作实际,深挖细查,梳理明确关键岗位4个。即局机关办公室、财务室、规划统计室、政策法规股。局长和分管副局长为关键岗位责任人,室、股长承诺事项直接责任人。逐条逐项抓落实,至今全体工作人员清政廉洁,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为和谐稳定繁荣xx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局长xx同志是本单位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抓、抓全面。重点围绕分管办公室包括财务室重点关键岗位,着重在公文运转、公文质量、财务财经纪律、车辆后勤管理,涉及人、财、物等方面,严格监督检查。寻找风险点7个,制定防范措施9条,设立举报监督电话、落实在岗责任人两人。主持局务会议研究制定《县人口计生局公务接待制度》、《县人口计生局干部职工出差报销公务费审批制度》,《县人口计生局公务用车派车加油制度》和《办公用品采购制度》。这些制度办法的实施,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
二、统计股工作方面寻找风险点,在如实统计人口数据,提高人口统计质量,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不夸大工作业债,实是求是上报人口统计报表。订立5项防范措施,严格遵守《统计法》,真实统计人口情况,不瞒报、漏报、错报人口报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培训,加强指导乡、村两级统计人员工作,不间断抽查,复查统计资料。认真分析人口发展形势和预测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统计技术和科学分析方法建立人口信息数据库。组织实施人口调查和人口目标分析考核工作,认真编制全县人口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责任人刘慧萍,分管领导xx局长。
三、政策法规股:重点环节综合行政执法方面。风险表现形式为;
1、不依法办事,在指导和审核有关优惠政策享受对象资格时,把关不严,惠民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2、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做不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利用职权干扰案件查处,办人事案、关系案、重责轻罚、轻责重罚等等。在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我们着重组织培训县、乡村三级计生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许可法》、《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采用送出去培训,去年以来先后两批参加市里组织的到江西革命老区“取经”学习优质服务先进经验、学习创先争优,文明执法先进经验。2011年5月23日至25日召开县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和培训乡、村两级计生干部共180余人,重点内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以及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贯穿人口计生优生优育优教知识。
2、落实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县、乡、村三级规范行政执法行政行为,明确执法程序,要求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落实信访工作,减少行政争议,不断提升依法执法水平。
3、加强廉政勤政教育,县、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禁止搭车收费和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切实做到审批人员、复核人员,账款分离,会计、出纳分别由两人专任,人、财、物分配坚持民主集中制,各责任人分别把关。
4、在《生育服务证》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办证的,严禁“吃、拿、卡、要”遵守《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和《公务员法》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处分条例》。在工作中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简化办事程序,开展便民、为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在开展系统内“下评上”和请兄弟姐妹评计生的及流动人口评计生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融洽。
责任人:xx,分管领导:xx
总之,一年多来我们贯彻落实中纪委监察部统一部署和要求,不断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结合开展向刀会祥同志、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以人、财、物的管理使用为核心岗位,支持人事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坚持资金使用审批签批“一支笔”制度,大额资金500元以上和工程款集体讨论支付。工作人员按月填报差旅单,主管领导按月审核签批。物资采购使用管理,报政府采购部门同意后购买。集体研究完善排查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明确风险表现形式,制定风险防范监督措施,落实责任人的责任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分析作出个人行为(廉洁)承诺。并公示,设立举报电话:xx。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在反对腐败预防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希望上级给予批评帮助。
第三篇:玉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
玉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
行政行为监督登记表
单位(盖章):玉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填表日期:2010年4月16日
行政行为监督登记表
单位(盖章):玉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填表日期:2010年4月16日
行政行为监督登记表
单位(盖章):玉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填表日期:2010年4月16日
第四篇:2009年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2009年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预防和控制餐饮消费环节食物中毒事故,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重庆市2009年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卫法监[2009]3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办法》、《餐饮业食品索证索票管理规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年版)》、《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等相关规定和国家食药监局《2009年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验工作计划》《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各责任科室根据辖区管理职责,开展餐饮行业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减少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事件发生,进一步提高全区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经研究,成立江北区监督所2009年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宏刚张国华
副组长:蒲海
成员:严俊罗红文有斌翟静代晓联蒋影焦灿 叶 进杨力
三、工作内容与具体措施:
(一)餐饮消费环节监督检查
1、加强对餐饮单位卫生设施、卫生条件的监督检查,严格卫生许可发放,继续查处有固定门面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规范小餐饮单位的卫生管理同时加强对持有临时卫生许可证餐饮单位的监督,督促整改;临时许可有效期满后,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按无证经营查处。
2、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和“五病”调离制度。
3、进一步检查落实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落实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和台帐登记制度,查处采购和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原辅材料的行为。
4、结合当前开展的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采购使用病死猪肉、潲水油的违法行为。
5、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年版)》的要求,在餐饮业中全面实施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公告餐饮单位卫生信誉度等级,完善卫生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餐饮单位自律。
6、加强对学校、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必须严格实行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达不到基本卫生条件要求的学校食堂,坚决不予发放卫生许可并通报教育主管部门,同时要指导学校食堂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建筑工地食堂必须达到《重庆市建筑工地食堂基本卫生要求》,对达不到基本卫生要求的,坚决不予发放临时卫生许可并通报建设主管部门,同时要指导建筑工地食堂及时整改,促进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二)餐饮消费环节抽检
各科室对区内餐饮单位应按照重庆市卫生局下达的重点抽检任务附件3和近期开展的打击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中有关抽检内容,有计划地开展餐具消毒效果检查及监督抽检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各科高度重视2009年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认真组织实施。
(二)要把2009年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与各类专项整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保证重点监督检查的效果,在现场检查时,要统一规范填写全市统一制定的附件1检查表。
(三)对监督检查和抽样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依法查处,对抽样监测结果要及时公告,对典型案例和大要案予以曝光,加强舆论宣传、舆论监督,引导消费者正确合理消费食品。
(四)做好信息收集及报送工作。各科室要认真收集汇总整治资料,并于6月10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将监督检查结果汇总表附件2和主要工作、取得进展和成绩、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工作小结报所监督管理办公室。
附件:
1、2009年餐饮经营单位现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情况表2、2009年餐饮经营单位现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情况
汇总表3、2009年重庆市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重点监督抽检工作计划表(推荐用)
二○○九年四月七日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我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我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转变政府兽医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职责,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对进一步加强我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动物卫生监督是政府兽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有关动物防疫活动的监督管理执法,严厉打击饲养生产、屠宰加工、储藏运输等各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推进兽医依法行政,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是今后兽医工作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任务,是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是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促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切实正视当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不适格。尽管我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区自治区、市、县三级基本独立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区共设立了125个动物卫生监督所,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均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除少数几个县、区外,120个动物卫生监督所已经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但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方面仍存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城区未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或者是成立了,但仅挂牌无编制、无人员,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未能按照XXX文件的精神要求下发具体执法和检疫事务职能,市级指导的职能较弱。
二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不完整。全区125个动物卫生监督所中,具有财政专户的单位49个,占39.2%;具有独立财务账号的单位41个,仅占32.8%,仍有84个没有独立的财务账号,67.2%的单位不能独立承担执法机构的国家赔偿责任,执法主体不完整。
三是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短缺,执法装备不足,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手段落后。大部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检疫、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经费没有列入当地独立的财政预算,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基础设施薄弱,监督设 备紧缺,监督手段落后,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区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基层设施主要靠以前乡镇站的项目建设所配置的部分设施设备,防疫检疫共享,各级部门还没有专项的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极少,检疫工作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设施设备和日常工作经费,其建设离国家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规范的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四是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无执法主体资格。因工作面和工作量大,单靠县级兽医行政主管局、动物卫生监督所不可能实现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兽药监管、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畜牧兽医监管职能的全面监管,因此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实际在代县级兽医行政主管局、动物卫生监督所行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动物检疫、兽药监管、动物产品安全等执法工作职能,然而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无执法主体资格,无论是在行使日常监督检查或是动物检疫工作,主体资格均不符合法规要求。
(二)执法队伍人员不足,队伍素质不高。
一是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实现动物防疫、检疫的全面监管到位。全区124个市、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人员编制2182人,实际到位1879人。而据2009年统计数据,全区768.5654万户分别饲养有牛、羊、猪、鸡等畜禽,具有46863个规模养殖场(包括牛、羊、猪、鸡),1052个定点屠宰场,1828个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9344个兽药经 营企业,因此目前的人员难以实现对各个环节监管对象的常规化有效监管。如能把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整合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则执法队伍可扩大三倍,将大大缓解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严重不足的状况。
二是我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均处在成立初期,人员逐步到位,部分人员对业务工作熟悉仍需要时间,非专业人员比例较高,人员知识结构与工作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县(区)一级监督所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人多,老龄化人员多。及统计,全区市、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661人,占88.4%,具有执法证件资格的人员为935人,占49.8%。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员结构,执法等业务培训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仍然缺乏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一些主要条件。按照农业部的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职能的精神,我区各级水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也逐步将兽药、动物产品安全、饲料、畜牧监管等执法职能委托于同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但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人员编制、基本建设、基本工作经费主要按照动物防疫及检疫职能建立,各项职能综合于动物卫生监督所后,工作面和工作量数倍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设施设备、工作经费等均难以适应当前职责工作的形势需要。同时,当前,动物产品安全等执法职能法律法规授权于水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实际履行委托执法职能中受限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执法 程序规定的制约等因素,难以建立起有效的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缺乏应急反应,联防联控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动物防疫、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各环节各主管部门未能履行起监管主体职责,无长效的部门联合监管的联动机制,未能形成监管合力,未能建立起严密的监督体系,造成“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局面依然存在。
二是省间缺乏有效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协作机制。动物检疫的区域管理各省各自为政,省间没有形成统一联动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联防联控机制。对动物及其动物产品没有制定一套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严格统一的准出、准入制度,对现有的凭检疫证明流通、销售的规定有的地方执行力度弱,这均增加了动物产地和输入地的动物卫生监管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难度。
(五)动物防疫、动物产品安全配套规章制度不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尚未修定出台,瘦肉精等监管机制还不完善,官方兽医、动物协检管理制度仍未出台。这些都制约了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推进。
三、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以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
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应给予 适当的人员编制和行政级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具有独立的银行帐号。
改革现有乡镇防疫机构,在乡镇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作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派出机构,名称统一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分所”,通过签约或聘用手续将现有乡镇兽医站的检疫人员划归派出机构管理,承担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所交办的任务。
四、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管理。
各地要综合本地养殖业发展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科学测算和配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加快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建设,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按照规定抓紧明确全区官方兽医的人员身份。加强对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兽医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定动物检疫的协检工作制度,采取签约、聘用等有效形式,制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动物检疫等执法辅助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一支政治硬、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五、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按照分类管理与分级指导结合、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并重的原则,切实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审查程序,严格审查许可。制定完善跨省检疫审批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强化检疫出证管理,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标准》,推 进检疫申报点建设。创新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监管模式,强化动物饲养场的报告备案制度和定期核查制度,进一步推进和执行动物饲养场、屠宰场动物检疫报检员制度,全面开展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切实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饲养生产、隔离、屠宰加工、经营储藏、运输等活动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规范日常监督检查行为。制定完善重大案件移交制度,建立健全跨区域案件联防联动机制、检打联动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以及部门间执法协调协作机制。
六、建立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
研究、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动物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制度,及时对辖区动物卫生状况、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水平、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分级,量化管理”的原则,根据动物及动物产品不同风险状况,确定各环节各监管对象的动物卫生监管重点和检查频率,实施风险管理。研究建立跨区域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对跨区域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加强风险管理。
七、实行区域化动物卫生监管制度
国家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提高全国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研究制定跨省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和报告备案管理制度,强化活畜禽 跨省调运监督管理,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产区销区联动制度。严格出证官方兽医和出省检疫合格证明管理,建立跨省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官方兽医出证和备案制度,研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系统,建立工作高效、实时监督、信息共享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管理平台,推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建立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诚信责任体系,督促落实动物产地和企业动物防疫、动物产品安全责任。制定实施广西种畜禽场动物疫病控制与净化计划,推进实施种畜禽场《健康种畜禽场》项目,鼓励和引导畜禽生产企业开展生物安全区建设,开展健康养殖,加快提高畜禽养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八、实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
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调整完善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提高建设质量和实际应用效果,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按照全国的统一规划,建立全区统一的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检疫审批、官方兽医出证、跨省调运监管等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水平。完善全区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台帐,做到工作有记录,记录可追溯。
九、健全完善动物卫生监督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一)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责所需经费,包括人员经费监督检查和检疫工作经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人员培训、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执法基础设施设备等工作经费,应全额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作为政府公共服务法定职能的定位问题。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财政转移支付、无害化处理补助等专项财政投入政策。
(二)继续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重点加强办公设施设备和执法办案、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工具等仪器设备建设,加强隔离检疫、无害化处理、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管理和应对突发重大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切实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制定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规划,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体系建设,研发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系统,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培训和考核,强化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定期开展动物卫生监督 执法知识竞赛和检疫技能大比武,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全面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
(四)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技术支撑能力。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基层执法快速检测技术推广培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把关能力。加强检疫、检测、无害化处理、风险分析等技术研究。推进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和计量认证工作,及时有效的提供有关检测数据和风险预警报告,为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撑。
十、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
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完善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督查和稽查制,以及定期培训和考核、关键岗位轮换和执法回避等制度。认真梳理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法定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动物卫生行政许可受理、审查、听证,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要强化服务意识,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考评制度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研究谋划,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抓好落实,加强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要主动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解决制约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大问题,积极协调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依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机构队伍及各项条件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执法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政府的考核评价、专项检查和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