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容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华容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从完善体系,提高能力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包括各级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防治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内的传染病防治服务体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做出了不懈努力。现就近年来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为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县按照卫生改革目标和总体要求,加强了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抓好了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
1、加强了对传染病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与协调。年初,卫生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制定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细则》、《救灾防病工作预案》。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及信息流程》等规章制度。使全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2、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切实加大了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1-
县疾控中心目前拥有2台传染病防治和疫情处理专用车辆,认真落实了疫情处理专用药械、防护用具等应急设施的贮备并做到了及时性更换。为认真做好对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五次累计达200人次,积极指导和督促全县各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监测和疫情督查工作,近些年来,我县切实做到了疫情审批记录齐全,常规疫情分析报告齐全,传染病疫情网报系统运转情况规范。
3、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县疾控中心建立了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统一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确定了一名专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负责全县疫情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全县23个预防接种门诊,5个接种点均配置了疫情管理专用电脑,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切实加强了全县疫情信息化管理工作。医疗机构有健全的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县级医院设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和专科门诊,综合医院开设了感染科。积极开展了自愿无偿献血活动,依法对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进行了专项重点整治和打击。
4、积极开展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县扎实抓好了全县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下发各类卫生宣传资料近10万人份,各学校均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积极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学生结核菌素试验共11000人,大力抓好了学生集体驱蛔共54000人,进行各类疫苗预防接种近3000人次,完成了4012名高一阶段学生健康检查4012人,根据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每年秋季配合各学校开展了对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5、积极组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防控措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地遏制了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据统计,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28例,其中乙类报告1044例,丙类报告584例,无甲类传染病病例发生。报告发病率221.66/10万,死亡6例,死亡率0.81万/10万。
二、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卫生应急工作是疾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整个疾控工作的首位,做到常抓不懈。今年及时调整了应急工作队伍,完善了卫生应急预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等设施,整理了更新了应急物质储备库。从实战出发组织了一次人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参加了由省级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观摩,有力地提高了我县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根据《全省腹泻病监测方案》与有关霍乱防治要求,制订了《华容县2011年霍乱防治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与机动队,添置了的防治药械与检测试剂,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霍乱防治知识培训,真正做到了思想、队伍、技术、物质四落实。县级医疗单位严格按照“四专”、“两有”的要求建立了肠道门诊,并且做到常年开放,乡镇医疗单位肠道门诊确定了专(兼)职人员负责,做到了季节性开放,专桌诊治。真正做到了“逢泻必登记、逢疑必检、必报”。2011年全县开展内环境疫源检索326个,开展了外环境疫源检索270个,均未检出霍乱弧菌。同时全县县直医疗机构和各乡镇卫生院加强了发热门诊建设,对不明原因肺炎、人禽流感等病例进行了有效监测。为确保手足口病综合性防
控措施的落实,中心制定下发了《华容县2011年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严格按上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建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常态工作机制,为掌握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时巡查处置手足口病95例,无重症与死亡病例。为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2011年我县按省级要求开展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与环境标本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原学监测,全年共采集上述两项样品60个,及时送上级检测,均无阳性结果。
三、切实加强了对免疫接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全县从2008年起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流脑等14种疫苗逐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为切实落实国家扩大免疫政策,全县认真完善了卫生、财政、公安、计育、民政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和工作职责。卫生部门作为具体实施的部门,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根据各乡镇的总人口数,合理调整和布局了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室的设置,调整和充实了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接种人员,依法规范了预防接种行为。
为切实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服务管理,县卫生局每年均行文确定了各医疗单位防疫专干,明确了其职责与义务。县疾控中心每逢单月均组织举办了全县防疫专干业务培训,并对阶段性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每年均保证了7名以上的工作,加强了疫情监测工作,对疫苗管理等工作均实行了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设施的专用。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了预防接种门诊管理;
进一步提高了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和预防接种报告质量。对23个预防接种门诊,5个接种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并经县卫生局审核,发放了预防接种资格证,所有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均具有资质且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县卫生行政部门每逢半年和年终均组织开展了工作督查,坚持认真抓好了平时工作的督促指导,积极有效地推进了我县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全县儿童基础免疫率达97%以上,麻疹、脊灰查漏补种工作接种率达99%以上,通过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如学习和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还不够深入广泛,农村基础公共卫生工作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力度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衷心希望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多提宝贵意见。
2012年3月19日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工作报告制度
留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留庄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校长为学校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责任人和总报告人,各班班主任为疫情报告人,如发现有疑似学生立即报告校长。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校长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各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每天要对本班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本班学生的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教室通风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即学校各班班主任和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随后校长和疫情报告人根据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联系方式:
教科局办公室:0354-4126293 教科局执勤股股长毛海胜:*** 昔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354-4123100 疾控中心任志新主任:***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3名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疫情发现人和疫情报告人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并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学生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3、在学生同一班级中,如果一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3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违者将根据有关法律条文酌情处理。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发现人应当及时以最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向校长和疫情报告人报告。校长和疫情报告人同时向有关部门(教育局、疾控中心等)报告。(若发生食物中毒还要报区食品监督所)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要建立“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由各班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晨检记录上。如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校长,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2、班级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及时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
第三篇:8XX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报告
宁化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报告
宁化县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成绩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重点,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建立健全了包括各级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防治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乡、村卫生保健网络在内的传染病防治服务体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就近年来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行政机构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位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南段东麓,东邻明溪、清流县;南接长汀县;西毗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县;北界建宁县。境内南北长 76﹒7 公里,东西宽 66﹒2 公里,总面积 2383平方公里。宁化辖区设 4 个镇,12 个乡,13 个社区居委会,210 个行政村。辖区内有综合性医院1个、专科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35.4959万人,我县为劳动力输出大县,外出人口约8万人,常住人口约27万人。
2、传染病发病情况
近年来,我县以结核病、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预案,落实防控措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地遏制了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据统计,2008年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711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率为232.0049/10万,死亡率0.9789/10万,病死率0.4219/10万;2009年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707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为229.5127/10万,死亡率1.2985/10万,病死率0.5658/10万;2010年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030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为332.3256/10万,死亡率0.6453/10万,病死率0.1942/10万;2011年至11月1日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12种1034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为332.8808/10万,死亡率0.32265/10万,病死率0.0971/10万。
2010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09962例,死亡15257人,报告发病率为480.24/10万,死亡率为1.14/10万。由此可见,近三年来全县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虽然有所上升,但与全国比较还是较低,全县报告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全县加强了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
我县发现最后一例脊灰病例是1989年9月份,至今已22年保持无脊灰状态;自1985年开始未发生白喉病例;2008年至今未发生乙脑、流脑、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等疫苗相
关传染病;通过近几年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近三年未发生麻疹疫情,为实现消除麻疹计划作出了努力。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履职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传染病防治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依法履行传染病防治工作职责,扎实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我县针对不同疫情,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等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制定预案,落实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近年来,先后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领导小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等,制定下发了《宁化县手足口病防控应急处臵工作方案》《宁化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臵技术方案》《宁化县甲型H1N1流感卫生应急处臵预案》等方案,并加强了督导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预案、方案,保证了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健全制度,强化监管,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深入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我县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认真抓好
各项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积极采取行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的传染病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抓好疫情报告管理、首诊报告、漏查自查、网络直报、预检分诊、肠道门诊等工作制度的落实。同时,开展了疫情监控监测,加强了门诊日志及各医疗科室传染病登记簿的资料管理。各级医院在所用血液制品、生物制品采购、储藏管理上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并按照要求充足储备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此外,各医疗机构还根据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应急预案开展了传染病防治培训及演练工作。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实践证明,计划免疫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病措施和手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全县从2008年起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流脑等12种疫苗逐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为切实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全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完善了免疫规划工作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财政、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卫生部门作为具体实施的部门,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根据各乡镇的总人口数,合理调整和布局了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室的设臵,调整和充实了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接种人员,依法规范了预防接种行为。县疾控中心和预防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国务院《疫苗
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重点加强了疫苗的供应、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了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房管理,领发手续等冷链运输运转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和冷链专用等。为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指导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据统计报告,近年来全县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主要传染病防治情况
1、艾滋病防治工作。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县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宁化县全球基金三年工作计划书》,专门成立了由疾控中心主任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任务,并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截止2011年10月30日共报告AIDS/HIV感染者8例,其中外地1例,死亡1例,失访1例,外迁3例,夫妻同时感染2对,感染途径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为主。深入湖村镇、水茜乡、河龙乡和翠江广场进行主题为“远离毒品、预防艾滋、关爱生命”、“遏制艾滋 关爱生命”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艾滋
病健康教育活动进学校,在三明工贸学校、宁化五中和宁化六中组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三场,讲座直接覆盖师生700余人,并得到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并派出学生志愿者参与12.1的宣传活动;每月对娱乐场所开展干预1次,侧重自愿咨询检测、正确求医行为、安全套正确使用的宣传与引导,促进行为的正向转变;每月进入县看守所对被羁押人员进行HIV抗体初筛;对在本县居住期间管理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个案随访(病人1年4次,感染者1年2次),随访率为100%,CD4检测率达100%,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落实艾滋病病例的管理工作,落实了“四免一关怀”政策。
2、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我县从2008年开始就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领导分工,加强组织领导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制定了防控工作方案和医疗处臵意见,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加强了督导检查,通过加大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积极救治病人,尤其今年以来,我县高度警惕,及早部署,加强手足口病的报告和防治工作,全县疫情报告灵敏,重症病例及时全力救治。对于手足口病例,及时开展疫点处理,对托幼机构儿童及时隔离,有效地控制了全县手足口病疫情,近三年来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群体性暴发疫情。2008年31例,重症1例;2009年46例,无重症病例;2010 6
年319例,重症2例;今年1-10月,共发现手足口病患者208例,重症1例,均呈散发态势。
3、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把甲型H1N1流感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有效应对可能在我县发生的疫情。首先,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甲型HINl流感应急处理小组,下设救治、流行病调查、采样检验、消杀、宣传教育、后勤保障等小组;第二,加强培训和宣传。召开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及防控知识培训,县卫生局、县教育局联合组织各乡镇防疫医生、各中小学校的校医或保健老师计57人举办了学校预防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的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宣传;第三,开展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开展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有效检验了我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方面的防控能力,切实掌握了甲型H1N1流感工作应急处臵程序及技术要求;第四,加强疫情监测,控制疫情蔓延。加强值班制度,全面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及物质储备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深入各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检查及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部署,我县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累计接种重点人群36114人。其中在校学生接种29844人;教职员工接种3748
人;医务人员接种1042人;武警及公安干警接种260人;交通客运、电网、殡葬等服务工作人员接种166人;其他人员接种1054人。在全部接受疫苗接种的人员中,只有3人出现局部性轻微不良反应。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禽流感防治:为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我县制定了《宁化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臵技术方案》,坚持开展流感监测和人禽流感高暴露人群监测,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时进行排查处理,以有效及时的发现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和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偏僻乡村存在死角,全民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意识不强,少数群众思想上对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2、传染病防治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疾控人员偏少,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基层防保人员、专业人员缺乏,影响了基层防保工作的开展。
3、传染病防治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每年政府都投入资金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但仍然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坚持经常性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广角度,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达到家喻户晓,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力度。充分发挥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作用,强化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联防联控的传染病防控机制,加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进一步落实责任,增强抓好防治工作的责任感。
3、进一步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基础建设,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及检测设备。在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同时,相应增加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千方百计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落实好传染病防治专项资金,以满足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4、进一步加强防保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防控水平。加强队伍管理,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卫生保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对卫生防疫事业的责任感。继续加强传染病督导管理和报告工作,加强县、乡疫情直报网络建设,巩固防治成果。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主讲人:廖传军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减少、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让群众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识别传染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或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早期发现传染病人的重要环节。
(二)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传染病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的,例如蚊、蝇、蚤、虱等虫媒通过叮咬吸血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因此,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牧、林业、卫生、城建、水利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灭鼠、消除各种病媒昆虫以及传播传染病或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禽畜等宿主动物的防治管理。
(三)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四)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
预防接种(人工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指以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人体内,使机体马上获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
3.被动自动免疫:指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如给接触过白喉传染源的易感者注射白喉抗毒素,使他马上得到抗毒素被动免疫的保护,同时接种白喉类毒素刺激其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得到自动免疫的保护。
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防六病: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
(五)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水源管理、整容、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宾馆、饭店、浴池等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此类工作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是指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工作。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必须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采取强制措施。处理要求如下:
(1)被鼠疫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②彻底消除鼠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发现病鼠、死鼠应当送检;解剖检验后的鼠尸必须焚化;
③疫区内啮齿类动物的皮毛不能就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时,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焚烧。
(2)被霍乱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⑤被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按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处理。处理要求如下: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物品,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或者焚烧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10厘米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福山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开展经常性的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定期出有关疾病预防知识板报,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3.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
4.加强学校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管理,确保给学生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防止因污染水源引起的传染病流行。
5每年对小学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做好登记并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督促学生家长带学生到具有预防接种资质的地段医院补种疫苗。
6.教室、宿舍、会议室、阅览室等人群密集场所保持良好通风透气,使用空调的场所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开窗通风透气。
7.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8.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认真履行报告职责,不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速度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协助卫生部门做好传染病防治、隔离、消毒、转诊工作,并做好病情登记。
9.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把晨检作为检疫时间。对校内疫区进行消毒处理,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易感人群和密切接触人群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根据疫情变化趋势,暂时停止大型集会,或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暂时停课;严格控制疫区转入或转出的学生。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学校班主任马上向政教处主任报告,学校在24小时内向属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福山小学
2017年3月
福山小学
传染病管理制度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