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之一
编者按
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是我省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省委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清新之风、务实之言,指明了山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路径,必将激励全省人民迈向新的征程,共创美好未来。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热潮,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好讲话精神,山西日报编辑部组织力量,精心策划采写了《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系列报道。报道共分8篇,今天刊发首篇《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希望全省人民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书记袁纯清向3400万山西人民发出总动员令: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由是,三晋大地吹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激越进军号,三晋儿女踏上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的豪迈新征程。
加快跨越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在讲话中,袁纯清把跨越发展之于山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山西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为什么?
这是基于对山西省情的精准把握。近年来,尽管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据统计,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则跌至第21位。4年后退5位的尴尬事实表明:山西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而作为欠发达地区,山西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决不能“四平八稳地走”,必须“三步并作两步地跑”。
这是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当前鲜明的这一时代特征,给各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一方面,这让山西看到了自己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曙光”。另一方面,山西必须抓住这一宝贵机遇,加倍努力,奋力跨越;否则,机遇一旦流逝,再想后来居上难上加难。
这是基于对山西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的充分自信。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凡此种种,让山西加快跨越底气十足,大有希望。/
3这更是对3400万山西人民盼发展愿望的积极回应。放眼三晋大地,广大干部群众热望发展,激情澎湃,令人感动。如果发展速度慢、质量差,首先就向人民交不了账。实现跨越发展目标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
全面转型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由之路?
加快跨越时不我待,山西跨越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袁纯清在讲话中给出了答案:“全面转型是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转型发展,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工夫,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其本质就是科学发展。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什么?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山西必须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大转型促进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国家取向。近年来,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之间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发展全面展开。山西只有奋力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才可能在新一轮“赛跑”中成为“黑马”。
转型发展是山西主题。能源重、化工轻;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而且,在现有增长模式下,我省的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鉴于此,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惟有转型的文章做好了,山西跨越发展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如何破题?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那么,山西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该如何破题?
对此,袁纯清在讲话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
这番话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的确,转型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谈发展,不切实际谋转型,就是建“空中楼阁”,注定难成大业。以煤为例,山西“因煤而困”,但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因此,山西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重要资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袁纯清紧密结合省情,指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袁纯清代表省委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定位,振奋人心,引人遐想。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前景灿烂——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相关链接
从人均GDP看,我省2005年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排全国第15位,2009年为85.5%,下降3.5个百分点,后退两位。从经济增速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9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位、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同时,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前四年也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
名词解释
拉美陷阱: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型,经济社会畸形发展,再加之不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长,地区发展长期徘徊。这种情况被学术界称作“拉美陷阱”。
第二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之二
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二)----工业新型化:围绕煤延伸煤跳出煤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
在谈到工业新型化问题时,他多次强调,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山西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这是基于省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指出了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主导方向。
那么,什么是工业新型化?袁纯清在讲话中,从经济学角度和新型工业发展方向等六个层面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业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山西的省情决定了我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袁纯清的讲话给大家指明了“七条路径”: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山西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转化;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资源型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坚持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
我们知道,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工业经济发展中,煤、焦、冶、电四大支柱产业占80%,其中挖煤卖煤又占到60%。在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中,煤炭资源优势不能丢,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这一点,袁纯清书记讲得很明确:“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如何实施?基本思路也很明确。首先要提升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煤炭本身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
可喜的是,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结合产业特点,坚持全循环、抓高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用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精、尖延伸再延伸,在不断加工转化中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
有这样一组数字:山西省年外调煤炭5亿多吨,调进调出货物10亿吨,总物流量全国第一;全省道路货运车辆38.7万辆,而空驶率在40%以上,每年浪费货运能力400多亿吨公里。2009年全省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8%,远远高于18.3%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果山西省物流总成本降到全国水平,相当于增加700亿的GDP。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应瞄准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中提升山西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由此可见,把传统煤炭运输业提升为现代物流业,将会产生巨大效益。
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加快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是袁纯清在讲话中着重强调的。新能源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山西省在这一领域特别是煤层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铝镁合金、不锈钢、钕铁硼、纳米等新材料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要依托优势企业和产品,向材料制造和高端“智”造挺进,做大做强以不锈钢加工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材料加工业园区。工业新型化要靠科技来引领,举全省之力开展的“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已被列入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围绕煤炭的清洁开采、煤炭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循环、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引进高端人才,开展科技攻关。
煤机制造是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所在,山西省将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目前,要发挥因煤而聚的特有的资本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搭建政策、融资、项目等平台,吸引整合更多资本,做大做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
实现山西新型工业化,要走好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出的“七条路径”,还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
相关链接
山西省“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也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目前全省煤炭产量为6亿多吨,“十二五”期间可望达到10亿吨左右,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盈利空间呈缩小趋势。
名词解释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来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第三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一、转型迫在今天 跨越时不我待
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是我省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省委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清新之风、务实之言,指明了山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路径,必将激励全省人民迈向新的征程,共创美好未来。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热潮,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好讲话精神,山西日报编辑部组织力量,精心策划采写了《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系列报道。报道共分8篇,今天刊发首篇《转型迫在今天 跨越时不我待》。希望全省人民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书记袁纯清向3400万山西人民发出总动员令: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由是,三晋大地吹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激越进军号,三晋儿女踏上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的豪迈新征程。
加快跨越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在讲话中,袁纯清把跨越发展之于山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山西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为什么?
这是基于对山西省情的精准把握。近年来,尽管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据统计,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则跌至第21位。4年后退5位的尴尬事实表明:山西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而作为欠发达地区,山西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决不能“四平八稳地走”,必须“三步并作两步地跑”。
这是基于对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当前鲜明的这一时代特征,给各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一方面,这让山西看到了自己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曙光”。另一方面,山西必须抓住这一宝贵机遇,加倍努力,奋力跨越;否则,机遇一旦流逝,再想后来居上难上加难。
这是基于对山西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的充分自信。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凡此种种,让山西加快跨越底气十足,大有希望。
这更是对3400万山西人民盼发展愿望的积极回应。放眼三晋大地,广大干部群众热望发展,激情澎湃,令人感动。如果发展速度慢、质量差,首先就向人民交不了账。实现跨越发展目标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
全面转型为什么是山西的必由之路?
加快跨越时不我待,山西跨越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袁纯清在讲话中给出了答案:“全面转型是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转型发展,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工夫,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其本质就是科学发展。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什么?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山西必须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大转型促进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国家取向。近年来,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之间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发展全面展开。山西只有奋力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才可能在新一轮“赛跑”中成为“黑马”。
转型发展是山西主题。能源重、化工轻;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而且,在现有增长模式下,我省的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鉴于此,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惟有转型的文章做好了,山西跨越发展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如何破题?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那么,山西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该如何破题?
对此,袁纯清在讲话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
这番话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的确,转型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谈发展,不切实际谋转型,就是建“空中楼阁”,注定难成大业。以煤为例,山西“因煤而困”,但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因此,山西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重要资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袁纯清紧密结合省情,指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 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袁纯清代表省委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定位,振奋人心,引人遐想。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前景灿烂——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相 关 链 接
从人均GDP看,我省2005年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排全国第15位,2009年为85.5%,下降3.5个百分点,后退两位。从经济增速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9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位、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同时,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一五”前四年也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
名词解释
拉美陷阱: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型,经济社会畸形发展,再加之不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长,地区发展长期徘徊。这种情况被学术界称作“拉美陷阱”。
二、工业新型化:围绕煤延伸煤跳出煤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
在谈到工业新型化问题时,他多次强调,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山西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讲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这是基于省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指出了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主导方向。
那么,什么是工业新型化?袁纯清在讲话中,从经济学角度和新型工业发展方向等六个层面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业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山西的省情决定了我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袁纯清的讲话给大家指明了“七条路径”: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山西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转化;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资源型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坚持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
我们知道,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工业经济发展中,煤、焦、冶、电四大支柱产业占80%,其中挖煤卖煤又占到60%。在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中,煤炭资 源优势不能丢,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这一点,袁纯清书记讲得很明确:“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如何实施?基本思路也很明确。首先要提升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煤炭本身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
可喜的是,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结合产业特点,坚持全循环、抓高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用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精、尖延伸再延伸,在不断加工转化中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
有这样一组数字:山西省年外调煤炭5亿多吨,调进调出货物10亿吨,总物流量全国第一;全省道路货运车辆38.7万辆,而空驶率在40%以上,每年浪费货运能力400多亿吨公里。2009年全省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8%,远远高于18.3%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果山西省物流总成本降到全国水平,相当于增加700亿的GDP。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应瞄准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中提升山西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由此可见,把传统煤炭运输业提升为现代物流业,将会产生巨大效益。
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加快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是袁纯清在讲话中着重强调的。新能源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山西省在这一领域特别是煤层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铝镁合金、不锈钢、钕铁硼、纳米等新材料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要依托优势企业和产品,向材料制造和高端“智”造挺进,做大做强以不锈钢加工园区为代表的一批材料加工业园区。工业新型化要靠科技来引领,举全省之力开展的“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已被列入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围绕煤炭的清洁开采、煤炭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循环、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引进高端人才,开展科技攻关。
煤机制造是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所在,山西省将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目前,要发挥因煤而聚的特有的资本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搭建政策、融资、项目等平台,吸引整合更多资本,做大做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
实现山西新型工业化,要走好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出的“七条路径”,还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
相关链接
山西省“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 “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也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目前全省煤炭产量为6亿多吨,“十二五”期间可望达到10亿吨左右,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盈利空间呈缩小趋势。
名词解释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来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三、走特色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3人口是农民,农民收入的近一半依靠种养业--这是山西的一个基本省情。另一个省情则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244元,排在全国第22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09元,在中部排末位。
省情警示我们:如期实现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山西在全面转型中赶超跨越,难点在农业。
正因为有着这样俯瞰全局的战略眼光,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讲话中代表省委深刻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依托之一。他进一步“破题”说:“农业现代化对山西省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方向 特色现代农业
山西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特”字当头。为什么?讲话中,袁纯清就此作答:因为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之长在特色。
话虽不多,一语中的
一方面,山西是农业小省。地处黄土高原,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立地条件致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境况未得到根本改观。数据显示,近年来,山西农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5%左右,粮食产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主要农业指标徘徊于全国20位以后。
另一方面,山西却又是当之无愧的“小杂粮王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众多的特色农产品: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较好的声誉,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陈醋、小米、芦笋驰名海内外。长期以来,以“其它地方没有的,山西独有;全国少有的,山西特有”著称的山西农产品受到市场热捧。去年10月21日在太原举办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火爆异常,应广大参展商和群众的要求两次延长会期,就是最好的例证。据统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比1999年增加了2300元,其中近一半来自特色农业。
视角一变,天高海阔
山西是农业小省的现实无法更改,但只要立足省情,扬长避短,突出“特”字,深挖潜力,“小”农业照样能昂首走上现代化发展大道。一句话:有特色才能吸引眼球,有特色就能产生竞争力。
四、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讲:“山西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 的加快期、关键期。”在近期市县调研中,他几乎每到一地都要讲城镇化问题。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调研课题中,袁纯清书记还亲自牵头进行《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当下,城镇化是山西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
正如袁纯清书记所说,山西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表现。就山西而言,城镇化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继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镇群,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三大经济圈。可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中央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拓展持续发展空间的战略重点,是因为城镇化可产生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
这组数字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同时,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能够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形成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大,会刺激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
山西的情况怎样呢?近年来,工业化水平在55%左右,而城镇化率2009年为46%,主要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城镇集聚效应不够强。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亟待改变。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缓慢的症结已经找到,那就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山西“十二五”时期转型发展的新的目标点。袁纯清书记讲话中目标明确:“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1.8左右,五年力争有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形成3000多亿元投资需求,全省城镇化率要达到55%左右。路径是:要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组群发展是城镇化发展中最有效率和效益的范式,也是后发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用内蒙古大力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镇群,使其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的例子先启发大家。再说根据山西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条件,山西省将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格局。“一核”即太原都市区,“一圈”即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三群”即大同、朔州城镇群,长治、晋城城镇群,临汾、运城城镇群。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
规划是城镇化的方向标。按照城镇群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璧合,体现独特的灵魂灵气和人文情怀。同时,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建设智能化城市,提高交通、水网、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
民生为本是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城镇化的根本目标。这是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在具体措施中,要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玻璃门”,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要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
相关链接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地区,城镇化水平应在60%以上;而山西省人均GDP为3000多美元,城镇化率为46%,城镇化水平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从发展规律把握,山西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
名词解释
城镇化率: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城市化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是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城镇化率为基础,以每年的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
普善效能: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医疗养老、读书就业等社会保障以及基本教育问题,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和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公共财力下,正确选择公共投入方向,以尽量满足民众不同层面的需要,在有限的财力下,优先解决公众最迫切、涉及面最广泛的问题,然后逐步的细化,最终彻底解决民生忧患。也就是说,公共财政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发挥“普善效能”。“
五、城乡生态化”是山西省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反复强调的“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更是“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关系,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的明确目标。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意义重大:美好前景鼓舞人心
“城乡生态化”是省委书记袁纯清为全省干部群众描绘出的一幅宏伟画卷。她的非凡意义在于:通过建设“四个山西”,不断“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在“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从而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幸福指数。
“城乡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生态化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生态海南的战略目标。之后,黑龙江、吉林、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省,相继成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目前全国已有 10多个省(市、区)、100多座城市实施生态化建设工程。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跨世纪城乡总体规划中,生态意识已大大提高。
“山西作为能源资源大省,环境和生态压力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城乡生态化建设,“正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既关系到当前的发展,又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因此,“无论是就发展而言,还是就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言,都是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不仅如此,“城乡生态化”还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除了城乡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重构,还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袁纯清强调“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四个山西”,表明了省委书记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奋力进取、拼搏争先,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决心和信心。
目标明确:具体实在充满活力
如果说“城乡生态化”是一幅宏伟壮丽的时代画卷,那么,“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就是构成这幅画卷的基本要素和明确目标。这些目标具体实在充满活力,既是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激越鼓点,又是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所在。
建设绿化山西,不仅指出“山西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低2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而且告诉大家“全省尚有4000多万亩宜林面积”的明显优势。明确提出了“今后十年,要确保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也就是国际通用的生态良好指标最低线”的奋斗目标。同样,在建设气化山西中,首先明确“气化山西是一个产业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生态工程”。接着提出“充分利用山西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目标。建设净化山西,更是直截了当提出了“要让城乡群众有一个清洁环境”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以“森林覆盖率”和“煤层气”为例,前者全国目前已经达到20.36%,而山西省只有18%;后者,山西省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与美国的资源量相当。
而建立在“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基础之上的“健康山西”,不仅强调了“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指数”,而且还进一步指出“一手提钱袋子、一手拿药罐子的形态不是健康的生活,也不是科学的发展。”“我们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目标就是为了山西人民身心健康。”既倡导了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又体现了树立健康生态价值观的时代精髓,给再造一个新山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路径清晰:得力举措催人奋进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袁纯清书记同样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实现路径和具体详实的得力举措。
建设绿化山西,“一要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的理念;二要坚持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三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在具体方法上一方面加快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上项目、办企业、建园区。要推广 “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等好做法,“要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为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证”。建设气化山西,要求 “利益衔接机制要活,管网覆盖面要广”,要 “以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资产为纽带,把 各地各类资源和具备实力的企业连接起来,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合资合作、共赢发展”。“在推进城镇人口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净化山西,强调要在“节、减、治、创”四个字上下工夫,防止 “两高一资”企业盲目扩张,“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 “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努力为城乡群众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建设健康山西”,更是要求 “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水源地保护、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顺应群众想健身、盼健康的要求,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总之,讲话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给出了 “建设四个山西”的具体方法和详细步骤,言辞恳切,深入人心;举措得当,催人奋进。
名词解释
碳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生态功能,难以成为有形的产品加以计量,现在通过碳汇形式将其有形化,其科学计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可能。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
六、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袁纯清讲话摘要
有些基层干部,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学习袁纯清同志讲话中,不时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又重提解放思想?强调解放思想是泛泛而谈,还是特有所指?在时下全面转型、加快跨越的大氛围里,讲解放思想是不是有点务虚?
这些疑问和担心并非多余。相反,恰恰证明了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的山西,进一步解放思想显得多么重要、多么迫在眉睫、多么意义深远。
其实,袁纯清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再讲解放思想,是基于他对全国乃至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对山西省情的思考和把握。一个多月调研中,他一路讲,越是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越要解放思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敢于建设一流城市上解放思想,在做大做强产业上解放思想,在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上解放思想„„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言,一定程度上讲,解放思想远比挖了多少煤、发了多少电、修了多少路更重要。我们强调解放思想,是说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只要“想”、不用干--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我们强调解放思想,也并不否定过去的思想解放--因为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个渐进过程,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在时下,转型发展形势所迫,跨越发展时不我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胆争先。正如袁纯清同志所讲: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
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
袁纯清讲话摘要
袁纯清同志在讲话中,提到山西省大型说唱剧《解放》给人们的启示,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道理看似浅显,但有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却未必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经济增长依赖煤,干什么都不如挖煤的“煤依赖症”;内陆省份就是封闭滞后,咋干也追不上东部的“思维定势”;我这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已遥遥领先,慢慢走也比周边跑得快的“小农意识”„„凡此种种,都是思想不解放、观念不开放的典型表现。当然,这些现象是局部的,发生在部分人身上。
或许有人会说,我也知道解放思想的重要,但常是有想法,没办法;有的人会问,明明感到自己思想不解放,但从何处“解”,往哪里“放”呢?或许还有人会想,解放思想是个宏大命题,更是个漫长过程,当下如何破题„„
认真学习袁纯清同志的讲话,答案不难找到。
袁纯清用了不小的篇幅,回答了如何“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说山西,煤的话题太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累计产煤110亿吨,净调出80亿吨。尽管“十一五”山西省能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但烟尘、粉尘的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3.47倍和3.72倍。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山西,如今有个“资源诅咒”: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社会问题突出、人的观念封闭保守,最后资源富集地区反倒成为经济滞后地区。
由此看见,袁纯清同志所讲“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意义深远。怎样在煤上解放思想,就是要从技术视角看煤炭,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多种产业融合。
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可以说,从“煤”中解放思想显得尤为迫切和举足轻重。除此之外,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都是在我们解放思想中躲不掉、绕不开的话题。一句话,要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
不停歇地解放思想,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
袁纯清同志讲话摘要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山西正处于一个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实质性提升的重大历史关头”“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民生为本是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袁纯清同志讲话的字里行间,无不显现着山西发展机遇之难得、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压力之大、人民期盼发展的愿望之强烈。
发展是硬道理。解放思想是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提高发展的价值链,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但只有好的“前提”远远不够,还必须放开手脚,行动起来。要勇于走在时代前列,三步并作两步走,在干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谋跨越发展。目标再大、蓝图再新,没有行动就一切无从谈起。
就以新型工业化而言,在围绕煤炭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中,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纸上谈兵。煤矿资源整合后,全省有584座矿井需要进行机械化升级改造,煤矿装备需求预计达500亿元至700亿元。而现实是,全国煤机领域2009年销售收入451亿元,山西省约占1/10,份额、高 端新产品都少。8月8日在太原开幕的中国(山西)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是个契机,要有所作为,多想怎么办,少说不能办,为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趟出一条路子。
“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放思想,„„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袁纯清的讲话言犹在耳,解放思想的冲锋号正在吹响„„
相关链接
毗邻的内蒙古,人口比山西省少987万,从2002年到2009年GDP年均增长18.7%,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从2006年起超过山西,2009年比山西省多出2360.1亿元;同时,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均超出山西省。
名词解释
科尔内:1928年生,匈牙利经济学家。在其代表作《短缺经济学》中,以社会主义经济中普遍和长期存在的短缺现象为主线,以企业行为分析为重点,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方面剖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说明短缺是社会主义常见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国家与企业存在“父子”关系,有“父子情结”。短缺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消除的目标之一。
七、勇当转型跨越发展的领跑者
以解放思想和提升干部素质为先导,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这是袁纯清同志讲话第三部分的总题目。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摆在与解放思想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到同样的高度,一方面说明两者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另一方面则表明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干部队伍中或多或少存在“保障性”不强、“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要下大力气加强思想、作风和本领建设。
关键词:素质提升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权力观,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干部
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袁纯清同志讲:山西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
全国各地千帆竞发,中部和周边竞相崛起。可以说,发展脚步催人急。然而,我们的干部队伍是走在发展的前列,还是慢悠悠随大溜;是一心扑在发展上,还是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日子;是跳起来摘桃子,还是四平八稳、缩手缩脚„„看看周围,敢想敢干敢谋发展的大有人在,麻木胆小本领不强的也不乏其人。
人们常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转型;干部转型,首先是思想转型;而思想转型有赖于干部的素质提升。
袁纯清同志倡导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权力观来提升素质,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干部。他启发大家,首先要有世界眼光,这点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因为认识省情和发展阶段离不开世界眼光,科学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离不开世界眼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样离不开世界眼光。一句话,就是既要立足山西看世界发展,也要放眼世界看山西的发展。就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来说吧。今年上半年,山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2721,同比下降了43.03%;而南非、印度等国家近年来则一直控制在0.03左右。比是一种思想解放,比也是一种素质提升。由此可见,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不失为一种提升干部素质的好方法。
怎样才能具备洞察世界的眼光,除了学习,别无二法。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改变你的观念、思维、境界。现在,与其说我们的干部知识不够、本领不够,不 如说是我们的干部学习不够。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素质的过程。袁纯清同志告诫领导干部,热不热爱学习,善不善于学习,已成为当下学习时代、知识时代衡量干部的重要尺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已成为一种新的工作业态。
关键词:作风转变
坚强有力、奋发有为,不松懈、不折腾、不观望,勤思勤为不懈怠、脚踏实地不飘浮、立说立行争朝夕
在一些地方,“发展是硬道理”只挂在嘴上、写在墙上,领导干部不去想大发展、不敢干大发展。时间久了,便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正像袁纯清同志所讲:干部队伍中,对大发展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行动措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高度和力度。在转型跨越发展的今天,满足于过靠煤吃饭的小日子,沉醉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习惯于按部就班,这显然不合时宜;热衷于面子工程剪剪彩,迎来送往喝喝酒,基层调研招招手,这势必会在发展中掉队;以文件贯彻精神,以会议落实行动,以拍脑袋代替科学决策,这肯定要坐失良机,遗患一方。
山西必须有大发展,这是形势所逼,群众期盼。抓干部作风就是抓发展,好作风是实干出来的。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半个多世纪咬定童山秃岭绿化不止的“右玉精神”就是很好的佐证。转型跨越发展,需要良好的干部作风的支撑。当下,干部作风已成为迎风招展的一面旗帜,群众的眼睛盯着,发展的鼓点催着。领导干部只能做发展的拓路者、领跑者,除此别无选择。
干部作风要转变,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敢闯的勇气。袁纯清同志在讲话中激励大家:能否转型、何时跨越,关键看领导干部是否敢闯敢冒。要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比如在资源开发上闯,通过中南部铁路建立自己的出海大通道;在新兴产业发展上闯,打造山西新的支撑点。要敢于和善于破解难题,越是面临难题,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越要有勇气、有担当,越要不观望、有紧迫感。
当今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决非危言耸听。领导干部必须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真干不要假干、大干不要小干、实干不要虚干。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勤思勤为不懈怠、脚踏实地不飘浮、立说立行争朝夕。
关键词:能力建设
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说话有人听、有人跟、有人干
一定程度上讲,领导干部决定着事业的成败。转型跨越,也不例外。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担当起转型跨越发展的领导者、领跑者,除了要解放思想,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扎实的工作作风外,能力建设必不可少。正应了那句俗语:打铁先得自身硬。
领导干部要具备解放思想的能力,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的能力,首先得有战略思维。“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发现即发展”“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袁纯清同志讲话中不时闪现的这些十分新颖、含义丰富、立意高远的妙语,旨在提示每个领导干部,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时常关注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走向、科技的走向,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
领导干部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说话有人听、有人跟、有人干,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结合”的本领。人们谈论有些干部,善学习、有知识,思想新、眼光远,作风硬、德行好,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工作总是没起色。这问题恐怕就出在“结合”上。领导工作难在“结合”,高在“结合”,贵在 “结合”。袁纯清同志勉励领导干部,主要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三个结合”上下工夫、长本领。
袁纯清同志还向大家推荐了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意在借用“罗文精神”,要求领导干部不怕困难,着力执行,决战决胜。能力,是一个人的本领、力量,也是一种工作、精神状态。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群众希望从领导干部身上看到这一切。
相关链接
山西“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GDP年均增长13%,GDP总量力争达到17000亿元,努力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0亿元,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投资总量力争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一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收入 “十二五”末超过三万元,农民收入超过9000元。
名词解释
罗文精神:1899年,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在《把信送给加西亚》书中,讲了个“送信”的故事。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想把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送给加西亚将军。但加西亚在古巴丛林里作战,没人知道他在哪里。罗文中尉主动接受了任务,并历尽艰辛,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由此衍生的罗文精神,就成为敬业、服从、勤奋,主动自发工作的代名词。百余年来,执行没有任何借口,创新永无止境的罗文精神被许多管理者奉为圭臬。
八、用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
“转型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这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关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精彩论述。仔细领会深刻内涵,不仅道出了“转型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依存关系,而且阐明了“改革开放”对于“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把'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结合起来,让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立足开放战略 加速职能转变
“把改革开放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这既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因此,袁纯清旗帜鲜明地号召大家 “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要用好'拿来主义',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变“昔日无奈'走西口'”为“今天积极'走东口'”。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要抓住世界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不仅如此,袁纯清还提出具体要求:“未来五年,引进资金要达到年均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额年均增长30%,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年均增长20%-25%”;要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形成“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以及“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模式,进一步“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
为了保证开放战略的积极实施和招商引资的有序推进,袁纯清还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他认为“政府是转型发展的谋划者、发动者和组织者”,强调“企业转型升级,前提是政府的服务要转型升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要提高。”同时要求各级政府要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坚决做到“站好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简政放权、提升服务”。为山西省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发挥企业作用 提升整体优势
“把改革开放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对于企业而言,则既“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又要想办法“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袁纯清强调,“国有企业要树立两个新观念:一是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二是资源型企业要大举向新兴产业进军,特别是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进军,实现传统业态的精彩转身,把企业优势变为全省整体优势”。他要求“国有企业要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发展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全球500强企业。”对于省属大企业,袁纯清强调“要作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比如“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实施'双千亿工程'”。
在发挥国有企业骨干作用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袁纯清指出,“民营资本多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民营经济越活跃,区域经济也越具活力。”他要求“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引资引智,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发展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从家族经济、伙伴经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整治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这些精辟见解,正好抓住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出了解决问题的“处方”,为提升全省的整体优势作出了合理安排和科学部署。
深入推进改革 注重配套举措
“把改革开放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还要注意“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的奋斗目标。
袁纯清指出,“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最大特点是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而且“从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至今,先行先试已经成为改革的抓手。”因此,袁纯清强调“在山西省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战略意义。”袁纯清要求“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并“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视情赋予 '实验区''示范区''先导区'等政策措施”。为山西省综合配套改革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轨迹。
与此同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要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端正干部队伍风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三方面下大力气,改出成效,真正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袁纯清引用古语进一步强调“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事业兴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的程序和办法,做到群众欢迎、干部服气”;要“加大整治急功近利、跑官要官等不良行为的力度,坚决改变选人用人方面的不良风气”;“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的若干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风气”。这种科学的用人导向,无疑会为山西省的改革开放注入新的 活力,也必将指引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关链接
“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意思是若重用贤人,天下贤人则蜂拥而至,为国家尽力。相反,若启用小人,那么所有小人都来谋利,则政治必衰。这里借用古语说明:选用一个干部,体现的是一项政策,反映的是一种观念,形成的是一种导向。
名词解释
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意思是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
──在全省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8日)
□ 袁纯清
省委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在全省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顽强拼搏,创先争优,把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部署落到实处,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步伐。刚才,6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真干大干实干苦干,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0.3%提升到52%,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把一个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生态良好的“塞上绿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不久前,刘云山同志专程到右玉考察,对右玉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指出,右玉书记们选择了种树,实际上是选择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选择了“山河秀美、人民幸福”的信念,选择了“心忧天下、关爱百姓”的情怀。他们的政绩写在山川大地,印在老百姓心底,那一片片绿色是他们的一座座丰碑。刘云山同志对右玉精神的高度评价和深度阐发,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右玉精神的理解,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指明了方向。
第一,右玉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民利民,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高寒干旱地区,消除恶劣生态环境对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是人民群众面临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在缺衣少穿的困难年代,还是在有水快流、挖煤致富的改革开放初期,右玉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群众期盼作为最大追求,把群众福祉作为最大政绩,率领广大干部群众致力植树造林,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体现了极其宝贵的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体现了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政绩观,体现了坚强党性和为民情怀。
第二,右玉精神的本质内涵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凭信念、凭精神、凭勤奋干事创业。右玉是国定贫困县,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常常是有心栽树,无钱买苗,干什么事情都要受到落后条件的制约。但是干部群众坚信:怕难没有出路,穷熬不如苦干。全县上下勤俭节约过日子,勒紧腰带干事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面对植树任务,没有人问钱在哪里,没有人讲条件要报酬,凭着苦干加巧干、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的拼搏精神,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胜了一场经年累月、艰苦卓绝的造林绿化“人民战争”,展示了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气概。右玉精神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艰苦奋斗的意志不能弱,本色不能忘,传统不能丢。
第三,右玉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由于气候寒冷、干旱少雨、风沙侵袭,在右玉要想栽活一棵树,通常得用几年时间,需要比别的地方付出多得多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右玉是十分耕耘只有一分收获。尽管如此,右玉干部群众认准目标不观望,遭遇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敢胜利,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披荆斩棘、艰辛探索,矢志不移、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年一年、一届一届地坚持下来,独木终成林,荒原变绿野。右玉十八任县委书记“绿色接力”、“责任传递”,“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了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深刻诠释了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
第四,右玉精神的珍贵本色是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在干事创业中锤炼自己、改变山河面貌。他们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力量在一线凝聚;干部在一线工作,组织在一线考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靠一把铁锹两只手,“挖开黄沙找新土,刨开碎石换土层,捆住秸秆堵流沙”,一棵一棵地把树栽活;靠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摸索出树草结合、乔灌混植、以草护林、以林固沙等有效方法;靠“资金不够义务补,物质不够精神补,白天不够晚上补”的精神,办成了常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右玉精神说明,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成就事业必须干实事、重实效,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紧而又紧,一抓到底。
右玉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实践成果,是民族精神和党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发扬光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是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提出要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激发出全省人民的创业热情和干劲。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艰苦拼搏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既需要热情,又需要韧性,既要刻不容缓地干起来,又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们要在全省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为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强省富民的政绩观
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信念立,干劲增;信念坚,事业成。一个人没有信念就没有意志和勇气;一个政党没有信念就没有凝聚力;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信念就没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党成立89年来,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抛洒热血而一往无前,艰苦奋斗而始终不渝,都因为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山西人民在战争年代为抗战支前作出巨大奉献和牺牲,靠的是信念;在建设时期为国家提供100多亿吨煤炭,靠的是信念;今天我们要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一难题,实现跨越发展,靠的也是信念。学习弘扬右玉精神,首先要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强化强省富民的信念,并内化为我们的政绩观,藉以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和强烈责任心。当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就是山西最大的强省富民。不全面转型,资源浪费、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状况难以扭转,产业结构单一粗放的局面难以改变,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能力难以增强;不加快跨越,经济实力就不会快速增强,与各地的发展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许多问题就不能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转型、跨越是关乎山西发展全局和全省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我们要围绕这件大事进一步坚定信念,把各种力量凝聚到这件大事上来,把各种资源集聚到这件大事上来,不观望、不犹豫、不动摇,动员全省人民认准目标,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我们要围绕这件大事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像右玉人那样敢于干常人不敢干的事,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十分珍惜面临的机遇,大力激发蕴藏在全省人民中的强大力量,以必胜信心实现奋斗目标;我们要围绕这件大事制定工作举措,细化目标、任务、项目,排出时间表,落实到人头上,只要是有利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事情就下决心去做,千方百计地去做好。总之,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办好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事,办好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办好有利于改革发展的难事,办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倾心倾力、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汗水洒在三晋大地、把政绩留在群众心底。
二、激浊扬清,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良风气
干部作风关系发展全局,关系百姓祸福。全省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是在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在一些干部中比较突出。有的把功夫用在嘴头上,坐而论道,热衷空谈,凡事不下真功夫;有的不仅自己不干,还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拨弄是非;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无激情,也无干劲,得过且过,对任务躲,对工作拖,对责任推;有的只作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华而不实,沽名钓誉;有的喜欢吃喝应酬,拉拉扯扯,团团伙伙,沉湎于低级趣味;更有甚者,把工作职位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手段,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最近,省纪委组织各地和有关部门对机关干部上班时间在茶社、洗浴场所、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查出违规公务车131台,查实工作时间在休闲娱乐场所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67名,其中县处级干部3名,乡科级干部10名,已经和正在作出严肃处理,有的还要在媒体曝光。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干部作风问题的严重性,这些不良风气发展下去,既毁了我们的干部,也损害了党的事业,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狠刹不良风气,关键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抓。“一把手”不抓队伍不抓作风,就是不称职,就是软弱无力,就是旗帜不鲜明。党政“一把手”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作风建设负总责,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又要敢抓敢管、令行禁止。要结合实际出台加强作风建设的过硬措施,对作风好的要褒扬,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提醒,对屡教不改的要执行纪律、采取组织措施。省委要求,近期各级党组织都要过一次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右玉精神当作一面镜子,进行深刻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找准确,针对性地寻根源、作剖析,定措施、搞整改,以右玉精神升华思想,改进作风,推动工作。改进作风,首先从工作纪律和工作秩序的ABC抓起,可以先明确四条:一是严禁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行为;二是严禁上班时间和用公款到茶社、洗浴场所、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消费;三是杜绝上班时间迟到早退、串岗离岗、扎堆聊天;四是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作为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要把上述四条作为起码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认真遵守执行。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检查和 查处力度,以整肃风气,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求真务实,努力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树是一棵一棵栽出来的,房子是一砖一砖砌起来的,发展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干上来的,总之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天上不会掉下馅儿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前一段我省党政代表团到津冀蒙鲁考察,所到之处,都在上项目、建园区,吊塔林立,一派生机,从省区市领导到基层干部,说起发展非常兴奋,说起项目如数家珍,明显感到干事创业的劲头比我们大、氛围比我们浓。大家都感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不仅有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更有在干事的热情、激情、干劲、力度上的差距。主要是缺乏只争朝夕、立说立行的精神状态,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突出。要认识到,实干还是虚干,真干还是假干,大干还是小干,反映的是一个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党性观念。没有一种苦干实干的精神,没有一种争分夺秒的士气,没有一种志在必得的气魄,任何宏伟蓝图只能是空中楼阁,任何美好设想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个行动胜过十打纲领,一份实干强过百份空谈。我省多数地方条件不比右玉差,右玉能够做到的,其他地方没有理由不做到。
真抓实干,关键在抓。对领导干部来说,抓不好落实是不称职,不抓落实就是失职。要注重抓关键。围绕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明确重点任务,研究突出问题,制定落实措施,特别是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工程,认真解决事关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以及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一抓到底,务见实效,以重点突破打开工作局面。要善于抓项目。创新思路、拓宽视野,积极探索资源换项目、资源换产业的具体思路和办法,千方百计策划、创意、引进项目,走出去发现商机、寻求合作,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资引资,形成项目建设的热潮。要致力抓氛围。有干事创业的氛围,懒人可以动起来;没有干事创业的氛围,勤快人也会变懒惰。要把干部队伍的精力引导到发展上,大力倡导全民创业,使干事创业成为强劲的主旋律。要加强服务型机关、服务型政府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岗位当成事业来做,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真抓实干,核心在干。温州模式、浙江模式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要鼓励大干,褒扬实干。每项工作都要做到目标明确、标准明确、要求明确,做到事事有目标、人人有专责。凡定下来的事情,当天的事当天办,当月的工作当月做,当年的任务当年毕,既要讲速度、讲进度、讲力度,又要求质量、求精细、求最佳,不能等待观望、听天由命、怨天尤人,更不能束手无策、推诿扯皮、贻误时机。
四、赏罚分明,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是干工作、促发展、用干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一些地方发展不快、活力不强,一些干部缺乏向上向好的动力,关键是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如果不能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踏实干事、成绩突出的干部得不到重用,无所事事、作风不正的人得不到惩戒,这对工作是最大的伤害,对干部积极性是最大的挫伤。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让用心谋事、踏实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没市场。要强化三条措施:一是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全面工作和重点专项工作,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抽查和复查。实行建账、查账、交账制度,正在进行的查进度,已经完成的查效果,没有完成的查原因,盯住要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 的人,彻底改变重部署轻检查、有责任无追究的状况。二是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省委常委会已经研究审定了我省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近日即颁行。将主要目标任务量化成百分制,一年一考核,并打分排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奖惩使用挂钩,引入末位淘汰制,考核得分排在最后1名或确定为较差等次的,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诫勉谈话,连续2年被确定为较差的,对主要负责人或负有责任的班子成员采取组织措施。三是对重点工作进行观摩检查。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10月份对各市重点工作进行观摩检查,听取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实际举措,一个市一个市地看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集中进行点评。这项活动要形成制度,今后每年组织一次,通过观摩检查,对好的给予鼓励,对差的施以帮促,促进互比互学、争先发展。
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是思想洗礼,更是实践行动。这次会议后,各地要拿出实际举措,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行动。要及时总结、大力宣传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抓转型、谋跨越的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要组织好参观学习,按照省里的安排,分期分批组织县处以上领导干部,到右玉实地参观学习,亲身感知,接受教育。我们要让右玉精神在三晋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创先争优、创新务实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以新作风、新作为取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八)
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八)
用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
“转型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这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关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精彩论述。仔细领会深刻内涵,不仅道出了“转型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依存关系,而且阐明了“改革开放”对于“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把'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结合起来,让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立足开放战略 加速职能转变
“把改革开放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这既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因此,袁纯清旗帜鲜明地号召大家 “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要用好'拿来主义',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变“昔日无奈'走西口'”为“今天积极'走东口'”。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要抓住世界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不仅如此,袁纯清还提出具体要求:“未来五年,引进资金要达到年均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额年均增长30%,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年均增长20%-25%”;要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形成“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以及“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模式,进一步“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 1
”。
为了保证开放战略的积极实施和招商引资的有序推进,袁纯清还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他认为“政府是转型发展的谋划者、发动者和组织者”,强调“企业转型升级,前提是政府的服务要转型升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要提高。”同时要求各级政府要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坚决做到“站好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简政放权、提升服务”。为山西省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发挥企业作用 提升整体优势
“把改革开放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对于
企业而言,则既“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又要想办法“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袁纯清强调,“国有企业要树立两个新观念:一是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二是资源型企业要大举向新兴产业进军,特别是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进军,实现传统业态的精彩转身,把企业优势变为全省整体优势”。他要求“国有企业要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发展几个行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全球500强企业。”对于省属大企业,袁纯清强调“要作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比如“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实施'双千亿工程'”。
在发挥国有企业骨干作用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袁纯清指出,“民营资本多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民营经济越
活跃,区域经济也越具活力。”他要求“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引资引智,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转型发展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从家族经济、伙伴经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整治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这些精辟见解,正好抓住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出了解决问题的“处方”,为提升全省的整体优势作出了合理安排和科学部署。
深入推进改革 注重配套举措
“把改革开放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还要
注意“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的奋斗目标。
袁纯清指出,“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最大特点是以区
域为单元寻求突破”,而且“从国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至今,先行先试已经成为改革的抓手。”因此,袁纯清强调“在山西省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战略意义。”袁纯清要求“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并“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视情赋予 '实验区''示范区''先导区'等政策措施”。为山西省综合配套改革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轨迹。
与此同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要在“提高选人用
人公信力”“端正干部队伍风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三方面下大力气,改出成效,真正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袁纯清引用古语进一步强调“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事业兴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的程序和办法,做到群众欢迎、干
部服气”;要“加大整治急功近利、跑官要官等不良行为的力度,坚决改变选人用人方面的不良风气”;“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的若干指标量化成百分制,对领导干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干部的奖惩、升降挂钩,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风气”。这种科学的用人导向,无疑会为山西省的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也必将指引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关链接
“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意思是若重用贤人,天下贤人则蜂拥而至,为国家尽力。相反,若启用小人,那么所有小人都来谋利,则政治必衰。这里借用古语说明:选用一个干部,体现的是一项政策,反映的是一种观念,形成的是一种导向。
名词解释
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意思是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第五篇: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四)
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四)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讲:“山西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在近期市县调研中,他几乎每到一地都要讲城镇化问题。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调研课题中,袁纯清书记还亲自牵头进行《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当下,城镇化是山西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
正如袁纯清书记所说,山西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表现。就山西而言,城镇化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继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镇群,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三大经济圈。可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中央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拓展持续发展空间的战略重点,是因为城镇化可产生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
这组数字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同时,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能够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 1
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形成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大,会刺激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
山西的情况怎样呢?近年来,工业化水平在55%左右,而城镇化率2009年为46%,主要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城镇集聚效应不够强。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亟待改变。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缓慢的症结已经找到,那就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山西“十二五”时期转型发展的新的目标点。袁纯清书记讲话中目标明确:“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1.8左右,五年力争有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形成3000多亿元投资需求,全省城镇化率要达到55%左右。路径是:要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组群发展是城镇化发展中最有效率和效益的范式,也是后发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用内蒙古大力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镇群,使其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的例子先启发大家。再说根据山西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条件,山西省将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
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格局。“一核”即太原都市区,“一圈”即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三群”即大同、朔州城镇群,长治、晋城城镇群,临汾、运城城镇群。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
规划是城镇化的方向标。按照城镇群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璧合,体现独特的灵魂灵气和人文情怀。同时,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建设智能化城市,提高交通、水网、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
民生为本是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城镇化的根本目标。这是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在具体措施中,要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玻璃门”,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要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
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
相关链接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地区,城镇化水平应在60%以上;而山西省人均GDP为3000多美元,城镇化率为46%,城镇化水平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从发展规律把握,山西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
名词解释
城镇化率: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城市化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是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城镇化率为基础,以每年的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
普善效能: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医疗养老、读书就业等社会保障以及基本教育问题,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和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公共财力下,正确选择公共投入方向,以尽量满足民众不同层面的需要,在有限的财力下,优先解决公众最迫切、涉及面最广泛的问题,然后逐步的细化,最终彻底解决民生忧患。也就是说,公共财政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发挥“普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