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时间:2019-05-12 13: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寨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寨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第一篇:山寨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山寨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在场的观众大家好

说起山寨啊,就会想起梁山好汉。“山寨”厂商也如水泊梁山一样,拉上百八十人,打造兵甲,扯上一杆大旗,就开始争霸天下。所谓山寨也就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从手机制造业开始,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山寨制造,已成为我国IT产业经济发展中一支诡异独特而又不容忽视的力量。

山寨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山寨产品有市场需求的。

全国最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进行了一次是否赞成封杀山寨的网络调查,占90.34%的参与者反对封杀山寨。可见山寨经济的存在是有其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正是广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山寨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什么消费者在明知道山寨产品比不上大牌产品的情况下仍然会选择它们呢?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能够影响他们选择消费品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和商品价格。

我国手机市场曾被国外资本垄断,许多电子和技术产品穷凶极恶、漫天要价,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泡沫许多的品牌产品价格已不能反映价值。而山寨就是对这种暴利行为的反抗。在山寨品的强烈冲击下,短期内,可以让中低阶层消费者获得近似的消费效益,来满足消费者消费心理。大牌产品也不得不加速技术革新,而价格也在山寨品的竞争中不断下降,这对消减经济泡沫、促使产业结构优化是有着一定帮助的。

山寨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首先,山寨产业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GDP,除却政府卖地和畸形投资以外,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就是遍布全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它们没有雄厚的资本和高端的技术,仅仅是依靠代工、模仿,却为中国赚了大把的外汇,06年破的1万亿,07年破的1.5万亿,08年破了1.8万亿,同时,作为这些企业的拥有者,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它们又拉动了我国的内需,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山寨产业可以抵制国外资本的入侵。改革开放以及02年加入WTO之后,国内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一些国家以资本为工具,期望在中国改变些什么。中国日化行业的80%,高科技产业的87%,高端汽车零部件90%,甚至粮油加工的85%都被外资渗透,这些外资在各个行业渗透越来越严重。我们发现山寨产业的崛起,它以其前瞻的创意、草根似的生存理念和非典型的商业模式,以一些边缘手段给予那些资本巨头以沉重打击。

再次,山寨产业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现代多数的大企业所走的路线大多都是“模仿—发展—创新—被模仿”。“山寨制造”走短平快的生产模式,生产周期短。依靠迎合中低阶层消费者的需求,扩大销量,积累足够资金,从而培养自己的研发力量。如果没有山寨何来小米,如果没有山寨何来华为、天语。每一个山寨作坊都有一个诺基亚的梦想。

最后,山寨产业核心技术的平民化导致了产业的平民化。正因如此山寨产业给予了民营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也为社会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并为这些人员提供了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其相关技能和生存能力,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为创业者提供了创业的平台。

第二篇: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正方)

一辩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利大于弊。首先,我想请大家明晰两个概念,一,文明的定义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二,今天我们判断的标准并不是,外来文明本身的优劣对错,而是它作用于中国文明之后,是否有利于中国文明的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一. 外来文明可以丰富中国文明的内涵。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物质文明却远远落后于外国。生产力的落后时的我们几乎走到了民族生存的关键时刻。从上世纪初时万国汽车展销会,到如今嫦娥,天宫的相继发射升空;从过去的独尊儒术,之乎者也,到现在的语数外物化全面培养;从过去的私塾教育,到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本科教育。。。。外来文明不仅给我们带来科学技术飞速,也是国人明白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物质文明也再次焕发了生机。

二.外来文明可以弥补中国文明的不足。

古老的中国文明让我们骄傲了上千年。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男尊女卑,封建专制,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封建糟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百年前的中国人才吸收了外来的民主思潮,工业文明,马列主义。。。高喊着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能救中国。最终将自由,民主,知识带到了中国。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社会。正是外来文明的冲击加速了我国文明自身净化的进程。

三.外来文明可以帮助中国文明保持生命力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没有文明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不断的吸收外来文明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能使我国文明在交流与从冲击中保持生命力。不经历风雨的考验,海燕又怎能搏击长空。长达千年的封闭使得非洲文明和北美土著文明在外来势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血淋淋的教训相信每个人都已铭记。历史表明一个保守自闭的民族,在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只能无可奈何的走上江河日下的道路。

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

二辩

谢谢主席,首先我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外来文明本身的利与弊,而是外来文明作用于中国文明之后的利与弊。根据我方的看法,对方观点存在以下三点错误:

一、对方辩友说外来文明会影响中国传统。我方认为,外来文明非但不会颠覆我们现在的传统,反而会完善我们传统观念上的漏洞,例如我国传统上有男尊女卑的陋习,经过与外国文明的交流不也是受益匪浅么?一个具有正确是非观的人,就像在座的老师、学员一定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比对方辩友也一定能够分清是非曲直,如果对方辩友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指望谁能够相信您呢?

二、对方辩友说西医会挤压中医的发展空间,但我方不敢苟同。西医和中医是两个不同的文明产生的两个系统,西医主张就病论病,中医主张系统全局、阴阳交互。西医科学的试验方法会有助于中医对于自身原理的探究,而中医也可以通过调和的作用来增强西医的治疗效果。难道对方辩友不认为中西合璧比只用中医好的多么?所以,西医会为我们中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方辩友竟然提出外来文明是为了摧残中国文明的!这明显是自相矛盾。首先对方一辩告诉我们,文明是指人类一切财富的总和。而外来文明摧残中国文明非但无法积累自身财富,反而会导致两败俱伤,从另一个角度讲,难道外来文明发现青霉素是为了摧残中国文明么?亲爱的对方辩友,能不能麻烦您来给我论证一下外来文明是为了摧残中国文明而存在的?对方辩友不能够做到。所以对方辩友立论已经立错了脚,之后的修饰无非是为其观点进行的狡辩。

综上所述,对反辩友理论错误,而我方观点坚实而又有力,即外来文明对于中国文明利大于弊。

三辩

1请问没有外来文明,裹小脚,三妻四妾,这样的文明弊端可以被我们踢出掉么。

(可以)您方才所讲这些弊端没有外来文明也早晚会被踢出,可

(不可以)首先感谢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支持,即没有外来文明我们自身的弊端是很难被踢出的。

2(如果他答可以)您方一辩说,没有外来文明的参照,我们可以自我更新,那请您解释,几千年我们自己都没剔除掉的文明弊端,怎么在短时间内又踢出了呢?

2(如果他说不能)好,没有外来文明就没有参照。请教你,外来文明就像一本书,读书就是去粗取精,我们吸收外来文明,是不是就有一个选择机制?

3.按照你们说的外来文明弊大于利,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不要学习外来文明,不要搞教育国际化了?

据我所查,中国妇女在旧社会里,备受摧残,单说缠足裹脚的陋习,就延续了几百上千年!女子缠足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民国初年才逐渐禁绝。为什么是民国初年呢?恰恰是因为那时我们已经开始接受女性解放的思潮。又如我国古代宣扬的门当户对,到今天的婚姻自由,这些还是因为建国以后我们又一次接受了外来文明才慢慢转变过来的。诸多的有益转变不胜枚举,外来文明中的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等等精华部分丰富了我们本族文明的内涵,也弥补了我们中华文明的不足,帮助中华文明保持时代性和生命力。这还不足以证明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利大于弊吗?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的繁荣昌盛能堪比唐朝。很难想象,如果唐朝没有开元盛世,没有广泛的对外交流和贸易,没有繁荣一时的东市西市,历史长卷上将缺少了怎样一朵奇葩。

古有贞观之治国泰民安,今有马克思主义强我中华。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文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我党指引了一条正确的方向。在国家繁荣这样大的利处面前,还有什么样的弊病可以与之相比?

同学们,对于我们而言,新时代的大学生,新世纪的军人,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年代里,还怎能闭关不出?只有广泛接触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坚持走教育国际化,我们的眼界才可以拓宽,视野才可以变大,能力才会更强,这样也有利于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让我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可见无论对方辩友无法说明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弊大于利,更可见我方观点坚不可摧。谢谢!

(可以)您方才所讲这些弊端没有外来文明也 早晚会被踢出,可据我所查,中国妇女在旧社会 里,备受摧残,单说缠足裹脚的陋习,就延续了几百 上千年!女子缠足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民国初年 才逐渐禁绝。为什么是民国初年呢?恰恰是因为 那时我们已经开始接受女性解放的思潮。又如我国 古代宣扬的门当户对,到今天的婚姻自由,这些还 是因为建国以后我们又一次接受了外来文明才慢 慢转变过来的。诸多的有益转变不胜枚举,外来 文明中的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等等精华部分丰富 了我们本族文明的内涵,也弥补了我们中华文明 的不足,帮助中华文明保持时代性和生命力。这还不足以证明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利大于弊吗?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的繁荣昌盛能堪 比唐朝。很难想象,如果唐朝没有开元盛世,没有广泛的对外交流和贸易,没有繁荣一时 的东市西市,历史长卷上将缺少了怎样一朵奇葩。古有贞观之治国泰民安,今有马克思主义强我中华.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文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 我党指引了一条正确的方向。在国家繁荣这样大的 利处面前,还有什么样的弊病可以与之相比? 同学们,对于我们而言,新时代的大学生,新世 纪的军人,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年代里,还怎能 闭关不出?只有广泛接触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坚持 走教育国际化,我们的眼界才可以拓宽,视野才 可以变大,能力才会更强,这样也有利于我们今 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让我们在 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可见无论对方辩友无法说明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 的弊大于利,更可见我方观点坚不可摧。谢谢!

四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我要向反方的四位辩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因为他们使得我们大家更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外来观点,哪怕像对方辩友这样针逢相对的对立观点,对我方观点的进一步完善与阐述,也是利大于弊。从而使我们更加坚信,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利大于弊。

先让我们看看对方辩友的三处明显漏洞:

1、对方辩友审题不清,我们的辩题并非是在讨论外来文明的利于弊。对方辩友反复用诸如拜金主义等某些极端的个例,说明外来文明存在劣性是大错而特错的。请不要忘记我们辩题中的“对”字,对字说明,探讨二者之间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才是有意义的。

2、对方辩友作茧自缚,您反复说,我们不是要闭关,可是他却告诉我们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弊大于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明知是鸦片,你为何还要吸食呢?如果真是弊大于利,不闭关您等什么呢?

3、对方辩友坚持外来文明会导致中国文明进程受阻,我方认为:维护中国文明并不是与汲取外来文明相对立,相反,这个过程是适应全球化的产物。在当今的社会,一个拒绝吸收外来文明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健康发展,反而极不利于本国文明的进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是因为它广纳百川的胸襟。而一旦人为地阻其支流,只会使之走向干涸的境地。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就告诉我们:闭关锁国,等到敌强我弱,被动挨打就不可避免。若中。,华再次沦陷,谁会去安抚 以手抚膺坐长叹 的对方辩友呢? 下面我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辩题:此辩题的比较标准是:看外来文明能否更好的融入中国文明,使之更加源远流长。我方认为利大于弊,理由共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文明的本质来看,文明本身具有民族性、世界性。民族性告诉我们,中国文明区别于外来文明而存在,是因为独特的魅力,而每一种文明也都具有这个的特性。世界性说明:文明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不管是“相融”还是“碰撞”都必然是产生文明的交汇与融合,从而迸发出美丽的火花,点燃耀眼的火把,照亮中国文明发展之路。由此可见,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利大于弊。

第二,从历史的长河的铁证来看。丝绸之路的悠然驼铃,为旺汉带来了进步的动力;开元年间的兼容并包,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盛世。那时,长安即是世界,世界尽在长安。而马克思主义的熊熊烈火燃烧在中国大地说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外来文明是中国文明摆脱困境,走出危机必要选择。从任人宰割一盘散沙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从千疮百孔积贫积弱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灾难深重的百年沉沦到踏上民族复兴的腾飞之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文明书写了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壮美画卷。与这样的利相比,对方辩友所谓的何种弊端能掩其光芒呢?由此可见,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利大于弊。

第三,从今后国家发展上来看。我们已经走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胡主席曾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的交流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然的屏障与隔阂,而且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中国的一定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吸纳世界各国先进文明。这正是因为,唯有认清利大于弊的本质,把中国文明与外来文明不断交融,才能使中国巨轮乘风破浪,激荡辉煌未来。

综上所述,我愿重申:我方观点强烈而又真切,即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利大于弊。我也希望对方辩友能明白这样的道理:海纳百川成其大,通流万卷始于精。莫畏糟粕遮望眼,取其精华是文明。

谢谢大家!

小问题

民族尊严的主体就是民族,正如前所述,我国的很多民族起初都并非本土民族,比如朝鲜族,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等,但是他们现在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这点你又如何解释?

请对方辩友环视四周,你所看到的电灯,投影,麦克风,包括我们的手机,相机,电视机。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哪一样起初不是外来文化呢?没有这些,今天的生活还怎样如此丰富多彩呢?

唐朝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

请问你是愿意看一枝独秀还是百花争艳?唐朝时汉民是主体没错,但是没有其他民族的到访交流,恐怕也不会出现东市西市的繁荣景象。这你又如何解释?

如果是弊大于利,为什么不闭关锁国呢?又为什么改革开放呢对方辩友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外来文明有的弊端,可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与外资外贸息息相关,对方辩友难道想让我们走固步自封的老路?

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得国人缺乏对世界发展的了解,也就缺乏了自身发展的外在动力,落后就要挨打,屈辱的近代史还不能震醒你吗对方辩友?

交流是发展的前提,缺乏交流就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和长处,对方辩友这样的一味排斥外来文明,恐怕是行不通的吧

没有文明的交流融合,没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你是想活在黑白世界还是想做一张白纸啊对方辩友?

不使用京胡只能说明交响更适合奏国歌,只有适合的才是更好的,你为什么要使用手机呢?为什么不使用驿站而用EMS和UPS呢

军装是仿西装设计的还是汉服呢?

第三篇: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刘世锦

2003-05-17

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前一段时间对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杭州湾地区的调研,就产业集聚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概念和现象

所谓产业集聚,简单地说,就是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与此相对应的英文是cluster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含义大体相同。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产业集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产业集聚区内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很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产销量往往以“亿” 为单位,令人惊异。比如浙江诸暨大唐镇的袜业市场,年交易量达60亿双;嵊县的领带市场,年交易量达到2.5亿条;绍兴的一个新建的织布厂,年产量达上亿米布。在浙江,这类产业集聚被称为“块状经济”。据统计,浙江有52个“块状经济”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有56种以“块状经济”方式形成的产品居全国第一。在珠江三角洲,彩电、计算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到全国的较大份额。例如,目前全国最大的四家彩电企业的生产基地、最大的几家计算机企业的生产基地都设在珠江三角洲。

二是产业集聚使专业化分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获得了空前发展。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在这里大量地分布在不同企业之间,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某个环节。企业分工的特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零部件较多、价值量较大的产品,如彩电、复印机等,不是一个主机厂(总装厂),而是几个厂在同一区域,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也不是一家,而是若干家。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一个零部件厂可以同时给多个主机厂配套,容易到达规模经济要求,从而降低成本;而对主机厂来说,有多个供货商可供选择,有利于通过供货商的竞争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对技术含量和价值量不高的产品,如袜子、领带等,则有大量成品生产企业集聚在一起。在其前道生产环节也有细致的分工。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配套体系,是这些产业集聚区最重要的优势。在珠江三角洲地区,IT、家电等产业的聚集已经形成。在这一地区一百公里左右的范围内,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将近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采购得到。

三是分工深化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据介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彩电、计算机、手机等产品零部件的采购成本比其他地区低30%。而浙江“块状经济”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也可以说低到了极致,比如在北京市场上卖五六十元的布料,在当地不到十元;在外地市场上卖五六元的袜子,在当地仅几角钱。

二、形成机制与优势

这种区域性的产业集聚的过程和机制更是意味深长。在浙江,基本上是市场与产业互动的方式。先是在某个地方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往往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几十家、几百家乃至更多家这样的生产单位集中在不大的区域内,所谓“一乡一品”、“一镇一品”。为了给这些产品找销路,便出现自发性的市场。市场出现和扩大后,促进了市场背后的生产发展,然后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扩展。地摊式的市场形态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在国际上是罕见的,但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中,以一种非常自然的形式出现了。市场一旦形成并逐步成熟后,便会促成自己的合理秩序。在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形成了高效率的通达全国各地的物流系统,其他地方的客户,经常宁愿绕路也要到“中国轻纺城”发货,因为这样才能更加快捷、可靠、便宜。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有这个特点。

而在珠江三角洲,产业集聚有着多种机制。

一种是加工贸易带动。以东莞的美能达打印机、复印机为例,先是来料加工,以后发现成本很低,总装厂也进来,并带来了更多的配套厂家。美能达在东莞的生产成本比在日本至少低30%,人工成本仅为日本的十三分之一。在竞争压力下,美能达的主要竞争对手佳能、理光也陆续进入这一地区。

另一种是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顺德的科龙、美的、格兰仕等名牌产品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厂家的发展。科龙的冰箱、空调等的外部采购率达到70%以上。

还有一种类型是OEM、ODM产品带动。顺德勒流镇的东菱公司,专为欧洲市场做小家电的贴牌生产,80%以上的零部件就近采购。仅在勒流镇,与小家电相关的生产企业有四千多家。

最重要的是,不论在广东,还是在浙江,产业集聚事先都没有政府的计划和规划,没有事先的宏大设想,基本上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形成的。不仅政府部门没有这种预见,就是当事人本身也没有这种主观意识,只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回头一看发现出现了产业集聚现象。政府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顺势而为,创造好的外部环境。浙江几个成功的大市场,都是先有自发性市场出现,并达到相当规模,然后政府引导,加以规范和提高。政府作用除了积极一面外,也有“不积极”、“消极”的一面,在有些市场自发出现的初期,当地政府部门认为“乱来”、“不规范”,曾经驱散、关闭,但总是关不了,以后被迫默认,再以后态度转为积极,承认、扶持、提高。在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机制,是理解产业集聚现象的关键所在。

那么,产业集聚主要有哪些优势呢?可以有如下初步的概括。

一是,零部件供货商向多个主机厂供货,可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如有的日本厂商认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购成本可以降低30%。这是向单个主机厂供货时所达不到的。同时,分工深化,不仅主机厂,而且零部件厂,以及为其配套的次一级零部件厂,都有较高外部采购率,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综合来看,这种分工模式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和分工细化双重好处。

二是,零部件和总装厂之间减少了由于资产专用性强而带来的合作风险。以某手机生产厂为例,其重要部件至少有三个供货商,各占70%、20%和10%的份额。主机厂在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引入竞争,依据供货质量、及时性、价格等调整不同厂家的供货比例。而在单一供货商的情景下,则可能出现由于经济学上所说的机会主义倾向而引致的“要挟”行为。三是,区域内的大量采购和销售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例如,宁波的服装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纺织面料供货商到宁波设点销售,由于供货的批量大,成本相应降低。

四是,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类似硅谷“酒馆谈话中的技术转移”现象,在产业集聚区也普遍存在。一家企业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其他企业易于就近模仿。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不在某一家企业干了,可以方便地进入同类的另一家企业,存在着人才供给上的“外部性”。

五是,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产业集聚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性,使这些服务业或配套设施具备了经济上的合理性。例如,宁波"L"型的十公里左右的地域内,集中了一两千家服装企业,一年一度的服装节,受益面宽,等于做了一个集体大广告,积累了众多企业都可分享的无形资产;同时,如此多的企业也可以在经济上支持这种大型活动。又如,绍兴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众多的纺织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金昌现象”。地方政府也反映,当地形成产业集聚后,政府部门也积累了许多专业性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如绍兴市政府认为在为纺织面料特别是化纤面料生产企业服务方面,情况熟悉,得心应手。宁波市政府促进服装业发展方面亦有同样感受。

三、关于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几点政策性考虑

产业集聚现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素材。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将可能产生一些很有意义的成果。这里着重提出几个从政策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某类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在美国,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电子产品,等等。欧洲、日本也大体如此。美国哈佛大学以研究竞争战略而著名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中,通过对十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成功的产业集聚区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坚实稳固的竞争优势。从国内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历史看,在起步阶段也曾经历过“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到一定阶段后,才向特定区域集中,分工协作体系逐步深化。目前已经可以观察到这样的趋势: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那些地方的竞争力,显著地强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方,而且出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转移的势头。如果说以前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相关度还不高的话,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这种关联度已经并将进一步增强。对大多数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言,在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地方,总是存在着一定形态的产业集聚;而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地方,或者没有产业竞争力,或者曾经有过也会衰落下来。由此可以考虑引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而且这种关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强。

第二,讲产业发展一定要有产业集聚概念。这是上一个判断的逻辑推论,但实践含义要更强一些。不论全国还是某个地区,产业发展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在某个具体区域。当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有了密切关联后,如果某区域并不具备某个产业集聚的条件,强行要上这种产业,失败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当产业竞争力对产业集聚形成依赖后,区域产业发展中出现一种新的盲目性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一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产业蓬勃发展,而产业中心随之转移的现象。以纺织工业为例,过去的长时期内以“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为生产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方以及内地的诸多纺织工业基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纺织企业普遍衰落,不少已经破产关门。与此同时,中国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并成为世界上纺织品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这种增长来源在哪里呢?看看浙江绍兴等地的纺织业,答案就清楚了。中国总体上仍处在经济的较快增长时期,相当多的产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这种增长机会是否属于某个特定区域,尤其是那些历史上和目前具有一定生产基础的区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较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些区域是否具备相关产业集聚的条件,集聚的进程是否开始,已经达到了何种水平等。对此,不少地方和企业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认识。一些地区在规划产业发展时,往往提出“大而全”的计划,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如一个县)范围,要三次产业均衡发展,要发展一系列热门产业,如汽车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样样齐全。这种状况表明对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规律性缺少基本认识,特别是缺少产业集聚的概念。而在产业集聚发展迅速的地区,地方政府负责人则是另外一种思路,他们能够明确地强调发展哪一类产业,甚至是某一类产业中的某个环节,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通过产业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逻辑。

第三,老工业基地振兴要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探寻新思路。老工业基地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内部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之间条块分割,形式上看一个区域内集中着大批企业,但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这种形态只能说是一种企业集中区,与上面述及的产业集聚有着实质性区别。多年来,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发展装备工业来振兴老工业基地。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制造业的发展,装备工业有很大可能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但这种机遇是否就一定属于老工业基地,恐怕还很难说。如果老工业基地不能通过企业改革、市场发育,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实现由传统工业区向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产业集聚的转变,将会与这一机遇失之交臂。在人们的印象中,浙江工业的特点是“轻”,但在宁波,已经出现了由一千多家塑料机械企业构成的产业集聚区,其中有目前国内最好、国际上竞争力相当强的注塑机生产企业。中国的装备工业有希望得到大发展,但装备制造中心,至少是部分生产基地,很可能发生区域性转移。对老工业基地来说,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利用好机遇,另一方面,也不一定把宝都押在装备工业上,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生产基地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当地的优势,特别是这些年来新形成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形成产业集聚并且有竞争力的,也会有其他一些产业。在这方面,部分老工业基地已有了成功案例。

第四,产业集聚对流行的产业“梯度转移” 理论形成重要挑战。过去我们讲东南沿海地区的优势,主要是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随着交通信息条件的改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优势已不再明显,或者不复存在。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优惠政策的重要性明显下降的阶段。产业集聚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天优势”,即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这一条件一旦形成并趋于成熟后,再转向其他地区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事实上,外来投资者(外商和内商)选择投资地点时,在地区和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其他方面的条件差距缩小的情况下,产业配套条件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产业集聚形成后,显著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优势地位。这种状况对流行的产业“梯度转移”

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原来我们所期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工、纺织等产业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会随着经济成长逐次向中西部转移,很值得重新研究。这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劳动力的流动问题。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向我国进行制造业转移,主要目的是分享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其前提是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自然人流动(不难想象,如果允许这种流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产业就不会转移到中国大陆)。而在我国内部,中西部向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流动自由度是较大的。这意味着,东南沿海地区可以分享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产业集聚条件形成后,中西部地区要获得这些条件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在低成本劳动力与产业配套条件的组合中,中西部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这并不意味着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没有出路了,而是说,中西部地区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和发挥自己优势的产业集聚,而不要把希望过多地寄托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上。这方面,中西部的有些地区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例如,在西安市,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集聚已初成气候,全国最大的前十名民办高校,西安就占了一半左右。

第五,产业集聚使行政性重复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如前所述,产业集聚较成熟的那些地区,相关产品的交易和生产成本大幅度低于其他地区。这样,如果其他地区在这些产品上搞重复投资,特别是政府驱动的行政性重复投资,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失败的概率会更高,损失也会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集聚对行政性重复建设是一个有力的制约因素。问题在于,相当多的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去年以来,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刺激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和准备大干快上汽车制造项目,而且重点是总装项目。汽车产业是一个对产业集聚有较高要求的产业。中国真正具备产业集聚条件的潜力的地区只能是少数。在这些地区之外的汽车制造项目,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很大的失败概率。

第六,如何有效地促进产业集聚?当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度显著提高以后,对一个地区来说,如何促进当地的产业集聚,就成为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对此,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文中提出的钻石理论,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也仅仅是参考价值,这不仅因为该理论本身是不完善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国情与波特教授研究过的国家国情有显著不同。在如何促进产业集聚问题上,政府扮演什么角色是首先要搞清楚的。有的地方学浙江发展“块状经济”,由政府规定某个地方发展某个产品或产业,规定一些企业为另一些企业配套,用行政性办法人为“造市”,这类做法就将事情搞歪了,丢掉了浙江发展“块状经济”即产业集聚的精髓。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创造一个开放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好公共服务,如果本事再大一点,可以做一些提升生产要素质量的工作,如培训、提供信息等,至于能够形成何种产业集聚,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

第四篇:对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探析

**要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上实现大的突破,必须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旅游功能全面化、旅游客源多元化、旅游质量标准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旅游休闲基地。

一、强化认证意识,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

充分对接国际和国内标准,彰显历史文化差异性、民间民俗神秘性和山水风光独特性,解决旅游资源认同性问题。一是加强“申遗”工作,拔高发展标杆。建立健全权威、科学、民主的“申遗”决策机制,编制文化遗产地的申报规划和重点景区的控制规划,不断密切与国家保护机构和国际保护组织的联系,学习借鉴著名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申报经验,对天柱山、浮山等国家级地质公园进行“申遗”的论证、评估和规划。二是加强“民保”工作,强势注册文化。针对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于民间和理论化程度低的现实,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组织专门人员,设立专门资金对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对重要文化遗产进行申报注册,获取文化专利权和知识产权,形成注册文化,以便形成**独占性文化优势资源。重点围绕黄梅戏、岳西高腔、佛教禅宗和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群等,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普查、认定、申报、保护和交流传播。三是加快“创重”工作,保护自然遗产。学习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经验,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工作,大力保护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风景资源,整体推进景区景点周围和旅游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建设,严防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低水平开发。

二、强化基础意识,推进旅游功能全面化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旅游功能全面化,必须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解决旅游功能适应性问题。一是加快旅游大通道建设,提高入境便捷性。抓好南京-**、**-黄山、武汉-岳西高速公路开工、天柱山机场命名和跑道扩建工程,逐步开通与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省会城市和黄山、芜湖、九江等重要旅游地级市的对飞航班;争取天柱山火车站的改造升级,加快天柱山旅游经济圈、**市区各景点的直线通达工程建设步伐。同时,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以便捷的交通为纽带、良好的配套设施为基础,使区域之间互为市场、互为资源、相互促进。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居舒适性。继续按照“改造旧城、建设新城、打造名城”的思路,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建设。以逐步实现**市区与高河镇的对接为主干,拉开城市骨架,实现扩容提质,提高接待能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在主要景区建设集餐饮、购物、咨询、休憩、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在城市进出口改造升级一批大型旅游停车场,在城区建设美食馆、西餐厅、酒吧等一批精品店,在城市主要街道沿线配置休憩、饮水、自动售货机等设施。三是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提高景观的协调性。对城内新建工程和建筑物改造,要做到程序依法审批、数量限量审批、风格统一规划,依法打击乱拆乱建、乱加层乱改造行为。在景区及景区附近新开商业店铺必须通过规划、环保、卫生部门和管委会的共同会审。规范发展乡村生态游、农业观光游、大别山风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三、强化营销意识,推进旅游客源多元化

创新面向全球和国内市场的营销机制,壮大“天下**”品牌的影响力、感召力,提高境外游客比重,解决旅游客源广泛性问题。一是加强境外营销宣传。宣传与促销对于旅游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要大力夯实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旅游宣传推广中心,精心编制中长期及市场营销计划,组团参加国际国内知名旅展,邀请强势新闻媒体来**制播旅游宣传片,巩固扩大华东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争取开发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等市场。加强与国际国内旅游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力争**成为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目的地。二是办好各种节庆会展。继续办好“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大别山映山红旅游文化节”、“天柱山国际网球公开赛”等一批赛事活动。出台引进重大会议和展览项目的奖励办法,争取国家旅游局和高规格的旅游组织等机构的会议在**举行。精心策划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力的盛事活动,邀请国际、国内政要视察**,邀请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知名专家学者和大企业、大集团ceo游览**。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全球性大事件进行营销,举办大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央视和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投放**旅游形象广告片,在主要办公楼宇、赛会场地设置旅游形象广告牌。三是发挥旅行社骨干作用。加快旅行社兼并、重组、整合步伐,扶优做大骨干旅行社,推进旅行社向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与国内四大旅行社总社密切合作,鼓励景区景点和旅行社在港澳、北京、上海等重点市场设立驻外营销机构。

四、强化规范意识,推进旅游质量标准化

要不断强化规范意识,提高管理素质,彰显人性化服务特色,解决旅游环境亲和力问题。一是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制度。着力推动旅游行业实行国际iso环境管理认证、iso质量认证、绿色环保认证、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积极推动旅游预警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督促指导景区景点完善相关制度和

措施,努力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游客紧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方案,加入sos和medex救援体系,构建国际医疗网络。二是培育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培训教材和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鼓励境内外高素质、多语种人才来**创业,制定系统性的旅游人才外派培养计划,建立起一支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业规的经营管理人才。落实窗口单位培养外语服务人员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导游人才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发展多语种导游员、讲解员队伍,培养选拔一批国宾导游,满足境内外游客需求。三是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采用国际旅游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类制定实施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度假村、乡村旅游、旅游车船和旅游接待单位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营造旅游大市的浓厚氛围。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导游解说系统,组织编印《**旅游指南》、旅游地图,不断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强化开发意识,推进旅游产品特色化

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游客需求为基础,多层次,多方面分析市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通过人为的改造和现代科技的利用,挖掘其精髓,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延长其旺盛期,缩短其衰落期,适时向社会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发挥旅游产品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色,解决旅游的内驱力问题。一是实施龙头品牌带动。区域旅游合作是资源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一旦变成旅游产品,就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要在周边省市中独树一帜,最佳选择就是打造黄梅戏和天柱山这两块文化与自然景观的龙头品牌。**著名的戏剧之乡。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黄梅戏在全国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在全社会戏迷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继续推进黄梅戏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黄梅戏这个文化产业宣传**,展观**独特的文化魅力。天柱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在巩固现有的各种资源的同时进行立体式开发,将天仙河漂流、三国“二乔”故里的景点设计结合起来,扩大天柱山的魅力内涵,发挥**标志性景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二是实施精品支撑带动。**的旅游产业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没有有规划地打造旅游资源中的精品,实施精品工程势在必行。要打造自然风光精品。重点打造五大旅游区,即**黄梅戏与城市休闲旅游区、潜-怀天柱胜境与古皖文化旅游区、岳-太自然生态与禅宗文化旅游区、桐-枞文学流派与火山地质旅游区、宿望山寨与雷池文化体验旅游区。对这些景观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扩大宣传,使之成为自然风光中的精品。要打造历史文化精品。深挖**文学资源资源,重点突出桐城派文学、张恨水与蝴蝶鸳鸯派文学、海子故里与海子诗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深挖**的戏剧资源,重点突出黄梅戏和京剧的发源地;深挖**的历史资源,重点突出文化遗址和革命纪念址、陈独秀陵园等,从注重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地方特色的展现去精雕细琢,推出精品。三是实施区域联动带动。加强同周边省市联系、共荣于华东旅游和长三角旅游大框架内是**旅游发展的不二选择,要统一认识,主动加强同黄山、九江、武汉、南京等景区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大范围的旅游资源,实现客源市场的共享。在旅游线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两条既依托中心城镇、交通干线,又和旅游景区串联最优化且与周边景区资源共享的精品线路。四是实施多元投资带动。从长远来看,深层次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作后盾,社会化投入和多元化融资是资本来源的主要渠道,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形成政府投入、企业开发、社会融资、品牌入股等形式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构建一个吃、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协调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第五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喝彩的,也有怀疑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对此,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信心是坚定的。——回应唱衰中国论

本报讯 昨天,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进入达沃斯论坛专题】 温家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进步,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在回答问题时表示,当前反腐重点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这要成为经济上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这些年已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干部申报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还要进一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示,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三是公开“三公”经费。今年开始已在98个部门实行“三公”经费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感到还不够,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明确公布内容要具体到项。

>>关于经济问题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温家宝强调,我们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解读】

全年CPI预计“4%右一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8月CPI比上月回落,至少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了“拐点”。下一步物价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因为稳定物价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工资上涨及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将力争完成年初设定的通胀管理预期目标,全年CPI涨幅可能会在“4%右一点”。

中国愿意加大对欧洲投资近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令世界担忧。温家宝表示,中国仍愿扩大对欧洲的投资。希望欧盟领导人、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下个月他将同欧盟领导人会晤,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解读】

中国总理向世界传递信心

张晓强表示,总理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战胜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这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世界传递的信号。即我们要有信心,同时要承担起责任。在搞好中国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共进。温总理讲话指出了一种方向,希望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使全球经济复苏回到正常轨道。

下载山寨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寨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自2012年12月份入职上海王笃明律师事务所以后,我一直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与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家长期进行接触。通过与民营企业家的交谈与共事的时间,了......

    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

    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看,准备参加辩论会的正反双方的选手个个(跃跃欲试)。听,正方选手口才极好,一张口便(咄咄逼人),反方选手也(不甘示弱),整场辩论会双方真是(唇枪舌战)、不......

    科技发展是利大于弊

    科技发展当然是利大于弊啦. 科技的发展带来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电器时代,加速了人类前进的步伐.不然我们现在还在点蜡烛和火水灯呢. 通讯设备的诞生,令人与人的沟通没有距......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

    网络对青少年利大于弊

    网络对青少年利大于弊 在这个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熟练应用网络,是每一个人学习生活中的必要技能。然而青少年正处于树立是非观念的关键时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在错误观......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

    正方立论: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 所谓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超越国界,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会议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会议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一、简述会议及种类 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它往往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消......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附加材料全集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附加材料全集 目录 1、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交融 2~3 2、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 4~6 3、无助的异类的亲戚——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