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应用生命周期理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
如何应用生命周期理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
作为一个有着万余人的大型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管理面广人多,作为一名身在处室的财务管理人员,各个厂矿单位不同类型的人员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指导?更好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性格和工作习惯进行指导,而下级专业人员性格、知识、能力和工作经验各异,难免产生各自矛盾。如何在对下级专业的指导中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下属尽快进步和提高以适应岗位需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部分领导没有根据下属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安排和指导工作,导致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隔阂。对于不同工作经验和环境适应力的下属首先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确定一下管理风格对加快下属的成长步伐与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还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新近进入岗位的财务人员,需要按照命令式关系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当我们安排工作时,应主动向他们叙述清楚该任务对完成时间、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对于已经在岗有一段时间的财务人员,只需要在他能完成日常工作和熟悉企业氛围的基础上要增加业务沟通,积极而审慎地参与业务讨论,帮助其完善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即可;对于已经在同一岗位工作几年,能够按时独立完成例行工作,对于矿业公司财务管理系统及方式熟知的专业管理人员,可以明确授权给他,在工作中就关键性和原则性问题保持沟通。
第二篇:银行财务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工作
浅议银行财务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商业银行管理中越来越处于核心地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态势,如何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不断增强财务管理的控制和利用能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和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
面对本土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全方位竞争的态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经营体制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来说,我国各类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确立的多样化。关于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三种表述:一是产值最大化,在商业银行内部反映的是以存款规模或资产规模最大化,这一理论的前提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或资产规模代表了商业银行的实力,增长快慢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问题是没有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发展质量和效益状况。二是利润最大化,认为利润代表了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代表着商业银行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商业银行的目标。问题是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费用的关系,以及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大小。三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认为应当把商业银行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盈余来概括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可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问题是仍然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性,没有考虑每股盈余的风险。
其次,将“成本效益原则”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银行的竞争力大部分取决于各自业务流程中的成本和质量,成本效益原则是判断一切财务行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以此作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基本原则是无需置疑的。
企业财务管理对产品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价格确定一个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价位,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对商业银行这种特殊的金融企业来说,其经营管理不同于生产企业。但近年来,成本效益原则作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共识,并在实践中自觉遵循。
再次,财务管理手段已从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分支之一。西方商业银行已实现了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提供财务会计数据,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规划未来,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而在国内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报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相对忽视更为科学的技术模型的开发与应用,这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提升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部分商业银行已在逐步实现分部门、分产品和分客户核算,细分成本收益,对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成本效益来确定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岗位的取舍进退,从而对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
员的管理和控制。有的商业银行通过外包或自行开发等方式,创建财务管理系统,以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业务需求,逐步将成本和利润核算到部门、产品和客户,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评价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建立银行财务分析预测数据库及数学模型,运用于财务分析、财务计划和预测,为掌握银行经营状况及制定未来经营方针提供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实践证明,技术系统和科学模型的运用,提高了财务管理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银行财务管理者提高管理工作的途径分析
(一)转变角色进入状态
财务管理应该成为业务发展的良好伙伴,应该为各项业务的发展、新产品的推出提供财务上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数字发现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意见。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者应确立财务是业务伙伴的理念,建立以支持决策为主的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与日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相互支持,以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监督职能。通过发挥财务部门熟悉财政、税收、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政策的专业优势,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贯彻落实,以确保各项业务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争取最好的税收利益;对各项业务的盈利水平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业务的财务建议,以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提高盈利能力;根据各项业务和产品符合成本效益优化原则和整体业务发展的战略要求,评价和检测各项新业务、新产品财务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资源分配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支持盈利性好、有发展潜力的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发展;通过分析、监督和控制,确保各项业务、各个产品和各个机构的发展能够提高资产的质量和利润的实现;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研究分析,为各项业务的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严格纪律,树立良好形象
财务管理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出勤制度,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既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又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财务管理,加强纪律监督,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进一步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要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法必须改进。应当充分认识到现代财务管理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重点放在管理上,它是对企业内部各种管理信息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随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必须由财务核算向财务预算管理转变。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预算对财务要素进行有效的数据归集、分配和预算控制,可以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和控制,评估机构、产品及客户的盈利能力,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财务竞争力。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在银行范围内确定和统一财务管理目标和控制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并对银行各级机构实施财务预算和控制的成效实行定期的信息反馈机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在实施财务预算与控制的业务流程再造中,对涉及财务预算与控制的各项业务流程要进一步梳理,优化整合现有财务体系,从根本上实现整体价值的提升。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指财务管理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财务管理者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管理各项财务活动,培养财务管理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财务管理者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和执行程序,既不能有生搬硬套,也不能不去执行,而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采用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
(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认真学习有关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改革的的法律法规,领悟法律法规的主要精神,掌握各种财务管理技术方法。要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和业务工作实际,抓好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而其啊要掌握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金融、税收、法律法规等其他知识,要有财务创新理财理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同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承担起理财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触及到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财务管理水平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因此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规避和控制商业风险的有效保障。而作为财务管理者,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和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下,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角色,持续改进财务管理手段将是商业银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三篇:行为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行为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摘 要
行为财务理论对我国而言是一项全新的理论概念,它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到我们国家,对它的探索不但解释了行业中的许多不正常的问题,而且还是对过去理论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用过去的知识无法分析的内容,此时都可以一一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财务理论的相关定义和探索事项,阐述了它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财务;期望理论;理论模型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在财务理论中引入心理学研究成果促进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会呈现不同的心里特征,主要特征如下:损失回避、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后悔厌恶和确认偏差等。因而,在财务理论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为行为财务理论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行为经济学基础
伴随着实验经济学、经济心理学而产生的行为经济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决策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行为财务理论利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修正了传统财务理论的基本假设,指出由于人们认知过程中的偏差和情绪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会使其无法以理性人方式做出无偏估计,由此确定市场并非是完全有效的。
(3)传统财务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并没有否定传统财务学理论,而是在接受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化倾向的前提下,以人类行为有限理性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丰富其分析问题的视角。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传统财务理论的质疑中提出来的,但行为财务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财务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我们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在研究和应用行为财务理论时,还应以科学的态度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分析、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当予以全面考虑,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行为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1行为财务理论在融资决策中的运用
行为财务理论关于公司融资政策的一个分析框架是Stein(1996)的“市场时机”模型(Market Timing Model)。模型中,他假设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公司管理者是理性的。“市场时机”模型认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非理性时,管理者可能采取的融资行为是:当公司股价被过分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应该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相反,当股票价格被过分低估时,应该回购股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融资成本的波动,降低融资的成本。在现实中,公司管理者也不是完全理性的。虽然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很多公司拥有设计好的并已投入使用的机制,如给经理人股票期权或者使用债务约束等来解决经理人的代理问题,这使得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能够被有效地降低,故其“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这一点是能够得到保证的。但行为财务理论认为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机制对于“非理性”的经理人几乎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即使这些管理者认为他们是在最大化公司的价值,而事实上他们却并没有。即非理性的经理人同非理性的投资者一样,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非理性行为。这样,由于经理人认为他们已经在做“正确”的事情了,故股票期权或债务约束将不可能改变他们的非理性的行为。面对非理性的投资者,公司管理者可能受外界的影响和自身主观因素限制,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2.2行为财务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公司内部管理者的下列心理特性亦会造成公司投资行为的扭曲:(1)过度自信;(2)受嫉妒的影响;(3)受“后悔厌恶”的影响;(4)受沉没成本的影响;(5)管理者短视行为和自我控制力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司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非理性化,阻碍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从决策角度出发,行为财务理论为投资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如不断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与行为特征,检查自己是否过于自信,是否对投资失败的股票持有太长时间或忽视不利于自己投资的负面消息;与观点相左的人进行讨论,避免只关注自己内部的讨论;勇于向股票推介者质疑;比较空方与多方的观点;事先确定一个预期是合理的,但是应尽可能的不断对其进行修正等等。这是行为财务理论对投资理念的启示。
2.3行为财务理论在股利决策中的运用
财务学家们开始注重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该行为的更深层次心理、社会等动机来解释、研究和预测公司股利政策现象与问题。其着重研究的是如何理解和预测个体心理决策程序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和财务原理来改善决策行为。相对于传统财务理论,行为财务学从理性预期理论、自我控制说、后悔厌恶理论、股利迎合理论以及管理者非理性等角度对企业股利政策进行了分析。3 行为财务理论的展望
行为财务理论以全新的视角系统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发生的种种异象。但行为财务理论并非是对传统财务理论的否定,而是对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且丰富了传统理论分析问题的视角。尽管行为财务理论发展很快,但毕竟其发展时间有限,同其他学科一样,行为财务学在发展中也凸现出了一些不足。近年来行为财务理论才被运用到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中,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并且行为财务理论对于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还不多,研究框架比较零散,真正能够运用到我国财务政策中的解释不多。如果直接拿一些已成熟的理论应用于我国实践,容易产生水土不服。必须充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投资行为的影响和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为财务理论,并运用到公司财务政策中去,国外已有的成果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开拓了思路。
文献:
[1]杨哲,行为财务理论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9),172-173.
[2]刘启仁,行为财务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5),129.
[3]崔巍,浅谈行为财务理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3(5),180.
[5]林燕,行为财务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2011(8).
[6]张传明、姚根,行为财务理论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0(12).
[7]颜节礼、朱和平,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1(9).
第四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各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单位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财务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四个直属局要根据局党组要求,设立总会计师岗位,加强对财务工作领导。要加强财务机构建设,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要充分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
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会计法》所赋予的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要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负分管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对分管工作领域中资金使用和管理承担责任。财务部门也应根据履行职责情况承担相应责任。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决策与监督机制,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要集体研究决定,并形成文字纪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规及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增强遵规守法意识,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在单位内部努力营造依法理财、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的良好氛围。
今后对审计发现的存在重大经济问题的单位,国家局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
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覆盖全面的测绘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要依据国家现行财经法规,对本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与国家财经制度相悖的,要坚决纠正;对现有制度不能满足管理需要的,要予以修订和完善;对应建立但尚未建立的,要抓紧制定。要结合审计发现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漏洞,特别是在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等重点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机制。
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既有利于发展又符合财经法规的市场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市场项目管理方式,探索开拓市场的有效合法途径,提高单位综合实力。
三、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
财务会计人员要依法进行会计核算。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做好各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杜绝弄虚作假和违规开户记账,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财务会计人员要依法进行会计监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自觉维护国家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要坚决杜绝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的行为。要严格按照《税法》等有关规定,坚持依法纳税,如实按期申报应税收入,切实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四、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要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观念,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杜绝预算管理的随意性,没有列入预算的项目不得列支,超预算范围、超预算额度的,一律不得开支,范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要将单位中的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在单位的法定账簿中核算。要强化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意识和绩效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要根据《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项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生产项目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预算,不得自行降低或提高标准,也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经费开支的审核和控制,严禁相互挤占项目经费和扩大支出范围。
五、加强监督检查,堵塞管理漏洞
监督检查工作是预防和发现问题的有效措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设。要坚持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监督检查,对可能出现财务违规违纪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堵塞管理漏洞。
国家局审计、纪检监察、财务部门要定期对各单位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组织专项检查或审计。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国家局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规下达整改及处理意见。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加强财务管理和改进财务工作的重要契机,狠抓落实,坚决杜绝各类财经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把审计结果作为单位主要领导考评依据,并与规范管理、干部使用、责任追究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权益
要按照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36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收入,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必须按规定上缴中央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取得的收入,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要严格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
要加强对所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严禁所办企业侵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行为。要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监管有效的制度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加强对备用金的管理
要切实加强测绘生产单位备用金的监督管理,按照生产任务情况合理确定备用金借用额度,切实规范备用金的借出、使用和清理手续,严控备用金使用过程中的资金风险,认真执行《测绘外业生产备用金管理暂行规定》,坚决杜绝侵占、挪用或私自改变备用金用途的行为。
八、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要依法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和《国家测绘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本单位政府采购行为。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未列入政府采购预算、未办理预算调整或补报手续的政府采购项目,一律不得实施采购。严禁随意改变采购方式、变更采购内容和无计划采购的行为发生。
要加强对大型会议的管理,选择中介机构承办大型会议的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会议收支要统一纳入预算管理。
要加强委托业务事项的管理,严格控制协作经费所占项目预算的支出比例,协作单位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
九、继续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要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决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要特别关注会议费、市场项目、委托业务费、课题费等容易产生“小金库”的重点环节。要把“小金库”治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规范津贴补贴、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国有资产监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本单位“小金库”治理工作。要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入手,围绕规范预算资金使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等方面,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十、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
要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逐步实现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消费支出。要充分认识公务卡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确保公务卡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公务卡制度改革的要求,凡应纳入公务卡结算的事项,不得使用现金结算。要通过公务卡制度的实施,促进公务消费透明化,保证资金安全、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
十一、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机构,明确职责,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要征求上级单位人事、纪检监察和财务部门的意见。会计人员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按照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原则,明确岗位及人员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形成权责分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业务骨干,充实到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中。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增强财经法制意识为重点,组织开展对单位法人代表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测绘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也是各测绘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单位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开展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全面整顿。整顿工作要做到不走过场,务求实效。
第五篇: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中企业财务活动是对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不断购进和售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资金的支出和收回,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进行,也就会不断产生资金的收支。企业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这便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筹贷引起的财务活动。
(二)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三)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
(四)企业分配而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利润及其分配活动与企业上下左右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企业的财务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二)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三)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
(四)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
(五)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
(六)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七)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
中瀚石林认为我们要重点关注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要按税法的规定依法纳税而与国家税务机关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任何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及时、足额地纳税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反映的是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的权利义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