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2011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围绕全面落实医改各项任务和我县卫生中心工作,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工作重心,着力推进社区卫生、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努力为增进城乡居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妇幼保健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助产技术、产前诊断、婚前保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质量督导检查,加强妇幼卫生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完善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措施,保障《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免费发放。
(二)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重点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以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根据《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制定我县考核实施方案,成立考核专家组,组织实施考核工作。按照《吉林省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申报工作。
(三)认真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配套政策和管理规范,加强项目督导检查和资金管理,完善项目信息统计、上报体系,提高数据时效性和质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营造项目实施良好社会氛围。认真总结、推广项目启动以来取得的经验,及时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和群众切实受益。
(四)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在全县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及政府出资的免费婚检,加强婚检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群众参加婚检的自觉性。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加强考核,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服务质量。
(五)提高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水平。制定儿童保健工作考核标准,做好妇女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妇女常见疾病防治、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工作。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倡导自然分娩,组织开展爱婴医院复核检查。根据《托
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六)完善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体系。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的质量控制,逐级开展全员培训,完善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落实《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开展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评审工作。
(七)认真实施其他妇幼卫生项目。继续开展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进一步做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婴幼儿喂养、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项目工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二、社区卫生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积极筹措资金,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围绕“强内涵、树典型、促发展”主题,组织实施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开展
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作,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进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
(二)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提高,不断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规范,调整服务标准,促进居民享有更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提高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快将适宜社区开展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下沉”到社区的速度。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逐步为辖区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建档率和有效利用率。到2011年底,全县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5%以上。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加大对项目实施的监测和考核力度,确保群众受益。
(三)理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以考核带动社区卫生服务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逐步建立健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等工作机制。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政策。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
见》(国办发„2010‟62号),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开展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健全稳定的补偿渠道,同步落实补偿政策,真正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
(五)开展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评选活动。以评选活动为载体,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率,进一步调动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健康教育工作
(一)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利用各种传媒,以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为重点,依托创建国家卫生城、“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城乡居民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加大对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化对各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指导基层的能力,积极探索适宜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
(三)深入开展控烟工作。认真实施国家烟草控制项目,开展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强各级控烟履约工作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加强各级控烟组织及网络建设,强化验收考核,努力完成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目标任务。
第二篇:湖南省2010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常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常德市2010年 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德山开发区宣教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业局、西湖管理区卫生局、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卫局,贺家山原种场卫生科,市直有关医疗保健单位:
现将《常德市2010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常德市2010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妇幼保健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落实
1、规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管理。全面落实补助政策,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定点助产机构平产和剖宫产费用控制,规范:分娩服务包,提升产科服务质量。定期开展专项督导与联合督查,表彰先进,通报问题。
2、全面实施妇女孕前与孕早期免费普服叶酸。完成叶酸招标采购,规范叶酸配送渠道,按季度配送到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专干和乡村医生(妇幼保健员)发放给每个孕妇。2010年孕妇叶酸服用率力争达到60%。
3、继续抓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督促各项目单位保质保量完成省里下达的工作任务,其中桃源县完成29500名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澧县完成2000名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任务。组织市级专家,对宫颈癌、乳腺癌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
4、加速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通知》(湘政办发
[2009]59号)精神,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岗前培训,严格婚检机构准入管理,提升婚检质量。改进婚前医学检查服务模式,提高婚检率;推广婚前、孕前、孕产期保健综合服务。
5、实施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落实《湖南省预防艾滋
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湘卫妇社发[2009]10号),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常规管理,对孕妇在孕期开展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率达到70%以上;对抗体检测阳性的妇女、婴
儿实行追踪、随访管理,对确诊的艾滋病病人纳入艾滋病统一管理。
(二)加强基层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综合管理
在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和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创建工作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巩固成果,进一步提高基层产科质量。定期开展自查评估。按照省卫生厅《湖南省新生儿专科建设标准》,逐步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组建新生儿病室。
(三)巩固发展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
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市级新生儿听力检测机构和产前诊断中心的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年内要建立市级新生儿听力检测机构,并进一步规范产前诊断中心工作。巩固发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2010年,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7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30%。
(四)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
按照《湖南省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二、三级)》,全面启动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市妇幼保健院在开展自身创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同时,要配合市卫生局对县市区创建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开展初步评审工作,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内部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五)切实做好妇幼卫生监测与信息管理
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监测与管理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度。定期开展督导,创新质控方法,减少各项信息的漏报与错
报。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新增妇幼卫生项目工作信息上报的通知》(湘卫妇社处函[2009]5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增项目信息的归口管理和上报工作。
(六)做好“两纲”总结评估与新规划制定
做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O)(以下简称《两纲》)终期监测与评估工作,对照指标与要求,查找差距,总结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同时,科学制定下一个十年《两纲》工作目标与任务。
(七)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认真抓好住院分娩登记和妊娠十四周以上B超检查身份登记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继续抓好预防和打击“两非”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减少手术并发症。
二、社区卫生工作
(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开展技能培训,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任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做好城市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65岁以上居民健康管理率达65%以上。
(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7.5元。市(县级)、区政府要落实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督导检查,落实绩效考核,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及早落实2010年扩大内需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计划,力争早开工、早竣工、早受益。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中心的建设。完成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开展县级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四)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专业培训
做好2010年社区卫生人员培训计划,继续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加强健康档案、社区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社区康复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五)认真抓好医保政策进社区的试点工作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湖南省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切实抓好将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疾病范围、将住院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留观的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特殊病种门诊定点机构、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以及慢性病门诊费用包干等试点工作。
(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的有效补偿机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改革试点,推进社区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七)完善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3月底前,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装社区卫生服务信
息管理系统,实现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
第三篇:2012年自治区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2012年自治区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2012年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卫生中心工作,以人民群众得实惠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实施“一法两纲”和“十二五”规划,力求突破制约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夯实基础性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印发卫生厅贯彻落实《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全面部署卫生部门贯彻两纲工作。制订监测评估方案,加强两纲实施的全过程监测和评估。开展两纲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卫生部门贯彻实施两纲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完成医改任务
(一)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研究制订考核暂行办法,配合有关部门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加大中央对地方考核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项目执行效能。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总结交流各地做法和经验。开展人员培训,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改善服务质量。
(二)深入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积极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努力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严格执行孕产妇住院分娩助产“服务包”,确保产科质量的提高;全面控制剖宫产率,全区剖宫产率控制在40%以下;切实降低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严格执行平产、剖宫产的限价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包括平产、剖宫产)免费住院分娩制度;提高中央财政对孕产妇补助经费的使用率。
2、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按照国家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增补叶酸工作的宣传,做好叶酸发放、登记和管理等工作。
3、继续执行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加强与各级妇联的协作,做好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动员。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参与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人员的培训,保证检查质量,并对“两癌”阳性及高危人群进行追踪管理。
4、组织实施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常规管理,对检测阳性的妇女、儿童实行追踪、随访管理,将确诊的艾滋病病人纳入各地艾滋病统一管理。继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改善筛查条件,提高筛查质量。
5、继续做好新筛、妇幼卫生监测、消除婴幼儿贫血、儿基会母子保健等妇幼卫生项目。
三、全面加强妇幼卫生工作
(一)切实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将地(州、市)、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纳入当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利用新一轮中央补助地方妇幼卫生建设项目和19省市对口援疆的契机,进一步健全城乡妇幼保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加强目前我区还比较薄弱的妇幼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逐步加大对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点项目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条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培养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围绕妇女、儿童生命健康开展服务。
(二)加强妇幼卫生项目督导考核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开展自治区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工作,促进各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支持和促进各区妇幼保健机构以达标上等工作为契机,抓硬件和内涵建设。
(三)加强妇幼卫生项目宣传。
一是要利用现有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健康教育经费,结合我区实际开发多种语言文字的健康教育材料,特别是将今年新纳入的梅毒和乙肝作为宣传的重点;二是争取其他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开发医改任务中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的健康教育材料;三是借助各种载体和途径广泛深入的宣传推进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促使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
(四)加速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与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积极探索婚前医学检查与婚姻登记一条龙服务模式,提高婚检率。加强对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服务机构、人员、项目准入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与条件,推广婚前、孕前、孕产期保健综合服务。
四、社区卫生工作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1、以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抓手,加快全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促进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加强创建活动的宣传和组织,争取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创建活动;对已授牌的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不定期的抽查督导,保证硬件一流、服务一流,巩固创建成果。通过创建示范中心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开展社区卫生人员的全员转岗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技能培训,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培训、慢病规范管理培训、社区康复技能等培训,继续协助做好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培训工作。落实社区对口支援工作。
3、开展“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创建活动。按照《关于创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的通知》(中社卫协函〔2011〕 2号),指导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创建工作。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十二五”规划思路,积极利用新一轮中央补助地方社区卫生能力建设项目和19省市对口援疆的契机,对现有设置规划进行调整,对新建城市社区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不符设置要求的要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探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全科医学理念为核心的岗位培训模式,提高服务能力。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
(三)探索社区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自治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办法》,继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建立上下联动、有机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实施首诊在社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2、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推动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总结推广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经验。
3、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为动力,促进服务功能落实。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学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探索实行以岗定薪的工资核算办法,绩效工资与机构的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由服务完成的质量与数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因素确定,有效保障社区健康服务的公益性。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编制标准争取人员配置,稳定社区人才队伍。通过加大人力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到位,以老、幼、病、残和青少年、育龄妇女为重点对象,适当增加常见病防治等低成本、高产出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以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为策略,优化服务模式。以健康管理为核心,以慢性病人群为重点,扩大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范围,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完善市民健康管理模式,激励全科医生更好的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满足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以平时督导与年终评估相结合为手段,提高居民满意度。
完善以工作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与公立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相衔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时督导,强化各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业务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时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状况,将平时督导情况与年终评估结果综合考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年的 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作为核定经费补助的依据。以此为重要手段,切实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与政策研究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动员媒体广泛参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素质教育,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组织开展相关的政策研讨。
第四篇:2008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点
2008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08-03-26 15:16:01 信息来源:厅妇社处
2008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母婴健康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为卫生强省服务。
一、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工作
紧紧围绕“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按照“四个化”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及配套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步入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动各地制定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规划,按照行政区划以及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积极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100%的县(市、区)完成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规划的制订工作,力争今年实现规划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率达90%以上,规划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率达到60%以上。
(二)积极探索实现双向转诊的方式。认真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方案,指导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就近原则,积极与大中型医院挂钩结对,探索双向转诊制度,实行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使社区卫生服务能健康、稳步地可持续发展。实现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结对,60%的社区责任医生与大医院医生牵手。
(三)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城乡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软件应用的培训力度,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并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等机构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加快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保健等业务下移到社区。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乡社区卫生体系。
(四)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创建。以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抓手,对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基本设施、人员配备、科室设置、基本功能进行严格考核,并加大对社区责任医生工作落实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建站设点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五个转变”情况的考核力度,确保创建一个,达标一个,示范一个。先进区的创建工作将以回头看为主要内容,对2006年以前评审的20个先进区和示范区进行分期分批复核。
(五)加强对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管理。建立城乡社区公共卫生财政专项资金制度,明确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社区责任医生进家庭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劳务支出,加大对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建设的经费投入;制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三大类十二项内容,以80%的居民拥有一份标准化的健康档案为目标,强化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的自觉性;推广社区公共卫生量化绩效考核体系,按工作内容、工作数量设定岗位工资,根据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确定绩效工资,将收入分配与工作水平、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签约项目完成的综合情况紧密挂钩。
(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每个居民区、每个楼道设立社区责任医生公示牌,每个家庭送上一张社区责任医生联系单等形式,让广大居民熟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在地、认识社区责任医生,从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大对社区卫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工作一线的社区责任医生的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社区卫生人文环境;适时召开全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场交流会。
二、切实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围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目标,依据《母婴保健法》,进一步规范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切实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七)加强母婴保健执法管理。依法完善助产技术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办法,严格机构和人员的准入,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协同卫生监督部门,重点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
(八)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创建,推进开展妇幼保健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市级妇、儿保规范化门诊评定,加强对社区妇幼卫生工作的考核与指导,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进一步规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工作,理顺关系、提升质量。逐步拓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并落实阳性患儿的随访、治疗和后续工作。适时召开全省妇幼保健院(所)长会议。
(九)确保母婴健康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深化母婴健康工程,加强项目县产科中心、分中心的建设,组织开展对项目县妇产科、儿科骨干的理论培训和临床进修,落实相关适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能力。着力推进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项调研,督促落实妇女病查治工作目标。
(十)深化妇幼保健内涵。重点推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着手修订艾滋病母婴阻断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服务网络、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以实施国家项目为契机,探索孕期营养和婴幼儿营养、青少年生殖保健服务模式,探讨对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和儿童开展妇幼卫生服务的管理方式,倡导免费婚检和对特殊人群定点限价接生等具体做法。
(十一)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强化对基层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完善妇幼卫生基础统计资料,加强漏报调查为主的监测质量控制,确保妇幼卫生新监测和年报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快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软件推广,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软件应用,推进妇女病检查管理软件的实施,切实提高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五篇:2011年辽宁省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全省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
计划要点
一、社区卫生工作
2011年社区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继续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强化和完善其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制订下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力争到年底创建10所省级示范中心,5所国家示范中心,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规范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广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服务数量,改善服务质量,合理控制费用。进一步转变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团队或家庭责任医生制度。
2、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条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开展功能社区服务模式试点。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继续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探索以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全科医学理念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模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实用技能的社区实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3、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探索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努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和分配制度。探索建立按编定岗,按岗聘人、竞聘上岗、合同管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
4、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继续开展“医学专家进社区”活动,并探索建立上下联动、有机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分工协作机制,逐步推进双向转诊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形成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
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工作。动员广大媒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让社区群众认知、认可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群众满意社区卫生工作者评选、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大赛、“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有奖征文、“社区健康、你我同行”讲演比赛等各种宣传活动。
(二)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各级财政部门切实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到位,确保今年全省城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5元。
2、完善并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操作规范,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组织对各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质量。按项目要求,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深入开展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并为重症精神病病人提供指导服务。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拨付和使用情况,对资金管理或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行政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机构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妇幼卫生工作
2011年全省妇幼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保持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全面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更好地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一)贯彻落实“一法两纲”,依法加强妇幼卫生管理
1、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印发《辽宁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辽宁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评审标准》,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评审和指定工作,建立健全我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技术服务。
2、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宣传和培训,对各地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3、印发《辽宁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贯彻落实《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4、宣传、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配合省妇儿工委办等有关部门制定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各市进行《两纲》终期检查评估。开展2001-2010年卫生部门贯彻实施《两纲》情况的总结和终期评估,宣传、贯彻实施新《两纲》。
(二)全面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三年任务目标
1、有效实施孕产妇保健和0-3岁儿童保健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开展城乡孕产妇保健和0-3岁儿童保健管理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工作流程、各级职责分工等,有效推进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妇幼保健网络,健全工作队伍,确保服务项目全面覆盖。充分发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建立完善工作考核、经费结算的工作机制,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深入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工作的通知》(辽卫函字[2011]25号)要求,全省统一实行住院分娩定点机构出院垫付、按时结报制度。加强项目督导,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保证项目执行进度。加强农村孕妇孕中期免费超声筛查和宫颈癌检查项目的阳性病例的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加强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全省增补叶酸项目叶酸服用率要达到80%,农村孕妇孕中期免费超声筛查率要达到8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任务。
3、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定下发各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全省13个项目县(市、区)开展艾滋病、梅毒、乙肝免费咨询检测,对全省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提供综合干预服务。制定项目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开展项目督导,落实《实施方案》目标。
(三)加强妇幼卫生各项工作
1、加强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贯彻落实《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辽宁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不断提高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管理水平和质量。开展县级产科质量检查和评估,开展孕产妇和儿童死亡评审,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婴幼儿的转诊和急救。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倡导自然分娩。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2、继续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按照《辽宁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2年)》的要求,建立完善市级产前诊断机构,推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普及开展。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提高新生儿先天代谢遗传病、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和诊治技术水平。
3、开展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工作。落实《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开展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4、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继续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年报和“三项报告”的管理,不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质量。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项工作网络直报系统的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〇一一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