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红十字工作暨一届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红十字工作暨一届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理事、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红十字会2007年度工作会议暨一届二次理事会。这是在我区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学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县红十字会@同志做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希
望各地区、各单位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红十字工作的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红十字事业蓬勃发展,取得可喜成果的一年。2006年,我县红十字会正式以独立身份开展工作,短短一年内,全县各级红十字会认真履行职责,在深入宣传贯彻《红十字会法》,积极组织社会救助活动,无偿献血、艾滋病预防宣传,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红十字关爱进社县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红十字会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就在上周五召开的全市红十字工作会议上,我县红十字工作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我们被评为红十字工作先进地县。这些成绩真是来之不易,倾注着红十字会各位理事、红十字专兼职干部、会员们的心血。值此机会,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刚才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通过一年的运行,我们红十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一是机构设立时间短,整个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红十字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三是资金募集渠道还不够畅通,综合实力和救助能力还比较弱,满足不了受损害群众的救急、救助工作的要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解决。
当前,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利益关系也趋向复杂化,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开始凸显。推进这一关键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社会公正公平,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者,我县大部分地县还属于农县,农牧业生产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贫困人口依然存在。社会上不同层面的弱势人群还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特别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尽完善、覆盖面不尽广泛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的发展,增强红十字会的实力,发挥红十字会的社会救助职能,对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九原具有重要的意义。人道主义救助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这些鲜明特点决定了我们开展红十字会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红十字会的工作与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尤其要关注最受损害的人群,深入持久地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这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努力开展红十字工作新局面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
红十字会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县红十字会各级组织要继续加大对红十字会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宣传力度,要立足常规性活动和动态性工作,把经常性的小规模宣传与集中的大型宣传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宣传红十字事业有关知识,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理解和支持红十字会工作,调动全社会参与红十字会事业的积极性。要加强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工作的宣传,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捐赠者的善举,保护和鼓励捐赠者的捐赠热情。县红十字会每年都要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几次大型活动,扩大红十字会的影响,树立红十字事业良好形象,真正使红十字工作深入人心。今年的“5.8”世界红十字日,马上就要到了,县红十字会要及早策划一次大型的、有影响力的,能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的宣传活动。
(二)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推进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县红十字会各级组织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借鉴其它地县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建立符合实际、体现自身特色、利于推广发展的工作模式。要按照“加强城市、发展农村、突出社县、延伸行业”的思路,进一步加快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发展,通过深入宣传,主动工作,积极服务,继续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行各业中发展红十字组织,发展会员。同时要加强和推进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多层面发展和壮大红十字自愿工作者,不断扩大红十字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红十字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局面。
(三)依法加大社会募捐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实力
开展募捐活动、筹集救助资金,是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当前,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重视
和关心,社会救助工作正在不断深入,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幅度不断提高,红十字会的社会救助任务更加繁重,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筹集资金的力度,不断壮大救助资金实力。去年,自治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为各级红十字会开展持久性募捐活动提供了政策保障。县红十字会要抓紧机遇,及早行动,扩大宣传,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全力做好“博爱一日捐”活动。要把募捐和宣传、救助等活动结合起来,把宣传动员工作做深、做细,取得全社会更大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使募捐资金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理事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开展募捐活动,协助宣传,带头发动,推动“博爱一日捐”活动的顺利开展。县红十字会要注重发展与各类企业、协会的稳定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救助资金。要加强项目策划,通过合作筹集资金,汇集社会各界力量,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人道救助行动中来。
要继续做好“博爱送万家”、捐资助学、扶贫帮困、大病救助等社会救助活动,同时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弱势群体的需求,突出对困难大学生、困难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牧县合作医疗给予帮扶,为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尽一份力量。做好灾县群众、特困家庭和特殊弱势群体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要把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引向纵深,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服务力度。通过健全红十字会组织,建立制度,发展队伍,广泛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经常性的服务和帮助。
要加强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管好、用好资金,健全和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坚决避免不合理、随意支配、挪用挤占资金现象的发生。增强红十字会接受和处分捐赠款物的公开性、公正性、透明性,实现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为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红十字会从事的工作涉及面广,是群众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各地县、各有关部们要真正重视红十字会工作,为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苏木镇场办事处要把红十字事业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之中,切实帮助红十字基层组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把红十字会工作做好,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县红十字会2007年各基层红十字会实绩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县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评分标准已经发到大家手上,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分解工作任务,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县红十字会要经常性地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定期向县政府汇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红十字会工作,职责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红十字事业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九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红十字工作暨一届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红十字工作暨一届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篇:在区社科联一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区社科联一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区社科联在这里召开一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总结和部署社科工作。刚才,**同志代表区社科联一届常务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对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的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讲的很好,我完全赞同。会议还对先进学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区诗
词学会、教育学会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的经验值得各学会学习借鉴。希望大家按照今天会议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两方面意见。
一、对去年工作的基本评价
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可圈可点,亮点闪烁。区委宣传部在年终目标考评中,分别被市委、区委评为“先进单位”,“解放思想主题教育”被市委评为创新奖。具体来说有七大亮点:
一是解放思想主题教育开展的有序、有效、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在淮阴区召开解放思想主题教育现场会,推介淮阴区的做法。
二是理论武装工作成效显著,党员冬训工作被省评为先进单位,并荣获全省一等奖。区委中心学习组被市表彰为“先进集体”。
三是“中国村级集体经济高层论坛”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淮阴的影响力。
四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文化惠民举措得到加强。
五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展示,文明创建遍布各地。
六是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社会反响强烈。
七是重要宣传战役有效有力,引导正确舆论。
过去的一年,区社科联工作也取得优异成绩,社科联服务大局主动性较高,组织协调能力增强,社科应用研究成果突出,社科普及富有成效,学会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全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牢牢抓住我区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勤奋耕耘、潜心研究,在基础理论、应用学科和对策研究方面,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深度,有学术分量,有实际价值的优
秀成果,为我区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去年社科工作在淮安市创造了“三个唯一”的神话:即社科普及宣传周工作是全市唯一获省“组织工作奖”的县区;社科应用研究课题是全市唯一被省“立项资助的县区”;社科摄影作品是全市唯一在省获奖的县区,这确实可喜可贺,可以说区社科联工作在全区有作为、在全市有位置、在全省有影响。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劳动和工作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社科工作要求
关于社科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社科职责增强工作的紧迫感
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刘云山同志也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们要明确肩负的使命,增强紧迫感,认真做好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挑战、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区社科理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区(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委有关要求,更好地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认真履行繁荣和发展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责和使命,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意识形态工作复杂性艰巨性等方面的认识一定要到位,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信心和理论,越是需要社科理论界发挥作用。
全区的社科工作者都要强化阵地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从基层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整合各方面社科资源,努力探索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区域文化研究,深入分析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现实课题,深入研究提炼本区域文化特色,推出一批有创见、有深度、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社科成果的实践性转化,使社科文化活动成为淮阴区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实现淮阴新跨越提供智力支撑。
(二)顺应形势需要服务发展大局
我区社科工作要创新活动的形式、内容,没有形式就没有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作为,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要始终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以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为主,以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为主的原则,自觉担负起探索规律、创新理论、服务决策的历史使命。
第一,坚持正确导向,加强理论武装。
当前,我区社科理论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淮
阴发展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省委“三保两促”和淮阴区“三步并着两步跨,三年力争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思想理论支持,为战胜经济危机严峻挑战、破解发展难题贡献才智。
由于受历史、基础等条件制约,我区社科工作存在研究能力较弱、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如何找准定位,明确基层社科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是我们应注重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撰写各类学习体会理论文章,结合区委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今年3月到8月已在市、区开展,社科工作者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区的要求上来,把握新形势,增强紧迫感,要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宣讲活动,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研究阐述科学发展观的丰富科学内涵,开展理论研讨活动。
第二,开展应用研究,服务中心工作。
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围绕韩信、漂母等历史名人开展地域文化研究工作。要积极开展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的申报工作,认真开展区第二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
近年来,我区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淮阴实际,具有淮阴特色的发展路子,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我们要及时总结淮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色、新经验,进一步提炼淮阴的创造性实践,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加强社科普及,扩大社会影响。
社科联作为区委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体,最大的优势在于“联”,最大的潜力在于“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社科联特有的组织优势,充分整合社科界资源,扩大社科联的影响,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繁荣。
要注重学会建设,形成良好社科管理服务机制。要定期对全区学会、研究会、协会工作进行全面的走访和指导,加强与各学会挂靠单位的沟通联系,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实现学会工作创新,使学会管理逐步呈现出日常管理规范化、运行机制科学化、学会建设特色化的新态势。
要注重形成良好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机制。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明确目标,创新载体,通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市民讲坛、组织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等切实有效的方式,弘扬科学精神、彰显人文素养,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不断拓展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将社科普及变成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广泛覆盖、群众喜爱的文化大餐。
(三)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创新
面对淮阴区“争先淮安、崛起苏北、追赶苏中、学习苏南”的伟大实践,面对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繁重任务,各级党政组织要更加自觉地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提高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首先,要切实加强对社科工作的领导。
全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努力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注意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树立服务意识,关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各级党组织宣传工作人员要切实担负起党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能作用,加强对社科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管理。要加强思想政治的领导,坚持党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各项基本政策,注意区分和把握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鼓励探索,激励创新,推动创造。
其次,要充分发挥社科联的职能作用。
区社科联肩负着组织协调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研究会、协会的重要职能,是联系全区社科界“五路大军”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区社科联要进一步履行好“组织、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责,及时反映社科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建议要求,在加强社科界同党委、政府的沟通和联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工作机制。要加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理论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加强社科队伍的组织和协调,通过专题研讨、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发挥淮阴社科界整体优势。要着力构建各类学术研讨、交流和科普活动平台,引导和鼓励各学会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活跃社科工作者的科研思维、凝聚科研力量。
最后,要高度重视社科队伍作风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要切实加强全区社科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学习,注重修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
社科联机关、全区各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要切实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大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积极探讨新形势下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好思路、好机制、好办法,努力提高我区社科工作整体水平;要努力加强与全区社科工作者的联系和沟通,真正把社科联办成社科工作者之家。
同志们,淮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全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全区广大社科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实际行动向共和国的六十华诞献礼,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三步并着两步跨,三年力争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在县法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在县法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各位理事、同志们:
这次县法学会召开一届二次理事会,主要任务是调整充实县法学会领导机构,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大会选举我担任会长,这是信任,更是责任。
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新加入的各位名誉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今年4月份到县委政法委工作,是政法系统的新兵,也是县法学会的新兵。近一年来,全县政法、综治、维稳、防范等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绩,行业调解、技防延伸、综治中心户等全市领先。这些都得益于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县法学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带领广大会员推动法学研究、参与法制宣传、开展研讨交流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认清形势,牢记使命。
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法学研究、法学理论等领域实施领导的有效载体、主要形式和具体途径。一要认识法学会的地位。法学会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引领、组织推动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繁荣法学研究的重任。我们党历来重视法学会的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出席历届法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尤其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都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局的高度,加强了法学会建设。
二要把握法学会的性质,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团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支重要力量”。“三个团体”就是中国法学会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团体和学术团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法学会是我国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
三要明确法学会的任务,任务就是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法学会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组织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法治中国的建设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捍卫者和实践者的历史责任。
二、贴紧中心,服务大局。
我县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法学研究,推进理论创新,为全面推进肥西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做好服务保障。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工作大局。当前就是立足全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这个目标定位,着力进行思想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环境建设,狠抓执行力,强化公信力,提升发展力,法学会要围绕这个目标定位,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县委、政府正确决策当好参谋。二要联系实际,研究现实问题。法学会成员单位、法学会成员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肥西、研究肥西、服务肥西,找准当前问题,重点研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化解“执行难”等热点、难点问题。三要结合本职,促进业务工作。广大法学会会员既有法学教育、法学研究部门的同志,也有法律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要把加强法学研究与本职业务结合起来,注重推动学术成果转化,指导基层工作实践。三、结合实际,提升水平。
法学会是推动法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当前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有利条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我县法学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一是县法学会要做好服务工作。要做好会员服务、联络、沟通工作,并成为全县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之家。要开展主题论坛、学术交流、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会员活动,密切与广大会员的联系。要以创办会刊、汇编调研理论成果等为依托,建立法学研究成果交流平台。
县法学会要加强会员管理、会费收缴等制度建设,制定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提升法学会规范化水平。二是广大会员要积极参加法学会活动。及时缴纳会费,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法学研讨文章。要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结合岗位实际,加强法学研究,为肥西法学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努力。三是县委政法委要加强对法学会的领导。要切实做到真抓实管,真正把法学会工作作为本职工作来抓,努力推动法学会工作和法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我县勇当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在教代会一届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在教代会一届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院长 丁自勉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有关规定和会议安排,现在我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过去两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两年,是学院发展史上关键的两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年。两年来,在省体育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院党委团结和带领全员教职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共同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建就了新校区,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历经了北京奥运会和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为我省完成竞技体育战略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接受了省教育厅对学院办学的检验,对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两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体院办学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认真抓好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在省体育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人事处等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我院实施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省编委关于我院机构编制“三 定方案”,分别制定了《安徽体院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安徽体院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安徽体院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全院实行全员聘任制,福利待遇向一线倾斜,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目标管理,一般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岗位管理。学院共拿出29个中层领导岗位,其中13个正职(副处级)、16个副职(正科级),打破身份界限,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公开竞聘,通过演讲答辩、综合测评、组织考察等规定的程序,提拔使用了18名中层领导干部,一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改变了体院政治生态,初步实现了干部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提高了干部队伍科学判断形势和促进学院发展的能力,整个改革工作平稳而顺利,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肯定和支持。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两年共招聘了10名优秀青年教师,调整结构,充实队伍。选送2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骨干教师培训班,29名教职工参加岗前培训班;首次认定3个教学团队、8位专业带头人、6位教学名师、23位专业骨干教师和15位优秀青年教师;1名教师荣获全省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师荣获全省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推荐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后备人选。另外,进一步完善教师、教练员任用、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推进教师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并且积极取得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举办了全国摔、柔、举初、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共有110人参加培训。三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学院辅导 员队伍的专业化进程,适应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面向局系统共选拔聘用16名专职辅导员,制定了《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管理暂行规定》,举办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强化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扎实做好系统备战,全面提升训竞水平。2008年、2009年是竞技体育“十一运”周期关键两年,为确保较好地完成比赛任务,学院坚持“五个统筹,三个不变”原则,超前谋划,系统备战,强化管理,想方设法提高训练质量,提升比赛水平,突出保障力度,将训练和教学作为我院工作的主线,通过努力拼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三系运动员邓琳琳与队友精诚团结、出色发挥,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再圆我省阔别24年奥运金牌之梦,为实现我省竞技体育“奥运夺金”战略目标做出贡献,二系运动员许莉、马三义顽强拼搏,连克强敌,也分别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5公斤级银牌和男子古典式摔跤84公斤级第5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我省摔跤项目参加奥运会成绩的历史性突破;在2009年全国十一运会上,共获得6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为我省竞技体育“十一运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两年来,在国内外其他正式比赛中,我院运动员还分别获得25枚金牌、10枚银牌、20枚铜牌的骄人战绩,为学院“教科训一体化”办学体制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我院还强化了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了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迎评工作,进一步规 范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管理,适度调整了项目结构,对省体校进入“奥星工程”的运动员实施了动态管理,改革了参赛奖励办法,建立了选拔淘汰机制,两年共获得41枚金牌、37枚银牌、44枚铜牌,向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全国各类高校输送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116人,均超额完成参赛、输送的目标任务。2008年省体校又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免检评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9年,中长跑项目获批为“国家田径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三)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明确专业建设既要立足市场,又要体现行业需要,融“职业、行业、专业、事业、产业”为一体。在学院8个专业中确立了运动训练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与前瞻性”的原则,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结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建成5门院级精品课程,开发了《运动伤科推拿按摩》等6门课程,2009年,《学校体育学》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一方面,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坚持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评比表彰和“教学质量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练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健全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评教活动,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确保教学管理和信息反馈系统的畅通,保障了 教学的较好运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实现新区有效运转。新校区建设关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是学院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院教职工倾情关注。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新校区一期工程在一年多时间内,克服多重困难,强力推进建设,至10月中旬,7个单体项目及附属配套工程基本完工,体育系全体师生与运动训练二系部分学生顺利搬迁新校区。2009年7月,按计划全部搬迁新校区,至此,体院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新的校区、新的环境、新的运行方式给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新使命,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新校区高效运转磨合,院党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强化大体院意识,调整划转职能,整合各类资源,采用大后勤、大教学、大管理的体制,研究协调新校区运转工作,出台了一批服务教学、训练、学生管理的新制度,建立了磨合顺畅、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新校区的有效运转。
(五)坚持招生就业并重,顺利完成各项指标。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办学的核心指标,也是每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两年来,学院总结经验,统筹布局,几项主要指标都有新的进展。一是加强宣传,创新工作方式。年初即启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激励机制,加大了对招生和就业工作的奖励力度,制定了实效性更强的工作方案。2008年,学院在五年制招生宣传实现创新突破,以省体育局为主体召集各市县体育局长 宣传招生工作,生源数量充足,质量较高。二是积极组织生源,广开就业渠道。分片组织教师、教练员、辅导员、班主任到省内各地和省外重点地区进行选材。在对口招生、秋季招生等招生工作中,学院凭借与安徽师范大学的良好关系,突出招生宣传的力度和效果,2009年录取1332人,是建院以来录取和报到最多的一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制,与各系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任务书,加强就业指导课和就业网站建设,坚持毕业生就业率月报制度,2009年组织举办院内首届院内人才招聘会,推介毕业生。三是增强服务意识,保证工作效果。在招生方面,加强与全省各市体育局、各业余体校的联系,主动收集各方面信息,努力提高选材质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课和就业网站建设,重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工作,对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积极拓展新的用人单位和用人区域,及时向毕业生反馈用人信息,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2008年和2009年,均较好地完成了招生任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全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全年预算外收入年年有突破,超额完成预定指标。
(六)重视学生切身利益,强化学生服务管理。办让社会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筛选人、淘汰人。保护好学生利益,就是真正维护好学院的利益,树立好学院的形象。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着重抓好入学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感恩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加强学生的 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学法懂法守法。二是资助困难学生。不折不扣地将国家各项惠生政策落到实处,两年共及时发放学生各类奖学金、生活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近60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勤工俭学活动。三是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康复保健协会、音乐爱好者协会、书画爱好者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武术协会7个院级社团,聘请社团指导老师。四是创建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了“迎奥运、树新风”活动,举办了“畅想和谐,放飞希望”歌咏比赛和反兴奋剂、“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组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服务、义务献血,对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开展专项培训等。五是加强团的组织建设。2008年4月,召开了院第三届团员代表大会暨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院第三届团委和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为开创学院团的工作的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两年共有3名学生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3名学生获省级优秀三好学生,体育系2006体育服务管理班级获省级先进班级,60人获体育局系统优秀团员称号,4人获体育局系统优秀团干称号,248名同学获院级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院团委两年均被省直团工委确认为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
(七)积极服务行业需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2008年,我院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劳动保障部等确定为“国家级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2009年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确定为“安徽省教练员培训基地”、“安徽省体育传统项 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积极服务行业和社会,多方开辟培训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9年,学院将培训工作放在比较突出位臵,成立了专门机构,扎实开展培训工作,全年成功举办了首期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班、全省教练员培训班、社会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班、重竞技项群和体操蹦床技巧以及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航海模等项目裁判员培训班,接待了国家摔跤队近150人为期1个多月的集训任务。此外,开展暑期篮球夏令营、合肥市中小学毕业考试体育加分培训等工作,全年累计培训各类学员1300余人。
(八)全力以赴迎接评估,专家反馈给予好评。迎接全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我院多年列为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工作,事关全院的生存和发展。学院经过充分准备,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全面进行了动员,制定了迎评实施方案,拟定了评估工作进度表和流程图,实行了评估工作责任制,七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上百个三级指标等全部分解任务落实到人。为确保评估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了一系列迎评工作专项制度,如周六、周日加班制、每周例会制、七个一级指标负责人半天集中坐班制,暑假正常上班制,实行清单作业法,对三个制度汇编、自评报告、8个专业剖析材料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等,采用了逐个过堂的方式定稿整理打印归档。院党委和院评建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分工,分兵把守负责,加强协调推动评估工作。评估期间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心奉献,全面推进,形成了“人人参与评估、时时关心 评估、事事思考评估”的良好氛围。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学院围绕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内涵建设,以评促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通过评估,增强了全体教职工荣辱与共的凝聚力和主人翁责任感;二是加深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了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三是推动了教学训练基础设施建设,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年来,学院准备了1000余盒评估文档材料,在5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购新增纸质图书3万余册,完成了20万册电子图书、期刊的安装和正常查阅工作,新建了1个校史荣誉室,4个计算机教室、6个实验室。2009年12月3日至5日,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我院进行全面评估考察,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高度赞扬,迎评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迎评工作圆满完成。
(九)保持校园安全稳定,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学院一直将其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在校园安全稳定方面,每年年初,学院即与各处系签订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目标任务责任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并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检查,定期对各部门消防安全设施排查登记等。尤其是2008年合肥出现“家乐福事件”以及奥运火炬传递期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院党委连夜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包保责任制,积极配合省 委驻我院维稳工作小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全体职工进一步认清“家乐福事件”背后复杂原因,进一步提高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非常手段,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对于重点人群,特别是青年学生、运动员,实行全领域覆盖,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虽然学院南北校区均靠近“家乐福”,学生具有年龄偏小、好动的特点,但始终没有1次学生群体外出,没有1名学生参与游行,没有1名学生现场围观,得到了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的好评。不仅如此,奥运火炬在肥传递期间,我院有3名职工、2名运动员担任火炬手,6名学生担任护跑手,25名学生担任安全保卫人员并组织了100名学生观众,为安全稳定的大局作出了贡献。在文明单位创建方面,一方面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校园及“合肥市文明单位”等创建申报工作,一方面有计划地开展师生思想建设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直三优文明单位”、“合肥市文明单位”、“包河区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2008年5月中旬到8月底,院党委在全院开展了以“科学管理、规范办学、特色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全院在思想解放上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新突破,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管理效能得到改善,学院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大做强的要求深入人心,并为学院搬迁新校区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做好了思想、组织和制度的准备与保 障,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2008年年9月下旬开始,按照省委和省体育局党组的统一部署,我院紧紧围绕“弘扬奥运精神,改革创新和谐,彰显办学特色,推进科学发展”活动主题,在全院集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时,积极发挥院党校的作用,成立了院党校专门机构,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两年共有332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党委还通过中心组学习、主要领导上专题党课等形式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二是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两年来,学院机构和人事改革后,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建设,院党委及时配齐了各系党总支成员,对党支部进行改选,一些年轻的同志走上了基层组织管理岗位,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同时,遵循党建工作的规律,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引导和吸纳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积极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做好党组织发展工作,两年共发展党员127人。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每年用一个月时间,开展主题鲜明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院党委将主题教育与学院党建工作相结合,与服务备战工作相结合,与学院重点工作相结合,与效能建设相结合。通过中心组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了大讨论等活动,每年使全院党员普遍接受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2008年,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清理现有制度,规范决策行为,规范办学行为,规范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保证作用,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情况良好。2009年,学院反复倡廉建设接受省委教育工委量化 考核并受到考核互查组的好评。
各位代表,同志们:
完成上述工作,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靠的是各有关部门、兄弟单位的关心和支持,靠的是各处系、各部门班子的共同努力,靠的是全院教职员工的拼搏和奉献。在此,我谨向上级领导机关,各有关部门及兄弟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201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0 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开展“质量建设年”活动。党委已经确定今年为“质量建设年”,这是适应评估专家组提出的要求,适应体院经过自身办学需要,适应加快发展要求提出的号召。我们要围绕省体育局工作大局,以开展“质量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重点在干部教育管理、教学训练改革、稳定招生就业、确保安全稳定上下功夫。教学质量建设年活动要像评估一样贯穿全年始终,形成一个方案,建立目标管理,加强督查考核工作,目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逐步把学院的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人才培养监控体系建立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大跨越。
(二)认真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十一五” 规划制定的预定目标。另一方面,要对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和建设体育强省要求,立足学院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认真谋划未来五年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路径、建设目标,细化推动改革发展的强有力的措施,力争一年一个台阶,五年一个大跨越。
(三)启动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根据办学需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年内实现开工建设图书馆、综合训练馆和学生宿舍;在省体育局统一指导下,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做好三里街大院的拆迁安臵工作。
(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内部关系,加大管理重心下移力度,发挥处室指导督查功能,扩大系部业务工作自主权利;积极做好岗位设臵工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一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年轻干部上挂下派锻炼机制,选送优秀干部到党校或行政学院学习培训,举办院第四期干部培训班。
(五)深化训练管理改革。瞄准伦敦奥运会和辽宁全运会,深入分析形势,整合院内资源,精心谋划备战,突出项目重点,实行分类指导,采取激励政策,建立周期目标与任务相结合、包干到队、责任到人、科学合理的金牌任务制度和备战机制;积极备战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力争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比赛任务。改革省体校训练管理体制,实行教练员竞聘上岗,调整项目结构,完善选材机制,提高训练质量,进一步理顺内 外、上下输送关系,提高输送率和成才率,完成输送任务;抓好全省各单项训练基地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承办全国性比赛;做好首届青少年奥运会备战工作,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六)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科学制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制度,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真正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划拨专项经费,设立学科带头人“特殊津贴”和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院长津贴”,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多出教学研究成果。
(七)重视专业建设。力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成省级示范专业,新上2个生源较好市场急需的新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专项选修课程,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切实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习实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加强教研室建设,发挥教研室在教学和教师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强教材建设,出版4-6本自编教材,力争1-2本教材批准为省级规划教材;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满足师生教学需要;力争在合作办学上取得新突破。
(八)加强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和学生社团建设。全面推行专职辅导员制度,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专职辅导员的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加大招生宣传,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灵活招生政策,完成招生任务;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力争就业率不低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平均水平。
(九)积极开展培训服务工作。有效利用行业优势和学院资源,主动走向社会,开拓培训市场,扩大培训领域,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培训品牌。
(十)改革后勤运行体制。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服务职能,维护师生利益,高效节能,确保学院教学、训练、生活有序运转。同时,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
各位代表,同志们: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希望前所未有。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技体育任务愈发繁重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冷静分析,制约我们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学生管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训练竞赛水平与建设体育强省展要求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扭转;教师队伍总量、队伍结构和执教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此,全院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尊重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律,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先导,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为出 发点,以促进和深化教学、训练等方面协调发展为基本途径,围绕保证学院人才培养、教学训练、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有效发挥,强化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统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统筹学院发展与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统筹学院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之间的关系,统筹学院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跨越式发展与循序渐进之间的关系,统筹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教学、训练、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为国为省争光,服务安徽崛起战略,服务人民群众对健身健康的社会需求,融“职业、行业、专业、事业、产业”为一体,推进体教结合,优化“教科训”一体化办学构架,探索竞技体育学院化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特色、业内一流的体育高等职业院校。
各位代表,同志们: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期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省体育局党组的领导下,把握机遇、放眼未来,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谱写安徽体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创造学院建设发展的新辉煌!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区计划生育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总结报告
顺应形势发展树立“三新”观念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协会工作
——在全区计划生育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理事、同志们:
我代表区计划生育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总结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理事提出意见。
一、2003年计生协会工作回顾
我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计生局的大力支持及市计生协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根据中央、省、市、区计生协会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省专职副会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心,积极引导乡、村、企业开拓进取,在学习先进、争创示范、深化“一流协会”、建设企业协会、参与抗击非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落实“两办”通知精神,加强协会组织建设
1、领导重视,搭建协会可持续发展平台
浙委办发〔2002〕31号文件下发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协会机构、编制、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又下发了金东组复〔2003〕2号《关于同意区计划生育协会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的批复》。协会考核工作力度也有所加强,分值从原来的40‰增加到94‰。
2、创新机制,加强基层协会队伍建设
根据2003年7月29日市计生协会工作会议精神,区计生协于7月30日制发了金东计生协〔2003〕5号《关于选聘镇乡(街道)、村(居)两级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的通知》,全区11个镇乡(街道)根据通知要求全部配备专职副会长,其中孝顺、岭下、赤松、东孝等四个镇乡(街道)的专职副会长确定为原班子退二线的老领导担任,成为名符其实的专职副会长。
同时全区245个500人以上的行政村也配备了专职副会长,协助秘书长开展工作。245人中有男性166人,女性79人,多为退居二线的原村两委班子成员或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他们一直以来就是村里计划生育的宣传员、带头人,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热心公益事业,拥护计划生育政策,尤其认可计划生育协会的宗旨和任务,认为计划生育协会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好组织,非常乐意接受专职副会长这个职务。目前这些新当选的专职副会长已经在协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经费落实,改善协会工作条件
我区计生协会活动经费在计生局正常性经费中列支。局长表态:协会经费需要多少拨多少,且随时划拨。有了一把手的明朗态度,协会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去年区计生协积极参与非典防治工作,轰轰烈烈开展“5·29”活动,与计生局的经费支持分不开,仅“5·29”活动就花费5万多元,全年用于计生协会建设经费18万余元。乡、村级在同级行政经费中实报实销。
(二)学习朱缀绒,争先进创示范
1、广泛开展“远学朱缀绒,近学身边人”活动,为了响应省委发出的关于向“一心为民的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朱缀绒学习的号召,区计生协于2003年5月9日转发了浙计生协〔2003〕11号《关于深入开展向朱缀绒同志学习、深化创建“一流协会”活动的意见》,在2002年广泛开展学习朱缀绒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号召乡、村两级协会深入开展向朱缀绒同志学习,并把此活动与争做“育龄群众贴心人”和“两为”活动结合起来,让每个会员都积极参与,让每个会员都积极参与,让一心为民的良好风气遍布城乡,并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典型。促进了计生协会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推动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镇乡(街道)计生协利用召开理事会、每月一次例会,组织理事、计生服务员、村计生协会秘书长学习朱缀绒先进事迹,同时结合村级优质服务培训、会员活动组织会员、育龄妇女进行广泛学习。通过层层学习,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如:孝顺镇计生协联合镇农办举办了大型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专家与12位协会会长、会员签约结成对子。东孝街道组织会员开展“我为协会添光彩,协会为你做好事”的一帮一活动,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并结成对子,以后定期上门服务。源东乡计生协考虑到非典时期大量水果销售受阻,及时与移动公司联手建立源东大白桃销售网站,使水果之乡的水果外销非但未因非典受阻,反而比往年更畅销,大白桃销售由往年局限于金华地区扩展到了广东、上海、辽宁、山东、福建等10多个省市,货源供不应求,果农也因能卖个好价钱心里乐融融,交口称赞计生协会好。多湖街道东山村协会理事应金堂,带领周边群众养殖广东山黄鸡,三年内带动3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源东乡邢村七十多岁的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邢子道老人,十年如一日,协同老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义务为村里修凿机耕路约5公里。还义务为村里清理水塘,并且个人出资修筑塘坝和排污沟,使污水塘变成了清水塘,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邢子道在两项工程中无私地投入近万元,村民把邢子道老人称赞为“身边的朱缀绒”。
2、开展评比先进、争创示范协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