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太湖乡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太湖乡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罗铁纯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太湖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大会主席团及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对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在本次大会上新当选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和全体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乡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过去的一年里,乡人大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自觉性,把人大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有力地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不断加强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有力地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了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人大主席团在人大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决定重大事项和人大选举等各项工作中,讲党性、讲大局、讲民主、讲法制,有力地保证了县委和乡党委意图的实现和重大决策的实施。乡党委对乡人大工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乡党委向乡人大主席团,向全乡53名人大代表,向战斗在人大工作战线的同
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人大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此次会议,全体代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围绕我乡发展大业,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同时按照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产生了太湖乡人民政府乡长和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希望当选的同志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努力工作,不辜负全乡人民的重托。这次会议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高效的大会,是一次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对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我乡经济发展步伐,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此次会议上,颜伏钊同志代表乡人民政府作了一个很
好的《政府工作报告》,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又结合实际地提出了我乡2009年“12345”的工作思路(即紧扣“夯实基础”这个主题,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两个关键,落实“农业大乡,工业强乡,项目富乡”的3个目标,突出“财政税收,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招商引资”等4个重点,办好5件实事“完善好太长公路,修缮好太湖水库,改造好太湖中学,启动春风小区开发,改造好一批农村电网”),明确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并制定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代表们都表示赞成。李国清同志代表乡人大主席团作了一个很好的《人大工作报告》,也确定了很好的工作思路,尤其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
提,代表们都非常拥护。散会以后,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本次大会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同志们,我们的干部和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
着人民,是推动全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加快全乡发展中理应站在最前头,我们要带头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要做真抓实干的表率。机关干部要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上狠下功夫,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自觉服务经济工作发展大局;各村支村两委要在促一村发展,保一方稳定上尽心尽责,以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全体乡人大代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乡人民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确立的工作目标。
各位代表,同志们,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新时期的人大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铁心实干,奋力拼搏,为创建和谐太湖而努力奋斗!
最后,再一次向为此次大会圆满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所
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第二篇: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5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自2008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省发展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关怀至深。一年中,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到我省视察,温家宝总理三次深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斗志,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制定实施了21条措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我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2198.5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9.2%和8.5%。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我们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有效手段,着力优化投资结构。2009年,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31亿元,增长23.3%。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4056个、资金83.2亿元。为缓解市县资金配套压力,建立了省调控资金,共下达投资计划306.5亿元。加强跟踪督查,实现了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按时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6463.5亿元,是上年的2.1倍。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投向“三农”、民生、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全省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一期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加速推进,等等。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有力地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我们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措施,努力扩大居民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3亿元,增长19.1%。大宗商品消费明显升温,汽车类消费增长45.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8.9%。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农村市场更趋活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年内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带动了建材下乡和农民消费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我们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省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达1137.1亿元,增长17.5%。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战胜多年不遇的春旱和局部低温冻害,粮食总产达到863亿斤,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蔬菜、果品、水产品、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保障了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600亿元,农产品出口97.7亿美元。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7.6%,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5万户,完成了144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全省植树造林270万亩,防控美国白蛾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的稳定发展,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强基础、稳人心的作用。
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调整振兴,制定了10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意见和1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把产业调整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产品。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14.9%。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省技改投资完成6508.3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9.8%。把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位臵,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绩效考核,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其中,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增长22.3%。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年关停小火电152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10.1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下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9%,提高2.2个百分点。2009,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居各省区市前茅。
我们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为突破口,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24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展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起步良好。省会建设得到加强。县域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突破菏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我们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山东钢铁集团实现了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成功组建了山东重工集团。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在国际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努力保市场、保份额。鼓励企业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并购境外企业研发机构和销售网络,境外投资逆势上扬,增长67.6%。进出口完成1386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1亿美元,降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省博物馆新馆、省档案馆新馆建设基本完成,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72处,农家书屋1万个。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有22家出版单位、129家发行单位、74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14家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新组建了山东演艺集团、山东省杂技演艺公司等一批大型文化企业,17个市全部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创作生产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文化产业规模快速膨胀,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15%以上。
我们把保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19个县(市)试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各类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5.9%,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竣工经济适用房37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70万平方米。
我们把强化社会管理作为政府重要职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6件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修订了12件地方行政规章。深化“平安山东”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臵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体育总局等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秉承“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宗旨,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十一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山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山东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山东人民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追求和谐的坚强意志,齐鲁儿女无不为之自豪。全运会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在转化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巨大物质力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能够在应对危机中开创新局面,得益于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得益于我们把中央精神与山东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益于我们把解决眼前困难和立足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得益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得益于各级人大、政协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山东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很困难;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外需萎缩的影响还在持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面临不少困难;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民生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政府效率不够满意,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时有发生。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但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要求,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新突破,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在搞改革、促开放上有新举措,在惠民生、保稳定上有新成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一方面,是考虑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转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是考虑今年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大于下行因素,要切实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实现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把握好以下原则。第一,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着力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抓紧完善和落实扩大消费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第三,大力提升发展的拓展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第四,努力实现发展的创新性。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形成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第五,全面强化发展的内生性。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第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强化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还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准确把握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工作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充分集中民智,把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好。
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稳定扩大需求规模,大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稳定群众消费预期。二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增加家电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延长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策时限,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发展城市商业新型业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抓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搞好“农超对接”,方便群众消费。五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点产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二)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一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节能、环保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住宅开发等领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各种类型的重复建设。二是抓好重点投资项目。强化工作责任,搞好监督检查,所有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必须做到“三个百分之百”。政府投资要保重点,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工程收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三是搞好项目筛选储备。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滚动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搞好项目接续。四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俄罗斯、印度、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机遇,全面开拓东盟市场。支持各类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帮助企业用好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二是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建设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抓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省内紧缺物资进口,增加战略资源储备。三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正确引导外商投资方向,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用好国际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做好国外贷款项目筛选争取工作。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优势产能向境外有序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鼓励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推进境外工程承包,带动机电产品和劳务出口。五是提升园区开放承载功能。支持各类园区在区位调整、资源整合、产业提升、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提高园区集约发展水平。完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功能,烟台保税港区要在年内封关运行。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为主体的全省城镇体系。做大做强济南、青岛等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心镇,增强其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逐步改善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条件,把城中村、城边村失地居民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和保障范围。抓紧研究制定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的具体措施,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五)发挥财税金融的保障作用。加大财政对结构调整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引导作用。用好管好省调控资金,确保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和财政增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规范各类政府融资平台,重视防范财政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搞好对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农业和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机构。支持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提高风险保障和管理水平。
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无论克服当前困难,还是着眼长远发展,都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一)农业调整要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省粮食产量要稳定在850亿斤以上。二是发展高效农业。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实施果菜振兴计划,积极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三是强化基础设施。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继续改造农村道路,基本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新增农村户用沼气60万户。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沿海防护林、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完成149座大中型水库和11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15条重点河道治理,推进48处大型灌区续建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93万亩。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二)工业调整要推动产业由大变强。工业是我省的产业优势,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要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抓好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工业由大变强步伐。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洋能源、核电装备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4大新能源集群。办好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扶持碳纤维、陶瓷纤维、离子膜、芳纶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医药产业要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新信息产业要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平板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发应用。同时,扶持通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好国家和省投资支持的6大类1000个项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首台(套)技术装备补助等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原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煤炭、化工、航运等企业的联合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我省传统优势产能向省外转移。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质量建设。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战略、研发、节能和基础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树立山东品牌良好形象。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特色产业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引进人才技术难、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要高度重视,真心扶持,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技术创新、创造财富和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发展。服务业是我省产业结构的“短板”,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完善税收、供地、价格等政策,扶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创意研发等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扶持济南、青岛2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临沂等一批省级节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推动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层次、壮大规模。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城市,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社区服务、装饰装修等行业。在农村,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超市、公共澡堂、托幼服务等服务网点健康发展。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进一步打响“好客山东”品牌,建设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文化创意群体。以文化企业为主体,重点扶持10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整合。四是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和市场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一是抓好淘汰落后。把任务目标分解到市县,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企业,确保淘汰炼铁产能240万吨,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二是抓好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节能产品认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千户企业能源管理,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所有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加大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力度,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试行用水总量控制,全社会都要节约用水。三是抓好污染治理。执行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争取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以烟气脱硫除尘、集中供热、城市扬尘和汽车尾气减排控制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构建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无害化体系。开展损毁山体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以南四湖、东平湖和沂、沭、泗、汶河为重点,开展环湖沿河大生态带建设。四是抓好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搞好对市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实施指导,加强资源山东建设。
(五)抓好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自主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要切实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明确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50项重大专项,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要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企业、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5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发挥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四要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活力。五要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科专业和实训基地,继续实施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和首席技师三大人才工程,努力造就国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六)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破除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推动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开展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推进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二是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好《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和企业投资行为。四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服务,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五是抓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对县乡财政的激励、帮扶机制和省级对下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五、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
重点区域带动是多年来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各地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一)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论述,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编制,争取进入“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是搞好重大课题研究。在海洋立体空间布局与资源开发、海洋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中日韩区域合作实验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二是先期推进蓝色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抓紧开展胶东半岛大型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铁路和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加强环海防潮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重点支持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优势产业、临海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围绕财税、投融资、土地、海域等领域,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互动”的总体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出台贯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在今年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特别要先期搞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支撑能力。二是抓好重点项目。根据总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东营、滨州、潍北和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启动一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路子。三是区域一体招商。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区域招商引资新平台。四是落实改革措施。加强对规划政策的深度研究,促进土地开发、地方金融等政策尽快落实。
(三)扎实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抓紧编制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立足于世界技术前沿,努力打造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黄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省会经济,提高省会综合服务功能。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区域交通通信一体化。加快出台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等临港产业,带动鲁南地区加快崛起。(四)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完善和落实对西部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西部地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找准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级财政实力。同时,扎实做好对西藏、新疆等地的对口援助工作,确保援建北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六、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必须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做到真心关注、真正落实、真见成效。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政策投资和大项目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中小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进一步完善财税、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广辟就业渠道,组织好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创业。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发更多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人口大省充分就业的目标。
(二)健全城乡社保体系。一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保,把这件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做细、做实。二是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搞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强化工伤、职业病预防措施。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基金支出范围,提高失业保险标准。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镇低保覆盖面,逐步把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对纳入城乡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再给予不低于50元的生活补贴。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开展慈善活动,倡导志愿服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要随着政府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使我省社保体系实现广覆盖、可持续,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探索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等配臵机制,组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完善“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实施教育问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重点推进教学方法、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强化计划,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县级职业学校建设,培植一批面向农村学生、强化就业能力的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加快完善以市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区域职教资源整合。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校内涵提升工程,优化高校学科与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稳妥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医学专业提高300元。
(四)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一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开展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督。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以人才和技术帮扶为主的“卫生强基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今年规划建设中央支持的35所县级医院、9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7%以上。三是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四是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和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加快中药产业发展。
坚持人口计生工作的大方向不动摇。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抓好县乡两级计生服务站建设,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水平。
(五)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是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规划,开展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规范住房保障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出让净收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规定。今年新增廉租住房2万户,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4万套。启动政府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资金投入,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今年改造完成400万平方米,解决4.2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资金、土地、信贷政策,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尊重群众意愿,重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大企业周边和经济强村的整体改造,同步实施村镇道路、供排水、照明、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再开工建设农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8.5万户。要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城镇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使广大农民逐步实现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生活的美好愿望。
(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建立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规划建设济南大剧院、省美术馆和省艺术馆,加快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改造,全面完成138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继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传播。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实施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抢救性文物等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完善重点文物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利用。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启动孔子博物馆和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项目。筹办好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及相关活动,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启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四是积极发展体育事业。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用好“十一运”丰富遗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办好第二十二届全省运动会,力争我省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上创造好成绩。
(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二是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完善监管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无缝隙、动态化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三是高度重视平安创建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臵、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和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妥善处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扎实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防建设、人民防空、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做好优抚安臵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四是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今年,要在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下气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第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促使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求取消、下放、转移的事项落实到位。加快推进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大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责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切实搞好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项,扩大主动公开信息量。建立健全社会热点跟踪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强化政府决策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要向社会公布行政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抓好政府门户网站、省(市)长信箱、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建设,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和行政复议工作,对群众提出的与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申请和投诉事项,依法予以受理,不推不拖,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第四,努力加强政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强化服务和公仆意识,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提倡视频会议和网上办公。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营造学习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认真搞好反腐倡廉。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制度执行力。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办腐败分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把政府工作臵于人民群众监督的阳光之下。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责任重大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夺取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更大胜利!
第三篇: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和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大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着眼当前经济形势,胸怀全市发展大局,围绕我市保增长、保稳定等重大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市委、市政府更好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次会议开得隆重热烈、富有成效,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各界力量、增强发展信心的大会,更是一次攻坚克难、共谋发展的大会。在此,我代表中共余姚市委,对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首刚刚过去的2008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年初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面对复杂快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信心谋发展,迎难而上求突破,全力以赴抓落实,加快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困难之年能取得这些成绩,既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奋力攻坚的结果,也凝聚着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一年来,市政协在市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认真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对市政协一年来的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余姚市委,向市政协和全体委员,向全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也是蕴含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扩散蔓延,国际经济持续恶化,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下滑到0.9%,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发展的形势异常严峻。虽然我们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中央、省和宁波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倒逼机制,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一形势,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保增长、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并作了具体部署。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也需要市政协和政协委员更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市各方面的力量,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与全市人民同舟共济,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共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合力开创富裕和谐新余姚建设的新局面。为此,我代表市委对政协工作提出以下五点希望:
第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要有新成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全市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在宏观经济形势深刻变化条件下,推动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真正使之成为政协各条战线的工作统领、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主动性,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反映民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使政治协商更加规范有序,民主监督更加切实有力,参政议政更加富有成效,政协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在保增长促发展上要有新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做到集思广益求发展、同心协力保增长。
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广泛组织委员围绕市委“保增长、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企业、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和视察等活动,积极探索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多谋发展之道,多建创新之言,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要充分发挥政协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联络与交流,全面宣传余姚、推介余姚,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落户余姚。
要广泛发动全市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本职,创业创新,建功立业,共促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在实现“保增长”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深化拓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引导他们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辩证看待当前面临的发展困难,进一步坚定“战胜困难、发展壮大”的必胜信心,大力弘扬新时期余姚精神,在危机中抢抓和用好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全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类瓶颈障碍,推动企业迅速摆脱发展困境,不断发展壮大,为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基础。第三,在保民生促和谐上要有新贡献。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等优势,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围绕劳动就业、生态环境、社会保障、教育医疗
等重大民生问题,多行监督、多建诤言、多谋实招,推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促社会和谐的生动局面。
尤其是工商界、企业界的政协委员们,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多行利民之举,多思利民之策,多办造福于民的好事、实事,主动配合党政有关部门抓好扶贫帮困、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保障职工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社会矛盾可能增多的实际,要及时反映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界别、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全力协助市委市政府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不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在凝聚发展力量上要有新局面。在当前发展遇到众多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越要开拓思路、创新手段,以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发展力量,集聚一切可以集聚的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余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始终把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大力发扬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积极做好联系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工作,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团结与和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合力。
要密切关注我市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认真做好各界别、各阶层人士的团结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联络、联谊,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坚持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引导他们增进对“保增长、保稳定”的共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主动投身于创业创新的具体实践,为加快余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和力量。
第五,在加强自身建设上要有新举措。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稳定”的工作大局,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要更加注重政协委员队伍建设,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切实强化对政治理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政协章程等的学习和运用,着力提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水平,真正把委员队伍建设成为政治立场稳、思想素质高、责任意识强、专业知识精的参谋智囊团。
要更加注重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拓展政治协商的新领域,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努力创造参政议政的新途径,不断建立健全履行职能的各项制度和程序,努力做到政治协商有方、民主监督有力、参政议政有为。
要更加注重政协机关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协机关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政协专委会、联络委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全力以赴为政协委员提供优良的服务,使政协机关真正成为“委员之家”。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真正把政协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统筹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支持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切实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纳入决策程序,健全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等制度,虚心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政协委员的提案、意见和建议,确保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要大力宣传政协制度、政协活动和参政议政成果,进一步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努力营造有利于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各位委员、同志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保稳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加快推进富裕和谐新余姚建设,以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献礼!(王永康(二○○九年二月十一日))
第四篇: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市十一届三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现在马上就要闭幕了。会议期间,委员们肩负着全市各界人士的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审议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听取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相关报告,围绕事关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建言立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开得紧凑而热烈,应该说,这是一次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的大会,是一次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鼓劲的大会。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市委对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省委提出的“四个推进”的指导思想,“四个基本”的目标任务,“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积极呼应、主动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锻造省会中心城市坚强南翼的发展大局,努力克服出口市场变化、贸易壁垒、原材料涨价以及台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不利影响,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呈现出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喜人局面。可以说,2005年,是全市上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的一年,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增长、协调发展的一年。
刚刚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市政协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重要成果的一年。一是注重摆正位置,立志担好重任。市政协主动围绕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尽心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发动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满腔热情投身到三个文明建设主战场,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主动深入基层,勤于工作实践。市政协针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视察调研,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提案工作呈现出量多、质优和办复及时的特点。三是始终立足市情,充分发挥优势。市政协充分发挥具有的代表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不断拓宽海外联谊渠道,积极参与到“亲情招商”工程,大力宣传改革开放成果,扩大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推动更多海内外乡亲和有识之士参与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在座的港澳委员、台属和侨眷委员,为的各项事业发展更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推动工作。市政协十分注意加强自身建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整个班子团结协作,全体委员步调一致,体现出强烈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
应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既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全体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在此,让我再次代表中共市委,向全体委员和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以巨大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和坚强的决心,积极抢抓机遇,矢志攻坚克难,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锻造省会中心城市坚强南翼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胜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市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需要聚万众之心,纳各方之策,举全市之力,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个方面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市政协和广大委员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牢牢把握主题,努力做到“三个坚持”,更好地履行职能作用,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再聚新力、再谱新章。
一、坚持服务全局,为加快发展凝聚力量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锻造省会中心城市坚强南翼,为政协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舞台,也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市政协要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坚持把促进发展、服务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作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头等大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在加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凝聚力量,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一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民政协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聚集着大批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优秀人才。市政协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激发各行各业人士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统筹兼顾、科学发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展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上,建言献计、出谋划策,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跃升。
二要大力弘扬团结民主的主题,为加快发展凝聚社会力量。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是党委、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旗,充分发挥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把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贯穿到各项事业中,充分听取各党派、各团体、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化阻力为助力,把不同民主党派、团体、阶层、民族和信仰的人们团结起来,把海外同胞和港澳台侨胞的力量集聚起来,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志统一起来,形成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人民政协作为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反映社情民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要牢固树立情系百姓、参政为民的观念,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会动态,反映社情民意;要善于运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多做增进了解,加强理解,消除误解,达到谅解的工作,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鼓舞士气的工作,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释疑解惑工作;要充分兼顾群众的不同利益,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向群众宣传,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市政协和广大委员、各界人士要全力支持开展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整顿规范经济秩序等专项斗争,全力支持做好宗教势力教育转化工作,全力支持配合制止乱滥建宗教场所现象,努力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上多下功夫,多尽责任,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三、坚持依法履职,为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发挥作用
开展政治协调、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市政协要始终坚持以宪法为根本准则,以政协《章程》为行为规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程序,使政协履行三大职能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一要坚持好政治协商,不断增强政治协商的实效。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市政协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把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紧紧围绕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围绕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围绕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政治协商,千方百计出主意、想办法、献良策,进谏言,使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做到政治协商既遵循老的规矩,又充满新的活力,切实提高政治协商的实际效果。
二要发挥好民主监督,不断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和全体委员要理直气壮、认真负责地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大胆监督、及时监督、有力监督。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探索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有效形式,逐步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就事关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执行、党和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履行职能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情况,开展切实有效的民主监督。特别是要对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委员调查视察,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要完善政协民主监督与党的纪律监督、人大法律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式监督体系,逐步形成规范、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真正发挥民主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作用。
三要履行好参政为民,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政协工作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标准,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工作。特别要更多关注下岗失业人员、城乡贫困群众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更多关注减轻农民负担、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维护农民权益问题,更多关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等问题,让人民群众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使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工作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四、坚持党的领导,为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保证
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满腔热情地支持政协工作,这是政协工作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开创崭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要定期讨论研究政协工作,经常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支持政协按照章程规定,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工作。要重视对人民政协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做到行协商后决策,先协商后决定,先协商后通过。要积极为政协开展工作提供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尽心尽力提供各种保障,努力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协党组的政治核心作用。市政协党组是市委的派出机构,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善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市委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去,使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共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和政协机关中的中共党员,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真心实意地同党外人士交朋友,努力做合作共事的模范,廉洁奉公的表率。
要进一步加强政协组织自身建设。政协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扬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优良传统,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履行职能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一要注重学习,提高能力。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参政议政的本领,努力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二要端正方向,胸怀大局。紧紧围绕全市发展的大目标,有所作为,多作贡献,促进政协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三要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充分发挥政协自身优势,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四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认识和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探索人民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努力把人民政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位委员、同志们,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热切地期望,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和全市百万人民一道,进一步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多地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致力发展、奉献社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锻造省会中心城市坚强南翼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人大和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人大和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和豪情,我们跨入了新世纪的又一个年轮。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节,常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常德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了。这次“两会”,是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形势下
召开的。开好这次“两会”,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共常德市委,对这次“两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和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感到无比欣慰。由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常德的各项事业在改革中实现突破,在调整中顺利推进,在创新中破浪前行。谋划新的一年,我们感到信心百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的运行必将迈进更加稳健的良性轨道;随着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生产要素的活力必将呈现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创造必将显示热情奔放的蓬勃景象。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形势,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工作取向,用好机遇、化解矛盾,扬长补短、齐心协力,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实现新一年的新发展,最根本的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的核心在发展,不发展,半点科学也没有。全市上下一定要牢牢记住,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大于一切;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先于一切;发展是根本大计,必须重于一切。要瞄准“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常德”的目标,始终突出工业强市这个重点,心无旁骛上项目,锲而不舍促增长。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切实做到政策优惠,不断促进环境优化,努力创造资金流动的加速度、工业增长的加速度、经济发展的加速度。要按照产业聚集、产业配套、产业提升的工作路子,千方百计构建平台,全力以赴搞好服务,努力把常德建设成快速崛起的高地、投资创业的福地、要素聚集的宝地。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更加注重社会事业,更加注重“三农”问题,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努力使我们所做的一切,经得起实践的评判、群众的评论、历史的评说。、要坚持民营方略不动摇。对比发达地区,我们经济上的差距主要在民营;缩小发展差距,我们的出路在民营;振兴常德经济,我们的希望在民营。全市上下一定要坚持民营方略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作为常德的基础经济、主体经济、命脉经济来抓。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市场的机制、市场的眼光,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经济发展中来。民营经济是现实的民本经济。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为劳动者提供平等的机会,为实干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创业者提供广阔的舞台,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平等发展、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民营经济是典型的内源经济。我们必须立足常德实际、放眼国内外市场,广泛开展民营经济大宣传、大巡礼、大招商、大调研、大表彰活动,努力形成重视民营、发展民营、支持民营的良好氛围,不断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富、做强。、要坚持富民优先不动摇。富裕安康是人民群众的心愿,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我们要把富民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落脚点,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核心任务,作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全力推进富民工程,不断加快富民步伐。不仅要谋眼前之富民,更要谋长远之富民,不仅要谋局部之富民,更要谋全局之富民,努力实现群众富、地区富、城乡人民共同富。要合理兼顾改革发展中先富群体、多数群众和困难群体的利益,既注重效率,又注重公平,尽力使不同社会成员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科学把握实施改革的时机、推进改革的力度、运作改革的节奏,坚持群众认可、群众受益、群众监督,努力通过改革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农民是最大的群体,致富农民是最大的任务。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农民增收,坚持用经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改造农村,用造就市民的理念提升农民,做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
坚持工业强市,实现民营富民,必须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强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之义。“和”能生财,“和”能致祥,“和”能聚力。市委四届五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建设和谐常德的战略部署。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应尽职责,为建设和谐常德、实现长治久安做出不懈的努力,让和谐的理念、和谐的规范、和谐的氛围,成为促进和保障改革发展的智慧之光、凝聚之力、平安之源。
群众最关切、社会矛盾最集中的部位和环节,使政治协商更加经常有序、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围绕形成统一意志,积极做好鼓舞人心、增强合力的工作,协助党委把全市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工业常德的宏伟事业中来。
第二,要以有效监督促进和谐。早在上个世纪年代,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明确把人民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根本途径。加强监督是促进民主的关键,促进民主是实现和谐的保证。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发挥监督的作用。人大监督是一切监督中最高层次、最权威性的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依法运用审议、检查、视察、评议等方式和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加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政协的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协组织要不断探索增强监督实效的新形式,积极拓展履行监督职能的新领域,广泛采取政协提案、委员视察、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等渠道,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开展有效监督,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要以团结协调促进和谐。团结造就万众一心,和谐源于精诚团结。早在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团结是绝对必要的。当前,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发展,必须倍加珍视团结,以团结谋求和谐,以团结整合力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根据自身职能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民主建设,推动依法治市,巩固和发展全市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各级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具有广泛代表性、包容性的优势,多做一些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搞一些加强沟通、增进共识的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干事、共同奋斗的祥和氛围。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一定要切实增强团结的意识,善于表达团结的愿望,积极做好团结的工作。要大力弘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谅解宽容、忠信正直的良好风尚,推动形成友善共处、团结共事、和谐共赢的人际关系。文秘114版权所有
第四,要以联系群众促进和谐。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先进性和生命力都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切实规范人大代表活动方式,使人大工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愿、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协组织要按照“求同、求稳、求实”的原则,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努力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使政协工作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最先了解改革发展的情况,最先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大家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用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人缘吸引群众,用深厚的感情、深入的工作联系群众。凡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凡是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都要记在心里、抓在手里,及时反映上去,积极督促落实,真正做到尽职尽责、不遗余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级党委要站在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大、政协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领导人大、政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选举任免权,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及时研究解决人大、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帮助人大、政协机关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我市民主政治建设的崭新局面。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置身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庄严殿堂,一种历史的使命感愈加沉重,一种长远的忧患感愈加深切,一种现实的紧迫感愈加强烈。竞争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告诉我们,加快常德发展,需要大干快上,需要科学统筹,需要凝心聚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团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