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及其建议

时间:2019-05-12 14:3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色及其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色及其建议》。

第一篇:角色及其建议

角色及其建议

父亲:认为我做事比较踏实,文笔比较好,而且做事很有耐心,沉稳。待人接物都比较得体大方,认为我做事一定的魄力,多次担任班干,有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觉得我适合考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同时认为我没吃过苦,体力劳动跟不上,觉得我坐办公室比较适合,也就是从事秘书一类的工作。因此爸爸侧重支持我选行政管理专业。

母亲:希望我从事一些体面的工作,而不希望我呆在农村,母亲并不是多么了解我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她希望我当老师,医生,公务员等一些就业稳定,劳动比较轻,薪酬比较高,体面的工作。她知道我不是那么精明,不希望我创业,和商业打交道。认为我适合做一些稳定的工作,不用很担心,薪水和福利都比较高的工作。

姐姐:是大学毕业生已经在邮政部门工作,她知道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是关于经济的行业,一直希望我学会计,金融等专业,但我没能实现。希望我银行工作,因为她的同学在银行工作工资很高,且福利待遇比较好。

老师:认为我在教学方面很有天赋,因为我曾帮着老师教过一些课,喜欢为同学解答不懂的地方,条理清晰。我有责任心,做事稳重。不怕苦不怕累,很适合从事教育行业,在教育部门工作或当老师。

朋友:认为我做事有魄力而且有责任心,有很好的组织能力而且文笔很好,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很努力,有进取心。一直在集体活动上很有积极性,觉得我适合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第二篇:关于角色游戏的几点建议(陈晓瑜)

关于角色游戏的几点建议

陈晓瑜

角色游戏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似乎也从懂事开始就萌发了参与这种游戏的需要,我想之所以角色游戏会这么多的孩子喜欢,主要它源于生活,孩子在模拟成人的世界中获得了许多快乐和满足。下面我尝试就不同年龄段角色游戏主题的若干问题及自己在小班角色游戏中的指导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关于主题

(一)角色游戏中主题的确定

如何确定角色游戏中的主题?这对我们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它需要教师自己确定。通常我们在开学初教研时就会参考旧教参中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而其中教育目标、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是我们教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幼儿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因此,我们教师在确定角色游戏主题时就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同时又是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容易引起他们的“认知共鸣”。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该游戏主题是否对幼儿有一定的发展价值,如果幼儿对它感兴趣,又熟悉它,同时又有发展价值,那么该主题就能确定下来。前段时间,我段在进行角色游戏教研时,老师们就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制定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大家一致认为小班角色游戏以“娃娃家”的开展为主,因为“娃娃家”是孩子最熟悉的,在这里可以模仿自己的家人,快乐地游戏。在教研中,我们就是否开设“超市”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我们的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在认知范围、知识积累方面都不一样了,因此,我们也考虑到将“超市”这一主题纳入本次角色游戏中。

(二)不同年龄段主题活动的区别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为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认知范围、知识积累、兴趣点等均不同,所以主题也会不同。

在小班开展的游戏主题多数是幼儿自己极为贴近的,而中大班幼儿认知能力提高了,认知范围也扩展了。因此它们的主题的内涵会比小班丰富许多。比如:小吃店、医院、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就适宜在中大班开展。

1、同一主题在不同年龄段的区别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游戏主题在中大班都可以进行,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的深度不同。小中班幼儿的学习一般都是感知客观事物外部特点层面的,大班的学习还涉及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超市”为例,中小班的孩子知道超市中营业员和顾客之间怎么进行交易,这个现象是孩子通过观察就能够了解的,他们知道买东西要付钱。但大班的孩子需要在了解营业员和保安的角色工作职责外,还要能与娃娃家进行简单的游戏交往。

(2)学习的广度不同。小、中班的认知能力相对比较差,认知范围也比较窄,所以认识的事物也比较少;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相对强一些,随着时间的积累,认识的范围也会宽一些,认识的事物也会多一些。以理发店为例,小班的孩子知道剪头发去理发店,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理发的步骤,而中大班的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涉及到理发师给顾客剪什么发型诸如此类的问题。

(3)持续的时间不同。小班幼儿因为兴趣比较容易转移,探索的深度又不可能太深,所以主题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相反大班对一个实物的兴趣相对比较稳定,探索的深度又比小班深,所以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4)幼儿的自主性不同。在小、中班,教师引导幼儿多一些,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提出要求、组织教学活动,等方法来引导幼儿;而在大班,教师的引导会少一些,幼儿会自行提出很多愿望,建议,教师的任务是满足他们开展活动时的合理愿望,为他们解决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一个游戏主题开展的时间

角色游戏中一个主题活动持续的时间长度要看实际过程中的需要,没有统一的长度。有的教师认为开展得越充分越好,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很有限的,不可能认识得很深入,即使是大班幼儿也是如此,当应该探讨的内容都探讨过了,目标也达到了,幼儿也提不出什么新的想法,对游戏的兴趣也在下降,这时就该结束这个游戏主题。

二、关于指导

(一)情况分析

镜头1:初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是喜欢玩“角色的游戏”的,虽然他们对角色游戏这个名词并不理解,但是面对着娃娃家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比如:抱着娃娃的孩子会去找碗、调羹喂娃娃吃饭;玩煤气灶的孩子会不停地炒啊炒;孩子们把娃娃看作是有生命的,对玩具是当真的在操作。当然,有些小班孩子会在别人的“津津乐道”中“迷失方向”,会旁观别人的游戏或者自己拿玩具不玩耍而愣愣地看着别处。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里几乎是“零交流”,都是“各人在扫门前雪”,各做各的,又或者是角色混乱,同一件事情大家抢着在做,比如“炒菜”,孩子们都挤在了厨房里争着炒菜,把所有能炒的统统放进锅里“大杂烩”。而宝宝却无人问津。

镜头2:还是小班,在一次介绍“银行”这一游戏主题时,为了想引人“银行”这一新的主题,教师问孩子:“爸爸妈妈的钱都存在什么地方啊?”幼一:“包里。”幼二:“口袋里”等等,就是没有“银行”这个答案,教师又继续引导:“如果钱太多了,包里装不下了,要存到哪才不会被偷?”有孩子说:“柜子里,锁起来。”教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因此主动提出“银行”主题。并在孩子面前以自身的语言、行为示范起了到银行取钱的步奏。在下一次的游戏引人环节,教师问:“娃娃家里如果没钱了要去哪里取钱?”一幼答:“银行”。

镜头3:小班的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银行这一主题还是无人问津,此时,教师看见一幼儿由于速度较慢,没有抢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于是教师引导她去银行这一主题中。看着娃娃家里热闹的情境,这个孩子在坚持了几分钟后还是放弃了“坚守岗位”的职责,加入到娃娃家中“煮起来”。

(二)说明与指导: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由于他们缺乏角色意识,语言表达和认知发展也有所欠缺,个性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游戏水平的因素。由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形是各不相同的,在指导小班幼儿的游戏时,教师必须以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作为重点,其实对幼儿来说能够和玩具“交流”这就是“创举”。教师要用“极其欣赏”的心态来观察幼儿,如喂娃娃吃饭、扫地。给娃娃洗头、抱娃娃看病等等。既然孩子对娃娃家这么喜爱,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他们熟悉的。而在与专家的多次对话,及《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转变了以往的思路,从为开展游戏而进行的经验准备转变为丰富幼儿的经验而开展游戏,具体的做法如下:

1、发现问题、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当零星、个别的装扮动作成为动作系列,也即以连续的方式将个别动作组织起来,形成系列动作,这时装扮动作就成了典型的角色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通过谈话加强记忆表象,与孩子们交流“娃娃家里都有谁?家里是谁负责炒菜?谁在照顾宝宝?爷爷、奶奶在家里都做什么事情?宝宝如果哭了,妈妈怎么哄宝宝?”等等。帮助幼儿积累装扮动作经验,逐步形成动作系列,从而激发角色行动。从镜头1中教师描述的场景,我们不难看出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中独自操作、交流互动少。原因应该有几个方面:一是受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二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因为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都是以独自操作为主,三是幼儿刚入园不久,孩子们彼此之间并不是熟悉。

(2)、角色意识不清楚、职责不明确。原因有:由于小班孩子还没有角色扮演的概念,对角色的认知只停留在我是谁,可也很容易忘记,尤其对于每个角色可以做些什么事并不清楚,有的可以知道娃娃家里有哪些角色,但具体的什么角色一般都在做什么事却不明确,所以有些孩子总是“无所事事”;

(3)、游戏行为单一,不停地将所有不同的一起食物放进锅里,堆得桌上都满满的,物品的摆放杂乱。这也与幼儿对于食品食用的经验欠缺有关,因为平时在家里,都是大人水果切得好好的、饭菜煮得好好的端得好好的给孩子吃,巴望着孩子能多吃几口,所以会出现把各种水果、蔬菜混为一锅煮的现象。

(4)、争抢行为的出现。游戏中常出现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原因,一是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二是幼儿还不懂得如何妥善解决问题的方式,三是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有限,更多的是以动作来表现。

而镜头2中我们可以看出“银行”这一主题是教师引发出来的,这是我自以为是的“需要”,孩子的已有经验里根本没有“银行”这一概念,因此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虽然教师示范了,讲解了,孩子“看到了”、“听到了”,“记住了”但没“做过”,他们“无法理解”。由于“银行”主题也不符合他们的内心“需求”,这一连串的“无经验”引发了镜头3中出现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反思开展“银行”这一主题的适宜性。孩子不具备已有的经验,他们无法将这一经验运用或是再现在游戏当中。

2、丰富游戏经验、发展游戏情节。分析了幼儿的已有的经验,在孩子游戏中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认为有一些游戏经验的积累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图片、录像等方法,通过比如在一次游戏中,幼儿自发的游戏发展出了“娃娃生病了”这一情节,幼一:“宝宝生病了。”幼二:“你打电话叫医生了吗?”幼一:“打了,不过医院在很远的地方。” 而在下一次的游戏中,我就为孩子提供一个“小药箱”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孩子对“生病”、“看病”这一游戏也非常热衷。游戏情节也有单

一、平行的娃娃家发展出“看病”。

3、交流鼓励。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行介入,我觉得这并非是干预孩子的游戏,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与孩子交流,用交流来解释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生活、模仿成人劳动,比如教师说:“你是这个娃娃的爸爸吗?你很喜欢娃娃的,是吧?”。“娃娃生病很厉害的,所以你给他打针,对吗?”“唷,妈妈你给娃娃喝牛奶,娃娃长得白白、胖胖的!”„„小班幼儿在这样的言语中能逐渐了解自己的角色身份。也能从中慢慢地明白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角色身份的关系。同时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把自己的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促使幼儿乐于表达、大胆表达,尤其要鼓励能力较差的孩子,树立其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开端,使幼儿在今后的角色游戏中充分体现自发自主的精神。

第三篇:农村转岗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四条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转岗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四条建议 作者:杜娟

来源:《体育师友》2013年第06期

在我国农村有许多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初中部生源的急剧减少,有些学校初中部进行合并,教师相对富余,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直接转岗到所在学校的小学部进行体育教学。这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转岗培训,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将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转岗体育教师工作进行探讨,作者提出四点建议,使他们尽快地、高兴地、高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建议一:调整心态。有些体育教师转岗到小学,心理上承受不了。感觉自己原来带初中,现在带小学。在社会上没有面子、会让人误解教学能力上有问题。其实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个完整体系,各学段不存在高低之分,也同样受到社会尊重。我国许多地方正在进行中小学职称改革,小学教师不仅能评副高,而且同样能评教授级高级教师。一些高校著名教授都曾经在小学、中学从教过。只要我们调整心态,认真对待新的工作角色,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建议二:重温《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水平

一、水平

二、水平

三、水平四四个阶段,具体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小学转岗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各阶段内容,找出内在联系。要充分学习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始终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结合起来。

建议三:改变教学风格。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要主动改变原来的教学风格,这种改变包括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取等。例如:小学要大量运用游戏教学法,把所学的课程内容编入游戏当中,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动技能。

建议四:改变教研方式。作为初中转岗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小学教学初期,应该侧重观看小学体育教师课堂实录,多参加规模和级别比较高的小学体育教研和观摩活动,在网上多与外地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交流等,这样就能迅速适应小学体育教学,甚至会开启另一片广阔的天空,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加全面、教研更加丰富、人际交流更广泛。

第四篇: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活动主题:《医院》 教师:邓佳珍

活动由来: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了许多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的社会行为,同时,大班幼儿在小中班进行过的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基本上能掌握角色游戏的活动规律,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为了帮助幼儿树立较强的角色意识,制定和遵守游戏规则,掌握基本的交际语言,培养幼儿应对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藉“医院”开展了角色游戏。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医院的工作内容、环境、材料,人员和职责。

2、会发挥想象玩“医院”游戏,能用语言、动作表现病人、医生、护士等角色特点,体验游戏的乐趣。

3、游戏中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

4、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感心理。

5、激发幼儿对医生敬佩的感情,并能初步了解医生这个伟大的职业。

6、养成礼貌待人、爱护玩具、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医院的工作内容、环境与材料、人员和职责。

2、培养对医院这个职业长生敬爱的情感,环节幼儿对就医的排斥感和恐惧感心理。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请家长结合带幼儿看病,丰富幼儿有关医院及治疗的知识经验。(2)请当医生的家长到园内介绍医院或带幼儿到医院参观。

2、物质准备:

(1)“医院”游戏主题图片及有关场地、服装标记。

(2)准备有关物品:白大褂、白帽子、蓝大褂、蓝帽子、听诊器、药品、消毒水、纱布、输液瓶、病床、电脑病历等医用的相关物品,及省立医院、省人民医院、市一医院、协和医院、附一医院等院牌。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题

1、老师边咳边说:“老师今天感冒了,该怎么办?”(上医院看病)

2、老师要去什么医院看病,谁能说说?(了解医院名称)——今天玩“医院”游戏。

二、谈话丰富知识:

1、医院里有那些人?医生、护士、病人、药剂师、收费员(看图法认识)

2、医生是干什么的?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桌上摆那些东西?(白大褂、白帽子、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笔、纸、电脑)

3、病人看到医生会说什么?医生会问什么?做什么?(强调医生会问:“哪里难受?什么地方不舒服?量体温、听心脏、开药方”)

4、护士是赶什么的?穿什么?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护士桌上摆什么东西?(蓝大褂、蓝帽子、护士帽、注射器、消毒水、药棉、吊瓶)

5、药剂师、收费员是干什么的?他们桌上有什么东西?(药品、电脑、发票、病历本等)

三、初次分组游戏:

1、提醒角色分工与游戏规则:

(1)每个小组一部分小朋友当病人,一部分小朋友当医生、护士、药剂师、收费员。(2)每一个小组开一家医院,挂好院牌,安排好桌椅材料。(3)病人看病要遵守医院次序、排队、不争抢、有礼貌。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3、玩好角色呼唤,再玩一次。

四、集中交流评价

1、交流汇报:刚才玩什么?怎么玩?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

活动反思:玩“医院”游戏,幼儿有一定经验,但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及其特征了解不全面,因此,教师通过看图说话丰富幼儿的认知,为幼儿较正确开展游戏打好基础。所以,在初次组织游戏中幼儿玩得很认真、投入,角色分工较清楚,玩得教有序。但幼儿进医院看病程序不清楚玩中动作不多,语言交往简单,礼貌语言少,下次要重点指导。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丰富医生、护士等与病人间的经验交流、用好礼貌语言。

2、复习玩过的与上医院有关的角色游戏:公共汽车、的士、小吃店

3、体验玩游戏的乐趣,培养有序玩游戏的合作行为和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医院工作人员及其特征有较全面认识,有扮演角色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

(1)“医院”游戏的各种材料(与第一次相同)(2)公共汽车、小吃店、的士游戏的相关材料。活动过程:

一、回忆旧知提出要求:

上一次玩医院游戏,小朋友知道了医院有医生、护士、药剂师、收费员等工作人员。懂得他们的工作内容,玩得很高兴。今天我们继续玩医院游戏,不过,玩的时候要注意

1、病人和医生对话时,语言要讲清楚,要注意礼貌。

2、病人去医院可以坐什么车呀?看完病肚子饿了可以到哪里吃点心?

3、今天玩游戏的同时,可以玩公公共汽车、的士车游戏和小吃店游戏,玩坐车、吃点心要注意什么?(让座、关心病人)

二、分组游戏、随机指导

幼儿分成6组,3组玩医院游戏3组分别玩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的游戏,一轮过后相交换,教师随机介入指导,重视语言表达的示范引领和及时评价、纠正可玩3—4次。

三、集中交流、评价激励

1、交流汇报:今天玩什么角色最高兴,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去医院看病要知道程序。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开始时由于注意提出要求和合理分工,幼儿游戏中能有序进行和谐交往,交往语言也丰富了,有礼貌了,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但看病程序有点乱,有的没看医生就打针或拿药,下一次活动要重点指导看病程序。

第三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到医院看病的程序,能按程序玩医院游戏。

2、能做到病人与医院工作人员间的和谐互动,有好合作,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体验医院工作人员关爱病人的情感,感受医院的高尚道德。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玩过几次医院游戏积累一定经验

2、物质准备:医院游戏的各种材料,与第一次游戏相同 活动过程:

一、反思旧知,提出要求:

上次活动,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交往的语言也丰富了,但是,有的小朋友进入医院没有先挂号就看病,有的没到医生处看病就打针、吊瓶就去拿药,这是不对的,今天玩医院游戏,病人一定拿药,这是不对的,今天玩医院游戏,病人一定要按程序,同时,跟医生护士一定要友好合作,有礼貌对话,医生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

二、共同讨论,理清程序:(1、挂号

2、看病

3、缴费

4、取药

5、打针、吊瓶)

三、分组活动,随机指导

1、幼儿分6个小组,自由结合,自主协商角色分工,开展游戏

2、幼儿中病人按程序到医院看病,医生、护士等热情接待

3、教师随机介入角色进行指导,重在程序和语言、态度指导

四、交换角色,再次活动(可活动3—4次)

五、集中交流、评价小结

1、交流:今天病人按什么程序到医院看病?

2、评价:请病人说说最喜欢哪位医生和护士,为什么?喜欢他(她)什么?今天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3、小结:今天游戏开展得很好,小朋友熟悉了上医院看病的程序,还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但是还不敢大胆想象,材料没有创新。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明确要求,不断反复活动和随机指导,幼儿大部分能按照程序看病而且能与医生、护士等友好互动,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同时通过评价表彰,感受医生、护士认真、热情为病人服务的高尚品德。但游戏中存在想象不丰富,创新不大但的问题,有待下一次继续引导。

第四次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发挥创造性,利用废旧材料替代医疗器械开展游戏。

2、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延伸活动内容。

3、复习其他已玩过的游戏(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能熟悉玩医院游戏,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

2、物质准备:玩医院、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有关材料及一些废旧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分组游戏,巡视指导:

按第二次活动分工玩医院、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游戏,玩法可以创新,发现材料不足,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

二、活动延伸:

1、集中讨论:医生热情为病人服务,治好了你的病以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会感激,送感谢锦旗、感谢信、感谢卡、说感谢的话等)

2、动手制作: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感谢的物品

3、送旗送卡:(1)讨论:感谢物品制作好了,该怎么送去?(敲锣打鼓)送到医生那里,要说哪些感谢的话?(自由表达)

(2)送礼:表达感谢的话(由不同“病人”分别表述)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和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制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将游戏推向高潮,幼儿情绪高涨,并从中激发了感谢医生之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五篇: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娃娃家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角色游戏同时也是较难玩“好”的一种游戏。对于刚进入集体社会的上小班幼来说,脱离了原本独个的生活方式,进入一个集体小社会,一方面孩子们生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掌握所表演的社会角色,如营业员、医生、理发师等的行为、语言乃至社会义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最早最多从“娃娃家”开始,“娃娃家” 游戏堪称是学前教育中角色游戏中的“经典”。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老师要建立正确的游戏规则,指导幼儿参与角色活动

活动名称:我爱我家

环境布置:娃娃家的卧室(娃娃家的娃娃、日用品、电话机、床、桌子、洗衣机、电视机、全家福照片等)娃娃家的小厨房(蔬菜、鱼肉、水果、锅碗瓢盆、炉灶、水壶、勺子、筷子、箩筐等)

1、规定进入娃娃家的人数,如果有许多小朋友喜欢去娃娃家,可以建立两个娃娃家。一般娃娃家的人数在3到5人左右。一般是爸爸,妈妈,宝宝3中角色,如果娃娃家场地大,可以添加爷爷奶奶客人等角色。可以使用挂牌的形式。在娃娃家门口放上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挂牌,每人领取一个挂牌挂在脖子里扮演该角色

2、明确幼儿的角色意识。先让幼儿了解娃娃家里有那些角色,与幼儿交流探讨这些角色各自的工作。商定后我就在娃娃家里投放了对应的人物挂牌。孩子进入娃娃家后一起协商各自担任什么角色,选择相应挂牌挂到脖子上,这样他们就明确了自己的角色。

3、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不要角色混乱。小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时,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情景预设:俊俊和馨馨在娃娃家玩,只听见 “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俊俊哭了,我走上前问“俊俊,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俊俊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解决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要经常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我们的多次提醒,幼儿间争抢的行为会慢慢少。

4、玩娃娃家游戏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可是每一次玩好后,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有的孩子将材料搬到东搬到西,一些材料因此散乱不堪。等到游戏结束,有时顾不上整理好就匆匆下楼,弄得娃娃家每次都要再次回头整理并且花上好长时间。因此要培养幼儿养成及时整理玩具的好习惯,要求幼儿把玩具放到原来的地方。方法一老师可以采用参与的方法加入到游戏中,抓住小班孩子好模仿的年龄特点,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同时老师也可以把一些整理的要求,方法在共同的游戏中教给孩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有了老师的指导,孩子就尝试去整理。(情景预设:游戏时,晨晨和静静当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他们将灶头、碗等从厨房搬到了房间的床上,弄得家里很脏。我就扮成奶奶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我说:“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么乱?”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以奶奶的口吻说:“奶奶和你们一起整理,好吗?”孩子们很想在我面前表现,静静说:“我会整理的,你看啊!”说完,就开始将碗、灶头等东西搬回到厨房间,忙碌了一阵子,一些东西不知道怎么样摆放了,于是我帮着他们一起整理。最后我们看着整洁的娃娃家说:“我们夸夸自己真棒,现在干净了。”)方法二,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发现,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急于干预,先让孩子玩个够,游戏结束是再让孩子回头看他们家里。通常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会注意到自己正在制造混乱,如果此时进行干预影响了孩子的游戏,游戏结束再让他们来看,他们会非常惊讶,有些孩子会发现自己家里很脏,很乱。青菜、蘑菇都到地上了„„有个别孩子会主动去整理,这是老师的指导目的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5、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习惯独享玩具,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家人都非常宠爱他,放任他,迁就他,因此,他们没有与他人协商的意识和经验,互相之间很容易为了某种共同的需求而发生矛盾。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会互相谦让,不争抢玩具。(从娃娃家里传来了争吵声,我连忙走过去瞧个究竟。只见怡怡和彦彦两人都紧紧的拉扯着“娃娃”,互不相让。看到我来了以后,怡怡说:“老师,这个娃娃是我先拿的,我是娃娃家的妈妈。”彦彦也不甘示弱:“老师,我也要做娃娃的妈妈。”这时,我接过了她们手里的娃娃,抱在怀里,“娃娃乖,不哭了。看,你们把娃娃弄哭了。快跟他说声对不起。”他们点点头“娃娃,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看着他们沮丧的眼神,我说:“刚才娃娃悄悄地告诉老师,说你们两个她都喜欢,所以想让你们两个一起做她的妈妈,你们愿意吗?”“愿意。”她们两个高兴得跳了起来。)

6、幼儿年龄小,很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但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一些孩子也意识到这是游戏,是假的食物(游戏中妈妈提醒我不能吃是假的)。因此在游戏中,老师要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情景预设:“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你自己到厨房里去烧饭好吗?”妈妈琪琪对哥哥楠楠商量道。“我不会呀,烧饭应该是妈妈的呀。”哥哥楠楠显然很不愿意。妈妈说:“我们是一家人呀!我现在没空啊,我要给宝宝穿衣服,她要上学了呀。”“那等爸爸回来烧嘛!(扮演‘爸爸’的孩子正好去吃饼干了)。”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妈妈和哥哥开始愣在那里,后来哥哥反应快让我请坐。“妈妈”这时也停止整理,来到厨房胡乱的抓起一个水果和一种蔬菜就放在小碟子里给我示意让我吃,还提醒我说:“这些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吃的,要假装吃。”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我请妈妈和哥哥也坐下,大家一起笑着“吃”东西了。

7、进行娃娃家角色游戏的模拟展示,让孩子们能够在观看、讨论、尝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当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已经比较了解,但有时幼儿的游戏行为似乎只局限在给娃娃烧菜、给娃娃洗衣服,晾衣服等。没有了更多的发展。有的只是停留在摆弄材料上时,教师可以在观察和指导中给予提示,有重点,并且以鼓励为主,进一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的角色。(情景预设:天天吃完点心就急着去了小阁楼,他带上了爸爸的牌子将烧饭的材料全都拿出来,自言自语的说:“我今天要给烧许多好吃的菜。”说完就开始动手烧起来了。果果觉得无所事事,她今天是姐姐,看到有“爸爸”在烧饭了,没有事情做了,就站在阁楼角上和下面的孩子打招呼。我进入娃娃家,看到小床上的若干娃娃和衣服比较凌乱,就建议她去洗一洗,晒一晒,顺势模仿了洗衣机洗衣服的动作。果果果真也将一件件的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做好后,她跑到爸爸那儿一起端饭菜。我以“阿姨”的角色表演给他们看如何做一个小客人,游戏结束时和他们一起参与整理。)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我们老师都是孩子模仿的镜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教师要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如上例子老师的参与使孩子变得积极了,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愿意学着积极参与。

小一班 宋蓓琳

下载角色及其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色及其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物角色

    人物角色:追星族、手机控、游戏迷、非主流 、老师 追星族(上):同学们,大家好,考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吗?想不到吧——当然是我们“追星族”。......

    辅导员角色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 2009年5月27日,教育部思政司思政处处长徐艳国,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做客新华网,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指引大学生美好人......

    角色学习

    1、 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角色领悟的继续和延伸,是角色扮演的必经阶段,个体只有经过角色学习,才能正确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学习是指社会成员掌握社会理想角色的行为准则、技能,提......

    角色游戏

    大班角色游戏:我的家 教师:陈世双 一、游戏总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角色游戏活动,使之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 2.能自主选择角色,学会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

    管理者角色(最终定稿)

    管理者角色概念的发展,起初由上世纪50年代彼得·F·德鲁克提出,可分三类: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人和工作。到60年代末,明茨伯格经过研究总结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

    浅谈校长角色

    浅谈校长角色 辛店学区祁家沟小学 杨国强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校长,我们要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

    值班员角色

    8.7.车站值班员对轨道区段单独操作实验 8.7.1.封锁和解封区段 1)用鼠标的左键点击LOW主窗口上的轨道元件或轨道元件编号,如306,此时所选元件被打上高亮底色。 2)然后在对话窗口......

    角色 责任

    《角色与责任》主题班会设计 孝感市楚澴中学张海霞 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扮演的诸多角色,及各个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 2、通过讲述名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