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团干部应该常想四个为什么》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团干部应该常想四个为什么》文件精神,我反思近一年来从事团工作经历,感触颇多。团的工作不同于行政专业特别强的工作,它需求的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热情,一种奉献。结合实际工作,以下谈谈对于团工作我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保持热情,乐于奉献。团员青年工作的主体是青年团员职工,青年是充满上进充满朝气的团体,我们能在这种群体中工作是我们展现自我才能和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载体,每项工作都要有种好的工作的态度,我认为要想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有热情,为团员青年奉献的思想,积极工作的态度,这是最重要的。对于青年同志来说,没有失败,只有放弃和懒惰,即使工作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那也会是以后成功的砝码。
二、知重知轻,勇于担当。团工作头绪多,任务多,既要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通过文化阵地建设来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既要按时完成党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又要协助其它部门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作为基层团的干部,为避免自己在团工作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乱为,就要学会知重知轻,增强团工作的责任感,在标准上求高,在措施上求严,在工作上求实,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共青团中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有的放矢地去解决各种问题,真正提高自己工作的应变能力,为团工作增添一份色彩。
三、立足青年,服务大局。服务意识对于我们团员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有服务青年的思想,这也是一种奉献,一种没有自身利益目的奉献,我们不能把自己官僚化,自己认为自己是团员青年的中的特殊人,我们只是众多团员青年中的一个普通份子,是团员青年给了我们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必须为青年服务,取得他们的认可,自己的能力才会得到更大的锻炼,我们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成材做着准备,服务于青年团员生活工作中大大小小事情,我们才会把自己的团的工作做的更有成绩。
四、珍惜岗位,提高修为。在当前经济利益、社会生活、社会岗位多样化的大环境下,共青团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团干部,需要我们努力做到重担面前“不卸肩”,责任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退却”,利益面前“不伸手”。做官是暂时的,做事是长久的,做人才是永远的,只有把心思用在提高工作质量上,把精力用在服务团员青年上,才能深刻理解并解决“在位干什么、工作图什么”的问题。
共青团工作是锻炼人的工作,它既是工作实际的需要,又是我人生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不必去在乎它对你的职业生涯带来什么结果,而应该注意的是,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我深信有热情、有责任、有修为、有服务意识,必将有作为。
第二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林业站王斌
本人近阶段深入学习场发《关于掀起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热潮的通知》精神,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我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必须以强大的思想理论和科技知识做后盾,才能准确的,有效的服务职工群众。因此我强烈要求上进,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王剑同志在中共伽师总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三师伽师总场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王秀琴同志在中共伽师总场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工作报告》,《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三师伽师总场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指导自己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各种文化思潮像潮水一般的涌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够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就是动摇了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把全国人民的支柱动摇了,这是我们绝对不允许的。
王剑同志在中共伽师总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提出“稳一强二活三”战略,在稳定强化农业基础,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特色林果标准(精品)园3万亩,新增经济林面积1.5万亩,力争果品总产2.5万吨。同时王剑政委强调要发展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我作为林业站的一员,必定积极响应总场号召,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抓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为夺取“十三五”全面新胜利而努力奋斗,全力以赴完成总场以及林业站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秀琴同志在中共伽师总场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工作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三师伽师总场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指出,当前我场的改革发展稳定处于关键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通过不懈努力,务求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我一定响应总场的规定,坚决拥护中央各项方针政策,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全心全意服务总场职工群众。
此次学习的有关文件的精神,给我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责任、使命和担当,我作为林业站的一员,要在服务职工、提高职工收入,为总场的绿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伽师总场七次代表大会委报告精神为指导,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丰富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技术水平,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送科技,以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为己任。
伽师总场林业站
王智斌
2016年10月22日
第三篇:七一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七一”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县委、县政府《抓学习、促工作,开展“四个一”活动方案》要求,我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全省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方波在全县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做”上下真功》等理论文章。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一、深刻认识党的历史,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七一”文件精神就党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发展大政方针均作了详细阐述,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三件大事”、“三大成就”、“四个坚持”、“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五个必须”、“五个坚定不移”的阐述,高屋建瓴,含义深刻。作为一名新型金融机构工作者,我务必把握文件精神实质,掌握其核心内容,抓住其关键要点,理解其深刻内涵,在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历史的基础上,带领银行全体员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扎实苦干,锐意进取,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使我行工作迈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二、落实“四个一”活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在建党90周年之际,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以抓学习、促工作为目的,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开展一系列学习讨论活动、推进一项重点工作、抓好一个重点项目、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助推建设“一区两城”、实现“三大跨越”。
我行于7月15日晚召开了“七一”文件精神学习研讨会,会上,全行员工深入学习,积极讨论,提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今后工作打算,我本人也对员工进一步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并介绍了我行今后发展方向。关于活动的下一步开展,我行将围绕支持陈淋子镇、产业集聚区小企业发展入手,计划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信誉度高的重点企业,全程跟进项目建设,全力解决其融资需求。
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实现我行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有突破,才能有进步,才能有发展。今后工作中,我将把这一思想贯穿始终,一是及时了解、把握金融政策和行业动态,适时调整工作方向和经营战略,发挥金融机构社会价值;二是开展市场调研,分析、了解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开展;三是不断开展金融创新,探索适合三农和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的产品,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篇: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推荐]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一号文件全文约1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文件强调,年的农业农村
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
——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
——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县奖励补助资金,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第五篇:学习“三个规定”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三个规定”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近期,中队组织重温“三个规定”(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部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怀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流行为的若干规定)文件精神学习,更深更透地学习领悟“三个规定”文件精髓,杜绝知法犯法等各类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学习,总结了三点体会:
体会一: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机制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我们必须首先做到知法讲法,以法律为底线,以法律为准绳。公务人员违法违纪往往从细小的不良作风开始,如果民警从一开始就不用公款消费、公车私用,不收会员卡、不进娱乐场所等,在一些细节上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并通过制度的小惩大诫,对腐败的发端就予以遏制、预防,对“针”不偷,对“金”的诱惑自然就会多加考虑,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减少很多。在制度机制的建立上,要强调机制的系统化和程序化,大到警务机制的改革,小到每起案件的文书,都要制定规矩,让人有所遵循,切实杜绝制度机制的漏洞。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执勤时的自由裁量空间,这样的制度就会变成“铁板”,没有疏漏和短板,也可以做到有据可查经得起查。哪个细节出错了,就从哪个细节倒查,不折不扣地执行问责,使得制度既有实体性的硬性要求,又有程序性的规范操作,还有监管性的奖惩机制。
体会二:积极推行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环境。
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执法要透明公开,长久以来,公平公正公开执法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公安民警,执法时必须做到执法公正、程序公开。具体来讲,比如办理一起案件,有没有明确的规定、透明的程序、有多少知情权,参与办案的民警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法律要求的程序,程序是否有被修改的痕迹,有没有利益相关或冲突的情形,所有这些构成了“公开模板”,只有通过记录程序的方方面面,引导社会群众参与监督,全程透明,减少机会,就能预防绝大部分的违法违纪行为。公安机关也要更加积极广泛地推行信息公开,包括警务公开,网上执法综合平台,都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但还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体会三:着力加强教育引导氛围的深入人心。
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先导,违法违纪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作用而成的结果,不将环境的因素、个人的心理考虑在内,就无法去除根源。“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从根源上去除违法违纪行为,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使各项管理办法、制度规定能够入心入脑,深入人心,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诫,及时帮助那些涉足不深的人员修正方向,为他们纠错改正提供渠道,不致于一失足就成千古恨。同时,要加强队伍纪律建设,不能忽略队伍内部社会关系的调试,注意关系中社会性的一面,多些人性化的东西。通过建立健全良性的工作体制、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公平的升迁机制,形成浓厚的文化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