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精选题解
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其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则工作i-j的自由时差()。
A.等于零 B.小于零 C.小于其相应的总时差D.等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概念。由于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说明节点j为关键节点,即工作i-j的紧后工作中必有关键工作,此时工作i-j的自由时差就等于其总时差。
2、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 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 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 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C.均为6D.分别为11 和6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六时法计算方法
1、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所以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28,33]=282、工作M的总时差 = 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28-(15+7)=63、工作M的自由时差 = 工作M的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27-22; 30-22]= 5。
3、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A.结束与紧后工作开始之间的时距最小B.与其紧前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
C.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D.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最小
答案:D
解析:因为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这是总时差的概念,而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就是总时差,所应选D。
4、当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小于计划工期时,则()。
A.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相邻工作的时间间隔为零
B.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相等
C.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所有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全部为零
D.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相邻工作的时距之和最大
答案:A
解析:
B:当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小于计划工期时,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的总时差就不为零了,所以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不相等 B错;
C:既然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的总时差不为零,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不可能为零,所以C 错。
D:在关键线路上,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相邻工作的时距之和都应该最小。所以D错。
5、单代号搭接网络的计算工期由()决定。
A.终点虚拟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
B.最后开始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C.最后一项工作的持续时间
D.可能由中间某个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答案:D
解析:根据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过程,我们应知道,其计算工期可能由中间某个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来决定.
6、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是由()决定的。
A.工作的持续时间B.工作的总时差C.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D.工作的间歇时间
答案:C
解析: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是由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不同时距决定的。所谓时距,就是在搭接网络计划中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
7、在道路工程中,当路基铺设工作开始一段时间后,只要提供了足够的工作面,路面浇筑工作即可开始,则路基铺设工作与路面浇筑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称为()搭接关系。
A.FTS B.STS C.FTFD.STF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它是从开始到开始的关系。所选B。
第二篇:时差爱情诗歌
慢慢地我淡忘了那个盛夏
它曾一度使我欢喜又让我的梦崩塌
在记忆中最幽静的一隅
再黯然的深夜也会允许我向它诉说着梦话
苦苦等待的晨曦最终斩断了我的牵挂
将我隔离开来,原本心中的咫尺已是天涯
不知道,不知道
曾经多少承诺都是谎话
说的再真、想的再美
也还是无法掩饰它的虚假
终于我懂得了
我们始终逾越不了嬗变的年华
是我们忘记了时差
我可否将它珍藏在心底?
有谁允诺我它不会腐化?
纯洁的青春怎敌的过涓涓年华!
彼此是都应该搬开路栅
人生这趟旅途不会有恒久的守候
有过停留就必会分道扬镳各奔天涯我累了,我们都已疲倦
放行吧,再爱都会风化
最后它会变的一文不值随风飘洒
不管那荒唐的青春对我们说过多少谎话
不论曾经来得多么虚假
至少我们终于懂得
那些我们无法逾越的嬗变的年华
是我们曾一度忘记的真真实实存在着的时差
第三篇:教案 昼夜交替和时差(二)
《昼夜交替和时差二》教学设计
枝江二中曹祖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时区划分。
2.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掌握区时的简单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4.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时区的划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和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通过绘图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激发对科学和个人内在美的追求志向
二.教学重点:时区划分、区时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区时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图导法、举例法、对比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自转运动的特点;
问题:一天当中我们会经历白天黑夜的交替变化?
二、学习新课
(一)、时区的划分
阅读课文17页,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了地方时为什么还要划分时区?
2、什么是中央经线?怎样求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
3、什么是区时?与地方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引导:
2、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称为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15°×
时区数
3、区时就是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可见区时实质也是地方时,是特殊的地方时,因为只有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才能称为区时,并不是所有地方时都是区时。但区时一定是地方时。
教师投影:时区的划分 学生分组讨论: 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为中央经线? 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有什么特点?
5、每个时区的范围是什么? 6.如何求时区号数?
7.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二)区时的计算 1.例题引导:
(1)、如果中时区为12:00,那么东一区的区时是多少?东二区呢?东三区呢?西一区呢?西二区呢?
(2)、如果中时区为3月11日子夜(24时),算一算北京和纽约所在时区的区时分别是多少? 学生分组互动
教师总结计算方法: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
(3)趁热打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是8月8日晚8时,以下各地小朋友观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伦敦
开罗
莫斯科
东京
纽约 2.特别的计时方法
阅读课文17页第三自然段,思考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哪些特别的计时方法?(三)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例题:(1):若140°E上是3月5日17:20,求北京时间?
(2):假设此刻东七区为3月9日14:00,求北京(116°E)的地方时?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无论是已知地方时求区时,还是已知区时求地方时,都需要把区时转化成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然后以地方时的计算步骤计算。三.随堂巩固:
作业:
1、已知北京时间为3月6日12:30,求23°W的地方时?
2、已知20°E上是3月5日8:10,求78°W所在时区的区时?
第四篇:昼夜交替和时差》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和时差》说课稿
枝江二中曹祖新
一、说教材
1.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2.注重“双基”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时区划分; 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掌握区时的简单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时区的划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和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
时区划分、区时的计算,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这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
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2.学习能力: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三、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法
(1)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
(3)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对比教学法
比较法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地方时与区时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说学法
要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多且复杂。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2.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观察、比较而得出的,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
五、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复习自转运动的特点;
问题:一天当中我们会经历白天黑夜的交替变化?
二、学习新课(一)、时区的划分
阅读课文17页,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了地方时为什么还要划分时区?
2、什么是中央经线?怎样求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
3、什么是区时?与地方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引导:
2、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称为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15°×
时区数
3、区时就是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可见区时实质也是地方时,是特殊的地方时,因为只有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才能称为区时,并不是所有地方时都是区时。但区时一定是地方时。
教师投影:时区的划分 学生分组讨论: 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为中央经线? 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有什么特点?
5、每个时区的范围是什么? 6.如何求时区号数?
7.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二)区时的计算 1.例题引导:
(1)、如果中时区为12:00,那么东一区的区时是多少?东二区呢?东三区呢?西一区呢?西二区呢?
(2)、如果中时区为3月11日子夜(24时),算一算北京和纽约所在时区的区时
分别是多少? 学生分组互动
教师总结计算方法: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
(3)趁热打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是8月8日晚8时,以下各地小朋友观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伦敦
开罗
莫斯科
东京
纽约 2.特别的计时方法
阅读课文17页第三自然段,思考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哪些特别的计时方法?(三)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例题:(1):若140°E上是3月5日17:20,求北京时间?
(2):假设此刻东七区为3月9日14:00,求北京(116°E)的地方时?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无论是已知地方时求区时,还是已知区时求地方时,都需要把区时转化成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然后以地方时的计算步骤计算。三.随堂巩固:
作业:
1、已知北京时间为3月6日12:30,求23°W的地方时?
2、已知20°E上是3月5日8:10,求78°W所在时区的区时?
第五篇: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精)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的简便方法总结 造价相关法规和案例分析考试都会涉及网络图的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是经常考到的,我在学习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 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天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