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全会精神,推进机构编制工作
振奋精神扎实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做为承担推进改革重任的机构编制部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
一是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中去,振奋精神,扎实做好机构编制工作。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抓好全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研究完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和办法,着力解决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机构编制问题,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服务全市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二要深刻理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
中央的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确保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着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突出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切实把这项工作组织好、实施好、落实好;要深刻理解做好当前工作的重要要求。全会提出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要着力抓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我们要按照全会精神全力推进我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以往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既积极探索,又扎实稳妥,努力使这项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三是全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今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特殊。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围绕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主题和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继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把创先争优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争先进位、勇争第一的精神状态,坚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推进当前工作相结合,用学习推动工作,用工作实绩来检验学习效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加强六类管理推进机构编制工作
加强六类管理推进机构编制工作
2009-12-1
5近日区编办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今年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探讨明年努力方向,初步拟定要在六类管理上下功夫,继续推进机构编制工作。
一是强化公共管理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实现三个转变:工作取向上由满足局部需要向追求整体效益转变;工作思路上由微观操作向宏观研究转变;工作内容上由完成传统业务向社会领域拓展转变。
二是创新政府管理组织。着力抓好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省、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部署,结合区情特点,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好政府工作部门的“三定”工作。
三是探索分类管理模式。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思路,继续推进全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行政类事业单位;探索研究行政和事业单位员额管理办法,推行岗位聘用和公益服务“以钱养事”的机制;进一步改革清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坚决撤销职能明显萎缩、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明显减少的事业单位,对规模过小、任务单
一、职责相近、职能交叉的事业单位通过合并、合署等方式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围绕改善民生,深入研究区中小学定编标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合理设置。
四是优化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服务发展”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管住、管活、管好机构编制,在如何盘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充分挖掘潜能方面进行探索试点,以期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效能最大化。继续完善管理机制,探索机构编制工作程序间的合理衔接和各种数据间的转化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提升电子政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编制政务公开质量,严格落实编制政务公开率100%,编制实名制公开100%、各类数据按月更新100%、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告知率100%、咨询投诉回复率100%,进一步解决好编制政务公开网站的信息更新、信息互动和信息运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改进事业单位登记办法,推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年检、公告工作。
六是突出法制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的思想,严格执行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重要法规性文件,制定实施机构编制管理绩效考核方案,宣传贯彻中纪委《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第三篇:机构编制 七届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做好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对于机构编制部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在优化行政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决策民主。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对机构编制工作而言,就是要把讲民主作为重要的方式方法,落实到决策和执行的各个环节,确保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合理,贴合实际。机构设置、编制审批等工作,不能自做主张,机构编制部门自己说了算,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一面之辞,满足和局限于听取申请方的意见要求。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必走的工作程序,进一步拓宽纳谏渠道,扩大参与度,充分听取各方面包括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综合平衡、纵横向对比、反复论证,从众多供选择的方案意见中遴选出相对更合理的方案。在研究拟订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了市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及机构编制情况,并有重点的到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座谈,1
横向了解了省内各市的机构设置情况和改革进度,先后四次到省编办进行沟通,研究提出了市直部门调整的建议方案,对此,省编办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严格编制管理。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机构编制同干部人事工作密切相关,是干部人事工作的基础性和前置性工作。要把加强和完善人事编制管理作为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手段,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好关、守好口。一是加强编制管理。实行用编申报制度,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提前向机构编制部门呈报申请,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相关单位核准用编和下达用编申请,根据审批同意的用编申请和补充人员方式,按程序确定具体进编对象。二是严控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严把人员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禁止人员逆向流动,超编单位一律不得新进人员。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切实解决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等要求,实行领导职数配备备案制度,严格按照批复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不准超规格、超职数配备干部。加大对各地、各部门进人用编和领导职数配备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三是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严格按编定员,实行“一人一编一卡”,确保机构设置与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核
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四是实行动态管理。打破“编制单位所有”、“平均分配”、“一定不变”等思想束缚,在严格执行政策法规规定、从严从紧控制和管理机构编制、不突破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量政策底线的前提下,按照从严掌握、区别对待、优化结构、保证重点、有增有减的原则,着眼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需要,合理分配和适时调整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向职能强化、发展需求大的部门和单位倾斜,管住、管活编制。
三、坚持廉洁管编。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执政资源,上上下下对此都很关注,也很敏感。必须把廉洁自律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底线,实现廉洁管编。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分解到个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加强勤政廉洁教育,运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和帮助科室同志增强廉政建设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上筑牢防线。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规定,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监督。严格依法办事、公正办事、按规程办事,在原则问题上敢于碰硬,不滥用职权,杜绝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现象。
第四篇:X市推进机构编制核查工作
X市推进机构编制核查工作
16日上午,X市召开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动员大会,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关于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的通知》和全省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全面部署机构编制核查工作。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着力破解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满足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要合理配置编制资源,创新符合改革发展实际、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办法;要全面落实上级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部署要求,彻底摸清各级机构、编制、人员情况,尽快建立起基础扎实、管理顺畅、务实高效的机构编制管理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人编对应、信息准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目标,更好地“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要全面掌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业务范围履行情况、职责变化情况及工作运行情况,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为即将实施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为保证此次核查质量,X市从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3个核查小组,对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该市机构编制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镇(区、园)组织委员、人社助理及市级机关各部门分管负责
人、组织人事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还对与会人员进行了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
第五篇:机构编制工作概论学习资料
《机构编制工作概论》
一、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问题
(一)从历史发展纵线上找定位
1.建国初期(1949年—1955年)
1956年以前,由于建国初期的特殊情况,我国编制管理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中央不仅决定全国编制工作的大政方针,而且具体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党派、人民团体的编制员额。
2.文革前(1956年—1966年)
1956年,国务院决定,各项行政编制从1957年起实行分级统一管理,编制管理体制从“集中统一”变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体制,基本上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实行中央和省(区、市)两级管理的体制,中央和省(区、市)均设置编制管理机构。
3.“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文革”中,编制管理工作基本上处于中断状况。1970年6月,国家编制委员会被撤销,编制工作由国务院直接管理。1975年9月,国务院办公室成立编制小组,具体承办编制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调查研究反映情况。
4.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2009年)
1978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关于恢复国家编制委员会的建议》,国家编制委员会管理全国的行政编制,仍由国务院秘书长兼任主任。
1982年5月,撤销国家编制委员会,劳动人事部内设编制局。
1988年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由总理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人事部。
1991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全国机构编制的领导,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由总理兼任主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中央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党中央的机构,又是国务院的机构。
(二)从组织领导的层面上找定位
从1991年之后,中央编委就由由总理兼任。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
主任:温家宝副主任:习近平
委员:李源潮、令计划、马凯、王东明、谢旭人、尹蔚民
(三)从担负的伟大命名上找定位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名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一个机构,实际上是对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的一个级别高于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个人事协调机构。主要领导一般由两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主任委员一般由总理担任,副主任委员一般由国家副主席担任)它的任务是制定国家行政机构和管理机构的总方案,协调国务院下属各机构和部门的权力和任务,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编制委员会的工作等等,超部级单位。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正部级办事机构,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机构编制管理基本知识
(一)机构编制管理概念
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划分、职能界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及其运行程序制度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
(二)机构编制管理的对象
机构编制管理的对象是各类法定组织和机构及经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单位。具体包括:各级中国共产党有关组织机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以下简称党政群机关)的组织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等。
(三)机构编制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机构编制管理的地位
机构编制管理是党和国家组织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组织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基础地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致力于巩固和完善管理体系,而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党和国家实施组织管理、政权正常运转的基础。二是保障地位。广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涵盖了各项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改革,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机构编制管理的作用
概括地说机构编制管理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保证作用。为党和国家机关建立适应管理活动要求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能分工,优化人员结构,保证整个系统正常、协调、高效运转,为党和国家实现管理目标和任务创造前提条件。二是促进作用。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党和国家的组织管理活动,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党和国家机关的机构改革和经常性的管理活动,促进其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工作人员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三是制约作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监督和制约机关和事业单位随意增人、因人设事、滥设机构等违法违纪行为,从制度管理层面有效避免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四)机构编制管理的特点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随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1.法制性。邓小平说:“要遵守编制,可以说编制就是法律。”这句话集中强调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性特点。主要体现在:①增设机构、增加编制要按照法定程序审批,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而增加的机构编制是无效的;②职能、机构、编制一经审批机关确定,就具有法律效力,未经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变更;③只有经过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机构和编制,才能成为组织、人事部门配备干部、财政部门核拨经费的依据,以及行政监察和审计部门对各单位进行相关监督和检查的标准。2.综合性。机构编制管理涉及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既管理国家机关,又管理事业单位;既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服务,又为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服务,需要把全局与局部、一般与重点、长远目标与当前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其管理内容、方法等都具有综合性。3.动态性。机构编制管理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及自身管理体系和制度等,进行不断调整和变革,因此,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五)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地方条例》)规定,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1.精简的原则。《宪法》第27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精简原则,在机构设置上,横的方面应尽量减少多头管理,避免“部门林立”;纵的方面应尽量减少内部层次,避免“叠床架屋”。在人员编制上,应严格按照目标—2 —
任务和工作量等实际需要加以核定,不配备多余人员和领导职数。2.统一的原则。第一,我国的国家结构是单一制,在职责权限划分上,必须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第二,任何一个机构的设立、职位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整体效能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统一领导。3.效能的原则。即设置尽可能少的机构,配备尽可能少的人员,去完成更多的行政任务,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机构编制管理几点要求
(1)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坚持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市、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审核或审批,重大事项按程序报同级党委、政府或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各部门向党委、政府直接提交研究的事项,一般不要涉及机构编制问题,如确需涉及的,须事先经机构编制部门研究同意;凡未经机构编制部门研究,党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不研究,党委、政府领导不签批具体意见。
(2)“一个部门承办”
机构编制事项统一归口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
(3)“一个口行文”
除专项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外,各地区各部门拟订法规或法律草案不得就机构编制事项做出具体规定;在制定规范性文件和起草领导同志讲话时,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必须事先征得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同意。
(4)“条条不得干预”
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以各种形式要求下级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为其业务对口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调整职能或提高机构规格。除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规定外,不得把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作为达标、评比、考核的条件,或列入“签订责任书”、“政绩考核”、“一票否决”的内容。各业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
(5)机构编制“五不准”:一是不准超编进人。二是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三是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四是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五是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