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论学习[模版]

时间:2019-05-12 15:1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理论学习[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理论学习[模版]》。

第一篇:加强理论学习[模版]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年来,我持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座谈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政策和经验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今年我不仅参加了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班,还参加了浔阳区通讯员培训班,深刻领会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任务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我还利用空余时间在网络上学习窗口服务行业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工作,埋头苦干,以强烈责任感,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件事、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行政管理工作。自2008年担任中心副主任以来,能持之以恒,以目标管理为标准,科学地安排好每一项事务,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2009年,我和同事们丰富了服务中心“七心”服务内容,巩固完善窗口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责任追制度,深入窗口调研业务,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等系列活动等。在迎接各级各部门的相关检查中,能积极带头,听从指挥,合理安排事务,主动为领导分忧。积极配合主要领导完成了多个专项工作任务;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顺利完成行风政风民主评议工作,严格执行纪工委季度、月度单位廉洁情况汇报工作,认真落实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四个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有效开展机关效能年工作等等。在完成每项工作过程中,做到认真思考,细化工作流程,及时向领导汇报,按照领导下达的责任分解表,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人,并分步实施。日常工作中还能主动考虑有关办理单位法人证、调动人员的工资和人员关系的转接、成立党组织等事务,并配合其他责任领导做好单位安全、卫生、综治等其它工作。

(二)认真做好窗口业务管理工作。作为服务中心负责窗口业务工作的领导,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业务管理工作。一是和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完成迎接各类各级领导来中心服务窗口的参观指导工作,全年迎接检查达到600多人次;二是认真抓好窗口解说业务演练工作,定期监督相关人员演练业务;三是配合领导抓好窗口效能工作建设,11月份积极配合领导组织了由我们中心牵头,18个服务窗口责任单位领导参加的“效能建设”专题工作会。同时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业务部完成了单位在浔阳网上子栏目的建设工作。在日常的业务管理中,坚持不定期明察暗访工作,通过督查窗口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作风及精神面貌,及时掌握了窗口工作动态和人员的思想状况,对提高中心窗口服务水平,营造和谐便民的服务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天职。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积极参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主动与班子成员搞好团结,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勤政廉政、讲原则立场、有纪律、有修养的人。

以上是本人一年来做的主要工作成绩,但对于如何创新中心窗口服务项目,怎样严格规范管理窗口工作人员行为等工作,虽经努力,但仍深感力不从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致力开拓创新,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推进各项工作的进步。

第二篇: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送给学生的四件礼物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懦怯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忍让和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经历一次宽容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对于学生的缺陷、错误讥笑挖苦,甚至还有违规动作。这是不利于他们弥补缺陷、改邪归正的。老师没有吸引力、集体没有温暖,是促使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论其大小,最希望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对于有缺陷、犯错误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些温暖,用爱来感化他们。歧视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教师可以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及时地传达表扬的内容。如给家长通个电话,使受表扬的学生在父母的鼓励下得到很大的满足,而其他学生也会争取让家长借电话热线喜获佳音,并得到全体学生的喜爱。把握真情,饱含激情。

说实话,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我们每一节课都面对笑容去上课,还真是个难题,以前上课前,发现学生写不完作业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向学生发火,现在想来真的错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学会微笑,传递快乐给每位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为他们讲解。让这些孩子不断地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

第三篇:理论学习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识字与写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期中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总结反思,无论是对突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是教学质量的监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经过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深化课改,学得扎实。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每一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要注重精讲精练,夯实语文基础,只有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学生能力的形成、素养的提升才有依托。

(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认为什么都很重要,平均使用力量进行教学,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课堂上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要讲到点子上,力求精讲点拨。只要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果老师多占一分钟,就意味着学生将失去自主学习的一分钟。因此,我们要牢记“惜时如金”四个字。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要节省教学时间,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背、思考、记忆,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说、读、写,从听读中感悟、积累,在说写中运用、提高。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有效的训练是学生成长的途径

在“精讲精练”的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段、篇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不搞题海战术,要练得精,练得巧,练得有实效。

第四篇:理论学习111

课堂观察理论学习

听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简单处理。

它集中表现在这么四点:一是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引起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三是评课结果往往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比如 说一位教师得85分,那么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它说明什么?15分扣在什么地方?比另一位教师高5分高在何处?比自己前一次的课少3分又少在哪里?并不是能说得很明白。这里面的逻辑就是拿一个所谓的、谁都达不到的好课标准来评所有老师的课,结果所有老师的课都有问题,那么复杂的课堂活动最后就变成一个貌似精确的分数,这种“精确”实 际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何况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现象是难以用数量来表示的,勉强用数量表示就会妨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的揭示。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错误类 推,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如推门听课、随堂听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公开课、示范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事实上,这种类推,尤其 是后面一种,很难符合实际。

(我想将以上四点与自己的听评课行为作个对比。第一点讲的是听评课随意性。我想我听的课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二类:教研类、评比类。教研类指各类教研活动、调查研究而听评的课。评比类指各级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师选拔等等而听的课。一般教研类的课课前都知道要听那些内容,会去做一些准备。而比赛类课有一些可以准备,有一些临时才能知道内容就没有准备了。一般比赛类的课课前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不可能的,课后点评也很少。第二点是听评课的偏面性,我想我还是会关注学生,只是关注方式方法不可能科学。这也正是后面第三点所讲的内容,听评课的非理性,直觉很多。第四点,在评比类课中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操作了。)

第二,任务取向。把听课当作任务来做,是迫于管理层安排的任务。

(听评课本身就是一个任务。听评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但听评课不是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教师可能认为听评课对专业发展效率不高,是教师不重视听评课的原因。)第三,不合而作。评课群体中隐约有三类独立的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该类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然而听评课却成了他的中心工作;二是“仿课专业户”,听课仅仅为了模仿;三是“听课任务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没有问题,不去思考,甚至也没有什么反馈,按规定填完“听课手册”了事。

(评课专业户是工作性质决定了的,没有办法了。只是既然是专业户,工作就要做的更加专业。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走上讲台的,是需要成为仿课专业户。)

第五篇:理论学习

赵镜中评课

林老师(福建省福州市特级教师林莘老师)的教学设计大致符应了教材编辑者的课程安排规划,此外并融入了林老师个人的创新活动,确是一堂非常可观的课。林老师的教学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一块是课文教学时习惯性(好像也是必须)会处理的部分。包括了面对新课文时的扫除生字难词(学习生字词),以及感情朗读(即便是说明性文章)。另一块则是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了解说明性的文章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也是林老师这两堂课的重点与精心设计的部分。在这一块,林老师使用了概括段落大意、抓关键句、重读、小小解说员、论辩等方式(或活动),引导学生注意到说明性文章常用到的叙写方法(关键句、比较、数字、假设、强调动词)。

以下是林老师课堂里主要的教学步骤与流程:

(注明:“但由于议程安排的缘故,笔者无法亲身聆听林老师的这堂课,于是上网摘录了张贴在林老师网页上的教学实录。”——赵镜中)

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看到这跃动的鲸,遨游的鲸,翻腾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鲸》这篇说明文,相信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我们可以打开电脑搜索,好的文章其实就是个引子,吸引你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指导:肺,书空最后一笔,通天,朝天的竖,上下通气,呼吸顺利。颚,舌头顶住上颚,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总结规律:这些字与身体各部位有关

三、初读课文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第一自然段,说的是鲸的哪个特点(大)。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把一段话概括成一个字或一句话都是抓重点的方法。

小结:关键和重点常常都在每段的第一句话。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明的方式:比较、假设、列数字等。光是介绍鲸的大,就用了这么多说明方法。活动:小小解说员。藉由强调数字,让人真的感觉它的大。强调了数字,再加上语气、语调、动作就更生动。

小结: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说明文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师

改写第二段,故意少了“渐渐”、“整个”,“完全”等词,让学生发现这些词看似可有可无,用上后,意思表达得更加准确。平时写作文,说话都要注意用词准确。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这漫长的变化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小结:学习本篇课文不仅要了解鲸的特点,更要学习说明方法,语言的表达。

六、学习三——七自然段,通过辩论认识不同种类的鲸的特点 学生用辩论的方式了解须鲸、齿鲸各自的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语言表达十分准确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什么?

七、再读第四自然段,学习描写鲸捕食的动作词

作者用了很多表示动作的词。动作分解了,过程更详细具体了,好像看电影、看动画片一样栩栩如生,有画面感。

八、看图片,写片段

作业:把自己当成一只鲸,或根据课文内容或选择画面,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你的生活。用上动词串串烧。

(注:以下为赵镜中先生点评及教学设计)作为课文教学,林老师的教学设计相较于台湾老师的课文教学,可说是相当的丰富与活泼,而且完整许多。短短的两堂课,林老师把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条理清晰的呈现出来,带领学生学习。例如:让学生利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段落的大意,练习作摘要;让学生了解关键句,常出现在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又如:透过替换语词,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确性;掌握动作词的动态描写等等。此外,林老师也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软化说明文教学的可能生硬,例如:小小解说员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深化对鲸的认识;辩论活动,让学生透过论辩,更清楚认识鲸的特色等。这些教学与活动确实让整堂课显得充实而生动。

但是笔者认为,林老师的这堂课,老师教得层面多了些,学生自学的层面相对就少了些,特别是阅读策略的应用方面,几乎没有触及。这可能是肇因于林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贴着课文教学的模式来思考的,所以不免会受到传统课文教学习性的某些制约。如果从教阅读的观点来看,严格说来学生可能并不能经由这两堂课的学习,真正学到如何阅读知识性文本的方法。也许学生学到了这篇课文里关于鲸的知识;也学到了说明性文章常用的叙写方法。但学生真的就因此了解阅读知识性文章时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方法可运用了吗?至少笔者个人认为学生在阅读意义上是较为薄弱的(其实这是课文教学一般的通病);在阅读方法上较为欠缺(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只是策略应用中得一环)。

对于学生如何读懂知识性文章,以获取意义的关注,是笔者教学设计最原初的重点,故而教学上比较从有意义的阅读这个观点切入。相较于叙述文本,知识性文本的概念密度一般来说都比较高,因此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口气就想把文本所提供的讯息全部掌握,对阅读者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性文本的阅读目的性强,阅读者常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阅读的。因此在教学上关注的是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对鲸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透过发现关键句、注意细节、区辨事实与意见以及概括段意等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讯息、整理讯息。以下是赵镜中先生的教学设计:

导入:阅读《听那鲸鱼在唱歌》,引发学生对鲸鱼的好奇,导入教学。这是一则故事,充满了文学想象之美。接下来的学习则是很严谨的知识性阅读,帮助我们对鲸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

一、阅读前:我知道什么?

利用KWL表来整理自己的想法,为读文章做准备。请大家回想自己的旧经验,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填写在工作单上,彼此分享,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与肯定。经过初步的交流分享后,关于鲸你想知道什么?将你的好奇写在工作单上。小组成员互相交换工作单,分享彼此问题,并且考虑下述事项:

。小组有共同问题吗?

。看到一些自己也想问的问题吗?

。把问题分类。

二、阅读文章——边读边想问题发下文章,请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浏览时,在可能与自己的问题有关的段落旁,画上记号。2 找到答案吗?请学生找出跟自己提问相关的部分,再读一遍。读的时候,将重点资讯加上底线标示出来。

三、知识性文章的阅读

利用文章的第一二段,示范知识性文章的阅读方法:注意关键句,通常关键句会在第一句,也可能在最后一句。还要注意细节,包含所提供的数据或例子。注意区辨事实与意见,并分析判断其正确性。将所得到的答案或资讯,填到工作单中(我学到了„„)。小组同学聊一聊,检查一下有没有原本以为知道,但却是错误的认识。

四、资讯整理——为文章下小标题

再重读一次文章,这次阅读重点在为段落下小标题。看看这个段落主要在介绍或说明关于鲸的哪些资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例如:鲸的大小。

提示:利用概念图将这些小标题整理后,就可以清楚掌握本篇文章提供了哪些资讯。

五、统整与反思 1 这次阅读,从文章中我学到了什么?关于鲸,我还想知道什么?要如何去寻找这面的资讯?关于知识性的文章,我知道如何阅读了吗?

提示:活动中,学生练习了以下的阅读策略:建立阅读目的——有意识的阅读。配合目标和提问,选择阅读内容。边读边想:设定问题、回想已知、思索新知。一般在知识性的阅读教学中,考量知识性文本的特色,多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启动先备知识、决定文本中什么是重要讯息、提问、整合资讯、自我监控以及猜测生难字词等,作为主要的指导重点。1.启动先备知识

所谓的先备知识包括:(1)与文

章内容有关的知识;(2)有关社会联系和自然界的总的知识;(3)有关文章组织结构的知识。任何年龄、任何能力的读者都需要运用他们的先备知识作为过滤器来解释和建构所读文章的意思。他们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确定文本的重要性,去推理文本中言外之意,去监控理解。

透过讨论“主题中什么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话题,可以活络学生的先备知识,还可以透过预习要阅读的材料,例如:预读书名/标题、作者、插图、表格、照片、书名或标题下的副标题或用特型字印刷的引子以及文内的小标题,来加深学生对文本总体印象的认识。当然,老师还可以利用双文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知识性文本的学习前,先阅读相同或相关话题的叙事性文本,帮助他们建立背景知识、熟悉该话题的语词、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决定文本中的重要讯息

学生在阅读知识性文本时会遇到的困难之一,是无法决定哪些是重要讯息。我们可以透过仔细阅读开头部分以了解主题、背景、意图;找出主要段落的主题句,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再读结尾部分以了解结论、用途、意义来判断文本中哪些是重要的讯息。例如:我们在阅读开头时发现所读得文本时问题/解决类型的知识性文本,那么问题、解决方式以及该问题带来的影响就会是文本中得重要讯息。另外留意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也有助于读者发现文本中重要的讯息。此处所指称的关键词是指连结上下文或前后两个段落的关联词。诸如:因此、由于、于是、然而、虽然„„但是、如果„„则等等,一旦学生开始察觉这些字时,阅读知识性文本对他们而言就不会是难事了。3.提问。不论是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皆需要提问。在阅读前鼓励学生使用谁、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等疑问词多提一些问题,如此一来可以提供学生阅读的焦点,明确阅读该文本的具体目标,还能让学生融入所读的内容,而且为了寻找答案,他们便能够把既有的与刚刚学到的知识连在一起。4.整合资讯

知识性文本的段落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主题句,而大多数主题句,又安排在每一段的开头。只要抓住了主题句就等同于抓住了该段的段意。除了抓住主题句之外,还要抓住主要细节。因为,段落还必须有把主题句扩展成段落的细节,有时,这些细节比主题句,还更有价值。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同等重要,有些细节是主要的,而有些则是说明细节的“细节”,称为次要细节。阅读时要注意区分主要细节和次要细节,注意掌握好重要细节。5.猜测生难字词

知识性文本的作者限于文本可读性的要求,写出的作品通常是很精练的,提供的讯息相较于叙事性文本是较不充足的,以致于增加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老师可以强化学生利用上下文做为克服生难字词以及新观点、想法的阅读策略。其实,对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不论是哪一种文本,利用线索猜测生难字词都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要猜测生难字词究竟有哪些线索呢?句子、一个陌生字词的前后文、插图、图表、照片与表格以及这个字词的组成方式都可以作为猜测的依据。以上这些策略充分的应用在笔者的这次教学设计中,例如利用KWL表来帮助学生启动、设定学习的相关内容与问题;利用双文本的策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阅读;利用小标题来汇整段意等等。

笔者以为,与林老师的教学相较起来,两份教案最大的差别还是在“教课文”与“教阅读”的差异。教课文与教阅读有什么不同呢?

(1)学习目的不同。教课文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牢记知识,应付考试。教阅读则是以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应付生活的问题为主。

(2)教学的方法不同。课文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掌握正确的语文知识。阅读教学则关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拥有批判思考的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课文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强,课堂以教师讲解、批改、订正为主,学生跟着老师学,老师定出学习的目标和标准。阅读教学则将学习回归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提供不同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读懂文章、建构意义,最终希望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3)阅读的方式不同

课文教学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在乎文本的意义,充分挖掘、掌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的观点和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上,通常以默读为主,采取多种阅读的方式:跳读、浏览、略读,有时也会反复地精读,有时会采取探究的态度阅读。重视个人对阅读的理解,重视文与文、书与书、书与人之间的联结。就以上的观点来说,课文教学似乎较难摆脱“教”的魔咒。例如:无论是面对哪一种类型的文章,扫除生难字词永远是排在阅读活动的首要位置(美其名曰积累字词汇量)。然而从阅读的观点来看,生难字词只是阅读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难题之一,而字词汇的学习、积累,也必须放在真实的阅读中才有效果。前面曾提及老师可以强化学生利用上下文来克服生难字词,事实上,知识性文本中所谓的生难字词其实包含两类,一种是一般文章中也会使用的辞汇,但学生可能不熟悉而成为所谓的生难词。例如在本篇文章中出现的“宽敞”、“滤出来”、“锋利”等词汇。一般来说这样的词汇并不是特别难以识读。通常在阅读知识性文本会对读者产生困扰的多半是所谓的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某学科专用词汇,还有一些缩写或特定符号。其实专业词汇由于词义单一,阅读时困扰也较少,不懂就去查找专业辞典,有些时候甚至可暂时不予理会,等阅读完文章时,可能就能获得一定的理解。例如本篇文章中出现的“鳍”、“哺乳动物”、“须鲸”、“齿鲸”、“虎鲸”等。因此,是否非得在阅读之初即进行扫除生难字词的教学活动,确是有再考量的需要。其次,在大陆课文教学摆脱不掉的另一个习性就是感情阅读。虽然明知道正在进行的是说明文的教学,对于文章中所提供的讯息,应求其客观、中立,但老师还是习惯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练习感情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这漫长的变化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老师语)。使原本重视知识获得及理解的一堂理性课程,变得有些突兀。课堂教学有时老师会为了增加趣味性而引入一些活动,这原本是立意良善,特别是有些活动结合了操作,让学生真正能从做中学。但是当活动失焦,只是热闹,就要考虑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然则,如何判断活动设计是否妥切,其实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活动目的上来思考,即思考经由这个活动学生会学到什么?或是透过这个活动学生会经验到什么?而这个学到或经验到的内容或技能,与整体的学习目标是否有关?任何活动只要去操作,多少都会得到一些收获,但是老师要思考的是,这些收获是我希望学生经历的吗?从这个观点来看,面对知识性的阅读,林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两个环节的活动就显得不是那么适切了。

第一,是要学生通过辩论来认识不同种类的鲸的特点(配合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方式是:要学生自由选择喜欢当哪一种鲸(课文中总的归纳为两类:须鲸和齿鲸),然后两队展开辩论,看看到底谁厉害?老师希望透过辩论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鲸的一些特点。问题是既然是不同种类的鲸的特点,孰优孰劣似乎不太需要辩论。老师似乎忘了这是一堂以获知知识为主学习的课堂(学习阅读说明文),而不是在上一堂价值判断课。另一方面,从课文中所提供的讯息来看,这两类鲸他们最主要的区别,只在他们摄取食物的方式以及呼吸时喷出水柱的形状,仅靠这单薄的讯息就要学生去论辩谁较厉害,是否有一点小题大作。而老师最后的讲评,也点出了这样的论辩其实不具什么实质意义:“好了,好了,其实你们都是鲸家族中得一员,兄弟姐妹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我想,须鲸应该为齿鲸的凶猛而骄傲;齿鲸也应为须鲸之庞大无敌而自豪。我建议,大家握手言和吧!”我比较好奇的是,老师安排这个活动的趣味性十足,看得出来学生十分投入,也确实能让学生再次复习两种鲸鱼的特性,但若以活动设计的意义与实际的学习效益等两个层面看来,则有必要再深思它的妥适性。

第二,林老师在课程结束前安排了一个“看图片,写片段”的活动。从整堂课的思路顺下来,可以推估林老师想在最后将读写活动联系起来。她要学生把自己当成一只鲸,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你的生活。课堂中配合图片展示,还配上一段相当抒情、优美的自述旁白,作为范例。笔者强烈的感觉到,林老师在这堂课的后半部分似乎已忘了这是一篇说明文(知识性文本)的教学,把知识性文本教成了一般散文,殊为可惜。

至于笔者的教学,出发点即锁定知识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因此采取的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教学思维。不论是KWL表的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藉此建立学生的阅读意识;或是配合本篇文章的叙写形式,引领学生练习掌握阅读知识性文本的技巧、策略,透过为每段下小标题,再经由概念图来整理阅读所获得的讯息。这些活动也许少一些趣味性,但却能很实在的带领学生学习如何去解读一篇充满讯息(或知识)的文章。此外,为了巩固学习,在活动最后藉由提问,让学生反思这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学习的方法,以期能让孩子更有效的掌握学习目标。

教案是依照这样的思维设计的,但是当教案课程走进真实课堂中时,往往还是会出现一些无法预估的状况。例如这堂课不论是在台湾四年级的班级,或是在广州五年级的班级进行时,都面临到一个共同的话题:也许是学生之前做过类似的专题研究(台湾四年级的班上),也许是老师交待要事先预习课文(广州五年级的班上),笔者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关于鲸的背景知识已远远超过这篇课文所提供的内容讯息。这样的一堂课上起来当然学生的趣味不高,课堂学习自然就相对的多放在方法、策略的澄清以及对讯息的质疑与探索上。笔者以为这是课文教学必然会面临的窘境,毕竟教材编辑者并不了解具体一个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材,而非被教材所限定。

目前海峡两岸的语文教学大多的时候还停留在以课文教学为主的模式,较少以阅读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十分可惜。对许多教师而言,早已习惯既有的课文教学模式,因此对于阅读理解的教学设计较为陌生,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国内学者柯华葳(2001)归纳出国外成功的阅读理解教学原则,可以作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以阅读理解为主;

(二)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三)藉由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看到促成阅读理解的能力及其应用的方式;

(四)教学须有弹性,并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

(五)反复练习达到一个纯熟度,学生才会应用出来。从这些原则中,我们得知阅读理解其实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却常为教师所忽略,尤其当教材是所谓的知识性文本时,教师很容易只做到知识的传授,欠缺阅读策略与方法的教导,因而对于学生在知识性文本的理解上丝毫没有帮助。当这些阅读理解策略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经由教师的示范与师生之间的对谈,学生自然能透过反复练习,提升对于知识性文本的理解。因此,笔者以为这些原则是所有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念兹在兹的重要原则。

教课文和教阅读 赵镜中

赵镜中:在我们课文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之后,我们有必要更虚心的、更宏观的、更前瞻的进行反思。儿童阅读下一步到底往哪里走?以下将对我在台湾推动儿童阅读的一些经验,以供大家做参考。或许台湾儿童阅读教学这一块做得比较早,但是我们都知道:早走不一定先到。我想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也许能够当作“他山之石”吧,为我们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实效性,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我看各位老师,你们这边都称为“选手”,和奥运差不多,非常的紧张,那我想在我开始做经验反思之前,先轻松一下,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图画书——《这是谁的脚踏车》。

赵镜中:麻烦各位老师谈一谈,这是谁的脚踏车。

观摩教师:„„

赵镜中:这是人类的脚踏车。这是谁的脚踏车?麻烦各位老师和隔壁的伙伴谈一谈。

观摩教师:„„

赵镱中:这是鳄鱼的脚踏车。这是谁的脚踏车?各位老师猜一猜吧?注意这个脚踏车特征的地方? „„

赵镜中:(出示最后一张)咦,小蜗牛,你的脚踏车哪里去了?你们好好想一想吧,为小蜗牛设计一辆脚踏车。

我们读了一个简单的绘本,各位老师回忆一下,你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你做了哪些思考的活动?我们会注意绘本里图像中的动物,我们会结合我们经验,然后我们会做预测,通过预测,我们修改,下次再做预测时,我们会做一个推论,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阅读过程。所以我想借这个故事来跟各位老师谈一谈,如果今天各位老师教孩子什么是自行车,跟教你的孩子学会怎么骑自行车,这两件事情有什么不一样?麻烦各位老师和你的隔壁的老师交谈一下。

观摩教师:„„

赵镜中:我是这样看的。教孩子什么是脚踏车,我们可能会说,我们可能会解释,我们可能会阐述,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脚踏车是一个什么东西。可是要教孩子骑脚踏车,他要会骑脚踏车,好像告诉他脚踏车有哪些种类,它的结构是怎么样,可是孩子们还是不会骑脚踏车。请各位老师回忆一下:你们是怎么学会骑脚踏车的?我想有很多老师会和我一样:是摔出来的。我们是怎么尝试的?我们是怎么揣摩的?爸爸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当然偶尔会骂我们一下,但大部时候是给我们鼓励,还要多练,之后我们就会了。所以我常想:我们真的是需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呢?也许我们真的是教给孩子们一些知识,但是怎样能脚踏实地的提高学生能力呢?并不是需要老师解释、阐述、介绍能够让他学到,必须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做看,顺着这个思路,我想进行一个比较尖锐的思考,请各位老师想一想:我们教课文和教阅读有什么不一样?麻烦老师们跟隔壁的老师说一下。

观摩教师:„„

赵镜中:我觉得有些不一样,它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它的材料、方式、评价等可能都不太一样。我们这次大会在探讨阅读教学,所以我想和在座的老师思考一下,阅读和语文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有一种说法认为:语文含括阅读。也就是说,阅读是语文听说读写中的一环,听说语写是语文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阅读,所是语文含括阅读。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也许阅读大于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阅读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敲门砖。阅读是什么解决求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每天都会透过阅读获得资讯。最近全球掀起了金融风暴,我们都非常关心,因为关系着我们的身家财产,我们的财产可能会在几个小时化为乌有。所以从一个资讯时代的角度来看,阅读是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乃至是提高我们生活素养的一种非常重要手段。

其实,在谈这些是有惨痛的经验的,就像我所说的,台湾在儿童阅读这一块走得早一点,但是先走不一定早到。我举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台湾这些年来非常认真,非常尽心投入到儿童阅读这一块,也就是在2000年,台湾教育部长就开始推动儿童阅读,我也参与这一块的推动,但是我们推动将近10年,可是我们参加了一次全球儿童阅读素养的调查,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困惑,台湾的成绩并不理想。我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报告,这是台湾中央大学一教授写的。这次调查我们真正的去反思、触动。世界各国、地区的四年级学生接受调查,为什么是四年级,取四年有他的道理,1-3年级是对基本的语文符号的接触,所以到了四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的过程,在基本的积累上已经达到了。我们可以看一下国际间测试评比中,对儿童阅读素养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对于评价的标准,我们相信它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不然的话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参与。他们认为儿童素养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书写语言的能力。第二,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中建构,能够对文本做主动的建构的活动。第三,能从阅读中学习。我们在语文课堂里教阅读,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更重要的让学生透过阅读学习。第四,参与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第五,由阅读中获得乐趣。有了定义后,就发展测评工具,他们阅读测试主要是两类文章,一类是故事类,也就是记叙文;一类是说明文。(关于测评介绍略)

台湾在这样的阅读测试中成绩不会很好,因为我们的课文教学不教这些。台湾参加了第二届全球儿童阅读教学测试,前五名分别是俄国、香港、加拿大里斯本、新加坡和加拿大另外一个省。亚洲只有三个国家或地区参加,分别是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是第22名。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香港第一届时是第14名,新加坡是第7名,也就是说第一次参加国际间的测试时并不理想,新加坡和香港深入对阅读教学进行思考,三年后这两个地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5个国家参加了这次测试,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是500分,俄国是563分,台湾是536分,排第22。这次调查是对台湾的一次当头棒喝,我跟台湾的老师讲,不能说台湾老师教的不好,也不能说台湾的孩子不好,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跟国际的方向有很大的落差。我们可以去思考,我们是以国际方向为取向,还是坚持自己的发展取向,但是说实在,在全球化的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偏离于国际趋势,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孩子,怎么让孩子面对15年后的信息社会,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其中还有一个很残酷的调查,让学生做很多作业的孩子身体比较差,另外台湾在阅读兴趣调查中,是所有测试国家中的最后一名。我们做的越多,孩子越讨厌阅读,我们思考一下,我们做对了吗?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投入那么多,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

一、以阅读策略为主的阅读教学,重点关注:

1、体验真正的阅读。

2、练习从阅读中建构意义。而不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

3、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及范围。一册教材的课文数量绝对不够,台湾一册教材16篇课文,大陆一册教材是30篇课文左右。但是还不够,我们需要300篇文章、3000篇文章。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关注阅读策略。

二、要克服的问题:

1、阅读的进度。

2、大量及多样的书(文本)。台湾教育机构补充相当多的经费,由专家选购大量书籍,直接送到学校。要推动阅读,我们没有书是不行的。

3、怎么样与课程建立关连。我们怎么能够让家长安心,让教育当局安心,而同时把课堂教学和阅读策略教学整合到一起呢?这是我们要克服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法做标准。

4、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我们出阅读思考题能不能活一些,向国际阅读测试方向靠?出一些看起来比较难客观给分,开放的,孩子能够主动探究的题。家长可能会闹一闹,但闹过后就可能会接受。

5、评量方式的改变。

三、学习课文与教阅读的差异

1、学习目的不同。

教课文:获得知识;牢记知识;准备考试。

教阅读:获得乐趣;解决生活问题

2、教学方法不同。

教课文:教师主导性强。

教阅读:学生主导性强;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供不同的策略练习;发展学生自学的能力。

3、读物性质不同。

教课文:以范文为主;一篇一篇的读;篇章结构、章法一致。

教阅读:以书本为主,一本一本去读;材料多元。

4、阅读方式不同。

教课文:强调逐字、句读、朗读、美读;注重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关注作者与文本的意义。

教阅读:以个人默读为主;边读边思考;采取多种阅读方式;注重文本内容的比较判断。

5、评量内容与方法不同。

四、阅读策略:

预测(predicting)根据线索去猜内容,不在于对与错,对与错很快就能从文本中得到解决。通过预测可以帮助学生投入以文本之中,阅读的主动性就很强,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连结(making connetions)文本所呈现的所有的信息,令我们想起了我们已经知道或曾经经历过的事物。文本唤起读者的相关经验。举例说明,我去超市,我口袋里的钱越多,我越敢去消费,如果我的口袋里的钱不够多,我就会考虑我该买哪些东西,如果我的口袋里没有钱,我只有光逛一逛。阅读绝对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果文章能够和读者产生共鸣的话更能激起读者阅读的乐趣。

提问(questioning)提问是对阅读理解的一个很好的策略。基本的问题,如这个字怎么念,但我们希望向高深、更能带动他广泛思考的方面提问,这些问题是什么?分析性质的问题。另外是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是怎么想的?老师的提问,其实是有答案了,从一个角度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好的问题。问一些连老师自己都不知道的问题,这样的老师才能会跟学生一起全心全意学习。我们要大胆的让学生提开放性的问题,提一些我们并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我们课堂上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知道答案的不停的问,不知道答案的不停的回答。应该是不知道的拼命的问,因为提问是学习的开始。课堂上学生不知道,应该他们不停的问,而我们的老师不断的问,学生不断的回答。

图像化(visualiing)要课堂教学中,老师透过图像化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所谓图像化是把文本画成稿,用图像表示。有些孩子是用图像思考的。我们会发现文章越来越简单,图像越来越多。在台湾、在香港最常用的是PPT,也就是演示文稿。在图画中检测学生的理解。

推论(inferring)推论是用较强的证据透过一个合逻辑的程序来进行推论。通过推论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现有的线索做预测,能够抓住文章的主题,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主诣,也能够帮助学生记生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determing importance)

统整(synthesizing)

监控理解(monitoring comprehension)

五、创建译阅读策略为核心的教学

1、解除教材的魔咒,提供多元的文本。

2、课文教学向阅读教学倾斜。

3、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文本、不同方式的策略教学。

4、释放学生的学习力,关注学生兴趣。

5、多些提供默读、自由阅读的时间。

6、不代替学生思考与练习。

7、鼓励学生发展策略与风格。

小小的建议:我们在课文教学已经取得相当好的成效的基础之上,我们是否应具有更开放性,更具有实效性往这个方向迈进,或许我个人建议,我们把这样的一个活动,再次深入思考,我们把这次活动略做调整,把它办成一个阅读创新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们的教师有更多的空间。确实我们的阅读教学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绩,我们必须往前看,我们的孩子必须和国际接轨,在这基础上,是不是给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更多的空间,而这些空间展是现我们的老师的前瞻,展现我们老师的宏观。

下载加强理论学习[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理论学习[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论学习

    第三辑教师学习资料 聚焦语文真问题之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一):语言:语文课程的本体价值 2015-09-18王学东 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总是有专家呼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并由此......

    理论学习

    第12辑 教师学习资料 角逐批判性思维 《人民教育》杂志2015年第9期作者:董毓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就是批判吗? 当下,人人都知道:“批判性思维”一词,这也说明了它重要性。但是,它本......

    政治理论学习

    衣:1978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

    十八大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十八大报告要点专家解读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学习计划

    *****年全院理论学习计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座谈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我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根据区委有关......

    理论学习计划

    理论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团县委和教育局团委的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展共青团工作的阵地和空间,,全面提高团......

    理论学习计划

    理论学习计划 辛屯中心小学高2016年2月 翠一、主要学习内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改、新理论的学习,主要学习与新课程、新教育改革相应的学习材料;教育......

    新课程理论学习

    新课程理论学习资料 (通识理论) 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3、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