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

时间:2019-05-12 15:2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

第一篇: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

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

上半年的时候,厂里给每个部门发了几本书,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读书活动,而且要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看到一本《忙要忙到点子上》的书,感觉眼前豁然一亮,我们每天的工作很紧张、很忙碌,但是总感觉力不从心,似乎没有达到自己忙的效果来。

最近几年,尤其是我厂“一厂四地”运作以来,“忙”似乎成了各个部室、各级人员的口头禅,成为了多数人生活的常态。细想起来每天忙的内容不外乎工作、开会、应酬、家事,但是却是忙得不可开交的状态,让人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做不完。

利用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读了《忙要忙到点子上》一书后马上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本书旨在告诉我们“别再瞎忙活了!”,应该科学的忙、忙出成效、忙的舒心。只有忙到点子上,才能把握先机,才能创造高效能。否则,我们只能是漫无目的忙,一通瞎忙之后忙中出乱、忙中出错、忙而无果。

第一,科学规划工作,分清主次轻重,抓住重点。书中所说:能够时刻忙于要事,是一个人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区别一个人工作效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是看他是否努力地工作,而是要看他能不能时刻忙于要事,忙在点子上。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不正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甚至还要挑灯夜战,加班加点不分工作的轻重缓急的完成各类工作,一天下来总觉得身心疲惫不堪,却又闹不清楚自己这一天下来到底干了几件事,工作成效并不大。

学习以后开始总结自己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项目不外乎就是阅读文件、参加会议、总结上报、下班组检查,还有少量的应酬、外协工作项目,每天上班后利用少量的时间将当天的工作内容科学规划,分清主次轻重,利用主要精力先做工作中重要的项目,工作效率立即得到了改善,感觉不再像原来那样辛苦了。总结起来就是忙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要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为何而忙,这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忙到点子上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从而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完美的完成工作。

第二,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人忙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工作中有很多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不是自己必须处理的事

情,善于提高组织的效率,是一个管理者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和内容。只有当组织效率提高了,既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减少”自己的忙碌。部分的领导人员总觉得交代别人工作不如自己来做更省时、省事、提高效率,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耽搁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越俎代庖、履行别人的岗位职责,无形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忙碌程度,还让别人变得平庸和懒散。作为一个部门管理者要善于调动组织内每人的工作积极性,要求每人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把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交给各自去完成,自己做好监督、指导工作,把自己从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完成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培训、指导、甚至是不厌其烦的帮教办公室人员开展工作,要求他们每人履行岗位职责,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了,自己也感觉明显轻松了。总结起来就是管理者要善于做好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每人尽职尽责干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得到的效果就是远超过自己亲手去做那些事情所得到的,如此也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完成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更重要的工作。

第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时时事事处处做到忙中有乐。对每个人而言,生活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甚至是十之八九,工作中就必须设备克服不良状态的影响,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心态而做出不理智、甚至是悔恨终生的事情。工作忙碌的时候常常会伴有心烦气躁、焦虑等消极情绪,对于我们处于发展断档期的老厂而言,不如意的事情还会更多一些,这时候就要注意了,务必改变自己的情绪和工作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正在从事的工作氛围,暂时转到一个新的环境、从事别的工作项目,面对的人变了、工作内容变了、环境氛围变了,绝大多数时候人的心气也会发生变化,抵消了消极的因素,用乐观的心态去工作。实在还不起作用也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出工作环境散散步、听听喜欢的音乐、找到知心的人倾心交谈,将自己从烦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心情好了、心气顺了,堆积的大量工作也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将忙碌的工作当做喜悦做的事情,效率即会大幅度提高,前面落下来的工作任务也会又好又快地完成。反而在情绪化的左右下做出错误的事情、错误的判断,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可能造成人命关天、无法补救的大事件,给自己的人生、家庭、单位埋下祸害,还有可能因此毁了自己的一生。

在当今的信息化、高效化的时代,每个人、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做到忙要忙到点子上、忙而不乱、忙出高效是对每个人职场的考验,结合学习,还将进一步体验书中各项建议的精髓,把最好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一厂四地”的交通运输任务,为领导分忧解愁,自己也能充分享受高效能工作与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二篇: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

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

不知从何时起,“忙”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也成了多数人生活的常态——忙于工作、开会、应酬、充电„„忙得不可开交,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读完《忙要忙到点子上》一书后,我感受颇深,启发也很大。这本书旨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忙,如何忙出成效,如何忙的舒心。只有忙到点子上,才能把握先机,才能创造高效能。否则,我们只能是盲目的忙,一通瞎忙之后,忙中出乱,忙中出错,忙而无果。

回想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不也常常是这样吗?每天到了办公室就开始忙于工组织材料,发网讯,审用印,核公文,发通知,拍照片„„从早忙到晚,不分工作的轻重缓急,一天下来总觉得身心疲惫不堪,却又不知道自己这一天下来到底干了几件事,工作成效并不大。

书中所说:能够时刻忙于要事,是一个人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区别一个人工作效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是看他是否努力地工作,而是要看他能不能时刻忙于要事,忙在点子上。这就告诉我们,工作可以忙,但绝不能在盲目中忙碌,忙一定要有目标,有方法,要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为了什么忙。分清工作主次,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忙到点子上的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

事实上,许多职场人士都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每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得团团转,却总是忙而无果,或事倍功半,这究竟是为什么?以下是在《忙要忙在点子上》管理书籍中整理的一些改进方法,仅供学习参考,使在工作上忙得正确,忙得舒心,忙出成效,忙得更有价值。

确立忙的目标——人一旦失去了目标,即使终日忙碌也得不到回报。所以,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

忙,勿必忙到关键处——抓住关键、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一次只做一件事等工作方法,帮助职场人士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调整个人的工作目的和想法,将今日的忙碌与未来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从而不会因忙碌而使自己失去了主张和方向。

忙,一定得忙出成效——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我们有多忙,都要避免“只见忙碌,不见效果”的现象,要学会忙,善于忙,力戒盲目地忙。“把事做对,做到位”,才是真正忙到点子上了。

保持良好的情绪——职场人士调整忙碌的心态,这样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因忙碌而衍生出的各种麻烦事,让忙碌也变成一件令人愉悦的事,从而忙碌得有效率。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史蒂芬•柯维说过:“一个人做事缺乏效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固定的目标,他们的精力太过分散,以至于一事无成”。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只有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能,才能摆脱庸碌无为的生活状态,从而把最好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从而能够充分享受高效能工作与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三篇:《忙要忙到点子上》学习总结、读后感

学习《忙要忙到点子上》后感

《忙要忙到点子上》这本书旨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忙,如何忙出成效,如何忙的舒心。只有忙到点子上,才能把握先机,才能创造高效能。否则,我们只能是盲目的忙,一通瞎忙之后,忙中出乱,忙中出错,忙而无果。

首先,我认为忙必须有目标,确立好方向性。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造成人与人之间命运悬殊的,往往不只是谁比谁更卖命或谁比谁聪明,重要的是因为谁有目标及谁的目标更清晰。自己为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做事有了方向性,可以避免盲目的瞎忙。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缺乏目标,精力被分散的太多,将会导致什么也没有办法做到最好。当我们定了一个目标以后,将会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这个目标上,那成功的概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不仅如此,有了目标之后,还能帮助我们克服惰性,积极的向目标努力,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激情。

忙,我们必须要忙到关键处、忙出成效。我们都知道,三心二意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当同时面对许多要做的事的时候,往往是越着急越乱,东忙一下西忙一下,反而所有的事都没处理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哪一件事实最紧要的,把这些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一个序,然后一次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的,一件一件去做,这才是高效率的忙。那些忙的焦头烂额团团转的人,通常是没有那些有条不紊的人做的好。除此之外,如果实在忙不过来,我们也可以寻求同事和朋友的帮助。合作更能见成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强大的。互相帮助能让我们更出色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忙,也能忙的舒心。我们决不能带着情绪工作。如果心里有什么烦心事,还没处理好就开始工作,必然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甚至铸成大错,到时候将会后悔莫及。因此,我们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给不良情绪找个出口,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劝解或找人倾诉,卸掉心理的负担和压力,轻装上阵,工作才能更有效率。快乐工作轻松生活,将工作转变成自己的乐趣和爱好,可以让我们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工作和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两者相辅相成,又互相作用。良好的生活状态是工作效率的保证,是忙出成效的前提,同时稳定的工作也是良好生活的保障。我们必须平衡好两者的关系,不能让生活的琐事影响了工作的成效,也不能让工作影响家庭的和谐。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工作的更舒心,更快乐。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工作中,正确的忙,科学的忙,可以让我们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能让我们快乐的工作、舒心的工作。总之,学会如何忙,工作会变得更加多彩。

学习人:李营营

第四篇:教师要忙到点子上

教师要忙到点子上

当下很多老师都很忙,老师们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不用挥鞭就转的陀螺,真忙!

看到老师们忙碌的身影,不禁问一句:老师们,你忙到点子上了吗?是否忙而有效、忙而高效、忙有所获呢?要知道,如果是忙而没有成效,只会是白忙、瞎忙、空忙……

“四海之内,老师最忙!”但我们,到底该忙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忙在备课上,因为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也要忙到点子上,不能一味地去照抄教参,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花大量时间去制作复杂的课件,不能为了一些热闹的表象而花大量人力、财力去制作精美教具(如学生表演用的头饰、道具等)。

我们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学生?

2、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

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哪些地方会让学生的理解只浮于浅层,停留表面,而可能需要老师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老师及时拨转方向;哪些地方是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教师需要拓展学生思维,需要怎样引发学生积极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

第二,我们要忙在课堂上,即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

课堂上忙也要忙在点子上,不能一味地“满堂灌”,不能一味地“满堂问”,不能忙得教学内容“一应俱全”、课堂密度“无微不至”、教学节奏“密不透风”……这样,即使自己讲得口干舌燥,板书写得手指酸麻,但学生们对你的教学内容还是不易消化。学生都“消化不良”了,那又何来课堂的教学效果呢?那忙得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位,因为课堂的最大弊端就是我们教师讲得太多,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我们应该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让全体学生真正有所得。

另外,我们也应该严格安排作息时间,不能拖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有拖堂的不良习惯。如上午第二节上课铃声已经响起,而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还在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再如中午学生们刚刚吃过午饭,有些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将他们全部赶入教室,然后门窗一关,开始争分夺秒地上课……如此,我们又怎么能不忙呢?其实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替学生们想一下,学生们已经很累了,应该休息一下了,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学生们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否则,我们只能是忙而无效。

第三,我们应该忙在作业上,即:规范自己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减轻学生及自己的负担。我们不能忙得陷入到拼时间、拼体力和拼精力的恶性循环中。

首先,我们布置作业时就要忙在点子上,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一些题目,千万不能有“题海战术”的错误思想,因为多做不一定会高效。再者,学生作业多,我们批改任务就重,那又怎么可能不忙呢?

其次,我们批改作业时也要忙在点子上,因为通过批改作业,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得到自己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判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那么怎样批改才能忙到点子上呢?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学生哪几道题容易错,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错误……都要心中有数。同时,最好把这些“易错题”记载在一个专用本子上,并抽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易错题”的剖析、指导。当然,在我们剖析、指导完这些题目后,可以再次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弄懂会做。

第四,我们应该忙在家访上,实现家校合作、双管齐下的教育合力。我们不能忙得连家访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是非常遗憾的。因为,我们通过家访,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内心思想等,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XXX市XXX老师有篇文章《老师,你到底该忙什么》谈到老师的“五忙”,或许更能简明扼要地说明当下老师怎样才能忙到点上。

一、忙备课,别忙开讲

教师,永远是用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可谓是——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师既像厨子也像导演,如果不能把同样的食材做出别样的风味,师生都会很腻;如果没有真正出彩的剧本,再卖力的表演,也不可能叫座。老师的剧本就是备课,“胸中有竹,方能画竹”。学生的吸收力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字字珠玑面面俱到,如果未能为知识寻找一条合适的输送路径,单凭课上反复讲解、课后认真批改,也必将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备好课之前,别忙着开讲!

二、忙创新,别忙制造

有一种声音说,教育应该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说得好极了,教师绝不能沦为流水工人,忙着制造一批又一批情感苍白、思维守旧、能力平庸的“机器人”。这一代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不是将知识落袋为安。为人师者,能否把亘古不变的知识烹出更鲜美的味道,能否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做出更有料的诠释,变得非常重要。鼓励那些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允许他们试错。这两年有个流行名词,叫创客,许多创客都是高校学生,他们拥有创新的发明和专利,早早地被资本市场青睐。也许我们无法教他们做科研玩电子,但启蒙和培养这种创新精神,却是每个师者都能做的。

三、忙观察,别忙教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不二秘诀。但我们往往会忽略,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这块材料。不了解材质脾性的雕琢和教化,就真叫个“毁”人不倦了!

既然是园丁,就要有园丁的细腻,哪一朵向阳,哪一棵喜阴,哪一株怕水,都要看在眼里,烂熟于心。否则,你就有可能以一副好心肠,养坏一棵好苗子。教育是个勘探活,留心处处是学问。老师只要善于观察和推敲学生的成长细节,就能及时掐灭萌芽状态的犯错苗头,也能发现掩藏在表象之下的发光点。

四、忙倾听,别忙批评

对于教育者来说,倾听必须成为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风度。西方的孩子,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可以倾听他们烦恼的神父。而在中国,这个角色非老师莫属了。

许多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易怒易躁,还没等学生说完就大声斥责,有时会误伤无辜。如果老师心不在焉,学生的表达就会不自信。只有当你耐心倾听,他们才会对你真情流露。有心的老师,总能在专注倾听中,听出那些重要的弦外之音。请用眼神暗示他们你在倾听,请不要打断他们并不靠谱的陈述,请尊重他们的单纯和幼稚。为人师者,本来就应该有众生平等的信仰,不是吗?

五、忙反思,别忙进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唯有反思深省,教育教学的水准才能提升。是的,课堂要反思,成绩要反思,德育也要反思。做老师,当然不是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了,老师的良心,在课里更在课外。有时,梧桐树下的一刻深思,比三尺讲台的口若悬河更有价值。反思之下,则没有完美的学校和老师。你的课堂愉悦有趣吗,你关注了内向学生吗,你的着装得体吗……勇于反思,敢于直面,善莫大焉?教学也如行舟,别只顾埋头划桨追赶教学进度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先不论“不为彼岸只为海”的理想境界了,常常反思暗礁、洋流和风向,至少是安全到达的必要素质。

如果老师对这“五忙”,都能如文中所言做到位,则老师的教学工作就不会白忙,而是忙中有乐,有效;学生也会是忙中有收获,有成长,而不再是机械般疲于应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勤学、乐学、趣学。老师做好观察、倾听、备课、创新、反思这五方面工作,则无论教与学都将会是愉快的、有趣的、有效且有意义的。

XXX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77条说:“放松些,再放松些”。这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些教师一身疲态满脸倦容,走路埋着头,脚拖着地;见着学生则古板着一脸严肃,见着家长则如债权人见着债务人,非得从他们身上寻出银两来不可。到了教室上起课来要么一本正经如同布道,要么凶起来则利嘴成了刚刀,直刺学生的心灵……”XXX这段话中的老师无疑是忙的,忙得不但自己精神上伤痕累累,而且也使学生心态失衡有如惊弓之鸟。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你要看着我手指的方向,而不是我的手指。”的确,老师们之所以如此忙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工作吗?不就是为了学生吗?但是,倘若我们如此忙却既于己不利又伤害学生,这“忙”又有什么意义呢?忙是一种值得表扬的工作状态,是敬业的表现,但关键要忙到点子上,否则不如不忙。

二节上课铃声已经响起,而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还在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再如中午学生们刚刚吃过午饭,有些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将他们全部赶入教室,然后门窗一关,开始争分夺秒地上课……如此,我们又怎么能不忙呢?其实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替学生们想一下,学生们已经很累了,应该休息一下了,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学生们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否则,我们只能是忙而无效。

第三,我们应该忙在作业上,即:规范自己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减轻学生及自己的负担。我们不能忙得陷入到拼时间、拼体力和拼精力的恶性循环中。

首先,我们布置作业时就要忙在点子上,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一些题目,千万不能有“题海战术”的错误思想,因为多做不一定会高效。再者,学生作业多,我们批改任务就重,那又怎么可能不忙呢?

其次,我们批改作业时也要忙在点子上,因为通过批改作业,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得到自己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判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那么怎样批改才能忙到点子上呢?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学生哪几道题容易错,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错误……都要心中有数。同时,最好把这些“易错题”记载在一个专用本子上,并抽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易错题”的剖析、指导。当然,在我们剖析、指导完这些题目后,可以再次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弄懂会做。

第四,我们应该忙在家访上,实现家校合作、双管齐下的教育合力。我们不能忙得连家访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是非常遗憾的。因为,我们通过家访,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内心思想等,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XXX市XXX老师有篇文章《老师,你到底该忙什么》谈到老师的“五忙”,或许更能简明扼要地说明当下老师怎样才能忙到点上。

一、忙备课,别忙开讲

教师,永远是用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可谓是——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师既像厨子也像导演,如果不能把同样的食材做出别样的风味,师生都会很腻;如果没有真正出彩的剧本,再卖力的表演,也不可能叫座。老师的剧本就是备课,“胸中有竹,方能画竹”。学生的吸收力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字字珠玑面面俱到,如果未能为知识寻找一条合适的输送路径,单凭课上反复讲解、课后认真批改,也必将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备好课之前,别忙着开讲!

二、忙创新,别忙制造

有一种声音说,教育应该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说得好极了,教师绝不能沦为流水工人,忙着制造一批又一批情感苍白、思维守旧、能力平庸的“机器人”。这一代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不是将知识落袋为安。为人师者,能否把亘古不变的知识烹出更鲜美的味道,能否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做出更有料的诠释,变得非常重要。鼓励那些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允许他们试错。这两年有个流行名词,叫创客,许多创客都是高校学生,他们拥有创新的发明和专利,早早地被资本市场青睐。也许我们无法教他们做科研玩电子,但启蒙和培养这种创新精神,却是每个师者都能做的。

三、忙观察,别忙教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不二秘诀。但我们往往会忽略,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这块材料。不了解材质脾性的雕琢和教化,就真叫个“毁”人不倦了!

既然是园丁,就要有园丁的细腻,哪一朵向阳,哪一棵喜阴,哪一株怕水,都要看在眼里,烂熟于心。否则,你就有可能以一副好心肠,养坏一棵好苗子。教育是个勘探活,留心处处是学问。老师只要善于观察和推敲学生的成长细节,就能及时掐灭萌芽状态的犯错苗头,也能发现掩藏在表象之下的发光点。

四、忙倾听,别忙批评

对于教育者来说,倾听必须成为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风度。西方的孩子,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可以倾听他们烦恼的神父。而在中国,这个角色非老师莫属了。

许多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易怒易躁,还没等学生说完就大声斥责,有时会误伤无辜。如果老师心不在焉,学生的表达就会不自信。只有当你耐心倾听,他们才会对你真情流露。有心的老师,总能在专注倾听中,听出那些重要的弦外之音。请用眼神暗示他们你在倾听,请不要打断他们并不靠谱的陈述,请尊重他们的单纯和幼稚。为人师者,本来就应该有众生平等的信仰,不是吗?

五、忙反思,别忙进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唯有反思深省,教育教学的水准才能提升。是的,课堂要反思,成绩要反思,德育也要反思。做老师,当然不是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了,老师的良心,在课里更在课外。有时,梧桐树下的一刻深思,比三尺讲台的口若悬河更有价值。反思之下,则没有完美的学校和老师。你的课堂愉悦有趣吗,你关注了内向学生吗,你的着装得体吗……勇于反思,敢于直面,善莫大焉?教学也如行舟,别只顾埋头划桨追赶教学进度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先不论“不为彼岸只为海”的理想境界了,常常反思暗礁、洋流和风向,至少是安全到达的必要素质。

如果老师对这“五忙”,都能如文中所言做到位,则老师的教学工作就不会白忙,而是忙中有乐,有效;学生也会是忙中有收获,有成长,而不再是机械般疲于应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勤学、乐学、趣学。老师做好观察、倾听、备课、创新、反思这五方面工作,则无论教与学都将会是愉快的、有趣的、有效且有意义的。

XXX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77条说:“放松些,再放松些”。这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些教师一身疲态满脸倦容,走路埋着头,脚拖着地;见着学生则古板着一脸严肃,见着家长则如债权人见着债务人,非得从他们身上寻出银两来不可。到了教室上起课来要么一本正经如同布道,要么凶起来则利嘴成了刚刀,直刺学生的心灵……”XXX这段话中的老师无疑是忙的,忙得不但自己精神上伤痕累累,而且也使学生心态失衡有如惊弓之鸟。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你要看着我手指的方向,而不是我的手指。”的确,老师们之所以如此忙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工作吗?不就是为了学生吗?但是,倘若我们如此忙却既于己不利又伤害学生,这“忙”又有什么意义呢?忙是一种值得表扬的工作状态,是敬业的表现,但关键要忙到点子上,否则不如不忙。

第五篇:“忙”与“忙”——读《巴甫洛夫很忙》有感

“忙”与“忙”——读《巴甫洛夫很忙》有感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临死亡的巴甫洛夫依然沉浸在繁忙之中,使我们好生好奇:他究竟在忙什么呢?

忙,他在忙,他在忙着。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状况,忙着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没,忙着要为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

生死较量前,巴甫洛夫依旧忙着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在忙中透着一种勤奋、豁达、超然、镇静、无私和无畏。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在忙着呢?

早晨,背着书包匆匆来到学校。

刚入座,便开始一天的匆忙了。

面对喧哗的教室,我不禁也要忙着畅言几句,和同学聊聊天、谈谈心、谈天说地、畅所欲言。匆匆完了,满肚子的言语,又忙开了做题的旅程。翻开课外题,正准备下笔时,“收本,交作业本,练习册!”收本的消息已经传成一片,我又碌碌拿出作业,传递给前面的同学。继续写练习题。“哎,任超群昨天的作业是不是……”我手中的笔又中断了。“你写的怎么样?”“收集到资料了吗?”……不由自主中,又与同学们谈了起来,手中握着笔,也时时没有落下……

早自习的20分钟,就这样虚度而过。

“叮铃——”下课的铃声伴了起来。我飞蹦出教室,望着宽阔的操场。忙的玩起来,忙着与同学追逐打闹,尽情玩耍……

随即,10分钟同我在“忙”中又一次流逝。

一天下来,我一直在不停地忙着,可说“忙”不停蹄。从早自习到晚自习,无时不刻,大脑运转着。

可是,又不知道有多少个10分、20分,不断地从我手中滑过。

巴甫洛夫很忙,同样,我也很忙。

可是,巴甫洛夫是忙什么,我又忙什么?

一天工作之比,我又得到了什么?

“忙”与“忙”虽都是同一字眼,但是,“忙”的身后,什么“忙”更有价值呢?

下载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忙要忙到点子上》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 泰兴市蒋华镇新市小学张红霞 今天,我教我们班的小朋友读了一首诗,题目是《明天要远足》,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方素珍,去年,我在南京大学曾经有幸听她上......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放暑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要相信孩子》一书,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献给我们所有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如今,我认识到了:教师,甚至学校之......

    —读《人生并不是要》有感

    人生并不是要创造辉煌,更多的是要活得有精彩有意义去欣赏大自然的魅力。他们无愧是我们党的好儿女,好干部,好战士。勇气让我慢慢的推开了门,这是一间很旧的房子屋里飘出阵阵湿......

    读《女儿要管》有感

    读《女儿要管》有感1000字彩虹培养一名内外兼修的好女孩女孩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天使,她们天性柔美、温顺、恬静,她们占据了一切美好的字眼。作为女孩的父母是幸运的,但同样也存在......

    读《我要骗人》有感

    真实与谎言——读《我要骗人》有感原创: 狂人老师 俗读鲁迅总有人在问我:"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坚持做教育培训,到底有没有前途,能赚到多少钱呢?"这个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却显得难以回答......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5篇可选)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书信是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应用文书。你所见过的书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

    读《要开学喽》有感[5篇范文]

    读《要开学喽》有感读《要开学喽》有感1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要开学喽!》。看完这本书后,我感触至深。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尼古拉,他是一个独生子,父亲负责教导他的学习,而母......

    读老板要的不是“牛”有感

    司徒永富(著),现任香港树仁大学工商管理学系系主任(行政)及副教授,鸿福堂集团执行董事,读老板要的不是“牛”有感。这是我来深圳用心读的第一本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公司看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