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工商所注册窗口工作现状分析(精选)
基层工商所注册窗口工作现状分析
注册窗口工作是基层工商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监督市场经营主体及其行为的重要一步,是展开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注册窗口工作效率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监管职能。
现阶段,关于基层工商所注册窗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申请登记时填写的表格过于繁琐。基层工商所受理的大多数是个体户,并且申请者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目不识丁。对于他们而言,填写内容复杂的申请表格完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另外,我觉得申请表格的内容设置上并不十分合理和人性化,有些内容重复。例如,个体户开业申请表需要提交申请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但表格上仍然需要填写出生日期、住所、身份证号码等内容,这些信息在身份证复印件上完全是一览无疑的。如此重复的信息填写,不仅使申请者填写负担加重,也给窗口工作人员增加了无谓的工作量,劳民又伤财。
第二,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交流不够。对于经营者来说,办理营业执照只是开业过程中的一步,另外还会涉及其他部门的审批,例如税务登记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等,那么如何让人民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少走冤枉路是深思的。在我们工商部门办理完手续后,能够让办事者知道下一步该去干什么,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去乱撞,节约办事者的时间,这是我们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
第三,咨询范围不够广泛,方式不够多样。在我们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群众为领取一张表格而千里迢迢跑一趟注册窗口,而有的是为了咨询一些手续上的问题。每每碰到这样的事情,我总是会反省自己的工作,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群众,要让群众如此辛苦。咨询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渠道也应该更加宽阔。办事过程中涉及到的表格应在红盾网上都有下载,各个部门的电话要广阔地深入人心,疑难咨询的询问途径除直接口头以外,电话、网络也要加大力度。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关于营业执照办理的热线电话,像96315那样人人皆知。
第四,“闹钟”功能要加强。这里所谓的“闹钟”是指我们要做好提醒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无论企业还是个体户,每年都需要年检,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常有经营户忘记年检而导致吊销执照的,其他还会出现到期忘记换照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到期等情况。由于以上情况的不断出现,因此要求我们做好提醒工作,督促经营者规范行为。
第五,对突发情况的把握调度加强。一般而言,注册窗口人员都会觉得上半年的工作强度较大,特别是3月份到6月份,简直会忙到手脚朝天。那么如何调配工作就显得犹为重要,不但可以缩短办事者漫长的等待时间,还可以减轻工作强度。在类似情况出现的时候,做到细水长流。
注册窗口特殊的工作性,决定了它在操作过程总肯定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会把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篇:基层工商所执法现状分析
基层工商所执法现状分析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工商所整体执法水平亟待提高
归纳起来,工商所整体执法仍存在三种现象:一是“重罚轻纠”现象。执法检查发现一些办案单位在执法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在市场监管中推行了“预警警示”制度,但在实践中,这种制度没能被很好的贯彻,这在执法中就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具体表现形式有:
1、只罚不纠。即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只罚款,对已售出的存在严重隐患的产品不认真追查;
2、只打不追。一些工商所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追查。
3、手段单一。我们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执法人员对行政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领会不深,处罚决定的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会运用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管罚款,不管纠正。二是“重实体、轻程序”现象。这类现象通常表现为:
1、随意简化程序。其一,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罚款和警告两类,而且罚款的幅度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但在基层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将罚款几千元的案件也以简易程序处理,一味图简单省事。其二,任意简化某个程序中的某些环节。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有的执法人员往往就只给当事人开一张罚款收据,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告知等现象。
2、有意规避法定程序。其一,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变通处理来规避法定程序。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声誉,要求工商部门不要下处罚决定,自己以变通的方法交罚没款,如交赞助费或交管理费等。其二,执法人员主动与当事人协商来规避法律。少数工商所鉴于当地执法环境,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一些执法人员为了尽快结案、息事宁人,就主动和当事人协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只要谈妥,就凭当事人的认识材料处罚。但这种行政处罚只要当事人提起复议或诉讼,工商部门将必败无疑。三是“重证据、轻规范”现象。
1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基层工商所的大量案卷文书中,一些工商所法律文书的制作在实践中不规范,归纳起来,主要有:
1、有的文书没有执法人员的签名;
2、有的案件当事人在文书上不签字,只按手印;
3、有的询问笔录修改过后不要求当事人签章认可;
4、收集的证据没有提供人签字,证据来源不清;
5、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内容过于简单,不反映违法事实和违法现场涉案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状态等。
上述三种现象的发生和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工商所的执法工作,虽然基层工商所在执法办案的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大案要案很少,万元以上的案件比率低。究其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工商所缺少综合执法人员。现有的不少执法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执法知识,这就导致他们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得执法程序、执法技巧及有关查帐、取证等专业知识,因此,这一部分人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问题不断。二是少数办案单位和执法人员思想偏差,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对已经流向市场、存在隐患的涉案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人情、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不放。三是综合执法手段不强,工商执法依据不足。在众多工商执法法规中,有执法力度和强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行政执法依据不足,手段不硬,难以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
(二)基层执法体制不尽完善。
1、两个认识不统一。一是对执法办案工作的观念认识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出于职责本位考虑,公平交易机构侧重于执法办案,法制股侧重于执法监督和案件质量,办公室或财务股侧重于收支和财务纪律,各业务科室则偏重于各自业务范围内的事。这本十分正常,但涉及执法办案工作时,往往出现各持各的态度,各出各的力,各支各的招,很难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二是机关股室对基层所具体执法办案的指导意见不统一,基层难以执行。由于职责不同,各有侧重,各股室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发出指导意见。意见的不统一,甚至相左,让基层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办事效率和执法效力。
2、二个方面不完善。一是机构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职责交叉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统分结合的矛盾。二是人员培训方面。上级对基层工商所系统培训少,没有很好解决执法指导的问题。基层所精通法律、懂业务、善执法的业务骨干非常少,能办案、有经验的经检人员不成比例,现行的培训工作明显存在不足:培训内容滞后,新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出台,上级机关不能及时进行培训,如何运用,只能由基层去摸索;培训方式落后,所举办的执法培训多是从规范角度讲述不能怎样做,禁止怎样做,至于可以怎样做,应对问题可以怎样变通适用,无这方面的培训指导。这就使得执法培训在指导性、实用性上大打折扣。
3、两个矛盾较为突出。一是高标准要求与低素质状况的矛盾。机关股室顺应依法行政和监管方式改革的需要,对于指导、规范基层单位执法办案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其实际执行能力与预期要求相距甚远,有了案源全部是办案人员一手包办,制作法律文书。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根本矛盾。同时,具有执法资格人员严重不足也是制约基层工商执法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实行刚性标准与谋求弹性空间的矛盾。不管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还是各种办法、规定、制度及考评标准等,均体现了对基层执法工作的刚性约束。而基层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希望在操作上给予尽可能大的弹性空间。就是说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度难以掌握执行,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所制宜、因案制宜。基层埋怨机关箍得过死,机关指责基层随心所欲。
三是指导不力与落实不够的矛盾。站在基层工商所的立场上,现实队伍素质状况,使得基层执法办案需要强有力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希望上级局各职能部门能很好地发挥指导、参谋、协助、支援等作用。
(三)基层执法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多头执法的问题突出。如与质监、卫生等部门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常常出现某些领域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
二是孤立执法。具体表现:许可审批部门发放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吊销、撤销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并不主动通知工商部门,完全靠主体当事人自觉行
为来沟通。反过来,即使工商部门对主体当事人作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也仅仅只公告而已,各行政许可部门仍然按照本部门的规定作出行政许可行为。孤立执法,缺乏有效的行政执法链接,必然影响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效力。
三是协作困难。当出现暴力抗法事件时,工商部门只能依靠公安部门来处理;当事人拒不履行处罚决定书规定的义务时,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此时的工作主动权已不在工商部门手中,公安、法院的办事效率如何,提出怎样的要求或条件,工商部门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高门槛、高成本的执法协作,使工商部门始终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四是执法“死角”较多。工商所管辖的区域一般在农村,随着农村购买力的旺盛,在城区监管较严的情况下,违法分子往往认为,广大农村是消费的“金矿”,也是有关管理部门不设防的空档、薄弱处,他们纷纷将大批假冒伪劣产品从城市向农村“进军”,发生在农村的违法案件逐渐增多。而根据目前工商所的职权,许多案件不能处理或处理的力度明显不足。相对于城区来讲,农村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差,各种违法行为相对较多,对抗检查的心理较强,过激行为也较多,查处难度较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举报违法行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为了那么点吃亏,何必去较真”的思想,既让违法者有机可乘,客观上纵容和助长了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又影响了工商机关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查处。
五是执法(或处罚)难。现在,在工商行政执法过程中,说情太多、干预太重、执行太难等问题较为突出。现代通信联络的发达,使得案件的说情越来越多,原则在人情的攻势下往往会作出让步;行政干预过重的问题还一时得不到很好解决。处理好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与强化监管执法力度之间的矛盾很难把握。基层工商所执法更是两头为难。综合分析影响基层执法环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我县经济水平总体发展不平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下岗再就业人员不断增多;同时做生意难,无照经营者也不断增加,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等等,给基层执法带来很大阻力。二是消费者自我维权法律意识不强,客观上纵容和助长了各
种违法经营行为的产生和蔓延。消费者缺乏举报违法经营行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影响了工商机关对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的及时查处。
二、几点建议
(一)配强人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执法队伍。目前的执法队伍现状,较难适应日益复杂的行政执法重任,应结合机构改革将人员力量合理地向执法岗位倾斜,配齐配强各类执法业务人员,逐步加大执法力度。可以通过考评考核,尽快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充实到执法岗位,并通过循环考评淘汰制度,优化执法队伍。
(二)优化环境,为基层创造相对宽松的执法条件。特别是市、县局机关,要重点解决暴力抗法的应对、解决办案手段的不足、解决案件的有效执行、解决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链接、解决地方行政干预等问题,为具体执法办案工作减轻阻力,排除干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谋求执法工作得到理解和支持。工商所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基层工商所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加强理解和沟通,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的关系,使地方党委、政府作为我们行政执法的坚强后盾。
延长县城关工商所
第三篇:基层工商所现状调查
基层工商所现状总结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化,如何将自身的职能应用与促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相结合,成为了摆在工商系统前的重要课题。而工商所则是工商系统的最基层单位,直接肩负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在工商部门停征“两费”之后,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应当积极转变思路,以“四个统一”、“四个只有”为中心点,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在工作中严格推进“两个转变”,打造出“服务经济发展”和“基层工商所工作规范”这两块优秀品牌,实现基层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将树立监管执法新理念与拓宽服务经济新路子作为当前新形势下工商所适应监管需要,创新工作模式的突破点。
一、当前基层工商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有:
基层工商所的监管责任日益艰巨,而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不能很好的履行自身职责,如:
(一)基层执法人员工作状态有待提升。工商部门近年来人员流动不足,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断层,影响工商所工作的整体发展。一是缺乏工作激情。有的认为工资实行省级财政保障以后,做不做事都有工资,工作上能推就推,能混则混。二是缺乏归属感。有的认为工商部门相对于其他垂管部门待遇较低,工作条件差,职能可有可无,缺乏团队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缺乏明确定位。“两费”停征后,有的基层干部案件办不了,计算机不熟练,岗位履职能力差,工作疲于应付。
(二)监管力量薄弱有待解决。工商所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杂,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执法人员偏少与监管区域大、监管任务重的矛盾非常突出。以衡山县萱洲工商所为例:该所人员共有5人,管辖面积有萱洲、贺家、永和等三个乡镇,管辖面积平方公里,人均责任辖区平方公里。同时,基层工作人员陷于大量繁琐的日常监管工作中,没有更多的精力沉下去办案,导致在市场巡查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偶有流失,社会上为被我们查处的商户打招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培训效果不明显。各类教育培训一定程度上扩充和更新了干部职工的知识面,起到了充电的作用,但基层同志普遍反映相关知识的可操作性不够,务虚较多,针对性不强,指导和提高工作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专业知识学习不够,财会、金融、法律等基本功不扎实,对复杂疑难案件往往无从下手,难以形成执法震慑力。
(四)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工作经费不足与支出较大的矛盾非常突出。一是支出项目多。包括车辆燃料费、水电费、办公耗材、通讯费、车辆保养费等。二是执法成本高。由于监管区域大,基层单位执法成本相对较高。如我所前往永和乡调解一次消费纠纷,执法人员的车辆油料费就超过50元;到最远的经营户巡查一次,各项成本超过80元。三是额外开支大。目前,我所工商所的工作经费年均在万至 之间,仅够维持车辆燃料费、水电费、办公耗材等基本开支,经费缺口较大。
二、促进基层工商所深化职能的途径。
面对现实困难,如何深入推进工商所制度化建设,打造过硬的基层执法队伍,一直是我们所探索的课题:
一、更新监管执法理念,树立服务经济思想
1、结合“五无”创建工作,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根据省、市局文件精神,我所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先后制定了网格监管责任模式、基层工商所工作规范以及建立动态的经济户口管理模式,对加强市场监管,落实职能到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缺少制度规范、巡而不查、查不到位、闭门造车,敷衍了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停征“两费”后的工商职能的转型。通过组织全所成员学习讨论,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推行市场巡查分析制度,深入开展“五无”创建活动,用动态的日常巡回检查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市场中各种矛盾,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无疑是工商监管模式和职能转型的重大提升。
2、牢固树立服务理念,通过监管促进规范。对市场上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不能简单的粗暴的一概而论,统统予以处罚了事,应当正确认识其中的差异所在,对于性质恶劣,危害人民的,必须严厉查处;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事出有因的,应当给予改正的机会。如我所辖区内曾有一家无证、照从事腌制酸豆角、辣椒的小加工厂,当时我所执法人员前往查处的时候发现,其加工用的豆角、辣椒都是从附近数个乡镇的农户家中收购而来,并在年初的时候就与农户签订了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我所将情况汇报给县局后,上
级认为该加工厂在实际上起到了惠农、扶农的作用,应当支持其走上正确的经营发展道路,于是,在工商部门的引导下,帮助其办理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证、照,为其取得了合法的身份和经营权,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加工厂已经成为年产值四百余万元,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等地的良性发展企业,并为周围种植豆角、辣椒的农户带来每年每亩增收1000余元的实际效益,正诠释了工商部门服务发展的理念。
(二)积极探索监管职能,深入拓宽执法领域
1、充分发挥基层优势,拓宽执法办案领域。基层工商所处于第一线,办案具有地域优势,要做到辖区内情况清楚明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食品和农资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的重点行业,要深挖来源,追查到底,建设诚信有保障的市场环境,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工商所的工作成效,使他们明白消费,放心使用。同时,以日常巡查为依托,以重点行业为中心,以季节、节日性商品为切入点,以群众举报为信源,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监管执法工作,见微知著,积极发现案源,拓宽执法办案领域。
2、强化日常监管模式,全面提升监管力度。工商所点多面广,在辖区内都设置了网格责任人制度,有利于消除行政执法上的盲区。网格责任人应该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将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相结合,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听取群众心声,将民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做好市场、商家、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摆脱以往的监管工作停留在各“专项整治”、“集中整治”的层面,通过
全面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市场巡查分析,以制度和规范促进日常监管工作的全面提升。
3、普及政策信息宣传,提升群众维权意识。充分利用“12315”平台的互动功能,建立商品质量通报制度,定期向消费者公示不合格产品名录,曝光假冒伪劣商品的制售商家,建立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完善投诉举报制度,让消费者有一个及时解决问题的渠道,在真正意义上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大众监督体系。
(三)完善监管执法机制,硬化绩效考核责任
基层工商所肩负的监管执法责任重大,近几年来,工商所实行了“网格监管责任”模式,对有效落实工商所监管责任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但在实行中,往往受限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甚至包含了一些主观懒惰思想,应付检查,闭门造车,没有将日常监管和巡查的作用充分发挥,1、明确责任层级细则,落实监管执法要求。执法水平、监管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基层工商所的工作效能和整合程度。根据市、县局文件精神,我所形成了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网格责任专干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层级之间相互联动,对网格监管执法中遇到的重大执法问题、疑难案件和协调度大的监管执法工作,集中组织力量突难点,克钉子,支持和帮助网格监管责任人顺利有效开展监管执法行为。
2、细化网格任务责权,严格监管执法奖惩。对工商所网格责任人定位定责,用制度和表格规范网格责任区监管的职责和内容。监管
执法责任既包括市场主体资格、生产经营行为、生产经营状况等,也要负责服务咨询,综合协调,尤其是食品、农资等重点行业,更是丝毫不能松懈,责任区与责任区之间,开展交叉互助,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从各网格责任区安全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无论在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了问题,都要依法依规落实责任。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任重道远,只有在提高执法效能、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上下工夫,才能真正担负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卫士的重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所要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三个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为辖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萱洲工商所2011年5月3日
第四篇: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分析
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 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浅析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设“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工商已成为今后工商部门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老河口工商局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在建立和健全系统信息化网络、业务系统应用等方面迈出了扎实的步伐,系统内形成了浓厚的信息化建设氛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年年有发展。为更好地推进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在这里,就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我和大家一起做一粗浅探讨、分析。
一、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两年,我局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层层落实、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基层工商所基础比较薄弱、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的实际,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购置设备,添换硬件,升级软件,扎扎实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网络建设、日常应用、数据维护等方面,较好地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任务。表现在:
在硬件配置方面: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优先解决信息化硬件资金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11个工商所内部专网的光纤架设工作,为每个工商所配备电脑3台、打印机1台、扫描仪1台,并配备了数码设备、移动办公设备等必要的办公用品。
在软件应用方面:使用内部OA系统流转公文和材料,实现网上传 1
送、即时送达;使用湖北工商综合业务系统中注册登记和办案模块,实现各工商所辖区内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设立、变更、延续、注销等业务的网上办理;使用12315指挥调度模块,实现消费者申诉、举报、咨询等业务网上处理,管辖范围内流转;使用行政效能监察系统,实现注册登记各项业务的办理时间监管和办理数量分析;使用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实现联入内网的每台电脑实时防护病毒等。
在数据维护方面:对数据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利用个体工商户验照的工作契机,对原先由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登记档案和电子数据进行了全面清查、整理工作,对存续经营的各类市场主体档案资料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清理,同时按纸质档案对数据库内容进行补充和规范。
在队伍素质方面:通过专门培训、对口培训、手把手培训和岗位应用、实际操作,保证每个工商所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能够独立运用电脑,完成文字处理软件、综合办公软件和相关业务软件的日常操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要看到,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离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业务系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针对各项监管职能的应用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资源相对闲置,“路多车少”,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已开发利用的软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内部OA系统中,无法向市局各科室发送正式公文,各种文件、材料可带的附 2
件类型偏少,且无法直接下载;注册登记模块中,重复的数据,操作人员无法自行删除;12315模块中,无法实现异地流转,无法实现上级机构对工商所处理信息质量的监督;行政效能监察系统中,监察的范围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目前业务系统仅限于内部使用,还没有对外服务网络。
2、业务系统内人员的权限分配缺乏统一标准。系统的使用权限均由县局系统管理员分配。在没有统一标准可循的情况下,系统管理员多是根据自己对具体业务的理解,来分配权限,有时会出现与实际应用不太匹配的情况。
3、专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后续储备不足。各工商所均存在人员断层、知识结构老化等现象,后备力量严重缺乏。一是缺乏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中间大,两头小”现象突出,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人员少,四十岁左右的人员居多,且大多数人员是复转军人,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有些人26个英文字母也认不清楚;二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工作人员只对电脑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三是培训深度、广度不够。由于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大多以内部培训为主,培训内容只涉及到计算机的一般应用和业务系统的日常操作,不能完全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且针对业务系统的培训,多由工商所的信息员参加,由于各工商所信息员多是兼职,有繁重的系统应用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以点带面”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存在信息员不在时,无法运用业务系统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
4、系统内部联系途径少。县局和工商所之间、工商所和工商所之间联系,通常用内部OA系统或是直接拨打个人手机。还未能充分发 3
挥信息化网络的强大互通互联作用。如:我们预留了内部电话接口,但现在还未能实现内部通话。
5、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个别工商所的信息员目前仍在使用系统初始密码,或者已经更改了密码,但更改后的密码过于简单,安全性不高。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不能及时查杀病毒。
三、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发展方向
1、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度是各项工作落实的保证,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要强有力的制度做保证。所以,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势在必行。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按照有关规定,设定监管职能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职责权限、质量要求、责任追究,形成用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提高监管质量和行政效能。
2、不断完善业务系统功能。整合现有业务系统,并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继续增加业务模块。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简化具体操作步骤。用简便、易学、实用、强大的系统功能,提高基层人员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提高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在完善内部综合业务网的同时,加强与社会、与其他部门的网上联系。一是建立外部服务网。作为“网上工商”的有效载体,为公众、社会和消费者提供快速高效服务。外部服务网络要具有“互联审批”、网上申报、企业信用查询、商品准入、12315消费者维权、政务公开等多项功能,以建立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市场主体动态监管机制和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的市场监管机制。二是建立部门协作网,变单一的工商监管为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金融、税务、质检、环保、公安、司法等多部门配合 4 的监管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和互动支持,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督促市场主体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4、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建设发展离不开专业性技术人才。基层工商所处于信息渠道的“源头”位置,更需要技术过硬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信息化人员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专心地从事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强培训深度,拓宽培训广度,培养储备系统内信息化人才梯队。三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基层工商所注入“新鲜血液”,通过统一招考,把技术精、责任心强和热爱工商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工商队伍中来。
第五篇:基层工商所绩效考核的现状
基层工商所绩效考核的现状
2009-8-21已被阅读 3 次
重庆市大足县工商局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动态的考核方式,通过有效、客观、公正的考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对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意义重大。但由于一些基层单位对此认识不充分,因而在实施考核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主要反映在:
(一)考核制度可操作性较差
一是与实际要求有差距。基层考核管理制度,多是参照上级考核意见然后加以简单的修改甚至是照抄照搬,而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予以创新,容易脱离实际。二是考核的标准大都是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概述。较少量化考核标准,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追求全面性,重点不突出,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造成最终考核过程中的客观公正原则受到影响;打“印象分”、“人情分”严重,导致考核过程中做事多的得分低、不做事的得分高的现象出现。三是基层工商所不同岗位之间可比性差,日常管理管理工作难以量化,考核结果尚未完全真实地反映单位和个人绩效情况。打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能真实的反映绩效情况。四是由于地区的差异性,量化标准的“准确度”难以把握,比如对驰名商标和农村经纪人发展指标,农村与城市就难以“一视同仁”。
(二)绩效考核过程存在缺陷
一是不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绩效考核管理。对日常考核多只作一般性要求,不注重绩效考核工作中平常量的积累,造成工商所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管理创新,而只是在年末突击应付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二是绩效考核管理与检查指导结合不力。考核中不注重反馈考核结果,不分析考核结果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忽视了帮助工商所改进措施、加强管理环节。三是绩效考核方式“重形式,轻实效”。主要以文字材料考核为主,文字材料印证了的,就视为工作开展或开展的好,反之,文字材料印证不了的,就视为工作没有开展或开展的不好。四是基层把搞好工作与绩效考核本末倒置,把考核的目的是促进工作的初衷变成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考核。花很多精力在书写各种文档上,造成形式主义、玩文字游戏、纸上谈兵甚至于弄虚作假。
(三)考核的激励功能未充分发挥
一是考核的示范效应不明显。由于考核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不够,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不足,难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二是对于考核结果的进一步运用不够重视。为考核而考核、考核完了就将考核结果束之高阁。而在各种评优、评先工作时,往往是将印象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使得考核的激励功能弱化。三是激励措施不力。实行阳光工资后,新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更多的是精神鼓励为主,使得部分职工对于考核结果不十分看重。
如何建立基层工商所激励机制之我见
陈蓉胡世萍
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由“传统监管型”逐渐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特别是“两费征收”任务的结束意味着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因此如何加强基层工商所工作,提高每一个基层工商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要解决的重点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人为本,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工商所考核激励机制。激励制度的设计要切合基层所人员的真实需求。以正激励(奖励措施)为主,负激励(惩戒措施)为辅;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推行考核首位嘉奖制,末位离岗培训制,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制,促进基层所干部与县局机关干部人员有效流动。将基层工商所干部的个人职务升降,培训学习、人员流动与能力、作风、纪律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改变基层所人员得过且过的“撞钟”思想,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划分事权,赋予基层工商所相应的职权。
切实转变职能,实现职能重心下移、“小局大所”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属地管辖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完善工商所管辖职能,全面反映基层监管状况和特点;下放对基层工商所的干部管理权,对干部的考核、奖惩应有相应的权力。
(三)改革工商所考核方式,建立良好的目标导向机制。
在注重对基层工商所整体考核的同时,应帮助基层工商所加强对工商所干部职工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注重量化考核具体工作。细化对不同岗位不同责任人员的考核机制。
在落实目标责任制的同时,要围绕重点职能工作重点量化考核标准,不搞一刀切。如工商所登记工作,要引入办结时服务评价机制和即时登记质量考核机制。在考核群众满意度和登记质量的同时做到登记工作规范化,省时又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工商所执法办案工作,可引入案件责任制,案件评议制、案件回访机制。监管服务工作,重点考核监管巡查的效果、巡查记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