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帝国主义论 马哲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帝国主义论》
——列宁
要提起《帝国主义论》,当然首先就要说一下列宁。列宁是第一位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眼光研究帝国主义的理论家,也是对帝国主义问题作出经典分析、概括并使其发展到成熟科学高度的思想家。列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理论的深刻钻研,终于写成了《帝国主义论》,这是列宁研究帝国主义最重要的著作,同时也是他对帝国主义理论的科学而经典的阐述。《帝国主义论》一共分为十章,分别是: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二、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四、资本输出,五、资本家瓜分世界,六、大国瓜分世界,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八、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九、对帝国主义的批评,十、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通过读这本书,感觉到经济问题是人类一直没有解决的大问题,它在货币的产生时候就出现了,而且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都没有特别完美的解决办法来应对这一问题。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但并没有减轻雇佣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被剥削程度,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消除两极分化、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而且还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加深;生产发展推动社会化的同时,也加剧垄断的速度,证券、股票等金融资本的畸形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寄生性。与腐朽性发展相适应,随着货币资本大量聚集到少数国家和少数金融寡头“以‘剪息票’
为生,根本不参与任何企业经营、终日游手好闲的食利者阶级,确切些说,食利者阶层,就大大地增长起来”。
列宁指出,垄断的产生不仅限制了技术的进步和革新,而且还从根本上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由此,列宁得出结论说“这种垄断还是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列宁在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特别强调资本与生产的高度集中、银行资本与生产资本的结合以及金融寡头的形成,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还说“金融资本造成了垄断组织的时代”。当今金融资本国际化和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庞大的跨国资本、巨型跨国公司和金融垄断寡头主宰着世界经济。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理解是很独到的,结合马克思的《资本论》,诠释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方面。对我们当今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应对经济危机是一个很有帮助的一本著作。
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发生,充分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而且一步步地走向崩溃的边缘。通过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极限,认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深远历史意义,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思想仍未过时。我们只有在积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同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再次走向复兴与高涨。
第二篇:马哲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法律思想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信奉天赋人权说,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时人人是自由平等的,这是天赋的权利,只有私有财产的确立才导致不平等的产生。作为他的著作之一的《社会契约论》发表于1962年,是卢梭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全面的概括。
卢梭的巨著《社会契约论》,全书共四卷,四十八章,其中第一卷九章,第二卷十二章,第三卷十八章,第四卷九章。第一卷在他的确立的基本原理之上,着重研究的是契约论的内容;第二卷主要讨论的是主权论的内容;第三卷则是关于政府形式为主的政府论;第四卷则是从实践的角度对除了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论。.契约论。作为全书第一部分的社会契约理论,它是《社会契约论》的核心内容,精华所在,其后的三卷基本上建立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的。在这一卷的第一章卢梭开宗明义的提出了全书所要研究的问题“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一晦涩难懂而又无不含深意的论断带给我们太多所要思考的东西,而在这一卷中卢梭也将逐渐为我们揭开谜底。
卢梭从人性论和自然状态论出发,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只会关心他个人,只是关住个人的生存与利益,就像他在文中所写道的“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一样。然而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力量根本就无法冲破自然界的重重阻碍,为了共同利益的需要于是一个要求共同协作的声音叫响,这就是公意。然而,到底如何协作这个问题困扰着要求协作的柔弱的人们,即“(协作)如何能致身于力量的总和,而同时既不至于妨害自己,又不至于忽略对自己所应有的关怀呢?”,进而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他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卢梭紧接着提出了本书的核心理论——社会契约。
卢梭主张“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这里的整个集合体即是政治共同体或在其后文中称做主权者,也即公意。而之所以主张每个人都应把其全部毫无保留的转让出来,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个体在主主权者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任何一方能要其他一个或一方承担更多的负担。如果只有一部分人全部转让,而另一部份人只转让其自身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人将会要求更多的社会权力,增加全部转让者的负担,进而这种协作就会只是“暴政或者是空话”。然而每个人为什么乐意出让自己的全部呢?卢梭再次揭开了谜底“每个人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他就并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己”,因为在此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是无,而只有共同体才是唯一的实,即唯一的拥有行为力者。
主权论。人民主权论,作为以公意为基础的社会契约的必然结果,它是卢梭理论的最高成就,也是自然法学派在近代所取得最高成就。作为契约社会所形成的共同体,在它是受公意支配下时,它就成为主权,其主体是全体人民,每个人就是其组成人员。卢梭视野中的主权具有以下特点 :
第一,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卢梭从分析每个个人利益的异同出发,指出“个别利益的对立使社会的建立成为必要,那么,就正是这些个别利益的一致才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基于此,认为“治理社会就应当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第二,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卢梭认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同样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因为是“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他要么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要么就只是一部人的。” 第三,主权是不能代表的,关于主权
是不能被代表的这个问题在卢梭的这部著作中并没独立成章,但其思想却完整地蕴含在第三卷第十五章《论议员或代表》。第四,主权是绝对的,不可摧毁的,知道卢梭主权论的前三个特点,我们将会顺理成章的理解卢梭主权论的的四个特征:主权的绝对性。
政府论。在第三卷中,卢梭讨论了政府的组织形式问题,他认为一切自由的行为都有两种因素构成,其中之一即为意志,另一则为行动的力量,而在国家这个政治体中,意志即为立法权,行动即为行政权。“没有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便不会或者不应该做出任何事情来”而什么是政府呢?“政府就是在臣民和主权者之间所建立的一个中介体”。当谈到政府形式时,卢梭认为它取决于主权者,君主(行政官)与人民之间的比例。“这个双比例每一次增大或者缩小,则单项比例也就照样地增大或者缩小,从而中间项也就随之而改变。因此 也就可以看出:并不存在什么一种唯一的绝对的政府体制,而是随着国家大小的不同,也就可以有同样之多的性质不同的政府。”而在现代,卢梭的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并且卢梭还根据政府人员的多寡作为区分不同政府形式的根本标准,进而将政府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和混合制四种形式,认为民主制则适宜于小国,贵族制适宜于中等国家,而君主制则适宜于大国。并且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结合在一起的政府,然而又由于“君主和主权者既然只是同一个人,所以就只能形成,可以这样说,一种没有政府的政府”。方法论。基于对上述基本问题的阐述,卢梭在最后一卷即第四卷阐明了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在“公意不可摧毁”的前提下,卢梭分别从投票,选举,罗马公民大会,保民管制,独裁制,监察管制和公民宗教其各方面对国家政治体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程序进行了讨论,而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其关于公民宗教的论述。当然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卢梭对宗教分类的叙述,卢梭从宗教和社会的关系将其分为人类的宗教和公民的宗教,“前一种宗教没有庙宇,没有祭坛,没有仪式,只限于对至高无上的上帝发自纯粹内心的崇拜,以及对于道德的永恒义务;它是纯粹而又朴素的福音书宗教,是真正的有神论,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的神圣权利。后一种宗教是写在某一 国家的典册之中,它规定了这个国家自己的神,这个国家特有的守护者。它有自己的教条,自己的教仪,自己法定的崇拜表现。”对于后一种政体,卢梭称之为“神权政体”,而这种情形在我国有待审视与深思。而在这一部分,也因为卢梭的极权主义民主思想暴露无遗,因而起也因此遭受到很多批判,譬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卢梭是“与传统君主专制相反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的发明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的确,卢梭的思想也确实在学说上影响了黑格尔的国家崇拜学说,在政治上,也确实导致了国家极权的罗伯斯庇尔政府和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当然,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样,这也不排除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然而当我们通读全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全书到处闪耀着理性,智慧的光芒。从1795年其灵柩被奉进先贤祠至今,我们仍然不时品味这位自然法学派杰出代表的思想光辉,更为这样一位完全靠自学成材的一代宗师身上散发出来的火炬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品味他的著作,我们更应体味他的人格。
第三篇:马哲读书笔记之《共产党宣言》
马哲读书笔记之《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的经典〈共产党宣言〉已经在我们的世界流传了157年的时间,它曾经在那混沌的岁月为我们的无产阶级指明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努力冲破了黑暗的统治,我们才能得到今天这样来之不意的美好生活。用鲜血铺成的道路下,是〈共产党宣言〉的无穷力量。正因为有了它的支持,我们的无产阶级才能带着他们那无畏的勇气冲向敌人,将我们的敌人打击得体无完肤。
全世界的革命是胜利的,〈共产党宣言〉的力量是伟大的。革命借着〈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力量,捅破了黑暗的天幕,为雄狮的苏醒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光亮从破口处穿刺而入,到达了森暗的大地上,射入每个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沸腾了他们的一腔热血。或许我们的敌人没有想到,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的力量竟然会是如此的强大,给了他们措手不及的狠命一击。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同时把握住时代的特征,不仅从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所提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设想,找到了一条属于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让马克思主义精神登上了另一个高度,达到了新的阶段。
接下来呢?接下来是沉睡千年的中国,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醒了过来!毛泽东没有照搬俄国革命的城市包围农村的方式来进行中国人自己的革命,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想结合,给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方针。毛泽东知道,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这样的教条主义是行不通的,很可能还会导致中国革命的失败。所以,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一条正确道路。这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而这次的飞跃的成果也就是我们指导我们中国发展多年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对我们的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帮助下,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创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留下了伟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而纵观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痕迹仿佛在我们的社会建设中逐渐淡去,但是实际上呢?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一直都伴随着中国的成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江泽民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结合,并且考虑到中国现今的实际情况而创造出的适合中国发展的思想道路。这也是把握住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沿的重要表现。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要在胡锦涛主席的带领下,努力创建出中国的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近期的又一大举措,同时,它也是证明中国的道路一直都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进行的又一重要证据。
可以看到,中国走到如此辉煌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精神给我们极大的帮助。〈共产党宣言〉涵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所以不得不说它是一部举世共享的宝典!
第四篇:帝国主义论读后感
《帝国主义论》 读后感
这本书是列宁论述帝国主义的专著,全书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帝国主义的意义、发展特点和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全书的语言容易理解,作者引用了很多史料和前人的评论性文字,对书中观点的阐述立体生动,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深入剖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里观点。
书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清楚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帝国主义阶段。在书中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帝国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在书中,列宁特别批判了“考茨基主义”这一国际思潮。列宁指出这种思潮是第二国际瓦解、腐烂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整个生活环境而被次产阶级偏见和民主偏见所俘虏的小资产者的意识形态的必然产物。列宁批判了考茨基主义是在掩饰帝国主义矛盾的深刻性和帝国主义产生革命危机的必然性。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当同考茨基主义作斗争,努力争取到那些被资产阶级愚弄和压榨的小业主。
通完全书对帝国主义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必然规律和固有缺陷,全书主要分了十个章节阐述,下面谈谈我对其中的几个章节的感悟。
第五章主要阐述了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一些主要的大资本家开始瓜分世界市场。帝国主义的精髓在于垄断,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这样的垄断组织已经将国内市场瓜分完毕后,他们必然将目光放在国外市场。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内国外的市场是紧密相连的,也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成就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家通过资本的输出加强同国外同盟的联系,通过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扩大势力范围,形成了国际卡特尔。
相比之前的垄断组织,国际垄断组织的影响力更大,对资源的占有更加充分。全世界资本和成产集中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在文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样的超级垄断组织是怎样成长的。
如电力工业,是在19世界末、20世纪初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在1900年的危机中,相对较小的企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主要原因是银行停止了对他们的援助,没有资金维持下的小企业只能接受破产的命运。相比较之下,那些大企业已经和银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危机中趁机吞并不堪一击的小企业,从而加速了垄断的行程和发展。这使得原先自由发展,多元化的电力工业在1908-1912年期间已经合并成两个甚至一个集团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垄断的高速发展让我震惊。我想起以前上过的一个美国社会介绍的课,课上老师用买柠檬的例子讲述了垄断。如果A有很多柠檬,而B只有不多的柠檬,那在危机来临的时候,A可以降价继续买,因为A充足的物质储备,这样在价格上打败B,B就无法继续买柠檬了,相对于B这样的小企业来说,不能继续买就意味着破产,这是A就可以廉价收购B,这样原先两者竞争的局面就变成了独霸天下,同时A也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讽刺的是,资本主义倡导自由的初衷在这里竟然背道而驰了。形成了国际垄断组织后,这样的大资本家往往占据了大量的资源,控制力相当可观,而世界资源这块蛋糕毕竟有限,在划分的时候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而且愈演愈烈。这就是“瓜分世界”的斗争,各个行业的垄断组织都将工厂开在了新的殖民地上,企图占据那里的贸易和市场。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国际卡特尔是可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各民族实现和平的方法,这样的观点十分荒谬,其实是在为资本主义垄断组织辩护。书中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资本家瓜分世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肠特别狠毒,而是因为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走上这条获取利润的道路;而且他们是„按资本‟、„按实力‟来瓜分世界的,在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有其他的瓜分方法。”在通过资本家同盟之间的瓜分世界过程,彼此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系,也积蓄了一定的矛盾,这些都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
第六章主要阐述了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一些大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政治手段,主要是瓜分世界的潮流。政治和经济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应该有相应的政治制度,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一些国家都纷纷采取的殖民扩张的政治手段。在资本主义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度时期,正是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生产力不断提高,如何安置过剩人口,如何为大量的商品找到销售地区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把土地变为殖民地就是一个在资本家眼里很好的方法。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瓜分的过程中,因为地理环境,发展历史,国内环境等各种原因,不同资本主义帝国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殖民地扩张的速度也不同。有的国家在瓜分狂潮中得到了更多的土地,有的国家则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格局成为了当时世界的重要特征,也为之后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从书中给的数据可以看出,19世纪70年代后,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大国主要实在瓜分非洲和波利尼西亚,因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其他地方可以瓜分的了,同时他们也希望能重新划分已经分割的土地,并且从中获利。在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资本主义帝国的政治政策也是与金融资本密切联系的世界殖民政策。
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为帝国主义,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的体现,蕴含着无限膨胀的潜能。正是因为这种推动力决定了资本主义突破地域界限、国家界限,表现为以攫取原料、市场为特征的殖民主义的扩张。它对殖民扩张的作用表现为,及增大扩张主义的需求,又增强了扩张行为的力量。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时期的资本对殖民扩张的促动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殖民地对于资本主义帝国来说是工业生产的产品来源,比如糖、棉花、烟叶等在欧洲是不适宜生长的,而殖民地就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供给。同时殖民地也是资本主义帝国的工业产品和转售商品的巨大市场。正是这两个原因决定了欧洲大国向海外扩张的必然性和急迫性。欧洲的地理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狭小的地域环境阻碍了资本的进一步增值发展,所以为了缓解这种紧张,资本主义帝国只有突破欧洲的局限向外扩张并建立具有原料产地以及产品市场功能的殖民地。
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的体会,我来自江苏南京,从小就知道家乡曾经被日本人血洗过,每到12月13日都会拉警报集体默哀,也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中十分痛心。我一直到今天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同样是人类,就可以对别的国家的无辜百姓如此残忍。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也有一些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但读了《帝国论》的这部分后又让我思考了更多的原因。
日本是亚洲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大步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前进。日本最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并在二战中成为法西斯国家之一,这些都与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离不开的。在1929年7月5日,当时的关东军主任石原莞尔提出了著名的“满蒙领有论”。他提出这一说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当时国内的经济危机。当时,对满蒙的合理开发有助于克服波及日本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的经济得到恢复,解燃眉之急。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日本,国内资本主义也不可避免的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趋势,大资本家正在逐步掌握政治实权。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贫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命脉的动力就是开拓更多的市场,同时也可以从殖民地得到更多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而这些都可以在中国大地上找到,所以他们开始将眼光投向中国,擦亮刺刀开始蓄谋让这里为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时期,殖民政策是各个国家的共同选择,经济推动力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觉得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垄断。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它的历史意义和自身局限性。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来说,垄断组织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做成小企业做不到的事情。但垄断就没有了竞争,这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垄断组织
里不可避免的滋生腐败,让垄断组织成了霸占市场,压榨广大劳动力的工具,社会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增加。就像一个大苹果占据了全部的养分,所有小苹果都无法生长,但这样一个大苹果也只会在树上慢慢腐烂。进一步激化的社会矛盾会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文中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团结一切无产阶级力量,争取被压榨的小资本家的力量,努力打破这样的世界格局。
第五篇:帝国主义论读后感
读《帝国主义论》有感
泉城学院 对外10Q1 赵晨 20103013046
通读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论述》这本书,感觉到经济问题是一个人类一直没有解决的大问题,它在货币的产生时候就出现了,而且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都没有特别完美的解决办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章,分别是: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二、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四、资本输出,五、资本家瓜分世界,六、大国瓜分世界,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八、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九、对帝国主义的批评,十、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首先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新的特征,即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当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都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新特征,不了解它们是整个制度的一部分,而是将它们割裂开来分析,这样势必对已经到来的资本主义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熟视无睹。正是他们这样的把生产力高度集中化,导致本来占国家数量不大的产业却拥有了国家多半的生产力,虽然这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发展,但是同样产生的会是私有化的出现。每个资本家都想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不断的改进生产发展自身的经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009年的次贷危机带来了全球的恐慌,各国为了担保自己经济的发展纷纷作出了相应的对策,中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利用银行,发行4亿人民币保证经济的发展,以避免通货膨胀的产生,虽然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中国提高人民币的汇率,想让人民币增值,以方便他们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他们的产品,保证他们国家的整体运作。实质上这是一个对中国经济十分不利的方案,所以中国没有听美国的安排和计划,遵照自己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本国企业发展的方针,大量印发人民币就是国家为经济保驾护航的重大举措。银行帮助企业,国家帮助企业,尽量的减少对中国企业的创伤。而资本主义主要是依靠市场,很少是国家干预,国家撒手不管,任由企业自生自灭,记得在1957年的那场“黑色星期五”,整个华尔街都处在黑暗之中,各大企业纷纷倒闭,股市崩盘,人们痛不欲生,农场主把自己种的谷物都倒掉,以减少更多的支出。这些纷纷证明,在没有国家扶持的情况下,度过经济危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银行和国家共同努力帮助企业度过危机,计划和市场共同调节才会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解决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爆发帝国主义战争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这一历史性课题应运而生的,是系统研究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而激化出人们的强烈的不满情绪。列宁这本书正是指出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首先,列宁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征;其次,列宁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本质规律,提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的科学论断,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指引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并一度形成了一个与帝国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和面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不仅得到了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而且显示了变革世界的伟大力量,充分证明这一理论是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和重要法宝。
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是一些合资的,有的是跨国的,这就是利用各国的有力资源来减少成本,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多的利润,从而发展自身的企业,一架波音飞机是由很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机翼,雷达感应器,机身,轮子,等等等等,都是在不同的国家完成的。虽然这样减少了成本,但是同样也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丰田公司曾经的“召回门”,原因就是过度的减压成本导致的内部系统出现的状况,发动机失灵。虽然构建跨国公司对本国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过度的瓜分世界财产各地资源,最终导致的会是自己产业的亏空,瓜分世界的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不是把其变为殖民地,为己所有。企业公司的发展不是靠得减少成本,而是通过合理的经营理念,合理的管理策略,以及优越的科研小组组成的,盲目的减少成本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虽然在刚开始时看不到弊端的,但久而久之对企业自身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隐患。
这本书在最后面写到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我发现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理解是很独到的,结合马克思的《资本论》,诠释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方面。对我们当今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应对经济危机是一个很有帮助的一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