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脑血管介入诊疗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脑血管介入诊疗
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设备)
1.准入管理:做好论证、供方资质审核(三证)
2.采购管理:采购规范、入口统一、渠道合法、手续齐全(大型,配置许可证)、院务公开
3.安装验收:规范、记录
4.做好预防性维护
5.故障处理:及时处理,有隐患不得用于临床
6.急救设备:做好预案
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耗材)
1.准入管理:做好论证、供方资质审核(三证)
2.采购管理:采购规范、入口统一、渠道合法、手续齐全、院务公开
3.验收、入库:品名、规格、数量;三证有效期和批次有效期;当场入库,及时领用。
4.储存:唯一性标识,保存溯源资料;场所、设施规范。
5.使用:规范使用、过期禁用
6.供应商定期评价:产品质量、送货速度、三证更新、服务态度、不良事件次数和影响
医疗器械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管理层)
1.做好档案管理。
2.科室专人负责安全事件监测、报告工作。《医疗器械安全问题申报表》。
3.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管部门。
4.事件发生原因未查清前,对发生安全事件的该批同规格型号库存产品封存,等待处置。
第二篇: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各(区)队、科室: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 高刚
常务副组长: 苏显峰
副
组
长: 张年富
李树坤
王力
成员: 关长福
许海龙
龚哲
常维辉
李云南
纪佩野
各区队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科。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带班矿长、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带班矿长、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带班矿长,由带班矿长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调度室,值班人员在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省内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带班矿长、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200元。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主讲:杨立国
一、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核心 1.一个深奥理论和一个通俗的故事 2.什么是企业风险 3.什么是财务风险 4.财务风险种类
5.财务风险发展的四个阶段 6.财务风险控制的两个层面
一、内部控制基本认知 1.日常生活中的内控思想 2.什么是企业风险 3.什么是内部控制 4.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5.中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6.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7.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8.企业内部控制的两个层面
二、内部控制规范解读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总则 2)内部环境 34)控制活动 5)信息与沟通 6
(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资金 2)采购 34)销售 5)工程项目 6)风险评估)内部监督)资产)研究与开发 7)担保 8)业务外包 9)财务报告 10)组织架构 11)发展战略 12)人力资源 13)企业文化 14)社会责任 15)全面预算 16)合同管理 17)内部信息传递 18)信息系统
(二)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总则 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4)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评价报告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介绍 1.不相容职务分离 2.授权审批 3.会计系统 4.财产保护
5.预算控制(结合企业制度进行流程分析示例) 预算管理组织
预算目标确定(流程与关键点) 预算编制(流程与关键点) 预算执行控制(流程与关键点) 预算分析(流程与关键点) 预算考核(流程与关键点)6.运营分析 7.绩效考评 8.审计监督
四、内部控制方法如何运用到经营管理流程中
1.货币资金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结合企业制度进行流程分析) 控制流程 关键控制点 控制文档
2.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结合企业制度进行流程分析) 控制流程 关键控制点 控制文档
3.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结合企业制度进行流程分析) 控制流程 关键控制点 控制文档
4.资产管理(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中的内部控制(结合企业制度进行流程分析) 控制流程 关键控制点 控制文档
5.内部投资(工程项目)环节内部控制(结合企业制度进行流程分析) 控制流程 关键控制点 控制文档
6.对外投资环节内部控制 7.担保业务中的内部控制 8.合同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9.其他经营管理环节内部控制 10.内部控制手册建设示例
五、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母子公司财务控制 1.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2.财务信息控制 3.资金集中管理 4.内外部审计控制 5.内部控制的统一 6.出资人预算控制 7.重大财务活动权限控制
六、企业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助教:肖1861,017,7472;QQ159,9124,992 杨立国 讲师简介
国际注册咨询师(CMC),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工程师,工商管理硕士(MBA),实战派财务和管理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EMBA班和财务总监班特聘讲师。
【资历背景】
十年央企(特大型航空制造企业)从业经历,从车间技术员做起,历任技术主管、企管处长、副总经理等职,负责过技术、生产、企管、财务等多个领域的工作,熟悉企业的整体运作。期间,组织和参与了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结构调整、并购重组、质量技术攻关、财务系统变革等多项重要工作,为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做出了较大贡献。
八年管理研究和咨询从业经历,曾承担上海视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咨询总监,曾担任中国商飞、中国航天科技四川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洪都集团、开滦集团、东风本田、潍柴动力、湘潭电机、许继电气、金堆城钼业、东贝集团、淄矿集团等多个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的高级财务和管理顾问,尤其以集团管控、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等见长。依靠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从企业家决策视角出发,为企业提供务实的咨询方案,并通过系统的培训辅导企业实施,促使方案有效落地。其还在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东方视野远程培训中心等机构多次发表演讲,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核心课程】
《总经理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经理人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
《现代企业大财务体系建设—从核算到管理,再到战略》 《优秀财务总监的财务创新》 《财务战略与现金流管理》 《集团管控与财务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控制——体系建立与全程实战》 《目标管控与绩效控制——体系建立与全程实战》 《全面成本控制三大视角十一大环节》 《财务报表阅读与财务分析》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运行——案例与操作》 《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四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要: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3、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4、面对主要风险企业应采取的内控措施
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在经营效益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如何作出正确抉择,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风险出现概率有大有小,风险后果有轻有重;其次,风险评估来源于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可靠;第三,经营效益预测是否合理等。这些都将成为直接影响风险决策后果的重要因素。
除了客观存在的不可控风险外,企业的大部分风险是可控的。企业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合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可以规避风险或把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程度。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它包括五个方面的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源于行为和活动。而采取行动和活动必然有预期目标,但是,结果形成于将来,将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经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来说,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制定控制措施和程序,同样能达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作用就是防范风险,即从人、物与资金、信息等方面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理论上说,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营层操纵报表与欺诈,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遵守法律以维护企业的名誉以及避免招致经济损失等。企业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了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因此,满足企业内控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企业的大多数风险是暴露在业务流程中的,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与改造可以解决,这时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则落实到内部控制上。
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在规则制定或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范围与管制的强度:范围越大,管制的要求就会越弱。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主导性相对次序也可能不同,例如,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应该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尽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内在的联系,但现实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还有不少的差距。典型的风险管理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比较。典型的内部控制是指会计控制、审计活动等,一般局限于财务相关部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低水平、小范围,只局限于少数职能部门,并没有渗透或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因此,有时看上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还是相互独立的两件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三、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日俱增。企业风险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风险的表现和影响就越普遍。
从企业风险因素的来源看,可以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企业经营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变动因素,如国家法律、政策变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竞争对手实力和竞争策略变动,以及突发的天灾人祸等等都可能对企业的行业地位、赢利能力和既定目标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构成了企业的外部风险。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人、财、物、技术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是否足够及得到合理配臵,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是否顺畅并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既定的管理目标,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岗位职责、激励机制和团队精神是否配合适应企业的发展目标等等,这些内部管理如果无章可循、管理混乱或者存在漏洞,执行力不够或管理不协调都可能构成企业的内部风险。
1、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方面涉及的主要风险:原、辅本材料采购价格、采购定价机制与预付款项管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审批、供应商管理体系、采购合同管理、物资收货验收环节、大额预付货款支付等。
2、存货管理业务方面涉及的主要风险:材料与生产工具使用、主要金属材料结构、废品损失率、存货出入库管理、存货占用及盘点等。
3、销售与收款业务涉及的主要风险: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审批、销售信用政策、客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销售定价与销售折扣、销售合同管理、在途票据、回款周期及回款率、票据挂账率、应收账款账龄及结构、应收账款对账率、应收账款占用、市场风险、汇率市场变化等。
4、其他方面的风险:资金筹措与使用、对外投资、企业盈利能力、资产的安全和使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税务筹划、企业治理、研发风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
四、面对主要风险企业应采取的内控管理
面对企业急需加强风险管理的形势,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达到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的主要是:人、物、资金与信息。为防范风险,企业应当在人、物、资金及信息方面重点加强内控管理。
1、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在人员招聘、留用、辞退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或相关制度和流程失效,或人员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流程,或人员素质等原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目标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优化企业人员结构、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任何影响上述目标的不确定性事件,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同时,企业关键人才风险的原因部分在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部分在于内外部其它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文化、外部的社会环境等企业招聘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当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企业招聘要求。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理论或实践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以保证其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制定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对员工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利润最大化 企业对物的管理,主要包括存货、能源及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风险是指因对存货保管、存放不慎,导致资产损坏或缺失,造成企业损失,或是存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超出企业适当水平所带来的对企业经营目标、现金流安全的影响。存货风险影响现金流安全和利润两个目标。固定资产风险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或相关制度和流程失效,或人员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流程,或人员素质等原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固定资产安全和使用效率产生的影响,如低于市价处臵固定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
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造成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日常业务活中,往往不注重能源管理,处处存在跑、冒、滴、漏等现钞,造成浪费,既增加企业成本,又浪费社会能源。
健全内部控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杜绝能源浪费,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3、严格资金授权批准制度,认真执行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
内控是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职责,并不只是财务与审计部门的事情。内控的数据来源于财务,内控的成果也反映在财务,但是,内控工作的内涵和实质,却反映在经营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的内控管理也是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于一体的有机整体。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存货是围绕企业流动资产进行管理的,资产管理的核心是资金流动。企业应当从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存货等主要资金管理方面制定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强化制度的刚性,对执行结果按照企业设定的经济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管理;对于资金使用,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保证资金安全、合规性;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4、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通过各式各样的会计信息或其他管理信息来反映的,有时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或财务报告内容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的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设臵账外账、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造假现象在上市企业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5、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审计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严格执行,从深度、广度、细微程度上进行全面排查,认真寻找降低成本、降低费用开支的关键控制点,制定改进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还不足够,权威性还不高,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范围和作用还存在一定局限。只有大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素质,内部审计的特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由于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各个层级人员共同实施的,从管理决策层、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直到每一位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企业管理风险是不确定的,因此,内部控制也是动态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
第五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从本质上也应当是以内部控制为前提,是以内部的风险为主要对象的进行的有效和适当的管理。现代企业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各种经济活动都伴有风险的存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企业(组织)的终极目标就是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始终生存在成本和利润之间。从影响这些要素发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的市场环境风险和内部特有风险.外部风险如: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和意外等企业外部的风险,也称为系统风险。内部风险包括组织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缺陷、管理者的素质经营特点等形成的经营风险——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企业举借债务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法律风险——作为经济活动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法律行为活动的诉讼风险等,也称为非系统风险。
对于前者是每个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风险,是企业自身无法预见和控制的。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理想途径应当首先是完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组织、财务运营和公司运营的政策与程序、内部审计系统等。加强对内部风险的识别和把握,以内部各种可能发生偏离目标的不确定因素为控制点,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来应对内部风险,并进而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管理。
根据调查,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大至有以下18种重要的风险因素: ⑴ 单位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决定了风险的大小; ⑵ 管理者的能力大小,决定风险的大小;
(3)管理者的正直度,正直的管理者可以保障职责的完成和风险的减小;(4)单位的规模。单位规模大潜在的风险就高;(5)会计系统的变动,变动后的信息系统风险很高,(6)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越复杂,出错的几率越大;(7)要职人员的变动,会增加或至少带来不确定性;(8)经营环境恶化,会促使管理人员不顾一切歪曲业绩;(9)资产流动性,流动性大,发生损失的机会就越大; ⑽ 企业快速增长,在生产费用控制方面的风险会增加; ⑾ 信息化程度,若无严格的分工,会带来失控; ⑿ 审计的间距,频繁审计能降低风险;
⒀ 管理者的目标压力,压力大会不择手段,生产费用不宜控制;
⒁ 政府法规的范围,约束的程度越高,违法机会就越高,公司面临的风险就大; ⒂ 员工士气,低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风险所在的地方; ⒃ 独立的审计计划;
⒄ 公开程度。增加透明度可降低风险; ⒅ 距总部的距离。
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面临的最直接和频繁的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而这些风险是企业能够并且应该可以预见、识别和控制的。
二、企业的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
(一)何谓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因存在不确定性或不可控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即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各种风险,深入理解财务管理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源及不同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完善企业资本运营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精确的财务分析制度,从筹资、投资、经营与收益分配四个方面控制财务风险,从而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严重。
很多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财务决策风险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由于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事前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另外为决策所提供的信息也存在缺失和不真实,加上决策者决策能力良莠不齐等原因,使得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往往起到了决定作用,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秩序,从而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进而导致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混乱。目前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备,企业的市场监控机制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成熟,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失效,信息传输系统滞后和不准确,日常先进管理制度不完备。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以至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比较匮乏。
主要表现在不能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防范手段不够完善,前者是有的企业不顾财务风险去追求融资财务效应,有的企业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轻视财务杠杆,推崇零负债;后者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缺陷,突出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财务模型都集中在寻找最佳的公开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但是这个模型存在诸多缺陷,即稳定性不够,采用不同的样本得到的预警模型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同一模型的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且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主要是集中在上市公司,而对一些容易破产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研究较少。
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及成因
1、财务风险的类型
财务风险以资本运动环节的存在形态分析,可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风险类别。筹资风险是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和偿付资本成本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是无法取得期望投资报酬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无法卖出产品并收回企业所垫支本金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是由于收益取得和分配而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2、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筹资风险的成因。筹资风险,即指狭义的财务风险,即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和偿付资本成本的可能性。虽然企业筹资风险只存在于有负债的企业,但就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而言,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所有财务风险的起点。(2)投资风险的成因。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无法取得期望投资报酬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有投资结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与投资组合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的成因。资金回帐风险,即指企业投入的本金经过生产经营过程之后,不能回到起点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指宏观经济的影响。目前说明此问题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的金融海啸。内因指企业的营销政策、信用政策等因素。
(4)收益分配风险的成因。收益分酝风险,即收益取得和分配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是所有财务风险的释放。收益确认和收益分配行为是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两个方面。收益确认的风险指由于收益确认不当而带来收益超分配的可能性。
五、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核心内容。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和利用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风险控制本身所要求的其他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企业总目标的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其风险控制目标和策略的制定应该而且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总目标的要求。对于企业局部或部门经营活动出现的风险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策略时,要考虑控制局部风险可能对企业整体风险防范与控制目标的影响,不能因片面追求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局部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应以整体风险控制目标为指导思想。
(二)风险防范与风险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风险防范与风险处理相结合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总体目标本身所要求的。企业利益主体在认识和掌握财务风险本质的基础上,能够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以避免某些风险损失的发生。但由于风险控制主体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某些风险损失的发生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进行风险损失的处理。只有风险控制策略与风险处理策略相结合,才能达到风险控制的最佳效果。
(三)长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主体应认真分析风险的性质及其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在企业因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致使风险成本增加而减少的近期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之间做出权衡,以防因贪小而失大。
(四)动态适应性原则。企业自身成长过程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风险引发因素,如在企业初创阶段其风险因素更多地体现为技术的不确定,在企业稳步发展阶段,其风险因素则可能更多地体现为管理方面的因素等。所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其动态适应性。
(五)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如果规避风险获得的收益未能弥补为防范与控制风险所投入的费用,则企业就失去了控制风险的必要。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战略的眼光开展企业的风险控制活动。
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决策者的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风险的态度。企业应该确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积极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提供有利于培养员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环境,对企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进行广泛的风险意识教育,确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防止好大喜功、不顾成本和不看市场的盲目管理行为。
(二)努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建立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一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就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方向,在财务管理中必然是效率低下。建立和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可以通过提高财务风险认识,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产控制即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资本预算体系。
在现金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资本预算体系,实行预算控制,对企业的现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将预期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内部监督系统实行一把手负责,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可以有效避免渎职、不作为情况,切实保证内部监督的及时、准确、到位。
(五)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
设计得再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也需要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控制制度,所以,必须重视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考证,奖优罚劣。具体讲,除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第二,对企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六)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效果。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同时避免人为因素对内部财务控制效果的影响。中国烟草行业正处在像以产权为纽带的现代企业转变之中,烟草行业的各类生产要素与经营资源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跨地域的集团化、资产一体化管理成为了烟草工业企业集团的主旋律。对于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专卖体制下的特点的卷烟工业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有着统一的财务制度、核算标准和信息系统的集团财务信息系统,以现代企业集团的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管理思想为指导方针,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财务管理上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才能适应烟草工业企业的集中化、扁平化的发展趋势的需要。
(七)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技术方法盒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另外,企业应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应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