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素质建设的思考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素质建设的思考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素质建设的思考
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看,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正面临着一系列新旧转变,包括新旧世纪的转变,新旧世界格局的转变,新旧体制的转变,新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旧监管方
式的转变,新旧人事行政的转变。而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的队伍现状,在新旧转变的背景下,与实现自身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深化对建设高素质队伍内涵的认识,探索建设高素质队伍的途径,建立完善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措施。好范文版权所有
高素质工商队伍的内涵
工商队伍高素质的内涵,是由工商行政管理的性质和职能及面对新的形势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管理。客观上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性标准,还应具备其专业化素质。现依据领导以及有关学者的一系列论述,对高素质特作如下概括和阐述:
一、思想政治的高要求。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清醒地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质,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将服务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市场监管执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树立经营者是社会主人,执法者是社会公仆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依法行政的高标准。作为代表国家依法行使经济行政监督权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对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做到不走神、不变形,不曲解、不掺假。对市场主体的行为监督管理,不仅自觉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遵循程序法规范。在执法中确立独立行使行政权,不受其他单位、个人干涉的原则,能排除各种因素和特权现象的干扰,保证正常执法,综合地监管执法,不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并对本地区的市场环境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以利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
三、行为品质的高境界。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行为、处事和言行,做到公平、公正,其出发点和动机诱因均是维护交易安全和法律精神,执法者应正本清源清除自身价值取向上偏私的尘埃污垢,讲究意诚、心正,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方。对于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能正确运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根据立法目的和精神,充分依据案件事实决定其法律后果,最大限度地兼顾合法、合情、合理,追求法、情、理的统一,以激活长久以来严肃依法行政之理性,体现工商管理之道德关怀,取得最佳的执法效果。
四、理论素养的高水平。工商行政管理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科学理念与理性,其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的效能是事倍功半乃至劳民伤财的管理。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理论思维、理论概括、理论创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对当今市场经济理论、行政体制改革理论、法学理论比较精通、熟悉,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督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文化知识的高层次。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性、复杂性、专业性、全局性和超前性,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成为知识相对渊博的杂家、通才。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是以工商行政管理学知识为核心的各种知识的合理构成和搭配。具体来说,一是娴熟的工商行政管理学知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的一般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等知识。二是扎实的专业法律知识,包括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三是丰富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四是深厚的社会生活知识。
六、业务技能的高起点。业务技能主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娴熟运用工商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技巧。一是登记方面,审查员(核准员)能正确树立准入服务的理念,对登记注册的程序性规定内容要件、步骤、时限等了如指掌,简便、快捷、公开、公平、公正、准确地核准或驳回。二是办案方面,要求执法人员对承办的案件做到心中有数、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胸有成竹;对复杂、疑难案件,具备娴熟的调查取证能力,做到游刃有余;具有紧急状态下(如非典时期)的办案能力,且根据非常态的行为特点,做出快速决策。
七、廉政建设的高风尚。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做到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表率,始终保持高风亮节,过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权力、金钱、美色等关抵御各种诱惑,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构起拒腐防变的心灵上的万里长城。
八、职业忠诚的高追求。职业忠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职责忠心耿耿,以及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职工队伍素质建设
浅谈如何做好职工队伍素质建设 当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就业要求不断提高之时,职工队伍的素质和工会干部的素质已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党中提出的工人队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希望。工会介入到职工队伍建设中,非凡是生产一线职工的素质建设中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新形势下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工会工作层次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重挑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工会组织要站在一个单位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动职工知识化进程,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那么,我们街道工会是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呢?
一、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参与治理力度。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建立与企业发展相 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
1工程。近几年来,我街道总工会一直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能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
几年来,我们曾对357户企业职工技能素质进行抽样调查,对“本企业最需要哪种人员”选择中,有42.3%的企业选择“高级技工以上工人”,40%的企业选择“科技人才”,而对“普通劳务工”的选项者仅1.7%,对“管理人员”、“一般技工”的选项者也很低。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对职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差距很大。从调查情况看,集体企业从机构部门的设置,到职工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并能保证只要经费用在生产一线职工教育培训上,外资企业在职职工教育培训上就出现时间安排、经费使用有折扣,而许多民营企业表现出重使用轻培训,或只使用不培训现象,甚至有的企业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后,根本不用于职工教育培训。我们在2007年抽样调查的外资企业1200名职工,近几年参加过技术(业务)培训或学习1-3次的占40.8%,职业资格等级晋升1-2级占25.6%,37.7%的反映所在单位没搞晋升。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普遍实行绩效工资制。“技术”在工资收入上逐步得到体现,因而,职工在学文化、学技术方面的热情增强,并在技术晋级上表现出较强的愿望,企业普遍反映,职工在文化技术学习培训方面,逐步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据统计,2007年,全街道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职工1.7万人;2008年,已达4.5万人,增长40.5%,显示逐年递增之势。
二、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维护好职工的学习权力、发展权。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人才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职工的职业变更和岗位调整更加频繁,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职工素质不仅关系到治理水平和治理质量的提高,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为企业贡献力量,单位要为职工提供发展和实施才华的舞台。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载体,促进和帮助职工成才。
教育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为职工构筑学习的平台,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工会要鼓励职工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突进,如读书自学、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完善充实自己。横岗社区恒生昌彩印纸品厂工会多年来长期坚持面对企业、立足班组。非凡是今年开展的一线班组建设年活动,把职工素质教育和企业专业化、规范化、科学治理结合起来,按照岗位“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要求开展多面手操作赛平台,搞好师徒金搭档等各项劳动竞赛,职工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激发、调动了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上下形成了崇尚知识、重视人才、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不仅弘扬了企业精神,激发了广大职工知难不畏难,知苦不怕苦,同心协力迎接挑战的顽强斗志,促进了该企业两个文明建设。
可见,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提高,无形中将有力地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使企业的发展不断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对做好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职工教育培训各项机制
要强化各级工会的监督机制,协助督促企业行政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积极参与管理和使用。在厂务公开的内容应有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在签定集体合同文本中要有保障职工学习、培训权利的相关内容。工会要从源头上参与制度规划的制订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从根本上维护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权利,从具体环节上督促落实到位。
(二)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流动体系
各级工会要积极协助督促企业行政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档案,为技能型人才晋级、交流、事故提拔法提供便利,为企业合理的人力资源培植提供保障和服务。
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等措施,切实提高技能工人的待遇,充分体现职工职业技能等级的价值。对综合素质高、贡献大的技能型人才,要在培养入党、推荐劳模先进、选举人大代表和推荐政协委员时予以重点考虑,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要从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市,实现工人阶级知识化的高度,把职工素质工程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推进职工素质工程要有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和完善的运作机制。要大力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深入开展,要在学习的内容、方式、理念、组织上实现四大转变:一是在学习内容上要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向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输入转变;二是在学习方式上要从“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学习方式想“一专多能,一岗多证”的超岗学知识学本领转变;三是在学习理念上,要改变一纸文凭定终身的旧观念,倡导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四是在学习组织上从整合工会职工教育资源的大局出发,构建工会职工大教育的新格局。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技术素质水平,实际上决定着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也就决定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问题。各级工会组织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文化技术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加快工人阶级知识化的步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教育广大职工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篇:浅谈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之下,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监管方式,更新监管观念和手段,增加监管的科技含量,实现信息互通、上下互动、区域协同,已经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选择。
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前沿,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和执法办案的“哨兵”、“侦察兵”,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强化基层工商所的信息化建设,既是推进法治工商、信用工商、信息工商建设的需要,也是深化企业登记注册制度和监管方式改革,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提升效能的重要手段。
下文,笔者根据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加以个人的思考,就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谈几点浅见。
一、立足实情,是推动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等各方面的影响,各地工商情况存在复杂性和差异性,这也就决定了各地基层工商所监管理念、方式、机制的差异。因而,信息化和效能建设在基层工商的推动工作,必须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开展,万万不能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综合而言,基层工商所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中的通病主要如下:
(一)思想认识“夹生”
目前,有些基层工商所同志仍存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对信息工商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工作模式了解不多,认为配置了计算机、开通了网络、运行了软件,就是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有些同志则认为信息化是形式主义,运作起来不踏实,习惯于老一套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愿接受新的管理方式,未能完全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去思考工商行政管理问题,对信息化知识的接受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信息化业务水平离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使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支撑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基础设施缺乏
基层工商所使用硬件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趋于老化,产品更新又相对较快,加之目前系统内应用软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工商所处理的工作最多,登记注册、监管执法等工作繁重,但设备老化加之网络带宽限制,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基层工商所硬件设备的现状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造成工作效率提升速度慢。
(三)人员素质不足
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基层监管模式,尤其是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的运行,使基层监管范围、领域大为拓宽,这迫切要求基层队伍素质的相应提高。一方面,基层工商所人员的综合素质确实在不断提高,但专业人员仍然缺乏,这成为影响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的一大因素。另一方面,这种素质需求不仅包括对业务流程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更包括能应对新监管领域与权限的相对等的业务知识与法律知识的获得,还包括新条件下价值层面的更新。显然,这种基层素质的普及率目前还远未达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四)既有利益关系的牵制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将是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将牵动利益格局的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的历史惯性以及利益关系的牵制,将制造巨大的反作用力。
二、创新探索,是推进基层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综上而言,当前现状与实现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运转协调高效的管理组织之间存在相当的差距。对此,除了增加设备和资金投入,做好硬件功夫外,更重要的还是对管理制度和监管模式的更新与转化,做好软件功夫。应当联系实际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本系统现状,积极开展创新探索:
(一)创新思维观念,为工商管理工作迎接更大创新打牢理性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被动应对、流于表面的认识是拓展工商事业的最大障碍。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应树立“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机制创新上快人一拍、制度创新上胜人一筹”的跨越式发展观念。要具备深入钻研的精神,绝不能将信息化建设看作是傻瓜式办公,或是单纯的对已有工作的更新换代,它是对传统管理方式及工作模式、工作理念的全方位革新,深层次变革,使推动工商事业大发展的“腾飞的翅膀”。因此要从价值层面等多方面做好接受信息化管理创新的理性准备。
(二)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搭建工商事业腾飞的人力资源平台。
如果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拥有再好的硬件设备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尽快提高基层人员综合素质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改善人员教育培训方式。面对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技能不仅是会操作计算机、会按照规范走流程、会敲字发文,在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软件业务培训的同时,应通过沙龙、讲座等形式不断增强基层监管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信息化大监管要求。
(三)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为信息建设顺利施行铺平道路。
1、适应基层大监管趋势,建立以侧重基层为主的激励、考核、竞争机制,探索实行上下互动考核、与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的捆绑考核办法,建立以面向基层为核心的机制;从物质待遇、用人体制、身心关心上改变种种现存不合理的现象,使基层同志干得安心、舒心、用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信息化建设真正迎来基层建设的春天,形成纵向监管合力。
2、在规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尽快探索建立业务职能部门支持协作制度,分清责任、明确追求,使业务模块间的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化建设所期望的统一业务、整合资源,形成以配合支持为特征的横向监管合力。
三、结束语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一场长远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把握机遇、齐心协力,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努力奋斗。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风建设
一、从强化建章立制、规范执法者行为入手抓行风
加强队伍行风建设离不开人这个根本因素。纵观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应该说大部分人员自律性比较强,一言一行都能严格遵循党章和法律的规定,无论是思想作风还是组织纪律都堪称模范和表率,但也确有少部分干部在执法当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部分人员就是行风建设的重点对象和目标,解决了这部分人员身上存在的问题,行风建设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首先,要落实健全制度。列宁说过:“把正确行使权力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个人的信念,忠诚和其他优秀精神品质,在政治上是完全不严肃的。”可见用制度约束执法者的行为对行风建设是何等重要。近些年来,国家总局、省局、市局下发了一系列针对行业不正之风的规定、禁令、制度,丰宁县局也制定了“工商局办案规则”、“着装制度”、“违纪违规处罚细则”等等,对狠刹行业不正之风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有些问题的发生关键在于制度落实不到位。今年丰宁县局结合国家、省、市局的各种制度、禁令,制定了便于基层操作的“五要求、八严禁、三杜绝”即“583”工作行为规范,对工作纪律、行政执法、思想作风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检查,严格落实,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用监察通报和建议书的形式予以纠正和警示,使整个队伍的纪律焕然一新。其次,一刻也不能放松思想教育工作。无庸讳言,人的行为是思想的集中体现,一个有着高尚思想道德情操,有着远大理想和政治报负的执法者不可能做出损害群众利益,败坏工商形象的事情来,所以要结合当前学习党章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顿和教育行动,如学习座谈会、理论研讨会、开办培训班、讲学班及围绕湖南桃源和陕西潼关事件开展的自查自纠分析汇报会等,来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坚定干部的信念,促使干部道德自律和自省,从而对干部的行为形成制约。丰宁县局近期开展的礼貌礼仪知识讲座课,使系统职工第一次对礼貌礼仪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提高执法素质,端正执法形象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二、从开设便民通道、提高服务质量入手抓行风
评价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劣最终离不开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这个标准,只要在工作中时刻体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我们的行风建设工作就算牵住了“牛鼻子”,民主评议行风就算抓住了基础。为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打造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如注册登记窗口,接待咨询既要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热情,又要和声静气,心绪不烦,审查登记既要快捷细致,补充交待清楚,又要不拖不卡、两袖清廉;商标注册单位,既要创设名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又要将工作再延伸,做到提前介入,亲自查询,协助办理,成功注册、后续扶持一条龙服务;消费者协会和“12315”指挥中心既要将“一会两站”建在最基层广大农村和社区,又要加大宣传力度,将“一会两站”建在广大群众心中,使人人都知一会两站,人人都能从“一会两站”中看到维护自身权益的希望。其它诸如动产抵押、再就业优惠等工作,只要我们时刻不忘服务人民这个关键,人民群众就没有理由不赞成我们、不支持我们。
三、从提高执法效能、维护市场秩序入手抓行风
依法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也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足社会,被公众认可的重要保障之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天敌就是制假、售假、垄断经营、无序竞争、欺行霸市、虚假宣传等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对这些行为的查处就是我们职责所在。因此做为行政执法机关,针对上述不法行为,要秉公执法、重拳出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丰宁县局查处的假“五得利”面粉案,经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广大消费者拍手称快,很多对工商机关不熟悉、不了解的人说:“以前只知工商管市场、管收费,不知还管这事。”由此不难看出,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优势,多做一些利民的工作,如红盾护农、食品监测等对广大群众来说是何等重要。同时,打造工商、宣传工商,让整个社会了解我们的工作,认识我们的作用,对行风建设的加强又是多么的紧迫而有意义。
四、从改进工作方法、构建和谐关系入手抓行风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监管、强化执法中难免与周围利益人群发生纠葛与摩擦,如查处工矿企业对当地政府局部利益的触动;对被管理者的约束;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及不明真相群众的误解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不利因素。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融通与当地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要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勤汇报并与之勤沟通,要消除当地党委、政府个别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管理后产生的距离感,代之以同志谊、朋友情,要让他们走进工商、了解工商,最后达到理解工商、支持工商的目的。二是要缓和监管与被监管之间的关系。监管与被监管之间不是将军与奴隶之间的关系,以往那种以管理者自居、盛气凌人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行政管理方式的需要,人性管理已渗透到整个行政管理领域,所以做为工商行政管理者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管理方法,用更文明、更人性化的理念指导监管。对被管理者要春风化雨,循序善诱;对违法经营者要分清动机与后果,看明知还是故犯,采取预警教育与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思威并用,才能使我们的监管工作不致于走向矛盾激化境地。三是舆论造势,明理于众。我们的监管工作一人难称百人心,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查处,可能会激起一部分人的不满情绪,而我们要及时将案情大白于天下,让大多数人明白真相,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
五、从落实阳光工程、监督权力运行入手抓行风
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就是要将工商机关的权力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暗箱操作,达到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权为民所用之目的。权力公开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停留在半遮半掩状态,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动态地将工商管理机关监管执法权公布于众,便于群众监督。公开不能处于被动状态,除了要让相关的生产经营者了解,还要让不相关的领导和公众知晓,这样才能克服和防止一部分生产经营者因害怕打击报复而丧失对工商监管执法权的监督和控告。
只有与惩治相链接,监督才能真正起作用。纪检监察部门除要对最易诱发不廉行为的审批权、收费权、处罚权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检举、控告及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惩处。惩处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对工商形象肆意践踏;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漠不关心,任意损害的极个别人身上。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惩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的必然要求。
第五篇:关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几点思考
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和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要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基层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促进生产经营工作发展。本文试就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根本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因此,党组织要围绕经济建设抓好党建工作,就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1.提高认识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前提。共产党员是党的微小“细胞”,是党的生命力载体,是党的事业的担当者。党的活力和战斗力来自党员的作用,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而党员的先进性最终是由党员本人对党的意识强弱所决定的。因此,要正确认识到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性,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强党员意识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生产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职工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企业发展的先进分子。
历史经验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取决于他们对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然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要通过党员素质教育,使全体党员统一思想认识,使其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担,肩负起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任,这样才能使党的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使广大党员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各个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2.坚持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基础。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要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就了解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最高纲领和现阶段任务。让他们懂得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地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党员联系积极分子的制度,定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通过培养和教育,解决好思想入党的问题。同时,围绕企业生产工作,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方法,培养锻炼,使其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入党动机端正,素质高的先进分子。
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不能把履行入党手续作为一种单纯的程序性工作,而应把它看作是从严治党,切实把好“入口关”的重要环节,看作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性教育和考察的实际步骤,要按照标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为党的事业培养骨干力量。加强对预备党员的培养和考察,让他们参加党的生活,得到党内生活的实际锻炼,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培养成为合格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加强三项教育,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需要。一是加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因此,要坚持学习党章和党的政治理论,提高理论认识。党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党员意识的最好教材。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才能严格遵守党员标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加强政策和廉政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比较活跃,尤其是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会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造成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广大党员认真领会,吃透精神,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中纪委会议精神、党纪政纪知识,履行好各自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为职工做出表率。三是加强业务知识教育。一支有素质、有纪律、甘于奉献的基层党员队伍,是一个单位做好整体工作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党员需不断加强业务知识教育,更新理论和业务技能,适应企业发展步伐。近年来,党员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以党员的责任坚守岗位,任劳任怨,以表率作用影响带领职工立足本职做贡献,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创新活动载体,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载体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企业发展凝聚力量。
1.选准着力点。在企业开展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是取决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为此,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选准党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探索创新活动新载体,完善措施。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选准着力点,才能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2.突出中心工作。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作为企业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突出生产经营工作,把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目标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使广大党员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积极投身到生产工作中去。
三、健全管理机制,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有效措施
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最重要的保证就是健全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只有党员的素质整体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为此,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工作。
一是创新教育载体。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和永恒的课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要求,充实新内容,做出新努力,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为了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是给党员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新载体,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教育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党员队伍知识结构、教育对象,采取多样性、层次性的教育形式,在内容上要根据需求突出针对性,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集中培训,灵活自学等多种教育方法。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党员管理,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要通过对党员的有效管理,强化组织纪律,增强党性观念,使每一名党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严格自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体现党员表率作用,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创新考核机制。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的是其素养,一个人的作风体现的是其思想。一名优秀的党员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现到工作中就应当是其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表现。为此,要不断完善创新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细化党员职责和标准,明确党员工作责任,使党员随时检视自己还存在哪些差距,还有什么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落实考核到位,把职工公认的党性观念强、业务能力强、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弘扬积极向上、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良好风气,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职工全面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在新的时期,我们党对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党员的素质制约着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又要由党员的良好素质来加以体现。因此,有效地提高全体党员的各方面素质,对我们党永葆先进性,促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是有着长远和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