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护情况:
市政管理处自97年以来,累计完成水泥砼路面工程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暗渠4800米,铺设人行道板10000平方米,修建绿化带3300平方米,修建贯入式沥青路面3200平方米。
目前,市政管理处承担着全县15.5公里沥青路面、19.3公里水泥路面、5.6万㎡人行道、7.3公里排水、429盏路灯、263座雨水井、350座检查井的维护工作。
二、存在问题
1、我县镇内有沥青路面15.5公里,主要街路为XX大街、西大街、河南街、一道街和二道街。经实际测量,一道街、二道街、西大街北路的破损坑槽为1754平方米(不含河南街、国防路、西大街南路)
主要原因是路面老化。
2、我县镇内有水泥砼路面19.3公里,主要街路为次干路和巷路,目前有22条街路破损严重, 经实际测量,破损面积为8342平方米。
主要原因:一是路面老化,二是排水不畅造成(如广益路),三是工程施工造成(如联合路)。
3、我县镇内有主次干路排水7.3公里, 雨水井263座、检查井350座,目前经实际调查,除XX大街东部的部份新建管网外,其余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全部濒临阻塞。
主要原因:一是部份管网建设期早,规格小,不能满足需求,二是虽然定期对雨水井、检查井清掏维护,但由于资金匮乏,不能对主干渠破路清掏及改造。
4、我县镇内有串灯40盏,高压钠灯163盏,高压汞灯105盏,礼花灯11盏,景观灯110盏,目前部份照明设施陈旧、老化。
主要原因:资金匮乏,维护经费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将市政人员及维护资金列入财政补贴范围内,极积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市政维护投资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稳步发展。
四、今后发展思路
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促进市政行业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促进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管理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榕建筑[2007]11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监理企业
在榕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市)建设局,局属各监管机构,在榕各施工、监理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统一、有序、开放的建筑市场,维护我市建筑市场秩序,强化施工、监理企业对工程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具体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施工、监理企业在榕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在我市(含所辖各区、县及县级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的施工、监理企业,应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办理登记备案后,方可在本市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二、福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榕施工、监理企业的登记备案管理工作。
三、在榕施工、监理企业应按本通知要求,填写《在榕施工 — 1 —
(监理)企业登记备案手册》,提供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施工企业还应提供安全生产许可证)、在榕机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固定办公场所证明、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以及企业近二年承建(监理)的主要工程及质量、安全情况、企业的经营诚信证明和分支机构管理、执业资格人员的相关证明等材料以及按规定应提供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到位证明,到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企业在榕登记备案手续。
四、在榕企业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理预案,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办公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专业承包及监理企业办公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不得租用住宅)。施工企业在榕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人数应不少于30人,一级项目经理或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3人;监理企业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3人。
上述项目经理及执业资格人员应提供企业所在地(设区市或地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无在建证明材料;在榕分支机构负责人、项目经理、执业注册人员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应留存登记备案机关。
五、在榕工程项目的管理(监理)人员应从企业登记备案的在榕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和执业资格人员中选择。
六、福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根据申请材料,对登记备案企业在榕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管理人员、执业人员以及施工、监理设备进行核查。
被核查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在核查表上签名留样。
七、施工、监理企业在榕从事建筑活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在榕登记备案资格,二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在榕登记备案:
1、在办理相关业务或提交资料过程中弄虚作假或隐瞒真实情况的;
2、施工企业发生建设部第159号令第二十一条所列十二项违规行为的。
3、监理企业发生建设部第158号令第十六条所列九项违规行为的。
八、在榕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前,应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向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税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再到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空白的《在榕施工(监理)企业登记备案手册》,按所提供的《办理企业登记备案须知》的要求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九、企业在榕登记备案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复核一次,复核时间另行通知。
十、在福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施工、监理企业,视同已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不再重复登记备案。
十一、工作人员在办理在榕施工、监理企业登记备案中,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规定办事,对循私舞弊、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本通知自2008年2月1日起执行。
二OO八年元月二日
抄送:省建设厅,市政府,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本局领导及相关处、室、站(中心),存档。
福州市建设局2008年元月2日印发
第三篇:市政基础设施调查报告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它包括城市道路广场、排水与污水处理、防洪、照明等市政工程业,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城市园林、绿化等园林绿化业,城市市容、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公共厕所等市容环境卫生事业。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城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形象和品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我县的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相比先进县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城市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城市道路基本情况
全县城市道路共132条,总长50余公里,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古城区道路104条,长10公里,面积4万平方米,新城区道路28条,长40公里,面积60万平方米。
2、城市排水基本情况
全县城市排水管网长4.6万米,排水检查井661座,集水井931座。
3、城市路灯基本情况
全县城市路灯2661盏,路线总长73公里,路灯总功率462千瓦。
4、城市供水基本情况
祁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总长109公里,供水能力9600m/d,日供水量4500m/天。
5、城市绿化
我县建城面积已达11.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354万33
平米,绿化覆盖达到30%。
6、燃气方面
我县目前共有六家有资质企业,洁源天然气目前已铺设主支管网86余公里,日供气量达每天6万立方。
7、环卫方面
祁县环卫所担任县城87万平方米清扫和每天300立方米清运任务,有大型洁扫车一辆、简易洁扫车两辆,洁运车18辆。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党性和坚定性,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局里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7份,收回7份。综合汇总如下:
根据我县总体规划,至2020年我县城区将有13万人口,建城区面积达到13.57平方公里,县城的发展将更加重视,我县的规划将变为实际行动,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巨大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仅靠政府资金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要学习外地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须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外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年来,我县市政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有看法,但也能理解。昌源北路和丹枫西路的建设,以及东环路的开工,使我县市政道路建设上了一个新的档次,有了品位,有了亮点,群众十分满意。同时提出: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就应该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修建,要求设计标准若干年内不落后。不能前面动工修建,过不了几年便又拓宽改造,重复投资、重复施工,既费工费时,又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
近年来我县的城市绿化工作,无论是公共绿化还是庭院绿化和绿景工程,与过去相比,投资比较大档次比较高,效果也比较好。尤其是昌源新区的绿化工程,引进了新的档次高的树木品种,增强了生态功能,提高了观赏效果,美化了县城东大门,群众交口赞誉。同时指出我们工作中的许多失误和不足。比如:昌源新区树木死亡率高和人为破坏严重,群众很心疼。还有建议把原公安局建设成一个公园,并加强新建路、文化广场的绿化力度。友谊东西路现已损坏严重希望早日改建。
公用事业方向:一是规划建设一处停车场以解决城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二是二支排水渠的改造是县委政府实施的一项顺民心、合民意、解民忧的民心工程。希望政府同时考虑路面改造的问题把好事真正办好。在今后规划临街建筑时同时考虑建公共厕所,另外垃圾综合处理厂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够早日建成投产运行。
第四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分析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从更新观念、全面推行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领域类别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和经营管理市场化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市政设施投资体制的思路和措施,指出科学而完善的投资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件 安全鉴定定性分析
市政设施是指由城建部门统一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城市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和城市道路桥梁、城市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资金周转慢、利润回报率低。投资问题至关重要。当前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都在大力推行 “一主三化”的经济发发展战略,事实中,不仅是“三化”中的城镇化很大程度取决于市政设施是否适应城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就是工业化、产业化也需要有配套的市政设施作保障,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也必然会触及民营企业参与市政设施的建设与经营问题,因此、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问题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非常现实而迫切。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体制若干问题提出探讨,求教于热心此问题的同行。
一、市政设施投资传统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传统的市政设施投资体制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市政设施建设资金几乎都来源政府部门,虽然形式上有“收(按政策应收的城建资金)、要(申请财政部门拨款)、集(集资)、贷(贷款)、发(发债券)”等五种。但实际上 “集”的成分占得极少,而“贷、发”最后仍然要靠“收、要”偿还,“收” 的实质也是财政拨款,因为收取的城镇建设附加费具有税收性质,增容费等也要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说来说去仍是一个渠道。
(2)资金循环的脱节性。在一般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本的循环是P→CK→P,即生产资本→商品→生产资本。市政设施生产资金有两种循环方式:第一种是:P(市政生产资金)→W(市政产品与服务)→Pl(使用市政设施企业生产资金)→W1(使用市政设施产品与服务)→G1(使用市政设施的经营收入)→G(财政收入)→P2(市政生产资金),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循环方式。第二种是:P(市政生产资金)→W(市政产品与服务)→G2(市政经营收入)→G(财政收入)→P(市政生产资金).
在以上两种循环中,资金都不能在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后直接回到生产者手中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周转的速度被人为地减缓了。所有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制约关系被人为割裂。
(3)投资性的福利性。长期以来,公用事业被当成福利事业,市政设施产品及服务价格被限定很低,甚至于低于成本,有的甚至不收费,许多市政设施服务有价值但没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规律。
基于上述特点。市政设施建设传统投资体制在历史上虽然起了一定作用,但早已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暴露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弊病:
一是削弱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地位和作用,妨碍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市政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过去,由于投资主体的单一性,这种者的关系变得日趋对立、冲突。近几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城镇的商品集散地地位加强,流动人口增大,经济高速增长,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镇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城镇化进程又极大地推动了城镇道路、房屋等基本建设规模加大、步伐加快,如此一来,基本建设与市政设施两者比例更加失调,基本建设搞得越大,市政设施欠帐就越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让城市基础设施尽可能适应城市发展,市政管理部门只好四处出击,或借或要,争项目,争投资,助长了“钓鱼政策”,也诱发了市政设施建设中的一些不正之风。
二是资金循环的脱节性模糊了投资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压抑了三方的积极性。对于主要投资者的财政部门来说,认为其收入只与税率和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有关,似乎与市政设施无直接关系,市政设施建设只是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直接产出。从不关注其投资效率,甚至把市政设施建设支出当成包袱,千方百计地减少投资。对生产经营者来说,投资多少无决策权,经营好坏与经营者无直接利害关系,相反,在单一的垄断经营体制下,从部门利益角度上说,基础设施条件越差,供求矛盾越大,越能体现出一种行业优越感,甚至形成一种追逐权力膨胀,继而助长了“衙门作风”,改善经营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只是一种姿态和政治要求,而不是一种经营者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市政企业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缺少危机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竞争压力的经营,永远是一种落后的管理体制。对消费者来说,由于市政设施独家经营,无选择产品和服务的权力和自由,消费者在正常使用市政产品(服务)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必然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一方面反映强烈,怨声载道、投诉不断;另一方面,不惜浪费资源或严重超负荷使用设施,或只顾满足狭隘而自私的需求,或发泄一种不满心理,寻求一种平衡心态,不爱护市政产品现象比比皆是,令人痛心疾首。
三是市政设施的福利性模糊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相当一部分公用企业亏损,无法扩大再生产。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市政产品(服务)价格高度关注,任何价格稍作调整即可引起社会的巨大波动,另一方面,市政设施经营者非但难以得到财政亏损补贴。还要上缴税利,这种矛盾状态使市政企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体制的弊病必然造成管理严重滞后,城市供水总是在限量中挣扎,一些城市居民因缺水影响生活,一些城市工厂因缺水而停产;大多数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防洪标准很低,每到雨季,市区积水的现象比比皆是;据调查,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未经处理排放,水体污染极为严重。还有城市燃料结构不合理,大气质量不好,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时候了。
三、市政设施投资体制的改革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市政建投资体制必须改革,而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视为非生产经营性建设,只将其作为城市公益事业。近几年来,许多城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也是将其作为改善投资招商环境或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一项“政德工程”和“民心工程”,于是,口号高喊“人民城市人民建”。实际上是部门一家说了算。这种指导思想不转变,就很难形成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如果仅仅将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公益事业,那么有多少人乐意参与投资?事实上,市政设施是多方面的,完全设有必要将其统统列入公益事业。从使用对象来说,据统计,城市供水的70%、煤气的50%都已用到了工商业生产、经营之中,城市排水约占60%也是排放处理工业废水,就是环保工人清扫的垃圾也要占74%是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因此,市政设施本身就是生产经营琏中的一个环节。从经营模式上说,市政设施并不是也不可能是被无偿使用,它生产出有形产品,提供直接服务,完全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因此,思想观念上必须破除“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口号下那种由政府统一投资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直接投资经营。
2.全面推行投资渠道多元化。
对市建设施建设的投资,必须大力提倡资金来源多元化,既包括财政投入,也包括企业投入,还要大力提倡吸收个人资本吸引一定外资。就财政投入来说,也要坚持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进行投入,且这种投入必须与城镇工商业实现的税收(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维护费)相挂钩。从市场化要求上来说,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后,对市政设施建设维修,扩建,改善,应逐步转向由经营者自身按比例投入,财政审计部门和消费者要进行必要的监管。
无论选取了哪些新渠道,投资主体仍必须以财政投入为主,这并非是社会制度的体现,而是社会管理的需要,主要的市政设施经营管理职责毕竟只能由政府所担负。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市政建设的投资也主要来源于政府,且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市政设施建设的投入越大,如美国绝大多数州每年在市政建设方面的投资都在总投入的27%左右,香港港府每年在城市公益设备、环保、园林方面的投入也要占财政总额的24%以上。
3.投资领域类别化,投资方式多样化。
市政建设的投资渠道来自各方面,但并非所有市政设施都可以实行多元化投资,从实际情况而言,市政设施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提供有形产品、有明确服务对象的,如自来水、公共交通、煤气等;第二类为直接向工商企业提供专项服务的,如污水排放和处理、垃圾运输和处理、特殊道路桥梁和停车场等;第三类为面向社会无特定服务对象的,如雨水排放、道路、街道清扫、绿化、防灾等;第四类为社会公益性
强,如公园等。对前两类应该坚持由经营者自行投资。其投资对象可不作限定,既可以由经营者(含括企业与个人)独立投资或单独借贷、融资,也可以合伙、参股经营,条件具备的股份公司还可以上市。后两类只宜财政投入为主,经营者按规定标准收取一定服务费作弥补。
4.经营管理市场化。
投资多元化的前提条件是经营灵活多样,以确保投资者的收益,目前绝大多数城市的市政设施经营者都是国有企业,有的还定为事业单位,因此,管理体制上的采取传统企业的集权化、行政化管理,这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格格不入。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作风,履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投资者监管和效益核算、分配。因此,市政设施经营企业同样要加快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明晰的原则下,建立决策科学、责任明确、监督有力、制度规范、效率高、机制活的管理组织机构;彻底打破传统的用工制度工资制度,推行竞争上岗和灵活、浮动绩效工资制,使责、权、利有机结合。
总之,传统的市政建设投资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全面改革,且改革是整体性、全面性的。要从投资来源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上实施一系列配套性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五篇: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根据xx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暨对口支持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在县建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司以实践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的观念对我县给水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给水基础设施的现状
受地理环境、区域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给水基础设施现状远远落后于其它城市。县内发展也极不平衡,总的来说,城镇优于农村,城区优于乡镇。目前,我县汉丰、镇东、丰乐城区人口近11万人,供水面积近5个平方公里(其中旧城2个平方公里,新城2个平方公里,丰乐1个平方公里)。主要由日供水能力2.4万吨的石龙船水厂、1万吨的驷马水厂及0.5万吨的姚光荣水厂承担。供水管网干线总长近30km,最大管网直径400mm,石龙船水厂和驷马水厂均以南河水为水源,姚光荣水厂以东河水为水源。随着2007年旧城按175m清库,现有石龙船水厂被全部淹没和彻底关闭。2009年三峡水库按175m蓄水,驷马水厂及姚光荣水厂取水泵房均需要不同程度的改造。旧城的管网使用年限长,老化腐蚀严重,淹没后不能原功能利用。总之,随着旧城搬迁,现有石龙船水厂和旧城给水管网面临着全部报废的局面。
目前,我县城区供水水质基本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但受给水基础设施投入、制水工艺的限制和老化腐蚀管网的影响,致使我县城区水质还不能完全达到卫生部高标准要求,特别是浊度指标难度更大,但总的情况城区水质优于乡镇。因此,如何加大投入,改进工艺,提高水质,就成了当务之急。
按照移民资金双包干规定,我县给水基础设施的搬迁实行移民资金“双包干”的政策,坚持“谁家的孩子谁家抱”。按照新城建设规划,2006年前要建成包含中吉、安康、平桥在内的给水管网80余公里,需要建设资金6000万元,2007年前要建成日处理10万吨的陈家坪水厂需要资金9600万元,共需建设资金1.6个亿,而移民双包干资金仅有1.1个亿,尚差资金5000万元,资金差口严重,移民资金到位不同步。
二、我县给水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给水产业结构单一化是瓶颈。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水养水”的单一化产业链在短期内还难以改观,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如何形成以水为主业的相关产业网是给水行业的发展趋势,这需要在给水发展规划方面作宏观调控。
2、加大搬迁力度,尽快完成陈家坪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是基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家坪水厂和配套管网的建成,是水务公司生存的基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按照规划要求,要在2007年前建成陈家坪水厂,2006年前配套城市供水管网,任务十分艰巨,资金差口严重,恳请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彻底理顺“水价”机制是关键。自来水作为供水企业的生产成品,虽是特殊商品,但应主要由价格杠杆来调控。我县城区供水价格一直低于周边区县,虽然今年年初进行了水价调整,但仍属于亏损调价,xx办公厅[2004]36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市政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建设成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明确了城市供水价格要以“补偿成本,合理盈利”为原则。因此,建议尽快实行“两部制”和“阶梯式计量水价”,促进我县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自备水源的管理和统筹是难题。自备水源的管理和统筹问题一直是城市供水管理的一大顽疾。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取水问题,二是排放问题。对于城市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将严重影响该区域地下水的平衡,直接影响城市基础的稳定,轻则出现小范围沉降,重则出现房屋跨塌。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取往往是通过自来水价格为载体,取用地下水直接将污水排入污水管网,不仅规避了交纳污水处理费,而且加大了污水处理厂负荷。按照36号文件第十二条规定“切实加大对自备水用户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严禁用水单位在城市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擅自将污水直接排放水体,规避交纳污水处理费”。目前新城已陆续出现直接采集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单位和部门,为了保护地下水,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改善服务,特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协调禁止在城区范围内开采地下水,将其纳入水厂统一供水对象中。
5、将“一户一表”制纳入供水规划是必然趋势。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和延续下来的多户一表制,面临着查表收费难、误差分摊难、安装不规范等多种弊端。我县旧城总表内用户近15000户,随着旧城的搬迁将全部实行“一户一表”制。为了加大力度,建议在规划上首先要求搬迁用户实行“一户一表”制。
6、加强综合管网规划设计是城市管网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规划是龙头,城市综合管网规划直接影响到各专业管网的建设,影响到将来城市管网的正常运行。就我县新城已实施的综合管网来看,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暴露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出现了包括供水管道到内的各专业管网互相打架的情况,因此,很有必要强化综合规划协调的作用,同时监控好各专业管网的施工图设计。
7、合理布局具有污染性质的项目,加强污水收集与处理力度是保证库中库水质的关键。一方面将那些有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放在库中库下游,让它们远离城区;另一方面要加大雨污管网建设的质量监控,保证污水全部正常输入污水处理厂,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确保达标排放;三是及早制定库中库规划管理方案,严禁有污染的水上项目投入使用;四是要加大上游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保证库中库源水的质量。只有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库中库水质,真正体现滨湖城市风貌的真实含义。
总之,我们一定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认真研究,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民吃上“优质水,放心水”,让企业逐步走向可持
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以上建议,仅是我司对我县供水基础设施肤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