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所办案程序规定【2009-04-20】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所办案程序规定》的通知
晋工商法字[2009]117号
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太原高新、经济开发区工商局:
《工商行政管理所办案程序规定》已经2008年12月9日局长办公会讨论议定,并经省政府法制办2009年4月16日审查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日
工商行政管理所办案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所(以下简称工商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设,适应小局大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商所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工商所办案程序,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工商所是其所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派出机构。
第三条 工商所实行属地监管职责,对辖区内市场经营活动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发现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查处,对市场秩序中发生的重大事项要快速反映、及时处置。
第四条 工商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其所属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工商所在其所属派出机关的职责范围内,对辖区内所有经营者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工商所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其具体权限是:
(一)警告;
(二)罚款20000元(含20000元,下同)以下;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20000元以下。
第六条 工商所承办第四条规定的案件,应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罚没款在50000元以上的案件,在做出处罚决定前,必须经所属派出机关案件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
第七条 工商所承办第五条规定的案件,除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适用简易程序查处的案件,应当当场收集必要证据,做出笔录,填写由工商所预编号并盖有公章的《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二)适用一般程序查处的案件,立案由工商所所长批准,并指定二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人员写出调查终结报告并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连同案卷交由法制员核审;
(三)罚没款在10000元以上的案件,在做出处罚决定前,必须经工商所案件评审小组集体讨论;
(四)工商所所长对经核审或评审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分别做出行政处罚、销案、不予处罚或建议移送有关机关等处理决定;
(五)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经工商所所长批准后,应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六)听证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进行,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法制员担任,记录员由工商所长指定。案件调查人员不得担任听证主持人;
(七)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正确适用国家工商总局统一制定的办案文书及省局制定的行政处罚办案文书编号办法。
第八条 工商所应积极推进行政处罚案件入网,实行网上办案、分类监管,不断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第九条 派出工商所的机关,负责办理工商所以自己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案件。
第十条 工商所要严格依法行政,不得越权行政、滥用职权或不作为。派出工商所的机关应加强对工商所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发现工商所处罚的案件违法或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应按照《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严肃追究工商所长及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02年1月14日下发的《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权限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所办案程序规定
工商行政管理所办案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所(以下简称工商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设,适应小局大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商所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工商所办案程序,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工商所是其所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派出机构。
第三条 工商所实行属地监管职责,对辖区内市场经营活动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发现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查处,对市场秩序中发生的重大事项要快速反映、及时处置。
第四条 工商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其所属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工商所在其所属派出机关的职责范围内,对辖区内所有经营者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工商所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其具体权限是:
㈠警告;
㈡罚款20000元(含20000元,下同)以下;
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20000元以下。
第六条 工商所承办第四条规定的案件,应严格执行《工商行 1
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罚没款在50000元以上的案件,在做出处罚决定前,必须经所属派出机关案件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
第七条 工商所承办第五条规定的案件,除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适用简易程序查处的案件,应当当场收集必要证据,做出笔录,填写由工商所预编号并盖有公章的《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二)适用一般程序查处的案件,立案由工商所所长批准,并指定二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人员写出调查终结报告并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连同案卷交由法制员核审;
(三)罚没款在10000元以上的案件,在做出处罚决定前,必须经工商所案件评审小组集体讨论;
(四)工商所所长对经核审或评审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分别做出行政处罚、销案、不予处罚或建议移送有关机关等处理决定;
(五)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经工商所所长批准后,应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六)听证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进行,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法制员担任,记录员由工商所长指定。案件调查人员不得担任听证主持人;
(七)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正确适用国家工商总局统一制定的办案文书及省局制定的行政处罚办案文书编号办法。
第八条 工商所应积极推进行政处罚案件入网,实行网上办案、分类监管,不断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第九条 派出工商所的机关,负责办理工商所以自己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案件。
第十条 工商所要严格依法行政,不得越权行政、滥用职权或不作为。派出工商所的机关应加强对工商所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发现工商所处罚的案件违法或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应按照《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严肃追究工商所长及当事人的过错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02年1月14日下发的《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权限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没有依据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二)合理性原则,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三)公开性原则,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将法律、法规、规章等执法依据,执法办案机构、人员、职责、权限,执法办案程序,行政处罚标准,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行 政处罚救济途径等内容依法向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网站等形式予以公开;
(四)及时性原则,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及时地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职权。
(五)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可通过行政指导等方式,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六)回避原则,即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实现书面操作程序与网上办案流程同步进行,相应的文书应在网上同步生成。
第二章 管辖
第五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区分局、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属分局管辖。
第六条 市(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七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全省范围内发生的重大、复杂案件。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查处应由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案件。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有权指定某一类或者某一个案件由某一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移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九条 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由其管辖的案件属重大、疑难案件,或者由于特殊原因,难以办理的,可以报请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管辖。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所查处的案件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依法移送其他有关机关。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九章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 案源信息
第十一条 本规定所指的案源信息是指管理相对人涉 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信息。包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履行监管职责过程中主动发现的案源信息,以及所接收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投诉、申诉、举报的案源信息,上级机关交办或其他职能部门移送的案源信息等。
第十二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强化对案源信息的管理,建立案源信息登记簿,规范案源信息的采集受理、反馈回复,提高案源信息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第十三条 案源信息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的行为涉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的;
(二)有明确的违法主体和基本违法事实; 第十四条 各办案机构应在发现或接收案源信息后的当日填写《案源信息呈报表》,并附相关证据材料,经办案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局长。
第十五条 将《案源信息呈报表》递交主管局长的同时,各办案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从以下角度进行核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15个工作日:(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否有权管辖;
(二)本机关是否有权管辖;
(三)是否超过《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的2年追责期限;
(四)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本机关是否已经给予 了处罚的,对于当事人被处罚后又继续从事同样的违法行为的除外。
第十六条 经核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办案机构应按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填写《立案审批表》,报主管局长批准立案,主管局长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批准立案。
第十七条 办案机构经核查案源信息后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填写《不予立案审批表》,报同级法制机构审核,法制机构与办案机构意见一致的,由办案机构报主管局长批准。法制机构与办案机构意见不一致的,由双方分别阐述意见,由办案机构主管局长决定是否立案,办案机构主管局长认为必要的,由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 上级交办的案源线索不得再次向下交办。其他案源线索,办案机构认为需交下级工商机关办理的,应经办案机构主管局长批准。
第十九条 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按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其它案源信息需要反馈处理情况的,由办案机构根据案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反馈给案源提供者。
第二十条 各办案机构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抽检的,每次送检后2个工作日内,应将抽检的商品的数量等详细情况报主管局长。收到检验报告后2个工作日内,应将检 验结果列出清单,报主管局长。
第二十一条 各级法制机构在工作中发现以往较少触及的新案源信息,应将该案源信息及该案的调查终结报告及时报送省局法制处,省局法制处将此类案源信息进行甄别整理后,定期对全省发布。
第二节 立(销)案
第二十二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办案机构负责人同意,案件线索可以不经案前核查,直接进入立案程序。
(一)违法行为危害严重必须立即制止的;
(二)违法事实清楚,必须采取强制措施防止证据灭失的;
(三)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办、移送的案件,事实清楚的;
(四)其他应当直接立案的。
第二十三条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立案审批表》必须同时在网上生成),同时附上与立案审批相关的材料(投诉材料、申诉材料、举报材料、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已核查获取的证据等),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办案机构负责人指定2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并从2名以上办案人员中指定1名案件主办人。
案件主办人可以根据案件需要选择案件协办人员,拟定调查方案。
案件主办人对办理的案件负主要责任,其他协办人负相应责任。
第二十四条 立案案件经过调查取证,证明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件需要移交、移送其他部门的,按正常结案程序进行销案,并同时在网上生成《销案审批表》。
第二十五条 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不予立案的相关情况作书面记录留存。
第三节 调查取证
第二十六条 立案后,办案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第二十七条 办案人员调查案件,不得少于2人。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一般应当着工商行政管理制服,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证》。第二十八条 首次向案件当事人收集、调取证据的,应当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
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有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第二十九条 办案人员应当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证据包括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上述证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关于证据的规定,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条 办案人员收集的证据应从以下方面审查其合法性:
(一)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二)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要求;
(三)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
第三十一条 办案人员收集的证据应从以下方面审查 其真实性:
(一)证据形成的原因;
(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第三十二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四)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
(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七)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八)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九)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第三十三条 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认定:
(一)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二)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四)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五)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六)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七)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第三十五条 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 换、电子邮件以及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证明的,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
第三十六条 办案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及知情人。询问应当个别进行。询问应当制作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涂改部分应当由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办案人员亦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办案人员(询问人)的执法证复印件、被询问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当事人给被询问人的授权委托书、当事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应当附在询问笔录之后。
第三十七条 办案人员可以要求当事人及知情人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材料,并由材料提供人在有关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八条 办案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证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由证据提供人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九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取得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取得的证据,应当具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的证明手续。
第四十条 对于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办案人员应当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收集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情况。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四十一条 对有违法嫌疑的物品或者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时,应当有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场,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由办案人员、当事人、第三人签名或者盖章。
必要时,可以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第四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抽样取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办案人员应当制作抽样记录,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委托相关机构或者按规定方式抽取样品。
第四十三条 为查明案情,需要对案件中专门事项进行 鉴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出具载明委托鉴定事项及相关材料的委托鉴定书,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备鉴定条件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有鉴定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加盖鉴定机构公章。
第四十四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或者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五条 先行登记保存的有关证据,应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交当事人一份,并当场交付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先行登记保存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四十六条 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日内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及时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封、扣押(包括封存、扣留,下同)的,决定查封、扣押;
(四)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予以没收;
(五)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第四十七条 必须对自然人的人身或者住所进行检查的,应当依法提请公安机关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配合。
第四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定采取责令当事人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财物等措施,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书面通知当事人,由当事人履行。
第四十九条 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求当事人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到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或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应当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
第五十条 当事人认为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办案人员回避;办案人员认为自己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决定。第五十一条 案件调查终结,或者办案机构认为应当终止调查的,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写出调查终结报告,草拟行政处罚建议书,连同案卷交由法制机构核审。调查终结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
(二)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或者案件不属于本机关管辖应当移交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或者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的,写出调查终结报告,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第四节 强制措施
第五十二条 在履行工商行政管职责的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结果发生、控制危险扩大、防止证据灭失或事后难以取得,以及防止当事人转移财物逃避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第五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定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 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五十四条 采取强制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且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标的必须是与违法行为有直接关系的财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的其他标的。
对法律、法规尚未设定强制措施的违法行为,严禁以任何理由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或者其他标的采取强制措施。
第五十五条 强制措施必须以立案查处违法行为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及城区分局,下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名义实施。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以其名义查办委托权限内的违法案件或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以自己名义查处的违法案件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报经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根据工作需要,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委托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行使强制措施批准权。
第五十六条 查封、扣押当事人的财物,应当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交当事人一份,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财物通知书。依法先行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补办查封、扣押手续。第五十七条 实施强制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收集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在网上生成《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分管负责人或受委托的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分管负责人(以下简称分管负责人)批准。
(二)在紧急情况下,办案人员可以经分管负责人口头批准,实施强制措施。但应当在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并将情况在《审批表》备注栏内注明。
(三)查封、扣押当事人的相关财物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并开具财物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通知当事人不到场或者无法查找到当事人的,或者当事人到场但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也可以请公证人员到现场作证据保全公证或者采取法律、法规、规章许可采取的其他方式。
(四)制作并向当事人依法送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2、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3、强制措施的种类;
4、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5、作出强制措施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五)被查封的物品应当加贴盖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印章的封条,可拍照留存并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六)被查封、扣押的物品,经分管负责人批准,委托他人保管的,应当填写《查封、扣押物品委托保管书》送达保管人,未经许可不得动用;由当事人自己保管的应当由当事人出具保证书。
第五十八条 查封、扣押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调换、短少、损毁、灭失等。
第五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的强制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后,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违法事实确凿,依法应当没收的财物,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没收;
(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
(三)容易腐烂变质或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可以先行处理;
(四)查封、扣押的财物,经查明确实与违法行为无关或者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措施,送达解除查封、扣押通知书,将查封、扣押的财物如数返还当事人,并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财物清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六十条 除采取强制措施外,下列事项亦应报所在局负责人批准,制作并向当事人依法送达有关法律文书:
(一)先行处理易腐烂变质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的;
(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延长查封、扣押期限的;
(三)解除查封、扣押强制措施的;
(四)委托他人保管查封、扣押财物的。
第六十一条 查封、扣押的财物,当事人下落不明的,工商机关可以在查封、扣押期限届满前发布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当事人不来认领的,视为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但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主体资格丧失且无合法继承人的,作为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应当发还当事人,但当事人主体资格丧失且无合法继承人的,作为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第六十二条 对依法查封、扣押的物品进行处理,应当填写《物品处理记录》,放入案卷存档。
第五节 自由裁量权的适用
第六十三条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查处行政违法行为时,根据具体案件中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的年龄、主观状态等因素,在职权范围内选择 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的权限。
第六十四条 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全面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处罚与否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六十五条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范的,应当优先适用效力高的法律规范;效力相同时,优先适用属于特别法规定的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且都不属于特别法的,优先适用生效时间在后的法律规范。
对于相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应当适用相同的法律规范予以处罚。
第六十六条 法律规范中规定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者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法律规范中规定应当先作没收处罚,再作其他处罚的,不得选择适用。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五)其他依法不应予以行政处罚的。第六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法责令其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及时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按照机构改革要求,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实行企业化经营,未申领营业执照即从事经营活动,时间较短的;
(二)下岗失业人员未申领营业执照从事非前臵许可项目的个体经营,时间较短的;
(三)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但未按出资期限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时间较短的;
(四)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前臵许可项目的经营活动的;
(五)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公司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的;
(六)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办理变更登记的;
(七)公司未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备案的;
(八)非公司企业法人不按照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
(九)未将营业执照臵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臵的;
(十)个人独资企业不按规定时间将分支机构登记情况向登记机关备案的;
(十一)广告语言文字不符合国家有关广告语言文字管 理规定的;
(十二)企业分支机构经营期限到期后,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开展非前臵许可项目的经营活动,时间较短的;
(十三)其他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后,危害后果较小的违法行为。
第六十九条 对于本节第六十八条所列行为,承办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制作《责令改正通知书》。能够当场改正的,责令其立即改正;难以当场改正的,应当责令其在一个合理的具体期限内改正。
第七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将《责令改正通知书》交当事人签收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口头告知违法的事实、认定违法的法律依据和不及时改正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督促其及时改正违法行为。
第七十一条 经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当事人逾期不改正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确属困难的;
(六)有聋、哑、盲等残障的;
(七)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一)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二)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三)违法行为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五)可以依法从轻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处罚:
(一)违法情节恶劣、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违法行为;
(二)有悖于国家或者省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违法行为;
(三)有社会影响的重大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
(四)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后,又实施同类违法行为的;
(五)故意逃避或者阻碍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六)故意转移、隐匿、销毁证据或者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的;
(七)对申(投)诉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八)严重损害农民、农民工、老人、妇女、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学生、残疾人合法利益的;
(九)利用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突发事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五条 对于下列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
(二)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三)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
(四)严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五)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美容广告发布中的违法行为;
(六)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商业贿赂行为;
(七)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八)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其他违法行为。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七十六条 同时具有一个或多个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应当综合考虑,根据主要情节作出具体处罚决定。
第七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中未规定最低处罚金额的,适用时一般不得低于最高处罚金额的百分之十。
第七十八条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七十九条 案件调查终结后,案件承办人员应根据案件事实和情节,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规定的 执行标准提出拟处罚建议,并在调查终结报告中,对适用或改变本办法规定的执行标准情况作出说明。
第八十条 办案机构建议减轻、从轻或从重处罚的,案卷内都必须附有证据材料,以证明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减轻、从轻或从重情形。
第八十一条 案件核审机构核审案卷时,要对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一并核审,认为应当改变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的,应当提出核审意见并说明理由;认为办案机构的处罚建议缺少必要证据证明的,应当退卷或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有关证据。
第八十二条 本节所称“不予处罚”,是指因法定事由的存在,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十三条 本节所称“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在法定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适用更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法定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第八十四条 本节所称“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对违法行为人在几种可能的处罚种类中适用较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的法定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指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较低的30%部分,包括最低限)进行处罚。
第八十五条 本节所称“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对违法行为人在几种可能的 处罚种类中适用较重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的法定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指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较高的30%部分,包括最高限)进行处罚。
第八十六条 本节所称“时间较短”,是指在三个月以内的时间。
第六节 案件核审
第八十七条 办案机构调查终结后,应将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建议书连同案卷交由同级法制机构核审。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由工商行政管理所(分局)的法制员负责核审。
第八十八条 案件核审应当在网上生成《案件核审表》,核审机构接到办案机构的核审材料后,应当予以登记,并指定具体承办人员负责核审工作。
第八十九条 案件核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所办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
(六)处罚是否适当;
(七)程序是否合法。
第九十条 核审机构经过对案件进行核审,提出以下书面意见和建议: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案件,同意办案机构意见,建议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告知当事人;
(二)对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依据错误、处罚不当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修改;
(三)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补正;
(四)对程序不合法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纠正;
(五)对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已过追责期限的案件,建议销案;
(六)对违法事实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案件,建议不予行政处罚;
(七)对超出管辖权的案件,建议办案机构按有关规定移送;
(八)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建议移送公安机关。第九十一条 核审机构核审完毕,应当及时退卷。办案机构应将案卷、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建议及核审意见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审查决定。
第七节 告知
第九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对行政处罚建议批准后,由办案机构以办案机关的名义,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
第九十三条 采取口头形式告知的,办案机构或者受委托的机关应当将告知情况记入笔录,由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采取书面形式告知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直接送达当事人,也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为送达,还可以采取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
采取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公告的方式告知。
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或者办案机关挂号寄出之日起15日内,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未行使陈述、申辩权,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的,视为放弃此权利。
前款规定的邮寄送达,如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间没有收到的,应当自实际收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行使权利。
凡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属于听证范围的,应当告知当事人 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行政处罚案件的听证程序,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的规定执行。
第九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建议后,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认真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申请听证而加重行政处罚。
第八节 听证
第九十五条 听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属于听证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依法听取听证参加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的程序。
第九十六条 听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设的法制机构具体组织。
第九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一)责令停业整顿、责令停止营业、责令停止广告业务等;
(二)吊销、收缴或者扣缴营业执照、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证、撤销商标注册、撤销特殊标志登记等;
(三)对公民处以3千元、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3万 元以上罚款;
(四)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达到第(三)项所列数额的行政处罚。
第九十八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可以在听证告知书的送达回证上签署意见,也可以自接到告知听证的通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当事人以口头形式提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情况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挂号寄出听证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不要求举行听证的,视为放弃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九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申请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
第一百条
案件调查人员应当自确定听证主持人之日起3日内,将案卷移送听证主持人,由听证主持人阅卷,准备听证提纲。
第一百零一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自接到案件调查人员移送的案卷之日起5日内确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并应当于举行听证7日前通知当事人。
第一百零二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于举行听证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案件调查人员,并退回案卷。
第一百零三条
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听证不公开举行。
公开举行听证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案由以及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零四条
听证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依据以及行政处罚建议;
(二)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和申辩;
(三)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
(四)互相辩论;
(五)听证主持人按照第三人、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一百零五条
当事人可以当场提出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听证主持人应当接收。
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经听证主持人允许,可以就有关证据进行质证,也可以向到场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第一百零六条
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签名。
已举行听证会的,听证笔录应当经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或者补正后,由听证参加人当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记明情况,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
第一百零七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在5个工
作日内写出听证报告并签名,连同听证笔录一并上报本机关负责人。
第一百零八条 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案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的时间、地点;
(四)听证的简单经过;
(五)案件事实;
(六)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九节 决定
第一百零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第一百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机关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范围,由省局另行确定。
第一百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制作说理式书面形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内容和依据;
(四)是否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
(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印章。
第一百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投诉、举报、申诉所涉及的违法嫌疑人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被调查人和具名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以上告知,依照有关规定应予公示的,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公示。
第一百二十三条 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9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
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
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项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第一百二十四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第一百二十五条 适用简易程序当场查处违法行为,办案人员应当当场调查违法事实,制作现场检查、询问笔录,收集必要的证据,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送达当事人,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一百二十六条 前条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种类、罚款数额、时间、地点、救济途径、行政机关名称,加盖行政机关印章。
第一百二十七条 办案人员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进行申辩的,办案人员应当记入笔录。
第一百二十八条 适用简易程序查处案件的有关材料,办案人员应当交其所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归档保存。
第五章 期间、送达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之时或者日不计算在内。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第一百三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送达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下条的规定送达。
第一百三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送达文书,除行政处罚告知书和听证告知书外,应当按下列方式送达:
(一)直接送达当事人的,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无法直接送达的,可以委托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
关代为送达,也可以挂号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三)采取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可以在全国性报纸或者办案机关所在地的省一级报纸上予以公告,也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告栏张贴公告,并可以同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站上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一百三十二条 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第一百三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处罚的,应当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人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
(一)当场处以20元以下罚款的;
(二)对公民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三)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其他原因,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一百三十四条 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其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银行。
第一百三十五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办案机构按民事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
被处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应当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自被处罚当事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一百三十六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以办案机关的名义,书面告知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的期限。
分期缴纳罚款的,在规定的期限内首期缴纳不得低于罚款总额的50%。
延期缴纳罚款的,到期必须足额缴纳罚款。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0天。
第七章 涉案财物处理
第一百三十七条 本规定所指涉案财物,是指工商机关依法采取查封(封存)、扣押(扣留)等行政措施,或者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予以没收的现金、结算票据、有价证券、物品(包括工具,下同)等。
第一百三十八条 各级工商机关对涉案财物管理工作应当实行专库存放、专人保管、专项审批,案件承办人与物品保管人员相分离、物品保管与处臵相分离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使(借)用、调换、私存、私分或者擅自处理罚没和扣押财物。
第一百三十九条 各局办公室是涉案财物的主管部门,负责设立保管仓库、建立财物台帐和财物档案、保管财
物,并和办案部门共同处臵罚没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
(一)财务部门负责罚没收入、扣留的款项、结算票据和有价证券的核算和管理;
(二)办公室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其他票证、物品等的保存、管理和处臵。
第一百四十条 各级工商机关应当指定一个银行账户作为本单位暂扣款专用账户,确定与执法办案情况相适应的保管场所作为本单位存放涉案物品的专用仓库,并确定专人负责保管。
案件承办人员不得担任涉案物品仓管员。
第一百四十一条 有条件的市、县、区工商局,应当建立较大库容的涉案物品专用仓库,实行同城集中、专库存放、统一保管的涉案物品管理制度,提高涉案财物管理水平。
行政区域较大的县、区工商局,可以在距离专用仓库较远的工商所设臵涉案物品分库,并指定工商所专人负责保管涉案物品。
第一百四十二条 各级工商机关依法采取查封(封存)、扣押(扣留)等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按照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格式制作法律文书并依法送达当事人;需要出具票据的,应当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专用票据,并严格执行票据缴核销制度。
第一百四十三条 各级工商机关对依法扣押(扣留)的涉案财物,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依法扣押(扣留)涉案钱款的,各级工商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涉案钱款存入本单位暂扣款专用账户;
(二)依法扣押(扣留)没收涉案物品的,办案人员应当在送达当事人法定文书之日起2日内,将涉案物品送交专用仓库保管;确需延期送交的,经分管局长审批可适当延长;
(三)扣留物品由办案部门保管更为有利的,办案部门应当提出由其保管和扣留物品的建议,经局长批准后,方可由办案部门保管。
(四)对易燃、易爆、冷冻等需特殊条件存放的涉案物品,本机关不具备保管该物品条件的,经分管局长批准,可以委托其他单位保管,但不得交给经营单位保管。
委托保管涉案物品必须签订委托保管合同,由委托单位、受委托保管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委托保管合同一式三份,一份受托保管人留存,一份归入案卷,一份财务部门备案。
(五)对运输困难、存放库容要求高的大宗涉案物品,办案人员应当在核实涉案物品种类、清点数量和查验物品性状,制作查封(封存)涉案物品清单后,依法就地查封(封存);当事人愿意对涉案假冒伪劣商品先行采取自行销毁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措施的,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准许,对其销毁实施全程监督,并留样、制作现场笔录、40 拍照或录像留存证据。
第一百四十四条 扣留、罚没物品移交专用仓库,办案人员应当向物品管理人员提供《财物清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物品管理人员对接收的物品清点核对无误后填写物品入库台账,由办案人员签字确认,将物品验收入库。
扣留物品由办案部门保管的,办案部门应当自向当事人送达法定文书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涉案财物的主管部门提供《财物清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涉案财物的主管部门将扣留物品情况记入物品入库台账,注明由办案部门保管,办案人员签字确认。
第一百四十五条 办案部门提请主管局长批准,依法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需要将扣留物品返还当事人的,办案人员应当凭《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财物清单》办理出库手续,经清点核对无误后,由物品管理人员填写物品出库台账,办案人员签字确认,将物品返还当事人。
第一百四十六条 各级工商机关应当建立严格的涉案物品入库、出库台账,并按照物品性状和保管要求妥善保管、合理存放,不得损坏、调换、丢失或者任意处臵。
第一百四十七条 在仓储期间,涉案物品发生变质、风化、生锈等非人为性损坏,物品管理人员应当如实记载,并立即向分管局长报告,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要立即处臵的,由案件承办机构提出先行处臵建议,报分管局长审定。
第一百四十八条 工商机关对扣押(封存)期限在30日以上的机动车辆和船舶、贵重电器和通讯器材以及房屋等,应当按季度将扣押财物清单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一百四十九条 执法机关不得向被扣押物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因保管扣押物品发生的费用,财政部门应当予以核拨。
第一百五十条 工商机关对依法扣押(扣留)的涉案财物决定没收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对暂扣的涉案物品,办案人员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凭《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涉案物品清单》到专用仓库办理物品转为没收的备案登记;
(二)对已经存入暂扣款专户的涉案钱款,在处罚决定书依法送达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暂扣钱款转作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并将相关手续存入案件档案;
(三)对决定拍卖、销毁或收购的涉案物品,办案人员应当在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凭《行政处罚决定书》、《涉案物品清单》和涉案物品处臵审批手续到专用仓库办理涉案物品出库;
(四)涉案物品出库时,物品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涉案物品清单》和涉案物品处臵审批手续,核实涉案物品种类、清点数量和查验物品性状,并确认《涉案物品清单》与实物一致后,制作物品出库台账,领出涉案
物品。
第一百五十一条 依法收缴的罚没物品,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依法可以自由买卖的物品,由各级工商机关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但价值不超过一千元人民币或者鲜活、易腐烂变质等不易保存的物品,可以由执法机关参照市场价格及时处理,处理后2日内将变价款上缴指定的暂扣款银行帐户;
(二)国家专管、专营的物品,由专管机关或者专营企业收兑或者收购;
(三)国家和省保护的各类文物、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工商机关应无偿移交文物、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违禁品、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由工商机关在财政部门监督下组织销毁;需要特殊处理的,报财政部门备案后移交国家指定的机构处理;
涉案物品销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环保、消防等有关规定,并由办案人员制作涉案物品销毁记录,如实记载涉案物品销毁的时间、地点、方式、品名、数量等内容,经由销毁人员、监督人员签章后归入案卷档案。
(五)对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不构成危害的伪造冒用物品,有使用或者回收利用价值的,经过相应技术处理后,43 由各级工商机关会同财政部门公开拍卖或者移交有关部门用于慈善、救灾等公益用途。
(六)其他财政部门认可的方式。
第一百五十二条 执法机关收缴罚没物品应当详细填写罚没物品上缴清单,在15日内报送财政部门。
第一百五十三条 涉案财物的当事人不明确的,案件承办机构应当经分管局领导批准,采取公告方式通知当事人在6个月内认领财物。通知或者公告的认领期限届满后,无人认领的,工商机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等方式处理物品,变价款保存在暂扣款专用帐户上,并注明无主物变价款。
自处理物品之日起1年内仍无人认领的,变价款扣除为保管、处理物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后上缴财政。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五十四条 对涉嫌犯罪案件或应移送其他行政机关的案件的涉案财物,工商机关应将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一并移交公安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已采取强制措施的,应依法解除行政强制措施。移交时,接收人、移交人应当面清点核对涉案财物,并共同在交接单据(一式两份)上签名或者盖章。
对涉案财物已作出罚没决定的,办案机构应在按规定完成缴解入库手续后,将相应材料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第一百五十五条 司法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向工商部门移交案件并附随涉案财物的,办案人员应当核实涉案物品种类、清点数量和查验物品性状,并报告分管局长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涉案财物接收后,案件承办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入库、出库手续或进行处臵。
第一百五十六条 执法机关和财政部门对公开拍卖和其他需要确定其价值的罚没物品,应当委托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进行价格鉴证。
第一百五十七条 扣押财物经依法确认应当退还当事人的,执法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领取,并出具扣押财物返还清单;自通知送达之日起超过180日未领取的,应当视同无主财物上缴财政。
第八章 立卷归档
第一百五十八条 案卷包括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书式案卷档案分一案一卷和合案立卷。一般程序案件一案一卷,简易程序案件可合案立卷。
第一百五十九条 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办结后要认真整理全案材料,按照要求及时装订、立卷、归档。
第一百六十条 一般程序案件应当分正卷和副卷。案卷封面应填写以下内容:案件名称,处罚决定书文号,45 办案单位,案卷主办人、协办人,立卷人,归档时间,归档号,保管期限,卷内文件数量及页数等。
正卷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案卷材料目录;
(二)立案审批表;
(三)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对当事人制发的其他法律文书(采取或者解除强制措施通知书、处罚或者听证告知书等);
(五)送达回证;
(六)听证笔录;
(七)证据材料;
(八)财物处理单据;
(九)其他有关材料。副卷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投诉、申诉、举报等案源材料;
(二)调查终结报告及批件;
(三)核审意见;
(四)听证报告;
(五)其他有关材料。卷内文件内容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卷内文件目录
应按序号、文号、题名、文件提供人、页号、备注等顺
序依次填写。
(二)立案(不予立案)审批表
应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发地,案件来源、案源登记时间、核查情况及立案(不予立案)理由,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机关负责人意见等内容。其中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栏内要写明具体意见并由负责人亲笔签名,机关负责人意见栏内局长(或主管副局长)要写明具体意见并亲笔签名。
(三)处罚决定书
在“ⅩⅩⅩ(处罚机关名称,下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处罚机关简称,下同)工商处字(20ⅩⅩ)ⅩⅩⅩⅩ(顺序号,下同)号”字样的文号。处罚决定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四)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在“ⅩⅩ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工商扣(封、存)字(20ⅩⅩ)ⅩⅩⅩⅩ号”字样的文号。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涉嫌违法行为的性质,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服扣留、封存财物措施的救济途径和期限,财物清单,47 作出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财物清单应有当事人、保管人、案件主办人、案件协办人的亲笔签名。
(五)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在“ⅩⅩ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告知(听证告知)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工商处告(听告)字(20ⅩⅩ)ⅩⅩⅩⅩ号”字样的文号。处罚(听证)告知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行政处罚告知书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满3日后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采取邮寄或公告方式送达当事人的,应自办案机关挂号寄出之日起15日后,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日后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六)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在“ⅩⅩ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文头下方应写明“ⅩⅩⅩ工商处听通字(20ⅩⅩ)ⅩⅩⅩⅩ号”字样的文号。处罚(听证)告知书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七)听证笔录
听证笔录应当经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或者补正后,由听证参加人当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记明情况,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记录员应当将听
证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亲笔签名。
(八)听证报告
听证报告应当包括听证案由,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的简单经过,案件事实,处理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九)财物处理单据
应注明财物名称、数量、处理方式、处理参加人。处理参加人应亲笔签字。
(十)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详细情况、违法事实的详细经过、相关证据及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案件主办人、案件协办人等。其中处罚依据应具体到适用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条款项并列明详细内容,案件主办人、案件协办人要亲笔签名并注明案件调查终结日期
(十一)处罚决定审批表
应包括当事人名称或姓名、案件性质、立案时间、当事人涉嫌违法的主要事实、建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依据及内容,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中提出的主要意见、办案机构复核意见或者听证主持人听证意见、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内容、机关负责人意见等内容。其中办案机构复核意见或者听证主持人听证意见栏内要写明具体意见并由负责人亲笔签名,机关负责人意见栏内局长(或主管副局长)要写明
具体意见并亲笔签名。
(十二)扣留、封存财物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等有关事项审批表
内容应包括案件名称,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审批事项,提请审批的理由及依据,办案机构意见,局领导意见。其中办案机构意见栏内要写明具体意见并加盖机构印章并由负责人亲笔签名,局领导意见栏内局长(或主管副局长)要写明具体意见并亲笔签名。
(十三)送达回证
应载明送达文书名称、送达文书文号、受送达人、送达时间、送达地点、送达方式、收件人签字盖章、见证人签字盖章、送达人签字等内容。收件人若非当事人,还应注明与当事人的关系。送达回证文号由办公室统一编排、核发、备案。
第一百六十一条 简易程序合案立卷的案卷应有总目录,每个案件材料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结论性文件、证据材料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一百六十二条 案卷材料应当依次编写页码,页码用打码机统一打在有物资内容的材料外侧右上角。
第一百六十三条 案卷材料应当去掉金属物,破损的材料按档案技术要求修复,字迹模糊或褪色材料应复制并与原件一并立卷,纸张过大按规定折叠,纸张狭窄须经补边后装
第四篇: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权限规定(试行)
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权限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适应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所(以下简称工商所)职能转变的需要,充分发挥工商所的职能作用,提高工商所执法办案效率,降低执法办案成本,规范工商所行政处罚权限,现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总局28号令),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省各县区工商局所辖工商所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工商所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三)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四)对情节轻微并能及时纠正的违法行为,可以通过行政指导等方式进行规范;
(五)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四条 工商所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下列行政处罚:
(一)对个体工商户违反《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列》及其《实施细则》的行为;
(二)对违反《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安徽省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管理条列》的行为;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工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第五条 工商所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一)警告;
(二)罚款5000元以下(含5000元);
(三)没收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含5000元);
(四)没收价值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非法财物。以上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但累计罚没款物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
第六条工商所不得以自己名义实施扣缴、收缴营业执照、责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第七条县区工商局可以委托工商所直接以县区工商局的名义对有关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但累计罚没款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不含10000元)。
第八条 县区工商局不得委托工商所直接以县区工商局的名义对下列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对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累计罚没款物总额超过10000元(不含10000元)的;
(二)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提供虚假登记材料骗取登记的违法行为;
(三)公司逾期未参加年检的;
(四)商业贿赂行为;
(五)违反直销监管法规的行为;
(六)县区工商局无权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县区工商局不得委托工商所直接以县区工商局的名义实施扣缴、收缴营业执照、责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第九条 工商所以自己名义或直接以县区工商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立案由工商所所长批准。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和扣留、查封等行政强制措施事项审批、处罚决定批准签发由工商所所长做出。案件核审由工商所法制员负责。法制员不得核审本人主办或参与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
第十条工商所以自己名义或直接以县区工商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在立案或办理案件过程中,如发现案值较大,拟对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累计罚没款物总额可能超过本规定第五条、第七条规定的处罚额度的,则立案应当由县区工商局负责人批准,已经立案的应当报县区工商局负责人补办立案批准手续,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和扣留、查封等行政强制措施事项审批、处罚决定批准签发也应当由县区工商局负责人做出。案件核审应当由县区工商局法制机构负责。
第十一条 工商所以自己名义或直接以县区工商局名义办理案件过程中,如拟扣留、查封财物价值超过5000元(不含5000元)的,应当报县区工商局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采取扣留、查封措施。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工商所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听证的,由工商所负责组织听证。当事人对工商所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向其派出机关县区工商局提出。
当事人对工商所直接以县区工商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听证的,由县区工商局的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组织听证。听证主持人应当向县区工商局负责人报告听证结果。处罚决定由县区工商局负责人审批签发。当事人对工商所直接以县区工商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向其上级工商机关提出。
第十三条 工商所以自己名义或直接以县区工商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文书规范、案卷完整,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做出之日起15日内报县区工商局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 工商所应根据本单位行政执法实际和人员配备情况设1至2名专(兼)职法制员。法制员必须具有二年以上从事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经验并由县区工商局考核认定。
第十五条 工商所要严格依法行政,不得越权行政、滥用职权或不作为。办案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局制定的规范执法办案工作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和省局《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的规定,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第十六条 县区工商局要加强对工商所办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工商所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工商所执法办案水平。定期组织案件抽查、评查。发现所查案件有错误的,应当及时纠正,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行为,应当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办案人员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县区工商局应当根据所属工商所执法人员、执法质量情况委托所属工商所直接以其名义办理有关案件。对具备委托条件的工商所,可先予委托。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工商所,可暂不予委托。
第十八条 各市工商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规定委托其所属的开发区分局、专业分局及其下设的工商所,直接以市工商局名义办理有关案件。
第十九条 各县区工商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规定委托其所属的直属机构直接以县区工商局名义办理有关案件。
第二十条本规定所称区工商局包括区工商(分)局和试验(实验)区分局。
第二十一条各市局应就贯彻执行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公安机关办案主要程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主要程序
一、职权
《刑事诉讼法》(下同)第3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管辖
第18条第1款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强制措施
(一)传唤、拘传
第117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第85条 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第92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四)取保候审
第65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第69条第3款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第69条第4款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71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五)监视居住
第72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第110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侦查
1、一般规定
第113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勘验、检查
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第126条
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3、搜查
第134条
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
4、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第139条
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调换或者损毁。
5、技术侦查措施
第148条第1款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第148条第3款
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157条
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8、移送起诉
第160条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五、撤销案件
第161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没有犯罪事实或根据《刑法》第17(未成年人)、18(精神病人)条不负刑事责任的适用此条。)
第1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有犯罪事实):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