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牙舟镇“感动平塘”典型事迹材料采写线索
感动平塘征文线索
牙舟镇“感动平塘”典型事迹材料采写线索
一、省劳模杨昌华同志的典型材料
从1985年开始种植5亩烤烟收入3000元到现在已经有24年历史,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主动带头发展种植烤烟,帮助其他烤烟户解决实际困难,1995年4月被省政府、省工会被为劳动模范。1998年自己投资6000多元,在大坪上修建120立方米的水窖,保证了周围群众吃水和灌溉问题。带头组织群众修建烟路,在他的带动下,牛场人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400元到现在的2500元。
二、牙舟陶艺人张禄麒的典型材料
牙舟陶艺人张禄麒在其父亲张福高和叔父张福忠的带动和传授下,从1982年从事陶瓷制作,1992年至1994年在贵州轻工研究所学习陶瓷设计,接受熏陶。在牙舟陶瓷濒临消失的情况下,外出打工14年的他,2006年毅然返乡肩负起重振牙舟陶瓷的重任,投资8万元创办了“牙舟工艺美术陶瓷厂”,打破原有的传统制作模式,从艺术方面入手,经过两年的经营已初具规模,使牙舟陶得以起死回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这一民间珍贵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在2007年9月举办的“金元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黔南赛区选拔赛上,他曾以精湛的技艺获能工巧匠一等奖。
三、学有所教促进发展
牙舟镇教育事业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特别是在牙舟肖德昌老红军教育基金会的激励下,全镇教育工作者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从严施教,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机制,突出素质教育,推动牙舟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使学校由少变多,校舍由旧变新,校园由窄变宽,教学设施从无到有,师资队伍从弱到强,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浓烈。多年来,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先后有方官品、张国喜等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学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四、关注民生实施渴望工程
众所周知,牙舟镇海拔较高,地处深石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绝大部分村组较为缺水,解决生产生活用水一直是群众迫切需求。为此,通过镇村干部和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实施1000余口的烟水窖工程、9单体工程和病险水库的加固工程等,部分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用水问题。通过实施1900余口的人饮窖工程、牙舟自来水改扩建工程和甲本、卡腊、陈家湾、白岩安全引工程,基本解决了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为促进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本实现了多年来牙舟人民群众迫切盼望解决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第二篇:尤镇中心小学典型事迹
阿克苏新和县尤镇中心小学先进
事迹材料
新和县尤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尤镇中心小学先进事迹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
尤镇中心小学是是完整的六年制小学,始建于1930年,经过近82年的创业发展,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局党委的指导及乡党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使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伴随着几代教师的辛勤耕耘与历届学生的成长,学校在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的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传统。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兴学习之风,扬德育之帆,求务实之效,”的办学理念,以“明德、慎思、笃学、博识”为校训,始终把发展作为兴学育人的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使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现有教工30名,其中专任教师26人,学校占地面积24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553平方米。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8人,其中模式二教学班7个,共有学生257人,模式一教学班6个,共有学生201人。
主要成绩
学校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目标体系。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办学宗旨;以“爱为魂、德为首、学为主、人为本”为办学理念;以“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质教育,探究教学艺术,创办特色学校,争取一流质量”为办学目标;以 “团结、进取、勤学、创新”为校风;以
“敬业、奉献、实干、创新”为教风;以“好学、善思、砺志、守纪”为学风,全校师生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双语口语表达能力。
近年来,学校凭借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具有凝聚了的教师队伍,取得了显著地成绩,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2002年被评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05年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单位”、2006年被评为县级“双拥办评为少年军校”、2010年被地区评为“教育教学优秀学校”、2010年我校考入疆内初中班人数23人,名列全县第一,2011年被评为“县级双语示范学校”、2012年被评为“地区级双语示范学校”、2013年被评为县级“最佳校园文化奖”等荣誉称号。
在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德育为首,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思想。近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贯穿到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其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围绕这个核心,学校多次开展诸如校园“献爱心”、“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利用各种手段,教育学生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努力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加强领导,保证经费。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校园布局合理,做到绿化、美化、亮化,环境怡人,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现有拥教学班12个,综合办公区一栋,校内设有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音乐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先进的现代化远程教育室和班班通设备。校园广播系统健全,计算机室学生电脑数量为44台,教师电脑1台,远程教育室1台,教师办公室5台,各个班班班通设备12台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新建了锅炉房,达到班班通暖。管理科学规范,使用合理。
在教学试验起步阶段,针对我校双语师资缺少,全无经验的现状,我校成立了专门的双语领导小组,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统筹安排,深入教学一线,参与研讨,亲自抓双语教学工作。为保证双语教学有效实施,我校还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为保证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我校拨专项专款,保证在经费方面满足教师接受培训和购买相关资料的需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促进双语教学科学化、实验化。学校先后完善和出台了各项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考核、总结。
三、加强双语实验教学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教育过程中加强课后辅导及检查工作,每节课后布置适量的听力及笔试作业,并及时进行检查。对汉语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缩短生与生之间的差距;跟踪双语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汉语口语及语法的综
合检测;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七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每学期每位新教师上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学校领导每学期不少于30节,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商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继续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要求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各教研组均重视组内双语教师教学工作,并且每学期进行两次双语教师的随堂听课和二次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结合县教育局提高双语教学的要求,我校为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具体措施如下:
1、选配汉族老师和双语精通的老师专门安排给“双语班”授课。
2、实行严格选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我校在严重缺教师的困难情况下,通过考试选出知识层次高、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来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3、大力提高办学条件。认真贯彻教育局的《实行双语教学的文件》精神,教育图表、教学光碟、远程教育资源和班班通等教材打造了“双语”教学的物质基础。
(1)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在努力改建校舍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求,积极完善学校的内部教育教学设施。
(2)优化校园环境。在加快学校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3)注重管理方法的改进。在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上,我们采用经纬交叉的立体管理模式。所谓“经”,即纵向的条线型管理,就是在校长的领导下,中层成员分管各自的条线,直接对校长负责,独立开展工作。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实际情况,教导、教科、总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各条线部门分工负责,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向基层落实。所谓“纬”,就是加强横向联系,发挥年级组长、办公室负责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组织协调本年级教师共同落实学校提出的育人目标。如此经纬交叉,使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处在一个立体、多层管理的管理网络之中,形成了有效的常规管理新格局。
(4)注重教学规范的完善。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所在,学校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重视加强并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学管理。
(5)严格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课程标准,全面地安排了所有的课程。实现了周一至周六课程的正常进行,并且每天专门安排学习四句活动供学生对话练习。
(6)严格教学过程的管理。我们要求从教导处,到教研组、备课组,都必须做到计划在前,打算在先。按照期初定计划,中途落实工作,实行多样检查,期末做好总结的步骤,力求工作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事事落实。在此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抓好教师的教学“六认真”管理,通过“三个结合”,即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了解
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7)按时批改作业。认真落实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保证学生的作业量的同时,还注意把握学习与休息相适度的教学。
(8)领导班子特别关注“双语教学”,实现了及时听课,及时反馈意见和提出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创设双语环境,拓展双语教学空间
为进一步深化双语教学,我校群策群力,努力创设双语环境,营造双语氛围。我校充分利用了校园广播与电视的播出率。学校还举办了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同时学校还推荐了3名汉语较优秀的学生参加了县级的演讲比赛。其中3名学生获奖并被推荐参加地区级演讲比赛,并在地区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还不断添置汉语读物,包括图书、报刊、光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双语学习资源;定期组织出版双语黑板报,展开班级评比,纳入班级考核条例;将校园内的名人名言告示牌都设计成双语标识;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请同学到学校的阅览室找一些介绍学科知识的汉文资料,提高了学生双语学习的主动性。
五、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并适度地扩大词汇量,积累汉语言学习经验。我校双语教师在努力钻研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自编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双语教学校本教材。时时处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组织系列双语活动,在丰富汉语学习内容的同时强化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加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的能力与特长
得到更好的提高与发挥。
六.加强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在保障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学校修建了绿化足球场,绿化校园12493㎡,极大地改善教学环境,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学校坚持以教研工作为重点,认真学习领会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备写每一课堂,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教案的书写要体现出教学课题、目标、重难点、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及练习设计等项目,力求写出特色。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新的教育理论指导现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的布置目的明确,设计合理,分量适当,照顾全面,批改认真细致、及时,考查后认真总结分析。多年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持在全县前三名。
七、注重安全和稳定工作。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成绩显著。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安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及时对学校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检查,对教师学生到校,在校,放学回家,生活,交通,用电等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每学期都要开专题会议,学校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层层鉴定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到位,责任到人,坚持做到24小时昼夜值班,领导自觉带班,保证了学校 的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学校每周向教育辅导站书面上报安全工作情况,近几年学校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八、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工作。
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强化“两免一补”工作的责任。我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成立有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有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热爱,在普通中学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九、体、艺、卫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特征的多种文体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方面,该校在开足体育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和坚持每天做广播体操的基础,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达标运动会。艺术方面,该校除了上好音乐课和美术课外,每学期至少安排2次诗歌朗诵和歌咏比赛,另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比赛活动。卫生方面,该校在保证每天的眼保健操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学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另外,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总之,几年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文教局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好的校风、校纪己基本形成,教学质量不断突破,逐步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办学目标。
第三篇:阳长镇勤政廉政典型事迹
强化“三抓” 增强“三力”
全力谱写勤政廉政新篇章
——纳雍县阳长镇勤政廉政典型事迹侧记
阳长镇位于纳雍县西南面,土地面积108.3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3个社区,210个村民组,共有16019户、60245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总储量达8亿吨;有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2座,年产120万吨大型煤矿1对,乡镇煤矿8对,页岩砖厂3个,砂石厂13个,是纳雍县的“工业重镇”,同时也是毕节地区创建的“明星乡镇”之一。
近年来,阳长镇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城镇带动”这一发展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开拓创新精神,以“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拒腐力、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锻造了一支清廉、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党员干部队伍,使全镇呈现出一个学风浓厚、干部廉洁、服务热情、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崭新局面。
强抓思想建设 增强拒腐力
坚持把党风廉政、反腐倡廉、惩治和预防腐败等内容纳入全镇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部署,建立健全和坚持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职工定期集中学习制度、党组织活动日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和党员培训制度,坚持每个周一 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营造了以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党风廉政大宣教氛围。坚持常提醒、打“预防针”,在重大节日前坚持向党员干部送廉政寄语、发廉政短信,对新提拔使用的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对有不良思想倾向的干部进行交心谈心,做到及时预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党风、政风、民风”大讨论和“学廉、树廉、颂廉”等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党纪党规知识测试和竞赛;认真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播放电教片70余部,每年邀请县纪委、检察院等机关的精干人员到镇开展教育培训2次以上,发放《警示教育读本》200多册;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各部门、各党组织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反腐倡廉思想基础,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全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金钱、美人等诱惑的抵制力明显增强。
强抓制度建设 增强公信力
始终坚持强基固本,防范在先,以加强和改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线,切实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战斗力,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严格执行有关“人、权、钱”的使用制度及监督机制,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在用人上,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和县委出台的《股级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坚持科学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 人唯亲,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考察预告和党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等制度;在用权上,积极探索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新路子,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增强了广大干部“不敢贪、不想贪、不愿贪”的意识;严格执行党务、政务、村务和财务公开督查等制度,充分落实好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一切权力运作都在“阳光”下进行;在用钱上,严格执行“乡财县管”和财务“双签”等制度,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均要召开办公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开会前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开会讨论时由与会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主要领导通过归纳多数意见后再作决定;存在较大争议、无法作决定时,就采取票决方式进行决策。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述职述廉制度,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车和公车私用,严禁干部职工(包括领导干部、一般干部和村干部)大操大办酒席和严禁干部去吃违反规定操办的酒席。2010年,共对2名违反规定操办酒席的镇干部分别进行了行政记过和记大过处分。
强抓作风建设 增强凝聚力
加强作风建设,是推进勤政廉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阳长镇着重在完善管理措施,加大制度落实力,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下工夫,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增强了党委和政府的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
一是落实一系列有力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各项正常、高效运转。比如:严格执行上下考勤制度,要求干部职工准时签到和签退,保证必要的正常工作时间;严格执行挂牌上岗、工作岗位公开、“六议两公开”和“一箱三卡”等制度,便于群众找人办事和实施监督;严格执行督查密查制度,便于充分了解和掌握干部职工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情况、各部门、各村(社区)的工作进度和制度的执行效果,确保各项措施、制度行之有效。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促使工作人员上班时认真工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保证工作效率。
二是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加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在镇政府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开设多个服务窗口,集中多个部门,抽调高素质人员,公开服务事项、办事要求和办结时限,精减审批程序,实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对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使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在服务区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站,在村(社区)设立便民利民服务代办点,严格执行值班接待制度和服务事项代办制度,使便民服务阵地前移,让干部更加接近群众,群众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办事成本大大降低。这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地、县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充分肯定,地区电视台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共青团地委授予了“青年文明号”称号。
坚持勤政为民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整体升位 长期以来,阳长镇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动指南,这在抗灾赈灾和解决移民后续发展两大方面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007年底以来,全镇先后遭遇了多年难遇的雪凝灾害和百年难遇的旱灾,很多设施受到损害,群众生产生活极度艰难,党委、政府立即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于抗灾救灾工作。在抗击雪凝灾害中,阳长镇共投入资金80余万元,出动民兵应急分队200多人次,抢修输电线路50多千米,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解决了3000多困难群众取暖难、吃饭难、穿衣难等问题。在抗旱救灾活动中,阳长镇共投资300余万元,寻找应急水源点16处,在自巩、肖家寨等10个村修建大水池30口,小水池90口,铺设输水管道20余千米,共解决了2000多户、9000多人、1000多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出动送水车辆200多台(次),向群众送水4000余吨,保证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用水;从多方筹集资金和物资,及时分发给受灾群众,为他们解决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积极指导受灾群众把夏粮绝收的土地改种辣椒或其他蔬菜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科技含量,确保土地不闲置,在旱情缓解的情况下,种植玉米面积26100亩。在整个抗灾救灾活动中,阳长镇是抗灾时间最长,工作任务最重,投入钱、人、物最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最好的乡镇之一,得到地委的充分肯定,并授予镇党委“抗灾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1年来,西电东送国家重点工程纳雍发电一厂、二厂和比德煤业公司等企业先后落户阳长镇,虽然给阳长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产生了500多户2000多人的移民和失地农民。如何让广大移民搬得出、能发展、稳得住?一直是摆在阳长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移民发展问题的途径。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府搭台、支部唱戏、党员带头、移民入股、协会助推”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移民﹢协会”的模式,先后在工贸、堰塘、乐丰等村(社区)新建移民砂石厂13个,页岩砖厂1个,运输车队4个,修理厂1个,餐馆酒店等50多家,共解决就业400余人,年创产值4000余万元,纯利润800多万元,为移民和失地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000元。二是加快劳动力培训转移,每转移移民和失地农户富于劳动力3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300多万元,为移民和失地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750元。三是推行土地流转经营方式,把因劳动力输出或无劳动力耕种而剩余的闲散土地转包给部分移民和失地农户,种植蔬菜500多亩,主要销给当地企业,年创总收入500余万元,创纯利润100多万元,为移民和失地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50元。如此计算,移民和失地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比全镇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804元)高1196万元。
在帮助移民和失地农户寻找发展路子,设法增加收入的同时,阳长镇高度重视移民和失地农户的稳定工作,积极开 展创建和谐三区(矿区、厂区、库区)活动。有力地维护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了和谐的群、企关系。移民工作获得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政公署、纳雍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其经验曾在《毕节工作》上介绍和推广,阳长司法所荣获全国先进司法所、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称号,阳长派出所被评为地区十佳派出所,阳长人民法庭被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集体立过“三等功”等。
坚持统筹兼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抓好其它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建设。投资100多万元,修通了通组公路50多公里,解决了3个村5000多人出行难的问题;建村卫生室15个,新农合参合率年均达93%以上,有效解决群众治病难和因病返贫等问题;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原则,扎实抓好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工作,年均发放低保金600多万元,解决了3200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家园402户,改造茅草房、危房330户,建沼气池300多口,明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投资400万元,新建了镇政府办公楼和综合楼;完成特色小城镇行政办公园区、小坝子移民安置区建设;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县排名第一,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计生服务站”;农村低保、生态家园建设、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名列全县前茅;全镇综合目标工作考核在全县排名第一。
第四篇:XX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
第五篇:XX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精选)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