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6: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政研室的统一安排以及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松的批示,由西安市整规办牵头对我市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情况进行调研,主要调查研就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税款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的有关情况。

由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牵扯部门较多,任务面广,各自工作又自成体系,难以形成综合性的调研报告,我们此次以市商贸局、市工商局为主,主要针对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作了一些调查。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市市场体系的现状,也对当前我市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结合我市工作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出今后的一些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加强的工作。

由于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任重道远,尚需进一步努力落实各项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的指导思想,对如何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市场体系的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发展与规范并重,形成政府和社会各方合力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我市尽快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管理提供参考。

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扩大消费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层次领域,完善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新型营销业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计划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面对这样的大背景,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我市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我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按照 “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为目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市场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目前,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4.59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20.3个,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近50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26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14个,XX年成交额290亿元;全市拥有餐饮业网点3.28万个,XX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大型现代化专业展览馆3个,总面积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仓储商场、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各种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2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倍,年均增长12.2%。XX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2%,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商贸业拉动全市gdp增长由XX年的1.15%提高到XX年的1.49%,贡献率不断提高。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一直保持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第一位和西部省会城市第三位,商贸业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5年时间里,我市市场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全市连锁企业已从XX年的45家、850个门店,发展到XX年的93家、1298个门店,涉及行业40个,销售额超过75亿元,同

比增长33.92%。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市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动销售管理系统,世纪金花、民生、国美等重点流通企业在逐步建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建立了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商品交易的手段进一步丰富。

(四)商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要进展。几年来,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新建大型商贸设施50多个,完成投资40亿元,建筑规模超过150万平方米,为商贸业发展增强了后劲与活力。尤其是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和外埠品牌企业投资我市,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大型商业集团已纷纷进入我市市场,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我市市场的竞争。几年来,共引进外资约1.2亿美元,内资约30亿元。目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事可乐、易初莲花等世界500强企业均已在我市投资;外埠的家世界、人人乐、国美、苏宁等品牌企业已在我市建店,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五)市场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与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相适应,我市加快了市场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在认真贯彻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市实际相继制订出台了《西安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西安市零售商业分级设置规范》、《西安市商贸业行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西安市开设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办法》、《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西安市连锁业发展规划》、《西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西安市餐饮业服务规范》、《西安市农改超、集改超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的意见》、《西安餐饮业行规行约》、《零售业服务规范》、《美容美发业服务规范》、《西安市商业企业价格公约》等十余部行业规划、规定及规范,初步形成了依法治市、鼓励竞争、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框架,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六)市场监管执法工作进一步位。近几年我市担负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在经济户口管理、行政审批、首办负责制、企业登记注册、市场巡查、属地监管等市场监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全市全面推行了商品准入制度,积极实施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全程监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数据库,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机制的建立;加快完善行政综合执法网络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以准入服务、信用监管、消保网络、快速执法、调度指挥、技术支撑为重点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各职能部门加强合作,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密切配合,在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虚假违法广告、商业贿赂、非法集资、安全生产等专项执法行动中,有效地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在整治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查处违法经济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市场体系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市场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一是市场发展所需要的一些法律、法规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白。例如,至今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的重要法律《反垄断法》尚未出台,流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的实施细则仍然缺乏,使得法律法规出台后缺乏实施的可操作性,降低了法律法规的效力。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对公用企业、垄断行业的法律约束力不足,影响了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三是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手段,市场准入管理不到位,交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市场中,无论是农产品、工业品还是生产资料,不合格产品、假冒伪劣等问题还较普遍存在,尤其是食品安全形势还比较严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第二篇: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政研室的统一安排以及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松的批示,由西安市整规办牵头对我市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情况进行调研,主要调查研就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税款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的有关情况。

由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牵扯部门较多,任务面广,各自工作又自成体系,难以形成综合性的调研报告,我们此次以市商贸局、市工商局为主,主要针对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作了一些调查。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市市场体系的现状,也对当前我市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结合我市工作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出今后的一些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加强的工作。

由于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任重道远,尚需进一步努力落实各项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的指导思想,对如何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市场体系的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发展与规范并重,形成政府和社会各方合力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我市尽快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管理提供参考。

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扩大消费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层次领域,完善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新型营销业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计划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面对这样的大背景,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我市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我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按照 “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为目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市场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目前,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4.59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20.3个,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近50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26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14个,XX年成交额290亿元;全市拥有餐饮业网点3.28万个,XX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大型现代化专业展览馆3个,总面积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仓储商场、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各种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2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倍,年均增长12.2%。XX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2%,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商贸业拉动全市gdp增长由XX年的1.15%提高到XX年的1.49%,贡献率不断提高。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一直保持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第一位和西部省会城市第三位,商贸业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5年时间里,我市市场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全市连锁企业已从XX年的45家、850个门店,发展到XX年的93家、1298个门店,涉及行业40个,销售额超过75亿元,同比增长33.92%。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市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动销售管理系统,世纪金花、民生、国美等重点流通企业在逐步建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建立了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商品交易的手段进一步丰富。

第三篇: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为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规定,近年来,我们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引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紧扣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主线,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按照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功能完善、规范高效、群众满意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

一、人力资源服务与市场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市逐渐形成市、镇、村以及职业中介机构四个层面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同时人力资源市场各项管理制度已基本落实到位。据统计,自2008年至今,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共举办124场交流洽谈会,有6404家进入市场招聘,提供各类岗位223021个,求职登记90883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3578人,占求职人数的69.96%;通过镇、村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收集提供各类岗位219922个,求职登记75438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7763人,占求职人数的89.83%;全市尚有25家社会办职业中介机构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有益补充,2008年至今,共为11037家次用人单位提供服务,提供各类岗位111516个,帮助32746人找到工作岗位,职业中介机构的设立许可、审验、日常管理与检查等制度已基本确立并得到了较好落实。

二、主要举措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我市在2004年就已制定了“一体两翼、逐步推开”的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建设规划,即以中心城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以东、西两个大城镇为两翼,有条件的镇(街道)建立区域性市场逐步推开,形成了覆盖城乡、制度完善、服务下移、规范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心市场建设,市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总建筑面积17118平方米,于2006年3月28日开工,于2007年12月竣工并验收合格,2008年3月21日式投入使用,市人力资源交流中心一楼为人力资源市场,面积2700平方米,配备有大型电子显示屏、触摸屏、信息栏等先进设备,能同时容纳10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参加交流;二是以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等“六到位”为工作目标,抓实抓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已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有市场、主要乡镇有网点、街道社区有窗口”,目前,我市20个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所,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65名,335个社区(村)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118人,专职人员总计500人。三是依托党政信息网与宁波基层劳动保障信息网,将全市20个镇(街道),287个村和48个社区联成一体,实现信息实时发布、动态更新与高度共享。

(二)打造人力资源服务组合式平台,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

1、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一是定期举办中国

慈溪“长三角”技术工人大型招聘暨校企合作洽谈会,以有效满足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对技工的迫切需求,建立起长效技工培训与引进机制,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二是充分利用上级部门创 2 造的各种机会,组织企业参加由省、市组织的各类校企对接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企业已与全国各地近550所重点职技院校建立了联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达3100余份,引进各类职技院校毕业生1.6万余人,掌握了近275万的潜在中高级技能人才资源。

2、扎实推进省际劳务合作平台。结合各省实际,与省外劳动就业部门建立紧密型与松散型劳务协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目前已与安徽怀远、四川合江建立了紧密型劳务协作关系,与四川南溪、河南民权、辽宁法库等10几个劳务输出地建立了松散型劳务协作关系,总计已与17个省、市(自治区)的35个来慈劳动力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

3、打造突破时空局限的网络平台。一是对“慈溪就业网”进行了全新改版,增设了网上视频招聘、招聘会在线申报、百强企业展示等功能模块,网上视频招聘系统,更是打破时空限制,大大节约了双方对接成本;二是创建企业QQ交流群,充分利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建立起规模型以上企业人事交流群,促进企业与政府之间及时有效地交流信息;三是利用“慈溪就业网”的辐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做到依法用工、规范用工。

4、完善涵盖全市的企业用工监测平台。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制度、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及137家重点企业动态监控制度,努力将更多有用工需求的企业纳入到监测平台中来,立足于规模型以上企业,把关注触角延伸至我市中小企业。

(三)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力度,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1、严格执行设立许可制度。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要求,明确申办条件和申报资料,按照行政审批规定程序严格把关,实行高起点的准入制度,确保拥有经营持久力,从源头上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

2、加强日常管理与检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职业中介机构服从市就业管理服务处和所属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所双重指导与管理,并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如公安、工商、城管、物价等的监督检查。同时,每季度开展一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坚决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打击非法职介活动,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3、实施职业中介机构年审制度。对依法取得职业中介许可的职业中介机构,在加强日常管理与检查的基础上,实施审验。对审验合格的职业中介机构换发许可证;对于发现有违规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年审不合格的按规定予以注销。

4、建立起台帐和报表上报制度。统一使用规范的各类表格,建立起用工登记、求职登记、职业介绍、供需分析等日常台帐,并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定期向劳动保障部门据实填报业务报表和汇报工作情况。

5、建立职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与例会制度。一是坚持职介工作人员持职业介绍资格证书上岗制度,组织人员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二是要求职介机构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组织职介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操作技术培训,同时推广单机版职介软件应用;三是通过例会对职业介绍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用工指导和就业指导,切实转变供需双方用工和 4 就业观念。

一是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用工指导,引导企业调整用工标准,适当放宽年龄、性别、地域、经验等限制,在可行情况下,适当提高待遇标准;同时,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用工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制订用工计划,做好用工预测,规范用工行为,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求职人员的就业指导,帮助求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减少盲目流动、跳槽现象的发生。通过职业指导,促使企业从业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劳动力市场有序运行。三是搞好调查,征询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召开企业人事干部座谈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用工计划,听取合理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定期地对求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求职人员思想动态、就业期望、流动原因等,以更好地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提供全方面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大环境尚不够规范与成熟。一是市场大环境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签订率仍有待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全,劳动者权益仍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用工管理理念较为陈旧,主要表现为对技术工人即蓝领这类人力资源的引进、管理与开发工作不够重视,很多企业未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造成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够规范和专业,甚至于较为混乱,企业在招聘方式、招聘方法和招聘途径上单一,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劳动力流失率较大。

(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虽已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仍占主导,重文凭轻技能现象较 5 为普遍,本地新成长劳动力一般都希望坐办公室,操作计算机才是好工作,才是体面的职业,而较为忽视或轻视一线操作性职业或工种。

(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充分发挥对人力资源配置作用。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社会办职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三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已初步成形,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系统覆盖城乡,已全面开通运转。但就总体而言,就业服务机构尚未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新版“慈溪就业网”处在聚集社会影响力阶段,社会办中介机构补充作用也日渐薄弱,许多中介机构业务单

一、服务质量差、专业素质低,已跟不上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步伐。

(四)培训机构需要加快发展。当前我市培训机构数量虽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还是无法满足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培训机构存在规模小、设备少、师资力量缺乏等不足,无法根据市场需要开展高技能方面的培训,并且在运作与管理上也亟待规范。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督促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引进。一是继续执行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注意做好整顿、服务两手并举,保障人力资源市场环境规范有序、良性健康;二是引导企业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加大人才培训与引进的同时,通过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等方式,力求留人留心。

(二)引进与扶持社会办中介机构,开发广义人力资源服务内涵。充分发挥社会办中介对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的补充作用,6 加大引进与扶持力度,大力开发多层面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设计人员招聘、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等服务内容,满足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管理和开发的需求。

(三)进一步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扶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培训的重视和投入,根据调查和研究,确定一批开展我市急需工种的定点培训机构,对定点培训机构要进行严格把关与认定,进行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无论是本地劳动力还是外来劳动力,对于考核合格取得证书的人员,对培训费用进行全额或部分补贴,同时实现与企业的对接,确保培训就业率。

(四)进一步加强劳务协作和校企对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在每年年初进行企业用工调查与预测,下拨专款用于组织部分企业赴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和学校开设招聘专场,邀请省内外劳务协作基地或职技学校来我市参加劳务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开拓劳务引进源头,直接引进我市需要的各类人力资源。同时,努力提高新版“慈溪就业网”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视频招聘系统开展一系列线上校企对接活动,创新模式,节约成本。

慈溪市就业管理服务处 二O一O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将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作为完善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出来

将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作为完善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体系建立初期,工作重点是拓展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使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在市场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之后,市场化进程的重点开始转向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因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秩序作为保障。政府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公平交易和消费者利益,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如果市场秩序无序甚至混乱,市场机制运行的效率将因此降低,同时也将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是完善市场体系的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维护市场秩序的主力军。

《决定》提出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在这个监管体系中行政执法起主要作用,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主力军。上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2001年考察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时就强调指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概括起来说,就是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这一概括准确地表述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力军的作用来源于: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综合职能管理部门。

市场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市场准入、退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所有这三个领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承担重要的职责。市场准入、退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政策的制定,以及对主体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进行核准登记的职责。市场竞争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职责,包括对商标、广告、合同以及企业信用的管理。市场交易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管理的职责。综合性的管理职责决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既管市场主体准入又管主体行为。

市场主体准入是市场秩序管理的源头,保证合格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直接影响到规范市场秩序。市场主体的登记信息又是对主体行为进行管理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的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等管理方式的改革,都是在登记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市场主体准入管理与主体行为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身份信息是工商管理的基础,同样也是实现行业管理的基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向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放开企业身份信息,为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支持,正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地位和作用的体现。

《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有一种意见,将所有的行政许可包括市场主体准入拿出来,由一个单独的部门承担,以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强调的是,市场主体准入不是简单的备案登记,准入条件的设置要兼顾便捷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即要实现科学准入。科学准入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及市场秩序状况对准入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如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代理机构等中介机构,因其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比较大,应该实行无限责任,就是从有利于规范市场

秩序出发对中介机构设置的准入条件。其次,为保证进入市场的主体规范,必须要有相应的检查,如对经营场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金)的检查,以及强制严重违法主体退出市场等,离开监督检查,市场主体准入设置的条件将成为虚设。而目前登记与检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有利于登记与管理的衔接。另外,市场主体身份信息是市场监管的基础,如果将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与管理分开,分别由不同的单位承担,至少在当前不仅会影响科学准入的推进,延缓规范退出的实现,而且将会削弱管理的有效性。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基层设有工商所,作为工商分局的派出机构直接承担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仅北京就有152个工商所,5000余名工商干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条件有能力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在短时间内对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进行大范围的检查和清理,对严重的违法经济行为做出快速反应。正因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有这么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行业管理部门在进行行业专项整治时,往往要借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力量,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同行动。正因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这么一支专业化执法队伍,维护市场秩序的主力军作用无可替代。

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有较强的执法独立性。

政府部门要有效和公正地履行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职能,必须保证其独立性。只有具有独立性才能不受各种外界压力的影响,以法律为依据严格执法,特别是在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地方保护仍很严重的情况下,保证执法部门独立性尤其重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实行了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具有了比较强的独立性,为发挥维护市场秩序的主力军作用创造了条件。

5、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与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通过不断的改革和不懈的努力,因地区和行业封锁造成的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条块分割正在被打破,全国统一的市场正在形成;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扩大,经营领域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行业界限被弱化,市场日益呈现为多样性和整体性。而与之对应的市场管理却仍在沿袭以行业管理为主的条条管理模式,必然产生不协调,直接表现为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对市场管理领域人为进行分割,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形成管理合力,管理存在漏洞,管理效率不高。还表现为政府部门的执法能力与职责不一致,一方面,一些行业管理部门有管理职责,但是执法队伍人员少,执法力量不足;另一方面,综合管理部门有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管理职责却不明确,执法队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办法

一是行业管理部门市场检查的职能,逐步向有执法能力的综合管理部门转移,充分发挥综合管理部门综合执法的效能,使现有专业化执法队伍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加强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市场管理要深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如《公司法》规定,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担任新企业的负责人。要落实这一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登记注册时,就要及时对新注册企业负责人的身份

信息进行核对,防止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注册,这就需要能与公安部门的身份证信息实现共享。又如对“网吧”的管理,只要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将电信部门网络接入信息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信息进行比对,很容易将黑“网吧”找出来加以取缔。可以说实现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是提高市场管理有效性最便于操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为了避开商业秘密等法律还不明确的问题,便于操作,执法部门可以将管理信息分为向社会公示信息和执法部门共享信息两类,分对象开放。推进执法部门间信息共享必须由政府牵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应该将执法部门实现信息公开和部门间信息共享,作为政府对所属部门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三是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协作和有效衔接。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行政监管和行政执法,但由于受执法手段以及处罚力度等因素制约,行政执法的力度又显得不足,还不足以对严重经济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必须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协作,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协作包括与司法部门的信息互通和交换、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与公安经侦部门实行案件会商制度联手办案、严重经济违法案件向司法部门移交等。有效衔接是指改变目前行政执法与司法两套程序互不衔接的状况,简化行政执法转化为司法行为的程序,提高对行政管理部门移送案件的审结时效,使司法成为行政执法的后盾,提高行政执法的权威性。简化程序,例如可以考虑法院对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移送案件时提供的违法证据,只要当事人认可,法院无须再进行核实;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在规定时限内开庭等。河南夏邑工商局实行的申请司法机关敦促履行制度就是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效衔接的有益探索。该制度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未按期履行,由法院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申请,向当事人下达《行政处罚敦促履行令》,敦促当事人履行服从行政处罚决定的义务,并告诫当事人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将由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相比,法院《行政处罚敦促履行令》的实行,既减少了环节,缩短了结案时间,降低了执行成本,又体现了处罚与告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特别是对那些从设立时就没想规范经营,不在乎企业信用,也不怕罚款,大不了原有企业不要了重新注册一个企业的“骗子”公司的负责人,如果他的违法行为或欠缴的罚款将导致追究刑事责任,被限制人身自由,将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第五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支持不够等问题,亟须加大改革力度。金融改革内容非常丰富,今年的重点是做好以下3件事。

第一,放宽市场准入。金融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本质上仍是竞争性行业,同样需要通过竞争促进服务改善,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要在加强监管前提下,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特色鲜明的基层银行,以缓解小微企业、“三农”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金融业回归竞争性行业的本来面目,形成一个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金融生态,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项改革,要逐步积累经验,积极稳妥推进。

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就是将资金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目前,绝大多数的资金价格都已市场化,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贷款的价格均已放开,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道关口。实际上,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存款利率管制,发行了不少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化定价的范围。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需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难以成功,需要与相关方面改革协调推进。二是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不能不顾成本,盲目竞争,搞利率大战。

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国经验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存款保险客观上能增强这些银行的信用,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有利于推动金融业放开市场准入等改革。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及时控制风险的预案,但关键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在可持续发展中防范系统性风险。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8.23

下载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国家; 1、 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 2、 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

    国税局完善规范税收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税收行政执法是税务机关的重点工作。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也是税收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保障。我市国税系统经过多年的税收行政执法规范,已初步形成了......

    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财经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不仅成立了市金融办,配备了工作人员,还......

    阳新商务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阳新商务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明确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服务完善,适应我县农村经......

    最全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大全[范文大全]

    最全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方案汇总 第一篇一、目标与原则(一)整治目标。通过集中整治,规范市场秩序,铲除行业霸头,排除发展障碍,着力构建“公平、开放、安全、有序”的市场体系,营......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概要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秩序 2007年8月23日下午2时,由区房地局组织的静安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会议在区房地局会议室召开。区房地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局的市场......

    调研报告规范(本站推荐)

    绥化学院关于XXX的调查报告系别: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二○一三年 三 月 十 日正文内容用宋体 五号字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范围及内容 四、研......

    调研报告格式规范

    职校生零花钱消费市场的调查报告 南京旅游营养中等专业学校 XX(XX)班——XXXXXX 前言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而且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