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6: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财经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不仅成立了市金融办,配备了工作人员,还积极引进商业、股份制、地方性等银行,支持发展保险业和证券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胆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典当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全市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企业融资渠道快速增加,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发达地区相比,榆林的金融市场体系还远未健全,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十分困难,这又制约了榆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此,市各界人士联谊会财经组在副会长胡云阁的带领下,于4月26日至30日赴神木、横山、榆阳调研,并同市人行、银监局、金融办等单位分别座谈。在研究、座谈、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市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成绩和亮点

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一个银行、证券(含基金)、保险三足鼎立的市场体系,是各种性质、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的市场体系,是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能顺利融资的市场体系。近年来,我市在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 加强金融市场管理 市政府在2010年成立了正处级金融办,事业编制12人,并由一名懂金融会管理的副市长分管此项工作。各县(区)已有五个县(区)成立了金融办,配备了工作人员,加强了管理。尤其是神木县县委县政府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在没有事业编制的情况下,早在2002年就出资创办了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生产发展基金管理中心和资金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采取变通的办法在各单位公务员中借调了十五名干部到该单位工作,解决了编制问题。该单位既履行政府金融办的职能,也为政府行为的借款提供担保,还为县域内民营企业提供有偿借款。本公司注册资本金15亿元,总资产43亿元,取得银行授信融资26.02亿元,累计提供借款29.84亿元。带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60亿元,代表县政府出资投入企业股本金18.66亿元,投入土地储备项目2.46亿元,累计实现经营利润6.86亿元,上缴税金1.24亿元。该公司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县域重点项目的建设,也支持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包括电力、载能、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养殖业),也有力地支持了神木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为神木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二)多方协调 积极发展银行业

我市原来只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群众存贷款和企业融资很困难。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主动引进其他银行,提升信用联社规格,增加网点,大大方便了群众,初步满足了企业需要。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53家,从业人员5786人。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之外,有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即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有地方性银行机构15家,即长安银行、西安银行、神木农村商业银行、榆阳农村商业银行,府谷、横山、靖边农村合作银行,7家农村信用联社;有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还有邮政储蓄银行。截止2011年第一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60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983.59亿元,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省13.88和13.18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榆林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和主力军。神木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1月16日正式挂牌开业,下设9个职能部门和1个营业部,8个支行,27个分理处,现有职工337名。是辖区营业网点唯一遍布城乡的金融机构,被誉为“城乡群众自己的银行”。截止2011年3月末,全行存款余额达195.5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42.1%;各项贷款余额123.6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50.1%,存贷规模和经济效益名列县域金融机构之首。

(三)积极探索 创建新型金融机构

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市、县(区)两级领导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指标,支持投资人创建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典当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据统计全市已批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1家,已正式开业31家,截止3月1日31家公司注册资本金31.46亿元,各项贷款金额24.55亿元。全市共有担保公司143家,典当行14家,注册资本1.9亿元。由于这些新型金融机构可实行信用担保,手续简便,放款快捷,面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弥补了银行贷款的不足,大大缓解了以上客户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生产和流通,深受群众的欢迎。

(四)改革创新 引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在物价大涨的形势下,为了指导企业和持币者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市上领导多方协调,创新金融工具,率先成立了市城投公司,14亿元企业债券一周卖完,成功上市发行。同时能源化工投资公司(能投)和其控股的创业投资公司,采用有限合伙企业形式,募集资金,配置资源,并向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向发展,走在了周边地区的前列。

2010年末,全市共有保险业金融机构25家(其中财产保险16家,人寿保险9家),下设120个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53.9%。目前,榆林有西部证券和开源证券两家证券公司,2009年末,证券开户数为5801个,交易量为223.5亿元。

二、我市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问题和难点

中国金融体系由“七个主体、一个市场”(七个主体是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信托和境外投资)购成,榆林目前除银行业比较发达之外,其余主体都相对薄弱,有的还是空白。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问题和难点还很多。

(一)认识不到位 机构不健全

十二个县(区)只有五个县(区)成立了金融办,还有七个县没有成立金融办,更没有分管县长。个别成立了金融办的县也是有名无实,有的指定一个政府部门代管,有的人员全都是兼职。追其原因主要是县级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个别县级领导认为县上经济不发达,没有小贷公司,银行业少,存贷量小,设立金融办没有必要。

(二)发展不平衡 区域差距大

我市金融市场存在五个不平衡。一是经济较发达的北六县与经济欠发达的南六县发展极不平衡。北六县特别是神木县、府谷县和榆阳区金融机构比较健全,金融市场较活跃。贷款余额占全市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83.24%,其它9个县只占16.76%;二是城市与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城市资金比较充足,农村资金缺乏,而且还不断出现资金“农转非”的非正常现象。这就给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扶贫贴息政策和大学生村官创业政策落实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极不平衡,全市前20户大型企业贷款余额364.19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70.57%,而大量中小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只好向民间融资;四是银行业与非银行业(保险、证券、基金等)发展极不平衡。榆林的银行金融比例过大,非银行业金融比例过小。截止2011年3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居全省第二,而2010年保险费收入金仅19.3亿元,保险密度为540元/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元,保险深度为1.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87个百分点,财保全面亏损、人保全省倒数第二。证券业只有两家,开源证券进驻已有10年,但2010年交易量只有200亿元,比2009年有所下滑,在全省60多个营业所中排名20位以后。西部证券榆林营业所交易量更少,由于在转型期,收支还倒挂。民间基金还是空白。五是银行业融资利息与民间融资利息差距过大。银行与民间利息比例一般都在一比三到一比六以上,中小企业向民间融资成本太高,生产难以维继。

(三)“抓大忽小”不重视“三农”

有些金融机构对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不恰当,表现在对榆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视不够。在信贷投放过程中,注重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但对通过信贷杠杆支持第三产业、促进经济方式转变做得不够。有些金融机构对小企业和“三农”的服务意识较差,“抓大忽小”观念未得到根本扭转。服务小企业和“三农”机制仍不完善,探索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动力不够,创新不足。

(四)监管乏力 经营不规范

我国的金融机构多头审批、多头管理较为严重,国有大型银行由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监管,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由省信用联社管理,股份制银行有国资委批管,债券发行由发改委审批、典当行由商务部审批,小贷公司由金融办批管,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由工商局审批。这样的体制也许对形成市场竞争和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但也增加了管理难度,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转型。比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投资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很快,但监管乏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贷公司不小贷、担保公司不担保、典当行不典当,投资公司不投资”的不规范现象。

三、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不仅能为全市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还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政府的调控提供基本的信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工作,加强对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建议各县(区)配一名懂金融会管理的副县长分管此项工作。政府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金融系统的工作会议和协调会议。听取金融机构的工作汇报,提出任务和要求,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让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将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区都要成立金融办。已成立的要尽快调配人员,开展工作。成立后没有事业编制的要借鉴神木县的做法,从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中抽调工作能力强、懂金融工作的人员,暂借到金融办。要增加金融办的职能,使其能统筹协调所有新型金融机构,能代表政府抓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工作。

(二)多管齐下 完善体系

一是要尽快创办我市地方银行。市政府应抽调专家学者和敢于改革创新的得力干部,组成申办我市地方银行的班子,调研论证完成前期工作,写出可行性报告,逐级上报审批。创办地方银行困难大、问题多,但事在人为,只要政府有胆识,有信心,有决心,要办成也是可能的。二是积极引进各种不同体制的商业银行。从现已引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看,由于其体制较新,机制较灵活,服务态度好,深受客户的欢迎。同时,大量引进商业银行还可以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形成业内竞争,从而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市、县两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引行工作”,像“招商引资”一样,有必要每年可在外地或本地召开一两次“引行”会议,使各类银行认识榆林、了解榆林、入驻榆林。三是要积极培育企业上市。企业上市是规范管理、筹集资金、多元化经营、避免风险和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榆林要建成“经济强市”应当有一批上市公司。建议市政府要下决心选一两个好的企业为重点,借鉴鄂尔多斯市政府支持伊利集团上市的做法,采取改制、重组和借款支持的办法,实现榆林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四是要创新金融工具,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基金市场。有条件的县也可成立城投公司、能投公司,并积极引导市民购买保险和私募股权基金。

(三)学习先进 以点带面

神木县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吸引了各类金融机构的进驻,促进了新型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形成,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推广。一是向神木那样成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者直接成立有政府参与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二是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神木现有不同类型的银行7种,金融机构科级支行31个,营业网点80多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是长江以北金融机构最多的县。各县也要引进尽可能多的金融机构。三是大力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神木有小额贷款公司16个,投资“三农”贷款比率为78%,担保公司113户(79户与小额贷款公司重组),典当行3家;这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小贷公司在煤矿整合、兰炭产业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县尤其大力要支持此类机构。四是积极引导信用联社、农合行、农商行转型升级。神木农村商业银行本着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宗旨,近年来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市金融行业的一面旗帜,受到省、市、县多次奖励和表扬。建议市上组织相关金融机构认真全面总结神木县的先进经验,形成典型材料印发全市各县区学习参考。有条件可召开现场会或组织神木县各种金融机构的代表到各县传经送宝。

(四)扶持弱产 注重“三农”

同二产比较,我市的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农业产业都是弱质产业,需大力扶持。就一产而言,一是市县政府要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扭转农村资金“农转非”现象;二是市县政府要制定激励和调控机制,鼓励资金回流农村,综合运用利息补贴、税收、担保等经济手段,引导各种资金流向农村;三是加大邮政储蓄银行贷款投放力度,改变“只吸不贷”现象,从而实现流动资金市场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四是市县政府积极为农业生产金融活动提供风险保障机制。农业是一个经营周期长、收益低、风险高的行业,一旦遇到旱、涝、雹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农民将遭受巨大损失。尤其我市红枣、大棚、生猪等种养加企业易受重灾,政府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同时要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分层次的担保体系和担保基金,对农村民营企业和农业大户的融资提供担保。

(五)强化监管 规范经营

一是县(区)政府要吸纳工商、税务、商贸、公安等部门人员成立工作组,对各县(区)的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对新型金融机构的不规范经营问题,彻底清理整顿一次。该变更注销的要变更注销,该转化吸收的要转化吸收,该整合提升的要整合提升,决不估息迁就。否则,一旦某一环节出现资金断链,就会出现连锁反映,甚至形成社会问题,影响安定团结。二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的上级监管部门,加强对本系统金融单位的监管。做到制度健全、规范经营、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三要定期或不定期由人民银行、银监局、金融办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召开协调会、座谈会、研讨会,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监督,使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第二篇:我市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截至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2.7亿元和2678.7亿元。4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16.51亿元和30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6.5%,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9只,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3亿元。9月以来,市建投集团、海恒集团共发行企业债37亿元,市国资公司申请发行10亿元企业债正在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另有4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正在申请之中。信托租赁典当融资及小额贷款迅速发展。兴泰租赁累计向全市200户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租赁融资,兴泰信托新增信托规模43.94亿元。全市典当总额22.54亿元,年末典当余额5.7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试点以来,已放贷1.44亿元。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在或准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我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证券公司总部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9家,期货公司总部3家,期货公司营业部7家,保险机构37家。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安徽兴泰租赁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江淮集团与民生银行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由此可见,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对接难的问题,我市在全省首家设立网上“金融超市”。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中小企业1294家,100多户企业获得贷款37亿元。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对接成效。9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建行向9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93亿元;10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会同市房产局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6家银行与18家房地产企业签署25亿元贷款协议。今年1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发行规模1亿元的“滨湖·春晓”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新的突破。今年6月,“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式公开募集,首期5000万元已由兴泰信托公司与金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召开全市首季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216个,金额91.4亿元。建立了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机制,确保像合肥京东方、熔安动力这样一批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美的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

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金融总量相对偏小,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限,据市金融办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样处于中部的武汉市有34家,长沙市有30家。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来看,武汉市34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5倍,江苏省江阴市14家上市公司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2.5倍。如果与东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有关专家认为,金融资产总量偏小,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偏小,是我市金融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说明我市金融业还不能满足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险、证券、信托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对于合肥的跨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认为,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参加调研座谈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更是反映强烈,不少企业家提出,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利润也比较乐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扩张。有企业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列举了获得贷款难、银行服务僵化等现象,表达了他们在经营企业当中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无奈。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虚假资产报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

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民间融资的活跃,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对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市跨跃式发展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

调研中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金融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金融是条条的,是市场的,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办的积极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

2、完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全面规划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产业园、资本要素大市场等一揽子事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采取切实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我市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洼地。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探索金融创新。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讲诚信、有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加大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金融资源总量

抓住国家当前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银行积极争取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增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运用并购贷款和银团贷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打包向银行推荐。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稳步发展主板市场、壮大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拓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合肥板块”。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深化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及私募等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和信托业务发展。培育和发展有信誉、有品牌、有规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供服务。

4、推进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市经济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农村金融资源,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县域业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热心服务“三农”,力争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发挥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探索和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抓住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发展互助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开展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为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扎实推进“信用合肥”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担保业协会,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要借助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第三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支持不够等问题,亟须加大改革力度。金融改革内容非常丰富,今年的重点是做好以下3件事。

第一,放宽市场准入。金融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本质上仍是竞争性行业,同样需要通过竞争促进服务改善,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要在加强监管前提下,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特色鲜明的基层银行,以缓解小微企业、“三农”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金融业回归竞争性行业的本来面目,形成一个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金融生态,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项改革,要逐步积累经验,积极稳妥推进。

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就是将资金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目前,绝大多数的资金价格都已市场化,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贷款的价格均已放开,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道关口。实际上,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存款利率管制,发行了不少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化定价的范围。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需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难以成功,需要与相关方面改革协调推进。二是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不能不顾成本,盲目竞争,搞利率大战。

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国经验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存款保险客观上能增强这些银行的信用,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有利于推动金融业放开市场准入等改革。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及时控制风险的预案,但关键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在可持续发展中防范系统性风险。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8.23

第四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早在2003年,中央就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当时主要是考虑我国股票市场只有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主板市场,层次单一,难以满足大量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2004年我国推出了中小板,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经过10年探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具规模,股票交易所市场日益壮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各地区域股权转让市场和证券公司柜台市场积极探索前行。

同时,债券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仅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程度不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市场层次、结构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不够丰富,证券期货服务业和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足等,迫切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对现代资本市场复杂形态的一种表述,是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的各要素总和,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交易场所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根据发行和资金募集方式,可以分为公募市场和私募市场;根据交易品种,可以分为以股票债券为主的基础产品市场和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同一个市场内部也包含不同的层次。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各个层次并不是简单平行、彼此隔离的,而是既相互区分、又相互交错并不断演进的结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还体现在投资者结构、中介机构和监管体系的多层次,交易定价、交割清算方式的多样性,它们与多层次市场共同构成一个有机平衡的金融生态系统。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性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国储蓄率较高,但存在企业融资难、民间投资难的突出矛盾,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市场层次不丰富、资金供需双方不能有效匹配的矛盾。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融资需求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同样,投资者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场所,为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打造高效匹配的平台,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有利于创新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结构长期失衡,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实体经济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潜在不良贷款、影子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风险相互关联且正在累积。近年来,我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不断提高,依靠信贷大规模扩张刺激经济难以为继。国际经验表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平衡发展是增强经济金融结构弹性的重要举措。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股权融资,加快资本形成,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改善金融结构,改变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局面,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

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中小企业孕育着新的商业模式以至新兴产业,往往会成为引领经济转型的先导力量。我国大量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风险高、资产少的特点,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通过提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建立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缓解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并由市场筛选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动新兴业态和产业成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有利于促进产业整合,缓解产能过剩。大力推进企业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产业整合,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提供更加高效透明的定价机制和灵活多样的支付工具与融资手段,如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高收益债券、并购基金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投资理财需求激增。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多种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多渠道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投资和理财需求,使不同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有效促进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不断增多,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拓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扩大双向开放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期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同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

着力推动股票市场发展。股票交易所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也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不仅可以吸引长期投资,还可以为其他资本市场提供定价基准和风险管理工具。要继续壮大主板市场,丰富产品和层次,完善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改革创业板制度,适当降低财务标准的准入门槛,建立再融资机制。在创业板建立专门层次,允许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并实行不同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地方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券商柜台市场,逐步建立券商间联网或联盟,开展多种柜台交易和业务。同时,不同层次市场间应建立健全转板机制,改革完善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推动形成有机联系的股票市场体系。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股票市场联系紧密。在很多境外成熟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股票市场。健全的债券市场还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应进一步发展公司债券,丰富债券品种,方便发行人和投资人自主选择发行交易市场,提高市场化水平;发展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私募债发行主体和投资人范围,进一步发展场外交易;强化市场化约束机制,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和监管规则统一。

稳步扩大期货及衍生品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和体量增大,企业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愈加敏感,投资者也越来越需要运用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管理和规避风险。应进一步完善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全价格形成机制,帮助企业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稳步发展权益类、利率类、汇率类金融期货品种,完善场外衍生品市场体系,适应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居民理财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多元化需求。

促进私募市场规范发展。与公募市场相比,私募市场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化,发行流程相对简单高效,发行对象通常限于风险识别和财务能力较强的适格投资者,交易品种更为丰富,交易机制更加灵活,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投资服务。应鼓励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创新,促进并购,增加就业,并实行适度监管、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范募集和宣传推介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坚持市场化取向。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调动市场各方的积极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监管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大力推进监管转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监管执法,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夯实法治基础。切实加强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落实严格的保护和制裁制度,既有高效便捷的法律渠道,实现对守法经营主体受害时的权利救济;又有严密有力的监管措施,实现对违法主体的惩罚和制裁。

加强投资者保护。保护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全体投资者。应建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优化投资回报机制,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推动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中小投资者教育,创新服务中小投资者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方式。

坚持渐进式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国情,吸收借鉴境外市场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精心制定操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做到全局在胸、统筹协调、远近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和市场承受程度,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注重风险防范。随着市场层次和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新技术的大量运用,资本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风险传导路径日益复杂,不同产品、不同市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风险可能相互传导、联动并放大。因此,应加强风险识别,强化资本市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切实提高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我市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在市委

我市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取得显著进展,各类市场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贡献份额增大,有关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保持省内前列,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急需积极应对,奋力赶超。

一、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1、市场总量迅速扩大,商品和要素市场网络基本建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市场建设累计投入超200亿元。至07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52家,其中,消费品市场345家,生产资料市场98家,生产要素市场9家,各类市场成交总额突破287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54%,年均增长27%。2008年上半年成交总额约1500亿元,其中商品市场成交总额同比增幅超30%。

2007年,无锡亿元以上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达1400亿元。其中无锡不锈钢大市场成交超350亿元,流通总量近250万吨,成交总额和流通总量均超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国内最大的集商务、信息、展示、物流、金融、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不锈钢集散中心。江苏无锡生产资料市场、江阴市金属材料市场、江苏长江港口物流综合园区交易中心、江阴景澄物流交易中心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均呈现出高位持续发展的态势。我市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保持位居省内第一。到今年上半年底,全市各类市场拥有营业面积已超800万平方米,相当于“九五”期末的2.3倍,各类市场吸纳从业人员超30万人。全市市场中介组织6000余家,年撮合交易117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万多人。商品和人才、劳动力、房地产、产权、技术等要素市场网络基本建成,各类市场已成为重要的新型产业。

2、市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交易方式不断创新。

到07年底,全市443家商品市场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市场法人制度,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按“十一五”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加大了要素市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市人才市场已完成公益性服务与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分离,按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技术、产权两大要素市场实现服务功能和要素资源的整合,建立市级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成为加快无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

2007年,全市年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达8家,占全省百亿元市场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要素市场2家,商品市场6家。

到今年上半年,各要素市场全部建立了电子信息平台,并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无锡人才网、无锡房地产市场网等经过几次改版,日趋成熟。商品市场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南方不锈钢市场、江苏东方钢材城两家市场已成功开通了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在电子商务上有了新的突破;朝阳蔬菜副食品市场等一批市场已成功实现内部管理电子化;质押交易、竞价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已得到初步推广;集聚知名品牌,走品牌经营、专业化经营之路,已成为当前市场建设的主流模式;拍卖式、竞价式等交易方式也已在粮油等农副产品市场得到应用。

3、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得到强化。

“锡房指数”系统、人才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各工种劳动力指导价格等要素价格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指导价位直接、及时、便捷地服务于消费者、求职者和企业,成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预测预警和宏观调控的依据。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物价局和江南大学等部门和院校,在全国同行中首创,先后研究设立了“无锡建材指数”和 “中国无锡不锈钢指数”,指导建材和不锈钢两大行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今年,我委拟研究建立现代市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市场运行质量、商品流通和要素配置状况,客观评价市场经营管理状况,促进市场流通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和优化资本周转,为政府管理部门强化宏观调控的提供决策依据。

按照市委 《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攻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锡委发

[2006]116号)中“深化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的文件精神,我委组织对全市各类中介组织进行调研,牵头起草了《关于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的若干规定》,就深化社会中介组织改革、加强监管、提高公信度、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已形成送审稿,报市政府下发。

4、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份额增大。

市场的快速发展,确保了迅速增长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为我市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了载体,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市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技贸合作、人才交流,特别是收集、提供有效岗位吸纳社会弱势群体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形成了“建办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带动劳动者创业致富”的主流导向。

二、我市现代市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市场建设同构化、近距化,恶性竞争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市机电、五金、建材、纺织、汽车汽配(含旧机动车交易)等缺乏产业依托的专业市场已趋向饱和,重复建设屡有发生,相互间缺少统筹协调和互动,如过度膨胀,必将导致恶性竞争。从周边城市看,市场同构化、近距化问题也相当突出。

2、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对地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大型市场。

至今年上半年底,我市人均拥有市场营业面积达1.3平方米,已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的水平,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内商品市场竞争力50强中,我市却没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是我市现有消费品市场缺乏地方产业依托,新建大型市场也以“买进卖出”的初级市场为多,使市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受到限制。

3、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仍占主流,市场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

我市市场投资管理主体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流通理念,合作空间小,经营方式因循守旧。受自身实力所限,又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投资回报,因而仍以传统的商铺式交易为主。同时单体市场多而分散,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步伐缓慢,至今没有一家上市的市场。与周边城市比较,杭州市从04年起,将66家经营门类相近的市场整合成杭州四季青国际服装中心等七个中心,实施集约化经营,组织化管理。绍兴、苏州等地的市场也早已上市融资,赢得了发展的先机。与上海期货市场比较,差距更大,0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金额已达12.6万亿元。上海期铜已成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逐步成为国际现货贸易的定价依据。同样,我国新增棉花、白糖等农产品期货品种后,对主产区的地方经济起了引擎作用。与国外市场相比,荷兰阿斯米尔鲜花市场凭借高科技与高效率的非现金拍卖方式,每天清晨2个小时的交易供应全球80%的花卉产品使荷兰的鲜花交易保持了长盛不衰。

4、部分要素市场改革发展迟缓,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市要素市场与其业务主管部门职责分离不清晰,社会公益性服务和开展市场有偿性服务不能完全分离。长期以来,对要素市场功能性建设投入偏少,致使部分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市产权交易市场开展未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和流动虽有所启动,但还未放开步子,进展不快。而上海、天津、四川、河南、陕西等产权交易市场在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经验。

5、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法规建设需进一步强化。

在2007年,我们对一些大型市场作了抽样对比分析,我市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和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品市场已有70家,营业面积690万平方米,成交总额1775亿元,平均每平方米成交2.5万元,纳税99.8元。同口径相比,常州

市平均每平方米成交2.3万元,纳税66元;苏州市每平方米成交2.4万元,纳税109.5元。我市商品市场总量已经趋于饱和,全市约1/3的市场弱化和空置,每年约有20-30家中小型市场关闭,但各区投资新建市场仍然方兴未艾。我市自《行政许可法》出台后,政府对新建市场不再进行审批。而浙江省对商品市场建设按“政府统筹规划引导,分区分片开发,社会多元化投资,国有资本占主导”的思路,通过规划和土地供给,优化市场布局,并从培育长期税源的角度,初步实行了税费统一征收的模式。

三、加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路

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努力组建集团型市场。

综合利用我市口岸、物流园区、大市场集群等资源,围绕支柱产业、重点行业、主导产品,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推进同类市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通过有机整合,培育形成纺织品、不锈钢、建材等一批能辐射全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集团型大市场。大力培育RT、RC、精细化工、陶瓷、机械等与地方产业相配套的地产品专业市场,延伸专业市场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加工、贸易、物流、会展、餐饮等行业互动的产业链,带动地方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

2、推进交易方式创新,努力形成专业商品的全国性集散和商务中心。

市场过多的硬件扩张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也增加了商品流通成本。借鉴西方国家市场运作经验,推进市场交易方式创新,是促进市场快速可持续发展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现代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要依托我市不锈钢、黑色钢等发达的的现货市场,引入期货机制,探索开展中远期合约交易,以降低投资和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带动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的汇集。消费品市场建设要从注重硬件建设提升到商品流通方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技术的全面提升,集聚国内外知名品牌,走品牌经营、专业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之路,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引导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发挥现代金融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在有条件的大型批发市场积极推广质押交易、竞价交易、票据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在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探索拍卖式、竞价式和对手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方式,逐步实现电子统一结算。进一步完善我市不锈钢中远期合约交易中心的建设,规范其运作。

3、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努力培育市场化主体。

加快要素市场公益性服务与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相分离,加大要素市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全市要素统一市场建设,推进建立人力资源、技术产权、房地产等专业要素的统一大市场。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和未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和流动试点。进一步健全“锡房指数”、“劳动力价格”等指数体系,完善要素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拓展市场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能力,创新高端服务产品,不断提升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推进区域合作与交流,健全接轨上海、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实现要素资源在区域内外的自由流动。

4、推进传统中小型市场改造提升,优化市场布局。

突出“以人为本”,按“市场商场化”的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的中小型终端市场,切实改变散、小、乱的现象,营造安全、诚信、方便、舒适的消费环境,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结合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鼓励争创星级文明市场,提升其文明经营的水平。积极组织面上市场开展联合、兼并,引导弱小市场经营业态的转换。

5、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制度建设进程。

一是建立规划的实施机制。根据《无锡市“十一五”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和《无锡市市场建设导向目录》,建立跟踪监督制度、中期评估制度和终期检查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分工作计划的制定要与规划协调一致,利用政策性贷款的重要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领域。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市场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市场培育发展的规律性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全市的大局,按严格把关,谨慎布点。杜绝“先上车后买票”、“先建设再规划”,赶时间,追求短期效应的倾向。

二是加快政策研究。市发改委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快研究出台《无锡市新建市场暂行办法》、《无锡市规范发展中介组织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秩序。进一步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等现有政策措施,结合重大项目安排,对投资周期长、资金要求高、社会效益大的市场项目,优先安排一定数额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予以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为有效防止市场同构化、近距化和市场异常波动,科学地评价市场现代化程度,市发改委拟研究建立“无锡市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指标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发挥作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市场监控体系建设,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和重要储备商品的市场变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调控及时的工作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下载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调研报告

    互联网金融调查报告 摘要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 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它......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健全资本市场体系

    公考领袖第一品牌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健全资本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

    健全资本市场体系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范文

    健全资本市场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一、我国资本市场现状与问题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发展起点上和过程中面临着特有的初始条件和内外部环境。总体上资本......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

    我市有关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多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我市金融推助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促进金融稳健发展 支持经济持续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活则经济兴,金融滞则经济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较长时间较快发展,与金融业的创......

    阳新商务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阳新商务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明确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服务完善,适应我县农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