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6: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第一篇: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强化帮扶中心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青冈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4年初成立后,以服务职工和社会,确保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为宗旨,致力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就业帮助、信访接待和职业培训等服务,有效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为推动全县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

重要作用。一年多来,帮扶中心共接待求职职工600人次,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类救助350余人次,接待职工信访电话1000余次,处理集体来访4起,真正体现了帮扶中心的重要作用。

一、改善环境,配齐人员,进一步强化帮扶中心建设为确保帮扶中心顺利开展工作,我们不断改善办公环境,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了帮扶中心建设。一是改善了办公环境。中心成立之初,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仅租赁了一处30余平米的房屋作为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两张旧办公桌椅,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为便于工作,县委、县政府帮助三次更换办公场所,更新办公设备。今年年初,结合在县直机关中开展的“营造整洁环境,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筹资和协调下,帮扶中心在县祯祥豪庭小区租赁了一处90余平米的门市房,作为办公场所,并进行了必要的装修。同时,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配置了微机和激光打印机,接通了网络信息平台,使帮扶中心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二是强化了队伍建设。为解决好原中心工作人员因没有正式编制,工作热情不高、钻研业务知识主动性较差的问题,2004年年末,在县委、县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为帮扶中心解决了人员编制问题,设立了三个财政编,并从毕业生和其他部门优选了三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专门负责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到岗后,我们首先对其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业务知识、政治理论、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其到岗后能够胜任工作。同时,积极选派中心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有关培训活动,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使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2004年以来,全县共通过外出考察、组织培训等方式,为帮扶中心组织集体学习30余次。其中,在县委组织部今年年初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活动中,共安排中心人员参加了法律、经济管理、政治理论知识等四个班次的学习,有效提高了中心人员的全面素质。三是提供了经济保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县财政每年为帮扶中心划拨专用办公经费2万元,并设立了专用账户。2004年划拨救助资金5万元,并于2004年3月划拨到位。今年年初,经过县委常委会议决定,为帮扶中心划拨资金10万元(其中,县财政划拨5万元,民政局从捐赠款中拿出5万元),作为帮扶中心后续资金。绥办发[2005]13号文件下发后,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从2006年开始,每年为帮扶中心划拨专用帮扶资金10万元,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从而为帮扶中心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规范运作,真帮实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通过广泛深入地联系和凝聚职工群众,全力创造条件,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第一,详细掌握全县特困职工情况,解决特困职工燃眉之急。为全面掌握全县困难职工情况,便于实施救助,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到基层,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下岗职工情况进了详细的调查,摸清了下岗职工的情况,并进行了分类。全县共有下岗职工28461人,其中特困职工1015人,困难职工2125人,年龄在4050的下岗职工占70,有专业技术的下岗职工占13。我们将这些基本情况全部存入数据库中,实行规范的微机化管理。即:将全县所有特困职工和已救助过的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原工作单位、年龄、技术专长、身体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等,全部输入微机中,并做到了随时更新、随时调阅,实现了较好的动态式管理。在实施救助工作中,对申请特困救助的贫困职工,我们首先进行情况登记,然后进行调查、走访、核实,严把关口,确定需要救助的职工对象。在了解到米厂下岗职工王国英家庭贫困、家庭成员均患病的情况时,中心马上派两名工作人员及时到该职工家中了解情况,送去了大米、面粉、豆油等价值500元的生活救助物资。此外,对突发性事件,坚持特事特办,第一时间到现场核实,并直接实施救助,后补办救助手续。自帮扶中心开展工作以来,共对130户特困职工实施了救助,发放救助款达6.8万元。第二,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多层面救助。一是利用职业培训进行救助。我们立足引导、鼓励和培养广大职工在投身经济建设、推进企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中塑造新形象、体现新作为,以“新世纪主人翁行动工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积极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一年多来,利用县劳动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办了电脑、服装裁剪、电焊等培训班

10余期,培训职工达2500余人。累计接待求职职工600人,通过协调劳动和城建等部门,为485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县铸造厂下岗职工董长富,下岗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靠做零工维系一家三口的生活,去年年底,我们动员他参加电焊培训班,结业后,被推荐到大庆一家企业就业,月工资1000余元。二是扩大劳务输出进行救助。我们积极为下岗职工寻找就

业渠道,通过帮扶中心与大庆振富集团、绥化建安建筑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用工联系,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一年多来,通过帮扶中心联系输出劳动力540多人,有效缓解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水利机械厂下岗职工杨文章一家四口无收入来源,温饱和子女就学问题都难以解决。了解到情况后,帮扶中心将杨文章及其妻子介绍到富森木业公司就业,两人月收入达1300余元,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子女就学也有了可靠保障。三是通过法律援助进行救助。我们通过加强对《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依法维护了职工的政治、经济权利。同时,帮扶中心与县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遇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棘手事件,注重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帮助解决。如:原糖厂下岗职工高海,原单位拖欠他工资2872元,后来本人因患脑血栓不能工作,家庭无收入来源,其爱人本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帮扶中心请求援助。在中心和工业办、法院等部门帮助协调、联系下,要回了原欠款。2004年以来,中心共为困难职工索要拖欠工资款等职工合法收入近2万元,有效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成立帮扶中心爱心超市,扩大困难职工的救助面。为使全县特困职工帮扶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集中全社会力量扶贫帮弱,帮扶中心于2005年年初成立了“一帮一”爱心超市,并在青冈镇的八个社区也相应成立了爱心超市,并确定专人负责,接受捐赠,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燃眉之急。5月份,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心系困难职工,奉献一份爱心”为主题的募捐活动。此次活动,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近3万件,旧家用电器、家具等1000余件。其中帮扶中心爱心超市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3800多件,旧家用电器15件,总价值达1万多元。全县八个爱心超市成立以来共救助困难职工1300余人。从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心、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我们从思想上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浓厚的感情,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就业、保障、分配等方面帮助排忧解难。一年多来,中心共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证892个,协调税务、工商等部门减免部分税金,增加了特困职工的收入。通过协调民政部门,共为2170人安排了低保,使特困职工老有所养、弱有所帮、残有所助。县社冷饮厂下岗职工牛纯喜领取特困证后,在亲属的帮助下,开办了一个水果店,年收入近一万元,年免收税费达1500多元,一举实现了脱贫。

三、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专门领导组织。我们把城市一帮一纳入全县扶贫开发整体规划中,统筹谋划落实。为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县委常务副书记为组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中心具体工作。同时,把帮扶工作列为县委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定期进行督办,随时报送县委主要领导,并向基层通报情况。从而有力保证了帮扶中心工作扎实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我们根据帮扶中心工作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研究制定了《职业介绍办法实施细则》和学习、工作、奖惩等相关制度,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目标管理,本着能量化就量化,不能量化就具体的原则,规范了行为,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帮扶回访工作制度,对帮扶过的困难职工,在三个月内将深入到其家中进行一次回访,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三是坚持实行例会制。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听取一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随时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于重要工作,提交政府常务会或县委常委会议进行讨论。今年年初,为筹措10万元的帮扶资金,经帮扶领导小组讨论后,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解决并划拨到位。对困难职工进行资助前,我们都要召开帮扶领导小组办公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以确保救助工作规范运作,取得实效。虽然我们通过加强帮扶中心建设,在扶助贫困职工工作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市县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县帮扶中心真正建成暖职工之心、增职工之益、解职工之需的“职工之家”。

第二篇: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强化帮扶中心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青冈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4年初成立后,以服务职工和社会,确保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为宗旨,致力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就业帮助、信访接待和职业培训等服务,有效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了大

量社会矛盾,为推动全县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多来,帮扶中心共接待求职职工600人次,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类救助350余人次,接待职工信访电话1000余次,处理集体来访4起,真正体现了帮扶中心的重要作用。

一、改善环境,配齐人员,进一步强化帮扶中心建设

为确保帮扶中心顺利开展工作,我们不断改善办公环境,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了帮扶中心建设。

一是改善了办公环境。中心成立之初,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仅租赁了一处30余平米的房屋作为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两张旧办公桌椅,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为便于工作,县委、县政府帮助三次更换办公场所,更新办公设备。今年年初,结合在县直机关中开展的“营造整洁环境,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筹资和协调下,帮扶中心在县祯祥豪庭小区租赁了一处90余平米的门市房,作为办公场所,并进行了必要的装修。同时,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配置了微机和激光打印机,接通了网络信息平台,使帮扶中心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是强化了队伍建设。为解决好原中心工作人员因没有正式编制,工作热情不高、钻研业务知识主动性较差的问题,2004年年末,在县委、县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为帮扶中心解决了人员编制问题,设立了三个财政编,并从毕业生和其他部门优选了三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专门负责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到岗后,我们首先对其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业务知识、政治理论、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其到岗后能够胜任工作。同时,积极选派中心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有关培训活动,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使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2004年以来,全县共通过外出考察、组织培训等方式,为帮扶中心组织集体学习30余次。其中,在县委组织部今年年初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活动中,共安排中心人员参加了法律、经济管理、政治理论知识等四个班次的学习,有效提高了中心人员的全面素质。

三是提供了经济保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县财政每年为帮扶中心划拨专用办公经费2万元,并设立了专用账户。2004年划拨救助资金5万元,并于2004年3月划拨到位。今年年初,经过县委常委会议决定,为帮扶中心划拨资金10万元(其中,县财政划拨5万元,民政局从捐赠款中拿出5万元),作为帮扶中心后续资金。绥办发[2005]13号文件下发后,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从2006年开始,每年为帮扶中心划拨专用帮扶资金1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从而为帮扶中心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规范运作,真帮实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为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通过广泛深入地联系和凝聚职工群众,全力创造条件,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第一,详细掌握全县特困职工情况,解决特困职工燃眉之急。为全面掌握全县困难职工情况,便于实施救助,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到基层,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下岗职工情况进了详细的调查,摸清了下岗职工的情况,并进行了分类。全县共有下岗职工28461人,其中特困职工1015人,困难职工2125人,年龄在4050的下岗职工占70,有专业技术的下岗职工占13。我们将这些基本情况全部存入数据库中,实行规范的微机化管理。即:将全县所有特困职工和已救助过的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原工作单位、年龄、技术专长、身体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等,全部输入微机中,并做到了随时更新、随时调阅,实现了较好的动态式管理。

在实施救助工作中,对申请特困救助的贫困职工,我们首先进行情况登记,然后进行调查、走访、核实,严把关口,确定需要救助的职工对象。在了解到米厂下岗职工王国英家庭贫困、家庭成员均患病的情况时,中心马上派两名工作人员及时到该职工家中了解情况,送去了大米、面粉、豆油等价值500元的生活救助物资。此外,对突发性事件,坚持特事特办,第一时间到现场核实,并直接实施救助,后补办救助手续。自帮扶中心开展工作以来,共对130户特困职工实施了救助,发放救助款达6.8万元。

第二,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多层面救助。一是利用职业培训进行救助。我们立足引导、鼓励和培养广大职工在投身经济建设、推进企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中塑造新形象、体现新作为,以“新世纪主人翁行动工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

”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积极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一年多来,利用县劳动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办了电脑、服装裁剪、电焊等培训班10余期,培训职工达2500余人。累计接待求职职工600人,通过协调劳动和城建等部门,为485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县铸造厂下岗职工董长富,下岗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靠做零工维系一家三口的生活,去年年底,我们动员他参加电焊培训班,结业后,被推荐到大庆一家企业就业,月工资1000余元。二是扩大劳务输出进行救助。我们积极为下岗职工寻找就业渠道,通过帮扶中心与大庆振富集团、绥化建安建筑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用工联系,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一年多来,通过帮扶中心联系输出劳动力540多人,有效缓解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水利机械厂下岗职工杨文章一家四口无收入来源,温饱和子女就学问题都难以解决。了解到情况后,帮扶中心将杨文章及其妻子介绍到富森木业公司就业,两人月收入达1300余元,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子女就学也有了可靠保障。三是通过法律援助进行救助。我们通过加强对《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依法维护了职工的政治、经济权利。同时,帮扶中心与县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遇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棘手事件,注重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帮助解决。如:原糖厂下岗职工高海,原单位拖欠他工资2872元,后来本人因患脑血栓不能工作,家庭无收入来源,其爱人本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帮扶中心请求援助。在中心和工业办、法院等部门帮助协调、联系下,要回了原欠款。2004年以来,中心共为困难职工索要拖欠工资款等职工合法收入近2万元,有效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成立帮扶中心爱心超市,扩大困难职工的救助面。为使全县特困职工帮扶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集中全社会力量扶贫帮弱,帮扶中心于2005年年初成立了“一帮一”爱心超市,并在青冈镇的八个社区也相应成立了爱心超市,并确定专人负责,接受捐赠,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燃眉之急。5月份,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心系困难职工,奉献一份爱心”为主题的募捐活动。此次活动,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近3万件,旧家用电器、家具等1000余件。其中帮扶中心爱心超市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3800多件,旧家用电器15件,总价值达1万多元。全县八个爱心超市成立以来共救助困难职工1300余人。从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心、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我们从思想上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浓厚的感情,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就业、保障、分配等方面帮助排忧解难。一年多来,中心共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证892个,协调税务、工商等部门减免部分税金,增加了特困职工的收入。通过协调民政部门,共为2170人安排了低保,使特困职工老有所养、弱有所帮、残有所助。县社冷饮厂下岗职工牛纯喜领取特困证后,在亲属的帮助下,开办了一个水果店,年收入近一万元,年免收税费达1500多元,一举实现了脱贫。

三、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

一是成立专门领导组织。我们把城市一帮一纳入全县扶贫开发整体规划中,统筹谋划落实。为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县委常务副书记为组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中心具体工作。同时,把帮扶工作列为县委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定期进行督办,随时报送县委主要领导,并向基层通报情况。从而有力保证了帮扶中心工作扎实顺利开展。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我们根据帮扶中心工作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研究制定了《职业介绍办法实施细则》和学习、工作、奖惩等相关制度,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目标管理,本着能量化就量化,不能量化就具体的原则,规范了行为,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帮扶回访工作制度,对帮扶过的困难职工,在三个月内将深入到其家中进行一次回访,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是坚持实行例会制。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听取一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随时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于重要工作,提交政府常务会或县委常委会议进行讨论。今年年初,为筹措10万元的帮扶资金,经帮扶领导小组讨论后,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解决并划拨到位。对困难职工进行资助前,我们都要召开帮扶领导小组办公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以确保救助工作规范运作,取得实效。

虽然我们通过加强帮扶中心建设,在扶助贫困职工工作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市县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县帮扶中心真正建成暖职工之心、增职工之益、解职工之需的“职工之家”。

第三篇: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整理

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整理大全

帮扶,意思为帮助扶持。东星资源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一

我们青冈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年初成立后,以服务职工和社会,确保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为宗旨,致力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就业帮助、信访接待和职业培训等服务,有效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为推动全县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多来,帮扶中心共接待求职职工600人次,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类救助350余人次,接待职工信访电话1000余次,处理集体来访4起,真正体现了帮扶中心的重要作用。

一、改善环境,配齐人员,进一步强化帮扶中心建设

为确保帮扶中心顺利开展工作,我们不断改善办公环境,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了帮扶中心建设。

一是改善了办公环境。中心成立之初,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仅租赁了一处30余平米的房屋作为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两张旧办公桌椅,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为便于工作,县委、县政府帮助三次更换办公场所,更新办公设备。今年年初,结合在县直机关中开展的“营造整洁环境,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筹资和协调下,帮扶中心在县祯祥豪庭小区租赁了一处90余平米的门市房,作为办公场所,并进行了必要的装修。同时,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配置了微机和激光打印机,接通了网络信息平台,使帮扶中心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是强化了队伍建设。为解决好原中心工作人员因没有正式编制,工作热情不高、钻研业务知识主动性较差的问题,20**年年末,在县委、县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为帮扶中心解决了人员编制问题,设立了三个财政编,并从毕业生和其他部门优选了三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专门负责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到岗后,我们首先对其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业务知识、政治理论、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其到岗后能够胜任工作。同时,积极选派中心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有关培训活动,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使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20**年以来,全县共通过外出考察、组织培训等方式,为帮扶中心组织集体学习30余次。其中,在县委组织部今年年初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活动中,共安排中心人员参加了法律、经济管理、政治理论知识等四个班次的学习,有效提高了中心人员的全面素质。

三是提供了经济保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县财政每年为帮扶中心划拨专用办公经费2万元,并设立了专用账户。20**年划拨救助资金5万元,并于20**年3月划拨到位。今年年初,经过县委常委会议决定,为帮扶中心划拨资金10万元(其中,县财政划拨5万元,民政局从捐赠款中拿出5万元),作为帮扶中心后续资金。绥办发[20**]13号文件下发后,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从2006年开始,每年为帮扶中心划拨专用帮扶资金1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从而为帮扶中心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规范运作,真帮实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为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通过广泛深入地联系和凝聚职工群众,全力创造条件,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第一,详细掌握全县特困职工情况,解决特困职工燃眉之急。为全面掌握全县困难职工情况,便于实施救助,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到基层,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下岗职工情况进了详细的调查,摸清了下岗职工的情况,并进行了分类。全县共有下岗职工28461人,其中特困职工1015人,困难职工2125人,年龄在4050的下岗职工占70%,有专业技术的下岗职工占13%。我们将这些基本情况全部存入数据库中,实行规范的微机化管理。即:将全县所有特困职工和已救助过的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原工作单位、年龄、技术专长、身体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等,全部输入微机中,并做到了随时更新、随时调阅,实现了较好的动态式管理。

在实施救助工作中,对申请特困救助的贫困职工,我们首先进行情况登记,然后进行调查、走访、核实,严把关口,确定需要救助的职工对象。在了解到米厂下岗职工王国英家庭贫困、家庭成员均患病的情况时,中心马上派两名工作人员及时到该职工家中了解情况,送去了大米、面粉、豆油等价值500元的生活救助物资。此外,对突发性事件,坚持特事特办,第一时间到现场核实,并直接实施救助,后补办救助手续。自帮扶中心开展工作以来,共对130户特困职工实施了救助,发放救助款达6.8万元。

第二,发挥职能作用,实施多层面救助。一是利用职业培训进行救助。我们立足引导、鼓励和培养广大职工在投身经济建设、推进企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中塑造新形象、体现新作为,以“新世纪主人翁行动工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积极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一年多来,利用县劳动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办了电脑、服装裁剪、电焊等培训班10余期,培训职工达2500余人。累计接待求职职工600人,通过协调劳动和城建等部门,为485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县铸造厂下岗职工董长富,下岗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靠做零工维系一家三口的生活,去年年底,我们动员他参加电焊培训班,结业后,被推荐到大庆一家企业就业,月工资1000余元。二是扩大劳务输出进行救助。我们积极为下岗职工寻找就业渠道,通过帮扶中心与大庆振富集团、绥化建安建筑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用工联系,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一年多来,通过帮扶中心联系输出劳动力540多人,有效缓解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水利机械厂下岗职工杨文章一家四口无收入来源,温饱和子女就学问题都难以解决。了解到情况后,帮扶中心将杨文章及其妻子介绍到富森木业公司就业,两人月收入达1300余元,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子女就学也有了可靠保障。三是通过法律援助进行救助。我们通过加强对《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依法维护了职工的政治、经济权利。同时,帮扶中心与县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遇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棘手事件,注重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帮助解决。如:原糖厂下岗职工高海,原单位拖欠他工资2872元,后来本人因患脑血栓不能工作,家庭无收入来源,其爱人本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帮扶中心请求援助。在中心和工业办、法院等部门帮助协调、联系下,要回了原欠款。20**年以来,中心共为困难职工索要拖欠工资款等职工合法收入近2万元,有效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成立帮扶中心爱心超市,扩大困难职工的救助面。为使全县特困职工帮扶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集中全社会力量扶贫帮弱,帮扶中心于20**年年初成立了“一帮一”爱心超市,并在青冈镇的八个社区也相应成立了爱心超市,并确定专人负责,接受捐赠,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燃眉之急。5月份,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心系困难职工,奉献一份爱心”为主题的募捐活动。此次活动,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近3万件,旧家用电器、家具等1000余件。其中帮扶中心爱心超市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衣物3800多件,旧家用电器15件,总价值达1万多元。全县八个爱心超市成立以来共救助困难职工1300余人。从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心、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我们从思想上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浓厚的感情,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就业、保障、分配等方面帮助排忧解难。一年多来,中心共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证892个,协调税务、工商等部门减免部分税金,增加了特困职工的收入。通过协调民政部门,共为2170人安排了低保,使特困职工老有所养、弱有所帮、残有所助。县社冷饮厂下岗职工牛纯喜领取特困证后,在亲属的帮助下,开办了一个水果店,年收入近一万元,年免收税费达1500多元,一举实现了脱贫。

三、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

一是成立专门领导组织。我们把城市一帮一纳入全县扶贫开发整体规划中,统筹谋划落实。为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县委常务副书记为组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帮扶中心具体工作。同时,把帮扶工作列为县委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定期进行督办,随时报送县委主要领导,并向基层通报情况。从而有力保证了帮扶中心工作扎实顺利开展。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我们根据帮扶中心工作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研究制定了《职业介绍办法实施细则》和学习、工作、奖惩等相关制度,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目标管理,本着能量化就量化,不能量化就具体的原则,规范了行为,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帮扶回访工作制度,对帮扶过的困难职工,在三个月内将深入到其家中进行一次回访,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是坚持实行例会制。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听取一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随时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于重要工作,提交政府常务会或县委常委会议进行讨论。今年年初,为筹措10万元的帮扶资金,经帮扶领导小组讨论后,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解决并划拨到位。对困难职工进行资助前,我们都要召开帮扶领导小组办公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以确保救助工作规范运作,取得实效。

虽然我们通过加强帮扶中心建设,在扶助贫困职工工作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市县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县帮扶中心真正建成暖职工之心、增职工之益、解职工之需的“职工之家”。

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二

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总工会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帮扶活动的要求和工作职责,立足实际,努力开拓,坚持帮扶与促进再就业结合的工作思路,使我县帮扶工作形成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并举,短期帮扶与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与社会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帮扶工作合力

县委、县政府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20**年,县委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长助理、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局、工会等21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之后,随着领导工作变动,县委都及时调整了领导组成员,确保帮扶工作都始终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开展。县委常委会、政府办公会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专题研究工会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乡镇、各单位工会主席为本单位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系统、本单位的帮扶工作,为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突出重点、强力实施帮扶再就业工程

我县共有困难职工4345人,进入低保中心的有3832余人,困难职工问题较多,也比较突出。为此,我们主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职工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我们建立了希望电脑培训学校、源泉技工学校、技先服装技校、新亮技工学校等职工技术培训基地,对下岗职工、农民工进行机械、电气、服装、电脑、餐饮服务等多门类专业技能培训,并实现了培训、输出一条龙服务。县政府对此项工作予以大力支持,每年都投入培训资金350万元左右,并通过社会力量及职业培训学校培训下岗职工、农民工达8000余人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二是实施就业帮扶,创造就业岗位。我们会同人事劳动局定期召开就业招聘洽谈会。深入到各企业,了解用工情况,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安置职工就业。两年来,我县广民建安公司、永威皮鞋厂、树民三轮车厂、隆鑫三轮车厂等20余家私营企业招聘下岗职工、农民工,使2300名下岗职工、农民工走上再就业之路。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我们依托职工培训基地,向省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输出劳务人员。据统计,目前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11万余人。遍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十多个省市。仅**市就有我县务工人员3万余人,以常村乡务工人员为主,形成了**市内“小常村”。去年,县委、县政府领导还组成慰问团赴**市慰问看望籍务工人员,为他们送去了家乡人民亲切问候,勉励他们努力工作,为家乡争光,为**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贡献。三是开展小额借款帮扶。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利用小额借款促进再就业扶贫解困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尽可能多的困难职工得到帮助。并且实行循环使用,滚动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从20**年至今,累计借出资金49万元,帮扶下岗职工389名,使330名下岗职工走上了脱贫之路。

三、情系职工,打造帮扶工作“绿色通道”

1、深入实施“双节”送温暖活动。多年来,“双节”期间,我们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年11月份,我们都对全县困难职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调查报告,提出春节送温暖活动意见及方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送温暖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全县科级干部实行“一帮一”对口帮扶,入户送温暖到家,使广大困难职工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四年来,县政府共向县总工会拨付帮扶送温暖专项资金267万元,筹措物资价值20余万元,累计对2万余名困难职工进行了救助。此项工作已形成了县委、政府、县总工会的一项制度。

2、大力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近年来,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较好的缓解这一问题,县总工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多方筹措资金,资助当年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特别是困难农民工子女上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社会上广泛赞誉,保证了我县没有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被拒之大学门外。连续4年共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包括农民工子女151名,发放助学资金20.95万元,帮助中小学生减免学费29名。

3、关爱儿童,重视单亲女职工帮扶工作。单亲女职工面临更多的社会、家庭压力。根据我们调查摸底情况,我县共有单亲特困女职工47人,其中23人纳入低保。几年来,我们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为91名单亲女职工子女发放救助金及物资学习用品共计6万余元。同时,我们还做到春节送温暖单亲困难女职工必送,“金秋助学”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必助。

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帮扶,我县的帮扶工作已有单一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向制度化、社会化、经常化方面转变。全县形成了节日救助、灾害救助、专项救助、日常救助的帮扶格局,做到随时、随地对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提供救助,打造了一条帮扶工作的“绿色通道”。但与省、市的要求,与职工的期望还存在不少的差距,我们决心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借鉴外地及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努力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使帮扶中心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

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三

20**年,新一轮市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对口帮扶工作启动,市发改委继续对口联系帮扶秭归县梅家河乡郑家岭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在市委农办的指导帮助下,发挥市直驻秭归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综合协调服务职能,积极支持帮扶对口联系点,坚持立足长远办实事、讲效率,以推动郑家岭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该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该村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领导高度重视,实行目标责任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力帮扶的良好氛围

两年来,市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驻村工作队建设,党组班子组织人员专题研究郑家岭村农业发展规划,指导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定期联系村委领导班子,及时了解该村急需解决的困难,掌握工作队的任务完成情况。委分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党组副书记梅云年同志10余次带领相关业务科室和工作队员赴村现场办公,研究制定帮扶项目,督促帮扶措施和资金落实。委其他党组成员积极支持配合驻村帮扶工作,督促分管科室落实相关帮扶项目资金。同时,我委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纳入委内目标考核内容,制定下发了具体帮扶计划,做到驻村帮扶工作有计划、有任务、有目标,要求每个科室全年至少完成一项帮扶任务,对各科室定指标、定责任,充分调动了各科室的积极性,在全委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帮村做好规划,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郑家岭村最高海拔660米,气候温暖,同时该村地质结构大部分为石灰岩,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帮村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做到三个“两手抓”,即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集体经济壮大一手抓农民增收,一手抓社会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帮助该村制定了大力发展柑桔、西瓜、板栗等特色产业的规划,规划建设了精品果园、养殖基地等,加快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8000元。

三、加大对该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来,我委坚持不懈加大对郑家岭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改善。一是帮助该村积极改善交通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对通村公路和村组公路进行扩展硬化,先后修建硬化水泥路10公里,保证了特色农产品的运输外销畅通;二是协调电力部门加强郑家岭村电网改造,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完成了王家沟、王家岭居民点电力布局,增设和扩容了变压器,为该村提供了3000多米输电电缆,改善了该村用电质量;三是帮助该村争取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解决了全村17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帮助搞好养猪场的配套建设,争取了与养猪场配套的大型沼气池项目,协助完成了猪场租赁,在该村发挥了极大的拉动效应。

四、积极帮助该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帮助该村争取了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150万元,两年内完成了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建住房65套,安置村民300人;二是协助该村完善综合服务社配套功能,开办了农村超市;三是积极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协助该村在新建居民点配套建设了44口沼气池,解决了居民用气难问题。四是联系香港关怀机构,得到该慈善机构支持,资助该村贫困家庭2名大学生和1名高中生完成学业。

五、加大指导力度,努力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提升村级党建水平

近年来,市发改委按照村级党组织建设标准,积极指导该村党建工作,配套完善了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了“3+1”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为村委班子排忧解难。按照“三万”活动安排,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民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实行结对帮扶,改善困难家庭生产生活状况。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派遣一名机关干部在村挂职锻炼,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具体指导村委班子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村委班子带领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村两委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级党建水平显著提高,该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第四篇:帮扶工作经验报告范文

毕节市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关于帮扶联系乡镇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毕节市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自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思想和工作作风教育,不断转变员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公司领导率先示范,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并结合当前“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派出了工作队员到团结乡团结村去开展帮扶工作。现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下基层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端正思想,转变作风,提高认识,推动跨越

毕节市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围绕“转变作风,提高作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以推动“强市升位,跨越发展”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准则,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深入整治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利用每周员工学习会议,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着实转变全体员工思想作风,不断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二、积极开展抗雪凝救灾活动

2010年冬季,毕节市遭受重大的雪凝灾害,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公司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参加抗

雪凝救灾工作,并对贫困群众和党员进行慰问,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011年元月,公司三位领导在八寨坪镇党政班子的带往下,深入八寨镇各村开展慰问活动,为80户受灾贫困户及优抚对象送去大米、菜油及慰问金,折合人民币16,000元,查看了当地的实情情况,鼓励当地的党员和群众积极开展生活自救,共同战胜自然灾害,夺取抗灾胜利。

三、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深入群众开展慰问活动。2011年,毕节市又遭受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农作物大幅度下降,同时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组织全体员工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共收到员工捐款1,900元,公司出资1100元,在岔河镇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慰问了龚家龙等15户受灾特别严重的困难群众,为每户送到慰问金200元,并鼓励他们一定要搞好生活自救,度过难关。同时,公司领导及员工多次深入晨思村的田边地角了解灾情,与当地部分群众和党员进行了交谈。指导他们一定要把旱灾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绝收的要栽种其他作物,未绝收的要加强管理,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和搞好自己的生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避免因旱灾带来的火灾现象发生。

四、努力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

认真落实为胡锦涛总书记“七 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上及党委关于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常委8.14会议的要求。学习围绕推进行一轮改革发展,切实转变作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深入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做工作,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促民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市委的安排布置,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派出工作队员到团结乡团结村开展帮扶活动。

工作队员深入到团结乡团结村推进了解村的基本情况:团结乡团结村乡政府所在地,面积1.2平方公里,有村民1850人,515户。其中困难户275户,低保户105户,劳动力821人,少数民族223人55户,党员47名(其中困难党员14名)。深入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该村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作了民情日记,经投想办法出主义,帮助该村解决困难。在深入村组走访座谈中,听群众反映该村平子组干旱,造成群众饮用困难,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一起,帮助群众找水源,并与党委政府进行商谈,似从4公里以外有水源的新中村安装自来水。解决该组群众的饮水问题,由开源公司出资一部分,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投工投劳解决该项工程费用,目前正在进行中,在深入新街

组和学校组走访调查中,听到群众反映,他们承包土地大部分被修学校修大街等占用,所剩土地不能维持生活,要求政府予以帮助。工作人员向失去土地的群众宣传毕节市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引导他们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并协调有关单位帮助他们办理,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学好本领,进行转产转业;块实地查看干旱受灾情况时,鼓励群众要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赶快整理土地,待旱情缓解后,多种其他冬季作物,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在深入群众连接群众的生活情况后,对生活困难的15户村民进行了慰问,每户送了50斤大米。折合人民币2360元,体现了公司对困难群众的一点关怀。

总之,在作风办建设的一系列活动中,开源公司都严格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开展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今后的活动中,将扎实深入开展好各项活动,为毕节市的经济社会有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驻村帮扶工作经验材料

镇安县注重发挥“四支队伍”作用,强管理、夯责任,全力打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铁一般信念、铁一般本领、铁一般作风、铁一般担当、铁一般纪律”扶贫干部队伍。

尽锐出战,确保优秀干部下到一线

一是用最严格的举措选派干部。

出台《镇安县关于加强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办法》,将1200余名优秀干部下派到了一线。凡是镇办和部门派不出的,取消该单位评优评先资格;凡是派出干部不愿下的,一般干部考核不定等次,后备干部取消资格,科级干部予以免职或降级处理;凡是因选派干部工作不力,造成帮扶村未完成当年脱贫攻坚任务或造成重大失误的,对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问责。二是用最暖心的举措激励干部。在政治上,凡是选派驻村的一般干部直接确定为副科后备,副科干部直接确定为正科后备,正科干部直接确定为重用提拔对象;凡是县委研究干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必须占到半数以上。2017年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重用93名,占提拔重用总数135名的68.9%。在经济上,除按规定足额落实第一书记工作经费1万元、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2万元、通讯费1200元外,每年还拿出100万元,对50个驻村帮扶先进集体和5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年终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对已退二线自愿驻村帮扶的干部,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奖励。广泛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村”创建活动,每两个月评选出30个“红旗村”,入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报酬每月上调500元,其他村干部上调300元。在生活上,为所有驻村工作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一次体检。双职工家庭错时驻村,集中安排食宿,给予伙食补助。三是用最长效的举措提升干部。除定期选派干部外出学习外,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员培训,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县扶贫局、县农广校负责组织实施,邀请专家学者或者业务骨干授课。

严格管理,确保良好形象树在一线

一是制定铁律严格约束。

出台《镇安县脱贫摘帽六条铁律》,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所有干部必须吃农家饭;县领导每周驻村不少于“一天一夜”、包户干部不少于“两天两夜”、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于“五天四夜”。二是强化督查从严问责。成立以县人大主任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四名人大副主任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督查工作组,抽调专兼职工作人员57人组建“一办两组五队”,开展明察暗访,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同一问题第一次进行约谈并公开通报,第二次诫勉谈话并给予相应处分,第三次就地免职。2017年,共问责干部321人,召回第一书记3人,调整村党支部书记7人。三是创新举措充实力量。在全县150个村(社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20-30户左右为1个片区,推选1名扶贫“中心户长”,全县共推选扶贫中心户长3050名。户长重点当好“五大员”,即扶贫政策“宣传员”、脱贫工作“指导员”、联系群众“信息员”、脱贫攻坚“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每月给予50分爱心积分,作为薪酬用于“爱心超市”兑换物品。

压实责任,确保四支力量干在一线

一是以上率下带头干。

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带头包抓1个深度贫困村、2个贫困村,联系1个非贫困村;其他县级领导包抓2个贫困村,联系1个非贫困村,全县96个贫困村全覆盖。二是明确分工统筹干。下发《镇安县脱贫摘帽县级领导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明确了县委统筹、政府主抓、人大监督、政协评估的职责分工。严格对标“577”标准,制定脱贫摘帽任务、责任、时间清单,建立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三本台账”和产业项目、群众诉求“两个明细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与各责任部门逐项签订“责任状”,实行工作交办、对标销号管理。三是干部包户精准干。县级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分别包扶不少于5户、3户、2户贫困户,并且联系一定数量的非贫困户,实现干部帮扶贫困户、联系非贫困户全覆盖,一包到底,不脱贫不撤离。

下载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经验材料(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帮扶中心规章制度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管理制度汇编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工会委员会 2014年1月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职责 二、困难......

    考察报告(帮扶中心)

    关于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从200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推广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来,帮扶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工会直接维护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利益的有效......

    帮扶中心先进事迹

    徐州市铜山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先进事迹铜山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以来,本着“心系职工,亲情服务”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机制建设的思考 滁州市总工会副主席 朱荣 [摘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载体和窗口。工会帮扶中心运作的现......

    帮扶中心工作汇报

    在省总工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中心于××××年月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中心设立“困难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贷款、免费职介”五个服务平台......

    成都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 成都市总工会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 一、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资金保障......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七台河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所属勃利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也与2004年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市总工会独立开展工作的内设机构,地理位置十分方便,居......

    城管党委激励帮扶工作经验材料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是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既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