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察报告(帮扶中心)
关于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从200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推广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来,帮扶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工会直接维护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利益的有效载体。随着帮扶中心职能的延伸拓展和网络化格局的形成.如何明确帮扶中心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是确保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今年9月中旬,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3人,本着真诚取经、虚心学习的态度,先后对大同市、阳泉市和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得到了热情欢迎和接待。通过参观、座谈、听取经验介绍,使我们学习到了外地市的好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反思了我们自己的不足。
一、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状况
鹤岗市的帮扶中心成立于2004年6月。多年来帮扶中心以“诚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尽心竭力为职工解难事”为工作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即树立了市总工会在社会各界和困难职工中的良好形象,也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8年来,帮扶中心发放使用资金550万元,有1697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得到了各类帮助。职业介绍5350人次,技能培训1765人次,创业培训180人,政策咨询1147人次,接待各类来访2240余人次,帮助农民工1942人次,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集中救助仪式等大型活动及其仪式19个,举办技能、就业、家政、困难职工家属、工会生活委员等各类培训班28个,目前,鹤岗市帮扶中心已成为全市特困职工心目中的“110”,真正发挥了“帮扶中心”的作用。
二、我市帮扶中心与外地市的差距。
天津、大同和阳泉三个地市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各有亮点和经验。
(一)天津市帮扶中心
天津市总工会帮扶中心,这个为全国工会帮扶事业贡献了“天津模式”的地方,已经成为一个响亮而温暖的名字。创建10年来,这个直接反映民情、诠释民生厚重含义的地方,直接帮扶困难职工50万人次,让无数带着期盼走进这里寻求救助的困难职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
天津市总工会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广泛开展以“助民生、促稳定”为主题的职工权益保障活动,大力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扩大帮扶工作领域,完善帮扶功能,增强帮扶实力,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帮扶工作实现七大新突破:
一是帮扶工作理念实现新突破。主动将工会帮扶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工会帮扶工作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相补充,对处在社会保障边缘遇到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各类职工家庭进行快捷帮扶。在内容上,由为困难职工办实事为主,向源头参与、强化监督和敦促落实等方面延伸。在方式上,逐步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帮扶向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的依档规范帮扶转变。
二是帮扶工作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抓了67家区县局帮扶中心(站)在领导体制、接待场所、办公设施、人员配备、工作制度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帮扶网络向全市240家乡镇街工会延伸。目前已形成三级帮扶网络,实现了爱心捐赠与接受帮扶的无缝对接。许多区县工会以帮扶中心为载体,主动为未建会的非公企业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让企业经营者切实体会到工会帮扶工作对于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这些企业建会建制等工作的开展。
三是帮扶工作机制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总工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的意见》,在总结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帮扶工作的一个目标、六大帮扶、五项制度和五个工作要求,全总领导对此批示:“天津市总制定的帮扶意见具体且有针对性,全总帮扶工作可以借鉴推广”;
健全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化管理,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进一步夯实了帮扶工作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推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提高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帮扶工作模式实现新突破。为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基层帮扶中心(站)由工会独自开展帮扶工作向与区域内多部门联合拓展。河东区东新街、南开区水上公园街、红桥区芥园道街、河北区建昌道街、和平区小白楼街等街道帮扶站,主动联合劳动、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开展帮扶工作;涉农区县的乡镇帮扶站还在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设立帮扶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
五是农民工帮扶工作实现新突破。针对农民工帮扶工作,市总工会在总结基层工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上一样平等,权益上一样维护,生活上一样关心,技术上一样传帮”的工作要求。保税区帮扶中心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实际,开展了生活帮扶、岗位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法律援助、争议调解、婚姻介绍等十项服务,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称赞为“打包服务”。
六是冬季送温暖及两节慰问工作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在冬季送温暖及两节慰问工作中,针对各类困难人员的实际需求,各级工会创新开展了“十送”活动,即为生活困难职工送过冬过节生活物资;为患大病重症困难职工送医疗救助;为困难职工家庭在学子女送助学;为就业困难人员送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为合法劳动权益受侵害的困难职工送法律援助;为在津务工农民工顺利回乡返城送平安;为孤老职工送家政服务;为新生代职工送精神关爱;为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送年夜饭;为生活困难工会干部送组织关怀等活动。
七是金秋助学工作实现新突破。随着金秋助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工会推行了助学跟踪帮扶制度,即对困难职工子女持续助学的同时,还对其家庭进行生活帮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建立“阳光就业基地”,安置他们实现就业。各级工会还广泛开展了结对助学、劳模助学、联系减免学杂费、帮助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
(二)大同市和阳泉市帮扶中心
大同、阳泉两市和我市的经济结构比较类似,都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
城市。其帮扶中心都是2002年建立的,规范化建设普遍得到加强,都达到“山西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
1、有方便职工来访的办公场所面积达到了200平方米;
2、有热线电话和专用工作电话;
3、有微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信息化办公设备;
4、市总工会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的研究帮扶工作;
5、有专兼职主任、副主任、专业律师、会计和出纳和3名以上专职的工作人员;
6、有定期不定期的财政资助和数量不等的社会捐款及本级工会资金注入;
7、有健全的信访接待、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档案资料;
8、有专设的帮扶资金账户和审批程序及管理办法;
9、帮扶中心都配备了专用车辆,作为日常的工作用车;
10、工作成效都比较明显。做为山西省中等城市的阳泉市,以雄厚的资金投入、高素质的人员配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创新的工作方式和骄人的工作业绩,使帮扶中心工作名列全省第1名,是山西省的典范。大同市总工会近两年的帮扶工作力度很大,成效也非常显著,其特点是重点突出,长抓不懈。一是大病救助。经过排查,他们把困难企业中患癌症、尿毒症或患其他重大疾病的进入工会档案的特困职工作为救助对象,长期救助,两年来救助了405名,发放救济金81万元。今年还为2800名未纳入医保的特困职工和300名市级以上劳模免费体检;二是助学活动。在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基础上,他们经过对全市每年考入大学一二本的困难职工子女状况的调研,开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春雨助学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600万元,采取“一包四年,长期运作”的方式,对本市考入大学一二本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资助。
两个地市的帮扶中心都是事业编制,每年帮扶资金都能够筹集400—600万元。目前,两个地市帮扶中心的资金均已争取到同级财政的支持,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大同达150万元/年,阳泉为100万元/年。阳泉市在全省本级工会注入帮扶中心资金最高达100万元,大同市本级工会注入50万元。全省得到社会捐赠最多的是阳泉和大同,分别为630万元和607.万元(累计数)。可以说阳泉、大同两市的资金来源最稳定充实。10年来,两地的帮扶中心在信访接待、生活救助、法律咨询、就业帮助、助学帮助、大病救助、信息反映、化解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工作,成效非常显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阳泉市不仅高标准地建设帮扶中心,而且全方位、多层次、长效化地开展帮扶工作效果极佳;另外,大同市把救助患大病的特困职工和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作为重点,长期帮扶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个地市帮扶中心的经验都很有指导性、借鉴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我市帮扶中心与三地市的差距
通过对照比较,我们看到自身与三地市具有如下8个方面的差距:
1、组织领导
三地市帮扶中心领导小组都是副书记或者常务市长担任,成员单位涉及民政、人保、城管、司法、卫生等多个部门一把手;
2、基础设施
三个地市的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都地处市中心沿街繁华地段,交通十分便利。独立办公场所,一楼大厅式服务。办公大厅配备有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室内大屏幕、室外滚动屏等办公设备,并配有帮扶中心公务用车。
3、机构人员
三个市的帮扶中心区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都列为事业编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具有一定能力和学历的社会人员、下岗失业(退休、内退)工会干部、具有一定能力和学历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聘为专职工作人员。其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工资都在1600元以上,分别由财政和工会负责。大同、天津两市配有专职法律工作人员,阳泉市是每年拨付律师事务所1.5万元,由其负责法律服务和接待咨询。
4、帮扶资金
天津、大同和阳泉市的帮扶资金都有强有力的保证,都将帮扶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天津市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加上中央财政和工会自身注入达3000万元/年,阳泉市财政每年拨付200万元,加上中央财政和工会自身注入达600万元/年,大同市财政每年拨付150万元,加上中央财政和工会自身注入达500万元/年)。工会自身注入最少的大同市也达到了50万元/年。
5、帮扶项目
阳泉市和大同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天津市在一个区进行试点。阳泉市和大同市参加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职工每年交费50元,按照8%的比例进行报销(发生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阳泉市困难职工总计1.5万人,而每年办理《特困职工证》数量不超过1500个。爱心帮扶超市的救助物资都是以困难职工日常生活必须的用品为主且全部都是新的。
6、公开公示
三个地市困难职工的确定和救助都在基层进行公开公示,监督措施到位。
7、工作制度
三个地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机制,诸如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总工会关于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入户帮扶救助实施办法》、《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救助款“专款专用”实施细则》等24个关于帮扶中心的管理制度。大同、阳泉两市都分别制定了《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困难职工重大疾病救助办法》、《金秋助学实施办法》、《帮扶资金(物资)管理办法》、《帮扶中心帮扶资金流程》、《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免费体检办法》等相关制度。
8、规范服务
考察学习的三个单位的帮扶中心都实施“一站式、一条龙、窗口式”服务,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工作人员都统一着装,每个窗口服务职责都设有显示牌和受理人,从而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工作格局,受到来访职工的好评。
三、对我市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针对本次考察学习中的心得,我们对我市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如下工作设想:
(一)科学定位帮扶中心的工作性质和范围,明确帮扶中心的发展方向,是确保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帮扶中心作为工会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服务的平台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和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建立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龙头,并使之逐步成为一项社会化的工作,把帮扶中心做大做强,建成工会工作的窗口和工会工作 的亮点,以此深化维权职责,建立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带动工会各项重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着力完善和优化工作机制,为帮扶中心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是调整领导小组成员构成,要跳出工会想工作、干工作,使帮扶中心的工作上升为全市的工作;二是把帮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设为副处级,积极争取把帮扶中心列入事业编制,并参考三地市的做法在社会上进行公开招聘,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和提高,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同时相应地提高我们聘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使其能够安心和积极地工作。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机制,使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按章运行。要按照全总、省总的相关要求及其它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具有规范的约束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困难职工列入和救助的公开公示制度,力争使帮扶工作的严肃性得到体现。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资金筹集渠道,保障帮扶资金后续使用,确保帮扶中心的救助工作正常运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帮扶资金说帮扶中心的血脉,为保证帮扶资金的长期稳定筹集,首先争取市政府把每年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2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其次建议市总工会做出每年从自留经费中拿出不低于2%的比例注入帮扶中心资金的决定;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四是加大社会筹集的力度。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和力量投入,创造优质规范的服务环境。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要有独立的办公场地,在选址上尽量要临街。要做到标识醒目,交通便利,方便职工求助和来访。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要集中办公,为困难职工提供快捷、温馨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要采用窗口式服务,每一个窗口都要放置标识牌,要在醒目位置放置如电子滚动屏、触摸电脑等设施,方便职工了解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应为帮扶中心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对帮扶专车,做到不挪作它用。积极争取帮扶中心部分办公经费、设备购置等费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福利待遇等由同级政府和工会解决。
(六)积极探讨在我市实施职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开辟帮扶工作的新领域。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目的是发扬中国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光荣传统,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职工互助互济,帮助患病住院职工解决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过高的困难,使职工在患病住院时,除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外,再得到互助活动给予的补助,以减轻职工的经济负担。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载体。对救助因患大病导致的生活困难的职工,稳定职工队伍产生了重要作用。
(七)大张旗鼓地奖励实施“送温暖工程”中和帮扶中心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从而建立帮扶工作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以“知责有为促发展”的工作态度,确保帮扶中心科学、可持续发展,使工会帮扶工作能够借助这一载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才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帮扶内容进一步拓展、帮扶实力进一步增强、帮扶成效进一步显现,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使帮扶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职工。
第二篇:帮扶中心规章制度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管理制度汇编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工会委员会 2014年1月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职责
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职责
三、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五、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档案管理制度
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技能培训制度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工作职责
一、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工运方针,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市总工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部署,确定市帮扶中心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二、市帮扶中心的人事组织、工作业务、财务管理等直接纳入市总工会统一领导和管理。市帮扶中心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组织各职能中心,承担完成上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工会交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联系,并指导和协助基层工会开展困难职工帮扶维权工作。
三、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直接为广大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困难 2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帮扶、生活救助、医疗帮扶、助学帮扶、劳动争议调解、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根据职工的不同困难和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帮扶维权服务工作。
四、组织全市基层工会参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帮扶捐助活动。
五、实施“金秋助学”、“送温暖”、“小额贷款”等帮扶工程,落实有关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各项政策和待遇。
六、听取和反映困难职工的意见、要求和愿望,掌握和了解困难企业和职工各项情况,对有关困难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向市总工会和有关部门反映,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七、组织和教育困难职工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给信访职工提供有关的法律、3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法规和政策咨询。
八、积极抓好帮扶中心资金、物品的筹集、管理和发放工作,确保有限的资金、物品用在最需要帮扶的对象上。
九、参与协助有关部门处理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协助市总工会各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十、加强中心自身建设,不断研究和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适应日益变化形势的需要。
十一、及时完成市总工会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中心主任职责
一、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全面主持负责中心的各项工作。
二、制定帮扶工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带领中心工作人员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加强中心工作的科学管理,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中心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
四、注重中心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加强精神文明、职业道德和勤政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五、主持召开中心办公会议,研究中心内各项行政、业务工作和重大事项,负责处理帮扶中心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六、及时向市总工会的领导报告中心工作情况,认真传达、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
七、负责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和联系,争取相关部门单位、社会力量对帮扶中心的支持和配合。
八、爱岗敬业、克已奉公、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忠实履行职职责。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一、认真倾听困难职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解困送暧、救急济难、情系困难职工、关爱弱势群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宗旨,以“认真、热情、诚实、负责”为准则,切实履行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责任。
二、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会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法律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帮扶中心各岗位职责,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团结协作、秉公办事。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四、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持“帮扶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循私舞弊、优亲厚友,坚决杜绝贪污、挪用、浪费帮扶资金的现象发生。
五、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总工会的中心工作,依法做好帮扶中心各项工作。
六、转变作风,大胆探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高处理各项业务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
七、认真执行文明服务准则,热情接待困难职工,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及时反映他们的呼声,依照规定程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八、工作求真、务实、高效,不推委、不拖延,爱岗敬业,克已奉公,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一、工作态度
1.注重形象、仪表端庄。“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统一佩带标志,仪表整洁、端庄大方、精神饱满。
2.文明礼貌、语言规范。工作时应使用文明用语,见面问“ 您好”,询问用“请”,谈话结束说“谢谢”,告辞时道声“再见”。
3.热情接待、爱心服务。对求助者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腔热情办事、一声再见相送”,耐心解答问题;接听求助电话,通话语气温和,解答耐心细致,热心为职工服务。
二、工作原则
1.服务至上原则。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必须 9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中心”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2.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中心”对来信来访求助事项,由信访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再交办或转办处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凡属中心职责范围内和上级转办、交办的事项,承办人员不得推诿、拖拉、扯皮或将矛盾上交。
3.高效务实原则。对职工反映的问题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办事规程,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对待,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作出处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对突发性事件应依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尽力办的要求,采取果断措施迅速解决。
4.依法妥善处理原则。对职工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的符合政策规定的问题,应依法及时 10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协调受理解决;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解决有困难的,应向职工讲明情况,同时积极协调,争取尽早解决;对职工提出不符合政策的要求,要做好疏导教育工作,讲清道理,以求得职工的理解。
5.团结协作原则。团结互敬互爱,发扬团队精神,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密切的合作,做到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促进,生活上相互关照,使“中心”成为讲团结、讲工作、讲学习、讲文明的朝气蓬勃的集体。
三、工作纪律
6.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涉及与本人有直接关系的来访件或虽无直接关系但需回避的,应予回避。
7.“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服从上级指示,不得擅自作出有违上级指示的行为,也不得擅 11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自作出超越职权范围的决定。
8.严格按规定工作程序办理帮扶维权事项,对重大情况的来访件,必须及时汇报,不得积压延误。
9.严格保密保管,在答复处理职工反映问题的过程,对信访人不愿公开内容和姓名的,要尊重其意愿,特别是对揭发、控告电话,要为反映人保密,防止出现打击报复事件。
10.不得对求助者冷漠、生硬、蛮横、推诿,更不得发生争吵。
1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得办私事、干私活,不得玩游戏、炒股等与工作无关的事。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无故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因故离岗或请假的,需经“中心”负责人同意。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四、工作场所
12.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作场所要保持整洁,办公设备摆放整齐,不摆放与工作无关物品,不乱丢废物杂物。
13.上班时间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工作操作室,不得在工作场所大声喧哗。
14.爱护公共设施,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档案管理制度
一、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因失业、重大疾病、子女教育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以及因遭受各类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包括农民工)建立困难职工档案,作为开展帮扶的主要依据。
二、困难职工档案由基层工会通过调查摸底建档,对困难职工本人、家庭情况、困难程度、致困原因、技术特长、就业要求和帮扶需求等情况,实事求是的按照统一表式填写,实行一人一表。
三、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审核全县困难职工档案,由专人统一管理。同时对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随 14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时建档,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撤档。
四、通过定期调查摸底或职工个人申报,按照救助程序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帮扶中心负责困难职工档案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调查统计、汇总上报及保管。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实行困难职工档案微机化管理,使用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使档案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技能培训制度
一、为了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适应新时期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中心”应当制定长期学习培训和学习培训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做到每年每人参加业务学习培训不少于一期。
三、“中心”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内容为: 1.法律知识,重点是工会及其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工会业务知识;
3.政治、经济和文化基本知识; 4.办公自动化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其他应掌握的知识。
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
四、学习培训的方式为:自学、参加培训班、组织学校进修、组织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等。
五、“中心”负责人应当参加行政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的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业务培训。
第三篇:帮扶中心先进事迹
徐州市铜山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先进事迹
铜山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以来,本着“心系职工,亲情服务”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工作机制,并重点开展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多项工作,创建直面对接、快捷帮扶的一站式服务形式,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性向长效机制性的转变,由典型帮扶向结构帮扶转变,由单纯办事实向保障和监督转变。经过创新发展,我区帮扶领域不断扩大,帮扶功能不断完善,帮扶效果更加明显,困难职工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现将帮扶中心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正常有效开展为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我区帮扶中心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努力把帮扶中心建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工会形象的窗口,调节劳动关系矛盾的渠道,依法维护困难职工的阵地。并积极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把帮扶工作的考核验收与工会工作业务督查验收同步进行,实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的“三同步”的工作格局。
二、配套硬件,强化管理,打造中心多功能全方位帮扶平台
区总工会自2010年投入资金40余万元,组建以“帮扶职工、服务大局”为宗旨的铜山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中心面积500余平方米,硬件设备齐全,配备了电脑、电话以及办公桌、文件柜、接待室等办公设施,内设困难职工爱心超市、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案件诉调、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助医助学、就业创业、主席维权流动岗等服务窗口,打造工会帮扶工作有阵地,为全区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为更好的开展送温暖活动打好了基础。
帮扶中心还积极拓宽帮扶资金渠道,完善资金管理,竭力争取区政府拨款、区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
三、齐驾并驱,狠抓实效,形成工作形式多样化的帮扶机制
我们着力建立 “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认真分析本地涉及全区、与职工合法权益相关的、关系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针对职工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1、信访接待,解决困难职工来信来访问题。积极热情地向来信来访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有关疑
难问题;调处劳动纠纷;掌握、分析、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本“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300余件次,能够解决的当场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解决,累计解决284件。
2、生活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帮扶中心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活动。目前“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活动走访慰问困难企业40余家,慰问困难职工100余人。全区共计发放送温暖资金200余万元。这次慰问活动涉及面广、覆盖面大,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赢得了职工好口碑。
3、医疗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区总工会与区人保局联合,为全区特困职工家庭办理了特困职工医疗保险,设立困难职工爱心医院和特困职工定点医院。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住院、医疗费可报销65%以上。其次是与民政局联合,为特困职工办理了住院二次救助。这项救助就是特困职工及其家人患病住院的,医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民政部门再为其救助最高限额不超过10000元的医疗费用。同时区总工会还于去年下半年拿出12万元,开展了大病救助活动,共有80余名因患尿毒症、白血病、癌症等大病的职工获得了救助。
4、助学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继续在全区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打造帮扶中心精品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帮扶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号召困难职工子女积极申请;认真审核申请材料,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确保帮扶资金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学子手中。这次活动区总工会欲发放助学金?万余元,各镇、系统和企业单位发放助学金30余万元,全区共救助困难学子200余人,帮扶他们圆满完成学业。同时,区总还通过给特困职工办理特困证,让困难学子入学后享受减免学费、申报助学金、安排学校义工等优惠待遇,帮助学子克服上学困难。
5、就业救助,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岗位培训服务。去年区总投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12万元,举办了四期就业创业培训班,培训职工300余人,区各镇工会也开展了职工培训,去年全区各级工会共培训职工1500余人,安置就业1100余人。
6、法律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帮扶中心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拓宽了维权渠道,丰富了维权内容。今年共接待职工劳动争议案件30余起,涉及职工120余人,80%以上的劳动纠纷经与用人单位协调,都得到了妥
善解决,为20余名务工人员讨回了拖欠的工资。其他劳动纠纷协调区人保局,进行了劳动仲裁,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思维,纵横延伸,拓展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领域
一是开展“结对”帮扶区委组织部、区人保局、民政局、总工会,组织动员区机关各单位党员干部开展了党员干部与特困职工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200余人与特困职工“结穷亲”,利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让困难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这项活动走访慰问困难企业40余家,慰问困难职工100余人。全区共计发放送温暖资金200余万元。
二是开展“造血帮扶”帮扶中心在核查职工的困难申请过程中,了解掌握职工劳动技能,多方寻找就业信息,积极为困难职工谋求就业再就业之路。如困难职工王文华是单亲家庭,自己身体出事故受伤残疾,无收入,有一老母亲要赡养,还要供儿子上学。住在危房里,叫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欲哭无泪,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帮扶中心得知情况后,领导亲自上门看望并送上慰问金1000元,先帮其小孩联系学校读书,并由帮扶中心每年资助学费1000元,直至其毕业为止;又介绍他到附近工厂打工,此后一家人生活逐渐稳定。几年来,帮扶中心已对35个困难职工实现“造血式”
帮扶。
三是横向扩展帮扶范围为了更好为广大职工搞好服务工作,帮扶中心将更改为“铜山区职工服务中心”,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改,体现的是服务理念的提升和帮扶范围的扩展,帮扶的职工面更广,人数更多,使更多的职工获得帮助和收益。
五、积极调研,平台下设,督促乡镇工会成立劳动争议调处中心
区总工会帮扶中心按照上级工会要求,积极听取基层乡镇工会建议,平台下设,要求各镇(场)、街道办事处设立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处理基层劳企之间劳动争议,协调好基层乡镇企业劳资关系。更加便捷的为乡镇职工做好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矛盾、稳定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六、多部门合作,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困难职工帮扶环境
加强“帮扶中心”工作协调,建立和畅通了劳动、民政财政、司法、教育、卫生、城建、信仿、工会等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形成党政群企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主动承担起关心困难职工的具体责任,努力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对于职工反映的需要移交政
府有关部门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时移交政府有关部门,并督促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第四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机制建设的思考
滁州市总工会副主席 朱荣
[摘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载体和窗口。工会帮扶中心运作的现状和发展格局亟待建立健全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帮扶工作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和发展,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帮扶工作;建章立制;创新发展。
——————————————————————————————————
全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视察天津工会工作时强调:‚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和长效机制,把帮扶中心建设成为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和窗口‛,这就给我们工会组织提出如何健全和完善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突破的课题。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充分认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忽缺的内容和任务,努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和机制,切实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一、我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滁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4年8月份成立,是市总工会领导下的在编事业单位,专兼职工作人员7人,场地面积70平方米,配备了电脑、触摸屏、电子大屏幕、财务软件等进行微机化管理,设立信访接待、困难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救助)、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职工互助保险、职工维权热线12351等服务窗口和项目,工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财政投入一定帮困资金进行帮扶工作。目前,已先后帮扶职工2759人次,救助金额141.704万元,其中救助患大重病的职工1825人次,为困难职工免费体检380人,为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办理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1081人次,接待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1569人次。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帮扶机制,及时为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了救助,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及时为被侵权的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了基本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困难职工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缓解了群访事件的激烈无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为困难职工提供‚苦有处诉、怨有所解,难有人帮‛的娘家人服务,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为党委和政府分担忧愁,同时也维护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工会‚切实维权‛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建章立制,促进了帮扶工作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领导和组织网络制度。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在市送温暖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利用已经形成的基层工会、主管部门、县(区)、市四级帮扶网络,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一条龙‛的服务形式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服务、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方面开展工作。组织上的保证使我市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化帮扶格局也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在帮扶领导和工作机构上,由市委分管书记任组长、政府(行政)副职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工会和政府八个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四级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大了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和调处力度;基层工会是帮扶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办公室),进一步形成了主席亲自挂帅、保障部统一协调、全会集中抓重、帮扶中心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在帮扶网络建设上,从市级到基层有四级帮扶工作组织网络,层层负责,责任到人,联动管理,坚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主题活动。在帮扶定位上,过去我们主要以拾遗补缺、配合为主,现在逐步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调整:帮扶对象上由过去以城市困难职工为主,拓展到不同困难职工群体如进城务 工人员、零散就业人员等上;帮扶重点由过去以生活帮扶和岗位帮扶为主,转变到困难职工群体的不同需求如健康权等上;帮扶职责由过去以参与和办实事为主,延伸到源头参与、帮扶救助、多办实事、强化监督和督促落实方面;帮扶方式由过去帮扶网络内为主,拓展到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要工作平台的集中帮扶上 ;帮扶效果主要由过去以保稳定为主,提升到稳定队伍、凝聚力量、构建和谐、共享成果上。在协调社会帮扶合力上,通过政府联系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度等强化各成员单位的领导职责,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把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宣传和落实,转化为党政工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联系和互动,借助他们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工会帮扶工作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道防线。
2、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我们按照‚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过不去‛、‚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子女辍学‛、‚不让一户困难职工漏出视野‛的要求,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接待救助办法、岗位责任要求和责任追究制度、信息畅通和监测预警责任制度等,进一步细化了工会帮扶工作的目标责任,明确了工会源头参与、多方协调和监督 落实的考核评比内容。采取层层任务分解、签订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管理方法和坚持定期检查通报制度,一方面通过会议、评先评优等形式宣传和激励基层工会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工作艰辛和工作热情,帮助困难企业和生活有困难的工会干部解决具体实际困难,保护、调动和发挥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定期向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情况通报,强化各级党委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责任;定期通报帮扶工作的进展和考核情况,强化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指导责任,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从而保障了帮扶工作的正常运转。
3、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的动态管理和快捷服务制度。我们按照家庭情况、致困原因、思想状况、求助需求的‚四清‛标准,界定了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的概念、范围和要求,不断健全困难职工信息管理档案和快捷服务网络。一方面加大投入,购臵电脑软件,建立困难职工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健全规范统一的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明细台帐,做好困难职工求助受助信息的统计和分析,随时跟踪和掌握动态变化状况;依托职工法律志愿者队伍,健全职工权益保障工作站组织和法律救助工作制度,协 调处理信访及突发群体事件,为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服务。一方面强化基层工会与困难职工的联系走访、沟通核实工作,坚持企业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的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即时呈报制度,进行动态管理,为工会实施准确快捷的帮扶救助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也为市委、市政府随时掌握职工情况、科学制定工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依据。一年多来通过生活救助、职业介绍、学业资助、大病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互助保险等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直面对接、依法维权、即时帮扶、专项服务、排除矛盾、上下联动、促进稳定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党政所望、工会所能、职工所需‛的有机结合,使困难职工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救助,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也多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肯定。
4、建立健全了源头参与和监督落实制度。为了发挥好帮扶中心各个窗口的作用和工会监督作用,我们根据近年来职工关注的热点和求助需求的变化,通过工会参与企业改制等多种渠道进行调研和呼吁,对灵活就业下岗职工实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补贴,对患大病、重病的困难职工实施政府拨款的医疗救助,对通过政府补贴、帮助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参加医保,降低职工门诊起付标准,实行大 额医疗补助和大额医疗救助,安臵‚4050‛人员公益岗位、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杂费等‚党政关切、职工关注、社会关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上提出对策建议和主张;通过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注重发挥职代会和工会在改制企业中的作用,参与最低工资和低保标准的增幅调整研究,参与企事业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执法检查,监督市直用人单位与10639名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监督企业补交劳动保险、清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1223万元等。同时加强帮扶中心的自身监督,资金管理、救助审批工作流程、物资登记发放、救助发放公示、监督审计等规定上墙公开,并制作成册公开宣传,接受领导和监督,保证使用的帮扶资金公正透明。这样畅通了源头参与的渠道,规范了监督落实工作,形成了源头参与时有见解、重大问题上有主张、监督落实时有办法、关键时刻有作为的工作格局。
5、建立健全了帮扶资金使用保障制度。稳定、持久、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和筹集是帮扶工作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投入年30万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工会帮扶救助工作。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帮扶:借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力量,联合在市人民广场举办‚第八届育才关怀行动暨‘爱的 奉献’文艺晚会‛,由滁州市国润发展有限公司捐出20万元资助70名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缓解困难家庭学习费用压力;借助商业协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资源,联合举办服务行业技能培训450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提高技能;借助大众传媒载体,联合新闻媒体免费为捐赠企业做公益形象广告和宣传他们的善举和爱心,免费制作再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专题片,激励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等。另一方面,我们发挥工会自身培育的30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和48名再就业带头人力量,培训、安臵下岗失业人员5780人次;发挥帮扶中心的职介窗口作用,推介下岗失业人员就业948人次;联办电脑培训班培训258人次,间接创造了近1688个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的人员提供服务。市总工会还定额补助帮扶中心工作经费,保障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我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我们工会组织在社会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变化形势下建立的一个新的维护困难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实施送温暖和推进再就业的平台,是我们工会协助政 府有效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和构建和谐滁州的载体,我市已经形成了党委直接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工会有效运作的帮扶工作机制,但其建设过程中,往往因帮扶资金短缺达不到应有帮扶效果,如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救助、对患大重病职工的救助,只是给予一次性的救助;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场地费、水电费和工作经费年约10万元左右,仅靠工会行政费用支持,工会负担过重难以长期支撑;往往因工会的工作力量有限,实际困难面大,帮扶资金来源窄,救助能力跟不上,帮扶工作的宣传不敢大张旗鼓,造成知道帮扶中心和到帮扶中心寻求帮助的困难职工不多,困难职工期待解决的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帮助,影响了救急济难、拾遗补缺、方便快捷的工作效果;往往因帮扶中心是工会主办的,相关部门参与和支持、配合是靠面子、关系,使得帮扶工作缺乏主动性、社会性、可发展性,达不到帮扶工作社会化的实际效果;往往因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缓慢,工会的帮扶工作陷入要为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先得找到途径、要为困难职工维权先得求助别人的两难境地,在形成帮扶合力上花费的精力较高,很难达到工会重维权、强服务、办好事的预期效果。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深化企业改制,劳资关系复杂多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滁州经济发展不够迅速导致保障能力脆弱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工会长期坚持的送温暖工程,滁州的改革发展不会进行的这么顺利,工会的帮扶工作在现阶段确实起到了社会稳定器和劳资矛盾润滑剂的作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工会工作赢得了地位和形象。尽管我市工会为稳定职工、稳定社会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领导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仍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注重实效地协助政府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滁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近年以来,参加社会最基本的各类保险,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险是困难职工最关心、最期待渴望解决的问题,他们迫切要求帮扶中心一次性的救助、零星救助变成帮助参加社会基本保障,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重病、残疾人员因目前我市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而期盼着有个说话、得到救助的‚家‛;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因在劣环境、高强度、不安全地干着最脏最苦的工作,长期承受着 同工不同酬的低工资、低人一等的双重压力而期盼能有个场所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有个平等、和谐的生存环境;等等这些单靠工会是力不从心的,必须加大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法律救助力度,把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当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尽快建立滁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其机构变为政府的办事机构,由政府承担费用,工会具体办理,其他相关部门配合,重大问题可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建立市级统一的集中的帮扶困难群体场所,运用和健全现有的帮扶工作机制,提升帮扶工作平台,形成帮扶合力,高效地为困难群体办好事、谋实事、解难事。
(二)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现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是松散型的,是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要把帮扶中心作为工会的品牌工程,就必须在帮扶中心的项目、服务对象和范围、基金管理和使用、监测评估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臵。建立联系卡、特困证,明确救助困难职工的对象和范围、服务方式、审核程序,发放统一制作的证件,凭证享受一定的水、电、煤气补贴和减免学杂费等服务内容。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和育才关怀助学基金,一是拓展大病救助范围,健全困难职工病床、定期给予救助制度;二是拓展育才关怀行动的救助对象和加大帮扶力度,对 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子女的开学学费、学习期间生活费给于救助,帮助困难家庭的毕业生找工作。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科学管理体系,全总开发管理软件,明确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等,既便于基层组织操作上报,又利于帮扶中心统计分析,适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更利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长效机制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认可度,打造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的新天地。建立帮扶资金保障体系,扩大送温暖基金的使用范围,从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来弥补帮扶中心救助费用;明确工会经费中可支比例来弥补帮扶中心工作经费;争取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我市帮扶中心实行事业单位差额补贴,解决帮扶中心人员基本工资问题。
(三)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我市帮扶工作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大组建工会工作力度,加大街道社区工会组建力度,拓展救助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联系途径和深化帮扶措施;加大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建立日常沟通和协调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营造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的帮扶环境;加大职工维权法律志愿者、信访干部队伍的建设,依法维权,依法帮困,切实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法律、职 业技能、文明窗口形象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严格要求,制度化运作,科学化管理,诚心诚意地、尽心竭力地为困难职工群众提供集中、快捷、优质的服务,使我市帮扶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帮扶中心工作汇报
在省总工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中心于××××年月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中心设立“困难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贷款、免费职介”五个服务平台,全体工作人员“全天侯”、“直面式”、“人性化”接待来访和求助的困难职工,为他们提供快捷的帮扶和“一站式”的服务。
一、发挥中心服务职能,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⒈中心发挥工会维权职能,采取集中救助和平时救急的方式,对全市万困难家庭和到中心求助的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中心的指导和部署下,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走访慰问户特困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退转军人和伤病残职工家庭。元旦、春节期间,举行“爱心一日捐”活动,共筹资万元。其中万元注入市总本级送温暖基金,用于中心开展救助,全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户,发放慰问金、物品万元。年两节期间安排各级工会组织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扶达户,发放慰问金和救助物品总价值万元。帮扶中心一次对户困难职工进行集中救助,发放款物万元;对户没有过冬煤炭的特困群体发放两节取暖煤吨。自成立截止年月份,平时救助生活难以为继、遭受意外灾害、患大病无钱医治的受困职工户,总救助金额万元。其中:助学救助户,救助金额万元;医疗救助户,救助金额万元;其它救助户,帮扶金额万元。
⒉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困难求助、下岗求职、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来访者和职工来信人次,其中:接待来访人员人;处理来信件;接听求助咨询电话个;为人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起。
⒊为全市特困职工缓解生活压力,代市政府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户。年为其补助水电费万元,帮助其子女就学减免学杂费万元,减免有经营活动的特困职工工商管理费万元,住房房租补贴万元。年两节期间还为户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电影票张,丰富了他们的节日精神生活。
⒋帮扶中心开设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在“三个一”工程的基础上,与县(区)职介机构联网,指导安置就业。一年来,免费介绍各类人员就业人,中心本级建有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安置下岗职工名。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万元,贷款人数人次。
中心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座桥梁。为工会争得了地位,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年月,市委、市政府在张家口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表彰会上授予帮扶中心“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月,帮扶中心的小额贷款项目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会小额借款项目示范点”;月还分别获得河北省政府表彰的“河北省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省总工会表彰的“劳动争议处理先进集体”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表彰的“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今年月又被市政府推荐授予“全国优秀职介所”称号。
二、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
今年,我们根据省总工会工作安排及市总对中心“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放大功能、打造品牌”的要求,在帮扶中心建立长效机制,长期为全市职工办好事实事,目前以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起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
⒈预警机制:中心坚持小时值班制度,通过职工热线,直接接待全市每一位来求助的职工。全市工会系统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组织,颁布了《实施办法》,通过基层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及时掌握职工的生活、就业、劳动关系等动态。与县(区)及街道办事处工会建立承办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层层核实、层层复查、层层办理、层层落实的预警和预测体系,使帮扶中心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中心”。
⒉分析机制:中心通过市委“社会调查”的调研结果,掌握了万下岗职工和万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实现了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会三级建档。由中心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帮扶救助,为中心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
⒊救助机制: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问接待,限期办理制度。工作人员与来访者面对面交流,及时核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问题不过夜,帮扶即到位,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通过一年的运作,已成为全市特困职工心目中的“”,真正发挥“救助中心”的作用。
⒋再就业机制:中心通过工会系统的“三个一”工程,指导帮助全市工会系统对下岗职工开展创建自救基地,实现再就业工作。中心帮助建立了“阳光食品有限公司”和“维利食品厂”两个(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再就业自救基地,均由下岗职工自己担任法人,全部安置下岗和特困职工就业。中心还在北京建立了“进京劳务人员维权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窗口向京、津两地输送家政、月嫂及饮食服务人员,安置大量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⒌服务机制:中心坚持“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宗旨,采取全方位、一站式、亲情化服务方式,要求中心工作人员服务“三个到位”,“两个及时”。即感情到位,维护到位,工作到位;及时化解矛盾,及时理顺情绪。接待每一名来访者都能主动让座,笑脸相迎,送上清茶一杯。有不少来访者因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心情郁闷,到了帮扶中心时而大吵大闹,时而哭哭啼啼,市总要求中心要成为困难群体情感发泄的“出气筒”,不满情绪的“泄洪区”。中心建立以来,没有与来访者发生一起冲突事件,真正已成为特困职工的“倾诉中心”。
三、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帮扶服务内涵。
⒈窗口前移。中心本着面向职工、快捷准确、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原则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不断探索帮扶救助形式,力争把帮扶中心窗口前移。先后与市内两个社区筹建“爱心超市”“爱心救助站”,面向特困职工长期提供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补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使救助工作日常化。
⒉扩大内涵。为了缓解特困职工因病致困的压力,中心积极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先后把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解放军二五一医院和市第三附属医院,作为我市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种医疗救助。
⒊利用载体,做好十件实事。年,中心将为全市困难职工办十件实事,即:继续开展对全市户困难职工的“一帮一”帮扶活动;对特困劳模、单亲女职工及残疾儿童、特困老党员、困难转退军人等进行日常和节日慰问救助;对考入高校的特困职工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户特困职工家庭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落实有关部门优待政策;年底对户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名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推荐、安置工作并完善职介网络;对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开展法律援助,免费为其代理、申请、参与仲裁活动;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小额贷款服务站,帮助实现再就业;合作筹建一个综合性“爱心超市”,缓解特困职工基本生活压力;协助政府制定“困难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和“救助细则”,力争年内实施。
中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打响了“工会维权”的品牌,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感到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延伸服务、扩大筹资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切实把帮扶中心建成我市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免费文档网http://wendang.freekaoy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