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西根大学教与学中心考察报告
建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思考与建议
——2011年中国——密歇根大学教师发展研讨班考察报告
由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组织的国内12所大学参加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中国——密西根大学教师发展研讨班”,于2011年5月22日—27日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举行,现结合研讨班学习情况和国内高校实际,就建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形成以下研究报告。
一、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 和部分国家“教师发展中心”概况
密西根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在美国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2010年有在校生58947人,其中本科生41125人(69.8%),研究生17822人(30.2%),任课教师6760人,研究生助教2031人。
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简称CRLT)成立于1962年,是美国高校的第一个关注教师发展的教学中心。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隶属于教务长(常务副校长)办公室,由学校副教务长负责。中心设有执行主任,业务管理主任、副主任,中心有全职人员25人,其中12位具有博士学位,是从事教师发展的专业人员;兼职人员25人(研究生教学顾问);另外还聘有兼职演员20人(负责教学短片);中心还设有教师顾问委员会,由来自学院的12名院系领导组成,任期为两年。
在美国,继密西根大学成立教与学研究中心之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先后在1975年成立了类似的教学中心。从上个世级9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教学中心发展十分迅速,例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一流大学,相继成立教师或教学研究中心。目前,在美国的各类大学中,约21%的学校成立了教学中心,有教学中心的大学超过1000所。在全部研究型大学中,有3/4的学校设有教学中心,其中美国的常青藤盟校及中西部十大名校联盟都设立了教学中心。之所以在过去的20年间,大学教学中心得以快速发展,其初衷和动力就是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大学教育的不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仅在美国,世界许多国家在世纪之交,也都开始关注大学教师的发展,纷纷成立类似的机构。以英国为例:根据2003年英国颁布的《未来高等教育》法案,英国政府将建立“教学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 in Teaching)提上日程,英国政府决定连续5年每年拨款50万英镑用于每个教学卓越中心的建设。至2005年,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已经批准建立74个教学与学习卓越中心。从2005年6月到2009年10月已累计拨款3亿1千5百万英镑,每年每个教学与学习卓越中心可获得23.5万到80万不等的财政拨款。该举措极大地推进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据统计,世界100强大学,几乎都成立了教学中心,尽管名称不一样,有的称为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简称教学中心。该现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都在不约而同地把教师和教学发展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见附件1:世界100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
从这些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机构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包括:1)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整合大学的相关部门;2)由教育技术和服务部门牵头,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媒体支持中心等;3)由教育研究部门牵头,整合相关单位的资源。普遍的做法是:设置独立运作的机构,有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并注重跨单位协作。比如:英国的剑桥大学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该校的大学教师发展(见附件2:剑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
二、教学中心的定位和主要任务:以密大教与学研究中心为例
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是全美最大、功能最全的支持教师发展、关注教学研究和教育质量的中心,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心确定的使命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文化,改善大学的教 1
学与学生学习,研究并推广教学研究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中心的主要任务:全校范围内开展促进和改进教学活动;致力于支持和促进研究性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致力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协作式的合作为教师、助教、管理人员等提供专业化的教学咨询和帮助;发展和持续建设一个重视和激励教学的大学教学文化;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多元学习,创造积极有效的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出类拔萃。
中心对学校教师的服务包括:提供8项竞争性的基金以资助教学创新,每年经费总额为30万美元,资助95位教师;针对不同学科的新教师培训、教学总结,以及应院系要求提供教学咨询,如,关于课程改革、教学氛围、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估;每年对全校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其中学生意见反馈,特别是对新进教师;每学期为教师开设教学研讨会或工作会议;随时应教师要求提供教学评估与帮助;组织课程录像和教学观摩;对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系副主任进行职业培训,包括如何评估教师表现,教师聘任,终身教授的评审,如何与教师打交道,如何评估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规划院系远景目标等;建立与维护教学策略网站,全校各类教学资源网站建设的指导;出版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刊物。
中心对学生学习的服务包括:为各本科教学学院的院长提供核心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估;建立评估网站,为教师提供有关资源;举办“教务长研讨会”,评估学生学习方法;面向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举办“评估研讨会”;进行教学数据收集、教学问卷调查,为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建议;对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咨询;为教学评估、课堂教学研究、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研究提供研究经费。2009-2010年度,中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以下研究项目:提高写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促进道德培养的课内和课外活动研究;教学中心在管理培训中的角色研究;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关于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的研究;提高工程教学和技术教学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调查教师对当代学生学习的理解;研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意见的新方法。
中心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设立教学发展基金,资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资助教师开展提高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研究,每年面上资助为
$500,资助教师购买设备、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或者旨在促进或提高
课程教学的项目。
讲师专业发展资助。该项目面向讲师,每项资助可达$2,000。
吉尔伯特惠特克基金I:该项目旨在提高和改善教学,项目要求教师通过跨系团队合作组织来申
请,每项资助可达$10,000。
吉尔伯特惠特克基金II:该基金面向在吉尔伯特惠特克基金I类项目完成较好者,后续追加资
助可达$15,000。
学生学习调查资助:该项目旨在资助教师开展学生学习方面的调查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基金:该项目面向教师个人或团队,资助哪些拟进一步改革课程或者启动其它旨
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资助:该项目面向教育技术学院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在课堂有效地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除上述7项基金之外,另有全校其它单位提供的教学研究资助。
2.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评估
开展教学评估是教与学研究中心的一个工作重点。评估坚持“绝不强制、完全自愿”的原则。评估结果没有行政效力,完全是服务性的,评估结果只向申请者提供,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咨询和反馈。密大的教学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在密西根大学各院系定期举行。教师教学效果评估是应教师个人或者系、学院的要求,对课程或者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任何一个教师可以自愿向中心申请教学效果评估,中心通过评估帮助任课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努力方向。
3.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为方便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中心在网站提供各种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案例供教师学习、观摩和领会,同时还提供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实验和他们关于教学过程的认识供他们分享。培训具体内容包括:
教师课堂学术规范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法、教学有效性评价、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期中考试检查、课堂教学小
测、教学档案或课堂档案等)
学生的学习评价(考试、测试、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学习信息反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在线教学
教学学习原则和教学风格(学习风格、教学和学习原则、学习技能、教学风格)
多元文化和多样化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对于教师的咨询和帮助是具体、个性的。大学任何教师和研究生助教都可以与中心人员预约,并针对教学有关问题进行咨询。
4.开展研究生助教培训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助教是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助教,密西根大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提出了发展“未来的教学能力”的理念,积极培养后备教师队伍。密西根大学利用“未来教师培养计划”,让研究生助教了解教师角色和责任(即教学、研究和服务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将重视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前植入到未来的优秀教师心中。为此,密大每年举行形式多样的助教培训和教学服务,每年培训大约400-500名研究生助教,为他们开设系列的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培训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准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如何引导课堂讨论、如何带实验、如何安排考试和学业成绩评定、如何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
5.开展各种教学数据收集、教学问卷调查
教学数据和信息收集、开发调查工具和进行教学问卷调查是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教师的教学经历、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家庭背景、学费支出意愿、学生学习期望、学习心理等等。既有目前的数据与以往的数据对比,也有本校的数据与其它学校的对比。在教学数据、教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除开展本校的调查之外,中心还与美国公立大学联盟等多所大学进行合作,开展跨学校之间的教学调查。
三、我们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在密大的一周学习和考察,全体学员除了对密大教与学研究中心所做的工作有了基本认识和感受之外,我们还一致感受到了密西根大学教与学研究中心在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到了该中心对教师和教学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对提升质量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教与学研究中心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大学教学文化”。这也是我们此次培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恐怕也是我国大学最缺的一种文化。在密西根大学看来,大学教学文化有如下内涵:
1.重视教学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生培养,是大学与其他社会机构不同的特有职能。密西根大学强调:培养杰出的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优质的教学是大学成功的基石,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密西根大学才有可能在制度上建设一个关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专业化的组织——教与学研究中心。所以,重视本科教育,重视教师培养,是办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2.有效地促进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是大学成熟的基本标志
一所大学如果只有教学,而没有科学研究,大学就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培训机构。相反,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本科人才培养,那就是一所科研机构。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平衡,一直是建设现代大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从密西根大学的案例看,学校首先在资金投入上尽可能向教学倾斜,密西根大学2010年的总支出为30 亿美元左右,其中用于教学达到16%,而用于科研达到13%。其次,学校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
间从事教学。密大在2010年统计:教师人均用在教学和与学生见面的时间为47%,用在科研方面的时间为28%,用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时间为20%。无独有偶,在美国的北卡州立大学,对于教师的评估,要求教学占50%,研究占30%,社会服务占20%。显然,尽管两所学校情况不同,但对于教学的要求具体明确。不仅如此,从密西根大学的例子看出,密大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这一转化过程就是重视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未来教师学术能力(研究生助教)的培养。这种培养过程就是通过教学项目资助,吸引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投入教学研究,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师的内在动力,提高实现卓越教学的荣誉感。
3.提高质量必须从制度层面建立大学教学文化
从密西根大学的案例看,一所大学是否真正重视人才培养,其核心层面是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形成大学的教学文化,并在制度层面是给与保障。从密大看,大学于对教学的关切和关注,一方面来源于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家长对高学费的批评以及来自立法者和纳税人对大学过度重视科研的批评。这些怀疑和批评既是改进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持续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尽管从规定、条例或制度层面,我们很难获取关于大学的一些教学基本规范的明文规定,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教授能否在大学安身立命的基本前提,搞好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制度性要求,而是深入到每个教师骨子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要求和自律行为,是大学一种潜在的文化。所以,密大提倡“大学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文化的核心是形成重视教学和激励教学的氛围,创造积极有效的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
4.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是由其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决定的。在密西根大学看来,他们的教师是世界一流的教师,他们应该受到应得的尊敬,但是好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只有掌握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更杰出的学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密西根大学非常重视教与学研究中心的工作。从其具体工作开展范围而言,教与学研究中心的工作包括了教学评估、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以及后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估、教学基本状态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教学观摩等等。所以,从功能上看,密大教与学研究中心的任务包括了教学研究、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监控、师资培训与干部培训、教育评价和教师评价、课程建设规划等多个部门和多方面内容。尤其是针对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培训计划。中心反馈的数据并不作为聘任考核的依据,而是作为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参照。事实上,不仅密西根大学如此,在美国许多大学,都针对教师制定一些个性化的培训指导,通过同行评估、学生评估等方式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相反,我国的大学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少关注,尤其对于教师的教学体验(即如何教)、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经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经历。教学质量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关注教学质量,必须关注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学经历。
四、关于我国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队伍。我国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差距。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出现了年轻化的倾向,大量的博士生补充进教师队伍。虽然他们有很好的科研训练,但普遍存在着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的问题。鉴于目前世界一流大学都设有促进教学的专业化组织机构,建议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试点建设促进教学的专业化的教学研究中心。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促进教学发展的专业化组织机构
(1)设立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学校三级促进教学的教学研究中心。根据职能定位,中心介于行政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中介机构之间。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中心负责全国或地区教学研究中心的工作,负责全国重大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组织实施、全国或地区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推动组织全国或地区教学研讨、师资培训、开展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同时指导各省市和各高校教学研究中心开展工作。
(2)关于中心名称: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有:教学促进中心、教学卓越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与学习中心、教学支持中心,名称各异,侧重的功能和职能亦有所差别。基于此,建议参考名称为:教师教学促进中心,教学促进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各高校可以根据中心职能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当前以促进教学水平改善、提升教育质量为主,建议突出一下促进教学的功能。
(3)建设宗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营造卓越教学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主要职能:研究、培训、评价、服务。具体职能包括:教师与研究生助教培训、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研究交流、咨询服务、教学激励等。
教师培训——根据教师需求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或服务,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特别是
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如开展新入校教师培训、研究生助教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教学管
理干部培训等。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技能与水平提升、科研和专业水
平提升、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观点交流与经验分享、咨询和辅导等。
教学质量评估——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学习效果评价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改进
教学。开展课程体系评价,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撰写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教学研究交流——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
作提供学术支持和经验贡献;开展与国内外大学的研究与实践交流。
教学咨询服务——通过课堂观摩、录像分析、微格教学、教学咨询、教学督导等为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提供服务;为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提供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服
务。根据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服务。
教学激励——设立教学激励项目,支持教师改善教学,营造优良的教学文化。
(5)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目前,美国高校的此类机构基本都是独立的,直接归属学术副校长/教学副校长领导;台湾地区的高校有一些是设在教务处下面,有一些是独立的。基于此,建议在我国有条件的高校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师发展机构,即独立建制,独立预算,配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以利于高效开展工作。中心不仅面向本校教师发展事务,也要在全国同类高校中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照国内外已有教师发展机构的人员配置,中心应配备若干名专职工作人员,组织日常工作。中心主任宜为研究型和管理型兼备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能够协调各方关系,谋求支持;同时建立一支兼职专家(顾问)队伍,聘请各学科专家和教师志愿者组成,也可成立中心工作指导委员会。
(6)条件保障。高校应为中心提供独立的工作场所和办公条件,保证充足的运行经费。
(7)运行机制和领导体制。我国高校的教学促进和教师发展工作大都分布在教务处、人事处、电教中心、工会、教学督导等多个部门和多种人员,因此,高校要注意理顺中心与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要根据中心职能明确中心工作的校级领导负责人。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既可以重新调整职能、整合资源,将有关职能转移到中心;也可以采取中心统筹,教务处和人事处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和教师发展工作。
根据职能定位,中心宜定性为研究服务机构,或研究性的教学辅助机构。归属教学副校长或人事副校长,或直接归属校长领导。
2.创建重视教学和激励教学的大学教学文化
高校的主要领导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行动上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在全校积极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包括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大学使命的教育教学规律;直接发起和推动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引导教师真心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机制。
3.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要将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作为行政基本准则,在教师定编设岗、新教师聘任、教师考核、教师培养、职务聘任等行政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例如,在定编设岗中要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合理确定教学工作应占的比例;在新教师聘任中,要将应聘人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态度和能力作为
基础考核要素;在对教师的考核中,要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引导教师主动、持续地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师培养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的培养;在教师职务聘用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设置适量的以教学为主的高级岗位。在评价体系中,要不断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奖励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4.加大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训制度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重视科研能力忽视教学能力的偏差,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作为聘任考核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大加强教学研究的力度,吸引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通过教学研究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自觉把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教学成果,把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研方法渗透于教学方法,科研过程渗透于教学过程。
学校要健立健全教师教育的培训制度。不仅从科研上关心教师成长,而且必须从教学能力关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要针对当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水平不平衡现象,大力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和培养。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加强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培训和管理,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生助教培训制度。
5.要完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
要建立教学质量 “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调控”的常态化评估机制。要以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经历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数据的收集、挖掘与分析,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信息分析中心,掌握教学动态数据。加快和完善教学运行过程各项教学基本规范,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实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制定具体的要求,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委员会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听课制度、学生测评制度。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在此感谢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所做的细致周到的工作,感谢密西根大学的精心安排,感谢研讨班全体成员及五个子课题组为本文所做的贡献。执笔:邬大光)
附件1:世界大学100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全文60页,约5万字)
附件2:剑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概览(全文4页,约4千字)
第二篇:考察报告(帮扶中心)
关于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从200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推广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来,帮扶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工会直接维护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利益的有效载体。随着帮扶中心职能的延伸拓展和网络化格局的形成.如何明确帮扶中心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是确保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今年9月中旬,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3人,本着真诚取经、虚心学习的态度,先后对大同市、阳泉市和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得到了热情欢迎和接待。通过参观、座谈、听取经验介绍,使我们学习到了外地市的好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反思了我们自己的不足。
一、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状况
鹤岗市的帮扶中心成立于2004年6月。多年来帮扶中心以“诚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尽心竭力为职工解难事”为工作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即树立了市总工会在社会各界和困难职工中的良好形象,也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8年来,帮扶中心发放使用资金550万元,有1697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得到了各类帮助。职业介绍5350人次,技能培训1765人次,创业培训180人,政策咨询1147人次,接待各类来访2240余人次,帮助农民工1942人次,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集中救助仪式等大型活动及其仪式19个,举办技能、就业、家政、困难职工家属、工会生活委员等各类培训班28个,目前,鹤岗市帮扶中心已成为全市特困职工心目中的“110”,真正发挥了“帮扶中心”的作用。
二、我市帮扶中心与外地市的差距。
天津、大同和阳泉三个地市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各有亮点和经验。
(一)天津市帮扶中心
天津市总工会帮扶中心,这个为全国工会帮扶事业贡献了“天津模式”的地方,已经成为一个响亮而温暖的名字。创建10年来,这个直接反映民情、诠释民生厚重含义的地方,直接帮扶困难职工50万人次,让无数带着期盼走进这里寻求救助的困难职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
天津市总工会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广泛开展以“助民生、促稳定”为主题的职工权益保障活动,大力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扩大帮扶工作领域,完善帮扶功能,增强帮扶实力,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帮扶工作实现七大新突破:
一是帮扶工作理念实现新突破。主动将工会帮扶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工会帮扶工作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相补充,对处在社会保障边缘遇到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各类职工家庭进行快捷帮扶。在内容上,由为困难职工办实事为主,向源头参与、强化监督和敦促落实等方面延伸。在方式上,逐步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帮扶向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的依档规范帮扶转变。
二是帮扶工作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抓了67家区县局帮扶中心(站)在领导体制、接待场所、办公设施、人员配备、工作制度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帮扶网络向全市240家乡镇街工会延伸。目前已形成三级帮扶网络,实现了爱心捐赠与接受帮扶的无缝对接。许多区县工会以帮扶中心为载体,主动为未建会的非公企业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让企业经营者切实体会到工会帮扶工作对于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这些企业建会建制等工作的开展。
三是帮扶工作机制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总工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的意见》,在总结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帮扶工作的一个目标、六大帮扶、五项制度和五个工作要求,全总领导对此批示:“天津市总制定的帮扶意见具体且有针对性,全总帮扶工作可以借鉴推广”;
健全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化管理,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进一步夯实了帮扶工作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推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提高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帮扶工作模式实现新突破。为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基层帮扶中心(站)由工会独自开展帮扶工作向与区域内多部门联合拓展。河东区东新街、南开区水上公园街、红桥区芥园道街、河北区建昌道街、和平区小白楼街等街道帮扶站,主动联合劳动、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开展帮扶工作;涉农区县的乡镇帮扶站还在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设立帮扶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
五是农民工帮扶工作实现新突破。针对农民工帮扶工作,市总工会在总结基层工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上一样平等,权益上一样维护,生活上一样关心,技术上一样传帮”的工作要求。保税区帮扶中心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实际,开展了生活帮扶、岗位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法律援助、争议调解、婚姻介绍等十项服务,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称赞为“打包服务”。
六是冬季送温暖及两节慰问工作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在冬季送温暖及两节慰问工作中,针对各类困难人员的实际需求,各级工会创新开展了“十送”活动,即为生活困难职工送过冬过节生活物资;为患大病重症困难职工送医疗救助;为困难职工家庭在学子女送助学;为就业困难人员送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为合法劳动权益受侵害的困难职工送法律援助;为在津务工农民工顺利回乡返城送平安;为孤老职工送家政服务;为新生代职工送精神关爱;为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送年夜饭;为生活困难工会干部送组织关怀等活动。
七是金秋助学工作实现新突破。随着金秋助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工会推行了助学跟踪帮扶制度,即对困难职工子女持续助学的同时,还对其家庭进行生活帮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建立“阳光就业基地”,安置他们实现就业。各级工会还广泛开展了结对助学、劳模助学、联系减免学杂费、帮助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
(二)大同市和阳泉市帮扶中心
大同、阳泉两市和我市的经济结构比较类似,都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
城市。其帮扶中心都是2002年建立的,规范化建设普遍得到加强,都达到“山西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
1、有方便职工来访的办公场所面积达到了200平方米;
2、有热线电话和专用工作电话;
3、有微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信息化办公设备;
4、市总工会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的研究帮扶工作;
5、有专兼职主任、副主任、专业律师、会计和出纳和3名以上专职的工作人员;
6、有定期不定期的财政资助和数量不等的社会捐款及本级工会资金注入;
7、有健全的信访接待、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档案资料;
8、有专设的帮扶资金账户和审批程序及管理办法;
9、帮扶中心都配备了专用车辆,作为日常的工作用车;
10、工作成效都比较明显。做为山西省中等城市的阳泉市,以雄厚的资金投入、高素质的人员配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创新的工作方式和骄人的工作业绩,使帮扶中心工作名列全省第1名,是山西省的典范。大同市总工会近两年的帮扶工作力度很大,成效也非常显著,其特点是重点突出,长抓不懈。一是大病救助。经过排查,他们把困难企业中患癌症、尿毒症或患其他重大疾病的进入工会档案的特困职工作为救助对象,长期救助,两年来救助了405名,发放救济金81万元。今年还为2800名未纳入医保的特困职工和300名市级以上劳模免费体检;二是助学活动。在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基础上,他们经过对全市每年考入大学一二本的困难职工子女状况的调研,开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春雨助学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600万元,采取“一包四年,长期运作”的方式,对本市考入大学一二本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资助。
两个地市的帮扶中心都是事业编制,每年帮扶资金都能够筹集400—600万元。目前,两个地市帮扶中心的资金均已争取到同级财政的支持,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大同达150万元/年,阳泉为100万元/年。阳泉市在全省本级工会注入帮扶中心资金最高达100万元,大同市本级工会注入50万元。全省得到社会捐赠最多的是阳泉和大同,分别为630万元和607.万元(累计数)。可以说阳泉、大同两市的资金来源最稳定充实。10年来,两地的帮扶中心在信访接待、生活救助、法律咨询、就业帮助、助学帮助、大病救助、信息反映、化解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工作,成效非常显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阳泉市不仅高标准地建设帮扶中心,而且全方位、多层次、长效化地开展帮扶工作效果极佳;另外,大同市把救助患大病的特困职工和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作为重点,长期帮扶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个地市帮扶中心的经验都很有指导性、借鉴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我市帮扶中心与三地市的差距
通过对照比较,我们看到自身与三地市具有如下8个方面的差距:
1、组织领导
三地市帮扶中心领导小组都是副书记或者常务市长担任,成员单位涉及民政、人保、城管、司法、卫生等多个部门一把手;
2、基础设施
三个地市的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都地处市中心沿街繁华地段,交通十分便利。独立办公场所,一楼大厅式服务。办公大厅配备有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室内大屏幕、室外滚动屏等办公设备,并配有帮扶中心公务用车。
3、机构人员
三个市的帮扶中心区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都列为事业编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具有一定能力和学历的社会人员、下岗失业(退休、内退)工会干部、具有一定能力和学历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聘为专职工作人员。其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工资都在1600元以上,分别由财政和工会负责。大同、天津两市配有专职法律工作人员,阳泉市是每年拨付律师事务所1.5万元,由其负责法律服务和接待咨询。
4、帮扶资金
天津、大同和阳泉市的帮扶资金都有强有力的保证,都将帮扶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天津市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加上中央财政和工会自身注入达3000万元/年,阳泉市财政每年拨付200万元,加上中央财政和工会自身注入达600万元/年,大同市财政每年拨付150万元,加上中央财政和工会自身注入达500万元/年)。工会自身注入最少的大同市也达到了50万元/年。
5、帮扶项目
阳泉市和大同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天津市在一个区进行试点。阳泉市和大同市参加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职工每年交费50元,按照8%的比例进行报销(发生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阳泉市困难职工总计1.5万人,而每年办理《特困职工证》数量不超过1500个。爱心帮扶超市的救助物资都是以困难职工日常生活必须的用品为主且全部都是新的。
6、公开公示
三个地市困难职工的确定和救助都在基层进行公开公示,监督措施到位。
7、工作制度
三个地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机制,诸如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总工会关于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入户帮扶救助实施办法》、《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救助款“专款专用”实施细则》等24个关于帮扶中心的管理制度。大同、阳泉两市都分别制定了《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困难职工重大疾病救助办法》、《金秋助学实施办法》、《帮扶资金(物资)管理办法》、《帮扶中心帮扶资金流程》、《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免费体检办法》等相关制度。
8、规范服务
考察学习的三个单位的帮扶中心都实施“一站式、一条龙、窗口式”服务,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工作人员都统一着装,每个窗口服务职责都设有显示牌和受理人,从而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工作格局,受到来访职工的好评。
三、对我市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针对本次考察学习中的心得,我们对我市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如下工作设想:
(一)科学定位帮扶中心的工作性质和范围,明确帮扶中心的发展方向,是确保帮扶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帮扶中心作为工会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服务的平台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和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建立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龙头,并使之逐步成为一项社会化的工作,把帮扶中心做大做强,建成工会工作的窗口和工会工作 的亮点,以此深化维权职责,建立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带动工会各项重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着力完善和优化工作机制,为帮扶中心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是调整领导小组成员构成,要跳出工会想工作、干工作,使帮扶中心的工作上升为全市的工作;二是把帮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设为副处级,积极争取把帮扶中心列入事业编制,并参考三地市的做法在社会上进行公开招聘,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和提高,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同时相应地提高我们聘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使其能够安心和积极地工作。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机制,使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按章运行。要按照全总、省总的相关要求及其它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具有规范的约束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困难职工列入和救助的公开公示制度,力争使帮扶工作的严肃性得到体现。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资金筹集渠道,保障帮扶资金后续使用,确保帮扶中心的救助工作正常运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帮扶资金说帮扶中心的血脉,为保证帮扶资金的长期稳定筹集,首先争取市政府把每年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2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其次建议市总工会做出每年从自留经费中拿出不低于2%的比例注入帮扶中心资金的决定;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四是加大社会筹集的力度。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和力量投入,创造优质规范的服务环境。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要有独立的办公场地,在选址上尽量要临街。要做到标识醒目,交通便利,方便职工求助和来访。帮扶中心和帮扶超市要集中办公,为困难职工提供快捷、温馨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要采用窗口式服务,每一个窗口都要放置标识牌,要在醒目位置放置如电子滚动屏、触摸电脑等设施,方便职工了解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应为帮扶中心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对帮扶专车,做到不挪作它用。积极争取帮扶中心部分办公经费、设备购置等费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福利待遇等由同级政府和工会解决。
(六)积极探讨在我市实施职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开辟帮扶工作的新领域。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目的是发扬中国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光荣传统,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职工互助互济,帮助患病住院职工解决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过高的困难,使职工在患病住院时,除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外,再得到互助活动给予的补助,以减轻职工的经济负担。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载体。对救助因患大病导致的生活困难的职工,稳定职工队伍产生了重要作用。
(七)大张旗鼓地奖励实施“送温暖工程”中和帮扶中心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从而建立帮扶工作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以“知责有为促发展”的工作态度,确保帮扶中心科学、可持续发展,使工会帮扶工作能够借助这一载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才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帮扶内容进一步拓展、帮扶实力进一步增强、帮扶成效进一步显现,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使帮扶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职工。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与学网站工作总结
大学英语教育学网站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一学期末尾,大一即将在六月的逝去时画上句号。随着大一的即将结束,在大学英语教与学网站的工作也快一年了。现在站在大一的尾巴上回望这段经历,发现真的又太多收获和感慨!在这里学到的、看到的、领悟到的真的像一本厚厚的书。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在就对我这一学期在大学英语教与学网站的工作简单的进行总结:
首先是在人际交际方面。在这里就认识了一大群优秀的工作同事。和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让我懂得了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这个平台,我还认识了许多另外的优秀的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让我的人际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感觉现在的我,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到的进步。
其次是在知识方面。自己一直以来对于与电脑有关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想做与电脑有关事情。在网站里,我的想法得到了实现。我在这里是一名技术,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文章的审核。在平时的维护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网站的工作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个网站的后台工作。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好奇:一个网站的后台是如何运作的呢?通过在这里的工作,我知道了一个网站的运行需要哪些分工,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怎么样管理……或许其他的网站的管理模式和这里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里的模式给了我第一个印象---对于网站后台管理的印象。相信以后他将给我对于网站的运作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然后是能力方面。“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这句话说的真的不错。的确只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你做事情的能力才能够提高。这一年里,网站里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有英语角、英语表演大赛、烧烤、接待外宾等。几乎每个活动的参加了,别且每个活动都非常用心的参与。因此在每个活动中通过做不同的事情,在加上日常工作,现在自己感觉成长了很多,现在对于一个任务或一件事情都非常有想法。认真、细心、全面这些都有了十足的进步!
最后就是在态度方面。真的深刻体会到责任这个词的含义。我的工作之一就是保证电脑正常运转。如果一天电脑出问题了,如果我没有将它修好,那么其他的人就不能工作了,所以我必须经常去维护电脑,或者电脑突然出问题了,我要马上去维修,而不能认为这个没有关系,他给自己的影响不大,自己就不去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渐渐地体会到工作一些要素。相信这些给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一学期下来,自己的问题也多多。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久,工作的激情也慢慢的减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注意,将会随时随地调整自己!
钟德
2011-6-4
第四篇: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
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
一、关于学习的思考
仔细回想一下到目前为止你所学过的事物,它们是如何学会的。例如:你如何知道遥控器可以开关电视?你如何知道火是热的、冰是冷的?水煮开了会变成水蒸气,冰块放久了会化成水?你又是如何学会骑脚踏车、开车的?如何学会有关三角函数、有关郑和下南洋的这段历史?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了解学习这回事。学习似乎有许多的类型:有的学习很简单;有的却很复杂,有些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有些是为了技巧的精熟,有些学习可以无师自通;有学习就必须要有老师的教导。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形中,有「老师」的从旁指导或辅助是相当必要的。
为什么学习会有这么多类型?这些不同的学习类型,能不能归并成某一种一致的类型?而这种一致的学习类型是不是能解释一切的学习行为?并对学习提供良好的模式?这些问题不应只是在专业教科书中由专家学者来探讨,事实上它对每一位身在第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而言是既实在而又困惑的问题。专家学者可能将某一学习类型视之为典范,据此而发展出一套学习的理论。例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完形主义的学习理论、问题解决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
但对一般教师而言,学生具有不同的特质与潜能,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历程以及意愿,都有所差异,这也是老师们心知肚明的。但也许是过度的理论崇拜,也许是跳不出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许是学校制度的限制,使得老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或所带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前述老师所熟知的学生学习差异的现象。
身为一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责任,而不是成品加工、大量生产的工作。所以专业教师应该眼光远大、宽广,一方面要能关照各种学习理论;一方面还要能关照学生学习的各个层面。并能审视和反省不同理论间的差异,思考各理论在教学实际工作上的意涵。这样的专业探究与宏观调配,应当是教师获得专业自主与尊重的基础。
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以及课堂教学的实务状况,可以归结出两种教学的模式,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一是传送模式,一是沟通模式。这两种模式的特色与差异在于(Weaver1990):
传送模式──重视直接教学,学习是由课程和教师所控制,学习是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复制过程,不鼓励冒险,强调正确习惯的养成。
沟通模式──又称交易模式,重视学习者本身,教师是协助者而非控制者。强调有意义的、整体的学习,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步调和方式来发展。归结出这两种模式,目的不在比较两者的优异,而是希望老师在教学时能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教授的科目,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最有利学生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再者,回到学习者本身来看,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学习意味着人的自由度逐步增加。但是这并不意指每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是一致的。特别是在一个社会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已不再是个体自身的事,它还受到同侪的影响与压力,而社会、家庭也会赋予一定的期望。这一切都将学习逐渐扯离自然的状况,反倒使学习变得艰难而无趣,甚至连人最自然的语文学习,都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梦餍。所以,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学习,是每位教师与家长所必须深思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学习的经验。不论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经验,在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别人能接受我们所犯的错,毕竟错误是学习的必要过程。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得到的是协助,而不是指责与指导。我们期望的是在一次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策略。凡此种种几乎是每个人共同的心声,所以只要能将心比心,教师与家长自然能扮演好诱发者与鹰架的角色与功能
二、关于语文学习的思考
以下将以语文科为例,来探讨以“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对于一门学科而言,不论是教与学,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这门学科的特质是什么?学习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然后才是如何去学它?换句话说,就是要问: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去学?
就语文的学习而言,语文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藉由语文人类得以累积经验、形成知识、文化,语文能力也是人类得天独厚的一种先验能力。但随着经验、知识的不断发展、更新,原先仅止于沟通功能的语言,也逐渐复杂化、多样化,由单纯的工具性衍生出丰富的文学性与文化性意涵。因此,语文的学习至少应包括语文的这三个层面(工具性、文学性、文化性)。但在教学上,应先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其次才是文学性与文化性。因为一方面这符合语文发展的真实历程,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生活实用才是吸引学习的主要动机。
再者,语文本身是有机的,会发展、会改变。因此,语文的学习应重视过程的发展与理解,以及创造性。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能适切的运用语文来表情达意,而不在于牢记某一种固定的形式与规则。
由于语文是生活必要的工具,每一个人都是活在一个充满语文的环境里,在这样的环境里,语文的学习是自然而容易的。所以,语文学习愈自然、愈生活效果往往愈好。换个角度来说,由于语文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语文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所以,语文的学习不单是学习有形的字、词、句、文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语言背后无形的思维内涵(即文学与文化)
综合以上所述,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可以下列数点归纳之: 思维是语文的基础.语文学习应是自然的、生活的。语文学习应是过程性重于知识性。
语文学习工具性应优先于文学性与文化性。文学是语文学习重要的媒介。
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以后,接着要来思考的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重点在哪里?由于学科特性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材料多半是一篇一篇的文章,许多教师往往将语文教学等同于文章教学。其实,这样的看法也不能说错。但是,问题出在教科书的限制上,教师如果抱着教科书不放,以为将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完、读完,学生就学会了语文,这是非常错误而危险的观点。要知道教材只是媒介,媒介本身并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希望透过教材的媒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语文科来说,一般所谓的语文能力包含听、说、读、写、作等语文知识与技能。由于是母语的关系,学生在入学前已有相当的听说能力,所以,学校教学的重点多半放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在此,也以读写教学为论述要点,探讨如何将读写教学的重点,回归到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
三、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首先谈到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是什么?阅读能力一般来说主要指的是认读与理解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者认为阅读就是认字和组合字、词或句的过程。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先能念出字音;了解字义;把字组成语词、句子,才能了解文章的意义。因此,一个尚未能认识足够字量的学生基本上是无法阅读的。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朗读、学写生字以及课文的讲解上。但是近年来,新的阅读研究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看法,新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虽然需要认字,但主要还是一个推理猜测的过程,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洪月女译民87)。也就是说,读者在面对文章时,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先备的语言知识去思考、推测,他们会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做猜测,帮助推断、记忆生字语词的意义;他们也会整理句子和段落的意义,从而理解全文。因此,一个能念许多字却掌握不到意义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的阅读者。换言之,阅读的重点是在文章的理解,有效的阅读并不是精确的知觉、辨认文章中所有的文字,而是了解意义(吴敏而.民83)。
再者,阅读也不是一个被动的理解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古德曼教授即指出,阅读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历程。阅读时所获取的意义是读者与文章交易时建构出来的,读者从文章读懂的意义,取决于读者带到文章里来的意义。因此,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不单纯只是认字的问题而已,只要是能影响意义摘取的因素,都是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诸如语文能力、先备知识、情绪因素、阅读技能等,而其中又以阅读技能相对的是语文教学应当特别重视的内容.阅读活动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技能。阅读技能包括各种阅读方式(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思维技巧(分析、概括、想象、联想、推理、评价、判断)和一般的理解策略(如认字的策略──运用上下文猜测、分析字形部件猜音义、利用音义猜字形,理解的策略──利用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关键句及先备知识来帮助理解)。这些技能并不等于阅读能力,但是它对阅读能力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反映阅读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这些技能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越能有效的达成阅读的理解。所谓自动化,就是不须意识也能做到的技巧。通常在某一时间内我们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例如:刚开始学习开车时,要一边操控方向盘一边踏离合器换档,就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如果还要一边调整音响就更麻烦了,但是对一个熟练的驾驶人而言,这一切都已自动化了,不须思考就能操作顺利。在阅读时,从眼睛提供视觉刺激给大脑开始,到大脑建构出意义来,其间包含一系列复杂技能的操作,这种自动流程的顺利与否对阅读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当读者能很迅速的浏览一篇文章时,代表他已具备很好的自动化程度了.口语与阅读学习不同,口语学习需要的是实际运用的学习环境,而阅读学习则需要各类书面文字数据作为阅读对象。透过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作中,才能逐步发展阅读能力,这涉及到阅读教学中教材使用的问题。阅读教材不论是文学性的作品,亦或是知识实用性的材料,在评估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是否有帮助,仍需回到这些教材文章本身的一些基本特征来思考,这些特征包含了字词、句子、文章结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扣合教材与教学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阅读能力是很复杂的,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必须以阅读能力的构成因素为基础,配合不同的教材加以适当的引导,把教材的讯息和读者的认知基模连贯起来。一方面着重读者的兴趣;一方面强化技能策略的自动化,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不单具有良好的阅读技能,而且还能因应不同的阅读目的及材料,采取适当阅读策略的真正阅读者。
综合以上所述,可归纳出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下列数项: 了解文字的功能用途 在阅读中学习字词句的用法 在阅读中发展阅读的策略与技能 在阅读中培养鉴赏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
四、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写作能力是整体语文程度的反映。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表现。学生一般反映在写作上的问题,首先是欠缺写作动机。写作的目的对学生而言,明显的是一种能力的考核,而非意念的表达,这往往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从学生的作品上来看,内容千篇一律、错字连篇,以及句子过于口语化或缺乏句子的概念,则是另一大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的因素是出在对写作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写作过程的缺乏练习上。确实,创作历程可说是个黑箱作业,为何有人能下笔成文;有的人却只能简短的写一两句话而已,更甚者连一点东西都写不出来。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从教学的观点来看,如何帮助低成就的写作者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是语文教育(写作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也许创作历程及心智活动的黑箱不易曝光,但从作家创作的外显行为还原着手,或能给予我们在写作教学上若干启发。还原作家的写作历程,可知写作历程大致包含资料搜集、思惟活动、叙写等三个部分: 从这样的历程分析来看,当作家受到某种刺激或兴起了某种感受(不管是客观的事件、现象,亦或主观的心情、感受,甚或二者兼有)时,引发了他创作的动机。于是,他开始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工作,进一步把事件、现象或心情、感受相关的资料、线索加以分类统整,深化创作动机。这一步骤有赖敏锐的五感及充分的联想力,当然也包含利用各种信息及摘选数据的能力,方能完满。资料收集充足后,接着就要开始心智思惟的活动,在这个步骤中包含对数据的取舍,建立每个点的关系,想一些适切的譬喻或论证、组织结构整篇文章的架构等等的心智活动,而后得决定表现的形式,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与强调的写作技巧,下笔时得多加考虑、运用。在叙写的过程中,即使是一位写作高手也往往无法一次完成,一篇好的作品通常会经过若干次的修改。修改的目的不外是更能表现创作者的想法,以及使读者更容易更清楚感受到创作者的意念。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些部分可以透过练习,加强运作的能力,而且成效显著;有些部分则混淆不清,虽可透过练习加强,但成效不一,这似乎关系到各人的才情,但透过大量阅读、勤加练习,相信对写作仍会有一定的帮助。
透过以上的分析,可大略得知写作所包含的若干历程。在每个历程中,我们发现需要不同的能力与策略。在写作教学上即可针对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所需的能力与策略,让学生练习。
以上的分析纯就创作的历程来说明,忽略了创作的动机,或者说忽略了语文的功能性意义。何谓语文的功能性意义?简要说就是交际、沟通和抒发情感。换句话说,写作和说话一样都是沟通的一种方式。而写作与说话都是一种发展的过程(由涂鸭到画符号到写作,由随意发音到有代表性、有意义的语汇),在这一连串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合地位的乃是写作意识及说话意识(通俗的讲就是我有话要说、要写),作家多半是写作意识强的人。所以在写作教学上,不可忽略了对写作意识的关照,帮助学生将他想要传达的讯息传达出来,进而帮助他写得更清楚、更妥切。基于以上写作意识的关照,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上,鼓励学生为实际的需要而写作,写出来的成品有真实的读者阅读,也就成为合理的要求。否则写作将沦为无目的的练习活动或口是心非的胡诌大赛。这也是当前写作教学上严重被忽略的一环。
顺此写作意识的合理要求?写作是为了沟通、作品应有真实的阅读者,合作学习和同侪订正的模式应纳入写作教学中。事实上,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改,有的修改幅度较小,可能只是文字的调整;有的可能需重新思考整个布局,从头开始。至于,是否修改以及修改的幅度,一方面得视作者自己的反省判断,另一方面也需依赖读者的回馈。在这样的修订过程中,借着同侪之间的合作、帮助,可以提升彼此写作层次,同侪除了可以协助检修、订正文句外,也可以一起构思内容、收集数据、选择素材、模拟真实阅读者、发表评论。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写作意识与写作历程作一结合,形构出一个写作过程模式。写作能力的发展一般可划分为准备、过渡以及独立写作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的目标以及练习的方式,分述如下:
1.准备阶段
练习口述,练习的方式有:口头造句、看图说话、复述与讲故事。2.过渡阶段
(1)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练习方式有:造句与看图写话。(2)阅读向写作过渡
练习方式有:模仿作文、缩写与改写。3.独立写作阶段
独立思考、立意、选材、构思布局、写文。
而以上三个阶段分布在各个年级时所应设定的基本能力与写作目标为:
综合以上所述,写作教学的重点可归纳为:
了解写作的功能 了解写作的历程
在写作中学习语词句子的用法 在写作中发展各种叙写的策略语技能 在写作中培养美感与说理的态度
五、结语──关于学习途径的思考
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来思考: 1.利用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来发展其读写能力
语文学习的情境不应脱离真实环境,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应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境况来设计教学活动。课文教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课文的选择也应符合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主题、事件、知识、技能等来设计教学活动,选用相关文章搭配学习。
2.语文的工具性应首先被考虑 学习除了是一种本能外,实用性还是很重要的动机因素,如果学会一种工具,生活因此而增加了一些自由度或方便性,相信学习的主动性必然会提高。所以,教学上应多安排一些实用性的活动,让学生领会语文的工具性对生活的影响,如写信、填表格、作备忘录、写书、分辨广告、看食谱、菜单等。
3.拟定教学目标使教学有重点有方向
教学目标(或学习重点)不是学习的限制,虽然拟定了教学目标但教学不一定完全要按目标来作,它只是教学的一个大方向,使学习能逐步往前发展。教学目标可大可小、可粗可细,须适学生状况来调整设定。可以一学期一学年,甚至年段来设定,在大架构下再来设计一周或数节课的教学目标。
4.提供并重视能力与策略的学习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学习,那是一种能力与策略的学习。教师教学时应多透过有声思考方式,让学生了解思考的轨迹,并经由过程的练习发展策略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要领,例如经常作比较、对照、举例、综合等的学习活动。
5.大量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
语文学习只有在丰富的语文环境中才能学好,丰富的语文环境自然能提供学生真实而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读写活动应是在有意义、有策略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为读写而读写。再者,学习往往是在错误中逐渐改进、逐渐精熟的。所以,在大量的读写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犯错,如果教师过分要求正确性,不能包容学生的错误,那大量读写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退缩与畏惧,或是敷衍了事、无心学习,那一番美意反而适得其反了。
第五篇: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
“深度解读”≠“误读”
解读文本要有深度,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沉潜下来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还要联系文本内容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想开去,更要细致的推想关键语词背后的深刻意蕴。但是,“深度解读”绝不是挖掘个别语词的微言大义,绝不是把教师个人对文本某些语词一厢情愿的曲解误读强加给学生,那是一种断章取义的“意义强加”!近日,笔者与青年教师研课,发现在解读文本时,总有断章取义、牵强勾连之象,恐愈演愈烈,特提出以商榷。
【案例一】望“佳节”而生义
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在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二年级上册《看雪》原文语段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看雪》开篇的两个自然段。本课主要讲的是,台湾的孩子特别渴望看到真实的雪景,在老师的介绍下,他们更加渴望到北京欣赏并感受真实的雪景。课文洋溢着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真切期盼。解读文本时,一位教师认为,本文提到了一个特殊的节日──“过春节的时候”,正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春节,这里更含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刻意蕴。其他老师均感觉眼前一亮,认为自己解读时怎么没想到,于是也随声附和。
看雪景的事件发生在“春节的时候”,就一定含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蕴吗?
“春节的时候”只是孩子们在橱窗前看雪景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笔者以为,这一事件可以发生在冬日的某一天,或者其它的任何一个时间,而且“孩子们看棉花雪景”也只是文本起承转合的“起”而已。正是因为孩子们在冬日里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棉花做成的雪景,才有了对真实雪景的渴望。也才有了向老师的不断询问。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更有了去感受真实雪景并在美丽的雪景中快乐体验的神往和期盼。如果再细细体会教师的情感,我们会发现,教师对于故乡的怀念,是因孩子们对雪景的好奇和一连串的发问而引发的,是在事件的逐步推进中,透过教师的讲述自然而然流露的,跟事件发生的时间“春节的时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不应生硬的解读为,因为“春节的时候”而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当然,《看雪》这篇叙事小散文的确寄予着作者对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期盼。而且文中也写道,不仅台湾的小朋友渴望在到北京玩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着和台湾的小朋友一块玩呢!两岸统一的情感呼之欲出,这是两岸人们共同的心愿!并且我们也坚信,这一愿望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这种情感,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展,水到渠成的表露,跟事件“过春节的时候”并无直接因果联系。因而,我们不能刻意放大“春节”的意义,牵强的勾连,把教师个人的解读生硬地强加给学生。
笔者想,我们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文本,倡导多元解读,但绝不是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脱离文路,紧紧抓住某个语词不放,断章取义的“深挖”其微言大义,将个人误读的某种意蕴和情感,强硬的灌给孩子,这不是孩子的自我发现、意义建构和情感酝酿,只能说是一种“情感侵犯”!
【案例二】遇“赶着回家”而误读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原文语段
以上是周晔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伯父救助黄包车夫”事件的开始语段。阅读后,我们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关心。一位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把目光停留在“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这句话上,认为当时“人们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可以看出,人们对受伤的车夫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没有同情心,显然可以看出当时底层人民的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这一表现正是鲁迅先生对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真实写照。
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不妨来细读文本,以上语段是伯父和父亲“救助黄包车夫”这一故事的开始,作者通过“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来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奠定了故事凝重、沉郁的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黄包车夫出现在我们视线里,“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得已经直不起腰来的底层劳动人民,他让我们想起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在这样寒冬的夜晚,他竟然光着脚拉车揽活,也许这一整天,他还没有挣够车行里的份子钱,也许这一天里他还没有吃一顿饱饭,没有喝到一口水。但没有办法,他还得生存,还得肩负一大家子的生活,还得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去寻找下一个希望。令人痛心的是,老天爷并不怜悯这位饱经风霜、历经苦难的车夫,还要在他裸露的伤口上撒一把盐,让他可能已经冻裂的脚底扎进一块碎玻璃。此时痛苦已经扭曲了他的面容,让我们看得心碎。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劳动者,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伸出援手,更何况心中装着大众疾苦的鲁迅先生。于是就有了爸爸和伯父对车夫及时的救助,那一系列清洗、包扎,以及塞给他一些钱,叫他在家休想几天的细心救助,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文豪内心如此柔软的一面!但,并不仅仅如此,在目送车夫远去之后,文中写道“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伯父的神情“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系列动作、表情的描写,让我们看到,鲁迅先生神情严肃凝重,是因为他无法控制对罪恶的社会制度的憎恶。此时,先生一定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想到他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正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鲁迅先生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彻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一刻,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
这文本的字里行间,哪里有先生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的确,鲁迅先生曾在《药》《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中对国人表露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观点,以表达先生对当时国人劣根性的一种无奈,同情和愤怒。但,回到本篇课文的事件中,侄女周晔回忆的是伯父生前救助车夫的情景,表达的是一个孩子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伯父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伟大精神的敬仰。读者怎能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情感牵强的移植到这里?如此牵强的解读,实在违背了作者表达的初衷。
我们知道,文字承载着作者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着他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描绘的多彩世界,体验作者传递
于我们的真挚情感。但是,我们绝不可断章取义,随意生发,抓住一个或者几个语词就不愿放手,随意联系,再刻意把自己的片面理解强加给学生。记得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者写作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尊重、遵循作者的思想情感,才可与作者神交、与作者笔下的人物对话,也才可能读懂作者的言语意图。所以,亲爱的老师啊,切不可用自己片面的解读去歪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更不能把自己的“误读”强加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