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规作业
法规作业
1.何谓建设法规的体系?根据建设法规的性质,建设法规体系有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所谓法规体系,就是指各种法规所组成的形式。建设法规体系由建设行政法律、建设民事法律和建设技术法规三种组成。
2.各级勘察设计机构的业务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答:取得工程勘察综合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各专业、各等级工程勘察业务;取得工程勘察专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相应等级相应专业的工程勘察业务;取得工程勘察劳务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岩石工程治理、工程钻探、凿井等工程勘察劳务业务。
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业务;取得工程设计行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相应行业相应等级的工程设计业务及行业范围内同级别的相应专业、专项工程设计业务;取得工程设计专业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本专业相应等级的专业工程设计业务以及同级别的相应专项工程设计业务,取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本专项相应等级的专项工程设计业务。
3.招标投标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
第二篇:测绘法规作业
测绘法规作业
一、填空
1、测绘资质分为__、__、__、__四级。
2、测绘资质管理是一项________,测绘资质___________,测绘资质管理制度是一项____________。
3、测绘资质的专业范围划分为
2个专业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行大地坐标系是经____批准,根据______________,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的_________大地坐标系。
5、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保管测绘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
6、科技档案保管原则:各单位应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科技档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证测绘科技档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
7、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8、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以_____形式公布。
9、房产测绘成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保密地图和内部地图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A、计划 B、财政预算 C、计划及财政预算 D、中长期规划
2、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应当持有()A、身份证 B、测绘作业证件 C、介绍信 D、单位工作证
3、()应当按照规定检查,维护永久性测量标志。
A、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建设单位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D、乡级人民政府
4、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需要占用土地的,地面标志占用土地范围为()平方米,地下标志占用土地范围为16-36平方米。
A、32-72 B、36-100 C、64-144 D、24-54
5、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根据相关批复或者调用通知(情况特别紧急时,可以依据相关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电话通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提供,一般提供期限为()小时,特殊情况不超过()小时。A、8,24 B、8,48 C、10,24 D、10,48
6、关于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与公布中公布申请时省局应当在()个工作日内将建议转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A、5 B、10 C、7 D、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国界线标准样图、中国历史疆界标准样图、世界各国间边界标准样图,由()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发布。
A、教育部 B、外交部 C、民政部 D、国家安全部门
8、测绘法是一部把规范测绘管理行为作为重要内容的()A、专业法 B、经济法 C、基本法 D、行政法
9、按照《测绘行政执法证管理规定》,测绘行政执法证每两年注册一次,注册工作由()统一进行。
A、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B、执法人员所在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测绘局 D、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实行()制定。
A、统一管理 B、统一审核 C、统一公布 D、统一审核与公布
三、多选
1、测绘资质管理的原则:()
A、依法原则;统一管理原则 B、公开、透明原则;公正、公平原则 C、便民、效率原则;救济原则
D、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原则;监督与责任原则
2、合资合作测绘禁止:()
A、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 B、行政区域界限测绘、海洋测绘 C、地形图和普通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编制 D、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测绘活动
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范围:()
A、国界、国家海岸线长度;领土、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面积 B、国家海岸滩涂面积、岛礁数量和面积
C、国家版图的重要特征点,地势、地貌分区位置
D、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地理信息数据
4、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建议人提交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审核。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的必要性 B、提交的有关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C、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D、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是否影响国家安全;与相关历史
数据、已公布数据的对比
5、地图内容的审查包括:()A、保密审查
B、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包括中国历史疆界)和特别行政区界线
C、重要地理要素及名称的内容
D、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审查的其他地图内容
6、以欺骗手段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从事测绘活动的行为,应当给予()处罚。A、责令停业整顿或者降低资质等级 B、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C、没收违法所得测绘成果
D、处测绘约定报酬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E、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7、对测绘成果不合格的测绘单位,应当()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B、责令补测或者重测
C、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到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D、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E、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8、申请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必须满足()条件 A、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B、必须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C、国家坐标系统难以满足需求 D、当地人民政府同意
E、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履行()职责。A、建立健全测绘成果资料的保管制度 B、配备必要的设施 C、保证测绘成果的安全
D、对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实行异地备份存放制度
E、按照规定保管测绘成果资料,不得损毁、散失、转让
10、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发的测绘行政处罚决定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A立案文号 B、当事人违法的事实与处罚依据 C、罚款数额 D、处罚时间和地点 E、告知当事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
F、行政机关名称及印章,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等
四、判断
1、测绘法的规定覆盖了测绘工作的各个方面。
2、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3、测绘单位可以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4、测绘具有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5、测绘属于信息业范畴,是高科技产业,具有先行性和基础性,测绘服务领域十分广泛。
6、基础测绘不属于公益性事业。
7、特殊情况下,单位或个人可以移动正在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
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活动。
9、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可以持单位介绍信。
10、测绘法规范了所有测绘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和义务。五、一个测绘法规案例
六、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甲、乙、丙、丁
2、法定制度,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行政许可制度
3、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限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
4、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00国家
5、不得损毁、散失、转让
6、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地
7、地理信息系统
8、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 公告
9、房产簿册、房产数据和房产图集
10、出版、发行或者展示
二、单选
1、C
2、B
3、C
4、B
5、A
6、B
7、B
8、D
9、D
10、D
三、多选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BCD
7、BCD
8、ABCD
9、ABCDE
10、BCDEF
四、判断
√√×√√××√×√
五、测绘法规案例:
宁波市某房地产测绘有限公司在2005年底申请《测绘资质证书》时,提供某技术人员与其原单位脱钩的虚假材料,以满足测绘资质申报条件,并取得了《测绘资质证书》。该公司以虚假证明材料申请《测绘资质证书》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浙江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于2006年6月15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四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对此房地产测绘有限公司做出吊销《测绘资质证书》,并在3年以内不得再次申请测绘资质的行政处罚。
第三篇:建筑法规作业
建筑法规作业
题目:对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个案例,进行法理与社会分析,字数不限。
背景介绍
这是一个与我息息相关的事实。为了陈述这个案例,我首先介绍一下案例发生的背景。在我的家乡,我父亲那一辈基本都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在像我现在这个年纪,就没有继续在学校学习了,而是和师傅学手艺。学了一门手艺,以后就能生活了。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城市发展需要,许多想我父亲这样的工人流向了城市,经过了许多年的奋斗。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同时也收获了一片关系网。就在几年前,我父亲,叔叔,以及他们一些同事合伙在深圳成立了一个小型的装潢公司。依靠他们之前的人脉,这个装潢公司从其他承包公司揽到一些室内装修工程。我家这个小型装潢公司一直都是这样,知道上次纠纷来了.案例
深圳一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将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任务承包给甲工程总包单位,甲未经建设单位同意,将其中装饰工程分包给乙公司(背景介绍里面的小型装潢公司);甲经建设单位同意将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分包给丙公司;结果丙公司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乙公司室内装饰部分也未能通过验收,建设单位向甲公司提出索赔,甲公司以不是自己施工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法理分析
1.甲公司应和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2.甲经建设单位同意将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分包给公丙司违反法律。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
3.甲未经建设单位同意,将其中装饰工程分包给乙公司。若总承包合同中没有相关约定则甲构成违约。建筑法第二十九条 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 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
社会分析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类似于乙公司,在今天的建筑行业中并不鲜见。一方面,这种小型公司的确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也为像我们家乡这种小地方带去了机遇。另一方面,这种小型公司,大部分工人对行业标准不了解,而且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这些对施工质量都有很大威胁。
2.在今天,像甲公司这样背着建设单位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公司,不是个别情况。在利益驱使下,许多企业违背相关法律法规,铤而走险,通过不正当手段去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坚决抵制,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
3.从我家的情况,可见一斑。在城市化进程的大潮下,有多少工程事故,质量问题,这些一直都被掩盖的问题,到以后,它必定会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由此扯出一系列的纠纷,必定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四篇:旅游法规作业
《旅游法规》结课作业
任课教师:王志文
班级:旅管08-1班
学号:3081820137
姓名:金晶
日期:2011-6-1
1针对旅游法中的旅游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首先,我要引用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2010年11月26日,中国太和旅行社组织,京王府国际旅行社具体实施接待的中国商业联合会一行14人赴非洲访问,途经肯尼亚时,旅游车与一辆卡车发生追尾,造成三名游客死亡、两名游客受伤。车祸前,因路途有点颠簸,坐在后排的一名游客与导游调换了座位,原本坐在副驾位置的导游坐到了后排(通常情况下,导游应坐在离司机最近的位置,如司机身后或者副驾的位置,便于工作及提醒司机安全驾驶等)。
事故发生后,导游向当地有关组织紧急求助,当地组织派出直升飞机前往事故发生地,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导游还向当地警方报警,同时将事故想我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报告。旅行社及时成立善后小组,并组织游客家属赴肯尼亚处理善后事宜。有关方面海立即启动了保险理赔程序。根据事故鉴定结果,旅游车于其他车辆发生追尾,书旅游车全责。
经过与承保机构的多次交涉,伤亡游客及家属获得旅行社责任险赔偿款总计164万多元,同时还获得了由旅行社赠送的个人意外伤害险媒人26.5员的赔偿款。此外,中国太和旅行社和北京王府国际旅行社还分别向伤亡游客赔付了10余万元。伤亡游客家属对善后赔偿表示认可,善后处理圆满结束。
一、案例分析
旅游安全事故,是指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涉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故。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9.30”肯尼亚旅游安全事件是一起意外的旅游安全事故。然而,按照旅游安全事故的等级来看该事故属于特大安全事故。特大安全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多名,或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者。案例中,经过与承保机构的多次交涉,伤亡游客及家属获得旅行社责任险赔偿款总计164万多元,同时还获得了由旅行社赠送的个人意外伤害险媒人26.5员的赔偿款。此外,中国太和旅行社和北京王府国际旅行社还分别向伤亡游客赔付了10余万元。
事故的成因分析,在案例中我们并没有看清楚地得知事故发生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可以推知,一方面,可能是旅游车的司机疲劳驾驶致使车辆与卡车追尾;另一方面,导游也有责任,导游不应该让游客坐在副驾驶座上,因为副驾驶座是最为危险的一个座位。试想导游如果当时没有跟游客调换位置,或许此次的旅游事故可以避免,或者程度可以稍微减轻。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导游要坐在离司机最近的位置,这样方便导游随时提醒司机谨慎驾驶注意安全;当司机太过于疲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跟司机聊聊天,减缓疲劳,或者建议司机到加油站或服务区休息一下,保证行车安全和游客的人身安全。
从案例中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过程来看,也认识到加快建立我国出境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出境旅游者在出游中最注重的是安全性,能否确保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是消费者决定是否出游的关键因素。“肯尼亚9•30车祸事故”虽然是一起意外事故,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快建立出境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据有关专家统计,2009年我国出境游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此背景下,影响出境旅游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为此,构建完整的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让多种资源和多个主体参与到旅游安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形成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政府等多种主体协同治理的政策网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出境旅游安全保障发展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交通事故的处理
目前,旅游交通事故仍然是威胁旅游安全的“头号杀手”。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旅游交通事故,占同期旅游安全事故总数的80%,致使70人死亡,占同期死亡总数的93.3%,同比增加33人,同比上升89.2%。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只要导游人员没有受重伤,神智仍然清楚,就应立即采取措施,沉着、冷静、果断地处理事故,并做好善后工作。具体措施是:
1.立即组织抢救
交通事故发生后,作为导游人员首先不能乱了方寸,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抢救受伤者,特别是重伤者。如不能就地抢救,应立即打电话给救护中心,将伤者送往就近的医疗单位抢救。
2.作为导游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急救护理常识和技能。
保护现场,立即报案事故发生后,应指定专人保护现场,并尽快通知交通和治安部门,请求派人前往现场处理。
3.迅速汇报
在安顿好受伤旅游者后,导游人员应迅速向所在旅行社领导报告事故发生地点、原因、经过及所采取的措施、旅游者伤亡情况、团内其他旅游者的反映等,听取领导对下一步工作的指示。
4.做好其他旅游者的安抚工作
导游人员应及时安定其他旅游者的情绪,若事故不是很严重,有可能的话,要组织其他旅游者继续进行参观游览活动。等事故原因查明后,要慎重地向全团旅游者说明。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导游人员应积极配合交通、治安部门调查事故原因;协助旅行社有关人员处理善后事宜,如事故原因调查、帮助旅游者向有关保险公司索赔等。
6.写出书面报告
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导游人员应就事故的原因、经过;抢救经过;受伤、伤亡情况;旅游者的情绪和对处理的反映;事故责任及对责任者的处理等,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交旅行社领导。
此外,为了尽可能避免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游人员应合理安排活动日程,以免司机为赶时间而开快车;提醒司机不开英雄车,不酒后开车,不开疲劳车;尽量在途中少与司机交谈,不让司机分神;导游人员即使有驾照,也不能帮司机开车,也不能让非本车的人员驾驶旅游车。在旅途中要随时提醒司机要遵守交通规则,谨慎驾驶。例如,下雨天,路面较滑,导游应提醒司机减速行驶。
三、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措施
旅游安全事故包括的种类很多,不仅仅是旅游交通安全事故,还有饮食安全事故、住宿安全事故、旅游购物安全事故等等,这些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要切实采取措施来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将从国家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旅游者自身三方面来提出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措施:
(一)国家旅游管理机构方面的措施
国家旅游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旅游局以及各省市地区的旅游局,是我国旅游发展的管理机构。要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政策法规体系
旅游安全的政策法规能够从政策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控制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行为,强化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控意识,唤醒和提高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拘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例如,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规范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以及一些事故的赔偿要求。
2.加强旅游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定期召集旅行社、旅游景点管理人员召开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分析、部署旅游安全工作,对会议确定的重大安全事项形成纪要。确定的各项措施必须严格实
施和进行检查,认真抓好落实,并将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实施情况上报有关部门。特别是在 “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是更加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指导旅行社、旅游景点做好节假日的旅游安全工作,确保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3.建立旅游业安全预防长效机制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旅游业安全预防长效机制。建立起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严密防御体系,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由应急状态转向常规依法防控、科学防治,使各项旅游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充分认识到安全健康是旅游业的基本要求,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安全和健康作为旅游经营的第一要务。只有建立防治结合的旅游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才能不断增强旅游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旅游业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
(二)旅行社方面的措施
1.加强对旅游产品要素的安全评估,确保旅游产品的安全性
旅行社是组织旅游产品的龙头,是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旅游活动涉及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每一个环节的良好衔接,因此,旅行社要对所采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产品进行安全评估,并将评估资料备案上报,严禁采购不合格、没有资质、明显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素产品,确保旅游产品的安全性。旅游社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暂时没有标准的,应保证符合人身健康和安全;对可能危及旅游者安全的旅游产品或者服务,要实现向旅游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发现提供的旅游商品和服务有严重缺陷的,即使旅游者采取正确使用的方法仍然可能导致损害发生的,要及时告知旅游者,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对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旅行社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旅游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本社工作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提高导游人员处理旅游安全事故的能力。把安全教育、职工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技能,对新招聘的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3.加大旅游保险投保力度
就整个社会而言,旅游安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旅游安全是相对。就个体而言,旅游安全事故又具有偶然性,是可以避免,因此,旅游保险是十分必要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在组团的时候必须给参团的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旅行社应该采取措施,加大旅游投保力度,确保旅游者的出行安全。
4.对旅游者进行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去旅游,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旅游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旅游者的旅游安全意识薄弱,因此,旅行社要适当的对旅游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旅游者的安全意识。例如,旅行社可以制作一些旅游安全温馨提示的小册车子,在旅游者参报旅游团的时候派发给旅游者。在旅游者出团旅游时,导游人员要多做安全提醒工作,提高旅游者的安全意识。
(三)旅游者方面的措施
1.合理选择旅行社
旅游者外出旅游一般都会选择参报旅游团,因此,在参保旅游团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旅行社。一般要选择旅行社知名度高、、声誉良好、大家公认的品牌旅行社,这样可以减低旅游安全事故发生过的概率。坚决避免那些零团费、负团费的旅行社。在选择线路的时候应该明确组团单位的各旅游要素,尤其要注意旅游购物点、购物次数、发生额外行程的违约责任等条款内容是否明确列入合同,谨慎购买旅游产品,慎防陷入低价陷阱。
2.提高自身的旅游安全意识,购买旅游平安险
旅游者外出旅游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因此,许多旅游者就会忽视自身的安全问题,导致在旅途中容易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所以,旅游者外出旅游时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尽量面面去一些危险的地方,确保自身的安全。
目前,我国游客往往忽视安全问题,很多旅游者仍然没有主动购买保险。其实,旅行社责任保险仅仅承担保险责任内旅行社依法对游客所负有的赔偿责任,天灾、战争、旅游者自身原因等造成的事故均不在赔偿范围之内。从充分保障的角度看,旅游者应当为自己购买意外保险。
总之,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旅行社的事情,需要旅游管理机构、旅游者自身以及社会各团体组织的全力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金融法规作业2
近年来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办法
1.进一步健全完善银行业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律体系。首先必须建立现代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为主导的监管系统.处于银行业监管第一线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分支机构的丁作重点要转移到银行业监管上来。确保银行业监管组织机构框架合理,监管脉络清晰,监管层次分明。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立法工作,银行业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需要有健全的法律规章作保障。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基本法的基础上,还要制定一批规范银行业监管行为的规章制度,如银行业监管工作规程、现场监管规程等,以此来提高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只有建立并完善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才能使其摆脱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并实现预定的监
管目标。
2.综合运用多种监管的方法,保证银行业监管的顺利运作,随着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职能作用的强化,对银行业实行持续性监管的地位和作用亦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建立前的严格审查、注册、登记来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整个银行业体系的健康稳定,维护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当银行业金融监管当局发现某一金融机构的经营不符合金融法规规定,经营管理状况出现妨碍稳健经营的倾向或有危害公众利益行为时,应按不同情况采
取相应措施,确保银行业平稳运行。
3.实行业务和技术创新,确保监管的力度。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参照国际上银行业发达国家的监管手段和方法,依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来进行银行业监管工作的业务和技术创新,一方面在整体上与国际金融业在监管技术和监管内容要求上接轨,另一方面全面加大对银行业监管的力度。一是采取预防性监管手段以防范风险,它是各国管理手段的主体。二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为整个银行业体系设立的又一道安全防线,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信誉和稳定性,维护存款者的利益。三是进行银行业监管技术创新。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利用现代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基础之上,注重信息的预测功能,适时调整业务经营
方针和监管策略。
4.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协调监管政策和措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目标、业务常常会有所交叉,并相互补充,同时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各有优势和侧重,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充分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奠定持续性监管的基础。我国中央银行根据实际,可以建立健全以下提供紧急援助的措施:由中央银行提供低利贷款;存款保险机构提供资金;由一个或更多的大银行提供支援;在极端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对未能达到审慎要
求的银行进行接管。由此来确保整个银行业系统运作的稳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