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单)

时间:2019-05-12 16: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单)》。

第一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单)

——民主法制建设30年征文——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蚌埠市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工作改革开放30年巡礼

蚌埠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单永恒

2008.10.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蚌埠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共同为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奋斗。在这条道路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为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文化大革命”使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畸形的演变,使蚌埠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严重挫折。10年**,使市人民代表大会停止工作达14年之久。

1980年3月,蚌埠市成立选举委员会,开展市、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8月蚌埠市召开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会议撤销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市人民政府。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蚌埠市得到恢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至2007年12月,市人民代表大会历经6届,共召开28次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依法行使 1

国家权力,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各项决策、执行和监督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在会议期间,认真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蚌埠市“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审查批准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依法改进选举工作,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较好地完成了历次换届和届中补选工作任务。通过依法行使各项职权,有力地促进了市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促进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为了保证人民政治地位和依法行使职权,市委、市人大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蚌埠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致力于完善选举制度。1979年,蚌埠市依照《选举法》,对选举制度作出重大改革,把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并实行差额选举,从法律上保障和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此后,多次在选举环节上进行修改,使选举程序更为完善。为了更好地保证市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权,在履行监督职权的方式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1991年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程序。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分别提出《市染料化工厂硫化元车间搬迁质询案》、《关于科学文化宫整顿治理议案办理情况的质询案》,两个质询案更好地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这是人民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显现。为了进一步发挥人大的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职能作用,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

市人民代表大会建立50多年来,虽然历经曲折,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发展迅速,保障了全市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生活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在国家生活中的当家作主地位,极大地

完善和推动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的建设。

民主法治建设——得到重大进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中央和省、市委以及全国人大和省人大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动普法、司法工作,30年来,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为了保障宪法和法律在全市的遵守和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大力推进普法宣传教育。自1985 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在全市公民中开展“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推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在每次全国人大进行修订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后,都组织全市各单位和人民群众广泛学习。为促进普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听取全市法制宣传教育情况的报告。经过连续30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规范和调整经济、社会事务的氛围在全市基本形成。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依法监督法律法规在全市的贯彻执行,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历次人民代表大会都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代表就法律法规在全市的贯彻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并把法律监督放在突出的位臵,每年都检查十多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和落实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检查,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更好地维护全市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1984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政府有关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作出了《关于综合治理治安若干问题的决定》。

之后,又多次听取和审议有关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等报告。“一府两院”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意见、建议,从多方面改进工作,使全市社会治安状况有了好转。同时,从人大工作方面推动司法机关加强反贪污受贿斗争,加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建设。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工作。1996年7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和推进依法治市的决议》。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实施依法治市方案的报告、开展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的报告,不断把依法治市推向深入发展。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推行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各级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司法活动。推动在城市、农村、企业、学校以及各行各业结合实际,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广泛开展依法治县(区)、依法治厂(院、店)、依法治校、依法治乡(镇、街道、村)等各类依法治理活动。经过不懈努力,依法治市观念深入人心,依法治市工作稳步推进。

推动实践与创新——取得较大成效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新制定的《组织法》,作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会的新规定。1980年9月,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市人大常委会。设立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将权力机关同行政机关分开,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至2007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历经6届。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后的20多年来,在中共蚌埠市委领导下,常委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

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和全市工作大局,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保证和促进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常委会既坚持依照法律规定,又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许多方面工作有了改进和创新。

(一)不断深化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履行监督职能,基本方式是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进行执法检查和工作视察。这一基本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2005年9月,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针对新生入学期间大学园区社会治安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委会依据有关地方性法规向市政府发出《监督意见书》,市政府随即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使大学园区社会治安状况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明显好转。审查和批准本级财政预算、决算,监督本级预算执行,是宪法、地方组织法和预算法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多年来,常委会不断深化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1999年,通过了《关于市本级财政预算监督暂行办法》,把预算审查监督的内容、范围,审查程序等都作了规定。2003年,经过4个多月的部门预算审查试点以后,首次对5个部门进行了预算审查。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2005年度部门预算审查范围扩大到全部一级预算单位。2005年,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

(二)不断改进人事任免工作,依法行使好人事任免权。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相统一的原则,严格任免工作程序,不断推进常委人事任免和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1992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述职评议工作,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和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政府、“两院”工作人员,每届任期内都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述职人员根据评议意见进行整改。2003年以来,实行对拟提请任命的“一府两院”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2005年,探

索建立了审判和检察法律职务人员任前公示制度,对拟提请任命审判和检察法律职务的人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征求群众意见,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表决时充分发扬民主,改进了人事任免表决方式,由举手表决改为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2002年起实行电子表决。

(三)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活动载体和形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立了常委会负责人接待代表日制度、走访联系代表制度,及时了解代表的工作情况,听取代表的意见,密切与代表的联系。实行常委会负责人分工督办代表议案和重点建议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办理工作。自1992年起,连续几届开展评选先进代表小组、代表活动积极分子和优秀人大工作联络员活动,组织代表小组和代表争先创优,丰富了代表工作活动内容,激励代表依法履行职责。1993年首次召开政情通报会,由政府部门通报群众关心的重点工程和市政府重要工作开展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面对面向政府部门进行询问,政府部门当面给予答复。2001年,实行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大绘制了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蓝图:“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未来的小康社会应当是民主和法治健全的社会。新时期新阶段,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将更加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更加巩固和完善,前程更加辉煌。

第二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民主与法制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柱。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用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内涵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可以说,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和保障。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落实和增强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民主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各项事业,才有不竭的政治动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法律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决定,一旦形成,便相对固化于人们的思想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久性,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表现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及守法行为。因此可以说,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动的灵魂,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同志因为受不了糖衣炮弹的打击,因为受不了腐朽文化的侵蚀。渐渐的沉沦了,变质了。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很有必要。而且也很迫在眉睫了。而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的建设对我国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为了巩固政权,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列宁说,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这句话是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以前讲的。无产阶级夺得全国政权、共产党执政之后,根本的问题还是不是政权问题呢?事实证明,还是。政权在谁手里,关系重大。人民掌握了政权,也就有了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人民丧失了政权,也就会失去一切。而政权同法律从来是密不可分的,新政权制定新法律,新法律肯定新政权的合法性,并赋予其行使权力的依据。建国以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运用政权和法律来体现党的领导、实现党的主张,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法律规范的功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说到底,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在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时,又要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同的地区、单位,不同的社会阶层,甚至不同的家庭、个人,各有各的具体利益、特殊利益。于是,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突出了。有了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办?这就需要法制。运用法律准绳,处理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许多问题才好解决。更不要说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打交道,经济关系及其涉及的问题更加复杂,没有法律怎么行?

为了保证国家公职人员不变质、不变色,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事物的本质。革命战争年代,两个营垒对抗,一边是三大敌人,一边是人民大众。那时,我们的干部团结带领群众浴血奋战,冲锋在先,退却在后,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本质与现象是一致的。当时,客观上又有一个“敌人监督”,干部如果脱离群众,就站不住脚,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建国后,执政了,人民委托我们的干部管理国家,有些事情就不像过去那么清楚了。在现象上、形式上人民好像只是被管理的,干部倒似乎成了主人。加上有些干部受旧社会恶习的影响,滋长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对群众作威作福,使本质与现象的矛盾更为突出。党中央一再指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我们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把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从延安时期就普遍倡导实行的群众路线制度化、法律化,使公仆对主人负责、受主人监督制度化、法律化。

所以,正因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党和政府才会想要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人民民主。但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奋斗过程。我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应该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需要党的支持,立法机构的科学立法,执法机构的公正执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党的支持。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此,当前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就是全面落实“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律权威,培育公民意识,使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公正司。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更加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一部“良法”必须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倾听民意,努力寻求利益平衡点。一是扩大参与,充分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要把常委会讨论审议与发挥代表作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公布法规草案和举行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以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二是集中智慧,统筹兼顾不同利益。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各方利益诉求得到充分反映、交流和交融,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凝聚共识,使我们制定的法规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共同意愿,增强执行法规的群众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减少行政执法层次,规范审批程序和环节,改变多头执法和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状况,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努力建设一个人民信任和满意的亲民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健全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为确保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事关本地区发展大局和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方案,在决策权行使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引入公示制度、听证制度,使民情得到汇集,民意得到充分体现,使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很大一部分来自基层,他们熟悉基层的环境,了解基层情况,最能反映基层民众的意愿,代表基层群众的心声。要切实做好民主法制建设工作,人大代表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基层代表的沟通联系,鼓励、组织、积极引导基层代表充分发挥其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好代表的议政决策作用。通过代表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群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搭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要组织动员人民代表积极向群众宣传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制建设的热情。切实抓好代表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办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影响力。人民代表所提的问题和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心声,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并予以切实的解决。为民主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

众所周知,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当中,政治制度在制度体系建设中处于关键环节。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总书记曾经进行多次阐述。如2012年11月15日,刚当选总书记的时候,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授课老师也曾讲到,要抓住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个人认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首先涉及党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其实几年前我曾经接触过相关内容,当时是不太以为然的,认为打江山坐江山不是理所当然的,还用得着反复论证吗。但经过学习,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加深了认识,它关系到我党在政治上能否实现有效有力领导,关系到广大人民对党的自愿认同和拥护,是党执政的必要基础。我党最高层领导亦即政治局常委以上,首次论述中共的合法性问题,是在2015年9月中9日。当天,王岐山同志在京会见一批外国政要和知名学者,在谈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我国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创新机制,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必须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同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从国家的快速发展变化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人大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做到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

总而言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复兴中华、圆梦中国的唯一出路。

二、主动作为,大胆创新

在党的领导下履行职能,绝不是只是坐等党的指示,党说做才做,党推你一下就动一下,而是要主动开展工作、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争取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积累和提供经验。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体制、机制、程序、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我们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对照总书记的讲话,我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明确重大事项。在这方面,必须要把握好“四个点”,即探索和确定本区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重点、着力点,找准人大行使决定权和推进改革发展的结合点,作出决定正确的时间点。同时,要规范相关程序,如提请报送重大事项的时间和方式,议案的内容,人大常委会调研、论证、公开和监督检查的程序规范等,为推进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供有力保障。有立法权的地级市可以考虑在立法的三个领域范围内先行先试。

二是推动人大机构建设。近年来,全国开发区尤其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始重视人大工作,并逐步在开发区内建立人大制度,但是数量还是极少的。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216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包括12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近80%采用管委会主导模式或者公司营运模式,这一类开发区,是没有相应的人大机构,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人大制度了。已经建立人大制度的开发区刚刚达到总数的10%,也就是22个左右,说明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探索研究的空间。考虑向国家级园区派出人大工作机构,或设立人大工作协调机构,哪怕是合署办公,先把架子搭起来,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开发区全覆盖。同时,完善和推广人大代表工作室。2014年09月23日,东莞市77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全部挂牌运行。作为人大代表更好履行职责、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重要抓手,它们的运行,是对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是创新监督方式。要打好监督组合拳。采取现有监督方式的优化组合,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权利,创新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督。以督促政府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为例,我们在采取明察暗访、与办事人员一对一谈心、随机抽查、走访群众基础上,对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单位,可以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约谈单位主要领导,进而采取专题询问,审议、评议专项工作甚至质询等方法,打好组合拳,进行“动真格”的监督,实实在在地促进为民办事效率的提高。要创新代表建议办理的监督。积极探索督办代表建议的有效途径,坚持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机制、改进方式、提高质量。要通过培训增强承办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跟踪走访、现场督办等活动提高代表的参与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互动。前不久,我们在督办代表重点建议的过程中,通过向代表和市民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统计结果说话,以数据说话,直接指向建议办理部门工作薄弱环节,督促其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改进情况。

四是强化协商。特别是人事任免方面,候选人在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前,要多方面充分协商,提前听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候选人的意见建议,摸清情况,澄清误解,如反映候选人自身存在问题较大的,则需慎重考虑,避免上会后不能通过,这也是对党委权威的维护。在现阶段,这种情况是极少的,但是随着民智的开启、代表履职能力的增强,也是应该及早考虑的。同时,要和司法机关及信访部门沟通,了解候选人是否有牵涉正在办理的刑事案件的情况,是否涉及重大信访事件,是否存在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或妨碍法院执行等情况,前两者肯定都会做,重点是后者,如果身为人大代表或部门领导候选人,自身都不尊重法律,不按法院生效判决执行或妨碍法院执行,那起码说明法律意识淡薄,对其是否适合任职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五是以立法巩固创新成果。除政府行政服务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外,也要考虑将人大自身创新的成果,通过地方立法体现或间接体现,把相关精神渗透在条文里头,这也是人民意志的一种体现。同时积极向上反映,把创新成果向全省、全国推广,甚至写入国家法律。往大里说,立法这件事,做好了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善于宣传,加强交流

要多请进来走出去,提高对外交流水平,完善交流机制,创新交流方式,学习借鉴他国议会制度的有用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以事实说话,接地气、有底气的宣传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魅力。

第四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泽民文选》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一致的,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继续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特别是加强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要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这段话出自江泽民同志参加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当然,这个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人大的工作也需要改进和加强。特别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的问题。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使党真正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经得起各种风险的重要保证。坚持和改善党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把党的利益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有利于国家党政机关及其领导人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二,坚定不移的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立法机关按照程序规定严格立法,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司法机关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执政地位。

三,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各国家机关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自身不可不可忽视。加强和完善人大制度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完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历史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即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民代表依法行使

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就为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

第五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读后感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找到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政治制 度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 点和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了人民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 机关,实现管理国家事务的目的。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 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质,更是人民当家作主 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把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

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是不是优越,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实现,最 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在50多年的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极大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 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最大程度地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高效有序地朝着国家发 展目标前进。事实证明,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仅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国家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克服各种困难的可 靠保证。

民主制度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 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 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现实的发展是历史的继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之所以能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在于它植根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自觉选择。始终不渝地坚持和与时俱进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

下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论文

    题目: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毛概期末考试(论文)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学生姓名:李昊煜 学 号 :2015164106 专业班级:151航机1 2016年12月12日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途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同时实现政治民主化。党的十五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基本目标之一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纲领。这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政治民主......

    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七、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1.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

    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作者:张涛来源:人民日报来源日期:2004-9-18本站发布时间:2004-9-18阅读量:132次“上海50年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

    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之我见

    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之我见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并在同时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论文摘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议会,可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尊重,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当前,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的重点,抓紧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这是由我国的政体性质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