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墙下的自由
自由,希望,信仰,三个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东西,它们是虚幻的,是看不见的,然而一旦人们失去了这三者,将最终走向死亡,走向自我毁灭。
对于那位图书馆管理员,渐渐由于没有了对未来的希望也就开始安于了在监狱中的生活,就像影片中所说的“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以至于在五十年后,当这位已把监狱当成家的老人来说,听到获得假释的消息时是多么的沮丧,多么的恐惧。这样的消息就犹如要把他赶出自己的家一样,牵动着他的心弦。
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著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很显然,这又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对瑞德的救赎。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室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的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
是的,是“希望”救赎了“自由”,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我们没法依赖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安迪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不是吗?最后,用安迪留给瑞德的那封信作结尾吧:„„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
高墙下的自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第二篇:高墙下的思考
高墙下的思考
——关于参观武陵区监狱的司法调查报告
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这是我从参观监狱出来第一个感触。
从那厚重的铁门缓慢打开再关上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变得像黑色的大门一样沉重,久久而不能平静。那些面孔又在我脑海里浮现,细细思忖着这一趟参观监狱之行。人是万物之灵,有着七情六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欲求,才激发人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的欲求是不受束缚的,如果不理智的话,就会肆意泛滥,最终迷失自我,迷失人生的方向,把我们带入欲望的深渊。
想想高墙下的他们为什么会失去自由?为什么在这个叫做“监狱”的地方?这个叫做“监狱”的地方的作用又是什么?经过这次的司法调研活动,我对监狱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监狱就是个关犯人”的层面上。
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没有阶级,也就没有监狱。广义的监狱指关押一切犯人的场所,包括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狭义的监狱指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监狱的根本属性。监狱还具有严厉的惩罚性。任何国家的监狱都具有镇压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反抗和破坏、打击犯罪、惩罚犯罪的作用。惩罚是刑罚所固有属性,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专政工具之一。监狱的作用在于以下五点:
1、监狱的惩罚功能是指国家使受刑人的身心置于刑罚的条件下,限制其精神和物质生活而产生的心理痛苦效应的总和。
2、监狱的改造功能是指监狱依据刑罚目的转变罪犯的犯罪思想,培养其成为遵纪守法的教育效应的总和。
3、监狱的防卫功能是指监狱通过对罪犯执行刑罚防止其再犯罪,同时警戒、威慑、教育社会上其他可能犯罪的人,使他们不至于走上犯罪道路的效应的总和。
4、特殊预防是指监狱通过对罪犯执行刑罚,剥夺其人身自由,使他们与社会隔离,失去再犯罪的条件,以防止服刑期间重新违法犯罪。
5、一般预防是指监狱通过对罪犯的惩处以震慑尚未犯罪的人,防止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随着狱警的介绍,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宿舍区。那一叠叠整齐的被子,让许多同学自愧不如。他们的宿舍区还设有评比优秀宿舍制度,墙上每个宿舍的评比成绩皆一目了然。我们也参观了服刑人员的生产车间,图书馆,还有医务室等等。看到这些服刑人员的待遇,让我觉得挺人性化的。那么,在监狱中的人权保障到底是这样的?
法律在规定罪犯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还规定了他们必须严格履行的义务。中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罪犯作为被判处刑罚的公民,更应严格履行特定的义务。《监狱法》不仅保障罪犯个人的权利,也要保障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强调罪犯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因此在法的总则中也规定了罪犯的主要义务,即“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在其他条款中,还规定了罪犯的相应义务。众所周知,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基础,履行义务是实观权利的保障。罪犯只有严格履行义务,才能保证个人权利的充分实现;如果不认真履行义务,而是胡作非为,甚至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权利,那么自己的权利也就很难得到保证,甚至可能会受到部分的限制或剥夺。为了保障罪犯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等权利,《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人民警察不得有“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罪犯”、“侮辱罪犯的人格”、“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罪犯”等九种禁止性行为,并且规定,监狱人民警察如有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予以行政处分。”
中国监狱不仅保障罪犯的生存权,而且更为重视罪犯的发展权,这就是为什么服刑人员还可以有生产车间。监狱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和合格的劳动者,是监狱一切工作的归宿。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监狱在依法实行严格、文明、科学管理的同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对罪犯的教育。中国监狱当局认为,监狱不应只是惩罚机关,更应当是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学校。第二,实行劳动改造制度。法律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组织罪犯劳动,不是为了折磨他们,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引导他们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矫正犯罪恶习,强化组织纪律性,学会生产技能,掌握谋生手段。第三,实行感化政策,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考虑到罪犯中35岁以下的占80%左右,中国监狱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那样,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第四,动员社会力量,搞好对罪犯的帮助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靠监狱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
参观完监狱之后,我们连续进入了武陵区监狱办公区的会议室,进行了一次司法调研的座谈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服刑人员的演讲,这两个都属于青少年犯罪,其中一个家里父母都是公务员。我想,在这样家庭环境较好的条件下为什么还会出现犯罪的情况?两个都是犯抢劫罪入狱,难道就仅仅为了钱?那也只是最表层的原因,我觉得最终的原因就是欲望的肆意泛滥。好在他们入狱之后积极反思,而不是一味的悲观失落,以崭新的、健康的、乐观的姿态接受改造,希望迎来一个新的自我。锒铛入狱不仅仅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还有家庭的幸福。想想,自己的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带大现在却每天担心自己的狱中生活,每天期盼着早日回家,家里人比自己还要辛苦。他们现身说法,一方面为他们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告诫我们要遵纪守法,不要因为私欲而用非法的手段达到目的。
在回学校的路上,有同学开玩笑说“监狱的环境比学校还好”。细细思考,即使他们生活的条件再好,他们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由!这次的司法调研真是不虚此行呀!
第三篇:让高墙倒下读后感
让高墙倒下读后感
题记: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与,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
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与,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这是阅读这篇文章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纯洁的心,在我心中原本是充满爱能映射出世间美好事物,包容一切美与丑的事物。但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一颗纯洁的心是能自由的给予自由的爱,直到受到伤害。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你要推开内心的高墙,去面对一切事物,无论是好或是坏,直到受到伤害。
一直以来我们所宣扬的是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听来帮助他人是快乐幸福的,因为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心灵得到洗礼,不断给予自己价值实现的肯定,迸发出“发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的呼喊。几年前曾读过这样的文章,在帮助他人时我们总认为他人会感激或心存谢意,但我们忽视了帮助他人的方式方法,有时会无心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也许我们的初衷是善意的。那么什么是更好的助人方式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能顾及到对方的自尊心。当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明白,最好的帮助他人的方式是把自己放在和对方同等的平台,不要以一个给与这施舍者的姿势或者心态去面对,这样的帮助是最自然也是最让人能接受的方式。这便是我在初读文章是的感受。
第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真实的贫穷与悲惨。一直以来我们明白世界仍然存在贫穷和悲剧,但文章将现实的悲剧最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曾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子,用一只杯子在阴沟里盛水洗脸、漱口,最后索性盛了一大杯,痛痛快快地将水喝了下去。就在我住的旅馆门口,两个小男孩每天晚上会躺下睡觉,他们合盖一块布,哥哥大概只有四岁大,弟弟当然更小;两人永远占据同一个地方,也永远几乎相拥在一起;他们十一点准时睡觉,早上六时以后就不见踪影了。”曾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子,用一只杯子在阴沟里盛水洗脸、漱口,最后索性盛了一大杯,痛痛快快地将水喝了下去。就在我住的旅馆门口,两个小男孩每天晚上会躺下睡觉,他们合盖一块布,哥哥大概只有四岁大,弟弟当然更小;两人永远占据同一个地方,也永远几乎相拥在一起;他们十一点准时睡觉,早上六时以后就不见踪影了。“喝纯净水是我们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贫穷的地方这变成了艰难的事情,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时光,在我们如此般大的时候我还在为饭菜不合口味而拒绝吃饭,同样年龄的孩子却有完全不同的生活。继续往下阅读,一幕幕的场景让我觉得揪内心塞上了铅块,是沉重的难过的。”回来以后,还有一件事在等着我,又有人叫我:“修士,我要你帮忙。”原来我们要抬去倒。垃圾中包含了死者的衣服,垃圾场要走五分钟,还没有到,一堆小孩就来抢:垃圾堆上起码有三十只大乌鸦在争食,更有一大批男女老少在从垃圾堆里找东西“。
贫穷,贫穷,贫穷,这次我真的看到了贫穷所带来的悲惨。由于大家的推推拉拉,我的衣服遭了殃;我当时还穿了围裙,围裙一下就变脏了。
我的心头沉重无比。这种景象,以前,我只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现在,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这也就是当时我最真切的感受。
接下来笔者描写到自己来到垂死之家进行两天的志愿者服务,照顾病患,搬运尸体。这里特别说明一下什么是垂死之家:垂死之家,是特蕾莎修女创立的。有一次她看到一位流浪汉坐在一棵树下。已快去世了,她在火车上。无法下来看他;等她再坐火车回来,发现他已去世了。当时她有一个想法,如果有人在他临死以前和他谈谈,一定可以使他比较平安地死去。“这是我听过最人道最尊重人的方式,也许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垂死的人是价值很低的人,也许收容他们,他们很快就会就会离去,但特丽莎修女选择为他们建立一个家,家是温暖的代名词,即使是接近死亡的人也拥有拥有更尊严的死去的权利,这就是我们人所拥有的权利。我体会到了人权与尊严的存在。也许我们生而不同但我们拥有同样平等的权利即便是面对死亡。
最令我难过的是作者照顾垂死的人以及为死亡者搬运尸体,他是这样描述的”火葬场到了,这所火葬场有一大片房子,房子里外全是乞丐。我们三人将遗体搬到一个炭堆上,就放在那里,什么时候火葬,我们不知道。我感到这好像在丢垃圾,使我非常难过。有一个遗体的布后来散了,我认出这是一个年轻人的遗体。他昨天什么都不吃,一位修士情急之下,找了极像奥黛利赫本的英国义工来喂他,却也动不了他求死的决心,昨天下午就去世了。还好死前有人握了他的手。据说他在垂死之家四进四出。好了就出去流浪,得了病又回来。最后一次,他已丧失斗志,不吃饭不喝水,也几乎不肯吃药,只求人家握住他的手。“面对死亡时,人最渴望的不再是食物物质而是关爱和尊严。这也正如特丽莎修女所说:”她知道她不能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留给政治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慢慢地解决。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过着毫无尊严的非人生活,她必须先照顾他们。“接下来就是搬运遗体”遗体放好,我们一转身。二只大乌鸦立刻飞下啄食。它们先用脚熟练地拉开布,然后就一口一口地吃起来。死者的手,原来放在身上的,因为布被拉开,我眼看他的右手慢慢地垂了下来,碰到了地。布一旦被拉开,我也看到了他的脸,两只眼睛没有闭,对着天**着,满脸凄苦的表情。我们都吓坏了,跑回去赶乌鸦。我找到了一块大木板,将遗体盖上,可是头和脚仍露在外面。
虽然只是几秒钟的时间,那孩子无语问苍天的凄苦表情,以及大乌鸦来啄食的情景,已使我受不了了。
回来以后,还有一件事在等着我,又有人叫我:“修士,我要你帮忙。”原来我们要抬去倒。垃圾中包含了死者的衣服,垃圾场要走五分钟,还没有到,一堆小孩就来抢:垃圾堆上起码有三十只大乌鸦在争食,更有一大批男女老少在从垃圾堆里找东西。
贫穷,贫穷,贫穷,这次我真的看到了贫穷所带来的悲惨。由于大家的推推拉拉,我的衣服遭了殃;我当时还穿了围裙,围裙一下就变脏了。我的心头沉重无比。这种景象,以前,我只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现在,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乌鸦啄食尸体,儿童争抢死者剩下的衣物,难道因为贫穷我们连做人的尊严都不符存在吗?作为一个社工或只是单纯的助人者,能直面时间的惨淡吗?也许我们坐在温暖的房间里,睡着舒适的床,吃着可口的饭菜,抱怨一下生活的烦恼琐事,看到电视上报导灾区的情况,便泪眼婆娑,索性解囊相助,被自己的举动感动着,感觉自己也许帮助到了受难者。但真正的帮助是去与苦难面对面,置身其中,我想我现在连作者的一半都做不到,更别说常年在垂死之家工作,以及追随特丽莎修女的人了。里面提到的小伙子”这位修士十九岁,身强体壮,一看就可以知道出身富有家庭,否则不会体格如此之好。他在一所大学念了一年电机,就决定修道,参加这个修会。这位修士其实是个漂亮的年轻人,只是脸上有一个胎记,使他看上去好像脸上有一个刀疤。他就是昨天在弥撒中打鼓的那一位,十分外向,老是在讲笑话。途中我想买一瓶可口可乐喝,他说他不可以接受我的可口可乐;他说他不戴表,曾经有人要送他一只表,他也没有接受。他说他唯一的财产是三套衣服,一双鞋。万一鞋子坏了,可能要等一阵子才会有新的给他;他满不在乎地说,他可以赤脚走路。说到赤脚,他拍一下他的大腿,痛痛快快地说:“我要一辈子做一个穷人,做到我死为止。”他说的时候,满脸笑容,快乐得很。拥有健康美丽财富,但他却抛开我们追寻的东西把自己变成一个穷人,连一块表都不能带,这是我至今所知道最真诚最真实的助人方式。
这篇文章带我我的东西太多太多,没有浮华的文字,让我最真实的看到了贫穷,苦难,最直入人心的是特丽莎修女以及追随她的人,他们最真实的助人方式,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方式,就如笔者所说
“让高墙倒下吧,只要高墙倒下,我们就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
有了宽广的心,我们会看见世上不幸的人,也会听到他们的哀求:”我渴。"
看见了人类的不幸,我们会有炽烈的爱。
有了炽热的爱,我们会开始替不幸的人服务。
替不幸的人服务,一定会带来我们心灵上的创伤,可是心灵上的创伤一定会最后带来心灵上的平安。
如果你是基督徒,容我再加一句话:
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我们才能进入永生。推开心中的高墙才能拥有最纯洁的心灵,自由的爱自由的给,直到受到伤害
第四篇:《高墙与鸡蛋》读后感
我眼中的体制与自由—《高墙与鸡蛋》读后感
村上春树在他的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中提到了高墙与鸡蛋,所谓高墙即指体制,鸡蛋则指生活在体制中受体制约束但又向往自由的个体。体制的本意是来保护个体,可随着时间的变迁会产生异化。村上春树认为体制没有灵魂,而个体是有灵魂的,个体不应该被体制所利用,所以他个人主张无论体制多么的正确,个体多么的错误,他总是会站在个体的一方。我的理解是村上春树想阐明的并非是盲目的支持一切个体,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表达,在无法避免的体制约束下,我们应该倡导思想自由、灵魂独立,要自我判断,不应该盲目的接受、适应体制,甚至受困于体制,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要有体制,但是不能体制化。
谈到体制与自由,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体制下的自由。百度百科关于自由的解释是: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可以看出,自由和体制下的自由一样,都具有约束性,体制下的自由的约束性更强。体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体制往往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设立的,因为人本身的认识就有局限,所以对体制的判断难免存在偏差。这样来说,且不论设立者是否是基于保护个体的角度设立体制,单就体制本身而言,就无法保证合理。因此,体制必然会和部分个体所追求的自由产生冲突。
在传统观念中,体制的力量远大于个体,当个人与体制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人的利益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以中国为例,自古以来的文化就是中庸之道,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有着严重的“随大流”思想,常常逆来顺受,这就是体制化。
体制化是很可怕的,面对体制,一开始你恨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就会不知所措。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环境的适应者,像很多动物一样,而没有一个真正的精神追求。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白天适应体制,晚上谩骂体制。如果问一下自己真的想要什么,自己却答不上来。作为人我们被赋予思考的能力,但我们却用它来措辞谩骂强加于己身的各种体制,抑或选择铺天盖地的娱乐来麻痹自己,最后,发现有机会可以跳出自己不喜欢的体制时,却没有胆量了。
思想的自由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人的个性、活力一旦丧失,那么整个社会乃至国家就会丧失活力。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思想越自由的国家,就是越有活力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越发达,这样的国家就是民主的国家;思想越不自由的国家,就越死气沉沉,这样的国家就越不发达,这样的国家就是专制的国家。
对于现今的事物,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信息被严格控制的时候。我们现在看到或者听到的是经过过滤的东西,如果不假思索的就予以接受,从而人云亦云,长此以往,思想就会僵化。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反倒认为是正常的。这种局面是可怕的,不幸的是我们就是生活在这种局面中。
我们要保持灵魂独立,灵魂就是自我,是对自己的感悟和珍惜。很多人内心植入了太多别人的价值、别人的评判、别人的态度,只知道满足别人,讨好别人,按别人的意思做,而感悟不到自己,更不能坚持自己,我们必须能够独处,能够忍耐寂寞,既能进入群体之中,吸取群体的能量,又能跳出群体之外,保持独立的灵魂。
其实,作为千万个“鸡蛋”中的一员,我也没有独立的灵魂,自由的思想,读完《高墙与鸡蛋》,心里有种莫名的沉重感。未来,我应该着力改善这一点,学会独立思考,自我判断。体制是必然存在的,体制的弊端也必定会存在,但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不应放弃,只有思想的独立与创新才能够推进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延展生命的广度。
第五篇:享受遵纪守法下的自由
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摘要: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知道:规与矩原指校验正方形和圆形的两种工具,后来引申为人们言行上的准则和规范。记得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也想说:“以法为鉴,可以享自由。”作为新时期中学生的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都应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牢固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在法律下享受自由,防止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关键字:遵纪守法
犯罪
自由
一、遵纪守法与犯罪
(一)何为遵纪守法
1、概念:
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纪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2、基本要求:
(1)知法,通过学习了解相关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2)懂法,初步了解《宪法》、《民法》、《刑法》中与青少年紧密相关的内容;
(3)守法,遵纪守法,做个文明公民,同时会用法护法,维护正当权益。
(二)何为犯罪
1、概念:
简单的说,犯罪就是违反我国的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包括实际造成的危害和可能造成的危害两个方面。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构成犯罪,只有违反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有的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规和民事法律,相对犯罪而言,社会危害性较小,但一样要受到民事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裁。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犯罪总是从一般违法开始,一个人一旦走上违法道路,就有可能越陷越深,以致不能自拔。
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是国家惩罚犯罪行为最严厉的强制手段。某一行为触犯了刑法,那么就应当用刑罚的方法加以制裁。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犯罪构成,也就是犯罪成立的法定条件。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那就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观方面。举例说明: 张三故意杀害李四:犯罪主体就是张三,犯罪客体是李四的生命权,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张三的故意,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张三杀人的行为。具备这四个要件就可以认定张三犯了故意杀人罪。
(三)遵纪守法与犯罪的关系 谈到遵纪守法与犯罪的关系就不得不谈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自由。“自由”一词想必对于你来说并不陌生把。当代社会很多人都很重视自由,但也常常高呼他们很不自由。那么,我想问那些人,你们所谓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是为所欲为?还是不受限制?抑或是凡事顺心,没有阻碍?如果是这样,那我想这种自由只会导致社会犯罪的不断出现和社会的不稳定,最终也威胁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吧。
“自由”一词是在古希腊时代,是其奴隶制时期的专有名词,它是因为奴隶制的存在而相对存在的,但在今天这个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奴隶制早已一去不复返,为什么自由的呼声仍是不曾停止过呢?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赋予了自由更广阔的定义吧。当然,关于“自由”的定义纷繁复杂,谁也无法给出精准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姑且以哈耶克对“自由”的诠释为准吧。在他看来,自由是一种免于强制的状态,是一种文明的产物,而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自由即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自由“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对自由的唯一侵犯就是别人的强制。”自由要求允许个人追求他自己的目标;所谓自由的人,是一个在和平年代不再受其共同体的共同目标来束缚的人。
而遵纪守法首先必须是有法可依。那么法律在这其中有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对此,哈耶克的理解是“法律是自由的科学”,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法律将主要以禁令组成,这些禁令确定所有个人的私人空间的界限,因为这涉及的是保护规则,所以法律规定的应该是行为界限。”
简而言之,“自由”,并非意味这我们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免于受到来自他人专断意志的强制。法律保护我们不受到他人专断意志的强制,即我们拥有自由权利,法律也使得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专断意志去强制他人以侵害他人正当合法的权利和自由权利,否则会受到惩罚,严重者就构成了犯罪,即法律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自由权利。
二、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历史进步的体现。而且,纪律和法律也是为了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与有些盲目的自由崇拜者的观点恰恰相反,自由并不意味着不受法律或其他一切事物的限制。相反地,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提高,法律法规也就需要越完善,法治观念也就更要加强。
党有党纪,国有国法。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是对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法制保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公民自觉地将遵纪守法视为自身最首要的品质,才能确保和谐社会美好愿望的真正实现。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首先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从内心深处接受法律约束,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你的行为是否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妨碍社会秩序,把握好这一原则就能够不犯错或少犯错。法纪不仅反映人民的意愿,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总结,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纪守法是遵从规律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社会活动受法律影响越来越广泛,法律已经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因此,要把学习法律常识,把学法、用法、守法作为自己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人人守法,依法办事,才能减少违法犯罪,社会才能安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文明进步才能稳步实现。
三、如何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学生要学,老师也要学,不仅公务员要学,其他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学,要把法律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做表面文章。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更加重要。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建设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知法、守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有关数据也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有增长趋势,而其中尤以大学生犯罪引起更多关注,社会影响也更恶劣。这说明了对青少年,尤其是对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俗话说:“欲除其害,必究其因”。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与不良青少年交往,带来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扣几分罢了,扣几分无所谓,离开除学籍甚远。有此想法是十分不好的。习惯成自然,小事变大事,违纪就会逐步变成违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个别学生追求个性化,认为被学校规矩束缚着,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干了一些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这也许是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叛逆心理所致,有的同学认为,讲法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法律的约束。这种看法很明显是错误的,因为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世上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遵纪守法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1、大学生自身。很多大学生犯罪是因为自控能力差、压抑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排解、心理发展不成熟等。对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学习,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应做到正确面对经济方面的差距,积极应对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经,遇事不冲动,思考问题不偏执,培养成熟的心态,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个公民的我们首先应该积极主动树立法制观念。我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是盲目跟风,鼓吹“读书无用论”。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
2、学校。很多人认为学校便是读书的地方,其实这是十分狭隘的。学校最为基本的职责其实是育人。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课堂上正规课本进行传授法律知识,掌握理论知识,再通过课外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进行法制宣传,让同学们端正思想,提高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但切记:这项工作不能只搞表面形式,要实实在在做下去,落到实处。
3、家庭。通过很多案例我们都可以发现:学生犯罪与其家庭环境有着莫大的联系。有相关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犯罪的情况,那么孩子将来犯罪的几率也会增加很多。因此,父母应该以身示范,自觉做到遵纪守法,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孩子的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和孩子交流。如果可以,也可以从小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4、社会也应营造遵纪守法的大环境。为此,政府应当采取三项强有力措施加强和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法制、法律意识观念。一是利用现有的各级组织、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等各种组织学习法律,宣传法律,使人们树立起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二是利用电视,收音机,广告等现代媒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使法律知识,概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每个公民心中。三是教育部门要单列制定编写法律知识进课堂的教材,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实施终身学法的体制机制。让每代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都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四是要切实加强监督力度,杜绝腐败。中国自古就有相互牵制,互相监督的先例。如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今天我们也应充分吸取先人的智慧,坚持监督不能只靠一个部门,而应建立起基于群众及更层次人员的多重监督。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难逃法网,做到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姑息。
四、结束语
曾有这么一幅漫画:一只鱼儿终日只能在水中,它心想:要是没有水的约束,那该多自由啊!于是鱼儿就来到了岸上,可是没过多久,鱼儿就因为缺氧而死亡,永远失去了自由。这幅漫画很生动地说明了:只有做到遵纪守法,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遵纪守法,远离犯罪,让我们的青春在自由中自在地过吧。
参考资料
[1]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12月 [2] 2012年法制考试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