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3:4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心得体会》。

第一篇: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心得体会

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

心得体会

拜读了王开东的《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感触颇深。

文章由一位瑞士钟表匠布克推断金字塔的建造者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而不是奴隶为开端,并通过其亲身经历——在监狱中无法制作出精准的手表,而越狱后,虽然环境恶劣,但是因为心境是自由的,制作钟表的水准却奇迹般地恢复了,制表如此,我们的教育亦如此。

当前,我们的教育恰恰是以束缚、监管、压制的方式把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型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没有安全感,心灵是被恐惧充斥的,他们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小心翼翼的,思想被束缚了,那么创造力就丧失了,我们的学生就只会接受、模仿,学习的快乐因此被抹煞了。

“只有在自由下才可能发生教育”言外之意,教育是自由的同伴,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地控制他的行为,自动地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的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的干涉、禁止、呵斥,以至于诟骂,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在班上有很多活泼好动,但同时还有着这样、那样毛病的学生,被我或苦口婆心、或厉声呵斥的教训后,“效果”明显,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成了我理想中的好学生,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并把这样的效果当成自己的成绩。看了这篇文章,才发现原来自己错了。

真正的教育不应有“训”,不应有“束缚”不应有“压制”,我会努力的。

第二篇:《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样本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样本1 去年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让我觉得很大气。于是,今年买了他的新书《自由在高处》,读完后感到温暖和力量。

这本书的文字延续着熊培云一贯的风格,说得道理都是常识,举得的例子都是习以为常的。但这本书尤其让我觉得个体并非毫无选择,个体要想收获自由,就必须站到“高处”。但熊氏所说的“高处”并不是要获得高的社会地位、为所欲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处。

自由的前提的一定是选择,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没办法、体制就是如此”、“大家都这样”等此类的话语。一般人也都会选择随大流,一边随一边抱怨。其实,选择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场或者说信仰,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对生活做出解释,从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进行调整。注意,是“调整”不是放弃自己的观点随大流。

自由一定是和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权利。

近来,读了西方的一些理论书籍,发现自由、平等是所有学科都绕不过主题,也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话语。自由与平等哪个更重要?我觉得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平等的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心得体会

自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也都面临着自己自由与否的问题。

可是,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框架中,人的自由就是不断这些框架的过程。但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包括想不做什么的自由。比如,有时候当我吃完饭就到网络上闲逛时,其实就是不自由的。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很强大的人。头脑的自由才是真自由,行动的自由要以头脑的自由为前提。做老师也有些年头了,深感现在大学生的自由度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学生的自由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因为,有时候自由是要争取的,别人施与的不是自由。

可惜,在我们生活中,自由总是被误读、也总是不忽视。不但有无形的,也包括有形的。

熊培云这本书写得很精彩,并不是我所能复述。我只是读完后,发表自己的一点感慨。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样本2 前段日子,在一位“阅历”非常丰富的同学口中,了解到了两个听说非常不错,非常出名的书,它们就是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和《自由在高处》,本来不太爱看书的我,只是随便听听。后来,看着舍友们每天晚上都有各色各样的活动,落下我孤零零的一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让我的脑海里闪过了这两本书的名字,最后,还是找到这位“阅历”丰富的同学,开始了漫长的对这两本书的啃食!两本书相比而言,内容都是围绕对社会的看法而展开的,里面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以及作者的一系列感想!个人觉得,《自由在高处》一书是《重新发现社会》的续篇或重要的补充,着力厘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因为《重新发现社会》实在是太经典了,而且,两书对比起来,我个人觉得《自由在高处》一书事例更加的令人清晰明白,里面反映的社会现象更能引起读者思想的碰撞,达到一个思想上的高度!所以,我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自由在高处》一书的心得体会。

《自由在高处》写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表达的内容是,即使是战争都挡不住人们对生活本身的热爱,生活本身是有力量的,这是什么都不可抵挡的,而且,生命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第二部分《自救与自由》想表达的是“不自由,仍可活”的观点,“自由”一词是熊培云先生在一书中提的最多的内容,也是他在这一书最想表达的思想,最想表达的精神境界,而这也整整是我们国民最需要调整过来的东西;第三部分《演讲与独白》是对“不自由,仍可活”的进一步阐述,而这也是熊培云目前为止的心灵成长史。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到“不自由,仍可活”这一老师所追从的精神的现实体会,让我们从理性实质的东西去了解,使文章变得更加的真实,充分!读完这本书后,我个人的一个最大的体会是,我们与熊培云老师的境界还有一定得现实距离,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样本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样本1 去年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让我觉得很大气。于是,今年买了他的新书《自由在高处》,读完后感到温暖和力量。

这本书的文字延续着熊培云一贯的风格,说得道理都是常识,举得的例子都是习以为常的。但这本书尤其让我觉得个体并非毫无选择,个体要想收获自由,就必须站到“高处”。但熊氏所说的“高处”并不是要获得高的社会地位、为所欲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处。

自由的前提的一定是选择,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没办法、体制就是如此”、“大家都这样”等此类的话语。一般人也都会选择随大流,一边随一边抱怨。其实,选择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场或者说信仰,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对生活做出解释,从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进行调整。注意,是“调整”不是放弃自己的观点随大流。

自由一定是和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权利。

近来,读了西方的一些理论书籍,发现自由、平等是所有学科都绕不过主题,也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话语。自由与平等哪个更重要?我觉得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平等的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心得体会

自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也都面临着自己自由与否的问题。

可是,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框架中,人的自由就是不断这些框架的过程。但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包括想不做什么的自由。比如,有时候当我吃完饭就到网络上闲逛时,其实就是不自由的。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很强大的人。头脑的自由才是真自由,行动的自由要以头脑的自由为前提。做老师也有些年头了,深感现在大学生的自由度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学生的自由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因为,有时候自由是要争取的,别人施与的不是自由。

可惜,在我们生活中,自由总是被误读、也总是不忽视。不但有无形的,也包括有形的。

熊培云这本书写得很精彩,并不是我所能复述。我只是读完后,发表自己的一点感慨。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样本2 前段日子,在一位“阅历”非常丰富的同学口中,了解到了两个听说非常不错,非常出名的书,它们就是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和《自由在高处》,本来不太爱看书的我,只是随便听听。后来,看着舍友们每天晚上都有各色各样的活动,落下我孤零零的一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让我的脑海里闪过了这两本书的名字,最后,还是找到这位“阅历”丰富的同学,开始了漫长的对这两本书的啃食!两本书相比而言,内容都是围绕对社会的看法而展开的,里面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以及作者的一系列感想!个人觉得,《自由在高处》一书是《重新发现社会》的续篇或重要的补充,着力厘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因为《重新发现社会》实在是太经典了,而且,两书对比起来,我个人觉得《自由在高处》一书事例更加的令人清晰明白,里面反映的社会现象更能引起读者思想的碰撞,达到一个思想上的高度!所以,我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自由在高处》一书的心得体会。

《自由在高处》写了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表达的内容是,即使是战争都挡不住人们对生活本身的热爱,生活本身是有力量的,这是什么都不可抵挡的,而且,生命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第二部分《自救与自由》想表达的是“不自由,仍可活”的观点,“自由”一词是熊培云先生在一书中提的最多的内容,也是他在这一书最想表达的思想,最想表达的精神境界,而这也整整是我们国民最需要调整过来的东西;第三部分《演讲与独白》是对“不自由,仍可活”的进一步阐述,而这也是熊培云目前为止的心灵成长史。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到“不自由,仍可活”这一老师所追从的精神的现实体会,让我们从理性实质的东西去了解,使文章变得更加的真实,充分!读完这本书后,我个人的一个最大的体会是,我们与熊培云老师的境界还有一定得现实距离,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 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是非常符合我们人性的一个心理思想的,每个人都像老师说的那样的话,我觉得现在可能是社会的一个还不是十分完善的原因把,应该是还不能到达老师的这种境界的。但是,老师的这种对我们心理的剖析,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师想从一种思想上去引导我们,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所以,读这本书,不应该从现实意义去考虑它,更应该从一种精神的理念去理解它!最后,无聊的我,也想大家推荐一下这两本书,确实是对我们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体会样本3 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易卜生

我们有太多的自由,可以不去上课而不自知,可以不按时工作而不自责,行人的“中国式”过马路,可以在公共场所喷云吐雾,城市内各式违章建筑、“豆腐渣”工程也常见于报端,变通、“潜规则”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流行词汇。

同时,我们也在太多的不自由,学习的不自由,小学生放弃了快乐的童年,被一个个补习课外班压得呼吸不得,就业来自由,采访不自由,言论不自由,住房不自由,看病不自由,好象就是受了委屈也不自由,还要开胸验肺……

《自由在高处》从不同角度解雇分析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怪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与西文主流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活的价值及意义,国家与社会在存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体制内的弱者面临的制度因素,“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卫兵不能进”体现着对个体主权的尊重和保护,二等于多少体现的观念改变,人是时间单位体现个人的创造价值,国界与自由全新意义等等。

回顾现实与理想,我们想得太多,学得太少,做得太少,调研实践得太少。对比西方价值观念,总强调意识形态差异,而相互学习、借鉴比太少。现阶段,无论东西文化、南北差异,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组织部分,都应主动学习,相互交流。

追寻思想的自由。现阶段,由于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束缚和差异,总是自觉不自觉得学习到的理论、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存在种种现象相矛盾,也相交织,种种规则、潜规则胜行于道,打破了人们既有传统观念和价值,需要学习更多的经济学、社会学、西方经典理论学来审视中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和修正个人的价值认同,正确辨别正负是非,放飞个人自由思想。更要大胆地说出你的不高兴。龙应台:“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理社会。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人公仆立法委员会,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寻找选择的自由。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选择的权利和智慧。正如李开复所说,“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选择,更应积极地面对新生活,适应新环境,当前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被选择,从小学升初中,到大学被录取及面临就业,也许直至工作后岗位的多次调整都看似被动的过程,反思之中,不选择也一种选择,被选择也是你生活学习训练的结果之一。1。01^365=37。87,0。99^365=0。03。两者起点是如此接进而结果差距是如此之大,这恰恰是你自由选择的结果。“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就随之改变。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创造一个激活自由的机制。目前中国从上至下都在开展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活动,目的是更好地弘张扬优良传统,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活动年年都在强调,隔几年都要搞运动,这也许是适应中国当今社会的实际。调整单位负责人,作风建设会随之改变,这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要解决用调整负责人来改变作风,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及公平的、自由的环境,保障决策、执行、监督的顺畅运行。

第三篇:只有把教育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只有把教育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把教学研修的任务落实到教师,才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如何注重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把教育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把教学研修的任务落实到教师,才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几年来,我校经过不断探索,在校本研修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修体系。

立足课堂,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常有源头活水。

课堂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如果校本研修能扎根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教师能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那么教师就能如鱼得水,就能拥有用武之地。教师一旦离开课堂教学去搞科研,研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我校确立了“站稳讲台、综合发展、教研开花”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重点开展了教学实验研究工作。

首先是改革课堂教学。一是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二是提倡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三是摆脱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教师不以构建教育理论为追求,而是以注重过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己任。

其次是改革课程结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有很多调整,学校面临许多新问题,教师面临许多新课题。例如:如何把握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教学重心,如何提高新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和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处理好各个学习领域中模块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教学问题。学校应该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在课时安排、硬件设施、活动场所等方面给予保障,并对活动方案、活动过程、活动结果进行检查考核,以保证活动的真正落实。

在教学实验研究方案的形成、实施、反馈、修正、完善、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教育现象都会产生一次新的认识,然后又以这些新的认识去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从而形成一种“实践——研修——实践”的良性循环,并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保持一种户枢不蠹、常教常新的状态。同时,每个教师都是教学改革实践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拥有大量第一手的教学实践资科,这可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以人为本,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各有所得。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的自觉意识和努力程度最终决定了他们专业发展的状况。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循规蹈矩或凭经验授课,他们缺少教育研究的策略和方法,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因此,学校制定政策时一定要体现“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要充分挖掘教师搞科研的潜能,并使教师在研修中有所收获。为了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各得其所,我校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实施条例》和《校本研修奖励办法》,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教师工作有据可依,同时也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鞭策和激励作用。

学校为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地发展,实行了“青年教师业务导师制“,规定3年教龄以下或首次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拜师学习,师徒双方签订协议,学校给师傅颁发聘书,双方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 5节。期末,学校教科室根据制度从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学效果、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验收考核。另外,学校还通过示范教学、学术研讨、学历进修、开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周等活动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中年教师,特别是中年教师中的中坚力量,学校注重“学习深造、合理安排、精心包装”.的培养原则,促使他们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使他们逐步成为教育行家和专家。对老年教师则要求他们对自己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并用于指导青年教师。这

样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我校丰富的优质师资,缩短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促进了中年教师度过事业“高原期”,分享了老年教师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自立、竞争、协作的工作氛围,也使不同阶段的教师群体在校本研修中各有发展。

形式多样,促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自主发展。

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搭建不同平台,便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尽情展现自我,谋求发展。目前,我校开展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是学习型研修。教师个人读书与反思、集体观摩和讨论是主要方式,读书笔记、观后感、自我解剖、交流总结是成果表现的主要形式。学校每年开列一些教育书目,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书籍、写两篇教育体会。学校每年都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有学科进修的、有技能训练的、有学历提高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自主选择,学校作统筹安排。

二是教学型研修。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案例研究,课例研究,说课、听课和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中,我们特别强调发挥同一年段、同一教研组和同一备课组集体的智慧,体现“实践——共享、反思——成长”的培养思路。学校每学期还组织一两次大型的教学研究活动,请进来、走出去,使教师开拓视野、经历锻炼,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是课题型研修。即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一个教育教学课题而展开。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年必须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立项课题,课题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学校“树型”的课题系列,教师根据分工做好子课题;二是教师自主设计的课题,由教师自主选择。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小课题”型的教学问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小型多样且灵活实用,对确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努力加以宣传和推广。

在校本教研的开展中,学校强调教师个人的自主性、创新性,更强调发挥集

体的力量,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促进教师群体的发展。同时,学校积极邀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有些教科研项目还直接与高校协作,这样中学教师可以获得外部更多的资源、智力、知识等方面的支持,可以学到不少科研方法,高校教师也可以获取大量教学第一手信息、材料,双方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以研促教,帮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师专业有其特殊性,故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很丰富。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把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是教师在岗学习最好的“自修科目”,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校本研修促使教师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充电,保持自己拥有知识的源头活水。例如,语文教师参与“中学生作文个性化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就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论。因此,校本研修促使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教育理论,也对教育理论的功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一是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能站在较高层面上,正确地把握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主动地、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三是能客观地、全面地进行教育评价,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育工作。

校本研修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校本研修中,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可以体会到现代教育理念的价值与意义,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重新审视自己经历的教育实践和存在的教学问题。校本研修也促使教师体会到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能力培养,客观上要求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校本研修培养了教师互助协作的精神。教师的工作虽以个体脑力劳动为特征,但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是以协作为前提,需要各学科教师的真诚配合。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备课、听课、评课,互相切磋交流、分工合作的机会明显增多。一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使得教师合作的基础更加广泛。例如在开展“学科整合"的校本研修中,教师们“跳出学科看学科”,听不同学科的课,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教学体会,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校本研修所取得的成果,多数是集体组织、教师互助、大家攻关的结果。这在客观上增强了教师的协作意识,并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培养了教师的协作精神。

第四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

宫集中心学校

牛广辉

借本县开展“读书工程”的东风,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先生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收获颇多,感触甚深。为了更有利于让本书中的“真经”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现略谈一下体会。

一、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力。教育也是如此,没有创新的教育,就犹如一潭死水,不仅会发霉,而且还会干涸。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只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读了李希贵先生的这本书后,感觉相差甚远,甚至算不上创新,与书中李希贵先生的创新做法难以相提并论。

文中李希贵先生的做法,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教学管理中,处处折射出创新的思维火花,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特别是他那具有颠覆性的做法,着实让我心中一颤:“这样能行吗?”、“能做好吗?”、“胆子也真够大的!”、“失败了怎么办?”„„好多疑问粘满心头。但读到最后,还让他真的做对了,而且还真的起效。这样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系列探索,有好多的想法仍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有好多的做法还不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有好多的思考还太在意别人的眼睛„„因此自己苦思冥想的东西就这样被腰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像李希贵先生那样,要有一种“狠劲”、“撞劲”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算得上富有生命力的教学。

以人为本,在各行各业已经提倡好多年,但哪个行业能把“以人为本”这把琴弹奏出最强音,诠释得更为淋漓尽致,那是什么?那只有教育,只有课堂。

那么这么多年是不是在教育战线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了呢?我审视自己在教学的中做法,与书中李希贵先生所实施的也相距甚远。在李希贵先行所诠释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中,他无论作为一名教师,还是学校一名领导,都能够主动蹲下身子与学生交谈、静下心来思学生所思、放下架子听学生所讲——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自己;班级管理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加心尝试管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学校管理中能够让教师发挥个人的特长,敢于去展示„„还有当自己有所失误,学生豪不留情地评价自己时,能够乐于倾听,主动反思。然后摆正自己,这是相当难得的。

反思自己,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在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有所体现,但仍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学生未按自己的预设方案进行时,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稍有怒色,这在以后工作中是务必要改的。

三、要做一位智慧型的教师及班主任。一位富有智慧的教师及班主任,能够带出一批同样具有智慧的学生。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如此。

一般衡量班主任是不是负责任,依传统的标准,班主任就应该时刻与学生在一起,时刻在班内如同是一个学生,总是在学生身边,这才是有责任心的班主任,这样的班主任是好班主任吗?在李希贵先生看来,这样的班主任不一定是优秀的班主任,充其量是一位听话的班主任。李希贵先生在其文章点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在不在班,只要班级各方面工作开展有序,而且还能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这才是一位好班主任,是一位智慧型的班主任。

这句话看来有点新奇,但细细思量,也不无道理。试想,在当今提醒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形势下,如果一位班主任经常在班,就像摄相机一样,随时拍下学生一举一动,然后又及时地对学生的言行加心评价,久面久之,这样的班级内所教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老实、没有创新力、听话、循规蹈矩等。这不是发展学生,而是在禁锢学生的头脑,阻碍学生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这样的班主任,不仅不是合格的班主任,甚至连一般老师也不如。

总之,读了李希贵先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如沐一场春雨,如沐一阵阵春风,那些有益的、还在沉睡想法似嫩芽一样破土而出。我想只要有李希贵先生对教育的那份执著,那份猛劲,就一定能成为一位不平凡的老师。

第五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尽看罢话心声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3月29日的读书启动会上,我有幸拜读了由李希贵老师所著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过后的十多天里,我总是在百忙中抽空到书中浏览借鉴,一个个典型的经验实例和一次次的勇敢尝试,使我如同久旱逢甘霖般的从中汲取其精髓,心里产生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共鸣,泛起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涟漪。李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适中的管理方法及辉煌杰出的成功经验,让我一次次发自内心地感到由衷的钦佩。

李希贵从担任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在教学工作中敢于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一路成长成为山东高密四中的副校长,校长,后来担任高密一中的校长,高密市的教委主任,乃至最后担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与教育部的领导一起修订教育的措施等等,一路的艰辛,结出了一路的硕果,一路的汗水,洒下了一路的辉煌。读罢此书,使我心中豁然开朗,也正因为与此书结缘,从而更坚定了我今后学校教育改革的信念,书中的成功事例和李希贵老师的人格魅力,早已定格在我深邃的印象中,我要沿着先驱者的脚步,致力于学校管理的研究,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合格的小学校长。

从教10年以来,在教学岗位上,我担任过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的教学工作,担任过学校班主任、财务、会计、少先队辅导员教研组长、校长等职务,其中的感悟颇深,从而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位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太多太多,我们应具备一种精神—爱岗敬业、拥有一种心态—阳光自信、敞开一种情怀—爱生如子、树立一种意识—开拓创新、精通一门学问—专业素养、养成一种习惯—终身学习。

细细咀嚼,李希贵校长的管理颇具艺术特色,从教师的漠然到热情,从学生的被动到主动,从校园的静寂到沸腾,从体制的缺失到健全,从评价的单一到多元,从教改的尝试到成功,从大家的不解到释怀,从秩序的松弛到严谨,从家长的观望到参与,其间凝聚了李校长的睿智和魅力,同时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及教研教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从而奠定了一次次的成功,铸就了一次次的辉煌。

在学习第二章《穿越雷区》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的《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章节,从学生的自治和自主能力培养方面入手,学年开展的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如下:

1、队列广播体操比赛,2、普通话达标,3、优秀作业展评,4、校报校刊优秀文章评选,5、纪念一二九运动歌咏比赛,6、文化艺术节,7、五四演讲比赛,8、乒乓球比赛,9、校园歌曲卡拉OK大奖赛,10、十佳百优学生评选。这些活动均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实施,教师不参与其中,况且活动效果极佳。

书中的描述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经常用于教育领域且充满哲理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啊,请不要低估我们的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他们的这种能力足够让我们震惊和折服。我们应该提供一些平台,依托一些设施,利用一些机会,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和谐地发展,开辟属于自己的教育蓝图。

曾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今天教育就是二十年后的经济。我们的目标正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站在课程目标的高度,教的是知识,训练的是技能,培养的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是我们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循着为孩子的发展不断探索研究,我们的教学理念才能随之升华,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应极致地发挥工作热情,甘做“铺路石”“红烛”,为孩子的发展倾尽所有。而要发挥教师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学校用势利导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从书中我已深深地领会了这一点。

管理是一门艺术,教育家斯赛尔在他的《教育论》中告诉我们,“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学校的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事务,只要理顺了思绪,其它症结就会迎刃而解。书中的感悟让我明白了这一点。

俗话说:智者先知,勇者先达。基于学校文的化积淀和管理现状,闲暇之余我再一次认真地审度了一番,倏地之间,我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真想实际做点什么,或许,这便是一项改革的前奏。

(基东小学罗锦荣 供稿)

下载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只有在自由下才有可能发生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心得体会

    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心得体会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

    在党旗下成长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在党旗下成长心得体会 前进中队苏慎宁 一把锤头,一把镰刀交织在一起,看上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图案,可它贴到鲜红的旗帜上,他代表的就是我们伟大而神圣的—中国共产党。 小的时候......

    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心得体会

    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心得体会 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早就听说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中实行教育改革的成功举措。这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李希贵校长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为......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放假大会上,校长要求学习我们李希贵老师的文章,并且还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发表在博客上,于是在寒假里,我粗略的读了《为了自由呼吸......

    学习《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宫集中心学校苗跃 用了三个多周的时间,耐心研读了两遍,思考颇多,感想颇深,收获颇丰。作为一位理科教师,虽然不能用贴切的语言表达,但觉......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今年寒假,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书中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曽经实践经历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