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终总结 寄望来年
年终总结寄望来年——记管院学术部年终总结会
作者:申屠樟永
12月10日晚8时30分,管院学术部年终总结会在兴隆山校区群楼1110教室准时举行。学术文化部部长牟海琳主持了会议,学术部副部长张建臻和五位副职及十位干事到场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牟海琳部长先对本学期学术部举办的“博睿杯”辩论赛、“青春同路人”等系列活动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简单介绍了学术部下学期的大概任务。然后,牟部长鼓励部里各成员谈谈这学期在学术部的收获与感受。大家畅所欲言,会场气氛轻松和谐。其中,干事邵锋首先发言,说了举办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趣事,表达了自己内心感受到的那份快乐之情。干事石益益谈了自己在协办“青春同路人”系列讲座时遇上的一件感人的事,并深深感觉到身为学术部人肩头的那份责任。干事李雨葳说学术部浓厚的学术氛围促使她严格要求自己,干事游嘉说她要向学长学姐学习培养自己的“多面手”能力,范倩羽说了自己的成就感,马啸腾表达了自己的归属感,干事葛晓蕾说她深刻体会到容易的事有时也难办,说在学术部的这学期使她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兼任校院两个学术部干事的张甜甜做了自我检讨并认为自己以后办事要更用心„„随后,牟海琳部长以一个大三学姐的身份告诫各位干事在工作的同时千万不要落下学习,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最好能培养自己能一次应付多个任务的能力,并感慨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永远不会有停歇,所谓“忙完这阵忙下阵”。接着,副职倪杨为自己曾经对干事发脾气而道歉,副职范亚文说她十分珍惜在学术部收获的友谊,副职贾梦瑶则认为合作过程中的争吵由于为一种激烈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如既往,副部长张建臻以风趣的口吻开始他的交流,他引己为例告诫干事们做事一定不要拖沓,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今日事今日毕”,并且特别强调了办事注重细节的重要性。之后,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给了大一干事们很多的学习备考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在“高学术,高要求”的呼声中,学术部年终总结会顺利结束,每位学术部人内心都充满了自信和鼓舞。
第二篇:山林寄望
山林寄望
作者: 马达飞 | 发表时间:2013.09.02
刊发于总2026期《中国经营报》[境界]版
李渔在《闲情偶寄》之山石卷中开篇就说:“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可以说,园林既是人们对大自然描摹的缩影,又是古代知识分子审美心境的寄托。
在宗教记述里,众神都住在理想的山林之中:基督教有“伊甸园”,奇花异果,缤纷绚烂,充满着幸福的喜悦和永恒的欢乐;佛教中有“须弥山”,四大部洲,八功德水,轮转三千大千世界;原始道教的西王母,住在“玉山之山”,左带瑶池,右环翠水,亭台宫阙,光碧琳琅,还有三千年一遇的蟠桃盛宴。由此视之——即便是诸神也要寄情于诗意化的园林。人类从山林走出,但从未摆脱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园林的精雕细作,在精神上去寻找山林的慰藉。园林其实是人们对山林池泽的寄望,总体上表达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融合传统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源于自然、天地谐和的哲学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观与外观、藏与露、曲与直、疏与密、虚与实、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形成独特之“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审美形式。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现代景观的发展。传统园林大抵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华贵绚丽,寺观园林清穆祥和,而私家园林则雍雅多方。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自唐开始,吴越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尤为迅猛,为园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直到宋代皇室南渡,江南园林不断地演进,乃至成为全国之冠。尤其到了明清时期,更多的江南文人如沈周、文征明等,参与到了造园运动之中,成就了许多文人园林,逐渐形成了“北有皇家园林,南有江南园林”的文化互映现象。
现在留存完好的苏州拙政园、虎丘、狮子林,上海的豫园,湖州南浔古镇的张家花园等,依稀可以看到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江南园林极致时期之盛况。本人以游苏州拙政园为例,希望能够略窥江南园林之秀美。拙政园乃名列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中式园林之优秀代表。刚一到门口,看到的便是满眼的秀丽景致,只见古木繁茂,秀石玲珑,幽兰勃发,亭榭掩映,一种难以言表的澹然和优雅意境依次陈前。从“通幽”“入胜”两个腰门进入,徐行入园中,处处意匠,步步景异,池泽、楼台、回廊、竹木、山石,像一幅水墨画长卷,又似一首延绵的古琴名曲,把诗一般的意境透过一花一叶、一砖一石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本人以自身之孔见,把拙政园的特色归纳为四个方面:
文:园林处处离不开楹联书法,而书法则尽现诗词文赋之美,有非常重要的点景作用,如是说来,每一片景色都是诗词的延展;
灵:江南的气候宜人,植草丰茂,拙政园内田园风采与文人雅士所喜好的的梅、兰、竹、菊相互映衬,成为甚是灵动的别样风格;
雅:从徽派借鉴而来的园林建筑,特色鲜明,格调优雅,虽也是黑白色调,但窗棂、檐头、石雕、木雕有着极致的精雅和细腻;
秀:以缀云峰为代表的园林石——太湖石,在拙政园随处可见,是本园的一大秀色。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源自于诗”,似有东、西方文化相合之意。江南园林虽然有千种姿采,万般风情,但它们都只不过是江南文化人胸中描绘自然诗境的物化。
第三篇:总结及来年计划
总结及来年计划
资产一室 吴慧晶
时光荏苒,回首已经在鸿泰就职5个月,在这期间收获颇丰感受良多。作为一名资产保全人,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信用卡催收电话业务同样是一种展示我们交行良好系统服务的“窗口”,所以我们每天都以饱满的激情,用心的服务,真诚的沟通,以切实为客户利益角度而着想赢得客户的信任。在即将跨越的这一年中,可以说是变革的一年。对于我个人来讲确实大大小小也经历一些思想的风暴。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欠款人,有态度诚恳愿意配合的、有敷衍了事逃避责任的、更有百毒不侵的老赖客户。在催收的过程我们与欠款人斗智斗勇,在工作中总结出方法和提高沟通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话催收员工,我仅需要有质有量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到零投诉零质检,每天都有新进步;把自己的技能,工作心得,电话沟通诀窍毫无保留的与同事交流,在团队里共同成长;
催收电话业务也许是繁忙而机械单调的,然而面对各类客户,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去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具体现状。在催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和客户的沟通,掌握方法。
(一)事先做好资料准备工作。在进行电话催收贷款前,要把客户的相关资料搞清楚,同时准备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在电话催收时客户一般都会问及有关他个人贷款方面的问题,例如他的贷款金额还剩多少,这就需要催收人员及时从个人贷款系统中调取数据。若是提前做好准备,便可以快速回答客户问题。快捷、准确的工作效率将会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有利于客户贷款的催收。此外用笔和笔记本记录在催收中客户提出的问题,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作出有礼有节的解答,记录的内容便于催收人员后续回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及时催收,使客户逐渐养成按时还款的习惯。个人贷款的催收工作务必及时,越及时成效越明显。根据实践证明,在个人贷款逾期日的第二天开始,逐个进行电话催收,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到贷款客户的信用和资金现状,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还可以使客户逐渐养成按时还款的习惯。
(三)选择恰当的催收时机。在恰当的时间进行电话催收贷款,可以增强催收的效果,反之会给电话催收带来反面的影响。一般选在贷款客户上班前十五分钟的时候,这时一般是人心情最佳的时候,能使电话催收收到最佳成效。在这崭新的一年里我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扩充行业知识,增强自己的技能,提高电话催收能力,把业绩做的更好。
第四篇:总结和来年计划
2013个人总结和新年计划
回眸过去理想未来,为更高更稳前进,现对自己在公司一年来的工作和思想上做个总结,且树立来年的目标有助于提高自己和改善自己。
工作方面:在过去的2103年一年中,我的工作主要是杭州市区国省道工程及宁波市区南站周边配套设施工程。通过那些日子的经历,使我发现施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所在单位领导及同事的关怀下,明白了一些工程中易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建筑通病问题的产生原理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我所接触到的一些问题作个总结。施工注意事项:
一、通过总结认识到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1)对工地现场必须做到了如指掌,第一时间进行工程调查和筛选施工,对工程的实施项目逐一核查以至于不会盲目;
(2)施工前对相关合作单位进行沟又便于事后处理关系;
(3)对工程主体进度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了解,以便于控制进度;
(4)对外协施工单位要提出具体的施工要求和事项,以便于减少矛盾;
(5)对工程的各方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以便于防范未然;
(6)做好风险转移措施,以便于减少损失。
二、通过总结认识到施工单位要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成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工程合同签订关。
⑵工程变更签证关。
⑶工程决算审核关。
三、工程工技术方面体会:
在施工图会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找出图纸自身的缺陷和错误。第二,施工的可行性结合图纸的特点,研究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在质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艺上、材料供应上,乃至于经济效益上施工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必要时建议设计单位给予适当地修改。
思想认识方面:一年来,在思想上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作风上艰苦朴素、务真求实,较好地完成领导和各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为红萌公司尽心尽力,努力工作,主要情况
汇报如下:在工作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广大职工的表率,同时,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上,围绕要以公司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工作,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14年工作计划:新年伊始之际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随着经济低迷的的扩撒,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高更广。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值此之际作为公司一员希望公司在明年的工作规划中下面的几项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来做:
1)在明年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和谐、具有杀伤力的团队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来抓。
2)重点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的员工进行嘉奖,提高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3)重点培养施工人员善于在施工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不断自我提高的习惯。
我认为公司明年的发展是与整个公司的员工综合素质,公司的指导方针,团队的建设是分不开的。提高执行力的标准,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团队和有一个好的工作模式与工作环境是工作的关键。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最后祝红萌公司在行的一年更上一层楼,创造新一度的辉煌!至
礼
总结人:吴加强2014年1月24日
第五篇:寄望深圳抓住发展机遇 增创新优势
寄望深圳抓住发展机遇 增创新优势
2010年07月15日
深圳特区报
甘子玉,1929年10月出生,广东省信宜市人。1975年至1978年任国家计委计划组副组长。1978年至1983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至1997年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8年5月确定为部长级)。
原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甘子玉曾经参与执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具体决策,参与了著名的中央50号文件的调研、起草,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及30年来深圳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有幸约访了他。
一天早晨,记者走进甘子玉位于国家发改委的办公室。年过八旬的他,略显清瘦,精神矍铄。
“这是我找来的1986年出版的沿海城市开放和特区工作文件选编。”正是因为对深圳的深厚感情,甘子玉为此次采访做了充分准备。他从身边的袋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页面已经发黄的珍贵史料,随后又拿出了厚厚的一叠资料,包括他为本次专访亲手书写梳理的当年的重要事件,以及一些与特区建立和改革开放有关的书籍和文件复印件等,复印件上还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注解和补充。
翻阅着这叠厚厚的资料,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甘子玉栩栩如生地向记者叙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并寄望深圳能抓住四个重大机遇,创造新的辉煌。
关于深圳特区建立的决策
参与调研起草著名的“50号文件”
当时,内地和香港经济差距太大,为了谋生,1978年成千上万人从深圳往香港偷渡。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了解到,深圳河两边差距这么大的主要原因,是香港能放手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等有
论的。”他开玩笑地说,当时双方可是不断“讨价还价”。比如说,当时全国都是计划经济,不可能一搞改革开放,把两省划出来,全国各方面计划体制一下子都适应起来。而在全面计划经济下,全国财政都是统收统支的,在此背景下,地方财政相对划分出来,地方又有很大的自主权,具体怎么实施?搞财政包干,包多少,怎样包法?
他介绍说,广东省政策研究室之前对广东实施特殊政策起草了一个草案,工作组与广东省有关人员一起讨论修改。
“工作组住在广东省小岛招待所里。我和李灏同志相对年轻,所以负责具体文字改写工作多一些。后来,国外有个作家写了一本书,介绍这段历史,他说,参与讨论起草50号文件的人中就有两个广东人,言外之意是说广东人还是偏爱自己的家乡。这真是没边儿的事。”想起这个小插曲,甘子玉忍不住笑眯了眼,说,“还真是巧了,我和李灏同志都是广东人。答应接受这次专访后,我还在电话中与李灏同志聊到了这件事。这也算是那位作家的幽默吧!”
“工作组在福建也调研了8天。一路走来,大家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比较系统的意见,我们协助两省起草的向中央请示的政策性报告也修改成形了。”甘子玉说,工作组回京后,中办随即接到了正式报来的广东省委《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和福建省委的《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快福建社会主义建设的请示报告》。经过中央领导同志审批,中央于1979年7月15日以中发197950号文件,批转了这两个报告,这就是著名的50号文件。
“50号文件里面就包括举办出口特区这一条。”他介绍说,特区内允许华侨、港澳商人和外国厂商投资办厂,实行优惠税率,可以从加工装配、轻型加工工业和旅游业入手,积累资金,逐步兴办技术水平高的项目,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在汕头、厦门举办。后来,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举办四个特区并列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部署。
“这些„特‟的内容,现在看来都是很平常的事了,没什么令人惊讶
用粮票,但随着两省城市人口的增长,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农副、土特产品需求的增加,粮食就供应不足了,广东要求调入更多的粮食。特别是渔火薄田的深圳,本来就一直依赖调入粮食,现在更紧张了,希望国家允许专项进口一些粮食。”他回忆说,“我们在会议上支持这个意见,当时国际粮价相对国内来说还便宜,可以进口国外一些粮食进行补充。”
“在1980年两省会议纪要(中发198041号文件)中把这个措施扩大而成„调整农业发展方针‟的一小节。”谈到这段往事,甘子玉不自觉回想起了一个趣事,笑着说:“当时国际市场上面粉便宜,大米比较贵。根据决定,有一次外贸公司就补充进口了面粉加给广东。但没想到的是,南方的深圳人和广东人不像北方人一样会做面粉食品,拿着面粉只有干着急的份。后来用多进口的小麦从其他省调换大米,才解决了广东人吃米饭的问题。当然,进口这些粮食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发展农副业生产与出口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除了粮食问题,这次会议上还提出要抓紧解决能源和交通运输问题。”他介绍说,广东福建两省燃料动力均不足,交通运输紧张,问题十分突出。广东发电装机容量不足,由于煤炭运不进去,已有电厂还不能满负荷发电。当时广东常年缺电百分之二十五,枯水季节更为严重。深圳本来没电厂,电网又来不了,就更缺电了。如不抓紧解决,经济的发展就要受到极大限制。
“当时允许广东省自己用外汇免税进口石油,用柴油机发电,因为修电厂时间长,买个柴油机、汽油机容易,甚至租个列车电站,也可以凑合发电用。但成品油马上也紧张了,还是得修电厂。所以深圳后来建设了沙角A、沙角B电厂。”他说,交通也同样,那时候公路较少,根本就没有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太紧张了。
“我建议支持与外资合作,修建广深高速,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他回忆说,“沙角电厂和广深高速,后来都是与香港爱国实业家胡应湘合作的,他是个优秀的工程专家,出资出力。因为项目大,有些需要协调的问题常要跑北京。因此我很高兴,有机会能促进深圳
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措施。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工由谷牧同志具体负责。还规定各有关部门都要确定一位负责同志分管有关工作。”文件总结了三年来做的主要工作:在吸收外资上初步打开了局面;以首先搞好基础设施为重点开展基本建设;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较快地发展了工农业生产;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了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改善了人民生活,稳定了边境地区的秩序。这个文件对特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又有新的发展,提出了十条措施。为此,谷牧同志回京后把有关部门分管特区有关业务的负责同志组织起来,建立了联合办公的会议制度,更及时地解决问题。
“这个文件发了之后,特区的干部和群众受到很大鼓舞,据说在深圳还鸣放鞭炮表示庆贺。特区要办,并且一定要办好的鲜明旗帜更高地举起来了。”甘子玉回忆说,此后,特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但1985年,深圳特区的发展曾遭遇一次“阵痛”,不过也因此迈上发展的新里程。
“当时的问题主要是特区基建铺的摊子铺得大了,1985年的计划安排比1984年实际增加40%,上年结转和新安排开工的项目达400多项,与此同时深圳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展还不够,认识上不统一。”他指着当时的会议记录对记者说,为解决这一问题,1985年12月25日至1986年1月5日,谷牧受国务院委托,在深圳召开特区工作会议。到会的有广东、福建两省,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国务院29个部、委、办、局的负责干部近200人。这是到会人数最多,开会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次会议我也参加了。当时因为对发展外向型经济下工夫不够,外商投资游资多,投资实业少,我们在深圳看到,宾馆酒店入住率低下来了,有些宾馆酒店把部分楼层的地毯都卷起来了。对深圳经济特区的不利言论又开始出现,„唱衰‟深圳特区,对特区„能不能办好‟的疑问增多起来。„深圳不行了‟、„深圳是不是差了‟等非议再起。”甘子玉回忆说,深圳面临又一次“阵痛”。在这次会议上,谷牧同志在会议
工业生产值差不多年年翻番,城市初步成形,这是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设计总图的一个绚丽篇章。没有邓小平同志1979年的重大决策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关怀、支持、鞭策,便没有今天深圳这一切。”甘子玉说,“我刚才所回忆的深圳建设初期的岁月,不过是为贯彻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伟大设计的开端。在记忆中,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深圳视察的、我个人作为陪同前来深圳的就有:1983年2月,陪同胡耀邦同志视察蛇口工业开发区,整个深圳特区还在筹建的初始,耀邦同志说要大力支持,并留下„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要求。1990年2月,我陪同李鹏总理到深圳视察若干项目。1990年6月,我陪同江泽民总书记到深圳视察,2000年11月陪同江泽民总书记参加深圳特区20周年庆祝大会等等。领导同志们的现场指导、指示、关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特区建设的深切关怀,这都是我们要永远铭记的。”
关于未来深圳的发展
抓住四个机遇走向发展新阶段
“30年来,深圳已经由一个仅有3万人口,三条街道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这是30年来深圳各级领导和全体深圳人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期望深圳要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从过去回到现实,一直关注深圳的甘子玉又专门向深圳市领导同志请教,他寄望深圳在全面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奋斗中,能抓住四个重大机遇,走向发展的新阶段。
“首先,深圳要抓住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他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圳作为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非常难得的重大机遇。要好好抓住它,做好这篇大文章,一定要立足现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国家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