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去品味国培
用心去品味国培
2010年的黑龙江省小学语文农村骨干教师短期的“国培”伴我度过了十五个日日夜夜。有过汗水、有过喜悦、有过收获,“国培”在我的教育教学中给我很多的帮助和启发。同时“国培”也给我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1年有幸再次与“国培”相遇,这次的小学语文远程培训,我真的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一所县级的一所普通小学的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师的生命历程中,聆听到这么多理论专家和教学专家的报告、讲座,是他们又一次燃起了我要做个“小语明白人”的梦。
2013年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鸡西小学语文三班这个大集体,我们是带着追求自身发展的愿望而来,带着问题和困惑而来,带着使命和期望而来。希望能够和大家在这个大集体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
第二篇:品味“国培” [范文]
品味“国培”
“带着一种彷徨,我们走进‘国培’;带着一份疑惑,我们走进‘国培’;带着一丝窃喜,我们走进‘国培’,品味“国培”。我们携手,深深扎进‘国培’,在‘国培’这片沃土,我们如同一个贪婪的乳儿,不知疲倦地吸收知识的营养……”在我组第一期学习简报上,我曾这样深情地撰文赞誉。
2011年9-12月,我有幸参加了小语“国培”。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俯下身来,利用最多的时间,参加并结束了“国培”学习。回顾短暂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国培”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珍视“国培”。
1、“国培”丰富了我的个人阅历。
我自1987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每年都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从无间断,期期都是在中高段循环,从没一次完整的从低段到中段再到高段的教学经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参加过一次省级和国家级专业规范培训。虽说已送走了很多届小学毕业班,但我内心非常惭愧,我对于小学语文教改、课改等了解不甚深刻,甚至对各年段教学目标要求(特别是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上)、各年段衔接、梯度等也是一知半解。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疑惑、问题、缺乏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等,不一而足。我深深地知道,我迫切需要了解 “语文”姓“语”之“义”,悟“语文”名“文”之“道”。在此境况下,受组织选派参加“国培”学习,真像“忽如一夜梨花开”,我久渴的知识心田得到了甘露般的滋润,我开始了完整系统的网上培训学习。
2、珍视“国培”,“囫囵吞枣”又仔细“咀嚼”。
怀抱着机会难得的心态,我如饥似渴般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研修准备”到各模块的视频、拓展阅读等,我都认真阅读、收听,做好笔记。对每一模块讲座,我在收看视频讲座后又及时将讲座转化为文字材料,再对照着视频与文字重新学习,边比对边做笔记;对拓展性阅读材料则通过反复研读,摘记,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提出思考问题;对于讲座和访谈中名师在处理文本(如两岸四地同课异构)、分析学情(霍懋征大师《望庐山瀑布》例举)、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窦桂梅老师例举)等方面的优秀之处和亮点,则通过反复回放,暂停,记好相关记载,并写下自己的反思或感悟,对于专家推荐或名师专著,则即刻通过网络,寻找下载保荐,以备闲暇之日拜读;同时,利用发帖、回帖及提交作业等形式与同行、班主任交流、探讨,及时完成各模块检测,教学反思《品味“国培”》。整个学习,我既“囫囵吞枣”又仔细“咀嚼”,受益匪浅。多年的困惑,一下释然,顿生欣喜若狂之感。
二、“国培”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一课,感谢“国培”。
1、聆听李吉林老师的“教师是终生的学习者”访谈,并拜读了她《行者的温暖与快乐》和《教师应该是思想者》论述,我被强烈的感动着,感动于她五十年如一日的“早”、“爱”、“宽”、“用”,感动于她的勤奋和执着,更感动于她那对孩子的真诚的“爱”,对教育事业忠诚的“爱”。(李老师的感人事迹和骄人成绩不赘述)反观自己,虽参加继续教育年年考核为优秀,但或多或少有些甘于平淡,工作激情不够,表现出一种职业倦怠。与李老师比起来,我刚好走过她教育生涯的一半,为何就出现如此倦怠?为何就缺乏激情?缺少了思想?细细想来,那就是自己骨子里少了一样东西,就是对教育事业忠诚的爱,对孩子真诚的爱。李老师以她的高深人格给我们诠释了“爱”的内涵。“国培”给我敲响了警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纵观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多了一些对学生的冷漠,少了一分对他们的关爱;多了一些对学生的呵斥,少了一分对自己的反思;多了一些对学生的灌输,少了一分对他们的扶持;多少年了,我的语文教学总习惯于从固定的结论出发,习惯于对固定的结论进行兴致勃勃的阐释,习惯于把学生的思想纳入到固定的结论之中。我太“规范”了,我太“理性”了。最后,我自己“死”在了这个“规范”和“理性”之中,我的学生也“死”在了这个“规范”和“理性”之中。“国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无能和虚度,我感谢“国培”。
三、“国培”启迪着我上好语文,用好“国培”。
1、终身学习观念不动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国培”,我明白了,要上好语文,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行不通的。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行动的转变,自己的教学必然不适应时代要求。参加“国培”之前,一个和我一样同为四川人的在广东打工的朋友向我聊起四川话,以“土、难听、小家子气、该消失”等词形容,对粤语却极尽褒义,嘲笑四川话。我在气愤之余,也在思考:是啊,有时上课,我不是也偶尔用四川话向学生讲解一些他们不易理解的词语吗?莫不我就真的是老古董了?四川话真的就该取消了吗?通过“国培”中专家讲解,我恍然大悟:方言不就是方言区的母语吗?在方言区使用不等于让自己所教学生所掌握一种语言,从而更有利于他的学习吗?取消又从何谈起?我该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准确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通过“国培”,让我摒弃了以前存在的《课标》研读就是专家、教研员等的事,与已无关的观念,我不能“刻舟求剑”或“邯郸学步”,要像李吉林老师一样,“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但要弄明白《课标》是“什么”,还要弄清楚各年段教学目标要求、建议怎么做,我们又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等问题。
3、重实践,善总结,乐反思,全面落实语文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戒虚浮,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4、持之以恒,努力加强自己的教学艺术研究,实现由“学习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国培”,让我总忘不了,我再品味“国培”!
第三篇:“国培”有感——品味孤独
“国培”有感——品味孤独
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山把那水围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那树上住。
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那心牵住;天不孤独人孤独,所以人在那天涯哭。
记不得曾几何时,在哪里看到这样的打油诗了?亦或是歌词吧?当时只是觉得满有趣就多读了两遍,不知为什么对于这种“俏皮嗑”我总是能很快记下来。原以为“孤独”跟我绝缘,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不敢妄谈幽默、风趣,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总能让周围的人们高兴、快乐,并不是为了出什么风头,而是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快乐的人,而自从参加“国培计划”骨干教师三个月的脱产培训,我越发地觉得自己孤独,是思念家乡?是思念妻子?是思念朋友?还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真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参加“国培”让我收获了友情,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更重要地是体验到了孤独!记得有本书这样写到:“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自己。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以往对这话没有太多的感悟,只是朦朦胧胧,现在仔细品味,我认为极有道理。也许平时和别人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伙伴。人往往就是这么奇怪,那是因为人是有灵魂的。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但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在小雨里,在自己喜爱的书籍和音乐里。写到这儿,想起了好友曾说过的一句话:“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不要忽视这个,不要随便吃一片安眠药把这些念头压下去。”说的真好!而忽视这一点的人是不是还挺多?也许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对于我来说一提起“国培”首先映入脑际的就是背井离乡,接下来就是抛家舍业,最后浮现出的是一幅幅凄凉、悲惨的画面,不禁想起很多诗句:什么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刘禹锡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以及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席慕容的“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等等,可能平时我出公开课讲诗的内容居多吧,此时此刻这些诗句错杂地在脑中交错着。想想自己现在是孤独的,俗话说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也许作为班长此时此刻谈孤独不合时宜,有点扰乱军心之嫌。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财富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我们之所以说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天才,泰戈尔是一个幸福的天才,其根据就是他们在婚爱和家庭问题上的不同遭遇。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我们会孤独是好事,是因为我们想念爱。
我个人认为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也不是恨,而是:冷漠。孤独者和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朋友你可曾孤单过?当你孤单时你会想起谁?
第四篇:用心品味生活
用心品味生活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清淡淡,无色无味。
可是细细品起来,却如一杯酒,辛辣、芳香又浓厚,似一支歌,悠扬、婉转而又动听。当你干渴难耐之时,若能畅饮一杯清凉的白开水,便顿觉这白开水也能有清爽快意的甘甜。当你失意潦倒之时,你渴望在白开水中泡几片绿茶,让茶来沁润你郁积焦苦的身心,然后下沉,把心中的每一个孔隙中蕴藏的甘与苦全都释放出来,弥漫整杯茶水,你不禁端起茶杯,细细品味一番。当茶浓浓的香与涩都渐趋淡而无味之时,你寻不到那种隐秘而微妙的使舌头麻木而苦燥的感觉,于是,豁然懂了,原来平平淡淡的白开水才最有味。欣赏风景,不是要登上顶峰,然后才气喘吁吁第俯瞰群山,你可以且走且赏,留恋于沿途风景,而把山顶当做歇脚的地方。品味生活也是这样的,不是一定要等功成名就之时,才开始感受生活的美好。其实,你可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品味生活的美好,正如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多时候,生活会平常的出奇,可正是这种平常的生活才创造出不平常的事。正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长出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平常的生活时,我们才能成熟、收获。而那些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将成为生
命中的无价之宝,值得我们在记忆深处永远收藏。
蝉蜕变的过程是孤独寂寞的,可是这奋斗的历程中承载着它的不懈努力却是令人叹服的;夜来香选择了在夜间开放,尽管我们无缘目睹他娇艳绽放的姿容,可我们却是枕着芳香如梦的,这一足够。《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宽厚、仁慈、充满爱心,而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一个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可以打败他。”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条“硬汉子”,而不是别人保护的可怜虫。没有胜利的结果,却有一个精彩的搏斗过程,桑地亚哥依然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人的一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其间的历程,该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简单地“盖棺定论”,得了吧?好与坏,苦与乐,这些掺杂着微妙情感的历程不会只产生于结果之中,真正可贵和值得怀念的。
活在当下,品味生活,知足于过程者方能常乐之。
第五篇:用心品味 学以致用
用心品味
学以致用
今年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村小教师访名校培训班”研修学习,为期10天的学习时间里,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促进了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受到很大的启发。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办学模式,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注重学习强素质,以人为本抓管理,才能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在此次培训学习中,我有几点感悟与启示,与同行们一道交流和分享。现谈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体会:我先谈谈此次培训学习的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专题报告、专家引领和实地考察。我们聆听了很多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桑国元教授的讲座中提倡的“创设宽松,解放教师是发挥教师创造能力的前提”观点明确,为我们校长抓好教师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今后学校的工作会更好开展。姚记海教授的讲座对基础教育的理解理性、透彻,他用实例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对我们今后的教改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深刻阐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使我们充分认识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使我们知道今后的教育不能只玩空架子,而要扎实开展,抓出质量。姚计海教授的讲座使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时刻记住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四步曲:尊重、理解、倾听、表达。从观看学校人大附中的图片入手,层层深入,引领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使我们懂得了学校的发展,思想是灵魂,文化是动力。而且从法律的角度谈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使我们都深受启发,懂得了今后工作中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陆士桢教授的讲座对当代青少年道德取向讲得较为透彻,观点也切合实际,所举案例说服力强,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名师赵谦祥语言幽默、诙谐,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阐明了一名好校长的标准,我们受益匪浅,更坚定当教师应任人唯贤,任用有才华、敬业的人才的信念。讲座精彩纷呈,观点清晰,向我们阐述了当代社会生存焦虑的原因,以及人生幸福的内涵,报告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教育我们如何去克服生存焦虑,懂得怎样去寻求幸福生活。名师杜霞讲座生动有趣,向我们阐述了当班主任的艺术,所举案例切合实际,她语言诙谐、幽默,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以及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重要。听了教授的精彩报告,我们都明确了岗位职责,懂得了当代校长的历史使命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宽松的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设平台,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做出努力,我们会朝这一方向努力!使我们在深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培养什么人?任重而道远,今后的教改之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万平教授的讲座精彩、生动,观点明确,使我们深受启发,明白了要当好一名校长必须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引领老师去完成,努力把学校办成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同时也领悟到她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崇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跟我们阐述了人格素质中真、美、善、爱的价值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重要,进一步让我们领悟到幸福的内涵。这些教授的讲座生动精彩,言辞犀利,所举案例切合实际,向我们阐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更需要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本次学习,也使得我们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我们还实地参观了北京的两所名校,一所是北京市朝阳附小小学,亲身领悟了史家小学“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指导思想以及“和谐教育”的学校办学特色。我们深深地被卓立校长那种治学有方、理念超前以及不凡的办学风格所折服。另一所是北京市第一师范附小,他校校长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概况、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管理,以及通过实地参观了学校的运动场,游泳馆等,更加让我们体会到学校求真务实的办学作风和志向高远的办学目标,为我们今后的学校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两所名校,让我们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到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本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终生难忘的短暂学习之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在实践中,如果把任何一位专家所讲的内容吸取一两点,在工作中深入开展下去,坚持下来,都能够对教育工作有一个极大的推动。我再谈谈此次学习培训的几点感受:
一、理解更深刻。通过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而奋力前行。
二、心底更踏实。培训让我更加理解了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三、找到了差距。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深感我们的教育与北京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与教育观念的落后,还有管理意识的粗放随意。作为我们教育落后的地区,首先要规范办学行为,通过制度规范办学,也要根据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或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办学评估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这样才能促进乡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此我有几点思考:
1、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教师的榜样。从名校教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通过培训,让我首先转变观念,这就需要自身提升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培训让我懂得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勤于学习。如参观考察、阅读教育论著和优秀教育期刊,因校制宜地引进外校办学的智力成果。二要善于思考。思考的过程是办学经验的总结过程,也是管理思路的明晰过程。思考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对话,久而久之,必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打造书香校园,这是功德无量的举措,更是受益终生的习惯。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学校往往鉴于人员编制的紧张----没有专职,教师工作繁重------没有
时间,学生读书借阅成了麻烦,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成了学校迎接装点门面的摆设。扪心自问:我们组织师生读书了吗?怎样组织?需要引领,需要激励,需要促进师生共同阅读,提供师生随处有书取,随时有书看的便利条件,扩大学生视野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也促进教师学习风气的形成,这是今后一个实践的课题。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需要用一生的品格去熏陶,用一生的时光来完成,还我们的教育以本真的美好。总之,这次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真正的做好教育,需要一份宁静之心,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薄。